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53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九年思想品德优秀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 实现社会和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8-2 10:01: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和谐社会的六大特征(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2、教学难点:和谐社会的关键是改善民生。

二、学生分析

和谐社会本身概念就比较宽泛,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学生对我国社会尚存在的不和谐的现象有所感知,教师需加以引导,这些不和谐的因素容易使学生产生一些消极情绪,因此,在罗列这些不和谐现象的同时,教师应该加以引导,帮助学生明确我国正在努力采取一系列措施消除这些不和谐的因素,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全体社会成员不懈奋斗。这也是贯穿本节课的主线。

三、教学目标
   让学生初步感知和谐社会,掌握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奋斗目标,了解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国家构建和谐社会的原因及采取的措施,能够为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四、综合设计思路(教学过程)

【名词解释】

和谐——“和”原本是一种乐器,写作“龢”。“谐”与“和”同义,指音乐的和谐协调。这两个字都是指音乐或语言的调和。

全国政协委员张贤亮曾对“和谐”二字用拆字法作过这样的解释:“和”是人人有饭吃,“谐”是人人都能说话。



和谐社会——是一个理想的社会,一个多元的社会,一个合作和宽容的社会,一个民主和善治的社会,一个秩序和法治的社会,一个公平的社会,一个诚信的社会,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1、构建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梦想。

材料: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主张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统一。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

在人与人的关系上,提倡宽和处世、和以处众。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在民族、国家的关系上,主张和谐共处,协和万邦。

“百姓昭苏,协和万邦。” -《尚书·尧典》

“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周易·乾卦》

“四海之内皆兄弟”-《论语·颜渊》

“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 -《周礼》

在心与身的关系上,主张身心和谐、保持平和恬淡的心态。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已衰,戒之在得。”-《论语·季而》  



【探究活动】——畅所欲言:“你身边有哪些不和谐的现象?”

教师可以抛砖引玉,举例说明

教师引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六大问题:

1、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大;

2、就业、社保、住房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

3、体制机制尚不完善,民主法制还不健全;

4、一些社会成员诚信缺失、道德失范,一些领导干部素质、能力和作风与新形势新要求还不适应;

5、一些领域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

6、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危及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大特征

p     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p     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p     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p     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p     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p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措施(国家角度)

构建和谐社会,对人的关爱最为重要。从这个意思上说,和谐社会建设必须突出民生,始终将改善民生放在首位。和谐社会的关键是改善民生。民生问题能否解决好,关系到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更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

(1)就业——民生之本。

问题现状: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指出:“在十一五期,城镇新增劳动力供给约5000万人,而劳动力就业岗位需求只能新增4000万个左右,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缺口在1000万左右。”

国家政策:2007年03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正式实施。它是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一部重要法律。为我国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提供了法律保障。  



(2)教育——民生之基。

问题现状:国务委员陈至立指出:“中国中等及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相比落后15年左右,与发达国家相比落后30年以上”。

国家政策:在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基础上,从2008年秋季学期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全部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

(3)分配——民生之源。

问题现状:出示我国贫富差距现状。

材料:根据北师大经济学教授钟伟统计,大陆五十个富豪的资产即相当于五千万农民年纯收入,三百万个百万富翁的资产,相当于九亿农民两年的纯收入。此外,人民银行统计发现,中国银行体系总计八千九百四十亿元存款中的百分之八十,集中由百分之二十存户持有,这虽显示中国有钱人愈来愈多,但贫富不均现象却也显著加重。

国家政策:2009年4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加快出台《关于加强收入分配调节的指导意见及实施细则》。目前国家发改委已经完成调研,着手制定收入分配改革的相关政策,其中部分意见将汇总在十二五规划中。2011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该规划将交由两会代表表决。

各地纷纷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3)就医——民生之急。

问题现状:见右图。

国家政策:自2009年4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启动实施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和推动下,建设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等各项改革取得初步成效。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应对一道世界性也是世纪性的难题;所有的改变,都是为了百姓的健康。



(4)社保——民生之依。

问题现状:我国60岁以上老人已达到1.49亿,占总人口11.3%,按10%的国际通行标准,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截止2006年底,我国养老金空账已达9000亿,而养老金账户节余只有4800亿。

国家政策:2009年9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意见》要求,到2020年前基本实现全覆盖。这意味着我国农民在60岁后将能享受国家普惠式的养老保障。

师总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付出艰辛努力:当前,

①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②要积极解决好直接 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的问题;

③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4、构建和谐社会,中学生应该怎么做?(中学生角度)

和谐社会,人人共享;促进和谐,人人有责。我们要增强主人翁意识,通过参与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民间组织和志愿者团体等工作,积极参与城乡经济发展、社会建设和管理,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为和谐村镇、和谐社区、和谐校园建设出一分力,添一分彩。



【知识延伸】

1、和谐社会与三个文明的关系

引导分析:物质文明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政治文明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政治保障;精神文明为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同时,社会和谐为三个文明的建设提供了有利的社会条件。

2、党和国家为构建和谐社会正在采取的措施

引导分析:构建和谐社会并不是从现在开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自始至终都在追求社会和谐,那么结合课本,思考一下: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为促进社会和谐我们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
   学生回答后,结合提供的材料,师引领回顾:
   经济方面—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政治方面—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文化方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课堂小结】(略)



【课堂练习】(ppt展示)

1、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强调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必须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使广大农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这体现了(     )

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②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新理念和新思路  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要求 ④ 用正义的制度维护社会的公平公正  ⑤追求社会绝对公平,实现城乡居民的生活均等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⑤

2、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它既超越了古代农业社会田园牧歌式的和谐、历代儒家期盼的大同世界,也超越了柏拉图的“理想国”。

(1)请你描绘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美好前景。

(2)我国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行了哪些举措?(至少2个方面)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8-2 10:01:42 | 只看该作者
【教学反思】“名词解释”环节,解释“和谐”两字的构字法,借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谐的含义,学生兴趣高,畅所欲言:“你身边有哪些不和谐的现象?”学生参与度高,但教师要正确引导,这些现象的存在说明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重点讲述和谐的六大特征以及国家为促进社会和谐作出的努力。引导学生自觉投身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2 20:0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