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557|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怀念母亲》课文原文、公开课说课稿及板书设计欣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8-1 09:57: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文  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的那个母亲;一个是我的祖国母亲。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中间曾回故乡两次,都是奔丧,只在母亲身边待了几天,仍然回到城里。在我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我痛哭了几年,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为了说明当时的感情,我从初到哥廷根的日记中摘抄几段:

  1935年11月16日

  不久外面就黑起来了。我觉得这黄昏的时候最有意思。我不开灯,又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一切都沉在朦胧的薄暗中。我的心往往在沉静到不能再沉静的时候,活动起来。我想到故乡,故乡里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11月18日

  好几天以前,房东太太就向我说,她的儿子今天从学校回家来,她高兴得不得了……但她的儿子一直没有回来,她有点沮丧。她又说,晚上还有一趟车,说不定他会来的。看到他的神情,我想起了自己长眠在故乡地下的母亲,我真想哭!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

  11月20日

  我现在还真是想家,想故国,想故国里的朋友。我有时想得简直不能忍耐。

  11月28日

  我仰在沙发上,听风声在窗外过路。风里夹着雨。天色阴得如黑夜。心里思潮起伏,又想到故国了。

  我从初到哥廷根的日记里,引用了这几段。实际上,类似的地方还有很多,从这几段中也可见一斑了。一想到生身母亲和祖国母亲,我就新潮翻涌,留在国外的念头连影儿都没有。几个月以后,我写了篇散文,题目叫《寻梦》。开头一段是:

  夜里梦到母亲,我哭着醒来。醒来再想捉住这梦的时候,梦却早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

  下面描绘在梦里见到母亲的情景。最后一段是:天哪!连一个清清楚楚的梦都不给我吗?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我在国内的时候,只怀念,也只有可能怀念一个母亲。到国外以后,在我的怀念中增添了祖国母亲。这种怀念,在初到哥廷根的时候异常强烈。以后也没有断过。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伴随着我度过了在欧洲的十一年。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8-1 09:57:42 | 只看该作者
   《怀念母亲》说课稿

                            ----第一课时

                 说课者   何道福

     【说教材】《怀念母亲》一文,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二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国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

课文结构分明,层次清晰。作者开门见山,指出两位母亲在作者生命中同等重要的地位,为全文奠定了情感的基调,同时引出下文对两位母亲的描述。接着,作者描述了自己与生身母亲的关系:虽然相处时间不多,但母子感情却丝毫未减,相反因为母亲的离世,更加深了自己对母亲的歉疚,并为此不断怀念母亲,这为阐述自己对祖国母亲的哎铺垫了感情的基调;然后,作者借助日记、散文摘抄的语段,描述了在漫长的留学生涯中,对母亲和祖国的怀念,将对两位母亲同样的敬意、相同的爱慕表达的酣畅淋漓,这是文章所在。最后,作者呼应文章开头,说明为什么会友对两位母亲不变的情怀,使文章结构浑然一体。

       编排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方面在于从多个角度表现本单元的主题----祖国在我的心中;另一方面,学习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抓住那些表情达意的关键词句,通过朗读感悟,理解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根据本课的教学意图、教材特点及其本班学生实际情况,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会写8个生字,学会“真挚、避免、朦胧、凄凉、引用、强烈、思潮起伏、可见一斑”等词语。2、揣摩重点语句,感受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3、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含的复杂的思母与思国之情。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那些表情达意的关键词语,通过朗读感悟,理解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教学难点: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含的复杂的思母与思国之情。

      【说教法】

       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我抓住课文中含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内心。使学生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之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自主、合作、探究法。我基本采用了全放的方式,以一个学习伙伴的身份参与到学习中去,适当的点拨,学生通过思考、交流,从而跟作者一起受到思想教育。

       2、以读代讲法。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朗读。文章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在教学中我把指导朗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读中了解、读中感悟、读中想象、读中积累。

       3、导读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的作用,教师适当的“导”,就是为学生更好的“学”。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题,理解课文。

       4、交流讨论法。交流讨论也是一种探索真理的有效办法。因此在教学中,尽量避免教师唱“独角戏”,把一言堂变为广言堂,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展开交流讨论,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获取感知文本。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曾经说过:“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并尝试去推论,对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一些,而引导和让他们说出自己的发现,应该尽量多一些。”

      【说学法】

素质教育应强调落实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的职能不在是教学生念书,而是引导学生主动的去探索。因此,教学中我着重对学生进行以下学习方法的训练指导。

       1、质疑探究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允许学生可以进行提问。

       2、读、思、议、想、练的方法学习课文。根据教材的特点,我引导学生采用“自读、自悟、合作讨论、想象、交流”的学习方式来理解课文内容,注重以读为本,做到师生,生生交流,充分尊重个体差异,让每一位学生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实现共同提高,共同体验成功欢乐的目的。

     【说教学程序】

      谈话激趣导入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研读重点段感悟爱母情深

     【说教学过程】

      我认为,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和学法是搞好教学的前提,而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却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一环,为了使学生学有所获,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谈话激趣导入

      教师板书:怀念母亲

      师:“母亲”这是多么熟悉的字眼呀,这不由得让我们想起了伟大诗人孟郊曾经写的一首经典佳作----《游子吟》。

      师:《游子吟》这首诗,道出了?(一位平凡母亲对子女的爱,以及游子对母亲的一种感激与无限的思念之情。

     今天我们就跟随着季羡林老先生去深深感悟,人世间最为感动人的情感吧!

   (这一环节的设计就是在上课伊始,创设一个气氛比较热烈,能够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课堂的气氛,直接导入课文。)

  (由学生熟悉的孟郊的《游子吟》,不但有效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同时,为学习课文铺设一定的情感指引,激发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这一节中,侧重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

      1、自学课文(对学生讲清自学的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感悟,文章哪些内容给你留下了较深的印象?

      2、提出“三读法”,默读、小声读、大声读;学生通过“三读法”课文主要内容基本上已经读明白了,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3、自学反馈:引用教师“考考大家”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1)看看谁能把课文的生字宝宝,读准,记牢。主要侧重于帮助学生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谈谈都读懂了什么?主要侧重于让每个学生把自己理解,自己的收获,与自己的同学交流讨论,同时,教师从中也得到来自学生自学反馈的信息,及时做到引导。

      (此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调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并且力求每位学生参与,注重对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以及归纳总结等语文能力的培养。通过学生的交流,我们教师能在第一时间获得学生的反馈。)

       三、研读重点段,感悟爱母之情

     (这一步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多媒体课件的展示课外资料,让学生感受到从六岁离开母亲到母亲去世,作者有十多年时间不在母亲身边,虽然中间有短暂回归,但毕竟时间是短暂,没有与母亲促膝长谈的机会,如今母亲去世,即使想报答养育之恩,也永无机会,因此心中觉得伤心难过。尤其是结合课外资料《赋得永久的悔》片段,让学生了解作者即将大学毕业,即将有能力赡养母亲的时候,母亲却离开了自己,体会作者因为无法尽孝而心存自责、愧疚之情。)

        1、让学生自由朗读文章第2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看看这一段让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

        2、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这一段,这次用你的心去感受作者的心,看看你能感受到什么?

        3、同学们自己读了,相信同学们一定从内心走近了季羡林老先生,现在你们能不能把这长长的一段文字读成一个字?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谈,可以是“悔”,可以是“痛”,课文中为一“恨”字,这是怎样的恨?悔恨,他恨什么?

       4、请你再仔细读读课文,看看从哪些地方你看到了这个“恨”字?

       学生任意谈自己的理解与感受:

       重点理解: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

       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

       师:不仅吃不下饭,还“寝不安席”,你知道“寝不安席”是什么意思吗?

       生:就是睡不着觉,在床上翻来覆去。

      师:是呀!最亲最爱的母亲的离去,让作者内心承受着巨大的痛苦。谁能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作者如此痛苦不堪?

      师:在这悲痛的日子里,在作者食不下咽,寝不安席的时候,他会回想起啥?

      生:

      5、(出示资料:这是一个穷的不能再穷的家庭了。因此,幼年时我大部分时间是和母亲形影不离。母亲走到哪里,我就跟到哪里。母亲到地里摘绿豆英,我便跟到地里,在母亲身后跑来跑去,不停地问这问那。抓到一只蚱蜢,我一定要拿给母亲看一看。榛子上长了乌霉,我一定要问母亲这是为什么。母亲总是一边摘着豆荚一边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脸上露出慈祥的笑容。)

师:这是存留在作者脑海中最深的记忆,因此,当母亲突然去世,作者内心深处又怎能接受呢?让我们一起读这句话。(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

       师:的确,这是一个很值得认真品味的句子,请大家认真读读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

      生:

      师:可见母亲的离去,带给作者是多大的伤痛。母亲的去世,更是作者的终生遗憾。

      过渡语:为什么是终生遗憾呢?因为作者暗暗下个决心。

      6、幻灯片出示补充资料深入理解。

      资料一:我暗暗地下定了决心,立下了誓愿:一旦大学毕业,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养母亲;然而……——季羡林《赋得永久的悔》

       读了这则资料,你又明白了什么?

       师:是呀,当作者即将大学毕业,即将有能力赡养母亲的时候,母亲却离开了自己,这怎么不让作者难过、悔恨?带着这种感受一起读这段话。

       7、此刻,相信同学们一定能读懂这一段更为痛苦的文字:

课件出示《赋得永久的悔》片段:“当我从北平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

       过渡:作者是那样怀念母亲,数十年如一日。后来作者离开了祖国,来到了德国一座孤寂的小城──哥廷根,然而地域的距离,并不能割断心中的怀念,相反,这怀念又增添了分量。

两个“不知道为什么”,作者所不知道的,一定是同学们想知道的,请你读读下面的几则日记,相信你一定能从其中找到一些答案。下节课,在把你读明白的跟同学们交流交流!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因此,在这一环节里,让学生自主感悟体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独特体验,让他们相互交流,充分谈感性认识。使得课堂成为既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又有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创造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情感得到积极的调动。)

      【说板书】

       围绕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难点,抓住中心思想。设计简单明了的板书。

   6、怀念母亲

            

        崇高的敬意         真挚的爱慕

            生身母亲 =  祖国母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8-1 09:58:09 | 只看该作者
《怀念母亲》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怀念母亲》是义务教育人教版第十一册第二组的第二篇课文。是我国著名文学家季羡林先生所写,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亲生母亲和祖国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

课文结构分明,层次清晰。作者开门见山,指出两位母亲在作者生命中同等重要的地位,为全文奠定了情感的基调,同时引出下文对两位母亲的描述。接着,作者描述了自己与亲生母亲的关系:虽然相处时间不多,但母子感情却丝毫未减,相反因为母亲的离世,更加深了自己对母亲的歉疚,并为此不断怀念母亲,这为阐述自己对祖国母亲的爱铺垫了感情基调;然后,作者借助日记、散文摘抄的语段,描述了在漫长的留学生涯中,对母亲和祖国的怀念,将对两位母亲同样的敬意、相同的爱慕表达得酣畅淋漓,这是文章的重点所在。最后,作者呼应文章开头,说明为什么会有对两位母亲不变的情怀,使文章结构浑然一体。

二、【教学目标】

编排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方面在于从多个角度表现本单元的主题──祖国在我心中;另一方面,学习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本课文共分2课时,执教的是第1课时,根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本课的具体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课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如下:

1、知识能力目标: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初读课文,重点学习1、2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抓住重点语句,以读为本,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读来感悟课文,并创设情境,在场景的拓展中了解人物的内心情感。

3、情感态度目标:让学生逐步深刻感受到作者对生身母亲永久的悔恨。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抓住那些表情达意的关键词句,通过朗读感悟,理解作者对生身母亲永久的悔恨之情。

难点:引导学生从文字中去体会作者隐含的思想感情。

四、【设计特色】

教无定法,但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却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我主要采用朗读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指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读悟结合,以读为主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质疑探究的能力。引导学生注意围绕所设计的问题,扣住文中关键性语句,联系自身的生活,来体会理解文中作者对生身母亲永久的悔。

1、情景教学法:上课一开始,由“国宝”引出季羡林,课件出示:季羡林生平、主要经历、主要的成就,以及季羡林的作品《赋得永久的悔》片段,让学生默读,交流感受,为全文的学习奠定一个基调,使学生尽快地融入到文本的探究中。另外,在学习完第2自然段之后,整体回归文本的时候,让学生在幽怨的音乐声中朗读,以调动学生的心弦,更好地表达对文本的理解。

2、朗读感悟法:叶圣陶老先生认为语文教学最基本最好的方法就是读,课堂上我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如:指名读、自由读、齐读、配乐读等,达到读中感悟、以读促悟,以读代讲的效果。课堂中,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将学生完全浸润在文本的语言文字之中,尽情地触摸作者的心跳,聆听作者的心声,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深深的悔恨之情。让学生在朗读感悟中提高语言的感受力,丰富语言的积累,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力求实现“训练与感悟并重,工具与人文共振”。

3、资料拓展法:由于学生的年龄比较小,读懂一篇散文,尤其是文学功底深厚的国学大师在七、八十岁写的文章,实在是有一段距离,因此怎样引导学生更好地感悟文本的语言文字,我想到了用资料的拓展,来充实学生对作者理解的空白与间隙,搭起桥梁以方便学生更深刻地感悟。比如,在课的导入时呈现了季羡林作品《赋得永久的悔》片段,进入第2自然段学习时补充了作者心中的悔,另外还有作者脑海中关于母亲最深刻的记忆片段以及赡养母亲的愿望等等,一系列的资料补充,使得文章的背景更厚实,学生理解更到位。

非常希望,十分渴望自己的语文课,在瞬间走进学生的心,能让学生的心灵开花,这样的话,我的语文课堂就生机盎然了。然而,自己似乎总显得眼高手低,比如学生的感悟怎样使之面更广,程度更深,作业的安排怎样更合理等,都是值得我思考和改进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8-1 09:58:26 | 只看该作者

《怀念母亲》说课稿

大荔县城关镇红楼小学   李小峰



一、说备写电子教案的过程

第一步:钻研教材,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教学活动追求什么目的,要达到什么结果,都会受到教学目标的指导和制约。因此,经过认真研读教材,我结合文本内容在单元教学中的地位、单元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年段教学目标,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

1.借助字理理解“频”的意思,在语言环境中理解“频来入梦”的意思。

2.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蕴含的复杂的思母与思国之情。

3.体会“凄凉、甜蜜”等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失去母亲后的悔恨以及对祖国的思念之情,激发爱国之情。

第二步:广泛搜集,备写教案

1.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决定了每个人对同一篇文章的理解和把握都不一样。因此,我先从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网这一比较权威的网站下载现有的教学设计,然后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官方网站“小学语文”网广泛搜集、整理教学设计,将几份能够落实教学目标的教学设计浏览、研读,在脑海中形成初步的印象。

2.对比、研读,进行本土化改造。因为教学对象的不同,学生学情及生活环境的不同,因此,下载的优秀教案并不一定适合自己的教学。所以,我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习惯,兴趣因素以及文本内容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设计。将几份教案中的特色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整理、加工。例如:关于本文的朗读训练点的确立,几份教案各有特色。在举棋不定的时候,我结合自己制定的 “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蕴含的复杂的思母与思国之情”这一教学目标,采用了远教资源网中的教学设计,并根据文本内容及课外相关资料,利用引读这一教学策略,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在音乐的渲染下,采用一生读,女生齐读,全班齐读的方法反复朗读文本内容,将学生引入情境,与作者情感形成共鸣,达到了读中感悟的目的,教学效果甚好。

3.朗读课文,再次修改教学设计,形成完整的教案。于永正老师曾说:读不好课文他是不会进课堂的。可见,语文老师的读对于教学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我会将课文熟读成诵,然后再次研读自己的教学设计,用审视的眼光看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重难点的突破是否有新意,再次修改自己的教学设计,形成完整的教案。

第三步:集思广益,取长补短。

将备好的课,与同课头的老师探讨,针对本节课的教案提出不同的看法和见解,最后经过交流、讨论,形成特色教案。例如:文中这样写道:“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中间曾回故乡两次,都是奔丧,只在母亲身边待了几天,仍然回到城里。”既然六岁就离开了母亲,怎会因失去母亲而抱终天之恨呢?与教研组的骨干教师讨论交流之后,我利用了补白的资料,通过母亲的话体会母亲对季老的爱,同时体会季老对母亲的爱。

二、说课件制作过程:

网络信息化的发展速度,为教师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源。特别是中央电教馆教学资源库以及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网,还有与我们学校建立合作关系的三学苑教学网站,为我们提供了精美的课件资源。因此,我结合自己的教学设计,将下载的教学课件进行整合。例如:音频资源《我的中国心》来自三学苑教学网站的现有课件,背景图片选自中央电教馆教学资源库,而课件中的季羡林先生写的那首诗则来自于农远资源。这些资源大大缩短了我在网上搜集资源的时间,而且实用性强,使用放心。另外,学生朗读时配的音乐《献给妈妈的歌》是我以前在搜集资源时为自己建立的音乐资源中挑选出来的音频文件,省去了大量的在百度搜索的时间。好的课件每一个屏幕都会给人带来美的感受,因此,背景颜色的深浅,文字内容的颜色,文字的大小,文字的行距以及文字的字体(一般应该选择楷体,与课本保持一致),都是一个完美的教学课件必须注意的细节。

三、说课件在教学中的价值体现。

本节课的课件相对比较简单,但是每一屏都发挥了其必要的作用。例如:导课结束后对于季羡林先生的介绍,图文并茂,使学生对季老的尊重与崇拜之情油然而生。

再如:对“频来入梦”一词的处理。本篇课文因为引用了作者的日记、散文等,所以文章内容相对较散,但如果细读文本,我们不难发现,“频来入梦”是本文的一个关键词,抓住了这个词语,就抓住了文章的核心。因此,我这样引导学生:母亲去世后,季老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直到许多年后,母亲还常常出现在梦中;留学德国,故国母亲的一草一木也会浮上心头。请从课文中找出描写这个意思的几句话。学生找到之后,立即引导学生将一段话读成一个词,进行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句子的意思的训练。同时又让学生将这个词语读成几句话,潜移默化地指导学生掌握抓主线学习文章的方法以及将文章读薄、读厚的方法。同时,“频”是一个会意字,也是本课的一个生字,适时地进行字理教学,运用了借助字理进行识字教学的新理念。

还有就是配乐朗读部分。本节课的朗读训练点在文章的第二自然段,学生在我的引读下,在音乐的渲染下入情入境地读,设身处地的想,与作者情感共鸣,体会到了作者失母后那无尽的悔,感受到了作者的失母之痛。为了达到朗读的效果,我在朗读训练前增加了补白的资料,从母亲对儿子的思念中体会儿子对母亲的思念。在学生有了这种感受之后,老师引读,落实了读中感悟的新理念,突破了难点。

歌曲《我的中国心》是本文课后的课外链接内容,因此,我把这首歌作为背景音乐,并在泛读季老的诗之后让学生齐读,既升华了情感,又增加了课外的积累,还将课本内容进行了有机的整合。

四、谈体会:

这节课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浓,教学效果显著,而且使我在教学水平和理论素养方面也有了不少的收获。通过在网上搜集资源,我看到了不少优秀的教学设计,促使我向名家学习,在整合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取长补短。在多媒体的制作过程中我遇到不少困难,使我懂得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制作出更好、更优秀的课件,才能更好的服务教学。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因为设备的有限,因此我的说课内容主要体现了文本资源的形成过程,这也是这次电子备课现场会重点推荐的内容,我们希望可以通过这样一个现场会的召开,推动电子备课工作的快速发展。如果我的课和说课还有什么不妥的地方,敬请各位领导留下宝贵的建议或意见。谢谢大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0 14:4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