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38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于永正言语交际“五重”艺术特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0 11:5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言语交际说写训练实验开拓了写作教学的新思路,对我们的口语交际训练有很好的指导价值。读他的言语交际课堂实录,常常被他独出心裁的设计所折服。于老师用他无穷无尽的智慧,把每一个口语交际都设计成了一件精美的艺术品。细细品读,均如一道道大餐,让人回味无穷。于老师总结自己的语文教学,提出了“五重教学法”。今研读于老师的言语交际课堂实录和小学语文专家的评点,一个个艺术特色跃然纸上,浮出纸面,我把它冠以“五重”艺术特色,以飨读者。

    一、重情境创设

    进行言语交际训练必先创设言语交际的情境,为交际说话构建必要的环境与氛围,以此来激发学生交际的欲望,克服为作文而作文、作文没有目的、对象的弊端。如何创设课堂情境,使训练具有实践意义,是一个很有难度的问题。而于老师的创设情境之巧却常常让人拍手叫好。于老师常常采用“表演”的形式,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抓住生活提供的机会、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等方法进行说写训练。这种在一定环境中的说写训练,贴近学生的生活,大大激发学生言语交际的积极性。正如杨再隋老师所说:“当学生的表达欲望被激发起来的时候,兴致所至,妙语连珠,情之所生,妙笔生花。”
    案例一:
    在《当解说员,写通讯报道》的说写训练中,于老师是这样创设情境的:
(黑板上挂着“动物王国扳手腕决赛”的横幅会标。同学们好奇地看着。)
师:现在请同学们观看动物王国扳手腕决赛。看看是哪两个队参赛的,各有几名队员参加,裁判员是谁,比赛结果如何。
(3名戴兔子头饰,3名戴猴子头饰和1名戴大象头饰的同学上场。大象为裁判。两队将进行比赛。)
师:谁把刚才看到的说一说?
生:今天参加动物王国扳手腕决赛的是兔子队和猴子队,每队有三名队员,裁判员是大象。比赛结果,兔子队获胜。
师:说得不错——我来介绍一下……同学们,刚才是练习,不是正式比赛。告诉大家,正式比赛的时候,动物王国小蜜蜂电视台现场直播,但是缺一名解说员,想请我们来担任……
然后引导解说员介绍双方队员,介绍比赛情况……
案例二:
这是于老师创设的〈描述人物外貌,转述通知〉的交际情境:
(上课铃响,于老师没有来。一位陌生的年轻的女教师走进教室,小朋友都瞪大了惊奇的眼睛。)
女:小朋友,于老师在这个教室上课吗?
生:是的。他还没有来。
女:怎么,还没来?——小朋友,我是鼓楼区文教局的,找于老师有点事。局长要他带着教学计划参加座谈会,时间是今天下午两点,地点是文教局一楼会议室,请于老师按时到会,不要迟到。我还有别的事,不等他了。等于老师来了,请小朋友告诉他,好吗?
生:(高兴地)好!
女:谢谢小朋友。我再把这个通知说一遍。(说完,走出了教室。)
(于老师走进教室,小朋友纷纷举手。)

    二、重随机批改

    听于永正老师的言语交际课,读于永正老师的言语交际课堂实录,常见到这样一种现象:在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中,于老师堂堂使用随机面批的方式评点学生的说话和习作。
    学生说得好,用词用得准,于老师就及时加以肯定,并指出好在哪里;学生用词不当,于老师就随时指出学生用词不当之处,并通过推敲,帮助学生选用准确的词语。更让人佩服的是:“用词贵在恰如其分,不到位不行,过了头也不行;话怎么说才得体,词怎么用才准确,取决于特定的语言环境。”于老师对这两种情况下出现的语言现象都能准确无误地随机点评,引导学生遣词造句。我想:这是最切实际的语言文字训练的形式之一。学生当众读,教师随时改,收益面大,见效益高。这样的训练久而久之,就能养成学生认真推敲用词的良好习惯。
    常常感叹于老师捕捉学生语言信息的能力是那么强,暗暗佩服于老师扎扎实实的语言基本功。每每听到此,仿佛是一种艺术的享受。当然,这不是一日之功,但也并不高不可攀,只要我们勤学苦练,不断实践,就能够不断提高我们的随机面批水平。
    案例一:
师:还有人这样写字。(老师的眼睛离本子很近很近。)
生:这位小朋友离本子太近了。
生:这位小朋友写字的时候,眼睛离本子很近。
师:近到什么程度?谁来形容一下?
生:这位小朋友写字的时候,眼睛都快碰到本子上去了。
师:“碰”字用得好,很形象。
生:眼睛都快跟本子亲嘴了。
师:你说得真有意思。
    案例二:
生:(读草稿)给全校同学的一封公开信(师插话:“这是题目。”)亲爱的同学们:(师插话:这是称呼。)上星期四上午,我校四年级的晓理同学把一块只咬了两口的面包扔了。(师插话:“在公开信里不要点同学的名。”)五年级一班的于婧同学见了,挺身而出,进行劝告。(师插话:虽然制止这种不良行为需要有点勇气,但还不是和坏人作斗争,用“挺身而出”不合适。可以改为“诚恳地提出批评”。)其实,这种浪费现象和普遍。……

    四、重多方训练

    “交际性”是言语交际训练的重点之一。对象不同,内容不同,采用的交际手段也应该不同。于老师深谙此道,每一节言语交际训练课都不是单纯的某一项训练,而是采用多种交际手段。如:打电话、转述通知、口述消息,当导游、解说员,写说明书、保证书、广播稿、表扬稿,甚至写倡议书、备课等等。形式各样的交际手段应用其中,孩子们喜闻乐用,大大激发了孩子的交际兴趣。
    交际作文创设的课堂情景,做到“一景多用”“一题多练”可以提高训练效率。而于老师的每一堂言语交际课无一不是“一题多做”“一材多用”,他常常针对某一交际训练活动,从多角度、多侧面设计丰富多彩的系列教学活动,组成一个前后衔接的教学体系,体现最优化的教学结构。这是于老师的拿手好戏,也是于老师的聪明之处。
    案例一:
    在《买手帕》言语交际训练中,围绕“看手帕上的图说话,写话”这个中心,于老师设计了“当顾客——买手帕”、“当推销员——说手帕”、“当学生——写‘买手帕’”、“当群众——写‘人民来信’”四个系列训练,让学生“因课堂训练”的需要,去体验“买手帕”的交际生活,为开展一系列训练创造了条件。
    案例二:
    于老师设计最精彩的一课是《认识苹果》,已由中国教育电视台拍成了电视片,并多次播出。围绕苹果,先是写保证书(保证不摘果园的苹果)、转述通知(回家把参观果园和要带的东西告诉家长,取得家长的大力支持);接着参观果园,听果园的师傅介绍苹果的知识,要求回家向家里人介绍这5种苹果,并写一篇日记;再是办展览,为苹果写”说明”,练习讲解;再是练习讲解,写海报;最后是写“照片说明”和报道。这一系列训练组成了层层紧扣的知识系统,全方位进行了听说读写做等多种技能的反复训练。

    三、重生活应用

    有人说:目前作文教学最大的毛病就是交际没有对象,表达不问交际者双方的实际需要。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也不知道写好后给谁看,只是为了应付老师,这怎么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呢?言语交际表达训练的一个特点就是写文章有特定的目的,写了以后有用处。
于永正老师的每一堂言语交际课一切从交际应用的实际需要出发,从小学生的需要出发,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努力向生活回归,全力体现说写训练的工具价值,造成作文教学“实用”的气氛,让学生深深地感到学了以后要派用场,是生活必需,工作必需,甚至是“非写不可,非问不可”。当学生带着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去写的时候,就会出现少见的认真和起劲,这就从根本上调动了学生写作文的需要和兴趣,自然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显著效果。
    案例一:
    在《写招领启事,采访,写报道》一课中,于老师先让学生用一节课写招领启事,帮助邓刚同学寻找包的主人。失主找到后,感激不已,为邓刚买来了一个书包和一个装满文具的文具盒作为酬谢,下午,于老师拿着失主赠送给邓刚的书包和文具来到教室。
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失主找到了!他非常感谢邓刚,感谢我们同学,特地为邓刚买了一个书包,一个文具盒。校长说了,要我们把邓刚拾包的事了解了解,写下来,要在红领巾广播站广播,在全校大会上表扬,还投徐州日报社。现在,我把邓刚请来,咱们以红领巾广播站小记者的身份采访一下,再写下来。
    案例二:
    在《劝戒烟》一课中,于老师先用表演的形式让学生劝一位爷爷戒烟,当同学们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之后,于老师又设计了这样的内容:
师:同学们出色地完成了劝徐爷爷戒烟的任务,做到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我想:同学们在劝徐爷爷戒烟的时候,一定不由得想到了别人,可能现在还思潮起伏,继续想着呢!告诉我,你想到了谁?
生:我想到了我爸爸,我爸爸抽烟很多。
生:我想到了我爷爷。本来,爸爸、妈妈劝他戒烟了,可是最近又抽起来了,我很伤心。
师:为爷爷的“死灰复燃”而难过,多有感情啊!
生:我想到了奶奶,奶奶也抽烟。
师:这时,你一定有一种强烈的愿望。说说看,是什么愿望?
生:我想劝爸爸戒烟。
师:有劝家长或亲戚朋友戒烟的愿望的请举手。(全班学生举手)
师:看来,大家都希望自己的亲人不抽烟。有两种办法劝,一是当面劝,二是写信。写信更容易把道理讲全面,讲清楚,更容易书法自己的感情,更容易打动人。先考虑好,给哪一位吸烟的亲人写,考虑好了,再动笔写。

    五、重全体参与

    在不少课堂上,我们常常看到的是不少老师对“课堂明星”的关注,认为只有他们才能“配合”好老师,而其他的同学只能做“陪听”的人。
于老师不这样。在言语交际课上,他时刻注意面向全体,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全面提高课堂效益。他常采取的方式有:一是越不爱发言的学生,越是要多给他一些锻炼的机会。在言语交际训练的过程中,于老师不光给优秀生提供充分展示的机会,而且还兼顾到那些性格内向、不爱讲话的孩子。其实后者是最容易“被遗忘的角落”,而于老师不仅没有遗忘他们,还常常给他们以表扬和鼓励,增强孩子的信心,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二是允许插话,都要参与。课堂不是一个或几个人唱独角戏,而是“允许插话,都要参与”。在言语交际训练的过程中,于老师让一个同学说的时候,允许其他同学随时补充,补他人未说,补他人未想,从而出现较好地处理了点与面的关系。
    案例:
师:现在,我请一个同学到前边来劝说晓理,其他同学在下面听,允许插话,都要参与,看谁有口有心,能说会道。于婧,请你到前面来。(于婧摇头)
师:我不喜欢摇头,我喜欢听“让我来试试”。(于婧勇敢地走上讲台。于老师鼓励她大胆一点。)
生:于晓理同学,这是你扔的面包吗?
师:你怎么知道我的名字?(众笑)(一生站起来插话:小同学,请问你是哪个班级的?叫什么名字?)
师:我是四(1)班的,叫于晓理。
生:晓理同学,你扔面包是不对的。
师:我扔面包关你什么事!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
生:粮食的作用可大了。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粮食除了可以吃,还可以酿酒,做点心,制造药品呢。(一生站起来补充:还能提炼味精。粮食是宝中之宝。)我们国家还有些地方没有解决温饱问题。我们生活虽然好了,但也不能忘记过去。还记得咱们学过的《马背上的小红军》吗?(一生插话:如果我们每人扔一块面包,全国会浪费多少面包呀!)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0 14:4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