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有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的
一、实验的内容和形式的设计要符合科学课的特点
一切自然科学都来自实践,都是从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发展起来的,小学科学也不例外。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丰富多彩,培养学生探求自然知识的兴趣、爱好,增强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
一切认识自然始于观察自然,让学生用观察的方法认识自然。如在《月相》一课进行教学时,要让学生们在早些时候有目的地对一个月或是几个月的月相进行观察。学生对月相的观察可能是不完全的,但也有的可能超出老师所规定的范围,提出一些新的它们认为是很新奇的看法或是观点。如:月亮的形态;有时在白天也很好的看到月亮,为什么月亮上有一些黑乎乎的东西等。但大多数学生能较好的画出一个月中的大部分月相。他们也能通过研究发现上半月和下半月的月相的不同和相同的地方。能够据农历时间大致推出月相或是根据月相推也农历的大致时间。学生通过实验的方法认识自然现象,总结自然规律,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为培养学生科学世界观创造条件,增加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爱好。
二、实验设计的内容和形式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学活动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双边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实验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实验得出结论,达到认识周围自然现象的目的。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易集中,感知世界往往从兴趣出发,抓不住事物主要特征等特点。设计实验时要采取多种方式,调动他们的各种感官有意识地直接观察事物。而中高年级学生已初步具备了观察事物的能力,且能自己动手做一些实验。他们对神秘的自然界充满了好奇,对探索自然奥秘充满了自信。这时教师设计实验,主要是以一种引路的方式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自己动手实验获得结论,并自己设计实验验证结论。如对《化石和地层》的教学实验设计,可以让学生先看一看化石,调动他们的求知欲望。然后提出问题:这些化石是怎么形成的呢?你能不能也制造也一枚“化石”?学生在这种好奇心的驱使下,很可能会想出自己的方法,把这些想法再加于整理,就可以上升为一种新的实验设计。这种设计可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实验设计的内容和形式要联系当地的自然条件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小学生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他们渴望认识自然,了解自然。实验设计要联系当地的自然条件。教师要全面了解当地的自然资源,做到心中有数,进行实验设计方可如鱼得水,运用自如。如在《溶洞和钟乳石》的教学中,可以事先把拍摄好的当地学生们都知道的溶洞的照片拿出来让学生观看、分析,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还能使学生对美好的家乡产生一种特殊的感情。
教学的实践过程也是教学方法的探索研究过程,好的实验设计思想有利于学生有效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技能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