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观摩课《最后一头战象》听课感想体会笔记评课记录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12-7-30 10:29:53 | 只看该作者
评《最后一头战象》

                          评课人:林活

今天的语文课与学生们共同阅读了姚祥微老师的《最后一头战象》一课。这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文章。课文记叙了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刨开一个坑,庄严地把自己掩埋的故事。
    课文语言优美,描写生动,以充满深情的笔歌颂了战象嘎羧的善良,忠诚的高尚的情怀。嘎羧身上所体现的对生命的执着与忠诚读来令人震撼,发人深省。本课亮点诸多

  一把握主线,体会深度

    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姚老师在教学时,注重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快速浏览课文,落实了本单元的训练目标,同时也落实了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姚老师在执教这一课时,重点抓住三个场面,即重披战甲、重返战场、挖掘坟墓,重点研究嘎羧的内心世界,感受嘎羧的情感历程。然后让学生找感受最深的句子并写体会,接着不懂的问题并尝试解决。这个环节的设计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性,学生把握主线从而深入研究和探讨,体现了高年级教学的深度。

  二品读词句,体味语言

教学时,姚老师抓住嘎羧的动作、神态进而品味细节。比如抓住了这句话“没想到,嗄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引导学生抓住动作——“摩挲”,神情——“泪光闪闪”,并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体会噶羧的情感,此时学生对于这种情感感悟还不够深刻。老师再联系句子:象鞍上留着弹洞,似乎还有斑斑血迹,混合着一股皮革、硝烟、战尘和血液的奇特气味;象鞍的中央有一个莲花状的座垫,四周镶着一圈银铃,还缀着杏黄色的流苏。二十六个春秋过去,象鞍已经破旧了,仍显出凝重华贵;嘎羧披挂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

抓住了“弹洞”“斑斑血迹”“皮革、硝烟、战尘和血液”等词语,让学生通过想象,品读体验,然后回到“摩挲”这个词,此时噶羧摩挲的仅仅是象鞍吗?学生的想象得到升华。总结了学法,又让学生学以致用,用这样的方法学习“重披象鞍”。这样一来,就做到了扶放结合,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可谓是“取舍之间,彰显智慧”啊!

  三读写结合,体会情感

姚老师在最后部分的教学设计小练笔起到了点睛之笔,此环节体现了读写结合,古人曰:“劳于读书,逸于作文” ,从而让学生乐于写。教师让学生对村民跟噶羧告别的场景进行神态、动作的细节描写,现学现用。

这种情感之弦被拨动了,这种情感呼之欲出,最后一头战象呈现给我们的是深沉的爱和对于生命价值的深深思考,情感再次得到了升华,心灵再次得到了震撼。

总之,姚老师所上的这节课是很成功的,其中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数不胜数,还是留待今后的工作中慢慢学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2-7-30 10:30:12 | 只看该作者
《最后一头战象》评课


《最后一头战象》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文章。课文语言优美,描写生动,以充满深情的笔歌颂了战象嘎羧的善良,忠诚的高尚的情怀。嘎羧身上所体现的对生命的执着与忠诚读来令人震撼,发人深省。本周二下午第一节,在微格教室听了叶范老师上的这一课,本人认为其课堂呈现的亮点如下:

一、把握主线,体会深度。叶老师在执教这一课时,重点抓住四个场面,即重披战甲----告别村民-----凭吊战场------自掘坟墓-----从四个方面入手,重点研究嘎羧的内心世界,感受嘎羧的情感历程。然后让学生找感受最深的句子并写体会,接着不懂的问题并尝试解决。这个环节的设计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性,学生把握主线从而深入研究和探讨,体现了高年级教学的深度。

二、品读词句,体味语言。叶老师在教学时,让学生找令自己感动的句子,抓住嘎羧的动作、神态进而品味细节。比如抓住了这句话“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满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的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教师抓住了这几个问题1、嘎羧回到昔日的战场做了什么呢?2、嘎羧“久久凝望”可能会想到什么?它对着礁石“亲了又亲”时会想什么?嘎羧“震耳欲聋的吼叫”想诉说什么? 3、学生想象,自由回答。此环节设计嘎羧的动作和神态品味,进一步利用多媒体的设计,一曲勇敢的心曲调,深深的感染了同学们的情怀,教师这样引导学生用心灵阅读,教师这样多层次,多元化的朗读,都由一条“情感”主线紧紧地牵引,在不经意间,学生的真情自然地流淌出来了,嘎羧的这种重情重义的形象跃然纸上,课堂上掀起了情感波澜。此时学生的情感被激发了,想象能力也被激活了,这问题的提出层层深入,真是一石击起千层浪啊, 教师从品味词句的匠心独运到体会情感的渲染到想象力的培养,真可谓一脉相承啊。

三、读写结合,体会情感。叶老师在最后部分的教学设计小练笔起到了点睛之笔,此环节体现了读写结合,古人曰:“劳于读书,逸于作文” ,从而让学生乐于写, 嘎羧走了,带着它对村民的留恋,带着它对战友的深情,它走了,但它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现在,请同学们拿起笔和纸,试着完成“小练笔”。 村民们为了纪念战象嘎羧,为它立了一个墓碑,请你以村民的身份,为战象嘎羧写一段碑文。象鞍上留着弹孔,似乎还有斑斑血迹——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二十六个春秋过去,象鞍已经破旧了,仍显出凝重华贵;嘎羧披挂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这种情感之弦被拨动了,这种情感呼之欲出,,最后一头战象呈现给我们的是深沉的爱和对于生命价值的深深思考,情感再次得到了升华,心灵再次得到了震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7-30 10:31:01 | 只看该作者
《最后一头战象》 评课及实录
《最后一头战象》的教学已经结束了。此时此刻,悲情依然萦绕于怀,感动震撼依旧在心中激荡、蔓延,真是课已止,情未息,意无穷……

在刘亚雄老师的引领下,我们与台上的孩子们一起走进一个发生在动物身上的撼人心扉、令人动容的悲情故事,结识了一头有血有肉、重情重义、善良忠诚的战象嘎羧,并与战象嘎羧一同经历了生命大限将至时的心路历程——从英雄垂暮时的焦躁不安到重披战甲时的英武豪迈,从重临旧地时的深切缅怀到安葬自己时的坦然安详,真是:英雄垂暮近黄泉,重披战甲忆当年。凭吊故地念战友,庄严归去共长眠。

我们没想到这样的忠贞不渝、这样的刻骨铭心竟然发生在动物身上。于是,我们知道了万物皆有情,在天然生命世界里的情感更纯净、更质朴、更美好。于是,我们也渐渐读懂了另类作家沈石溪借这篇动物小说所要折射出来的人类情感以及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动物犹此,人何以堪?这篇质朴的、还原生命本质的动物故事,给生存在现代社会的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震撼和感动,更多的是思考和借鉴。我想,这正是这篇文本的魅力所在,也是沈石溪创作的魅力所在。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如此有魅力的文本,那么如何凭借这样的文本,依托着教材中的语言文字,让我们的课堂、我们的语文教学也魅力无限呢?今天下午,我们在湖南刘亚雄老师的课堂教学中找到了些许的答案。听刘老师的课总体感觉是:教学思路在清晰连贯中蛇行,教学环节在自然流畅中游走。动态生成中彰显教师的教育智慧,气定神闲中透露教师的扎实功底。

刘老师的课是有魅力的,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她的课能从以下几方面给我们带来启示和教益,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一、褪尽浮华,返璞归真,这是一节本色的语文课堂。

曾几何时,我们的语文课堂披上了华丽的外衣,成了一个花架子,课堂俨若热闹的市场,想怎么学就怎么学,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想读哪一部分就读哪一部分……看似热闹的课堂里,学生究竟又能学到些什么呢?课堂中不再有琅琅的读书声,不再有扎扎实实的语言训练,不再有认认真真的学法指导。在热闹浮华中,语文教学被抹去了本色,发生了“错位”。蓦然回首,我们发现在新理念的冲击下,我们有些迷失了自我。于是清醒后的大家开始寻找自我,回归本色。

本色语文,就是让学生徜徉在内涵丰富的语言文字中,用自己的感官和心灵去触摸语言文字,用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去关照语言文字,用语言文字滋养稚嫩的心灵,用自己积淀的语言文字去放飞心灵。就是让学生吮吸着汉语言文化的乳汁健康幸福地成长。本色语文说白了,就是用语文的方法学语文,语文的魅力在语文里。很欣赏王菘舟老师的一句话:“语文老师要用语文的眼睛看语文,用语文的耳朵听声音,用语文的嘴巴去交谈,用语文的心灵去感受、去思考、去体验。”

刘老师的课就是一节本色的阅读课,它的本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本色导入。刘老师的导入方式简洁实用,没有渲染的语言,没有翻新的花样,紧扣题目中的“战象”,以一句“你们见过大象打仗的场面吗?”引领学生快速进入了文本的第一自然段,在对象兵的介绍中学生感受到了战象在战场上的作用,它们不光驮着象兵浴血搏杀,还像一位勇猛无谓的展示奋力杀敌,“长鼻劈敌”、“象蹄踩敌”,它们像象兵一样威风凛凛、势不可挡。它们哪里是象,分明是战士,是士兵。对这样的战象,未曾走进故事,便已肃然起敬。在了解了战象的作用,交流了印象之后,刘老师很自然地引出最后一头战象——嘎羧。这样的导入方式没有花架子,充满了语文味,刘老师是在用语文的方式导入新课。

2、本色理解。审视刘老师的阅读理解过程,一个主问题(核心问题)贯通全文——“文中的嘎羧有着怎样的情感,课文又是怎样来表现它的情感的呢?”,这个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在这个主问题的引领下,学生首先走进了“段落”的丛林——披挂象鞍,快速阅读,感受战象的所作所为;然后又走进“句子”的丛林 ——找最能表现嘎羧对象鞍深厚感情的句子,圈画体味交流。此时,学生已经走进了语文的丛林中去感受体味嘎羧丰富的情感世界。但这还不够,刘老师又继续引领学生在密林中探幽寻踪,那就是抓词语——你觉得哪个词最能表达嘎羧对象鞍深厚的感情,引导学生抓住描写战象嘎羧动作、神情的关键词语来交流体会,摩挲、泪光闪闪、久久地、呼呼吹去、久别重逢。因为动物是没有语言的,也没有为常人所明了的表达方式,但它们的行为、神情自然流露出他们丰富的心理变化与情感起伏。抓住这些举止神情就能走进它们的内心世界。于是,学生从这些关键词语中真切地感受到嘎羧见到象鞍时内心涌动的对辉煌过去的深深留恋与回味。凭吊战场部分,刘老师同样引导学生由段到句到字词,抓住“久久凝望”、“亲了又亲”、“吼叫”体会嘎羧对战友的无限缅怀,对过去惊天地、泣鬼神战斗场面的无比留恋。可以说,在整个阅读理解的过程中,刘老师始终关注文本中的语言因素,以语言文字为载体和依托,不仅让学生搞明白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容,即“写的是什么”,还让学生搞明白这些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的情感,即“表达的是什么”,还让学生知道作者是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来承载这些内容的,即“怎么写的”。我一直认为:只有铆定语言文字的阅读教学才是真正的语文课。

3、本色结课。本色的语文课不仅让学生去触摸语言文字、关照语言文字、感悟语言文字,还会放飞语言文字。这节课的最后,刘老师安排了一个“练笔”环节,读写结合——卧在坑底的嘎羧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它凝望的眼睛一定有话想说,它想说些什么?你看到静静躺在墓坑里的嘎羧,又想说些什么?从两个内容中任选其一写话。可以说此时学生已经体会到嘎羧丰富的情感世界,对这位“战斗英雄”充满了无限的敬意。老师用一种语文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倾吐心声、抒发情怀的机会。于是学生的情感在放飞,语言文字在放飞。听着学生发自肺腑的心声,我们感受到饱含真情的语言文字是温润的,是震撼的,是有生命力的。这就是本色语文的美魅力。语文课的最高境界有人说是“无痕”,我还想说是“本色”,是“本真”,是“原汁原味”,是“原生态”!

二、删繁就简,长文短教,这是一节简约的语文课堂。

《最后一头战象》可以说是人教版六个年级十二册教材中篇幅最长的一篇课文,约有两千字。这么长的一篇课文,刘老师只用了一个课时,在和学生没有任何接触的情况下,不仅让学生浏览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词,还理清了课文的叙述顺序,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还引导学生读懂了课文,体会到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还引导学生品味了课文的语言,揣摩了作者的表达方法。很多老师两课时都未必做得完、做得好的事情,刘老师一课时便达成了,课堂教学达到了高效,可谓是长文短教的典范。

长文短教主要解决的是课文长而教学时间相对不足的矛盾。辨证处理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教学时间的利用问题,是长文短教的关键。《最后一头战象》这样的长文,是面面俱到,还是突出重点,是样样求全,还是删繁就简,教学内容的选择显得至关重要,因为内容决定形式。我们看到刘老师的课导入即学文,一个核心问题贯穿始终,抓住最能表现嘎羧忠诚、重情义的三件事中的重点语句、关键字词进行理解、品味。这种“以线串点,以点带面”的做法节省了大量的教学时间,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长文短教,要求教学必须克服面面俱到、样样求全的弊端,精选教学内容,简化教学头绪,突出教学重难点。长文短教虽然截取的内容短了,发挥的效应却不能短,那就是在语言训练上,要让学生学有所获;在情感上,要得到熏陶感染;在学习方法上,能够得到感性认识;在过程中,能够充分参与。这就要求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是语言和精神同生共构的最佳结合点。

刘老师课堂的简约还表现在:没有众多的头绪,没有纷繁的理解,没有花样翻新的手段,自始至终围绕着“读书—理解—读书”的环节展开。在读中理解语言,在理解中体会情感,进而读出理解、读出情感、读出个性。指名读、齐读、指导读、引读、范读,读得有层次,读得有变化,在入情入境的读中,学生感受到动物也像人一样有血有肉,有情有义,动物也有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刘老师的长文短教使我们懂得了一个道理:放弃也是一种美丽,舍得舍得,只有舍才能得!莎士比亚说——简约是智慧的灵魂,我想说:大道至简,简约就是高效!

三、学法引路,由扶到放,这是一节自主的语文课堂。

学生是自主的个体,他们有自主发展的权利,学法指导就是在为学生的自主发展、自能学习奠基铺路。刘老师这节课有几个学法习得点:①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战象”的含义。②联系上下文理解“久别重逢”。③抓主要事件概括主要内容。④运用抓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来理解内容,体会情感。⑤在书上作批注的方法。这些方法都比较适宜于高年级的学生,刘老师很善于在学生读书交流的过程中,归纳点拨学习和阅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习法、悟法、得法。

当然习法、悟法、得法的目的是为了用法。课堂教学中,刘老师安排了一个环节非常好,那就是让学生运用阅读“重披战甲”时习得的阅读方法自主阅读后面两部分的内容,教师由扶到放,学生刚刚学到的方法有了用武之地,学以致用,长此以往,学生阅读、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愁不提高。

让学生“活”起来,让学生“学”起来让学生“动”起来。相信学生的潜能,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这便是自主的语文课堂。

评析刘老师的课堂教学,感悟一些名家的课堂教学,我明白了——本色的、简约的、自主的、真实的课堂就是魅力的课堂。一个用心经营构建魅力课堂的教师必定也是一个魅力教师。

观赏这些老师的课,不仅像在拜读佳作,还似在玩赏美玉。但白璧微瑕,再好的玉石也难免会有“微瑕”,这节课亦是如此。这节课的主要问题有:①受赛事影响,课堂承载量过大,学生读书品味还不够充分,有走马观花之感;②课后生字共有11个,仅处理一个“寇”字显得轻描淡写,固本强基不够,有作秀之嫌。③作者是怎样表达动物间的情感的这一表达方式有提问而无落实。这些问题告诉我们一点:魅力语文课堂还应是扎实的课堂,平实的课堂。

最后,由衷地感谢刘亚雄老师远道而来为我们奉上这样一道丰盛的精神文化大餐。大道至简,知易行难。这些全国获奖课充满了无限的魅力,带给我们很多的思考和感悟,但要知道,光鲜亮丽的背后不知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打磨和历练,不知凝聚了多少人的智慧和力量。有一种拥有叫付出,有一种付出叫幸福。就让我们像这些获奖教师一样,继续执着地行走在语文教学的大道上,让幸福在付出中升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7-30 10:31:26 | 只看该作者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实录

湖南师范大学子弟学校    刘亚雄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您好。

师:同学们,你们看到过大象打仗的场面吗?

生:没有。

师:那我们就来读读这段话。(课件出示文字)

生:(读)西双版纳曾经有过威风凛(lǐn)凛的象兵。所谓象兵,就是骑着大象作战的士兵。士兵骑象杀敌,战象用长鼻劈敌,用象蹄踩敌,一大群战象,排水倒海般地扑向敌人,势不可当。

师:这些战象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呢?

生:这些战象非常勇猛。

生:这些战象八面威风。

师:同学们,就是这群英勇的战象,在一次打击日冠,保卫家园的战斗中,不幸全部中弹倒地。人们在埋藏它们的尸体的时候,救活了一头身负重伤的战象。它叫嘎羧,它就是——

生:(齐读课题)最后一头战象。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它的故事。请同学们打开书121页,请大家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嘎羧临死之前主要做了哪件事。

(学生默读课文。)

(课件出示词语)

师:有很多同学已经向我示意读完了。这一课中有一些词语,要特别注意它们的读音。谁给大家读一读?

生:(读)日冠、扑喇喇、摩挲、斑斑血迹、浴血搏杀、

师:这个“日寇”的“寇”字不但难读,还很难写。大家看陈老师写一遍。上面一个宝盖头宽点写,左下一个“元”字,竖弯钩拉过来,要托住上面的竖、横、横撇、点。看清楚了吗?请在书上写一遍,看谁写得又快又好。

(学生写字)

师:让我们回到刚才的问题,嘎羧临死之前主要做了哪些事?

生:嘎羧临死之前把自己的象鞍披挂在身上。

师:能用更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吗?

生:嘎羧在临死之前披挂象鞍。

师:非常准确,谢谢你。(师板书:披挂象鞍)第一件事是披挂象鞍。请继续发言。

生:之后他来到了百象冢。

师:来到象冢干什么?

生:它在百象冢挖了一个坑,把自己埋在了曾经和自己并肩战斗的朋友们一起。

师:这样说就非常准确了。那你能不能像刚才那位同学一样,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

生:庄严归去。

师:好,就写你这个。(师板书:庄严归去)继续交流。

生:在嘎羧临死前还做了一件事,它回到了自己曾经搏杀的战场。

师:能简单概括吗?

生:返回战场。

师:第二次回战场,我们能否叫“重回战场”?

生:可以。(师板书:重回战场)

师:同学们,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最后一头战象嘎羧临死之前——

生:(齐)披挂象鞍,重回战场,庄严归去。

师:写了这些事情。同学们,我们在阅读篇幅比较长的文章时,可以这样,采用抓主要事件的办法,很快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板书:抓事件)同学们,这是一篇动物小说,它的作者沈石溪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课件出示)

动物小说写的是动物,折射的却是人类的情感。

——沈石溪

师:那么,文中的嘎羧又有着怎样的情感,课文又是怎么表现它的情感的呢?接下来,我们要深入学习课文。首先,我们来看“披挂象鞍”这部分课文。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的5-9自然段,找出最能表现嘎羧对象鞍的深厚感情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体会它的想法。

(学生默读、标画)

师:画好了吗?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吧。先读句子,再说体会。

生:(读)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师:这个同学真是好眼力,找到了这部分课文中最感人的一句。其他找到这句话的同学请举手。(很多学生举起手来)这么多呀!看来大家真是英雄所见略同。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句话,(课件出示)你觉得这句话中的哪个词语,最能表达嘎羧对象鞍的深厚感情,请把它圈下来。

(学生在书上标画。)

师:你觉得是哪个词?

生:泪光闪闪,从这个词我看出嘎羧对象鞍有着很深厚的感情。

师:都流泪了,是不是?还有哪个词?

生:我觉得是“久别重逢”这个词,我觉得嘎羧和象鞍就像久别重逢的老朋友,它对象鞍有着深厚的感情。

师:它们是多久没见的老朋友了?

生:20多年。

师:对了,很久分别,再次见面,这就叫——

生:(齐)久别重逢。

师:好,继续发言。

生:我觉得是“摩挲”这个词,嘎羧见到了久别重逢的象鞍,感情很真切地……

师:你感觉到嘎羧对象鞍很有感情,它非常的激动,对不对?这位同学关注了嘎羧的动作(师板书:动作),还有人关注它的神态吗?(师板书:神态)

生:我是从“呼呼”这个词感受到嘎羧对象鞍有种很亲切的感觉。

师:还能感受到什么?

生:对象鞍的留恋。

师:好。

生:我觉得应该有四个词:呼呼吹去、久久地、摩挲、泪光闪闪。

师:你概括了刚才几位同学的发言。那为什么嘎羧见到象鞍会如此激动?

生:因为象鞍上面有弹洞和斑斑血迹,混合着一股皮革、硝烟、战尘和血液的奇特气味。

师:她能联系着后面的课文来理解,非常好。那夏羧看着象鞍上的弹洞和斑斑血迹,闻着上面的血液和硝烟的气味,它会想起什么?

生:它会想起,当年我就是挂着它,保护我们的家园,与日冠打仗。

师:说得真好。

生:它会想起当年浴血搏杀的情景。

师:你的想象真丰富。

生:它会想起当年和它一起并肩作战的大象朋友们。

生:它还会想起当年它在战场上浴血搏杀的英勇。

师:是的,这头战象有它辉煌的过去,有它出生入死的经历,所以,它看到象鞍,会如此的激动。同学们,你们看,我们联系上下文(板书),边读边想象(板书),就读懂了嘎羧的心,体会到了它美丽的情感,你们能读出嘎羧这激动的心情吗?请你们自己先练习练习。

(学生自读课文)

师: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

生:(读)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师:读得非常流利,还有谁想读?

(再指名学生读文。)

师:你非常激动。刘老师也想读一读。请大家闭上眼睛,一边听我读,一边想象嘎羧见到象鞍时的动作、神情。

(师范读。)

师:睁开眼睛,拿起书,像刘老师这样,带着你们的体会,带着你们激动的心情,一起读。

(生齐读)

师:还有谁找到了别的句子,也请你给大家读一读。

生:(读)第二天早晨,嘎羧突然十分亢奋,两只眼睛烧得通红,见到波农丁,欧(ōu)欧地轻吼着,象蹄急促地踏着地面,鼻尖指向堆放杂物的阁楼,像是想得到阁楼上的什么东西。我感到嘎羧已经过了20多年,还记得象鞍在阁楼上,而且非常急切地想得到它。

师:对了,就请你来读出这份急切,好不好?

(生读。)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这句。

(生齐读上面的语段。)

师:26年过去了,嘎羧就快要死了,但是它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头英勇的战象,它没有忘记自己辉煌的过去。作者就是通过这些动作、神态的描写,让我们体会到嘎羧内心的情感,我们如果能圈划出这些重点词句(板书),联系上下文,边读边想象,就能读出嘎羧的心,读出它的情感,这就是品细节的读书方法(板书)。接下来,就请同学们用这样的方法,我们自己试着来学习“重回战场”这部分课文的细节描写。

请看自学提示:(课件出示)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第14自然段,找出最能表现嘎羧内心情感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2、圈出描写嘎羧动作和神态的语句,体会它内心的想法,批注在旁边。再与小组同学交流。

(学生自学,教师行间巡视,参与学生的小组学习。)

师:通过刚才大家细心的批注和热烈的讨论,我想你们一定找到品细节的感觉了。现在就请大家交流一下吧。

生:(读)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欧——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从这里我体会到嘎羧把见到战友的那种心情通过吼声发泄了出来。

师:他的吼叫就像是在说话,你觉得它可能在说什么?

生:“我终于回到了从前这个杀敌的战场!”

师:你把自己都当成嘎羧了,真好。

生:我对他的话有补充,我是这样想的:嘎羧终于回到了他当年和战象并肩战斗的地方,它可能会想:我终于回到了这里,这里曾经留下我的英勇。

师:非常好。

生:我从“久久凝望”这个词看出嘎羧想起了他当年浴血拚杀的情景和它的战友倒在血泊里的情景。

师:你抓住上下文来理解,那你能不能读出这种“久久凝望”的感觉?

生:(读)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荡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

师:谁能比他体会更好?

(指名生读。)

师:读得真好,这才是久久凝望的感觉。一起读。

(全班齐读。)

师:你还想读哪些句子,读出你的体会。

生:“……惊得江里的鱼儿……跳出”虽然当初那……不在,那……不在,但那……还在。

师:真好,齐读这段。

生齐读。

师:是的,26年前的那场战斗,让嘎羧失去了所有的同伴,让嘎羧成了——

生:最后一头战象。

师:所以,他怎能不——

生:(读)“它站在……许久……跳出水面。”

师:风霄霄兮……嘎羧……在战友长眠的地方,为自己挖掘一口墓坑。让我们读一读……

生齐读。

师:哪一个细节深深地感动了你?

生:最后一个自然段。许多战象死了都会到……而嘎羧却没有,而是和同伴们在一起。

师:还有哪些地方感动了你?

生:我觉得是这一句:“这时,它身体膨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从这一句我体会到了,虽然当年的雄风不在,但嘎羧这位英雄的博博雄心还在。

师:体会得真好,拿起书来,读出你们的深情。

生:(读)这时,它身体膨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师:是的,26年前的那场战斗,让嘎羧失去了所有的同伴,让它成为——

生:最后一头战象。

师:26年中,他无时无刻不在怀念着过去,思念着它的战友。这样的深情,它能向谁诉说吗?

生:不能。

师:因为它是——

生:最后一头战象。

师:所以,重回战场,缅怀往事,睹物思人,它怎能不激动啊!同学们,拿起书,我们齐声读这一段。

齐读:

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荡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欧——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这时,它身体膨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师:“风箫箫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嘎羧带着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眷恋之情,带着对战友的深深的怀念之情,跋山涉水,赶往百象冢,在战友们长眠的地方,它耗尽自己生命的全部力量,为自己挖掘一个墓坑。请同学们看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齐声读一读。

生:(读)我和波农丁耐心地等到东方吐白,走到坑边查看。土坑约有三米深,嘎羧卧在坑底,侧着脸,鼻子盘在腿弯,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

它死了。它没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它和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们躺在了一起。

师:哪一个细节深深地感动了你?

生:这里特别感动我,一般的大象都是到祖宗留下的象冢那里死去,而嘎羧却和它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们躺在了一起。

师:还有哪些地方感动了你?

生:(读)土坑约有三米深,嘎羧卧在坑底,侧着脸,鼻子盘在腿弯,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从它“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我感到嘎羧好像还想着它从前的历史。

师:它一定有话要说,他想说什么呢?你看到静静躺在墓坑里的嘎羧,你又想说什么呢?请你从这两个句子中任选一个,写一两句话。(课件出示)

嘎羧想说:                                                         

我想对嘎羧说:                                                      

生:嘎羧想说:历史不能忘怀,我多么希望世界是和平的。

师:希望他自己永远都是最后一头战象。

生:嘎羧想说:26年来,我天天都在想念你们,我终于可以和你们永远在一起了。

师:我们感受到了你的深情。

生:我想对嘎羧说:嘎羧,你不用伤心,也不用难过,能和你共同作战的伙伴们躺在一起,你死而无憾。

生:嘎羧想说:虽然我没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去,但我能和并肩作战的同伴们死在一起,我死而无憾。

生:我想对嘎羧说:你虽然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是,你为祖国做出的牺牲,我们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师:那此时此刻,嘎羧在你眼里,还仅仅只是一头战象吗?他是一位——

生:英雄。

师:同学们,动物小说写的是动物,折射的却是人类的情感,想引发人类更多的思考。这节课,我们抓住了课文中的主要事件,品味了课文中的细节描写,感受到嘎羧像人一样丰富的情感。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最后一头战象》一定能带给你们更多的思考。

另外,课后请大家阅读沈石溪的其他的动物小说,(课件出示)《再被狐狸骗一次》、《斑羚飞渡》……我想一定会带给你们更多的震撼。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4 10:2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