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观摩课《老人与海鸥》听课感受笔记评课记录

[复制链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2-7-29 18:33:41 | 只看该作者
《老人与海鸥》评课材料

     《老人与海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一篇新教材。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感人的故事。十多年前,老人在湖畔偶遇一群北方飞到昆明越冬的红嘴鸥。从此,老人与海鸥结下了不解之缘。每逢冬季来临,海鸥便成群结队地来到翠湖之畔,老人也像赶赴约会似的,每天到翠湖之畔去喂海鸥,风雨无阻。他视海鸥为儿女,给它们起名字,喂饼干,照顾伤病的海鸥。久而久之,海鸥与老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然而有一天,老人去世了。海鸥们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后有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儿女”,不忍离开自己的亲人。西谷庄兰丽清老师这节课上得较好,她能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疑为线,以读为主,读中理解。
一、重点突出,目标明确。
    《小学语文新课标》在基本理念部分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邓老师在本课教学中重点突出,目标明确,能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二、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兰丽清老师问:“课文中哪个词语可以概括老人与海鸥的关系?从哪些语句中你能体会到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兰老师导入自然,有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我们来看看老人与海鸥之间有多大的深厚感情,请同学们打开书来听、读,了解课文的大意,这样过渡语言朴素,自然得体。
三、文本处理,新颖独特。
    真正的课堂教学活动是心与心的交流,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课堂上的自学批注和批注方法指导无非让学生自主学习,找出有关重点句段,并品读,感悟情感,更为精彩的是达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意图。学生有了一定的情感体验的基础,提升为“海鸥送别老人”时的依依不舍、深深眷恋之情。然后,兰老师预设情境,充分引导学生在现实或特定环境中进行感悟、体验和交流,让他们尽可能把老人对海鸥无私的关爱,和海鸥对老人以汇报恩情的亲人般的爱的情感更加丰满,并得以深化。
四、以生为本,朗读感悟
在《老人与海鸥》一课的执教中,兰丽清老师释题后就会给学生的读书方法,把重点句子用波浪线划出来,采用个别读、集体读的形式指导学生朗读,把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1、展读理解:
兰丽清老师精心设计了展示读这一教学环节,很有创造性,她让学生选择自己领悟到的句子读,这样不但能展示学生的个性,而且能为突破重点而铺路,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读感悟:
在品读的教学环节中,兰丽清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找出描写老人喂海鸥和叫海鸥的重点句子进行指导朗读。如: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想鸥群呼唤。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和“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从学生的朗读中可以感受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动人情景!感受到老人对海鸥的亲昵和爱。这一步教学环节很扎实,切实体现为培养朗读能力而设计。使学生对课文有进一步的理解。
五、给出一些教学建议
1、读的形式单一,缺乏感情朗读的指导和训练。
2、教师的过渡语生硬,缺乏生动的描述环节与环节的过渡不连惯。
3、评价语言苍白无力,缺乏艺术性没有个性,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区别不是那么明显,不应该平均用力,重点选择几处。
希望教师能从以上几点改进教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2-7-29 18:33:58 | 只看该作者
《老人与海鸥》评课稿



《老人与海鸥》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人与动物之间的深爱与眷恋,展示了人与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张老师对教材做了深入剖析,经过精心组合,经过几次磨课后终于向我们演绎了一堂充满智慧的成功课堂。《老人与海鸥》这一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堂上,严老师以她优美的教学语言、娴熟的教学技巧、独创的教学设计把学生带到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世界,巧妙地将语文实践和人文精神的熏陶融为一体,充分展示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无穷魅力。梁老师上此课时,能以生为本,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老人与海鸥的深情厚谊。本课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在语境中去感受亲人般的深情

课文的1—13节,字里行间洋溢着老人对海鸥的那份浓浓的爱,深深的牵挂。梁老师在教学这一部分时,以学生感悟朗读为主,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体会,随机交流,预设与生成有机结合,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如:在交流“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引导学生抓“褪色”感悟老人虽贫苦还那么爱海鸥,给它们买食物。

二、以情促读,读中悟情

课堂是教师、学生、教材三者的对话,需要情感的交流,心灵的碰撞。课堂上,浓浓情感就是教师与学生心灵之间的桥梁,唯有情感撞击,方有心灵对话。纵观鱼老师的教学过程,他始终以“平等中的首席”和“学习伙伴”的身份全心投入、热情洋溢地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琅琅的读书声成了课堂上最美的语言。课堂上,学生跟着梁老师朗读、感受、思考、表述、展现着他们生命的精彩,在梁老师的引领下,学生的心灵丰满起来,精神充实起来,让学生感受到了语文的魅力。

三、文本处理,新颖独特

真正的课堂教学活动是心与心的交流,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课堂上的“拓展延伸”部分,原选自文本的后半部分。老师这样设计不仅避免与刚才的教学环节方法类同,(无非让学生自主学习,找出有关重点句段,并品读,感悟情感),更为精彩的是达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意图。将文章写作方法的教学与文本感悟进行有机结合,避免文章上完后枯燥的进行一些文章写作方法的指导。(写人的文章怎么学:正面: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侧面描写)

四、多种形式的朗读,营造了书声朗朗的课堂

我们可以清楚地体会到,这堂课的朗读形式多样,听读、范读、自由读、个别读、集体读、选择读、分角色读交织在一起,整堂课书声琅琅。在读中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创新思路,让学生自读、自悟、自得,能切身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体会句子蕴含的感情,用内心的情感,有表情地朗读课文,真正达到品读感悟的台阶,使学生受到了美好情感的熏陶。

五、重点句段的教学,扎实而有效

梁老师在教学2、3、4自然段时,着实下了工夫,他心理很清楚要突破哪几个点,并且怎样落实这几个点的教学。例如:在理解三个“褪色”的词语时,追问:“这个退休工人本来有固定的退休工资,他为什么会变得这么穷?”引导学生明白老人的穷与海鸥有关,从而理解老人对待海鸥就如同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可见他对海鸥的感情要有多深就有多深。

六、读悟结合,将文字形象地转化成画面

▲在整节课中,梁老师始终抓住老人与海鸥之间那浓浓的情,那深深的意,让学生通过诵读、质疑,来体会其中蕴含的深厚情感。在教学中,学生以多种形式的读来整体感知这篇文章,真正体现了和谐的主题,师生间的默契合作,在朗朗的读书声中提升了文章的主题。尤其精彩的是这一片断的朗读,“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梁老师问: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师:那请你读一读吧!师又问:老人什么时候放得快,什么时候放得慢呢?海鸥吃得快了,你该怎样读?海鸥飞来更多了,你又怎样读?你能读出海鸥吃饱了,心满意足的样子吗……等等。学生将课文读得充分、读得精彩,读出了课文要表达的感情,也读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提升了这篇文章的内涵。

七、利用文本的空白点,进行了有效拓展

▲课堂小练笔是一种省时高效的教学方式,它既是检验学生课堂的学习所得,又是对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在临近课堂结课时,梁老师安排了一个课堂小练笔,即“老人在企盼什么?” 使老人与海鸥之间的对话更入情入理,那胜似亲人的浓浓之情便一跃纸上,久久回荡,让学生的思维火花得到了碰撞。体会文本蕴涵的情感。

 ▲提出一点小建议:

1、齐读比较多、个别读较少。

2、语言太理性一些,可感性一些,以激发学生内心丰富的情感。更加深刻体会老人和海鸥的那份亲情、默契和和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0 07:5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