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人与海鸥》评课稿
《老人与海鸥》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人与动物之间的深爱与眷恋,展示了人与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张老师对教材做了深入剖析,经过精心组合,经过几次磨课后终于向我们演绎了一堂充满智慧的成功课堂。《老人与海鸥》这一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堂上,严老师以她优美的教学语言、娴熟的教学技巧、独创的教学设计把学生带到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世界,巧妙地将语文实践和人文精神的熏陶融为一体,充分展示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无穷魅力。梁老师上此课时,能以生为本,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老人与海鸥的深情厚谊。本课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在语境中去感受亲人般的深情
课文的1—13节,字里行间洋溢着老人对海鸥的那份浓浓的爱,深深的牵挂。梁老师在教学这一部分时,以学生感悟朗读为主,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体会,随机交流,预设与生成有机结合,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如:在交流“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引导学生抓“褪色”感悟老人虽贫苦还那么爱海鸥,给它们买食物。
二、以情促读,读中悟情
课堂是教师、学生、教材三者的对话,需要情感的交流,心灵的碰撞。课堂上,浓浓情感就是教师与学生心灵之间的桥梁,唯有情感撞击,方有心灵对话。纵观鱼老师的教学过程,他始终以“平等中的首席”和“学习伙伴”的身份全心投入、热情洋溢地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琅琅的读书声成了课堂上最美的语言。课堂上,学生跟着梁老师朗读、感受、思考、表述、展现着他们生命的精彩,在梁老师的引领下,学生的心灵丰满起来,精神充实起来,让学生感受到了语文的魅力。
三、文本处理,新颖独特
真正的课堂教学活动是心与心的交流,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课堂上的“拓展延伸”部分,原选自文本的后半部分。老师这样设计不仅避免与刚才的教学环节方法类同,(无非让学生自主学习,找出有关重点句段,并品读,感悟情感),更为精彩的是达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意图。将文章写作方法的教学与文本感悟进行有机结合,避免文章上完后枯燥的进行一些文章写作方法的指导。(写人的文章怎么学:正面: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侧面描写)
四、多种形式的朗读,营造了书声朗朗的课堂
我们可以清楚地体会到,这堂课的朗读形式多样,听读、范读、自由读、个别读、集体读、选择读、分角色读交织在一起,整堂课书声琅琅。在读中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创新思路,让学生自读、自悟、自得,能切身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体会句子蕴含的感情,用内心的情感,有表情地朗读课文,真正达到品读感悟的台阶,使学生受到了美好情感的熏陶。
五、重点句段的教学,扎实而有效
梁老师在教学2、3、4自然段时,着实下了工夫,他心理很清楚要突破哪几个点,并且怎样落实这几个点的教学。例如:在理解三个“褪色”的词语时,追问:“这个退休工人本来有固定的退休工资,他为什么会变得这么穷?”引导学生明白老人的穷与海鸥有关,从而理解老人对待海鸥就如同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可见他对海鸥的感情要有多深就有多深。
六、读悟结合,将文字形象地转化成画面
▲在整节课中,梁老师始终抓住老人与海鸥之间那浓浓的情,那深深的意,让学生通过诵读、质疑,来体会其中蕴含的深厚情感。在教学中,学生以多种形式的读来整体感知这篇文章,真正体现了和谐的主题,师生间的默契合作,在朗朗的读书声中提升了文章的主题。尤其精彩的是这一片断的朗读,“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梁老师问: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师:那请你读一读吧!师又问:老人什么时候放得快,什么时候放得慢呢?海鸥吃得快了,你该怎样读?海鸥飞来更多了,你又怎样读?你能读出海鸥吃饱了,心满意足的样子吗……等等。学生将课文读得充分、读得精彩,读出了课文要表达的感情,也读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提升了这篇文章的内涵。
七、利用文本的空白点,进行了有效拓展
▲课堂小练笔是一种省时高效的教学方式,它既是检验学生课堂的学习所得,又是对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在临近课堂结课时,梁老师安排了一个课堂小练笔,即“老人在企盼什么?” 使老人与海鸥之间的对话更入情入理,那胜似亲人的浓浓之情便一跃纸上,久久回荡,让学生的思维火花得到了碰撞。体会文本蕴涵的情感。
▲提出一点小建议:
1、齐读比较多、个别读较少。
2、语言太理性一些,可感性一些,以激发学生内心丰富的情感。更加深刻体会老人和海鸥的那份亲情、默契和和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