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198|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老人与海鸥》教后反思课后随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7-29 18:21: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后记资料《老人与海鸥》教学反思
《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位普通老人和一群海鸥之间的深厚友谊,文中的老人有情,海鸥有义,读之令人动容。全文以爱为主线,课文前半部分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后半部分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因此,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上。

六年级的学生,阅读教学已不是字词句段的单纯教学,重要的是抓住重点词句领会文章的主题、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布局谋篇以及通过语言文字具体表达情感的写作方法,落实到本篇课文则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而这又恰恰是本班学生们在学习语文中感到困惑地方,因为本班学生在理解能力上是弱项,因此,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始终就是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的一种教学目的,希望能够在尽快的时间内,使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得以提高。

在本课教学中,我引出两个画面,引领学生走进“老人喂鸟图”,感受人鸥情。通过与学生交流感受深刻的词句,让学生体会到“老人爱海鸥,胜过爱自己”的感人情怀。当学生交流 “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抓住“十多年了,每天必来”体会到老人对海鸥的爱。小结:爱是十多年的坚持!当学生交流“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三个“褪色”充分感受到老人十分勤俭。此外,还有“爱是亲昵的取名,爱是亲热的说话,……”并让学生想象老人与海鸥会亲昵的说些什么……,如此一步一步把老人对海鸥的爱具体化,让学生油然而生感叹:老人确实是把海鸥当成了自己的“儿女”啊!为第二幅“海鸥送别图”作下铺垫。

第二幅画面是全文的高潮部分,尤其是海鸥为老人守灵的场面,我将教学重心放在此。和学生一起品读送别段,品悟海鸥情。在初步朗读后,这应该是学生们思维和感情澎湃的时刻。之后再让学生互动,我充分引导学生感悟、体验和交流,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去感悟、体验、并与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体会自己在失去亲人的那一刻的情感,使之与文本产生同感,产生共鸣,让学生尽可能的进入海鸥的情感世界,去领略、品味海鸥对老人的那份情感,和文本最大限度地互相融合。

纵观整节课的教学,我紧扣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这条线索,从两幅画面入手,让学生从文中画出海鸥表现的语句,并试着分析、领悟,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因为故事生动感人,海鸥也具有像人一样的情感,所以,学生被故事深深地打动了。另外,结合他们的生活实际,深刻理解海鸥的种种表现,更利于学生认知的提升,感情的升华。

当然,这节课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比如:(一)教学时,我既想竭力追求完美,又想有所创新,突出亮点,可课文的容量很大,短短的四十分钟是难以达成的,为把握时间而去进行的教学,多少有些意犹未尽的感觉,有些词句学生体会的不够到位,理解的不够深刻,没有给一些中等偏下的学生留下很充裕的时间去思考,给课堂留下了些许的遗憾。(二)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还不够,课堂中引导学生读的时间比较少,学生的情感没有全部被激发起来。学生只是停留在表面的对老人的敬仰之中。(三)有以教师思考代替学生思考的现象,过于强求教学的完整性而忽略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应该以学定教!唉!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但我会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思考,不断的超越自我,努力引导学生的个体生命在现实或特定环境中的感悟,体验和交流,尤其是关注孩子的思维展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7-29 18:22:09 | 只看该作者
《老人与海鸥》听课反思

                                  伏牛路小学   万幂斯

上周五,我到郑上路二小聆听了李景老师所执教的《老人与海鸥》,李老师精彩的课堂教学给了我深深的启发,下面,我就李老师的这节课,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十多年前,老人在湖畔偶遇一群北方飞到昆明越冬的红嘴鸥。从此,老人与海鸥结下了不解之缘。每逢冬季来临,海鸥便成群结队地来到翠湖之畔,老人也像赶赴约会似的,每天到翠湖之畔去喂海鸥,风雨无阻。他视海鸥为儿女,给它们起名字,喂饼干,照顾伤病的海鸥。久而久之,海鸥与老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然而有一天,老人去世了。海鸥们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后又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儿女”,不忍离开自己的亲人。
     课文结构清楚,可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通过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等事例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后一部分则通过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
    李老师执教的《老人与海鸥》我认为有两大大亮点值得我学习:

一、        立足生本

六年级的学生,阅读教学已不是字词句段的单纯教学,重要的是抓住重点词句领会文章的主题,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布局谋篇,落实到本篇课文则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的感情写具体,而这又恰恰是学生习作中感到困惑的地方。而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李老师通过让学生找重点词句,读重点词句,板书重点词等方式,让学生既领会了情感,又学习了写法。

二、        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

在李老师的课堂上,孩子们俨然是一位位小老师,他们说话语句完整,对于其他孩子的发言评价合理、到位,李老师把课堂真真正正的还给了学生,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可以看的出,李老师对学生的训练是扎实的,是有素的,一节课,学生不仅学到了书本上的知识,在能力上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但是,这节课上,学生虽然对于老人对海鸥的爱以及海鸥对老人的深情谈到了很多,但在本节课通过语言文字具体表达情感的写作方法即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的重点词句,学生交流到的句子还不够透,海鸥对老人的爱读得不够深,另外,课堂上教师还可以加上推荐阅读的环节,使学生由一篇文章拓展到更多的文章和书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7-29 18:22:37 | 只看该作者
《老人与海鸥》教学反思
有情,海鸥有义,读之令人动容。这篇课文前半部分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后半部分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因此,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上。

1.以爱为主线

  课文即两幅画面。教学中我以词串入手,引出两个画面,引领学生走进“老人喂鸟图”,感受人鸥情。通过与学生交流感受深刻的词句,让学生体会到“老人爱海鸥,胜过爱自己”的感人情怀。当学生交流“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抓住“十多年了,每天必来”体会到老人对海鸥的爱。再小结:爱是十多年的坚持!当学生交流“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三个“褪色”充分感受到老人十分勤俭。此时小结:爱是节衣缩食给海鸥喂食,爱是爱海鸥胜过爱自己!此外,还有“爱是亲昵的取名,爱是亲热的说话,……”如此一步一步把老人对海鸥的爱具体化,让学生油然而生感叹:老人确实是把海鸥当成了自己的“儿女”啊!为第二幅“海鸥送别图”作下铺垫。

 第二幅画面是全文的高潮部分,尤其是海鸥为老人守灵的场面,我将教学重心放在此。和学生一起品读送别段,品悟海鸥情。在初步朗读交流后,想象:面对着老人的遗像,伴着哀婉的音乐,把自己当成海鸥,回忆与老人生活在一起的点滴,为老人静默三十秒。这表面平静的三十秒,应该是学生们思维和感情澎湃的三十秒。之后再让学生互动,扮演海鸥与老人进行对话,倾吐无尽的思念和牵挂……随后让学生伴着音乐,读课文片段,学生入情入境、声情并茂。再伴着音乐,出示老人喂鸟的形象,和老人的名字,让孩子们永远记住这个可敬的老人!

2.注意抓联系

  在教学中,我从整体把握教材,注意文本段落间的联系。如第12小节“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十多年了”表明时间之久,“每天必来”说明了任何困难阻拦不住老人。这句话在前面“老人喂鸟”、“亲昵取名”、“亲密交谈”等几个镜头基础上,更深层次地说明了老人爱海鸥之深。可把这句话反复出示,并让学生反复读,如此层层深入,使老人的形象以及他爱海鸥的感情,在孩子们的脑海中越来越高大,已越来越受感动。在文中第14小节“听到这个消息,我们仿佛又看见老人和海鸥在翠湖边相依相随……”此处的省略号,省略掉了十多年来老人与海鸥相伴的场面。为了让老人的形象深深地印入孩子们的心灵,也为让孩子们更能理解海鸥们的行为,出示老人喂海鸥的句子。最后“在为老人举行的葬礼上,我们抬着那幅遗像缓缓向灵堂走去。老人背着那个蓝布包,撮着嘴,好像还在呼唤着海鸥们。”出示老人喂鸟的图片和老人外貌描写、喂鸟的句子,让孩子们看图片,读句子。通过勾划,老人与海鸥亲密相处的情形,已深深地刻在孩子们的心里。

  两幅画面中,让学生理解海鸥飞行姿势和叫声是不同的。平日里,“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着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见到遗像“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在老人的遗像前,“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当我们收起遗像时,“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采取对比的方法,让学生通过比较海鸥不同的表现,体会句子表达的不同,所表现出的情境的不同。

     教学过程中我曾问:“课文中哪些地方,你特别感动?”学生的回答让我大吃一惊,大部分学生都说的是海鸥对老人的深厚感情这部分。听后我灵机一动,把课文从后往前讲,因为现在学生与动物接触越来越少,对动物充满了恐惧,当读了课文结尾让他们意想不到,动物与人的感情是可以培养的。于是我就问,海鸥对老人的深厚感情这么深,为什么?学生一下子就找到了原因,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等,把海鸥当作自己的孩子,所以海鸥回报以爱。

    我们爱护动物,动物会以爱回报我们;但假如人类欺骗了动物,就得不到动物的信任了,你以后打算怎么做呢?学生畅所欲言,我想今后他们会真心对待动物的。更让我感到教学的灵活性,一切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是十分必要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7-29 18:22:46 | 只看该作者
《老人与海鸥》教学反思01

   

《老人与海鸥》是一篇美文,这篇课文前半部分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后半部分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令读过的人无不为人与动物这样真挚的感情而动容。

1.创设情境,以“爱”为主线。

课文即是两幅大的画面。教学中引领学生走进“老人喂鸟图”,感受人鸥情。通过与学生交流感受深刻的词句,让学生体会到“老人爱海鸥,胜过爱自己”的感人情怀。如学生交流“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学生抓住“十多年了,每天必来”体会到老人对海鸥的爱。教师相机进行小结:爱是十多年的坚持!再如学生交流“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三个“褪色”充分感受到老人十分勤俭。教师小结:爱是节衣缩食给海鸥喂食,爱是爱海鸥胜过爱自己!此外,还有“爱是亲昵的取名,爱是亲热的说话,……”如此一步一步把老人对海鸥的爱具体化,让学生油然而生感叹:老人确实是把海鸥当成了自己的“儿女”啊!为第二幅“海鸥送别图”作下铺垫。

第二幅画面应该是全文的高潮部分,尤其是海鸥为老人守灵的场面,可将重心倾斜在这里。和学生一起品读送别段,品悟海鸥情。在初步的朗读交流之后,可以这样设计:面对着老人的遗像,伴着哀婉的音乐,引导学生们把自己当成海鸥,回忆与老人生活在一起的点滴,为老人静默三十秒。这表面平静的三十秒,应该是学生们思维和感情澎湃的三十秒。之后再让学生互动,扮演海鸥与老人进行对话,倾吐无尽的思念和牵挂……随后让学生伴着音乐,读课文片段,学生入情入境、声情并茂。最后,再伴着音乐,出示老人喂鸟的形象,和老人的名字,让孩子们永远记住这个可敬的老人!

2.注意勾连,紧抓联系。

在教学中,可从整体把握教材,注意文本段落间的联系。如第12小节“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十多年了”表明时间之久,“每天必来”说明了任何困难阻拦不住老人。这句话在前面“老人喂鸟”、“亲昵取名”、“亲密交谈”等几个镜头基础上,更深层次地说明了老人爱海鸥之深。可把这句话反复出示,并让学生反复读,如此层层深入,使老人的形象以及他爱海鸥的感情,在孩子们的脑海中越来越高大,已越来越受感动。

又如文中第14小节“听到这个消息,我们仿佛又看见老人和海鸥在翠湖边相依相随……”此处的省略号,省略掉了十多年来老人与海鸥相伴的场面。为了让老人的形象深深地印入孩子们的心灵,也为了让孩子们更能理解海鸥们的行为,此处,可出示老人喂海鸥的句子。最后一小节“在为老人举行的葬礼上,我们抬着那幅遗像缓缓向灵堂走去。老人背着那个蓝布包,撮着嘴,好像还在呼唤着海鸥们。”再出示老人喂鸟的图片,出示老人外貌描写和喂鸟的句子,让孩子们看图片,读句子。相信,如此勾连,老人与海鸥亲密相处的情形,已深深地刻在孩子们的心里。

通过师生入情入境的读,使全文的情感基调进一步加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7-29 18:23:05 | 只看该作者
《老人与海鸥》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十多年前,老人在湖畔偶遇一群北方飞到昆明越冬的红嘴鸥。从此,老人与海鸥结下了不解之缘。每逢冬季来临,海鸥便成群结队地来到翠湖之畔,老人也像赶赴约会似的,每天到翠湖之畔去喂海鸥,风雨无阻。他视海鸥为儿女,给它们起名字,喂饼干,照顾伤病的海鸥。久而久之,海鸥与老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然而有一天,老人去世了。海鸥们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后又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儿女”,不忍离开自己的亲人。

课文结构清楚,可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通过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等事例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后一部分则通过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

一、阅读教学的“补白”

全文前半部分写的是老人怎样对海鸥,后半部分写得是海鸥怎样对老人。备课时,我在冥思苦想:老人怎样对海鸥?海鸥又是怎样对老人呢?这个“怎样”到底用什么词好呢?我想到了老人“爱、照顾”海鸥,海鸥“尊敬、尊重”老人等词语,但还是总感觉这些词语太平凡,不能表现出自己读过文本的那份激动。绞尽脑汁后还是没有答案,只好来到了课堂,第一课时,与生交流发现,同学们在归纳课文主要内容(老人怎样对海鸥?海鸥怎样对老人?)时所用词语不同,但都有道理。我灵机一动,为何不采用“补白法”教学,这样既可以有课堂生成,又可以解决我心中的困惑,何乐不为?

教学实践发现:我的灵机一动是正确的。细读文本开始,我设计板书“老人()海鸥”,然后出示课文中的句子印证“老人爱海鸥”,再说出这是运用了写作中的什么描写方法。即老人()海鸥,句子()(说出理由)——()描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7-29 18:23:32 | 只看该作者
《老人与海鸥》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十多年前,老人在湖畔偶遇一群北方飞到昆明越冬的红嘴鸥。从此,老人与海鸥结下了不解之缘。每逢冬季来临,海鸥便成群结队地来到翠湖之畔,老人也像赶赴约会似的,每天到翠湖之畔去喂海鸥,风雨无阻。他视海鸥为儿女,给它们起名字,喂饼干,照顾伤病的海鸥。久而久之,海鸥与老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然而有一天,老人去世了。海鸥们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后又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儿女”,不忍离开自己的亲人。



课文结构清楚,可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通过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等事例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后一部分则通过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



一、阅读教学的“补白”



全文前半部分写的是老人怎样对海鸥,后半部分写得是海鸥怎样对老人。备课时,我在冥思苦想:老人怎样对海鸥?海鸥又是怎样对老人呢?这个“怎样”到底用什么词好呢?我想到了老人“爱、照顾”海鸥,海鸥“尊敬、尊重”老人等词语,但还是总感觉这些词语太平凡,不能表现出自己读过文本的那份激动。绞尽脑汁后还是没有答案,只好来到了课堂,第一课时,与生交流发现,同学们在归纳课文主要内容(老人怎样对海鸥?海鸥怎样对老人?)时所用词语不同,但都有道理。我灵机一动,为何不采用“补白法”教学,这样既可以有课堂生成,又可以解决我心中的困惑,何乐不为?



教学实践发现:我的灵机一动是正确的。细读文本开始,我设计板书“老人()海鸥”,然后出示课文中的句子印证“老人爱海鸥”,再说出这是运用了写作中的什么描写方法。即老人()海鸥,句子()(说出理由)——()描写



例:老人爱海鸥



句子:“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练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三个“褪色”体现自己的简朴,但还是买饼干并且制成饼干丁给海鸥吃)——外貌描写



生1:老人顾恋海鸥



“老人望着高空盘旋的鸥群,眼睛里带着企盼”——神态描写(生的理解:这句话中的“企盼”最能突出老人顾恋。)



点评:我在备课时肯定没有想到这个“顾恋”词语,生动,形象。



生2:老人把海鸥当做财富



“谈起海鸥,老人的眼睛立刻生动起来”——神态描写(生的理解:当人们发现有价值或者宝贵的东西时才会眼睛发光,所以老人把海鸥当做宝贵的财富。)



点评:原来财富这样简单,在孩子的眼里只要喜爱的东西都是财富。童心真是天真无邪!



生3:老人把海鸥当做亲人



“您认得出他们?”相同的白色翅膀在阳光下飞快闪过,我们怀疑老人能否看得清。



“你看你看!那个脚上有环的是老沙!”老人得意地指给我看,他忽然对着水面大喊了一声:“独脚!老沙!起来一下!”——人物对话描写(生的理解:老人年龄较大,眼睛不太好,况且海鸥飞得很快,但老人能认识每一个海鸥,就像老师能在很多人当中认出学生,爸爸妈妈在很多人中认出自己的子女一样,所以老人把海鸥已经当做了亲人。)



点评:学生能从这些细微处看出老人把海鸥当做亲人,实在难能可贵!



老人怎样对待海鸥,同学们还有许多看法,以致于下课时,有一位很腼腆的男孩子来到我身边说还可以用“惦念”一词,理由也很充分。通过他说话时激动的语气,我也激动了,真没想到他能真正融入文本,感受如此深刻!因为下节课是体育课,刚下课时,其他同学像一窝蜂似的冲向了操场,而他发现我在教室里思考(准备把上课时的精彩生成记录下来)就过来和我交流。这是我这半学期以来久违的激动,我知道这种激动代表着学生学得投入,老师产生了幸福感。



二、为何强调“运用了写作中的什么描写方法”?如上文中的“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对话描写”等



我认为这是落实本单元教学重点(揣摩作者是如何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的最好方法。只有这样,学生以后的写作才知道从哪方面去写。还有前不久去学校初中部听了一节七年级的语文课,感触很深。一直以来,六年级同学升到七年级学习语文就会有刚开始的不适应,进而影响同学们语文的成绩和学习兴趣。这就是我们说的“中学和小学的衔接问题”,听完课后我发现我们的教学方法确实不同,当然只听了一节课并不能代表全部,以后我又和初中部的老师进行了交流,发现大多数老师上语文课都较“粗”,而小学语文老师都较“细”。例如:1.朗读不同:小学课堂“书声琅琅”,有各种各样的读,读出语文的“味”,显得很细,生怕孩子不懂。七年级的课堂“鸦雀无声”,注重默读,提高速度,潜心阅读文本。一切似乎是点到为止。2.重视写作方法:我前不久听七年级的课文是鲁迅先生的“风筝”,老师在课堂就非常重视强调鲁迅高超的写作技巧(白描手法、心理描写等)。而这些同学在六年级只学到了鲁迅的《少年闰土》(因为他们学的是最后一届老教材,新教材有初识鲁迅单元),想当初我在教学《少年闰土》这篇课文时,重点是感悟闰土的聪明伶俐、勇敢、见多识广等人物特点,以及鲁迅对自己生活的不满和对农村丰富多彩生活的向往。两者的重点迥然不同。所以我开始重视作者表达方法的重要性,也就是新课程标准的语文的工具性,做好衔接公主。



三、海鸥怎样对老人



我的教学设计中海鸥“尊敬、尊重”老人同学们都理解,可更多同学认为是海鸥依依不舍老人,同学们都能从描写海鸥的动作词语入手,体会依依不舍,但这只是零碎的,没有认识到文本中的这种依依不舍是层层推进的。我就把15.16.17三个自然段描写海鸥的词语同时出示在黑板上,让同学们对比,然后同学们的认识才进一步深化。课文“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中的“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和“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两句话难以理解。但本节课上两位同学的理解让人记忆犹新:



生1:“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中的“扑”说明了海鸥非常“恐惧”,害怕老人离他们而去,真是伤心欲绝。



生2:海鸥“鸣叫”就像人们失去亲人时在大声痛哭,“翅膀扑得那样近、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说明了海鸥此时已经“发怒了”,因为海鸥是怕人的鸟,此时他已经接近失去理智,拼命要保护老人,不舍老人离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2-7-29 18:23:45 | 只看该作者
           《老人与海鸥》教学反思


这组课文的主题是“人和动物和谐相处”,《人与海鸥》讲述的是一个普通的老人与海鸥之间建立起来的深情厚意。文章是以“言”表“情”的。课文为学生展现了丰富的情感世界。课文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通过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等事例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教学时,只有让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去体会作者的情感历程,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才能使他们真正受到熏陶感染,形成内在的精神力量。教学这部分,我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老人与海鸥的和谐画面,然后让学生来描述画面,并畅谈自己的感受。情感不是一种涂抹在作品表层上的附丽品,而是深深地渗透在构成作品的每一个词语、每一个标点和每一个句子之中。于是我抓住了老人喂海鸥的重点段落,通过教师范读,学生有声有色地齐读,让学生展开想象,练习老人与海鸥之间可能会有的对话,使学生真切的感受到老人与海鸥的那份和谐快乐,感受到老人对海鸥的爱。
我在备课时,认真钻研了教材,查阅了有关海鸥老人的大量的报道和资料,我被老人那份痴迷的爱深深地打动了。情感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领学生正确体悟文本情感,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课文的后部分,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我充分引导学生感悟、体验和交流,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去意会、感悟、体验、产生同感,让学生尽可能的进入海鸥那浩瀚无边的情感世界,去领略、品味海鸥对老人那份震撼的情感,和文本最大限度地互相融合,达到人文合一的境界。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较准确地领会文章中的情感,被人物精神所感染随着情感蓄积加深情势加剧,会产生急于喷发的动机,即出现了“情满而溢发”的现象。教师要把握好学生急于泻情的需要,为学生创设表达情意的途径和佳机,培养学生丰富的移情能力。所以分析完课文后,当学生们深深地进入文本的情感世界时,我设计了一个写话的环节,让学生为老人写一句祝福的话。这时学生的情感找到了宣泄点,完全迸发出来了。“祝老人在天之灵能够安息,您放心地去吧,还有许多的人会来喂海鸥,会照顾您的儿女们的。”“老人,您虽然走了,但是您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活在海鸥们的心中。祝你在天堂开心快乐!”……创新思维的发展。学生在课文学完后进行创编献给海鸥老人的碑文。这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智力发展情况设计的课文练习。特别拓展延伸阅读,贯穿了“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的超文本阅读,这也是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分层教学的需要而精心设计的。
        语文教学要“读占熬头”,特别是阅读教学中,如果离开了声情并茂的朗读,只是老师串讲,那这样的阅读教学是残缺的。要以读代讲,以读悟情。
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但我会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超越自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4 10:4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