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课例析
浙江嘉兴市秀洲区教研室 施福荣
《历史与社会》是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出现的一门崭新课程,新的课程,新的内容,新的要求,对承担这门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来说,是一次新的挑战。特别是人教社根据新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在每个单元中都安排了一课综合探究活动,这是本套教材的一个最大的亮点。综合探究课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具体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如何上好综合探究课,是我们教师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下面本人以我区一名骨干教师所上的《综合探究一从地图上获取信息》为例,截取其中的几个片段,谈谈教师应该怎样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
一、课堂导入应把握好探究的逻辑起点
片段一:课堂导入
一上课老师先出示了《中国政区图》,并提问: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了有关地图的知识,你们先观察这张地图,告诉老师从图中你们知道了些什么?
(学生思考)
生1:从图中我知道了中国有哪些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并且也可以了解到它们的位置。
生2:从图中我还知道了我国的大致位置和轮廓特点。
生3:从图中我还知道了中国有哪些邻国,濒临哪些海洋。
师:很好,可见从地图上可以获得许多的信息,今天我们就来上《综合探究一:从地图上获取信息》,我们先要了解如何选择合适的地图(板书:选择合适的地图)。
教师从一个极具开放性的问题出发,引发学生思考,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又自然导入新课,不失为本节课设计中的精妙之笔。但同时我在想:这是一节探究课,那么,探究首先要明确探究什么?从哪里开始探究?很明显,本节课要探究的是二个问题,即如何选择和怎样使用地图。而探究的逻辑起点应该是“地图是多种多样的”,因为只有学生明确地图是多种多样的,才会遇到怎样在多种多样的地图中选择合适地图和如何使用好这些地图的问题。所以我觉得课堂导入方式还可以这样设计:先在媒体上出示一些地图,如世界地区图、中国政区图、浙江地图,学校平面图等,让学生明白不同地图按照表示的范围来看是多种多样的;然后再出示中国地形图、中国交通图、中国气候分布图等说明不同地图按表示的内容也是多种多样的,最后归纳出地图的多样性特点。也可以先让学生自己来说说看到过那些不同种的地图,在学生充分回答的基础上,同样可以得出这一特点来,然后问学生:地图有种类繁多,而且不同的地图承载了不同的信息,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选择合适的地图呢?从而自然导入新课。
二、探究内容是否体现了课标要求和教材的编写意图
片段二:选择合适的地图
师:书上提到林胜强同学要到台湾进行交流比赛,他收集了大量的介绍台湾的书籍和地图,课前我也请同学们帮他收集,现在我请同学们来展示一下。
(学生展示图片)
师:你们对台湾了解哪些?
生1:台湾是我国最大的岛屿,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生2:台湾有蝴蝶王国之称,最大的城市是台北。
生3:它隔台湾海峡和我国福建相望。台湾面积和人口分别有……。
……
《选择合适的地图》这部分内容中,有二幅台湾地图,编者的用意是不是要我们去探究台湾?显然不是,课标要求明确指出:“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要学会根据实际情况正确选择不同比例尺的地图”。由此我们应该知道,这两幅图出示的目的是要我们去比较分析两幅图有什么不同和相同之处,最终知道怎样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比例尺。所以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讨论,学生在仔细观察和讨论之后会发现相同点有:两幅图中都有台湾、两幅图的图幅大小一样。不同点有:祥细程度、表示范围和比例尺不同,进一步探究会发现其根本的不同是比例尺大小的不同,由此得出结论: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祥细。最后设置几个情境,让学生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比例尺的地图。从这里我认为:我们老师在让学生探究时,一定要先了解课标要求,领会编者的意图,知道教材中的文字和图片的用意。要不我们的探究就会失去了方向,变成盲目的摸索,最终使综合探究活动变成无目的的胡乱活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