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表格式教案.DOC教学设计第9册

[复制链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2-7-29 07:05:18 | 只看该作者

口语交际 习作二

教材分析
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难忘童年》,与课文结合得非常紧密。刚读了关于童年的诗和故事,转而讲自己童年的故事,既有利于激发学生讲述的兴趣,又把学生的目光从书本引向了生活。
本次习作是看图作文。图中表现的是关于孩子们进行小足球比赛的一个场景。图中只有守门员和观众,留给学生很大的想象空间。意在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从图中感受童年生活的有趣和快乐。
教学目标
1.培养良好的听说习惯,学会倾听、交流、互动。
2.通过交流,感受童年的美好、纯真,使学生珍惜童年,热爱生活。
3.指导学生具体有序地写出童年有趣的事情,表真情实感。
4.围绕是否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是否表达了童年生活的有趣,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重点
通过讲述童年故事,收集反映童年难忘的生活片断,通过交流,拓展学生的思路,使他们从不同角度讲述自己童年的故事,在交流中表现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进一步感受童年的美好、纯真,激发学生珍惜童年,热爱生活的情怀。
教学难点
把故事讲述具体,清楚,并能注意表达方式,使其能引起听众的兴趣。并在活动中进一步提高交际与习作的能力。
课前准备
1.有关童年的音乐磁带。
2.收集有关童年的碟片及照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基本程序        教学调整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启发谈话,生活导入
1.激趣导入。 播放歌曲《童年》。师:同学们,你的童年生活有趣?你愿不愿意把你的有趣故事介绍给大家?今天咱们要开个小小的座谈会,主题就是《说说我难忘的童年趣事》。
2.谁来说说什么是有趣的事情?(学生自由发言)
二、教师示范,介绍一件趣事。
1.老师讲述一个童年有趣的故事。
2.学生评议有趣在哪里。
三、自由交谈,介绍自己的童年趣事。
1.教师提示:把自己的有趣故事说给大家听,大家一定会很快乐的。你愿意让大家快乐一次吗?
2.提示方法:要注意把故事说完整,把有趣的生活细节说出来。让大家听了十分开心。如果能说出自己从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就更棒了。
3.学生默想自己的童年趣事。
4.小组学生充分交流,说说自己的童年趣事。
5.小组评选谁说的最棒。
四、集体交流、评选最佳
1.教师引导激励:下面由各小组选出的代表进行全班交流。其他同学都是评委。交流完之后,我们要评选一次故事大王。看看是今天的故事大王,好吗?最后,老师要根据大家的评议,选出最佳评委若干人。
2.教师提示方法:①要注意把故事说完整,把有趣的生活细节说出来。②要注意说的表情和姿势,可以带上动作。
3.代表交流。学生评议。说说谁讲的好,好在哪里?你明白了什么。
4.评选故事大王。
5.评选最佳评委。       
第二课时(习作训练)
一、启发谈话,引出话题。
1.教师谈话: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你看,童年是那会飞的梦,是那一串串有趣的“冰糖葫芦”上的笑声,是那一朵朵飘舞的雪花……今天,老师让同学回忆一下童年那充满稚趣而又很有意思的事,用文字把它表达出来,好吗?
2.提示:在头脑中过一遍“电影”,想一想,你的童年有哪些有趣的事。
3.教师激励:比一比,看谁说的事情有趣。
二、明确范围,简要指导。
1.细心读一读“作文内容”,思考这次作文给我们提了哪几点要求。
2.出示习作要求:
①写看图作文。②如果你不想写看图作文,也以写童年趣事。③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④写完后把作文念给他人听,根据他们的意见进行修改。
3.今天,我们就围绕“童年是欢乐的、有趣的”这个中心,记童年的一件趣事,好吗?
4.指导理解“趣”。
(1)同学们,你觉得哪些事是趣事?
(2)其实啊,这个“趣”字,我们还可以从多种角度去理解它?
老师友情提示:
意趣。童年时的探索、发现、刨根问底,虽然稚气可爱,可反映了你希望了解外界奥秘的求知欲望,是一种“意趣”。
情趣。童年时的你,天真可爱的,极富情感,对父母的亲情、对伙伴的友情,同样很有趣,是一种“情趣”。
乐趣。童年与欢乐应该连在一起。爱玩、寻开心是你的特点,所以常会有许多寻开心的“乐趣”。
傻趣。你常会做傻事、蠢事,闹出种种笑话,这种“傻趣”也往往最能反映你纯真的心。
5.我们正处于童年这个五彩缤纷的时代,谁没有趣事呢?请同学们拿出事先准备的老照片,围绕老照片或珍藏的有关引起童年回忆的物品的前前后后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呢?(可以同桌互相交流)
6.教师简要提示。
①要突出“趣”字。(要有稚趣,要有意思,要有发现,要有反思……)
②要根据我们自己亲身经历的事,要说实话、真话、心里话,可以是钓龙虾,可以是打雪仗,可以是做游戏……
三、充分交流,开拓思路。
1.小组学生充分交流,说说自己最想写什么?
2.在小组内畅谈自己的童年趣事。
教师提出要求:谈的时候,要尽量讲清楚你是怎样发现的?发现了什么?然后按平时惯例,小组内每个同学轮流发言,当一个同学讲完后,其他组员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等一下每个小组推荐一位同学来发言。
3.学生谈自己的童年趣事,教师相机点拨,拓宽思路。
请同学们认真听,听完以后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
4.学生通过相互启发,确定自己最想写的内容,把思路打开。
教师强调:在习作时,想想自己最想写的一件事情是什么。如何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写完整,写清楚。要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写出自己心里的有新鲜感的语句
5.再读习作提示,拓展思路。
四、范文引路,讨论写法。
1.教师念范文《童年趣事》。(学生人手一份)。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
我听着《童年》这首歌,便想起了小时候的一件趣事。
我四岁那年夏天的一个下午,天热极了。妈妈带着我上街买了一个圆圆的大西瓜。到了家,妈妈刚把西瓜放到八仙桌上,我就迫不及待地问妈妈:  “什么时候吃西瓜呀?”
“你这只小馋猫,爸爸在田里干活,一定很热,等他回来,我们一起吃。”妈妈笑着回答,走进灶头间里去了。
我盯着西瓜,舔了舔嘴唇,又跟妈妈吵着要了一回。可妈妈就是不同意,于是我撅起嘴,动开了脑筋。一会儿,我就想出了一个好主意。
那时候,我人矮,没有八仙桌高。于是,我悄悄地把椅子移近八仙桌,又小心地爬上椅子,用小手把西瓜轻轻一推,西瓜慢慢地向桌边滚动了。这时,我赶忙跳下椅子,并叫了起来:“妈妈,西瓜要滚下来了!”话音刚落,没等妈妈走出灶头间,西瓜“啪”的一声掉在地上,掉成好几瓣。
妈妈捡起西瓜,一边埋怨,一边叫我赶快吃掉几块。我高兴极了,边吃边露出得意的样子:妈妈这下可上当了。我偷偷地朝妈妈一看,见她没发现什么破绽。于是,我咧开嘴笑了。
“笑什么?”妈妈奇怪地问道。
“西瓜又凉又甜,真好吃!”我调皮地回答。其实,我的心里最明白。
现在回想起来,可真觉得有点好笑。
2.出示讨论题目(先分组讨论,再各组长汇报,师生共同评议、补充)。
(1)文章给人的感觉真实吗?有意思吗?有趣吗?
(2)范文中的语言、动作、神态及心里活动的描写怎样?那些地方值得你借鉴和学习?
(3)“好笑”、“有意思”中蕴涵什么呢?你有体现你个性的有趣的事吗?如果有请马上写下来。
五、自由拟题,点拨写作。
1.教师指导:写童年趣事要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事情的经过要详细写,特别是有趣有意义的地方作为重点来写。
2.指导学生阅读自己搜集到的成功范文,体会别人的表达方法。知道学生体会别人成功的开头和结尾的方法,具体描述生活细节的方法。
3.帮助学生整理思路
①发生在你童年的许许多多的事情中,哪一件你觉得既有趣又有意义?
②、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有哪些人参加?经过怎样?
③、这件事是怎么有趣的?有什么意义?
4.自主拟题,打开习作思路。指导学生根据自己选定的习作内容,尝试个性化拟题。(例:《难忘的──》《××,您好吗》、《留在我记忆深处的》、《“哈哈!想起来我就想笑”》《童年趣事》、《××(指物)的故事》……)
③交流自拟的题目,欣赏及评点。
④总结点拨写法:如写《留在我记忆深处的》题目,可这样指导:宜采用倒叙方法。藏在记忆深处的往事,可借助一条线索将它引出,它可以是一句话、一首歌、一件日常用品、一幅照片等,引出一段生活经历的回忆,写出自己的一片真情。这种睹物思人、借物写人的文章,在叙述时要动真情,要重视自己心理活动的展示,在叙事基础上结合描写、抒情,篇末宜点题。
再如写《××的故事》,可这样点拨:这样的文章,一般适用第一人称来写。人和物的关系,应该是文章的重点部分。比如人和物发生了什么联系,这一联系后来又有什么变化,最后的结果又是怎么样。“故事”要写清楚。“物”的形状、来历、特点、作用也应写具体,能给人一个鲜明的、使人的情感有所依傍的基础。要注意“物”的特殊作用,作些必要的铺垫、渲染,挖掘出这个“物”的精神价值、情感因素。写作时要物人一体,活色生香。在情感表达上,应力求含蓄、蕴藉,让它慢慢地从物体中渗透出来,做到浑然一体。       
教学反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2-7-29 07:05:25 | 只看该作者

回顾•拓展二

教材分析
“交流平台”谈的是怎样入情入境朗读课文的问题。目的是使学生明白,反映了作者真情实感的文章,只有入情入境地朗读,才能读出作者当时的感受,传达出作者的真情实感。实际上是对学生读书的一个引导。教学时,不仅要把它作为一项教学内容,还要把它作为一个教学过程,在指导学生读每篇文章的时候,搭建起这样一个交流平台,让学生在交流中深化对作者情感的理解,在交流中达到把课文读得有感情的目的。
“日积月累”安排的内容是名言和诗句,通过朗读积累,体会人生的一些道理,懂得少年应该立志、好学、惜时、求索等道理。
“课外书屋”向学生推荐的是高尔基的《童年》。目的是引导学生读好书,读成本的书,在读书中积累语言,在读书中体会情感。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交流,复习回顾本单元所学课文在内容、表达方式上的特点,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情感,并通过自由读、分角色读、诵读等多种读表达课文情感。
2.通过课前搜集资料、查字典突破难字理解、同学交流等,懂得名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并初步学会运用于合适的情境中。
3.通过名家名篇中经典语段的赏析,激发学生阅读名家名篇的兴趣,并积累读书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入情入境地朗读,读出课文表达的真情实感。
2.引导学生赏析名篇中的精彩语段,进行读书方法的积累、引导。
课前准备
1.        课前查资料,了解名言、诗句的作者、出处。
2.        实物投影仪。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基本程序        教学调整
一、交流平台
1.导入:同学们,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中,我们阅读、赏析了几篇写我们同龄人生活的课文,我们被深深地感染了。课文中的那些事,好像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读起来非常亲切。
2.学生小组交流:说说课文中的哪些事让你感到特别亲切,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3.全班交流。
二、交流从课文得到怎样的启示
  1.导语:作者怎样做到让文章这样亲切感人,打动我们呢?
  2.学生发言。归纳小结:
(1)作者把看到的、想到的如实地写下来,不说假话,比如,《祖父的园子》里,把“我”的顽皮、干的傻事都一一写下来,这样让人觉得真实可信。
(2)作者观察细致,把细节描写得很生动传神,比如《冬阳•童年•骆驼队》中对“我”模仿骆驼磨牙动作的描写。由于作者描写细致,所以更能表现童年的天真无邪。
(三)交流读书方法
  1.导语: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读好这样的课文呢?
  2.归纳:有感情地朗读首先要读正确、读通顺;其次要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再次,在读的时候脑海中要呈现出课文描写的场景,想象:如果是自己将会怎么做?把自己融入故事情境中,或者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把自己的真实感受读出来。
3.选择自己喜欢的语段进行诵读。
二、日积月累
  1.借助手头预习时掌握的学习资料,自由读,通过查工具书,试着理解句子大意及出处,有不理解的可与小组同学合作探讨。
  2.指名诵读,初步理解句子含义。3.交流句子含义。
第一句:君子处世,就应该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永不止息。
第二句:不一定年龄大的人才有理想,一个没有远大的志向的人,即便是活到很大的岁数也是虚度光阴。
第三句:不要虚度光阴,否则到老的时候,后悔也无济于事。
第四句:时间是过得很快的,一转眼就告别少年时光了,所以请珍惜时间,不要浪费光阴。
第五句:追寻真理的道路是很漫长的,我将不断地追寻、探索。
第六句:不积累半步一步的行程,就无法到达千里远的地方;不汇集涓细的水流,就无法形成江河大海。
  4.说说从这些句子中受到怎样的启示,为什么。
5.指导诵读,注意句子的节奏、韵律。练习背诵。
6.交流课外收集的的类似励志、劝学的名言警句。
三、课外书屋
  1.教师诵读,激情引入:教师深情地朗读苏联作家高尔基的小说《童年》的片段,激发学生的兴趣。读后问:知道是谁写的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点明:这是苏联作家高尔基的著名小说《童年》。(出示《童年》这本书)大家有兴趣读吗?本周,我们将开展一个读书交流活动,主要就围绕这部书来进行,现在我们就分头准备吧!
3.学生互动,简介该书内容及其他与之相关的两部作品──《在人间》与《我的大学》。大致了解高尔基其人其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4.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部书的精彩片段吧!(用课件呈现《童年》的四-五个精彩片段)。自由读读,交流感受。    
5.师生根据自己已有的阅读经验推荐其他名人、伟人传记,并介绍其主要内容,将书目板书于黑板上,供学生阅读时参考。       
教学反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2-7-29 07:05:36 | 只看该作者

10   杨氏之子

教材分析   
《杨氏之子》总共5句话,55字。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言语第二》的第四十三则故事,是小学阶段接触到的第一篇文言文。《世说新语》一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的九岁男孩的故事。故事大意是这样的: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故事情节简单,通过孔君平和杨氏之子的巧妙对答展现了精妙幽默的语言,塑造了机智风趣的人物形象。其中“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是故事的重点部分。这两句对答的话精彩之处在于,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由“杨”姓想到了杨梅;杨氏之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姓想到了孔雀。更妙的是杨氏之子的对答采用了否定的形式,以“未闻”的婉转语气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体现了孩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
  选编本课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开始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二是理解古文的意思;三是使学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另外,本课后面还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搜集熟语、短文;搜集提示语何广告词;搜集相声、评书或影视作品的精彩对白,并演一演。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应与课文学习有机结合,在语文课、语文活动中积极创造展示的机会。
教学目标
1..学会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家禽”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理解课文意思,体会语言地巧妙艺术。
4.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巧妙的语言艺术。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教学准备
能体会对答的精妙是在各自的姓上做文章及杨氏之子对答的婉转语气。
教学课时: 2课时
单元学情分析









教学基本程序        教学调整
                            第一课时
一、学习单元导读
1.我们语文课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就是学习语言,学习怎样与人交流,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段话,幻灯出示:精练得当的语言,能使我们有效地和别人沟通;机智巧妙的语言,能帮助我们摆脱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愉悦我们的身心,活跃我们的生活。这就是合理使用语言的艺术。(板书:语言的艺术)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学习这组课文,如何学好这个单元呢?读了单元提示你就明白了。
2.读“单元导读语”后简单交流。
二、导入新课、理解课题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孕育了历代许多杰出人才,他们从小就在生活学习中展露出他们的聪明才智,如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曹植做七步诗等。
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古代文献记载中的一个孩子的言谈机智的故事。(板书课题:杨氏之子。)这个孩子就是杨氏之子。
齐读课题。说说课题的意思:姓杨人家的孩子。氏,姓氏。
引导学生说说议议,比较“×氏之子”与“×氏之女”的区别。
三、读出停顿、读通课文
《杨氏之子》是古代文献《世说新语》中的一个小故事,是用古代的书面语言记载的,这就是文言文,跟我们平时学的白话文很不一样。同学们是不是对这样的文章很好奇啊?那就让我们都来感受一下吧!
1.出示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2.检查交流: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指名2-3人读课文,随机重点指导读准“为(第四声)”,“曰”,“应(第四声)”。
3.大家从影视作品中看到过古人朗读诗文时的样子吗?在古代读文章是很风雅的事,古人读文章时很注意停顿、节奏和韵律。(教师范读。)
4.边听边用笔在文中做上记号:你们听出了老师读的哪里和你们的停顿和节奏不一样?
交流:
预设一: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慧。注意“甚”读重音。
预设二: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注意“诣∕其父”之间和“乃∕呼儿出”之间的停顿。讲解:孔君平是一个人的名字。
预设三: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注意“指以示儿∕曰”之间和“此∕是君家果”之间的停顿。“孔”指的是谁?指导书写,“曰”不能写成日。
预设四: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注意“应声答曰”之间无停顿,“未闻∕孔雀”之间和“家∕禽”之间的停顿。孔雀是鸟类,鸟类又称为(禽),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家禽”,因此“家∕禽”之间要停顿,教读“夫子家∕禽”2-3遍。指导书写“禽”字结构要匀称笔画要正确。
交流时,逐句教读,先让学生谈停顿与节奏不一样之处,再模仿老师的读法读一读,尤其是末一句的停顿是难点。
5.学了课文的停顿和节奏,就请跟着老师读读。逐句读,再齐读。
四、读懂课文、读出智慧
1.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现在你肯定对这篇文言文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吧!谁能说一说这篇文言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引导学生讲解意思,不需追求完整。)
2.引导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讨论思考:
预设一: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慧。
⑴你怎么知道“甚聪慧”就是讲杨氏之子很聪明?(看注释。借助注释是我们读懂文言文的一种重要的方法。)
⑵谁还能用这个方法读懂哪些词语和句子?如,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孔指以示儿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预设二:为设果,果有杨梅。
⑴你是怎么知道这里是指杨氏之子为孔君平摆放水果的?(联系上文。联系上下文也是读懂文言文的一种重要的方法。)文中还有哪里可以使用这种方法读懂?如,乃呼儿出(招待孔君平)。
同学们真聪明,用文中的话说就是(甚聪慧)。当然,读懂文言文还有很多种方法呢!比如查阅工具书、利用成语典故等来理解。随着我们语文学习的深入这样的方法会更多更巧妙的。
2.你觉得这个故事中哪里写得最有意思?(幻灯出示: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⑴自己读读这两句话,想象当时情境,他们会是怎样的表情怎样的语气?试一试。
⑵现在老师就是孔君平,谁是杨氏之子来和老师对答一番?2-3人,对出“应声答曰”的速度。
这就是“应声答曰”,可见杨氏之子(甚聪慧)。
⑶为什么这两句话很有意思?(这两句对答的话精彩之处在于,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由“杨”姓想到了杨梅;杨氏之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姓想到了孔雀。更妙的是杨氏之子的对答采用了否定的形式,以“未闻”的婉转语气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
预设一:此
“此”指什么?(杨梅)怎么是君家果呢?孔雀怎么是夫子家禽呢?(在姓上做文章)板书:杨梅  孔雀
预设二:夫子
“夫子”指谁?(孔君平)板书:孔君平。怎样的人可以称为夫子呢?女人?普通人?请同学们读一下文中的第一个注释就明白了。“夫子”指士大夫阶层之类有文化的人,是尊称。如,孔子可称为(孔夫子),孟子可称为(孟夫子)等,这样的称呼体现了一个人的(礼貌)。
还有哪个词语也体现了杨氏之子的礼貌?
预设三:未闻
师生对答比较:孔雀是夫子家禽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有何不同?(更委婉)
⑷听了这样的对答,孔君平会怎么说?(甚聪慧)
五、美读课文,熟读成诵
1、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到了两人的语言精妙,如果再读出大人小孩的口气会更有滋味的。学生练读。
2、个别读两人。
3、配上古筝曲会更有韵味。齐读。
4、背诵课文。
六、作业练习
1、抄写课文2遍。
2、课外搜集一两则《世说新语》中的小故事。
七、板书设计
        语言的艺术              杨氏之子      杨梅
                                孔君平        孔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2-7-29 07:05:42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课时
一、应对导入
今天这节课老师先来考考大家应对能力。
1、对诗句。教师说前半句,学生集体对出后半句。
2、反应能力应对:
师:你们好!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真可爱!              学生的应对就要符合礼节和辈分。
同学们甚聪慧啊!上节课我们也感受到了杨氏之子的聪慧。这节课我们继续我们的语言艺术之旅。
二、复习旧知、拓展延伸
1、请同学们将最精彩的两句话写在作业本上。请一生到黑板上默写。
2、这就是文言文的精彩,用简短的词语和句子用最精炼的方式表达出来。
如果姓“李”呢?——此是君家果     未闻李子是夫子家果
如果姓“柳”呢?——此是君家树     未闻柳树是夫子家树
……
让我们再有滋有味地来读读这篇课文感受一下语言的精妙吧!师生齐读。
3、《世说新语》这本书中还有很多这样的运用语言巧问妙答的精彩小故事呢!
幻灯出示:              (一)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注解:内集:家庭集会。 太傅:古代官名,本文指东晋时的谢安。俄而:不久,一会儿。差:差不多。
                         (二)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注解:尝:曾经。         邪:语气词。
⑴说说能用什么方法读懂这两则小故事?
⑵读懂故事,交流大意,体会语言精妙。
   精妙一:未若柳絮因风起。尤其是“未若”二字。
   精妙二: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尤其是“譬如”二字。
4、你能说说生活中还有没有这样精妙地说话的例子?学生自由交流。
三、综合学习、拟写提示语
生活中不乏精妙的语言,关键是要善于发现。
1、阅读“综合性学习”,明确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要求。
⑴搜集积累在表达上很有特点的熟语和短文,比如:歇后语、谚语、幽默故事、古今笑话等。
⑵搜集和拟写提示语、广告语。
⑶收集相声、评书或影视剧的精彩对白,试着演一演。
2、拟写提示语、广告词。
⑴幻灯出示,比较“严禁践踏草坪”和“别踩我,我怕疼”两句,哪句更能打动你?
⑵所以,拟写提示语和广告词最重要的就是能根据表达对象的特点写得能打动别人的心。
幻灯出示:
请为下列几种情况撰写提示语或广告词:节约粮食、节水、环境保护等的广告词;图书馆内、汽车站、火车站等处的提示语。(学生交流。)
3、按照四人小组结成合作团队,确定学习项目:其中搜集相声、评书或影视剧的精彩对白的小组试着排演其中一幕或一部分
四、总结
老师相信,“语言的艺术”这一组课文的学习以及综合性学习活动一定能使我们感受到汉语的无穷魅力,并且通过学习能让我们更准确、巧妙的使用汉语。
(附录:学生撰写的提示语和广告词
学校餐厅中:除了餐具,什么都别留下!——曹晓
水龙头前:只要再紧一点,我就不用流泪了。——韩佳文
班级管理:请给纸屑找个家。——黄璐
学习上:“学习”两个字的拼音中,都有“X”,“X”代表着十字路口,请在认真思索后再做抉择。——顾孟伟
……)       
教学反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2-7-29 07:05:48 | 只看该作者

11  晏子使楚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历史故事,选自林汉达主编的中国历史故事从书中的《春秋故事》。课文讲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智斗楚王,维护齐国尊严,由“进城门”、“见楚王”、“赴酒席”三个小故事组成。三个小故事的记叙方法基本一致,都是先写楚王想侮辱晏子,再是写晏子智斗楚王,最后写楚王只好认输。课文中晏子是怎样智斗楚王的,为什么晏子的话会驳得楚王无言以对?用心体会人物语言,注意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能理解课文意思,了解楚王是用什么办法三次侮辱晏子的,晏子是用什么办法反驳楚王的。理解晏子出使楚国时表现出的聪明、才智和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
   4.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教学重点:
   能理解课文意思,了解楚王是用什么办法三次侮辱晏子的,晏子是用什么办法反驳楚王的。理解宴子出使楚国时表现出的聪明、才智和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基本程序        教学调整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时期,出现过许多政治家、思想家,晏子就是其中一位。(板书:晏子)他原名叫做晏婴,你知道人们为什么称呼他“晏子”吗?古时候哪些人的称呼中有“子”?为什么这样称呼他们呢?
    简单交流后小结:孔子、孟子等都是古代的大学问家,晏婴称为“晏子”定有他过人之处。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写晏子出使楚国的故事,来看看他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板书:使楚)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幻灯出示要求:
(1)给自然段标上序号(2)读准生字词,读通课文。
(3)边读边想,课文讲了晏子出使楚国时的哪些事?
2.检查读书情况
(1)出示“大夫”,(指生读)dafu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如今这个词语还可以怎么读?(指生读)daifu 大夫就是?
(2)交流:晏子出使楚国时发生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
晏子出使楚国时楚王三次侮辱晏子,但晏子巧妙反驳,使得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随机板书:楚王  晏子   
          侮辱  反驳   
          不敢不尊重
3、谈谈对晏子的初步印象:你觉得他有什么过人之处了吗?
简单交流:机智过人、能言善辩、不卑不亢等。(尊重学生个性见解。)
三、指导朗读对话,感受人物形象
1、默读课文,找出三次交锋时楚王和晏子的言语表现。
2、读后交流,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依次说出楚王和晏子的言语并按三次交锋的顺序幻灯出示。
第一次交锋时,楚王要晏子钻狗洞,晏子怎么说?
(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我要是访问‘狗国’,当然得钻狗洞。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楚王一计不成又生一计。
(楚王对他瞅了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 “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
……
晏子拱了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这儿来了。”)
楚王不甘心就这样失败。
(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情?”
晏子面不改色,他站起来说:“……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一到楚国,就做起强盗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3、研读第一次交锋。
请同学们看这三次交锋对话中,只有第一次没有直接写楚王的语言,你能将描写楚王的句子改成他的语言吗?
(1)可以改成:楚王吩咐手下说:“晏子身材矮小,在城门边开个五尺来高的洞。他一来到楚国,就把城门关了,让他从这个洞进去。”并将句子幻灯出示补在晏子说的话前面。
    (2)个别读,读出楚王的傲慢无礼不可一世。再齐读文中原句。
    (3)看到此情此景,楚王如此侮辱人,晏子又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呢?师读晏子的话,故意读得火冒三丈的样子。
晏子这样说话可以吗?会产生什么后果呢?
是啊,明知有气现在也只能暂时忍着,那又该怎样说呢?(心平气和、不卑不亢地说)练一练。
    (4)指名2-3人,师生对读。读了晏子的语言,你体会到了什么?
     随机板书:不卑不亢、沉着冷静、以国家大局为重
    (5)说说晏子说的话有几层意思?
出示:第一层: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
第二层: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
第三层: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言下之意:楚国是狗国。)
第三层意思的言下之意是什么?
    4、研读第二次交锋。
第二次交锋时,我们又该怎样来读楚王和晏子的话呢?(同桌讨论,交流读法。)
(1)楚王为什么这么读呢?抓住“瞅、冷笑”体会楚王态度。(像第一次一样是对晏子个人的侮辱,既而侮辱齐国。轻蔑、取笑)
(2)晏子为什么又这么读呢?
知道其中三句话在《晏子春秋》中是怎么说的吗?(板书: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我们平时碰到的很多成语就是来自于古代的书籍中,那些书中的典故往往就成了现在的成语。
抓住“严肃地、装着很为难的样子、拱了拱手”体会晏子以退为进的聪明机智。
(3)同桌再分角色对读。
(4)说说晏子这几句话的言下之意是什么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可以用刚才的方法把意思一层一层地说一说。
幻灯出示:
第一层: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
第二层:我最不中用,就派到这儿来了。
第三层:(楚国是下等国家。)
我们发现晏子反驳楚王的侮辱时都用这样的方法,这就是三段论。
5、有感情朗读前两次交锋。
我们已经学了前两次交锋,请一个同学当楚王、一个同学当晏子,我们大家读叙述部分,读出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
    四、小结课文、布置作业
1、积累成语:抄写“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
2、将前两次交锋的故事说给家人听。
    五、板书设计
晏子使楚
楚王          晏子   
                侮辱          反驳   
                        不敢不尊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2-7-29 07:05:53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简单复述前两次交锋的内容。
二、研读第三次交锋
正当各位向齐王汇报情况时,楚王和晏子的第三次交锋又开始了。自由读第三次交锋时的对话。
1、有哪些词语读不懂?教师讲解:淮南、淮北、枳等意思;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水土不同。
2、楚王为什么是“笑嘻嘻”地说呢?(直接对齐国的侮辱。给晏子难堪,给齐国难堪。)
3、晏子“面不改色”说明什么?(胸有成竹、从容不迫)
4、你能用三段论的方式说说晏子的话吗?言下之意是:楚国社会风气不好。
5、分角色对读。
三、迁移练笔
1、楚王三次侮辱晏子,都被他一一驳倒,他的绝招就是三段论,三句话一层一层推进,有序而严谨,从容而缜密,你能用他的方法说说下面两个话题吗?
幻灯出示:
话题一:楚王尊重的是比他厉害的对手。
        晏子在三次交锋中都让楚王败下阵来。
        ——————————————。
话题二:我们都知道:温室里的花草搬到室外就会枯萎,没有经过锻炼的孩子离开父母就无法生存。根据他们之间的关系完成下列句子。
————,可是————,还不是因为————。同样的道理,——————。这就说明————。
2、简单交流。
四、排演课本剧
1、小组内选择角色。
2、表演要求:可以进行创造性的表演。根据角色的性格特点,改编语言,加上动作手势和神态。
3、各自排演。
4、汇报交流,师生共同点评。
五、拓展总结
1、楚王三次侮辱晏子,都被他一一驳倒,楚国反被取笑,三个“只好”说明了什么?
可以谈楚王,也可以谈晏子。最后由教师归结到对晏子品质特点的归纳。随机板书:能言善辩、热爱祖国、正气凛然
2、凭着晏子的能言善辩,满腔爱国热诚和浩然正气,使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在晏子等人的努力下,齐国成了东方大国,成了战国七雄之一。许多年后,晏子早已离开了人世,齐王在一次早朝时回想起这段往事,他感慨万千地写下了这样的话语——
幻灯出示:
“念晏卿舌战楚王,临危不惧,大义凛然。今国安而盛,临淄城内,街道宽阔,屋舍俨然,店铺林立,货摊相衔,人烟稠密。大街肩摩股击,小巷熙来攘往,殷实而富足。此乃相国之馨德也,感激涕零。”
——《史记—管晏列传》节选
教师朗读,适当解释。
3、总结导读。
正是晏子的能言善辩让楚王自取其辱,正是晏子的爱国热情让他不辱使命,正是晏子的凛然正气使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不敢不尊重齐国了,更是这些原因让晏子其人其事永载史册千载传诵!
    幻灯出示《晏子春秋》简介:
    《晏子使楚》这个小故事选自于中国最古老的传说故事集——《晏子春秋》。《晏子春秋》是记叙春秋时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晏婴言行的一部书。全书共8卷,记录了晏子的215个小故事,通过一个个生动活泼的故事,塑造了主人公晏婴和众多陪衬者的形象。
    相信同学们读了此书,会对晏子有更充分的了解。
六、作业
1、搜集《晏子春秋》等古代书籍中的智慧小故事。
2、在学完《半截蜡烛》后将课文改写成剧本。
七、板书设计
能言善辩    热爱祖国    正气凛然
附学生改写《晏子使楚》剧本
……
场景二
【楚王得知齐国大夫晏子来访的消息,传召大臣商议对策。
楚王  (清了清嗓子)诸位大臣都已知道齐国使者晏子要来访问我国的事了吧!
大臣1  大王,如今齐楚争霸,既然齐国使者主动来访,我们一定要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会,灭灭齐国的威风,让他们知道我们楚国的厉害。(一脸坏笑)
楚王  (点点头)说得好!我们就让晏子风光来访,无颜回国!(皱起眉头)可我早就听说那晏子聪明机智、智谋过人啊!不好对付啊!
大臣2  哈!大王不用担心。(捋着胡须,洋洋自得)我早已知道那晏子身材矮小,我们不妨就在城门口开个五尺来高的洞。让他从那儿进城,他还不颜面扫地?到时,齐国的脸面可就丢大喽!(一边说,一边笑出了声,一副势在必得的样子)
大臣3  (迫不及待)还有,您还可以找个人假扮齐国人,让他在大殿前走过,若问他是哪国人,让他答是齐国人,若问他为何在此,让他答犯了盗窃罪。那齐国不就成了个品行极为低劣的国家了吗?让那晏子无地自容。
楚王 (开怀大笑)哈哈哈哈……诸位大臣真是机智过人啊!那咱们就“恭候”晏子的到来吧!
众人齐笑  哈哈哈哈……(众人下,换场景)
场景三
【一阵马蹄声,晏子上。楚国城门紧闭,一旁敞开着的洞却格外显眼,洞旁站立一个侍臣。
侍臣  想必您就是齐国的晏子大夫吧!楚国欢迎您的到访,这边请!(边说边用手朝那洞口摆了摆)
晏子  (装作毫不在意地瞥了一眼)哦,这就是你们楚国的城门?这分明是个狗洞嘛!(故意无奈地摇了摇头)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里钻进去呢!(略带嘲讽地笑了笑)我得先在这儿等一会,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侍臣  (一时语塞)啊?!……那……请您稍等。(侍臣下)
……       
教学反思


.                                                 北仑区柴桥小学    傅剑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2-7-29 07:06:03 | 只看该作者
    12*  半截蜡烛

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是一个短小的剧本,反映的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某城市的故事。女主人伯诺德夫人的家是反法西斯组织的一个联络点,为安全起见,伯诺德夫人把一份秘密文件藏在半截蜡烛里。在蜡烛被例行前来检查的德国鬼子点燃的危急关头,为保住蜡烛里的秘密,伯诺德夫人、杰克、杰奎琳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敢与敌人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斗争。故事的精彩之处就体现在他们与敌人的对话中:伯诺德夫人──“太对不起了,先生们,忘了点灯。瞧,这灯亮些,可以把这个昏暗的小蜡烛熄了。”(吹熄了蜡烛)杰克──(若无其事地走到桌前,端起蜡烛)“天真冷。先生们,我去柴房抱些柴来生个火吧。”杰奎琳──(打了个懒懒的哈欠,走到少校面前)“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结果,杰奎琳的巧妙伪装出来的可爱和天真、毫无破绽的理由打动了德国少校,终于保住了蜡烛里的秘密。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无奈、小心翼翼、完好无损、不惜代价、例行检查、若无其事、了如指掌”等词语。
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通过人物对话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和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团结协作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体会杰奎琳的关键作用。
3、初步了解剧本的语言特点,能用正确的方法朗读剧本,人人能扮演其中一个角色,表演能符合人物的不同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抓住人物对话、动作、表情体会人物特点,演好剧本。
2、难点:如何通过琢磨人物特点演好角色。
教学准备
了解二战历史背景,了解法国抵抗组织。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基本程序        教学调整
一、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半截蜡烛,齐读课题。(幻灯出示:半截蜡烛图像)
看到半截蜡烛,我们自然会想到光明、美好和奉献,你肯定会想这半截蜡烛怎么会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有关呢?就请同学们读读课文吧!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边读边思考:围绕半截蜡烛发生了哪些事?
⑴学生仔细读剧本,教师巡视,并发现读得好的学生。
⑵交流。(2-3人,点评中要注意语言运用与完整性)
㈠课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板书:伯诺德夫人、杰克、杰奎琳、三个德国军官)伯诺德夫人的这个家就是抵抗组织的一个联络站点,伯诺德夫人就是这个抵抗组织的成员。
㈡围绕半截蜡烛发生了哪些事?(边整理边板书:藏秘密、保秘密)
2、在读课文时,你还发现了这篇课文与以前所学的课文有哪些与众不同之处?你觉得这个剧本与以前所学的课文有哪些与众不同之处?
⑴开头很特殊。
⑵括号中的提示语提示人物表情、动作并进行环境介绍和场景衔接。
⑶整篇课文都是以对话的形式展开故事情节。
3、小结:(幻灯依次出示课文第一幕)这就是特殊的开头,介绍了时间、地点、人物;这就是用中括号表示的提示语,用来进行故事情节和环境的简单介绍;这是人物的对话,其中还有用小括号表示的提示语,来表示人物的动作和表情。像这样形式的文体就是(剧本)。它主要通过人物对话或唱词来推进情节,我们平时看到的电影、电视就是根据剧本拍出来的,我们还可以以它为脚本在舞台上演出来。
三、琢磨人物,尝试表演
作为一个演员应该演好哪些方面?(语言、动作、表情、心理活动)
的确如此,要演好一个人物,就要对这个人物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颦一笑进行深入地了解,你会发现简单的语言、动作、表情的背后可能隐藏着很深的意思呢!只有你真正投入到人物所处的环境中了,你才能真正与剧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先看“藏秘密”这一幕,每个同学选择一个人物,试着从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等几方面,认认真真地读一读,仔仔细细地琢磨研究,与剧中人物来一次同呼吸共命运。
1、学生选择人物准备。2、交流:
⑴伯诺德夫人:哪些同学研究的是伯诺德夫人这个角色?伯诺德夫人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㈠语言:你琢磨的是她的语言。你能从她的这些话中发现她是个怎么样的人?(聪明、爱国)
①为什么她说“该死的德国佬”?对敌人的仇恨就是对祖国的热爱!有了这样的理解请你再读读这句话。
②你还能从哪些语言中体会到伯诺德夫人对祖国的深深热爱?
【现在你们两个要好好地记着:这支蜡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从现在开始,我们得为它的安全负责。为了有一天能把德国佬赶出去,我们得不惜代价守住它,懂吗?】
【不惜一切代价,包括我们的生命。】这就是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这就是祖国的一切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我们已经逐渐走入伯诺德夫人的内心世界。读读伯诺德夫人的这些话,感受一下她的内心世界。
㈡动作:那么伯诺德夫人又是怎么做的?从中你发现了什么?(聪明)怎么看出来的?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中括号里的两段提示语,来感受伯诺德夫人的巧妙安排。
⑵杰克:哪些同学研究的是杰克这个角色?他又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你从他的语言、动作、表情中又读出了什么?(他是个懂事的小男子汉)请你读读他的话,让我们看看他就是个懂事的小男子汉。
⑶杰奎琳:哪些同学琢磨的是杰奎琳这个角色?她又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你从她的语言、动作、表情中又读出了什么?(她也是个懂事的、天真可爱的、热爱祖国的小女孩)也请你读读杰奎琳的这三句话。
3、总结、表演:
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发现:要演好剧中的角色,就要领会人物对话中所要表达的意思,还要理解提示语中表情、动作的含义,甚至能揣测人物的内心世界。我们现在就来演一演“藏秘密”这一幕吧!刚才哪些同学研究了伯诺德夫人这个角色?(能演好与自己年龄相仿的角色是了不起的,能演好与自己年龄差距很大的角色那就更了不起了!)哪些同学研究了杰克这个角色?哪些同学研究了杰奎琳这个角色?请一个同学来读中括号中的提示语,为大家来展现场景变化。(学生表演。)
四、小组表演,全班互动
(老师掌声)他们的表演让大家看到了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的机智、决心和爱国之情,要是能将人物的动作与表情都表现出来,那就是锦上添花。虽然伯诺德夫人聪明地将小金属管藏在了半截蜡烛里,虽然母子三人下定决心不惜以生命的代价来保护半截蜡烛,但是危险还是来临了!三个德国军官突然闯进了家里,如果秘密暴露了,会产生什么后果?
(全家人将会被枪杀,联络站将会被破坏,可能还有更多的人都会为此牺牲。)他们该怎么办呢?让我们走入第二幕“保秘密”中去,认真钻研一下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四人小组内演一演这危在旦夕的时刻吧!可以由一个同学来演三个德国军官。多演几遍。
1、四人小组演。教师巡视或参与合作。
2、展示。1组。哪位同学帮他们来读读中括号中的提示语?学生演。
3、交流:
⑴杰奎琳,为什么你能在最惊心动魄的时候保护住半截蜡烛里的秘密?体现在什么地方?还有要补充的吗?当蜡烛越燃越短时,你怎么还会懒懒地打哈欠呢?怎么会笑得出来,还笑得像百合花一样?跟德国佬这些侵略者聊天怎么还真有趣呢?
小结:原来,这看似天真幼稚的语言、随意可爱的动作表情背后还有这么高明的智慧、这么巧妙的原因啊!杰奎琳真是不简单!
⑵那么,同学们,在这惊心动魄的保住蜡烛秘密的过程中,你觉得杰克、伯诺德夫人表现得又怎么样?
⑶你最欣赏谁的语言?说说理由。
⑷小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不同看法。那么,如果没有杰克、伯诺德夫人的努力,杰奎琳能保护半截蜡烛里的秘密吗?那么可以这么说,正是杰奎琳的关键作用,更是由于母子三人的沉着冷静、勇敢机智和团结协作,才保住了这半截蜡烛里的秘密。
4、此时此刻,你是不是对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有了新的了解呢?让我们再次走入这危在旦夕的时刻吧!(让学生推荐伯诺德夫人、杰克、杰奎琳、德国佬和提示语的扮演着,再次表演。
五、小结设疑
当杰奎琳慢慢端着蜡烛走上楼去,在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剧本到此戛然而止,留给了我们许多想象的空间,此时同学们又会产生哪些想法呢?
六、拓展作业
每一种猜想都可能会是另一出精彩戏剧的开始,这就是剧本的魅力,这就是语言的艺术。
(幻灯出示)选择完成以下作业:
1、为《半截蜡烛》续写一幕。
2、将《晏子使楚》改编成剧本。
七、板书设计
                   半截蜡烛
伯诺德夫人
                   藏秘密
杰克                             三个德国军官
                   保秘密
杰奎琳
附《半截蜡烛》续写节选
                   半截蜡烛(根据剧情续编)
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
地点:法国,伯诺德夫人家中
人物:伯诺德夫人,法国一家庭妇女,秘密情报员,下简称夫人
      杰克,伯诺德夫人的儿子
      杰奎琳,伯诺德夫人的女儿
      少校,德国少校军官
      中尉甲
      中尉乙
【幕启】
[杰奎琳一步一步地往上迈,半截蜡烛的火苗一窜一窜地变弱,在迈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
[楼下,三个德国军官仍在温暖的客厅里待着,高声谈论着德法之间的形势。杰克闷声不响,伯诺德夫人在一旁静候。
[许久。
少  校  (看了看表站起来,对着伯诺德夫人)夫人,时候不早了,耽误您休息了。(转向中尉甲、中尉乙)先生们,我们该走了。
中尉甲、中尉乙  是,少校先生。(说着,三人站起来朝门口走去)
伯诺德夫人(故作挽留)军官先生们,外面又黑又冷,再多待会儿?
少  校  (突然转身)夫人,您的女儿真是可爱极了!今天真是一个美好的夜晚!再见!
伯诺德夫人  再见!
杰  克  再见!先生们。
[随着木门“砰”一声响,折腾人的德国军官终于走了。
杰  克  (猛地站起来,又是愤怒又是喜悦地)该死的德国佬终于走了!(打了个哈欠)
伯诺德夫人  (走到窗边,轻轻撩起窗帘的一角,凝视着德国军官走去的方向)
[这时候,杰奎琳攥着那根金属管跑下楼来,她一下子和哥哥、妈妈抱在一起。
杰奎琳  (兴奋地)妈妈,哥哥,我们安全了!
伯诺德夫人  是的,孩子们,谢谢你们!
[母子三人久久地抱在一起。
【幕落】       
教学反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9-29 13:2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