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表格式教案.DOC教学设计第5册

[复制链接]
29#
 楼主| 发表于 2012-7-29 06:50:34 | 只看该作者

课    题         22、富饶的西沙群岛        设计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的23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5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海防前哨、五光十色、峡谷、全身披甲、威武、海滩、贝壳、鸟粪、肥料、守卫、建设、必将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三、四自然段。
3.能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国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
4.学习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丰富语言的积累。
教学重点        1、通过第三自然段的教学,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把重点词句串连起来归纳段的主要内容”的方法,培养学生具有概括段的主要内容的初步能力。
2、小组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加强学生大胆质疑和语言表达能的训练。
教学难点         
课前准备         
课    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黑板上悬挂中国地图,向同学们简单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这是我国的版图,这里是北京,这里是南海,在南海上有四大群岛,西沙群岛就是其中之一。它是我国南面的一扇大门,是海防前哨。今天我们就和作者一起去感受一下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默读2~6自然段:边读边想: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西沙群岛的景色和物产的?找出相对应的自然段。
  明确:海水、海底、海滩、海岛
  2.学习第2自然段。
  (1)默读:这一段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
  明确: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2)结合上下文理解: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①海水都有哪些颜色?
  ②设问:仅仅颜色多就叫五光十色吗?
  通过与“五颜六色”进行比较,体会“五光十色”中的“光”的意思。
  ③准确理解:五光十色:这里指西沙群岛海水色彩缤纷、鲜艳明亮。
  瑰丽无比:异常美丽,没有什么能比得上。
  (3)为什么西沙群岛的海水如此美妙神奇呢?
  结合学生回答画简笔画
                
  (4)说话训练。
  找学生指图说说海水为什么“五光十色、瑰丽无比”?并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表述。
  (5)指导感情朗读。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能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国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1.西沙群岛一带的海水是什么样的?为什么?
  2.西沙群岛的海底、海滩、海岛又是怎么样的呢?
  (二)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第3自然段:
  (1)指读并思考:这一段共几句话?介绍了哪几种物产?
  明确:珊瑚、海参、大龙虾
  (2)逐句理解:启发学生重点抓住“绽开”“蠕动”“威武”等词语,体会珊瑚美丽、各种各样,海参懒洋洋,大龙虾威武的特点。
  (3)朗读第3自然段。
  ①自由分句读:这一段写了哪些动物的怎样的特点?(引导同生由部分到整体,为概括自然段主要意思做好铺垫)
  ②小结内容:这一段写西沙群岛的海底是________,有________,有________。
  (4)指导感情朗读。
  2.学习第4自然段。
  (1)指读后提问:课文是从几方面具体介绍鱼多的?
  明确:数量、种类
  (2)自由读思考:从哪儿可以看出鱼的数量多?从哪儿可以看出鱼的种类多?结合重点词语进行理解。
  (3)讨论交流:引导学生重点抓住“成群结队”,四个“有的”,“各种各样”,“多得数不清”,“一半是水,一半是鱼”等词语体会鱼的数量、种类繁多。
  (4)再读第四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中哪句话概括了整段的内容?并说明理由。
  明确:第三句
  (5)完整表述:第一、二、四句是怎样围绕第三句来写的?
  (6)指导感情朗读。
  3.学习第5自然段。
  (1)用学习第3自然段的方法,按提纲自学第5自然段。
  自学提纲:第5自然段第一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三、四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自然段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生自学,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重点抓住”拣不完”、“庞大”、“有趣”等词语进行理解,训练学生概括句意和段意。应注意:语句精炼、要点全面。
  4.学习第6自然段。
  (1)用学习第4自然段的方法,按照提纲自学第6自然段:
  自学提纲:第6自然段第二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三句话都是围绕第_________句话“_________”来写的。并说明理由。
  (2)学生自学,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引导学生重点理解本段几句话的思路:
  “鸟的天下”→树多→鸟多→鸟蛋多→鸟粪多
  从而弄清全段是围绕“鸟的天下”来写的。
  (4)指导感情朗读。
  5.小结:通过2~6自然段的学习,你们知道了西沙群岛是个怎样的地方?能具体地说一说吗?
  6.感情朗读2~6自然段。
  7.学习第7自然段。
  (1)指读后提问:将来的西沙群岛会怎样?
  更加……更加……
  (2)齐读
  (三)总结
  1.启发学生明确这节课学到的理解词句的方法。
  2.引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启发学生再次质疑问难。
  (四)感情朗读全文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生字词;学习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丰富语言的积累。
  教学步骤:
  (一)检查背诵第四自然段
  (二)字词学习
  1.刺(cì)(左边中间不要多一横);
  拣(jiǎn)(右边中间不要少一横);
  饶(ráo)(右上角不要多一点)。
  2.其他生字写法。
  3.带拼音抄写生字词。
  (三)作文训练
  学习第6自然段叙述的顺序,写一段话。介绍学校里的花草树木(也可以根据学生生活环境的具体情况,选出学生有话可说的内容,进行语言训练)。
  (四)摘抄文中的优美词句,并写几个打比方的句子
  (五)板书设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2012-7-29 06:50:41 | 只看该作者

课    题         23、美丽的小兴安岭        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景和丰富的物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读懂词语,理解文意,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3、学习按四季变化观察景物,抓住特点。
   4、感情朗读,选背课文片段(“春”、“夏”、“秋”、“冬”)。
教学重点         1、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2、抓住季节特点,进行有序观察;
   3、感情朗读与背诵;
教学难点          1、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2、抓住季节特点。
课前准备         
课    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课文第1小节。
   2、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多读多想,读懂了哪些问题,提出读不懂的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质疑问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启发谈话,借助地图介绍小兴安岭的有关资料。
   2、学生交流收集的有关小兴安岭的图片、文字资料。
    小兴安岭:是黑龙江省自西北向东南走向的山脉,海拔600-1000米,长约400千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读要求:
    1、自由读课文。读后用铅笔画出生字新词。
    2、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3、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
      读后交流: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小兴安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再读课文,质疑问难
    组织学生认真默读课文,圈点勾画,然后交流有什么问题需要同学、老师的帮助。
    归纳主要问题: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1、自由读课文第一小节,思考:读了这一段,你们都知道了什么?
   2、默读第一小节,想一想,从几个地方看出树很多?
     出示红松、白桦、栎树的图片,认识这些树木,了解各自的特点。
   3、练习朗读,体会“绿色的海洋”的美丽。
  五、作业:
   1、书写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通过精读课文,进一步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富饶的特点,从而激发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找出文中用词准确、生动的句子,多读多悟,体会意境。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语句,感悟小兴安岭美丽、富饶的特点。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再现小兴安岭的美丽画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出示部分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小兴安岭什么最多?朗读第一小节。(板书:林海)
  二、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1、继续学习课文,知道小兴安岭美在哪里。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三、学习第二小节
   1、(出示春天景物投影片)这一小节主要描写了这些景物。它们是按顺序列出的。
   2、指名朗读课文,思考:这些景物什么样?
   3、理解描写树木的句子。
    (1)读这一句,想想:春天的树长得什么样?
    (2)出示句子,比较理解作者用词的准确。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春天,树木长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3)指导朗读这句话。
   4、其它景物各是什么样?学生自学汇报。
   5、看图想像春天的画面,感悟春天的美。
   6、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小节。
  四、学习第三小节
   1、大声朗读这段话,像学习春天的一段一样,按顺序一句一句找景物,用“__”画下来,对照图画说出夏天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
   2、再次朗读,思考这些怎么样,怎么美?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3、学生自学汇报。
   4、练习朗读。
  五、以自学为主,学习第五、六小节。
   1、观看录像,激发兴趣:
   2、学生自学:
    (1)体会秋天和冬天的美,找出秋天、冬天各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
    (2)再读这两段话,把你的感情读出来。
   3、秋天。重点理解秋天“飞舞”的落叶和丰硕的“宝”,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并感情朗读。
   4、冬天。重点体会“刮”的准确,并感情朗读。
  六、总结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树木的特点。
  七、齐读最后一小节。
  八、学习拓展:
    两者任选一道
   1、你最喜欢小兴安岭哪个季节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下来。
   2、把你最喜欢的季节的景色用你手中的画笔画出来。

  板书:
                  9  美丽的小兴安岭
                 春   树木嫩绿  春水涨满
                 夏   树木茂密  野花盛开  美丽的花园
          绿色的海洋  秋   落叶飞舞  野果成熟  巨大的宝库
                 冬   积雪覆盖  野兽进洞
教学反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
 楼主| 发表于 2012-7-29 06:50:47 | 只看该作者

课    题         24香港,璀璨的明珠        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文中生词。
2、理解课文内容,认识香港。
3、指导学生理解“东方之珠”的含义。
教学重点         认识香港,指导学生理解“东方之珠”的含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香港。
教学难点         
课前准备         1、收集有关香港的资料。
 2、通读全文,自学生字词,对字词、内容质疑。
课    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板书课题,揭题激趣。
   2、引导学生汇报课前所收集的有关资料。
   3、观看有关香港回归片段的资料片。
   4、师结合地图导入:香港曾经被英国强行租用了99年,于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成立香港特别行政区,其代表区花是紫荆花。
  二、初读感知
   1、出示生字词卡片,读词正音。
   2、自由读文,要求读得正确、较流利,并找出不理解的字词。
   3、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4、字词质疑,小组讨论共同答疑。
   5、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师:请同学们说出无法解决的字词。
    生1:亚太地区。
    师:(结合地图理解)亚洲及太平洋地区。
    生2:贸易。
    师:进行商业活动。
    生3:琳琅满目。
    师:比喻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
    生5:物美价廉。
    师:物品好,价格低廉。
    生6:粤。
    师:广东省的简称。
    生7:佳肴。
    师:精美的菜肴。
    生8:一应俱全。
    师:形容很齐全。
    生9:大饱口福。
    师:形容吃得很痛快,过瘾。
    生10:举世闻名。
    师:全世界都能听到名声。
    生11:奔流不息。
    师:来来往往不停息。
    生12:璀璨。
    师: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三、再读理解
   1、指名分节读文,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全班交流:通过自学,你了解到香港什么情况?
    生1:香港是个著名的港口,世界各地的商人都乐意来此做生意。
    生2:在香港有各地的美食,让人大饱口福。
    生3:香港是个旅游胜地,有举世闻名的海洋公园。
    生4:晚上,香港成了灯的海洋。
    生5:香港是亚太地区的航运,贸易和金融中心。
  四、细读加深
   1、自由读文,在通读的基础上,选择感兴趣的细读。
   2、分小组学习交流。
   3、全班交流。
  五、指导朗读
   1、同学们让我们带着对香港这颗东方之珠深深的感情一起朗读全文。
   2、喜欢的部分请站起来有感情地朗读。
  六、总结全文
   1、讨论:在你眼中,这是个()的香港。
   2、师小结:香港作为,成为被称为“”,
     让我们为祖国有这么一个繁荣昌盛的特别行政区而自豪吧!
  七、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有感情、仔细地再读一读课文,然后写一写。
     读了第2节,我觉得香港。
     读了第3节,我觉得香港。
     读了第4节,我觉得香港。
     读了第5节,我觉得香港。
     读了全文,我觉得。

  板书设计:
          24、香港,璀璨的明珠
             “万国市场”
             “美食天堂”
              旅游胜地
              夜景迷人
教学反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楼主| 发表于 2012-7-29 06:50:52 | 只看该作者


课    题         语文学习园地六        设计         
教学目标        ①了解一字多义的语言现象和几种不同的构词形式,并能在平时自觉积累词语。
②背诵古人描写景物的诗句,并能在平时的读写中应用。
③增强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培养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课前准备         搜集和整理曾经出游时拍摄过的照片,并回忆当时的情景。
课    时         
教学过程  
口语交际
   ①这个单元,我们随李白欣赏了天门山,跟苏轼游览了西湖,南下游玩了富饶的西沙群岛,北上观赏了美丽的小兴安岭,还到“东方明珠”香港逛了一圈。你还去过哪些地方?你还想去那些地方?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入:风景优美的地方。
   ②大家去过的或想去的地方真不少!假如你去过那个地方,你能把观赏到的优美色向大家介绍吗?假如你最想去某个地方,能讲讲想去的原因吗?
   ③可是怎么向大家介绍呢?学生讨论,教师板书:
    结合照片或图片 说具体说清楚
    语言生动形象
   ④生生交际。
    可以与自己同座交流,也可以自由组合成小组进行交流。
   ⑤全班展示交流。
    学生自由上台介绍,相互评说。
   ⑥拓展延伸。
    a.祖国地大物博,风景优美,在游览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
    b.学生相互讨论,谈感想,出主意。教师鼓励学生当环保小卫士。

  习作
   ①联系口语交际导入。
    上节课,同学们有声有色地介绍了自己去过的地方,真让我们大开眼界。如果把它写下来,就会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祖国的大好河山了!可是怎么写呢?我们可以从刚学过的几篇课文中学到一些方法。
   ②教师联系本组课文具体指导。
    按顺序——写清楚
    《富饶的西沙群岛》:海面—海底—海滩—海岛
    《美丽的小兴安岭》:春—夏—秋—冬
    《东方之珠》:万国市场—美食天堂—旅游胜地—灯的海洋
    让学生背背印象深的语句。
   ③学生构思,自主习作。
    教师对有困难的同学个别指导。
   ④学生自我修改,同桌互改。
   ⑤请几个学生读习作,师生共同评点,肯定优点,指出修改方向。
   ⑥学生再次修改习作。

  我的发现
   ①学生自由读文中两组句子,注意句子中加点的字。
   ②教师提问:读了这两组句子,大家有什么发现?
   ③学生讨论交流,发现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句子里意思不同。
   ④引导学生查字典,了解“深”和“封”的多义。
    海水有深有浅。  深——与“浅”的意思相反。
    夜深了,老师还在工作。  深——久,时间长。
    他收到远方同学的一封信。  封——封起来的或用来封东西的纸袋。纸包。
    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 封——密闭。
   ⑤拓展延伸。“封”和“深”除了这两个意思外还有哪些意思?还可让学生举例说说,还有哪些字也有好几个意思。

  日积月累
  一、读读背背
   ①借助拼音自由读读列出的诗句。
   ②指名读。集体齐读。
   ③学生试着说说诗句的大概意思。
   ④学生自由地背一背诗句,可以相互抽查。
   ⑤指名背诵。小组背诵。集体背。
   ⑥你还记得哪些描写景物的优美诗句?给大家背一背。
  二、读读记记
   ①学生在小组内自读所列词语,并说说这些词语的构成有什么特点。
   ②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掌握词语的构成特点。
    AABB式:严严实实 来来往往 舒舒服服 确确实实
    ABAC式:不松不软 又香又脆 又唱又跳 又说又笑
        不慌不忙 不紧不慢 不知不觉 不闻不问
   ③学生读读记记这三组词语。
   ④学生根据词语的构成特点,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语,看谁说得又多又准确。

  宽带网
   ①引导学生通过图书、网络搜集反映祖国迷人景色、富饶物产的资料。
   ②指导学生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如:
     风景类,物产类;
     文字类,图画类,文字图画结合类;
   ③在大家搜集了比较丰富的资料以后,办一期“可爱的中国”手抄小报。
教学反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楼主| 发表于 2012-7-29 06:50:58 | 只看该作者


课    题         25、矛和盾的集合        设计         
教学目标         ①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③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关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课前准备         
课    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揭示课题
   ①出示课题:矛和盾的集合。学生齐读。你知道什么是“矛”?什么是“盾”吗?
   ②质疑:读了课题之后,你还想问什么问题呢?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矛和盾为什么要结合呢?又是怎么结合的呢?结果怎样?
  初读课文,感知主要内容
   ①学生听课文的录音磁带。
    边听边画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②学生把刚才画出的生字新词读几遍。
   ③小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如果遇到有困难的地方,停下来多读几遍。
   ④指名读课文,读后评议。
   ⑤学生默读课文,说说本课讲了一件什么事?
  自主阅读,解决读题时提出的问题
   ①教师出示学生提出的问题。如:矛和盾为什么要结合呢?又是怎么结合的呢?结果怎样?
   ②学生根据以上总是,自学课文,做好准备,下节课交流。
  记字写字
   ①出示本课的生字,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记住它们。
   ②重点指导两个上下结构的字:集和架。提醒学生注意:下面的“木”一定要写好,稳稳托住上半部。
   ③学生写字,教师及时评议。
  拓展阅读
   搜集发明家的故事。

            第二课时
  讨论交流,感悟课文
   ①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对三个问题的认识。
   ②组织学生全班交流。
    对三个问题的理解,要引导学生把课文中的语句进行概括,要点如下。
    a.矛和盾为什么要结合呢?
      发明家和对手比赛,难以招架,于是突发奇想,想到了矛和盾结合起来。
    b.又是怎么结合的呢?
      把盾做成铁屋子,在铁屋子上开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炮),再给铁屋子装上轮子,安上履带,让它会动。
    c.结果怎样?
      发明家发明了坦克;坦克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③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一至五自然段。
  畅谈感受,总结全文
   ①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教师引导学习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②齐读这段话,说说人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③你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的意思吗?
   ④再读这段话。
  交流故事,拓展延伸
   ①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发明家的故事。
   ②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可以相机谈谈感受。
  抄写词语
   ①同座互相读词语。
   ②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教学反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楼主| 发表于 2012-7-29 06:51:05 | 只看该作者

课    题         26、科利亚的木匣        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从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获得启示,培养他们多动脑、勤思考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2、体会课文哪些内容写得真实、具体。
3、学会本课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柯里亚最后讲的话。使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哪些写得真实、具体。
教学难点         
课前准备         
课    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分步揭题
   ①板书“木匣”,“匣”字注音,学习“匣”的音、形、义。
   ②完整板书课题。
    科利亚是个苏联的。这篇课文讲了他的什么事呢?
  朗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
   ①学生自读,把课文读正确,想想课文讲了什么事。
   ②指名学生朗读,纠正读错的地方。请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写了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的事。)
  默读课文,了解叙述顺序
   ①布置默读。默读课文,边读边做记号,看看从哪儿到哪儿是讲科利亚埋木匣,从哪儿到哪儿是讲科利亚挖木匣的。
   ②默读、思考,做记号,也可与同座讨论。
   ③全班交流。
    a.哪几个自然段讲埋木匣,哪几个自然段讲挖木匣?
    b.另外的几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有的是讲情况的变化,有的是讲从这件事受到的启发。)
  学习字词
   ①出示要求会写的13个生字,读一读,再组词。
   ②观察字形,互相说说写这些字时要注意哪些地方。
   ③学生写生字(两遍),再把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抄写一遍。
                  第二课时
  复习字词
   ①用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
   ②听写本课应掌握的词语。听写后对照词语表自我批改订正。
  突出重点,加深理解
   ①提出重点问题:科利亚是怎么找到木匣的?从这件事他懂得了什么道理?
   ②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认真读书、思考。
   ③全班交流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④教师出示课文最后科利亚说的话。引导学生用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或自己经历过的事例,说说对“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的体会。
   ⑤鼓励学生把最后一段抄下来。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布置作业
   ①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或一、二年级的小朋友听。
   ②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不方便的事情,你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准备一下,到“口语交际”时和大家交流。
教学反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楼主| 发表于 2012-7-29 06:51:19 | 只看该作者

课    题         27、陶罐和铁罐        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御厨、奚落、懦弱,轻蔑、和睦相处、覆灭”等词语。
   2、阅读课文,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3、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自读课文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课前准备         
课    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大家看一看,老师讲台上摆的是什么?板书(陶罐和铁罐)
   2、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一学在这两个罐子之间发生的故事。
   3、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边听录音,边在每个自然段的前面标上序号。并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生自由发言。
   3、师归纳。
     国王的御厨里有一只陶罐和铁罐,铁罐仗着自己坚硬。常常傲慢地奚落陶罐。若干年后,陶罐从废墟里挖出来依旧精美,而铁罐却被氧化得无影无踪了。
  三、学习1——9自然段了解陶罐与铁罐的性格特点。
   1、听1——9自然段的录音思考:这几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铁罐自命清高,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陶罐。)
     板书:奚落
   2、哪一位同学来说一说“奚落”的意思。
     奚落:用尖刻的话数说别人的短处,使人难堪。
   3、这几个自然段也就是常讲铁罐常常用尖刻的话数说陶罐的短处。
   4、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思考:
    ① 陶罐的短处是什么?铁罐又是凭什么来奚落陶罐的?
    ② 铁罐用了哪些尖刻的话数说陶罐的短处(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
    ③ 面对铁罐的奚落,陶罐又是怎样回答的呢?
      请同学们边读就边把有关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5、生回答老师的问题
   6、小黑板出示对话,体会各自态度。
    ①“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陶罐一开口就是“你敢碰我吗?”它的意思就是陶罐敢不敢碰它,<不敢>。它根本就没有把陶罐放在眼里,它称呼陶罐“陶罐子”直呼其名,说明它有没有礼貌?<没有>。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一个能够体现铁罐态度的词来。<傲慢>。面对铁罐的傲慢无理,陶罐又是怎样回答的呢?“不敢,铁罐兄弟”。陶罐有没有生气?<没有>。它不但没有生气,还很礼貌地称呼它为兄弟,并承认自己不敢碰它,说明陶罐怎么样?<很谦虚>。
    ②请同学们自学后面的句子,看看这些句子体现了陶罐和铁罐怎样的态度?铁罐:傲慢、狂妄 陶罐:谦虚、忍让、不骄傲不自卑
    ③请同学们看到书101页的插图,看一看,哪个罐子是陶罐,哪个是铁罐,为什么呢?
   7、指导朗读1——9自然段。
    ①通过1——9片段段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性格特点,铁罐的傲慢、狂妄,陶罐的谦虚、忍让、不骄傲不自卑。我们就来分角色把1——9自然段读一读。
    ②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出铁罐的傲慢、狂妄,读出陶罐的谦虚。
    ③分角色朗读:男生读铁罐说的话,女生读陶罐说的话。叙述的语句就由老师朗读。
    ④请两位同学把刚才读的内容演一演。
  四、总结1——9段、学习10——17自然段。
    铁罐自以为坚硬,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陶罐二者就发生了争吵,最后以不欢告终,随着时间的变化,故事又有什么变化,请大家快速的默读10——17自然段,并思考:
   1、许多年过去了,陶罐是什么样子?铁罐呢?(陶罐依旧和以前一样,光亮朴素、美观。)(铁罐被氧化消失的无影无踪。)
   2、当人们发现陶罐时,人们的态度怎样?为什么呢?(高兴、惊讶)(它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
     当年被铁罐奚落的陶罐,如今却成了很有价值的文物被人们永久的保存下来,(板书:永久)。而当年狂妄自大的铁罐却被氧化消失得无影无踪(板书:氧化)。当初铁罐有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结果呢?
    (没有,因为它只看到自己坚硬的一面,而没有看到易氧化的短处;同样陶罐也只看到自己易碎的一面,而没有正视自己易保存的一面。)
   3、从这则寓言中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联系学生的课文和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
  五、总结课文
    完成小黑板上的练习
    这则寓言采用了手法将陶罐和铁罐人格化,通过人格化的描写,告诉人们看待问题要,任何事物都有和。不能用自己的和别人的比,更不能因此而。
  六、作业:
    把故事讲给弟弟妹妹听,告诉他们看问题要全面,不能用自己的和别人的短处比,更不能因此而骄傲。
  板书设计:
        陶罐      易碎 ——→ 永久
     忍让 ↑↓ 奚落
        铁罐      坚硬 ——→ 氧化
教学反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 05:2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