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楼主 |
发表于 2012-7-28 17:35:53
|
只看该作者
《少年闰土》听课反思
《少年闰土》选自伟大作家鲁迅先生的《故乡》。本课通过“我”的回忆,刻画了一个活泼可爱、聪明能干、见识丰富的海边农村少年闰土的形象,表达了“我”与闰土短暂而真诚的友谊及对他的怀念之情。我在2010年11月17日下午聆听了我校沈军老师执教的《少年闰土》一课,感觉受益非浅。
一、个性体验,积极探究
沈老师围绕“多元感悟人物形象”的探究主题设计教学,开课伊始,抛出问题:“学习了前面几个段落,闰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重视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学生根据自己对文字的理解悟出了闰土的能干、生活经验丰富、父亲十分信任他……同时,教师尊重学生已有的学习水准,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设计教学,把“你想学到什么知识?你想弄清楚什么问题?”作为整堂课的教学起点,学生在四人一小组的合作学习中取长补短,分析归纳,最后由组长代表发言,提出问题。这些问题虽然有些较肤浅,但这毕竟凝结着学生的集体智慧,体现了积极思考、探究的可贵之处。
二、深情品悟,走进文本
沈老师在引导学生归纳出课文所写的“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四件事后,有详有略地进行了品悟朗读。这是多元感悟人物形象的基础。如从“雪地捕鸟”的动作、语言描写中,学生把体悟到的闰土的见多识广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传达出来;我们跟随学生或激扬或兴奋或小心的语气、语调中走进了惊险刺激的“看瓜刺猹”;在学生一声声或悲哀或无奈或愤怒的“四角的天空”中我们被学生细腻的情感、深情的体悟所折服……而这一切都来源于教师充分重视学生的个性体验与朗读,把语言与情感相融合,带领学生走进了文本。本课朗读入情入境,高潮跌起,引人入胜。
三、课后延伸,锦上添花
在课后拓展环节中,沈老师推荐学生课后阅读《故乡》原文。引导学生抓住代表颜色的关键词:“蓝、绿、金黄、紫”等与二十年后文中所提到的“灰、褐色”等词进行对比感悟,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之处;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了解人物内心的方法来体会长大后的“我”和闰土的内心活动,然后思考:少时活泼可爱、见多识广、聪明机智的闰土为什么会在中年变成这样一个人?达到了将课内的学习方法用于课外的阅读实践当中,也达到了课内外的有机结合。
本课的亮点还有很多,现不一一赘述。但纵观全课,也有一些地方还需商榷:如课中老师有这样一问:“你喜欢四件事中的哪件?为什么?”教师的问题较浅薄,学生的思考会没有深度与方向,只会根据个人喜好交流,而无法很好地与“感悟人物形象”的主题连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