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课《少年闰土》课后反思教后记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12-7-28 17:29:02 | 只看该作者
少年闰土

                                     ———— 廖桥小学  吴先云

学习目标:

  1,学会9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读课文,从总体上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及文章的思路。

  3,了解课文讲述的有关闰土的四件事,从中看出闰土活泼可爱,机智能干,见多识广的特点。

  4,学习描写闰土语言,动作,神态等部分。

学习重点:

   抓住我和闰土的对话描写,深化闰土形象。

学习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深化闰土形象,升华作者情感。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初识闰土

1,同学们,这节课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跟你们年龄相仿的朋友,你们想不想认识他?

出示闰土图像,师深情朗诵:“在深蓝的天空。。。。。。逃走了。”

初次和这位朋友见面,你们对他有什么印象?(板题  齐读课题)

2,想不想更加全面了解这个少年?现在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又写了什么。

(回忆——初识——相处——分别)课文正是按这四个部分来写的。

3,你觉得印象最深刻,最感兴趣的是哪件事?为什么呢?

4,再想一想,这四个部分当中哪个部分是写得最详细的?

5,那我们就先来学习“相处”这部分吧。

(二)深入“相处”,再识闰土

1,朋友在一起总有说不完的话,聊不完的事,请你把闰土和“我”的对话找出来,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读准句子,看看你能从闰土和'“我”的对话中读出哪些有意思的事来。

2,有意思的事,你们经历过吗?听过吗?这样的事叫什么事?——稀奇事。

  这些稀奇事,如果你和闰土去干的话,你想去干什么事?。。。。。。都说了自己想和闰土最想做的事,知道老师最想做什么事吗?

3,具体讲“看瓜刺猹”

①我们先来读一读“看瓜刺猹”这部分对话,你觉得哪些描写最有意思?在书上画,并作批注。学生自由起来说。

②同学们,现在我们和闰土一起来到了西瓜地里,你们看见了什么?看啊看啊…再看…还看见什么…这么美的月夜,一望无际的西瓜地里,一个少年正在看瓜,猹来了,他怎么办?

③是呀,刚才同学们看到的这些情景,是多么的有意思啊!我们来读一读。(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④现在,我们把两个小伙伴请到现场,看看他们两是怎样对话的。(闰土如何说?我是如何听的?)——表情,动作。润:绘声绘色 我:聚精会神 (分角色练习对话)

⑤多么迷人的月夜,多么勇敢的少年,听着闰土的话,我的心啊,早已飞到了一望无际的西瓜地,虽然我并没有亲眼所见,但闰土看瓜刺猹的情景已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当中,师读第一自然段。生齐读“看瓜刺猹”这部分的对话。

3,略讲“雪地捕鸟”等几件事。(以读代答)

令我难忘的何止是看瓜刺猹这件事啊!雪地捕鸟,看跳鱼,海边拾贝,还有太多太多,这真是——无穷无尽。闰土的心中有着——无穷无尽的稀奇事。那我们还等什么,一起去享受闰土无穷无尽的稀奇事吧。

我们先去雪地捕鸟:“我们沙地上”——(生读捕鸟部分)

我们再到海边拾贝壳:“我们日里”——(生接读海边拾贝部分)

我们再在潮汛来的时候,去看跳鱼:“我们沙地里”——(生接读看跳鱼部分)

4,孩子们,从这些事里你看见了一个什么样的闰土呢?

(雪地捕鸟——让我觉得非常有趣;海边拾贝看跳鱼——让我觉得闰土的生活丰富多彩;

看瓜刺猹——让我觉得闰土机智勇敢……)

一个聪明能干,机智勇敢,见多识广的闰土形象再现在我们面前。

(三)突破难点,提炼主旨

1,我听了闰土这些话,又有什么样的感受呢?同学们一起看看第16自然段,看看你又读懂了些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也可提出来。

2,“他们都和我一样…高墙四角的天空”是什么意思?

是啊,当闰土在干那些稀奇事的时候,我在干什么呢?我们想象一下吧!

3,难道一个养尊处优的城里少爷真的不如一个农村少年吗?

4,面对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的闰土,我不禁发出这样的感叹:啊!…

5,学生再读“深蓝的天空中挂着……”就让这位少年深深的印在我们的脑海中吧!





  板书:

                                 少年闰土

               机智勇敢 聪明能干 见多识广

             回忆                                   雪地捕鸟

           初识                                    海边拾贝        

           相处         无穷无尽 的 稀奇事         看瓜刺猹

           分别                                    潮汛看鱼



   













《少年闰土》说课稿

                        ———— 廖桥小学  吴先云

一 说教材

    《少年闰土》是一篇经典名篇,所散发出来的魅力是叫读者不可抗拒的。这是一篇精读课文,它在本单元中训练学生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通过对文中优美的、含义深刻的语句多朗读、多体会,悟出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文章用舒缓、深情的语言,采用倒叙的方法,一开始就把所要介绍的人物介绍出来,然后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的特点,逐步回忆,依次叙述,一步一步地刻画了一个经验丰富、聪明能干、机智勇敢、健康可爱的海边农村少年形象。重点写了闰土给“我”讲捕鸟、捡贝壳、看瓜刺猹和看跳鱼儿四件事。本课在写作上有三个特点:(1)采用倒叙的手法:(2)文中有许多含义深刻的语句,较好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3)通过人物的外貌及言行来反映人物特点。

二 说教法

     六年级的学生经过学习,已经具备了一些理解课文的能力。但由于这篇课文写作的时间在上个世纪初,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内容上有一定的困难,再加上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距甚远,这也增加了理解上的难度。老师在讲述本课时,往往不敢放手,生怕有理解不到位的地方。而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要关心个体差异和个同的学习需求,要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意识。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认识到学生是有个体差异的,我们要求学生异口同声的回答同一个问题,说同一个标准答案,这显然没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同样也激发不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学生不仅没有学到知识,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这种教学是得不偿失的。那么,自主、合作、探究就成为我们在课堂上应该新遵照的准则。

三 说教学过程设计及理论根据

1,抓住对话,层层推进,感悟闰土的形象。

    首先读出有几件事,引学生入境,接着通过对话体会对话情感,最后学生原型示范和老师的引读,达到入情入境朗读的地步,这样,我认为符合认知规律,让学生对闰土的形象由初浅到逐步深入,也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2,突破难点,化繁为简,深化闰土的形象。

    “四角的天空”是这篇文章教学的难点,我没有过多去纠缠,我就用想象和对比的方式感悟闰土的想象。学生能说出文字背后的内容,这也是作者的写作技巧的体现。

3,回旋反复,叩击文本,丰满闰土的形象。

     第一自然段,在文中一共出现三次,我认为做得还比较自然,可以把鲁迅这段非常经典的场面扎根在学生的心中。而它也体现了初识闰土,了解闰土,牢记闰土形象的作用。










《少年闰土》教学反思

这节课上完后我有一些体会:

  1、在课堂上,我从转变自身角色做起,对学生采用“导”而不是“给”:

    如教学第一自然段,我不给学生讲闰土的身世和名字的来历,也不讲闰土的外貌特征,而是通过反复的出现,把鲁迅这段非常经典的场面扎根在学生的心中。而它也体现了初识闰土,了解闰土,牢记闰土形象的作用。

  2、我一改往日由老师津津乐道地讲解如何“捕鸟”,如何“看瓜刺猹”、“拾贝壳”、“看跳鱼儿”等故事情节的传统教法,而是尊重学生的意愿和选择,尽量让精采的语言出自学生之口,并且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口吻说:“我知道,有些同学喜欢捕鸟,有些同学对“看瓜刺餷”感兴趣……那么,你喜欢什么内容,就仔细阅读这一部分,然后把怎样捕鸟,怎样看瓜刺餷的乐趣和拣贝壳,看跳鱼儿的情景说给大家听听,也可以采用“我”和闰土对话的形式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好吗?”这样一引导,学生立刻活跃起来,有的模仿文中的“我”和闰土个性化的语言分角色朗读起来……谁能没有自己的喜爱?谁能没有自己的感受?不同的情节,不同的学生有自己不同的感受,即便是同一情节也是如此。学生的这种感受可能是幼稚的,也可能是令人发笑的,但它却是最真实的,是学生自己的。实践又一次告诉我,这样平等地与学生交流,对话,比老师唱“独角戏”,“孤芳自赏”要好的多。

   3、在教学中比较注重为学生发展而服务:

       在课堂上学生出现自读不领悟,讨论无结果探究无法深入下去的时候,教师不能观望,更不能等待,而要以一种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的讨论,发表自己的个人见解,从而推动合作学习的深入,使学生受到积极情感,审美观念的教育。如在对课文第十六自然段“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事……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时,我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对比来感悟,学生再理解“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就容易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2-7-28 17:29:30 | 只看该作者
《少年闰土》教学反思
《少年闰土》这篇文章教了不只一次,但是这一次在基于《课标》的有效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我重新审视这篇文章,构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忽然有了一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受。以往的自己只是就教材解读教材,借助教参分析教材,设计课堂教学,现在看来这是侧面的、局限的,当从《课标》的高度把握本组的训练重点,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把握教材时,才有了“一览众山小”的高度和明朗。亲身的实践让我初步领悟了专家们几个观点:

(一)有效教学是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

《课标》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近几年来我们都在学《课标》,但我们真正学到了什么呢?在此次备课中,我一改以往先定教学目标的做法,而是把有关本单元训练重点的相关《课标》年段表述通读了一遍,并尝试以表格的方式将每个训练点的本年段目标、以往的相关年段的程度、更高年段的目标进行了梳理,试图构建相关训练的课标体系。

读着这句句似曾熟悉的句子,我渐渐越发清楚地看到了一条条的道路从过往通向现在发展到过往。原来我们看似孤立的训练重点它是由自己的的发展脉络和方向的,看到了它我们就像找到了自己在广博的语文教学世界中自己的做标,更加明确了自己的这节课将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发挥怎样的作用。

在很多老师眼中,课程标准只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虽然它不可能明确、详细、具体的指出我们每一节课所要达到的目标,但它指引我们方向。目标的实现则要靠每节课上点滴小的目标的实现来积累,要实现每节课在大方向中的作用那就首先要让自己的教学时基于课程标准的。

(二)有效教学是基于学情调查的教学

     在确立教学目标之前,除了解读了《课标》和教材,我还进行了详实的学情调查。在充分让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进行了以下学情的调查:

1、          课文记叙了“我”和闰土的哪几件事?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          课文中最难理解的一句话是哪句?

3、          你常运用的理解句子的方法是什么?你还知道哪些理解句子的方法。

4、          预习后,你的困难有哪些?你需要老师提供哪些帮助?

5、          以往语文课中运用的学习交流方式,你喜欢哪种?关于学习,有何建议?

其中第一题采用了阅读的方式进行的,其它四题采用了全班访问的方式进行的调查。这是“不查不知道,一查才知道”,学生的真实表现让我更清楚的看到了自己本堂课的目标。看似重点的文章内容学生百分之八十都能答对,看似简单的句子原来有一半以上的孩子有疑问。特别是喜欢的学习方式的调查,让我更明白了应该用什么方式组织有效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课堂的生成。基于学生的教学,要求我们的教学真正从学生出发,用学生的视野看教材,这样的视野才更广阔,更全面。所以,有效教学要基于学情调查,特别是课堂教学实施以前要看到学生的需要,基于学生的实际。

(三)有效教学是基于教师能动的教学

      无论是《课标》目标体系的构建,还是教材、学情的分析,包括课堂中教师对生成的处理,都需要教师的自动、自发。看看本次教案中长达八页的课前备课,我更自信那只有二页的课堂教学设计会落实教学的初衷。这样的备课是辛苦的,当然也是充实的。只有教师的能动思考才会有教学的有效落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7-28 17:29:57 | 只看该作者
《少年闰土》教学反思
《少年闰土》这节课结束了,但关于这节课的反思却开始了,而且萦绕着,挥之不去。静下心来理出几点作为自己今后教学的借鉴。

一、学会用教材教。

教材只是教学的一个凭借。学生通过对教材的学习,达到其中所蕴含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就应该认真钻研教材,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叶老先生说:“大凡读一篇文章,摸清作者的思路是最要紧的事。按作者的思路去理解,理解才能透彻。”叶老的这个教学思想,揭示了阅读教学中抓文章思路的重要性。为此,我在摸清作者思路的基础上,根据教材的特点、重点和难点,遵循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合理设计自己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探究课文,使教路、学路、文路和谐统一,同步进行,达到“入境始与亲,句句悟其神”最佳境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语文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

本课我用朋友作为切入点,很容易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因此,对本课的教学,从“悟”字出发,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感悟。《少年闰土》一文节选自鲁迅的《故乡》。这个特定阶段的闰土有着鲜明的个性特点。读鲁迅的文章有时我们必须联系全文,深入理解才会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与感悟,使我们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因此我在本课中设计了这样的环节,“中年的闰土又是怎样的呢?”提出这个问题后,我出示了摘自《故乡》中的一段话让学生进行理解。目的是激发学生深入读读《故乡》或是鲁迅另外的文章的兴趣。

  二、 以学生为主体。

  在本课的教学中,放手于学生,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领会人物特点。在学习课文第一段时,结合图画,让学生领略语言文字的美妙, 感受当时宁静的环境。给学生以想象的空间,学生各抒己见,想象丰富,闰土的形象赫然浮现于我们眼前。学生对闰土形象的理解是潜移默化的。我能注重让学生自读,对语言文字予以直接的思考、理解和感悟。整节课都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的思维情感在课堂中交互流淌;而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是学生的合作者,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

三、 以读促趣,发展想象。

朗读是最好的学习手段,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几处让学生在充分想象的基础上,通过朗读加深理解文章内容。“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这句话既是文章的内容的枢钮,又是“我”情感的枢钮,教学中,我把它作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探幽览胜,渐入佳境。找出中心句后,我从“稀奇”一词入手,让学生速读课文,归纳四件稀奇事,再理出哪一件事留给“我”的印象最深,接着围绕“这件事件你觉得闰土是个怎样的农村少年?你是从哪些词句体会出来的?”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去读书,去思考,组织学生讨论,品析词句,体会闰土的机智勇敢。|这样从具体到概括再回到具体,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既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别带着赞美、钦佩、向往的感情反复读中心句,读中悟情,强化重点训练,营造情感的氛围,使学生的情感与“我”的情感产生共鸣,达到“课将尽而情真浓”的境界。

本课的遗憾之处是学生自由读,结合体会读比较多,但感情朗读指导被忽略了。学生在发言过程中思维火花的瞬间迸发教师没有及时抓住。“为什么无法上出自己预计的效果?这样也不错,能够以学情为归依。”“当时的课堂机智怎么会如此的缺乏,错过了一些很好的教育契机。这就是真实的我。”……诸多的“遗憾”与“不错”在心里交织。行进在高效课堂的探索之路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7-28 17:30:22 | 只看该作者
《少年闰土》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我是按全新的教学理念来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尝试主动、探究、合作这种新的学习方式来学习,并初步学会这种新的学习方式,让教师的角色也发生根本的转变,由单纯意义上的传授者,施教者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这些目的我达到了,而且落实得较好,应该说是成功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培养了学生语文素养,敢于在读中开放语文课程,展开探究式语言实践。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主要是通过“读”来完成的。阅读教学就是要学生读,读通了才能说,读通了才能交流感想,读通了才能与闰土对话。这读的过程便是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过程。

    (二)、从人文精神出发,敢于重新审视课文的文本价值。《少年闰土》算是一篇老课文,以前我们总狭隘地理解少年鲁迅和那一批“少爷”们一个个都在“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天空”里过着压抑的生活,他们知识狭窄,殊不知,鲁迅在这“四角的天空”里,经过先生严格的教诲,以及他自身刻苦的学习,汲取了书本中优秀的民族文化精髓。《三味书屋》这篇课文就是写的鲁迅小时在课桌上刻“早”来勉励自己刻苦学习的故事。当然,少年鲁迅在“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里汲取的书本中的优秀民族文化精髓,仅仅是书本上的,从《少年闰土》这篇课文中我们也读了,正是闰土那“许多的新鲜事”,使他又超越了那“四角的天空”最终成就了伟大的一生。而闰土,心中虽然有“许多新鲜事,有大千世界丰富多彩的知识,但因社会残酷、家境贫苦等原因,人生就黯淡了。理解这一点还是不够,更重要的要让学生感悟到在我们课堂这“四角的天空”里,要有如鲁迅当年在“四角的天空”里的自主和刻苦,又能对“四角天空”外的如同闰土所知道的那“许多的新鲜事”做深入的探究,这样就会有个绚丽多彩的人生。

    由此也带出了很多问题。 1、并非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优生表现积极,差生则显得无所事事。 2、每一个小组完成组内任务,对其他组内容研究很少,在他组汇报完后,很难提出自己的意见 3、课文知识只落实到组,学生难以全面把握课文内容以完成课程目标。诸多问题都还待解决。如何保留传统教育的精髓,再揉进新的教学理念,新的学习方式,结合学生实际,创设一种现代化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是每个教师所追求的目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0 15:2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