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98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渗透与升华——中小学音乐课音乐审美教育研究(小学版)》作业二参考答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7-28 08:04: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已经越来越受人们的普遍关注和重视。审美化的教学设计作为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构成要素,贯穿于学生审美能力发展的始终。其设计包含对小学音教学目标、内容、过程、媒体和评价五大方面,既可激发、满足学生认知需要,更注重学生的情感需要、审美需要。实现音乐教学的美育,能使学生获得最佳的发展。
1,美化环境
美的教学环境是实施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审美化的必要条件。它能直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其愉快地、全身心地参与教学活动,为课堂教学打好基础。它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教室的环境美化。
主要包括教室、座位、光线、照明等等,它们是教学活动赖以进行的物质条件。一个优雅、整齐、美观的环境,会给师生带来一种健康向上的心理影响。如教室挂上淡雅的窗帘;钢琴上摆一盆植物;设计一排矮柜,里面放置课堂教学所必须的一些乐器;电教设备整齐放置;教室布置附合音乐课特点等等。使教室充满艺术气氛。这些都有助于陶冶师生的情操,激发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愿望。
第二,教学的气氛美化。
教学的气氛美化主要指师生之间形成一种热爱、尊敬、愉快、平等的师生互动的课堂气氛,即营造一种审美化的课堂教学心理场。音乐教师的教态应做到“意美以动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音乐教师要有民主意识,善于尊重每一位学生,尊重他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尊重的自尊心,尊重他的个性差异,让学生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精神乐园,以共同营造美的教学气氛。如在教学中,音乐教师专注、投入的神态,和蔼可亲的教态,有感情、激动的范唱等等,都给学生一种健康向上的感觉。在此策略的运用中,应注意所创设的课堂气氛应该是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和谐统一;有张有弛、有起有伏的和谐统一;宽松而不涣散、严谨而不威慑的和谐统一。
2.创设情境
现代情境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实质上是借助学习情境的帮助,实现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建构。“知识具有情境性,而且是被应用的文化、背景及活动的部分产物,知识是在情境中通过活动而产生的。”作为小学音乐的教学过程,更应具备情境性。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探究的乐趣中持续地激发学习动机;在体验审美的乐趣中感知音乐内容;在参与创造过程中拓宽音乐情趣,直至达到“设境悟情”之目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赏乐入情法。
音乐是以声音来表达内心情感的艺术。学习音乐,首要任务是培养对音乐的感受。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音响教材及各种欣赏环节,通过精心组合,为学生创设美的情境,以使学生获得音乐美感的启迪和享受。这一过程,尤其在新课的导入时运用更为广泛和直接。
第二,参与动情法。
为了提高音乐课堂的情趣,针对学生的好奇心强、喜好参与的特点,音乐教学要尽量采用综合性、多样化的音乐实践活动。例如,在学习了力度记号后,对歌曲的艺术处理,经常采用的方法是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发表对音乐表现特点的见解,并将不同的处理方案通过实践进行比较,然后确定方法的取舍。这样,让学生在自己创设的特定情境中担当他所向往的、能展示自己特长的角色,在参与活动中唤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情感,又通过参与活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表现音乐。
第三,设境激情法。
根据音乐作品的风格情绪和具体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以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达到如临其境、如见其景,置身于情境之中,使学生的心理及情感产生深刻的影响,有利于帮助他们更好地感知、理解音乐。如在教学《愉快的梦》时,拉上窗帘,多媒体展示夜晚皎洁的星空,星星在眨眼这样一幅静谧的图画,学生一下子就能进入情境,在视觉感知和听觉感知中体验音乐的情感。
第四,创造达情法。
创造是指在学生巩固应用知识成果的同时,向高一个层次发展,使学生在应用、拓宽和延伸过程中尝到学习活动的乐趣和情感的满足。在教学中我经常使用的方法是:请学生自编动作歌表演,为简单歌乐曲编伴奏,用打击乐器即兴伴奏,用简单的画或诗歌来表现音乐的基本情绪和内容等,让学生通过自己个性化的理解来抒发他们独特的内心不同的感受和体验。
3,灵活组织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的审美设计,体现了教学结构美。由小学音乐教材内容的丰富性决定了它教学形式的方法多样性。因此,对于课的组织形式则应灵活多样,以体现教学环节的整体合理。方法包括:
第一,开场要求妙。
好的开场能一下子抓住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欲望。在教学中,我经常运用优美的欣赏音乐、故事、疑问、表扬等多种形式导入新课,使学生对新课抱着浓厚的兴趣。但在运用中要注意简洁、有针对性和情感性。
第二,过渡要严密。
教学中各环节、各部分的内容要紧紧围绕目标进行,条理要清晰,在自然灵活的运用中做到逻辑严密。在音乐教学中,很容易产生表面轰轰烈烈、走过场、学生体验不真实性等现象。因此,教师在设计时,一定要注意所提供内容的内在联系性,各内容之间组织的严密性。
第三,结尾要有余音。
教学结尾是另一节课教学的前奏。小学音乐课更是课外活动的铺垫,是连结前后内容。联系课内外的纽带。因此,应非常注重音乐课的结尾数学。在教学中,我经常运用的方法是:即兴创作的歌表演、集体舞,带有思考的探索性问题,课堂中意犹味尽的作品创作等等,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等待下节课的到来。
4.把握教学节奏。
教学节奏,简言之就是教节奏和学节奏的有机整合而成的一种组织型节奏。尽管它关照着教与学两个方面的节奏,但其落脚点是在教的节奏上,但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节奏来确立自己和调适自己,形成科学的教节奏。由于音乐是一门情感性极强的艺术,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主动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调整和处置动与静、言与行、轻与重、缓与急、张与驰、强与弱、冷与热、长与短、宽与严等方面的教育行为和教育度量,科学地把握教与学的节奏,使之成为学生所悦纳并能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相匹配的节奏。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7 10:5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