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98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2《渗透与升华——中小学音乐课音乐审美教育研究(小学版)》作业一答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7-28 08:03: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通过学习《渗透与升华——中小学音乐课音乐审美教育研究(小学版)》课程,谈谈你对音乐教育中审美教育有了怎样的认识。
答题内容:  


音乐是美好的,音乐是圣洁的,它表达人间的情感,净化人们的心灵,陶冶人们的情操,使人们理解美,向往美,拥抱美。美丽无处不在,音乐无处不在。展示音乐自身的美,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发现音乐美,体验音乐美,是体现和实践审美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和方法。新的音乐课程改革确立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审美心理来陶冶心灵、塑造人格,使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这就是音乐教育的审美价值观。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发挥音乐各要素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产生情绪的反映和情感的激荡,使音乐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一、听觉与视觉相结合,感受音乐的形态美
音乐与美术都是情感艺术,都是美育的组成部分。音乐是声音艺术、时间艺术,是从听觉上去感受美。美术是视觉艺术、空间艺术,是从视觉上去获得美。音乐与美术的有机结合,就是从听觉与视觉两个感官、两个侧面去感知,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产生“1+1>2”的整体效果。有人说音乐也是一幅画,是用音乐作色彩、旋律作线条描绘出的用听觉去观察的心灵之画。你看音乐中的do、re、mi、fa、so、la、ti与美术中的赤、橙、黄、绿、青、蓝、紫是多么奇妙的组合!
音乐的本质是听,听的过程就是体验的过程、理解的过程、加强记忆与锻炼思维的过程。音乐是听者从听到的音响效果中体会旋律和情感的。但是,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的认知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由于受生活、环境、知识、经历的限制,不可能对音乐所表现出来的事物和意境都有深刻的理解,单靠听难免会产生厌倦感,也就不能全身心的投入,无法深切感受音乐的美。因此,把听觉与视觉结合起来,就是把有形的色彩融入到无形的声音中去,让音乐呈现出色彩鲜艳的画面来,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音乐所表达的形态美。

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发挥其独特的教学优势。多媒体课件、幻灯片、录像、CD、VCD等,信息量大、交互性强、快捷简洁、直观形象,他们通过图像、文字、音响特别是声音与画面的同步处理,展示音乐表现的意境,使悦耳动听的旋律与变幻的画面结合起来。

二、欣赏与活动相结合,感受音乐的动作美
音乐具有运动特性。音乐教育家柯伦达认为:“音乐教育首先要通过音乐与身体的结合的节奏运动唤起人们的音乐本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敏捷的思维能力,进而获得体验和表现音乐的能力。”在新的课程标准设定的领域中,把传统的唱歌、游唱、器乐、识谱与视唱等整合在“表现”里,而最具“表现”特征的舞蹈,正是渗透活动来展示和表现音乐美的有效手段。舞蹈与音乐,本就是一对孪生姐妹。音乐的一些显著特征如速度、节奏、力度等本身就具有活跃的动作性,音乐特征的发展变化(如力度变化、节奏变化)和不同的风格(如进行曲、摇篮曲)光靠欣赏或者讲解,并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无法在记忆中烙下烙印。只有通过身体的律动,比如摇摆、跳跃乃至肢体的伸屈、舞蹈动作等才能作出反应,才能事半功倍。
三、语言描绘与想象相结合,感受音乐的内涵美
音乐最主要的审美特征是情感体验,其心理过程是感知—想象—体验—理解。感受与鉴赏是一种感知。当我们深情地唱起《我爱你,中国》,眼前就呈现出了巍峨的青松、无边的森林、南海的渔火、北国的飞雪……思维涌动起无限的遐想,沉浸于美丽丰富的意境中,使我们由衷地赞叹祖国的广袤无垠、深邃内敛及永不屈服的坚强意志和精神风韵。
但想象不是幻觉,它是以感知作为基础的思维活动,对于学生来说,想象离不开教师的语言描绘。音乐教育毕竟不是语言文字课,因此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艺术就显得格外重要。首先,要有鲜明的文学色彩,普通话标准流利,字正腔圆,如同音乐一样有旋律、有节奏、有力度、有速度,抑扬顿挫、感情充沛、变化有致、松紧有度;其次,能准确精练地表达作品的创作意境,诠释其思想感情,生动形象引人入胜,让音乐形象鲜活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进入到音乐的神奇瑰丽之中从而受到艺术的熏陶。所以优美的语言表达是一种艺术美的享受和启迪,这种语言美与音乐美的和谐统一,才是音乐内涵美的魅力所在。
四、知识技能与表现发挥相结合,感受音乐的创造美
现代音乐教育的目的已经从单纯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转向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特点的全面素质发展,因此,尽量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喜好、特长,自我发挥、自由地想象、自由地表现、自主地创造,这是我们所期盼的音乐教学。
我们教师应成为学生音乐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指导者和引路人,细心营造一个“敢想、敢说、敢干”的氛围,帮他们排忧解难,鼓励他们异想天开。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心灵观察世界,“一千个人头脑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很正常的艺术效果,绝不能横加指责,讽刺挖苦,因为你熄灭的很可能是一个未来天才音乐家的灵光。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7-28 08:03:42 | 只看该作者
答题内容:  


学习了《渗透与升华——中小学音乐课音乐审美教育研究》,我认识到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应很好的把握小学音乐教育的基本教育理念,正视审美教育的重要地位及作用,让学生从美好的音乐中获得美的体验,从而净化心灵、启迪智慧、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为好曾为高素质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备课时寻找音乐教材内容中的美
音乐教学内容的审美因素包括:立意美、情境美、音韵美、曲调美、配器美、伴奏美等。好的歌曲应贴近学生生活,表达学生心声;或是蕴含一个美好的寓意,或是抒发一种温馨的心曲,或衬托出一个美丽的梦幻,或展现出一片炽热的情怀。这种立意与情境之美对学生有着深刻的感染力,会使他们的心灵萌发美的种子。同时,好的歌曲教材还应准备“动听”、“耐唱”的特点,使学生百听不厌,百唱不厌,久而久之,自然就会产生了“润物细无声”的审美功效。音乐鉴赏内容要体现经典与文献性,展示人类音乐文化的精粹,展示美的结晶。器乐教材“美”的着眼点则在于简洁、洗练地编配方面,通过配器,显示其音色、织体的丰富之美、变化之美、和谐之美。每次上课前,要反复聆听音乐,让音乐先感动我自己,然后再感染学生。
二、创设美的音乐教学环境
音乐是声音艺术,音乐教学的基本手段之一是聆听。音响美,是创造良好听觉环境的决定因素。音质清晰、悦耳的音响给人的听觉带来快感,并诱发美感的产生,而糟糕的音响则使人生厌、烦躁。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力避不良音响的产生,诸如音量过大,音质过尖,或不等音乐结束就“趴”地一声中断放声,弹奏音律欠准的钢琴、风琴。
 一个美好的视觉环境对音乐教学也是极重要的,音乐教室的布置应优雅和艺术化,座位的安排与乐器的摆设应富有新意,诱人遐想,并有利于小组交流与活动,歌片、挂图应具有视觉欣赏的意义,其他音乐教学手段(多媒体、录象、幻灯等)的运用也应遵循有利于创设审美氛围与艺术情境,让学生一进教室就能感受到浓浓的艺术氛围,再在浓浓的艺术氛围中享受美的熏陶。
例如在欣赏《荫中鸟》这一课中,我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精心制作了多媒体教学课件,老师的一切语言和情景演示,都随着音乐的展开而同步进行。学生聆听着优美的音乐,看着栩栩如生的小鸟的画面,感受着老师美好生动而又富于情感的表情和语言,完全沉浸在审美的情境之中,视觉、动觉、想象等审美因素,综合作用于学生的情感,达到了以情动人,以美育人的审美境地
三、音乐教学过程运用美的语言
教学语言是教师在课堂中适应教学需要而形成的一种职业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板书。音乐教师的口头语言应发音标准,清晰,语调适中,表达规范,而且要充满感情色彩,富于感染力。音乐教学不同于其它学科的教学,语言着眼点更在于音乐本身。所以,音乐教学语言要特别注意简洁并具有启发性。板书方面,文字应端正秀美,乐谱整齐规范,设计精巧,布局合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7-28 08:03:58 | 只看该作者
答题内容:  
儿童普遍具有爱好歌唱的天性,唱歌自然成了进行审美教育的最好形式之一。但是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要求我们不能按照专业标准进行训练,因为专业训练方法虽然科学,训练却有些枯燥,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损伤学生的唱歌热情。范唱是歌唱教学最生动、最有效的方法。因为少年儿童对事物的认识都是从感性开始的。在审美教育中,生动优美的范唱不仅给学生以美的感染和启迪,而且可以启发他们的歌唱欲望。
《新课程标准》对此有具体的要求:歌唱技能的练习,应结合演唱实践活动进行。创设与歌曲表现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富有感情地歌唱,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在新教材的实施中,这就给我们的歌唱教学提出了新的教学观念,注重以情带声,注重范唱的重要作用性。运用多媒体课件的范唱、老师的范唱,让学生多欣赏、感受。让正确、完整、有表情的范唱,为学生提供生动、直观的学习榜样,使学生有明确的追求目标,积累感性经验。在此基础上,老师简洁的演唱方法讲解,也会让学生愉快接受,乐于学习、模仿,从审美角度来说,歌曲欣赏、学唱,也是让学生认识、理解,从而提高审美能力的过程。
美好的音乐气氛,能使学生自然地接受音乐的陶冶。小提琴教育家铃木从儿童学语言中发现这样的规律:世界各国的孩子都能不困难地学会本国语言,并非他们生来就有这样的能力和素质,而是后天环境中外界刺激或鼓励而形成的。学生在学习音乐时,能被美好的音乐萦绕,听音乐就如同听母亲的诉说,这样的刺激,会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因为这样会增长他们的音乐感受能力、音乐思维水平。
在新教材的欣赏教学实践中,应以欣赏音乐为主,以讨论、讲解为辅。欣赏美好的音乐声,欣赏优美的画面,调动学生的思维,发挥他们的想象力,采用直观教学方法的同时,适当的讲解,引导学生收集、掌握一些必要的材料(如作者简历、音乐创作背景、简单的曲式结构),增加学生相关知识的积淀,发展想象力。
通过这样主辅结合的形式,摒弃多讲少听的弊端,让学生聆听——感受——想象,按照《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引发想象和联想。尊重学生的独立感受与见解,有效的培养学生良好的欣赏音乐的习惯,同时使学生积累感受音乐、鉴赏音乐的经验,持之以恒,定会使他们无拘无束地迈进音乐美的殿堂。

《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因此,音乐教育中的审美教育,是小学音乐教育的出发点,要融入音乐教育的各个环节。从音乐审美教育出发,指导学生的音乐实践活动,完善学生的审美感觉,让美好的音乐浸润学生的心灵,培养出具有高尚审美情趣、人格完美的学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2 16:5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