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参考答案作业三:通过学习“数学•数学课程•学生发展”课程,请你说说课程标准修订的两大标志性变化是什么?并举例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12-7-27 16:32:29 | 只看该作者
答题内容:  
学习了《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后,我认为课程标准修订的 两大标志性变化。第一个大的变化是从双基变四基。(双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发展到现在以四基为目标(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第二个大的变化是由双能变四能。过去仅仅强调的分析和解决问题双能,现在增加了两个,就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现在的四能是指: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学生学习科学,获取知识的基本能力,所以教师应精心设计问题的情境,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兴趣。

一、创造气氛,引导学生敢于提出问题。

     陶行知说过:“只有民主才能解决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建立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要激励学生敢于质疑,乐于讨论,对数学活动充满激情,敢于提出问题并积极主动地从事探究活动。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寻找答案。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传递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融,思想共鸣的过程。创设一种师生心理相融、民主交往良好的课堂气氛无疑是课堂问题的最好催化剂。课堂上,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得到新颖、独创的见解后,往往会产生“我的想法正确吗,”“同学们会取笑我吗?”“老师会批评我吗”等心理,结果欲言又止,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创设民主交往的课堂,只有学生不怕了,学生才会站起来提出他们脑中一盘盘旋着的问题,只有这样课堂才会活跃,学生的问题才会接踵而至。在课堂上对于大胆质疑的,敢于提出问题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鼓励,责备。”让学生在课堂上敢想、敢说、敢做,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要为问题意识这颗种子的生长提供充足的阳光、水分和适宜的土壤。

二.采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

1.让学生多说,学会提问。语言是思维的载体,也是思维的外部表现。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充分保证学生有说的机会,通过多说的训练,培养学生勤于提问的习惯。比如在教学“估算除法”时,如果让学生去说“被除数可以估成多少”,“商中间、末尾有0时”、让学生去说“为什么要商0”;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 时让学生说一说它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三、自主探索,引导学生善于解决问题

1、自主探索,合作解疑

小组合作讨论,有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有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有利于不同思维的碰撞。因此,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应营造出一个合作讨论,探索学习的氛围,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步骤,再让学生来交流,来分析、解决问题,在讨论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纠正、互相交流最终形成各自的见解。例如,在教学口算10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我提供3种水果的只数,“苹果66个,梨32个,桃7个。”要求学生任选其中的2种水果,算一算它们有多少个,并列式解答,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后,提出了3个不同的问题,1是苹果和梨一共有多少个?算式是66+32;2是桃和梨一共有多少个?算式是7+32;3是苹果和桃一共有多少个?算式是66+7;前两题都是两位数加两位不进位加,这是以前学过的内容,学生都会做。第3题算式“66+7”则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进位加,在合作交流中应让持有不同解法的学生述说自己的思考过程,通过解决一个问题使全体学生体会全到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年解决办法,体会到听取同伴意见的必要,体会到合作交流给自己带来的收获,并在观察、分析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动手实践,应用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应用意识的体现之一是当学生面临生活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地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寻求解决的办法。教学中,教师要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向学生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使生活问题数学化,从而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数学应用的价值,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

例如:教学《克和千克》一课,我在课堂上创设“超市购物”这一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一位学生当“销售员”,然后一名当“顾客”走进超市选购,让学生估一估有多重。然后称一称实际的重量。让学生认识的1克和1千克的质量单位,这些质量单位应用在生活中的哪些方面等等,让学生在模拟的实践中解决问题。

总之,在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不但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终身受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2-7-27 16:33:14 | 只看该作者
答题内容:  
通过学习“数学·数学课程·学生发展”课程,请你说说课程标准修订的两大标志性变化是什么?并举例说明在教学中你是如何发展学生的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的学习完《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后,我认为课程标准修订的 两大标志性变化——从双基到四基的变化,从两能到四能的变化。 来自从双基到四基的变化,即从原来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变化到现在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从两个能力到四个能力的变化,即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到现在的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一、及时鼓励、肯定学生提出的问题,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提出问题的兴趣。
在课堂上,学生提出的问题会是各种各样的,五花八门,甚至是漫无边际。但我给予他们积极的鼓励,少给他们严厉的训斥,否则,孩子们那种提问的欲望会被我们无情地扼杀在萌芽状态。牛顿看到苹果落地后不断地问自己:“苹果为什么不向天上飞?”瓦特看到大壶水开了之后自问:“壶盖为什么会响?”正是这些我们看来有些愚蠢的问题,造就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和“蒸汽机”的发明。孩子们的提问,我有时可能认为是可笑的。但对于他们来说是经过思考得来的,是严肃的。正因为如此,我对于学生提出的任何问题,都要抱着认真的态度来对待,及时鼓励,从而使他们树立自信心,激发提出问题的兴趣,调动学生探索求知的情绪,进而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
二.采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
1.让学生多说,学会提问。语言是思维的载体,也是思维的外部表现。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保证学生有说的机会,通过多说的训练,培养学生勤于提问的习惯。比如在教学“估算除法”时,如果让学生去说“被除数可以估成多少”,“商中间、末尾有0时”、让学生去说“为什么要商0”;学习“线段、直线、射线” 时让学生说这三者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2.学生动手操作之后,让学生提问。
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动手操作能让学生的思维处于高度的兴奋,而且伴随着手与脑的并用,学生的问题意识特别强,我只要稍加点拨,学生就会产生很有价值的问题。久而久之,学生也就会形成问题意识的习惯。
3.让学生多做,启发提问。实践活动是学生形成问题的基础和源泉。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从中受到一定的启发而提出问题。比如我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课堂上组织学生用两根硬纸条和一枚图钉做成一个角的模型,并用手转动角的一条边,这样学生不仅可以直观地认识和掌握锐角、直角、钝角等概念,而且还会在此基础上提出“当两条边重合时是什么角?如果一条边固定,另一条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周后继续旋转下去将得到什么角?如果这条边按顺时针的方向旋转又形成什么角?”等一些很有意义的问题,为以后继续学习角的知识打下良好基础。
4.让学生多想,深刻提问。课堂上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对面临的问题作较深层次的思考,通过分析和比较,就能将问题转化,提出优化解答过程的新问题。比如我在“异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的教学中,如果让学生充分思考为什么要先通分再比较大小,学生将会提出“能不能化成同分子来比较分数的大小?”这个问题,并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由此可见,只要指导学生对问题多作思考,学生就能创造性地提出更深刻的问题来。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应当将学生的提问能力的培养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努力让学生有心乐于提问、有胆敢于提问、有机会勤于提问、有脑善于提问,有架向上攀登。努力使学生的提问能力得到培养,同时观察、思维、动手操作能力等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我们的课堂也会因此而变得春光灿烂,精彩纷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7-27 16:33:23 | 只看该作者
      在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一、营造和谐氛围,鼓励学生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教学的成功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学生只有在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中,才能真正表现自己,创造性的发挥潜能。如果教师冷漠生硬,课堂气氛必然会趋向紧张,给学生产生压抑感,小学生的自尊心理必然使他们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创造性的思维也就无从产生。因此,教师要时时注意在课堂教学中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爱护学生的问题意识。对于学生萌发的各种问题,或是学生提出的不着边际或不切主题、奇思异想的问题,教师应给予赞许的目光、鼓励性的语言。同时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点点智慧火花,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失时机地肯定和表扬,使学生时时有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感受到思维劳动的成功和乐趣,而当他们的才能得到老师的认可时,就会产生一种发挥更大才能的心理,学生在学习中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积极性就得到了提高。
          二、.引导学生从自学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让学生养成自己学习的习惯。在自学中发现问题。在教学新课前教师可以在预习前从以下几方面提问题:从与旧知识的比较、联系上提问题;从新知识的意义、性质、定律、特征和公式上提问题;从算理、解法或关键字词上提问题;从自己不明白、不理解、认识不清楚的地方提出问题。
如在教学“小数的除法”时,先请学生看书自学,在看书过程中要求学生会提出问题给大家讨论、商量、解决。学生提出:1、划去被除数和除数的小数点应该先划去哪一处呢?2、划去小数点后变成了什么除法?3、能否把被除数和除数的小数点全部去掉?4、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从他们的眼神中可以看出有的学生已经完全看懂了;有的搞懂了一部分,还有一部分没有弄清楚;还有的则疑感不解……,但这样的教学,已经调动了大多数同学强烈的求知愿望,那些带有疑问的学生会做到有的放矢,在后面的教学中,对自己没有看懂的那部分知识会学得更仔细,想得更深入。他们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教师的后续教学也围绕这四个问题展开,随着问题一个个妥善解决,学生已不知不觉,顺利地掌握了所要学习的内容。
          三、引导学生在尝试中发现问题
  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学生自己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该过程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尝试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教师在课堂中可放手让学生进行尝试,当尝试中发现新知识与原有的认知结构发生冲突或不同学生对同一问题产生不同见解时。适时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主动参与是关键,教师的点拨是保证。还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有意识地捕捉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对他们进行肯定和称赞,让其在评价中产生学习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7 11:0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