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864|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数学作业二参考答案:通过学习“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策略”课程,请你简要介绍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使用的教学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7-27 16:21: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答题内容参考:  
教学第九册“实际测量”一课时,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如果地面上两地相距比较近,可以用卷尺或测绳直接量出两地距离。如果地面上两地相距很远,超过卷尺或测绳的长度,怎么测量呢?学生立即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这时我就拿出标杆提示学生,马上就有学生想出利用标杆插在两地,再在中间多插几根标杆,使它们连成一条直线,再分别测出每相邻两根标杆之间的距离,最后把测得的结果加起来,就是较远的两地距离;接着我又带着学生到操场上进行实际测量,来证明这一方法是行得通的。然后再要求学生根据书本的讲述,进一步来证明这一点。这样做,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性、主动性和学习的兴趣。但我并未满足,我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没有测量工具或不要求测量结果十分精确时,你会怎么办?这个问题一抛出来就引起了学生的再思考。有的学生想到用“手掌”来测量;有的学生想到用伸开的“手臂”来测量;有的学生想到用“眼睛”目测或用“脚步”步测。这样做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7-27 16:22:21 | 只看该作者
答题内容:  
通过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关于“应用意识”的主要表现是这样描述的: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

策略是解决问题的行动指南,具有指导性,灵活性,一个人的策略应用好坏直接影响解决问题的过程。解决问题策略形式多种多样的,小学生在数学问题中的解决策略有:选择一种运算,发现一个模式,制作图表,画图分析,列表,猜测,假设,逻辑推理,等等都是解决问题的策略。策略发展和运用好的同学,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更有方向有条理,达到的效果更好。

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应提倡多样化,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把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提供学生更  多地展示属于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题策略的机会,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解释和评价自己思维结果的权利。把解决问题成为课堂教学的一主要部分。学生能够在班级中调查,探索,推理和交流日常问题的解决方法,并能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时候,久而久之,他们就会成长为自信而成功的问题解决者。

校园里有一块长方形花圃,原来长8米,如果把花圃的长增加3米,面积就增加 18平方米。

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1:原来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生2:现在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我们先来解决“原来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这个问题。

从美化的校园情景中引出信息,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情景中呈现出来的问题有一定的挑战性,尤其是只有文字的叙述时,学生往往不能直接看出几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再加上课前游戏的对比,由此激发学生产生寻求策略解决问题的需求。

在展示交流示意图时,能从学生学习体验的角度把探究新问题的过程充分展现出来,加深学生对数量关系的认知。通过观察示意图,将数形对应,有效地渗透了数形结合思想,结合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在交流解法时,再次数形结合,理解列式原理,并通过反思比较,感受画图策略的价值。这种感受使学生从画图这种具体行为,上升成一种意识,进而形成策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7-27 16:22:32 | 只看该作者
答题内容:  
对小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意识培养的实践与体会

   数学应用意识是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前提,是学生运用数学知识,主动解决现实问题的一种心理倾向。教师在正确理解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估计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是否得到了发展,应用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才能在教学中有目的的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那么在教学当中怎样实现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呢,现在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一二。                                                                    

   一、利用生活实际导入教学,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生活中充满着数学,作为数学教师,我们更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认清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从而产生学习兴趣。创设教学情景是模拟生活,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加强感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思维。如:在低年级教学"元角分"时,认识了元角分是人民币单位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后,根据书本要求,我创设了一个游戏:模拟了一个商店,请一名小朋友当售货员,其他小朋友是顾客,用复印的人民币来买东西。在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里,学生愉快的巩固了知识,进一步认识了"元角分"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在情景中提高了应用数学的能力。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数学实践活动不仅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认识活动和实践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数学观念、科学态度、合作精神的过程,我在教学中,学生从生活实际引出数学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善于把课堂中书本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把所学的知识和思维方法迁移到解决实际问题中来,形成解决具体实际问题的有效策略和能力。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能力,只靠课堂教学还是不够的,还要向课外延伸。所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意识,激发应用的兴趣。例如:在学习了"认识人民币"后,可组织学生做模拟购物的游戏,让学生用自己的手中的钱,去买一些文具盒,彩笔,铅笔,皮球等。在教学"轴对称图形"知识后,开展"比一比谁的手最巧"的活动,请学生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剪出自己喜爱的轴对称图形,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剪出了许多美丽的有创意的图案和数字等,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和数学中的对称美。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只有认真学习和应用书本上的知识,才能把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 引导学生主动地在实际生活中解决数学问题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学生能从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这是学生已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研究问题,但研究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小学生经过课堂学习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但是这些实际问题已经经过数学处理,各种条件与问题都比较明显,然而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并非如此容易,因此要多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遇到的疑惑、矛盾入手,引出新知识的实际问题或情境。例如:在教《时、分的认识》时,我为了让学生感受到1分钟时间的长短,可让学生欣赏一段一分钟的音乐,数一分钟拍几下皮球,一分钟做几道口算,数一分钟自己的脉搏跳动几下。生活柔化了数学的刻板和刚性,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了数学的用处。在讲到"数字与编码"时,涉及到学生的身份证、座位号、邮政编码等,让学生课前课后了解这些内容,把数学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当然,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提高和发展,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也绝非靠讲几节数学应用专题课所能解决的,不要期望在一两次的解决问题中就能培养起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也不要认为简单的数学问题对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培养毫无帮助,它需要较长的时间,需要在适当的时机有意识地启发学生的应用意识,使学生的应用意识逐步由不自觉或无目的状态,进而发展成为有意识有目的的应用。总之,通过各种载体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有效地激发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积极性,加大学生体验成功的频率,提高他们利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促进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真正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7-27 16:22:44 | 只看该作者
答题内容:  
教师在正确理解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估计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是否得到了发展,应用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才能在教学中有目的的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那么在教学当中怎样实现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呢,现在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一二。                                    

   一、利用生活实际导入教学,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生活中充满着数学。

如:在低年级教学"元角分"时,认识了元角分是人民币单位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后,根据书本要求,我创设了一个游戏:模拟了一个商店,请一名小朋友当售货员,其他小朋友是顾客,用复印的人民币来买东西。在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里,学生愉快的巩固了知识,进一步认识了"元角分"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在情景中提高了应用数学的能力。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例如:在学习了"认识人民币"后,可组织学生做模拟购物的游戏,让学生用自己的手中的钱,去买一些文具盒,彩笔,铅笔,皮球等。在教学"轴对称图形"知识后,开展"比一比谁的手最巧"的活动,请学生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剪出自己喜爱的轴对称图形,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剪出了许多美丽的有创意的图案和数字等,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和数学中的对称美。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只有认真学习和应用书本上的知识,才能把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 引导学生主动地在实际生活中解决数学问题

例如:在教《时、分的认识》时,我为了让学生感受到1分钟时间的长短,可让学生欣赏一段一分钟的音乐,数一分钟拍几下皮球,一分钟做几道口算,数一分钟自己的脉搏跳动几下。生活柔化了数学的刻板和刚性,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了数学的用处。在讲到"数字与编码"时,涉及到学生的身份证、座位号、邮政编码等,让学生课前课后了解这些内容,把数学与生活紧密结合。                                 

当然,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提高和发展,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也绝非靠讲几节数学应用专题课所能解决的,不要期望在一两次的解决问题中就能培养起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也不要认为简单的数学问题对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培养毫无帮助,它需要较长的时间,需要在适当的时机有意识地启发学生的应用意识,使学生的应用意识逐步由不自觉或无目的状态,进而发展成为有意识有目的的应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7-27 16:22:59 | 只看该作者
答题内容:  
历来数学教学中,我们也把数学应用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的目标之一,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习数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掌握知识的层面上,而必须学会应用。只有如此,才能使所学的数学富有生命力,才能真正实现数学的价值。鉴于这样的重要性,这就要求我们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意从小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呢?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具体的做法和体会。
数学知识的形成源于实际的需要,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大量知识均来源于生活实际,这就为我们努力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引入新知识提供了大量的背景材料。例如,在教学"认识分数"时, 结合日常生活中分物品的经历,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可以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个,所以可以用分数二分之一来表示;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1瓶,也可以用分数二分之一来表示;按照习惯的说法,上面两种情况都可以称为是一半。生活中常会遇到分东西或物品不是整数的情况,在学生学过的数中除了上面的分数可以用来表示一半外,还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呢?此时就要学习新的数——小数,小数又该怎样写,怎样读呢?这样,学生对学习小数有了一种强烈的需求和愿望,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就存在于自己熟悉的现实生活中。
    三年级的数学教学内容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以及实践应用活动。其中数的产生、空间与图形的构建、统计与概率的由来,无不渗透着数学在现代生产、生活和科技中的应用,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数学服务于数学”,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热爱数学、热爱生活,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如:三年级下册的轴对称图形,新课的引入就是以天安门和比赛奖杯的实例来的,进而抽象到数学中的平面图形,再抽象到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特征。
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巧妙的设计问题情境,吸引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把问号装进学生的头脑,让学生从数学角度去描述客观的事物与现象,寻找与数学有关的因素,主动的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例如,在教学“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对学生来说是很容易掌握计算的步骤和方法的,但是学生往往忽略横式答案的书写格式,常会忘记写余数,缺乏对运算实际意义的理解。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可以自己搜集有关教学资料并介绍给学生,例如,三年级下册中质量单位吨的产生与用途,小数的产生与发展都和数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另一方面,可以鼓励学生自己通过多种渠道搜集数学应用的具体案例,并相互交流。例如,教学"认识千米"时,到图书馆或网上查找世界最长的三大河流是多少千米。 通过查阅资料,搜集数学应用的事例,可以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广泛应用,进一步了解数学的发展,感受数学的文化魅力,体会数学应用价值。
    实践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亲身体验过的知识才会更深刻的理解和熟练的运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可见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最有效的办法应该是让学生有机会亲身实践。例如,教学"面积单位"时,分小组活动, 找一找生活或教室里的物体,估计他们的面积大小从而为学生创造动手、动脑的机会,引导学生尝试、体验生活。设计开放化的实践活动,使得学生在实践中获取广泛的数学经验,学以致用,在感受成功的同时也感受到自身价值的存在。
综上所述,我觉得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数学知识和生活的实际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再把学到的数学应用到现实中去,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7-27 16:23:46 | 只看该作者
答题内容:  
         

             通过学习“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策略”课程,我简要介绍一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使用的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是培养与提高人的文化素质和科学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因此,小学数学教育必须重视数学应用的教学,将应用意识的培养和应用能力的发展放在重要的地位上,使学生具有适应生活和社会的能力,使他们能亲身应用所学知识和思想方法去思考和处理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师在教学时,应着眼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经验,开启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呢?

                           
一、利用生活实际导入教学,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生活中充满着数学,作为数学教师,我们更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认清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从而产生学习兴趣。创设教学情景是模拟生活,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加强感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思维。如:在低年级教学"元角分"时,认识了元角分是人民币单位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后,根据书本要求,我创设了一个游戏:模拟了一个商店,请一名小朋友当售货员,其他小朋友是顾客,用复印的人民币来买东西。在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里,学生愉快的巩固了知识,进一步认识了"元角分"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在情景中提高了应用数学的能力。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数学实践活动不仅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认识活动和实践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数学观念、科学态度、合作精神的过程,我在教学中,学生从生活实际引出数学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善于把课堂中书本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把所学的知识和思维方法迁移到解决实际问题中来,形成解决具体实际问题的有效策略和能力。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能力,只靠课堂教学还是不够的,还要向课外延伸。所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意识,激发应用的兴趣。例如:在学习了"认识人民币"后,可组织学生做模拟购物的游戏,让学生用自己的手中的钱,去买一些文具盒,彩笔,铅笔,皮球等。在教学"轴对称图形"知识后,开展"比一比谁的手最巧"的活动,请学生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剪出自己喜爱的轴对称图形,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剪出了许多美丽的有创意的图案和数字等,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和数学中的对称美。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只有认真学习和应用书本上的知识,才能把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 引导学生主动地在实际生活中解决数学问题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学生能从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这是学生已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研究问题,但研究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小学生经过课堂学习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但是这些实际问题已经经过数学处理,各种条件与问题都比较明显,然而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并非如此容易,因此要多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遇到的疑惑、矛盾入手,引出新知识的实际问题或情境。例如:学习“利息”这节课时,课前先让学生到银行调查,定期,活期的利率,让学生拿一些压岁钱,自己尝试着到银行存款,计算出自己存款所获得的利息。学生通过实际存款发现了课本的利率和当前银行的利率不同,为什么呢?原来这几年我国利率连续调整了很多次,而课本还是按往年的利率。学生还发现课本求“利息公式是=现金×利率×时间”,而现在存款利息还得扣除利息税。使学生发现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有的课本的知识与现实不相符合,要灵活地运用知识,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教学中要增加实践活动的机会,指导实践方法,促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能力,发展智力。        

  当然,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提高和发展,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也绝非靠讲几节数学应用专题课所能解决的,不要期望在一两次的解决问题中就能培养起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也不要认为简单的数学问题对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培养毫无帮助,它需要较长的时间,需要在适当的时机有意识地启发学生的应用意识,使学生的应用意识逐步由不自觉或无目的状态,进而发展成为有意识有目的的应用。总之,通过各种载体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有效地激发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积极性,加大学生体验成功的频率,提高他们利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促进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真正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2-7-27 16:23:55 | 只看该作者
答题内容: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中认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主要表现在: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
一、从生活经验出发,感受数学应用价值。
生活中充满着数学,作为数学教师,我们更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认清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从而产生兴趣。
例如:有一位教师在教第九册“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时,就从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红领巾,自行车车架,电线杆架,桥架等引出三角形,再让学生通过推拉等实践活动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并运用它来解决一些实际生活问题,如修补摇晃的椅子,学生会马上想到应用刚学过的“三角形稳定性”,给椅子加上木档子形成三角形,从而使椅子稳当起来。这样使学生学得容易且印象深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联系生活实际,渗透数学应用意识。
教师在引入新的知识点后,要加强具体实际应用的介绍,让学生学会思考怎样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与实际生活有什么联系,让学生养成主动探索新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的习惯。
例如:在教《时、分的认识》时,教师为了让学生感受到1分钟时间的长短,可让学生欣赏一段一分钟的音乐,数一分钟拍几下皮球,一分钟做几道口算,数一分钟自己的脉搏跳动几下。
三、注重实践活动,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学生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构成了学习活动两部分。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能力,光靠课堂教学还是不够的,还要向课外延伸。所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意识,激发应用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了“认识人民币”后,可组织学生做模拟购物的游戏,让学生用自己的手中的钱,去买一些文具盒,彩笔,铅笔,皮球等。在教学“轴对称图形”知识后,开展“比一比谁的手最巧”的活动,请学生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剪出自己喜爱的轴对称图形,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剪出了许多美丽的有创意的图案和数字等,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和数学中的对称美。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实践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起着重要作用,只有亲身体验过的才会深刻地理解,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还要加强课外实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5 16:1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