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235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远程培训第6次作业参考答案:结合具体案例,谈一谈实施探究性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7-27 09:41: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结合具体案例,谈一谈实施探究性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实施探究性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探究式教学,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这种方法如今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应用非常广泛。它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基础,以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认知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蓝本,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我认为这种教学方式也非常符合数学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探究式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导师,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学生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主人,当然是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明确探究的目标,思考探究的问题,掌握探究的方法,敞开探究的思路,交流探究的内容,总结探究的结果。由此可知,探究式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参与的活动,他们都将以导师和主人的双重身份进人探究式课堂。
一、激发兴趣,从学生生活实际引入探究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为此,我们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好“开讲”,一开始就充满趣味、童味,使学生兴趣盎然,产生强烈的欲望,在愉快的心情中跨进知识的大门,一定能促使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和动机,并持久保持。“我已经得了 6 只小动物,还差 4 只就凑够 10 只了。”“我已经得了 8 只小动物了,还差 2 只就凑够 10 只了。”这是同学们在学习一节数学课—— 20 以内进位加,是老师在给同学们复习凑十的旧知识。同学们手里拿着老师从开学以来奖励给他们的小动物,声音洪亮、争先恐后地在向全班同学汇报他们各自得到小动物的个数。因为这是学生们的骄傲,谁得到的小动物多说明谁表现得最优秀,也可以说这是他们智慧的象征。 在学生兴奋的言语后老师加以肯定及鼓励。伴随着老师亲切的话语,缩短了师生心灵间的距离,引发了学生探索新知的极大兴趣,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主体的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探索新知。
教师一堂课的开头就像一块无形的 " 磁铁 " ,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两分钟,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了的情绪,打动了学生的心灵,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切入口。教师简短的导人是为学生探究作铺垫,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地进人探究阶段。探究的目标是挖掘学生心力,发挥其自主性,培养自主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使其终身受益。学生探究是由学、思、疑、问四个相互联系的学习要素组成的,学而不思,思而不疑。疑而不问,是传统教学长期养成的恶习;而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是现代教学提倡的优良学习方式。学生在探究中,能把学、思、疑、问连结在一起,就会给探究增添无限的乐趣和动力。因此,不必担心学生有没有探究能力,能不能达到预期效果,重要的是教师相信不相信学生,给不给学生探究的权利。能相信学生,也能给权利,学生探究水平肯定会提高。
在这一节课上,老师利用学生得到的智慧小动物引入新课。当同学们复习完 10 的组成后,老师提出问题:“两个同学一组,看看你们两个人的小动物加起来是多少只?哪两个同学的小动物相加不够 10 只?哪两个同学的小动物相加超过 10 只了?”一个问题问下去,全班同学马上展开了讨论。如果两个同学的小动物的数量相加不够 10 只,那么学生就能很快地计算出结果,因为这是学生已经学过的旧知识。如果两个同学的小动物 的数量相加超过了 10 只,这也就引出了本节课的新知识——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
二、创设和谐氛围,鼓励小组合作探索新知
合作小组可以是四个、六个人。合作探索是利用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阔、分析透彻、各抒己见的特点,使获得的概念更清楚、结论更准确。合作探究能促进学生思想情感交流,培养团结协作精神,构建民主和谐气氛,养成良好个性品质。
许多发明创造都是多人合作的结果,集体智慧的结晶。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种有效方法。教学中,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系统材料和问题展开研讨和交流,使学生都能得到帮助和提高,群体之间的互补作用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能力、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得到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讨论、分析的机会,使学生在知识方面相互补充,在学习方法上相互借鉴,同时要求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尊重,畅所欲言,既要表达自己的观点,也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想法,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学会与同学合作,正确评价他人与自己。对那些不善于动脑筋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让他们通过认真听,并体验同学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分享合作学习成功的喜悦,从而使他们受到启发,得到提高。在这里还应正确处理合作探索的实效性,注意合作学习是否流于形式。
在同一堂课上,教师再一次利用小动物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寻找出解决新问题的方法。通过提问:每小组两人共得几只小动物?哪两位同学的小动物相加不够 10 只?哪两位同学的小动物相加超过 10 只?你们是怎么计算的?通过这样几个问题把第一册教材中的所有加法形成了知识网络。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探索 20 以内进位加法的凑十方法。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思维空间。同学们两人合作,动手操作自己的小动物,在摆弄的过程中寻找解答的方法。这样打破了老师教学生说套话,整节课老师和学生都为说那几句模式话的语言所累。学生可以按照自己所理解的凑十的方法,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想法去说计算过程,学生有自主权。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思维呈现了多样化。例如:老师第一次让两个学生试着利用他们手中的小动物计算时,学生想出了多种方法:有一个一个数出来的;有给大数凑十的;有给小数凑十的。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并不急于评价,而是首先肯定同学们的计算方法都是非常好的,然后再引导学生去分析、比较:“哪种方法既简便又好算?”在学生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使学生认可,给大数凑十计算起来比较简便。即使有的学生一时想不通,也不要紧,可以在后边的实际计算中慢慢地去领悟。这样充分体现了尊重学生、以学定教、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三、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探究欲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有兴趣。探究性学习是以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为始终的,因此,教师在设计探究问题时,不仅要富于创意,而且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情景和生活经验,这样不仅能激发学习的兴趣,更能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深刻体会到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所带来的快乐,从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与创新能力,促进良好个性的形成与发展。例如:在百分数的教学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小红跟妈妈去超市,发现街过两个超市里同一品牌商品原来的销售都相同,但现在各自打出了一块招牌:甲超市购物 100 元,送购物券 25 元;乙超市所有商品一律八五折。如果你是小红,应该建议妈妈去哪个超市购物?为什么? 给出这样的问题情景,贴近学生的生活,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部分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都选择了自已认为合算的超市购物,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教师通过设计这样一个富有挑战性而贴近生活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既学习了知识,又学会了探究问题的方法。
学生从创设情境、协作讨论到解决问题,始终是学习探究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活动的空间,通过小组活动 , 让每个孩子能积极主动地参与;精心为每个学生创设五彩缤纷的舞台,使每个孩子的智慧得以展示,潜能得以发掘。同时课堂中自始至终进行着学生与教师的交流,在这种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各种能力得到了培养与发展。正象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7-27 09:41:50 | 只看该作者
作业:通过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请您与原课标对比一下,结合具体案例,谈一谈实施探究性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1、 重视探究过程
  
  探究性学习不仅重视学习的结果,更重视学习的过程,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对学习充满无限激情,拓宽思路,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要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确定丰富多彩的探究方式,切忌"放羊式"。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地、必要地、有效地进行指导,确保探究过程井然有序地开展,不能让学生处于无政府状态,感到漫无目的,手足无措,应该让学生在探究中有所收获。
  如在教学《鲸》一文时,对"鲸"的进化过程的教学时,为了让学生了解"鲸"的进化过程,我设计了两题填空题让学生填空,抓住"陆地"、"浅海"、"海洋"三个词,让学生懂得鲸为了生存下来,就得适应这个变化的环境,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自身体型及器官也发生相应的变化,所以鲸渐渐地变成了鱼的样子;抓住"很远的古代"、"经过很长的年代"、"渐渐"等词语,让学生清楚地了解"鲸"的进化过程,突破了难点。
  就这样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在适当的时间、用适当的方法予以支持,予以引导,使探究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知识在探究中获得,思维在探究发展。素质在探究中提高。
2、引导产生问题策略:



    为使学生提出必要的问题,教师就得根据教材规定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的“引入”部分,让学生发现不明白的、不会的问题和存在的疑难点,只有明确了想要解决的问题.才能使课堂引入成为学生自主探究的重要一环。在学生提出问题前,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针对老师的“引入内容”静心思考,为学生独立思考提供时间。

3、引导进行假设、猜想。设计验证方法策略:



    小学生的假说、猜想既是一种带方向性的、有待验证的思想,又是一种组织研究过程、确定研究逻辑、制定研究途径的方法。形成假说、猜想是小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它也是进行探究性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学生在进行假设、猜想时,要先独立地、静静地动脑思考,再在小组中交流,形成小组相对共性的假设、猜想,然后再全班进行交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7-27 09:42:00 | 只看该作者
第六次作业
   通过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请您与原课标对比一下,结合具体案例,谈一谈实施探究性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一)简洁又入境的导入。
在过去听过的公开课中,基本上每位老师的导入都是看似巧妙却很冗长。这样就会让本来有限的课堂被占用了一部分宝贵的时间,这样,再向课堂要效益似乎有一定的难度。
讲课的教师的导入实实在在,简洁不失巧妙。我《从现在开始》的导入,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中,老师巧妙地把本课的生字词纳入进来,看似老师和学生在共同交流,但实际上却是在谈话中识字,在讨论中学习。这样一来,既对以前的预习进行了反馈,又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了更好的基础。
(二)教学之中重基础,朴实之中见高效。
注重了基础的夯实,把那种花哨的表演成分远远的抛开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把本课的基础知识挖掘的比较到位,特别是对生字词的处理,通过独立的学习、具体语境中的学习,让学生对生字词的认知得到了很好的巩固。
(三)阅读之中显个性,感悟之中见真情。
“不要喊出来,读出来”, “孩子们,自己读自己的,不要齐读,当你自己读自己的,你会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感悟,你会有更大的收获。”,让我充分体会到了课堂中的个性阅读。在课文的阅读中,田老师注重让学生多读、分层次去读。像在凡卡写给爷爷的信中,先让学生们自己去读,自己去感悟,谈出读中的感悟;紧接着,与学生分角色去读,进而又和学生对换角色,让学生体会不同角色的不同语气,体会不同角色的不同内心感受。这样做,会让学生有更加深刻的独特感悟,从而会对文本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如研读《小珊迪》,在深读阶段,教师问学生你有哪些疑问希望在深读课文时解决吗?学生提了不少,如:
小珊迪为什么非要“我”买他的火柴不可?
如果小珊迪不急于还钱,他就不会死,难道他不需要钱吗?
“当我想到孩子那诚恳的面容,想到他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断定他不是那种人”,小珊迪不是哪种人?
……
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了这些疑问都与“小珊迪是一个怎样的人?”有关,便自然提升出研读的课题是:“小珊迪是一个(   )的人?”学生填写了“饱受饥寒”、“关爱弟弟”、“善良”、“诚实守信”、“将信用”、“不贪小利”……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填写,研读有关的重点词句并交流研读体会。这样,学生就自然而然地感受到小珊迪的诚实、守信和善良的美好品质。

二、学习中的反思,思考中的困惑。
1.注意到了课堂的朴实性,大大降低了那种花哨的表演成分,然而我却发现自己并没有完成自己事先预设的教学任务,而且,不同课的课容量也是大小不一,像《从现在开始》这一节课,整堂课非常的充实,从导入就开始跟学生一起识字,一直到最后也是在与学生写字中结束的。可是,仔细想来,这节课主要的教学任务就是识字教学,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确实非常牢固了,但是感觉课容量似乎小了一些,那么,这样的课算不算是高效课堂呢?高效课堂的具体要求是什么?界限是什么?我感觉还是有些许的模糊。
2.准备充分,课堂教学扎实有效,实现了高效课堂,通过这件学习我反思,教师要有创造性,敢于创新,与众不同才会彰显特色,更加有吸引力,能吸引住与会老师们的目光,为自己赢得掌声和喝彩。要敢于打破常规,用多角度的思维来设计。
3.教师挖掘教材还是要深入、细致、了解学生。深入研读教材,才能上出特色和亮点。只要我们老师们多动脑,认真思考,深入挖掘教材也能上出特色和新意的。
4.要不断丰富自己的学识,用准确幽默恰当的语言评价学生,为课堂教学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更加细心聆听学生的发言,把学生当做对话者、交流者、共鸣者。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我感觉受益匪浅,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定会把我所学到的知识和总结的经验应用到我的教育教学中,争取让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有所提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5 16:1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