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结合具体案例,谈一谈实施探究性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实施探究性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探究式教学,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这种方法如今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应用非常广泛。它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基础,以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认知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蓝本,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我认为这种教学方式也非常符合数学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探究式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导师,其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学生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主人,当然是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明确探究的目标,思考探究的问题,掌握探究的方法,敞开探究的思路,交流探究的内容,总结探究的结果。由此可知,探究式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参与的活动,他们都将以导师和主人的双重身份进人探究式课堂。
一、激发兴趣,从学生生活实际引入探究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为此,我们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好“开讲”,一开始就充满趣味、童味,使学生兴趣盎然,产生强烈的欲望,在愉快的心情中跨进知识的大门,一定能促使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和动机,并持久保持。“我已经得了 6 只小动物,还差 4 只就凑够 10 只了。”“我已经得了 8 只小动物了,还差 2 只就凑够 10 只了。”这是同学们在学习一节数学课—— 20 以内进位加,是老师在给同学们复习凑十的旧知识。同学们手里拿着老师从开学以来奖励给他们的小动物,声音洪亮、争先恐后地在向全班同学汇报他们各自得到小动物的个数。因为这是学生们的骄傲,谁得到的小动物多说明谁表现得最优秀,也可以说这是他们智慧的象征。 在学生兴奋的言语后老师加以肯定及鼓励。伴随着老师亲切的话语,缩短了师生心灵间的距离,引发了学生探索新知的极大兴趣,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主体的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探索新知。
教师一堂课的开头就像一块无形的 " 磁铁 " ,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两分钟,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了的情绪,打动了学生的心灵,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切入口。教师简短的导人是为学生探究作铺垫,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地进人探究阶段。探究的目标是挖掘学生心力,发挥其自主性,培养自主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使其终身受益。学生探究是由学、思、疑、问四个相互联系的学习要素组成的,学而不思,思而不疑。疑而不问,是传统教学长期养成的恶习;而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是现代教学提倡的优良学习方式。学生在探究中,能把学、思、疑、问连结在一起,就会给探究增添无限的乐趣和动力。因此,不必担心学生有没有探究能力,能不能达到预期效果,重要的是教师相信不相信学生,给不给学生探究的权利。能相信学生,也能给权利,学生探究水平肯定会提高。
在这一节课上,老师利用学生得到的智慧小动物引入新课。当同学们复习完 10 的组成后,老师提出问题:“两个同学一组,看看你们两个人的小动物加起来是多少只?哪两个同学的小动物相加不够 10 只?哪两个同学的小动物相加超过 10 只了?”一个问题问下去,全班同学马上展开了讨论。如果两个同学的小动物的数量相加不够 10 只,那么学生就能很快地计算出结果,因为这是学生已经学过的旧知识。如果两个同学的小动物 的数量相加超过了 10 只,这也就引出了本节课的新知识——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
二、创设和谐氛围,鼓励小组合作探索新知
合作小组可以是四个、六个人。合作探索是利用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阔、分析透彻、各抒己见的特点,使获得的概念更清楚、结论更准确。合作探究能促进学生思想情感交流,培养团结协作精神,构建民主和谐气氛,养成良好个性品质。
许多发明创造都是多人合作的结果,集体智慧的结晶。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种有效方法。教学中,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系统材料和问题展开研讨和交流,使学生都能得到帮助和提高,群体之间的互补作用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能力、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得到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讨论、分析的机会,使学生在知识方面相互补充,在学习方法上相互借鉴,同时要求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尊重,畅所欲言,既要表达自己的观点,也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想法,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学会与同学合作,正确评价他人与自己。对那些不善于动脑筋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让他们通过认真听,并体验同学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分享合作学习成功的喜悦,从而使他们受到启发,得到提高。在这里还应正确处理合作探索的实效性,注意合作学习是否流于形式。
在同一堂课上,教师再一次利用小动物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寻找出解决新问题的方法。通过提问:每小组两人共得几只小动物?哪两位同学的小动物相加不够 10 只?哪两位同学的小动物相加超过 10 只?你们是怎么计算的?通过这样几个问题把第一册教材中的所有加法形成了知识网络。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探索 20 以内进位加法的凑十方法。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思维空间。同学们两人合作,动手操作自己的小动物,在摆弄的过程中寻找解答的方法。这样打破了老师教学生说套话,整节课老师和学生都为说那几句模式话的语言所累。学生可以按照自己所理解的凑十的方法,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想法去说计算过程,学生有自主权。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思维呈现了多样化。例如:老师第一次让两个学生试着利用他们手中的小动物计算时,学生想出了多种方法:有一个一个数出来的;有给大数凑十的;有给小数凑十的。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并不急于评价,而是首先肯定同学们的计算方法都是非常好的,然后再引导学生去分析、比较:“哪种方法既简便又好算?”在学生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使学生认可,给大数凑十计算起来比较简便。即使有的学生一时想不通,也不要紧,可以在后边的实际计算中慢慢地去领悟。这样充分体现了尊重学生、以学定教、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三、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探究欲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有兴趣。探究性学习是以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为始终的,因此,教师在设计探究问题时,不仅要富于创意,而且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情景和生活经验,这样不仅能激发学习的兴趣,更能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深刻体会到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所带来的快乐,从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与创新能力,促进良好个性的形成与发展。例如:在百分数的教学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小红跟妈妈去超市,发现街过两个超市里同一品牌商品原来的销售都相同,但现在各自打出了一块招牌:甲超市购物 100 元,送购物券 25 元;乙超市所有商品一律八五折。如果你是小红,应该建议妈妈去哪个超市购物?为什么? 给出这样的问题情景,贴近学生的生活,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部分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都选择了自已认为合算的超市购物,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教师通过设计这样一个富有挑战性而贴近生活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既学习了知识,又学会了探究问题的方法。
学生从创设情境、协作讨论到解决问题,始终是学习探究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活动的空间,通过小组活动 , 让每个孩子能积极主动地参与;精心为每个学生创设五彩缤纷的舞台,使每个孩子的智慧得以展示,潜能得以发掘。同时课堂中自始至终进行着学生与教师的交流,在这种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各种能力得到了培养与发展。正象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