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74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作业答案参考:与原课标对比一下,结合具体案例,谈一谈作文教学的变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7-27 09:39: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结合具体案例,谈一谈作文教学的变化。
1、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我们注意到,小学3~6年级的作文,《语文课程标准》中称为习作,这是强调了小学作文练习的性质,不同于中学生和成人的写作,更不同于文学家的创作。小学作文教学不以培养作家、文学家为首要目的,而应是面向全体学生培养最基本写作能力的学习活动。明确了"练习"的性质,就不会、也不应再对小学生的作文提过早、过高、过难的要求了。高、难的要求可能对一小部分尖子生有利,但肯定会阻碍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发展。除此之外《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乐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把强调"真情实感"写入《语文课程标准?,有利于克服作文中普遍存在的"假、大、空"的毛病,对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教学
2、自由表达与个性化写作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重视鼓励自由表达,放开种种束缚,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认为"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的目标中提出"写自己想说的话";第二学段提出"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都包含了自由表达的意思。
为保证学生的自由表达,在作文中写出个性,?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强调"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在第三学段提出"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这相对于过去"大纲""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感情真实、内容具体、中心明确"等笼统提法,更加重视从学生的生活视野和感性经验中取题立意,引发真情实感,以求得写作的个性化和独特性的导向。
鼓励自由表达,实现写作的个性化,首先要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让学生在自然和自由的状态下作文,让他们能无拘无束地写日记、周记;编童话、故事;经常写一些生活随笔,读书笔记。这些限制少的自由文体的写作,看似无规范,随心所欲,行文却极其自然往往能发现生活,抒写出对生活的真切感悟,反映儿童"本真"的生活。教师应为儿童撑起一把"保护伞",提供自由、自然、宽松、宽容、安全的支持性环境。
3,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
大家知道,学生厌学是因为对学习无兴趣,无兴趣是因为失去了自信,而失去自信是因为失败的次数太多。如果我们把这个过程倒过来,让学生多获得成功的体验,问题不就解决了。
在平时,我认为作文教学有三个重要的方面:
一是有写作动机,二是有东西可写,三是能够写出来。其中"有东西可写"与"有写作动机"联系密切。没有写作动机,就不会想写,就不会去积极搜集材料,也就不会"有东西可写"。如果第一、二个重要方面解决不了,那么能够写出来也就无从谈起。可见,写作动机是关键。心理学的研究认为,学习兴趣和目的是学习动机中两个最活跃的因素,而儿童恰恰有表现自己的愿望,有强烈的"发表欲",这只要看一看小学低年级学生随处乱涂乱画的符号和文字就已经很清楚了。心理学认为.小学生阶段是言语发展的最佳年龄期,但熟悉和关心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师、家长们都知道,很多小学生最怕写作文,写不好作文,很多老师也认为作文难教。针对作文教学的这一现实情《语文课程标准》在"写话""习作"目标设定方面.特别强调了情感、态度方面的因素,把重点放在培养小学生写作的兴趣和自信,让孩子愿意写作、热爱写作。第一学段提出"对写话有兴趣",第二学段提出"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到第三学段过搜到要求具有初步的写作意识,"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二、三学段阶段目标中的"兴趣""自信心",.分享快乐""感情真挚""相互沟通"等表述拓展了"大纲""感情真实健康"的内涵,注重了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鼓励学生自信、愉快地写作,逐渐培养学生在写作中具有比较自觉的写作目的,"主动而自信地写作。作为学习态度的两个重要方面写作的兴趣和自信,其作为一种内驱力,需要写作过程中的合作交流,教师评价所产生的成就感的不断强化,这一点是过去被忽略的。《语文课程标准》在不同学段分别提出了"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昕,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J'"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等师要千方百计引导学生一开始就充满自信地去写,让学生认识到"只要能说出来,就能写出来",并设法激起学生的写作热情,帮助学生愉快地、顺利地、成功地写作,保持激情状态,原因是激情状态下可以调动自身潜在的能量和以往的积累、储备,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教师要想尽办法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写作活动成功的喜悦,不断增强信心,保持写作的热情。如能通过写作实践使学生增加自信心,对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甚至到了人迷的程度,也就达到了叶老"教是为了不教"的最佳教学状态,这也是《语文课程标准》所关注、倡导的情感态度学习的最佳状态,是我们梦寐以求的。"
当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兴趣决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激发兴趣,这种提法本身就包含了承认学习也存在着枯燥性这个前提。任何东西强调一过头,谬误就可能接踵而来。激发兴趣的同时也需有必要的检查督促和严格的要求。   

一、改变传统的作文教学观
1、将作文课改换为表达课
改为“表达”有多方面好处:
首先,用“表达”在写作教学中更能直接给教师和学生以一个明白的质的定性、定向。它将指令教师和学生从片面地以范文推动作文的写作教学思路上退出,真正走上写自己、写生活的作文教学思路。按照这一质的规定,我们的评阅作文的标准也就大大降低了:只要能清楚明确、合理有序、语句通畅地进行表达的,基本上就是达标的作文了。这才真正符合中小学阶段素质教育的要求。——这里谈的是作文评价的定位问题,并不是不要学生写出高水平的文章来。有人可能会担心这样做中国将会少出很多作家,其实正相反,这种合乎教育科学的做法,将会大面积地推动作文教学的前进,促进更多的优秀的作家诞生。为什么呢?因为这样培养学生从小就形成正确的写作(表达)观,促进学生对自我能力的认识和肯定,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再者,作为初中和小学阶段的写作教学的目的并不是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的能力,而是培养学生的文字语言(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
第二,这样一来,可进一步将语文教学明确划分为两大块:学习与表达。学习,指的是通过阅读课文所实现的各种有关学习。它一方面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转化为学生自我表达的能力。表达,是指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所知的生活内容传达出来,包括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两方面。
“学习”与“表达”既各有自身的独立性,又有相互影响的联系性和相互推动的促进性。这是不用解说的了。在教材的编排上,可打破长期以来在单元课文后只附一作文训练的惯例,改编排为包括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表达训练(现在的一些初中语文教材在单元课文后设“口语交际”体现了这一点;但其内容单一,数量偏少,而且又少有联系平常普通生活内容的),——当然最好注意其与单元课文的联系性、同步性。在这种编排中,课文篇数肯定要相对减少一点,表达课数量肯定要相对增多一点。这样做,一是改变长期以来读的多、(表达)练的少、效果差的弊病;二是将表达训练真正落实到课堂上,提高表达训练效果;三是可以大大减轻学生课后繁重的表达训练(即过去的《语文大纲》,今天的《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后笔头训练)的负担,(在实际的教学中,大多数学生的课后表达训练是没有落实的)更可使学生将课后时间多用来阅读课外书籍、参与社会活动等。
第三、将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并行训练,形成一种互动的训练。许多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说话头头是道,条理清楚,可写文章却下笔无言。此原因除上述的传统观念所致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缺少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结合的训练。设立表达课,可弥补这一不足。在教学中,可是单独的口头表达训练,也可是单独的书面表达训练,又可是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相结合的训练。进行一定量的由“说”到“写”的训练,说后即写,实行“意-言-文”无表达环节间断的全过程训练,培养学生全面的表达能力。
第四、设立表达课,有利于语文教学的丰富多彩,有利于语文教学的“姓语”,有利于打破片面的文体作文教学观。表达课的内容可以说无所不包,它将极大地调动学生将学习与生活互相转化和促进,使语文教学生动活泼。现在的新理念语文教学中,不少教师将课外的内容引入课内,而又把握不当,常将语文课上成各种课外知识课,喧宾夺主,舍本取末;设立表达课,可将有关内容单独成课,借以训练表达,一石多鸟。片面的文体作文教学观,本身就是教条思想观念的产物,它束缚了学生能力的自由、全面的发展,设立表达课,肯定将使不少教师惯有的片面的“文体作文训练计划”之类的东西不再实施,从而极大地解放学生,发展学生。
2、可在中小学不分时段地进行议论文写作训练。
有人说,你在前面不是说要打破片面的文体作文写作训练吗,怎么自相矛盾?请勿误解。我这里所言并不是说要进行有时段、分文体的议论文训练,而是针对长期以来学生只有到初中三年级才开始真正进行议论文写作训练而言的。
我们应当知道一个生活常识:小学生也会争辩,也会找理找据地对某个问题进行肯定或否定。说事(叙述)和论理(议论),从我们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并没有人生阶段的哪个先哪个后的规定,为什么我们的议论文写作训练要到初中三年级才进行呢?我想,原因有三:一是上述的将“写文章”看得太神圣了,二是低估了学生的能力,三是忽视了生活现象。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的议论文写作训练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同步,可从小学就开始。笔者某年曾在初中一年级作文教学中,在未学议论文之时,就指导学生进行议论文写作,结果,初一年级的学生写得并不比初三年级的学生差。后来这一尝试因种种原因而未能连续、长期地进行;但其成效已现。
二、教学行为的改变
作文教学素有语文的半壁江山之称。作文关乎的不仅仅是技能的训练和知识的掌握,而且是素养的提高和心灵的丰富。作文教学历来是我们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更不用说创新作文,实在是硬骨头一块!但是不能因为它硬就避之不及,我们不仅不能回避还要根据时代要求不断更新作文教学。这也是当前所有中学语文老师面临的一个最具挑战性的课题。随之而来的创新作文辅导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了我们在作文教学中遇到的头号难题,这里就我自学习以来实际作文教学中所得的点滴积累与各位商榷,望不吝赐教。1、联系生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2、让学生成为作文课堂的主人;3、开放学生思维方式,写出创新作文;4、摒弃模式化,提倡个性化;5、关注学生审美情趣;6、鼓励学生个性化表达。因此,在今后的作文教学中,我要要求学生联系生活,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进而让学生成为作文课堂的主人。在此基础上,开放学生的思维方式,鼓励其写出创新作文。并注意关注学生的审美情趣,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表达,要求学生在写作时摒弃模式化倾向,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和观点。使每个学生都能写出情真意切、个性鲜明的作文。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7-27 09:39:53 | 只看该作者
作业5:通过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请您与原课标对比一下,结合具体案例,谈一谈作文教学的变化。

1、学会激发想象
  在写作中,想象起着主导作用,运用想象可以开拓思路,使构思展开纵横驰骋的翅膀。儿童的想象力是最丰富、最活泼、最天真、最大胆,也是最奇妙的。对于小学生而言,写实比写想象作文难得多。写想象作文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特点,能调动学生的写作欲望和提高语文知识能力。教师平时就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多进行这方面的训练。比如在进行《捞月亮》的教学中,第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群猴子知道“月亮掉到井里”以后各自不同的表情。指导学生观察图,让学生根据猴子的不同动作,、神情,想象他们不同的语言和心理活动。在进行这类文章的教学时,我一边让学生美美地读课文,一边让学生想象画面,让学生跟着作者描述的画面纵横驰骋。次外,我还让学生练习扩写、仿写、改写、续写、看图片写,听写,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如在教完《卖火柴的小姑娘》之后,我让学生续写《小女孩惨死之后》,在教完《诚实的孩子》之后,我让学生代笔为小列宁写一封给姑妈的认错信,在教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之后,我让学生写一写《洪水过后的村庄》。通过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极大的发挥。


2、自由表达与个性化写作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重视鼓励自由表达,放开种种束缚,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认为"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为保证学生的自由表达,在作文中写出个性,?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强调"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在第三学段提出"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这相对于过去"大纲""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感情真实、内容具体、中心明确"等笼统提法,更加重视从学生的生活视野和感性经验中取题立意,引发真情实感,以求得写作的个性化和独特性的导向。

        鼓励自由表达,实现写作的个性化,首先要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让学生在自然和自由的状态下作文,让他们能无拘无束地写日记、周记;编童话、故事;经常写一些生活随笔,读书笔记。这些限制少的自由文体的写作,看似无规范,随心所欲,行文却极其自然往往能发现生活,抒写出对生活的真切感悟,反映儿童"本真"的生活。教师应为儿童撑起一把"保护伞",提供自由、自然、宽松、宽容、安全的支持性环境。


3、将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并行训练,形成一种互动的训练。许多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说话头头是道,条理清楚,可写文章却下笔无言。此原因除上述的传统观念所致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缺少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结合的训练。设立表达课,可弥补这一不足。在教学中,可是单独的口头表达训练,也可是单独的书面表达训练,又可是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相结合的训练。进行一定量的由“说”到“写”的训练,说后即写,实行“意-言-文”无表达环节间断的全过程训练,培养学生全面的表达能力。

4、设立表达课,有利于语文教学的丰富多彩,有利于语文教学的“姓语”,有利于打破片面的文体作文教学观。表达课的内容可以说无所不包,它将极大地调动学生将学习与生活互相转化和促进,使语文教学生动活泼。现在的新理念语文教学中,不少教师将课外的内容引入课内,而又把握不当,常将语文课上成各种课外知识课,喧宾夺主,舍本取末;设立表达课,可将有关内容单独成课,借以训练表达,一石多鸟。片面的文体作文教学观,本身就是教条思想观念的产物,它束缚了学生能力的自由、全面的发展,设立表达课,肯定将使不少教师惯有的片面的“文体作文训练计划”之类的东西不再实施,从而极大地解放学生,发展学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7-27 09:40:04 | 只看该作者
第五次作业
   通过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请您与原课标对比一下,结合具体案例,谈一谈作文教学的变化。

学习了《小学生写作能力的评价》之后,我深有感触。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了“写作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察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近年来,我着重对小学生写作能力进行了评价探索。
一、写作能力的评价原则: 1、发展性原则: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而绝不是简单地进行优劣高下的区分。为此,对学生进行写作能力的评价也要充分体现发展性原则。既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个体差异,又要关注学生写作能力达到某一程度的过程,做到有意识地利用语文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在课内外创设各种各样的写作情景,给予多次评价机会,切实激励和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发展。 2、尊重原创性原则《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写作中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比如:例如在以<<春天>>为题,描写春天的景物时,我会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让学生真正的进入大自然中,感受一下春天的气息。当然我们还可以开展更多的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以此来拓宽学士的写作素材,让孩子有更丰富的想象空间。

3、激励性原则: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写作活动,给学生创造更多享受成功的机会,培养积极向上,勇于进取的良好心理。我们的习作评价要坚持激励性原则,评价者应练就一双“慧眼”,善于发现和捕捉学生的“亮点”,用真诚的语言肯定学生。4、合作性的原则:就是把学生按习作能力的强、较强、一般和有困难的搭配成4——6人的评价合作小组,围绕习作的要求进行语言交流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几个关键性问题作为评价的要点,再把评价的各个环节放在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和学生自评为主,他人助评为辅中完成,这样各小组中的成员都能在合作性评价中激励、竞争、实现优势互补,得到提高。
二、写作能力的四级评价标准:
1、优秀:作文条理清楚,语句通顺,用词准确,能够抓住中心,体现特点。发挥想象,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
2、良好:把能够独立完成作文,语句通顺,有一定的条理。
3、合格:在老师的指导和同学们的帮助下,经过修改能够完成作文,基本上做到语句通顺,能达到《课标》确定的基本要求。
4、努力:不符合《课标》的要求。
总之,我对学生习作能力的评价始终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努力激发每个学生的主体精神,使学生不再为分数苦恼,促使他们最大限度的实现自身价值。另外,我把学生写作能力的评价始终贯穿于整个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中,以平时考察为主,既考察学生参与习作训练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主动、大胆,乐中学写,又通过为学生建立写作档案(档案里面有学生有代表性的课内外作文,还有关于写作态度,主要优缺点以及典型案例分析记录等,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写作实际情况和发展过程。)综合评估等级。
三、写作能力的评价“警灯”:对学生作文能力的评价,我认为不可一味高抬,有时也要一定程度的“棒喝”,但这种批评式的评价应是善意的,委婉的。
通过这几年的实践、思考与探索,我深深体会到:学生写作能力的评价不应拘泥于对作文本身的评价,而应蕴含评价者的深情,无论学生作文水平高低与否,评价者对学生的努力的劳动应给予一种肯定的评价,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乐于作文,不惧怕作文,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评价发挥正面的效应,大大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能力。
文章写作过程,核心和实质就是一个思维的过程。在以上的过程中,遵循“三位一体”的规则,循序渐进,让学生明确了目标,找到了支持习作的台阶,从词语——句子——段落,一步一个台阶,健步走向佳作的顶峰。这也是我多年来的深刻感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5 15:5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