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2-7-27 09:39:53
|
只看该作者
作业5:通过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请您与原课标对比一下,结合具体案例,谈一谈作文教学的变化。
1、学会激发想象
在写作中,想象起着主导作用,运用想象可以开拓思路,使构思展开纵横驰骋的翅膀。儿童的想象力是最丰富、最活泼、最天真、最大胆,也是最奇妙的。对于小学生而言,写实比写想象作文难得多。写想象作文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特点,能调动学生的写作欲望和提高语文知识能力。教师平时就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多进行这方面的训练。比如在进行《捞月亮》的教学中,第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群猴子知道“月亮掉到井里”以后各自不同的表情。指导学生观察图,让学生根据猴子的不同动作,、神情,想象他们不同的语言和心理活动。在进行这类文章的教学时,我一边让学生美美地读课文,一边让学生想象画面,让学生跟着作者描述的画面纵横驰骋。次外,我还让学生练习扩写、仿写、改写、续写、看图片写,听写,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如在教完《卖火柴的小姑娘》之后,我让学生续写《小女孩惨死之后》,在教完《诚实的孩子》之后,我让学生代笔为小列宁写一封给姑妈的认错信,在教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之后,我让学生写一写《洪水过后的村庄》。通过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极大的发挥。
2、自由表达与个性化写作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重视鼓励自由表达,放开种种束缚,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认为"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为保证学生的自由表达,在作文中写出个性,?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强调"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在第三学段提出"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这相对于过去"大纲""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感情真实、内容具体、中心明确"等笼统提法,更加重视从学生的生活视野和感性经验中取题立意,引发真情实感,以求得写作的个性化和独特性的导向。
鼓励自由表达,实现写作的个性化,首先要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让学生在自然和自由的状态下作文,让他们能无拘无束地写日记、周记;编童话、故事;经常写一些生活随笔,读书笔记。这些限制少的自由文体的写作,看似无规范,随心所欲,行文却极其自然往往能发现生活,抒写出对生活的真切感悟,反映儿童"本真"的生活。教师应为儿童撑起一把"保护伞",提供自由、自然、宽松、宽容、安全的支持性环境。
3、将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并行训练,形成一种互动的训练。许多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说话头头是道,条理清楚,可写文章却下笔无言。此原因除上述的传统观念所致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缺少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结合的训练。设立表达课,可弥补这一不足。在教学中,可是单独的口头表达训练,也可是单独的书面表达训练,又可是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相结合的训练。进行一定量的由“说”到“写”的训练,说后即写,实行“意-言-文”无表达环节间断的全过程训练,培养学生全面的表达能力。
4、设立表达课,有利于语文教学的丰富多彩,有利于语文教学的“姓语”,有利于打破片面的文体作文教学观。表达课的内容可以说无所不包,它将极大地调动学生将学习与生活互相转化和促进,使语文教学生动活泼。现在的新理念语文教学中,不少教师将课外的内容引入课内,而又把握不当,常将语文课上成各种课外知识课,喧宾夺主,舍本取末;设立表达课,可将有关内容单独成课,借以训练表达,一石多鸟。片面的文体作文教学观,本身就是教条思想观念的产物,它束缚了学生能力的自由、全面的发展,设立表达课,肯定将使不少教师惯有的片面的“文体作文训练计划”之类的东西不再实施,从而极大地解放学生,发展学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