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08-11-18 06:09:00
|
只看该作者
二、从“公仆”到“专家”需要培养教师的教学自我诊断能力
作为一名“公仆”的要求与作为一名“专家”的要求是不一样的,言下之意,我们不能根据“公仆”的要求来规范教师,而要根据专门职业的要求来培养教师。一般而言,“专家”是专门职业中的突出者,一个教师是否是一名“专家”,、判断的标准之一是是否具备了作为教育专门职业的核心特质,主要有:一套有学术地位的教育理论系统;一套与教育理论系统相适应的教育专业技术;教育理论与技术的效能获得证实与认可;教育专业知识具有不可或缺的社会功能;教育专业人员须具备忘我精神;教育专业人员须具备客观的服务态度;教育专业人员服务须公正不偏。判断的标准之二是是否具有作为教育专门职业的衍生特质,主要有:受过长期的教育专业训练;教育专业知识是大学中的学科;形成了垄断的教育专业知识系统;有管理控制职业群体的自主权;有制裁成员权力的教育专业组织;教育专业人员对当事人有极高权威;对与其合作的群体有支配权;教育专业人员对职业投入感强;有一套制度化的教师道德守则;获得社会及当事人的信任。判断的标准之三是是否具备教学自我诊断能力。教学自我诊断能力是教师专业化的重要成分,它是教师以预定的职责、素质和效能标准进行内省,检查自己的实际表现和行为,并判定自身症结所在及其发展情况的自我控制、自我管理历程。自我诊断实质上是一种内滋激励,教师如果具有较强的自我诊断能力,能自觉地进行自我诊断,将有助于其专业发展,提高其成熟度和内驱力,提高自己的魅力素质和专业形象。教师自我诊断能力的养成,要求教师根据自我诊断指标系列的构成要素来进行,这些要素概括起来主要包括职责、素质、效能三大部分。职责部分主要是指教师应承担的责任和完成的任务及其达成的目标和标准;素质部分主要是指教师要努力完成各种职责或各项任务,最终达成学校整体工作目标所应具备的思想品格、专业知识、业务能力、文化知识水平以及心理品质等;效能部分主要包括工作效果诊断标准和育人效率诊断标准两类指标体系。这三大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其中教师素质标准,反映着从一个合格教师向一个优秀教师发展过程中不同时期和不同阶段的基本素质要求,而教师素质水平对于创新教学的开展及教学方案的选取和确定起决定性作用;教师职责标准,反映着在创新教学活动中不同时期、不同环节的职能和责任要求,对促进教师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创新人才的职责有着最优化的作用;教师工作效能标准,反映着教师按照学校指挥系统、执行系统、反馈系统、监督保证系统运转效果和效率的要求,对专业化发展效果有着极端重要的作用。
三、从“公仆”到“专家”需要健全教师的专业情意
从职业情意的角度来看,“公仆”与“专家”尽管在某些方面有着一定的共性,但不同之处也是显而易见的。教师的专业情意是教师对教育、教学专业的一种深厚的感情,教师专业化的成熟境界意味着专业情意的健全。它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专业理想。教师的专业理想是教师对成为一个成熟的教学专业工作者的向往与追求,它为教师提供了奋斗的目标,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巨大动力。具有专业理想的教师对教学工作会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投入感,愿意终身献身于教育事业。他们往往对教学工作抱有强烈的承诺,他们致力于改善其自身的教学素养,努力提高专业才能及专业服务水平以维护专业的荣誉和形象等。专家理想体现着教育专业至善至极的道德境界,它给教师树立了一个不断追求的终极目标,激励着教师具有高尚的行为。第二,专业情操。教师的专业情操是教师对教学工作带有理智性的价值评价的情感体验,它是构成教师教学价值观的基础,是构成优秀教师个性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师专业情意发展成熟的标志。它的具体表现:一是理智的情操,即由于对教学能力和作用的深刻认识而产生的光荣感与自豪感;二是道德的情操,即由于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认同而产生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第三,专业性向。教师的专业性向是指教师成功地从事教学工作所应具有的人格特征,或适合于教学工作的个性倾向。教学的风格和特色与教师的个性发展的成熟度有着直接的关系。众所周知,教学的个性化是我国教学改革的一大趋势。创新教学的实施效果如何,不仅取决于教师对学生施加影响的结果,而且还决定于这个结果所显示出来的某些独特的风格。
第四,专业自我。一个好的教师首先是一个人,是一个有独特的人格的人,是一个知道运用“自我”作为有效的工具进行教学的人。高“自我”的教师,倾向于以积极的方式看待自己,能够准确地、现实地领悟他们自己和所处的世界,对他人有深切的认同感,具有自我满足感、自我信赖感、自我价值感。对教学工作而言,教师的专业自我是教师个体对自我从事教学工作的感受、接纳和肯定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将显著地影响到创新教学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
总的看来,职业的专业化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和结果,愈益精细分工的专家必将在愈益庞大复杂的组织中活动。教师职业也不例外。1966年国际劳工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员地位的建议》中提出,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也就是说,教师职业是“通过特殊的教育或训练掌握了业已证实的认识(科学或高层的知识)、具有一定的基础理论的特殊技能,从而按照来自非特定的大多数公民自发表达出来的每个委托者的要求从事具体的服务工作,借以为全社会利益效力的职业”。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教育质量愈加不如人意,而人们对教育的期望值又不断提高,因此教师“专业化”问题得到了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1986年美国的霍姆斯小组发表了《明日之教师》;同年,美国的卡耐基委员会也发表了《有装备的国家──21世纪的教师》。这两份报告书同时提出了一个富有时代意义的命题:教育质量只有当学校教学发展为一门成熟的“专业”时才能得到改善。同样,创新教学只有当教师成为“专家”而非“公仆”时才能真正得以开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