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课《大瀑布的葬礼》教后反思课后随笔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12-7-26 16:52:26 | 只看该作者
《大瀑布的葬礼》教学反思:
        词语积累 永不可懈怠
        在切实加强学生阅读积累的今天,重视词语的积累,将对其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在词语教学中,帮助学生积累词语,扩大词汇量,就成了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对于丰富学生的语言、发展学生的思维是至关重要的。我们要随时记得帮助学生积累词语。这是一篇关于环保的略读课文,放手让学生读懂课文,是很容易就能做到。但文章里有大量的优美词句,尤其是描写塞特凯达斯大瀑布原貌的句子,让人惊叹。平时我们都提倡让学生积累,那么现在有现成的,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积累呢?滔滔不绝、一泻千里、雄伟壮观、飘飘洒洒……于是指导学生从塞特凯达斯大瀑布前后对比的两处入手,先指导读好所有的四字词语,读出意思,再放进句子里读。读好了词语,再读好句子就水到渠成了。句子读好了,也就更能体会塞特凯达斯大瀑布先前的壮观和现在枯竭这样巨大的反差带给我们情感的一次严肃的洗礼了。
        词语积累 永不可懈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2-7-26 16:52:52 | 只看该作者
《大瀑布的葬礼》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在讲完了《只有一个地球》后的一篇文章。有了前一篇文章的基础,学生学习这篇文章应该不困难。果然。

板书课题后带领学生审题。葬礼是为纪念离开人世的人所举行的仪式,为什么要给大瀑布举行葬礼呢?难道它——大瀑布已经离开我们了吗?带着这样的问题学生读书。由于有了充分的预习,第二次读书的时候,我让学生自己设计问题,并尝试在文章寻找答案。有的学生设计的是“给大瀑布举行葬礼的原因是什么”;有是带着“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大瀑布的悲剧”;有的带着“这个葬礼是什么情景”;还有问题是“大瀑布以前和现在有什么不同”。我们班级的学生完全能够根据文章的题目和阅读课文前的阅读提示为自己设计问题了。

学生汇报。造成大瀑布灾难的原因有三,学生有条理地讲出了充分的理由。1、为了发电,瀑布上游建起一座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伊泰普水电站。水电站高高的拦河大坝截住了大量的河水。2、周围的许多工厂用水毫无节制。3、沿河两岸的森林被滥砍滥发,水土大量流失。通过!大瀑布以前和现在的不同,作为重点我要多描几笔。在学生找到相应段落后,概括出原来的大瀑布是雄伟壮观的,现在的是奄奄一息。此处有几个知识点必须要交代,1、对比的写法。2、列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3、有感情地朗读。在葬礼是什么样子的问题中,我们又学到了“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学生所带的其它问题也一一解决。就在我认为没有什么问题时,门圣卿不解地问道:“老师大瀑布已经奄奄一息了,为什么不把那个发电厂拆除呢?这样不就可以挽救这个瀑布了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马上举手纷纷发言,张晟乾说:“不可能拆的,因为它是亚洲最大的水电站,拆除后损失是巨大的。”好多学生都为失去这个瀑布而倍感遗憾,他们为了能挽救瀑布的生命想出了很多方法,有建议多栽树的,有建议把那些用水毫无节制的工厂取消的灯。兰东霖说说:“人类做什么事情都是利益的驱使。”很有道理的一句话。吴彤说:“为什么不在海里建水电站呢?”马上又学生质疑,海太大了,不肯能的。李睿说:“怎么不建在下游呢?”建在下游也不成立。此刻我马上提问:“这个发电站能不能取缔?”“不能的。”我打出幻灯片中的资料:瀑布上游建成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伊泰普水电站。巴西自上世纪70年代经济起飞后,先后经历了两次电力能源危机,巴西政府决定同巴拉圭合作建造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1975年10月,伊泰普水电站破土动工。经过10年奋战,1984年5月,第一台发电机组投入运转。又经过7年的努力,1991年5月全部工程完工。伊泰普水电站不仅能满足巴拉圭的全部用电需求,而且还能供应巴西全国30%以上的用电量。为什么不能?学生从这个资料中完全明白了。

紧接着我又问:“为大瀑布举行葬礼的目的是什么?”学生从课文最后一段找到了答案:号召人们立即行动起来,维护生态平衡,爱护我们生存的地球,使大瀑布的悲剧不再重演。我总结:“是啊,大瀑布已经是这个样子了,发电厂又不能取消,这个葬礼不是为了让瀑布恢复往日的壮观,而是为了让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懂得生态平衡的真正意义。

课堂的生成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老师如果能及时抓住学生的闪光之处,一堂精彩的课堂就应运而生了。老师一定要给学生质疑的机会,精彩的闪光往往就是在学生插话质疑的过程中产生的。有很多时候我们老师怕学生“扳道岔”,而压抑孩子的思维,长此以往,学生在课堂上就不爱思考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7-26 16:53:18 | 只看该作者
《大瀑布的葬礼》教学反思   

  在讲完《大瀑布的葬礼》以后,我对如何训练学生的读书能力方面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主要有以下几点:

  1.读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一点可谓众所周之、耳熟能详,但在课堂的实际操控中,并没有那么容易,理解一定要到位。例如在理解“尤其是每年汛期,大瀑布的气势更是雄伟壮观,每秒钟有一万立方米的水从几十米的高处飞流之下,落地撞开万多莲花,溅起的水雾飘飘洒洒,水声震耳欲聋。”这一句时,理解到大瀑布的雄伟壮观,这就到位了吗?没有,不但要理解这一点,还要理解到它那有风吹来,水雾飘飘洒洒的样子才行。这就到位了吗?也不能这样说,通过自己的读,有了那身临其境的感受才行,才能说理解到位了,理解好了才能读好。

《大瀑布的葬礼》教学反思   

  在讲完《大瀑布的葬礼》以后,我对如何训练学生的读书能力方面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主要有以下几点:

  1.读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一点可谓众所周之、耳熟能详,但在课堂的实际操控中,并没有那么容易,理解一定要到位。例如在理解“尤其是每年汛期,大瀑布的气势更是雄伟壮观,每秒钟有一万立方米的水从几十米的高处飞流之下,落地撞开万多莲花,溅起的水雾飘飘洒洒,水声震耳欲聋。”这一句时,理解到大瀑布的雄伟壮观,这就到位了吗?没有,不但要理解这一点,还要理解到它那有风吹来,水雾飘飘洒洒的样子才行。这就到位了吗?也不能这样说,通过自己的读,有了那身临其境的感受才行,才能说理解到位了,理解好了才能读好。

  2.朗读是不可有求全责备的心理。学生不同,理解能力不同,生活经验不同,理解习惯不同,对同一个句子,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理解,在读中表现的尤为明显,同一句,可以重读这个词语,也可以重读那个词语,不能强求他们把所有能体现本句意思的词语全部重读,既不符合理解的习惯,也不符和读书的实情。

  读好第一个句子,树立榜样。让学生开始读了,一定在老师的引导下读好第一句,走读----理解再读----深情朗读的路线。让开头的这个榜样一定要树立起来,让其他同学有样子可学,这样十分有利于学生读书习惯的养成。  2.朗读是不可有求全责备的心理。学生不同,理解能力不同,生活经验不同,理解习惯不同,对同一个句子,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理解,在读中表现的尤为明显,同一句,可以重读这个词语,也可以重读那个词语,不能强求他们把所有能体现本句意思的词语全部重读,既不符合理解的习惯,也不符和读书的实情。

  读好第一个句子,树立榜样。让学生开始读了,一定在老师的引导下读好第一句,走读----理解再读----深情朗读的路线。让开头的这个榜样一定要树立起来,让其他同学有样子可学,这样十分有利于学生读书习惯的养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7-26 16:53:38 | 只看该作者
《大瀑布的葬礼》教学反思

《大瀑布的葬礼》小学语文第八册的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巴西总统亲自为一条曾经是世界上流量最大、而如今即将消失的塞特凯达斯大瀑布主持葬礼的故事,本文的重点是把握课文内容,明白巴西总统为大瀑布举行葬礼的目的和意义,激发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情感。文章内容浅显,但含义深远。

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坚持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拓展”四个环节。在引导学生总结以前学习略读课文方法的基础上,我放手让学生根据课堂连接语的要求自主、合作学习课文,并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昔日瀑布的雄伟壮观的气势及美丽的景象,以此来诱发学生内心的赞叹之情。然后话锋一转“昔日的大瀑布那样辉煌,现在的它又是怎样呢?”过渡到如今瀑布濒临枯竭景象的教学中,通过对比阅读来激发学生内心的惋惜、痛心与愤激之情,对大瀑布的即将消失产生悲痛之感。有了前文的铺垫,学生很容易就产生了情感上的落差,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对于瀑布被葬送的原因学生通过读课文很容易找出来,在处理这一部分时,我没有花很大的气力。

在引导学生明白葬礼的意义后,我进行了拓展延伸,出示了人们破坏环境的图片,让学生谈想法,以及自己可以为保护环境做些什么。使学生的情感升华到关心人类的未来和命运,树立保护环境的强烈责任感和紧迫感。

在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对于调动学生的情感有很大帮助,让学生情不自禁地进入了情境。

这节课上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在想象说话环节(想象今天大瀑布的样子,)为了期待能出现这样的现象,老师在课堂多叫了几个学生朗读并交流脑海中的画面,但由于缺少老师必要的课堂引导或老师示范,学生还是不能表达出自己脑海中的画面,发言不够积极,想法也比较简单。

由于自己对文本的解读、主要是自己驾驭课堂能力的问题,没有安排学生写写自己学了文章的感受,比较遗憾。这样一来,人文性和工具性得到了比较完美的体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0 09:0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