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杨辉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

[复制链接]
29#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7 19:30:00 | 只看该作者
27、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最喜欢做的事

请认真考虑一下,你的每一个学生是怎样以及在哪里利用(不是“度过”,而是“利用”)他的自由支配的时间的。而且要利用得合理。?
    这里,我又要提到书籍了。阅读应当成为吸引学生爱好的最重要的发源地。学校应当成为书籍的王国。可能你是在很边远偏僻的地方工作的,可能你那个村庄和文化中心要相距数千公里,学校里也许会有许多欠缺,——但是如果你那里有一个书籍的王国,你就有可能把工作提高到这样的教育学素养的水平,并且取得这样的成果,使之不次于在文化中心地区的工作。你也不要担心,由于学生迷住了看书而使他们学不到知识。?
    在一至三年级,一定要在每个班级里单独建立一个“书籍之角”,在这里陈列一些内容较好的并且使儿童感兴趣的书籍。让每一个学生都来利用他生平第一次遇到的这个小图书馆吧。我倒不主张让一至三年级(起码是一、二年级)的学生到学校的总图书馆去借书:因为只有教师最了解自己的学生应该读什么书。可能,在某一个时候,某一个学生最需要读的只有惟一的、适合他的具体情况的那本书。这一点,谁都没有教师了解得那么清楚。?
    请你记住,无论哪一种爱好,如果它不能触动学生的思想和打动他的心,那就不会带来益处。我想强调指出,学生的第一件爱好就应当是喜爱读书。这种爱好应当终生保持下去。不管你教的是哪一门学科(文学或历史、物理或制图、生物或化学),你都应当(只要你想成为学生的真正的教育者)使书籍成为学生的第一爱好。?
    书籍也是一种学校,应当教会每一个学生怎样在书籍的世界里旅游。正因为如此,我才建议先建立本班的小图书角,然后再逐步教给学生利用学校的图书馆。对这件事绝不可听其自流。你可以带领自己的小学生到学校图书馆去,向他们介绍那里有些什么书,并且推荐他们可以借阅哪些书。你也可以把推荐让学生阅读的书单交给图书管理员(当然,这些书应当是图书馆里现有的图书)。?
    第二个应当引导每个学生去接近的爱好的发源地,就是使他特别喜欢一门学科。一个人在求学时代最宝贵的财富就是自由支配的时间,只有具备这个条件,才可能特别喜欢一门学科,才可能发挥智力的积极性。学校的全体教师应当加以深刻思考,怎样才能使学校里在下半天“点燃起许许多多的火堆”,吸引学生去深入钻研各个科学领域。这不仅是指前面说过的成立各种科学—一学科小组。这里还包括让学生从事一些积极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设法使理论知识成为学生进行创造、解决各种智力任务和劳动任务的主要刺激。在我们学校里,设有两个“难题室,一个是物理和技术方面的,另一个是生物和农学技术方面的,它们就成了学生智力爱好的发源地。在这里,学生的工作都是独立进行的。两个室的管理人是高年级学生,但是它们对全体(从一年级到十年级)学生敞开大门。学生在这里解决着各种各样的工艺和生物学方面的任务。例如,我们建议学生设计制作一个活动的机械模型,要求在这个机械里用另一个工作部件来代替一个工作部件,并要求这个机械能用来完成好几种劳动操作。在生物学方面提出的课题是:在两年时间内把一块不毛之地变成肥沃的土壤,在上面栽培庄稼并取得收成,为有益的微生物的存活创造条件。?
学生怎样利用自由支配时间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你一定要使自己的学生形成合理的爱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7 19:31:00 | 只看该作者
28、用劳动的爱好来教育学生

在学校工作的十几年经验使我相信,劳动在智育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儿童的智慧在
他的手指尖上。?
    这一教育信念是从观察中产生的,我看到,那些双手灵巧的儿童,热爱劳动的儿童,能够形成聪敏的、好钻研的智慧。我指的不是随便什么样的劳动,而首先是指复杂的、创造性的劳动,这种劳动里要有思想、有巧妙的技能和技艺。一年年积累的事实更有力地证明,这里面有一种直接的联系。手所掌握的和正在学习的技艺越高超,儿童、少年和青年就越聪明,他对事实、现象、因果联系、规律性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的能力就表现得越鲜明。?
    我竭力想弄懂这种依存性的科学根据,我读了不少学者的著作,同时又在研究教学和教育过程的各个方面和表现。我们想实际地利用劳动来达到对那些学习困难的儿童和少年进行智育的目的,于是吸引他们参加一些需要掌握复杂的实际技能和技巧的作业。这种劳动的典型特点,就是它的各个步骤和操作之间都有依存性,而且它要求高度的注意力、精神专注和动脑筋思考。在手的动作和思维之间进行着不断的传导:思维在检查、纠正、改善着劳动过程,而手似乎把各种细节和详情报告给思维,于是劳动就发展了智慧,教给学生合乎逻辑地思考,深入到那些不能够直接观察到的某些事实和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中去。?
    吸引那些思维缓慢而混乱的学生参加复杂的、动脑筋的劳动,以及对他们的劳动活动的长期观察,这一切都帮助我更清楚地认识了思维形成的途径。我懂得了:如果一个人在学习上遇到困难,那么产生这些困难的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不能看见事物之间的关系和相互联系,也就是说,他离开“事实”就不能进行思考。而最容易看见事物之间的关系和相互联系的机会,则是在它们以直观的形态(在劳动活动中)呈现出来的地方。?
    经验证明,为了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应当选择下列劳动形式:?
    (1)设计和装配各种装置、机械和仪器的活动模型。我们学校的每一个学习困难的学生,都毫无例外地在学校教学工厂里制作一些奥秘的机器、机械、仪器和装置的模型。在这里,思维的本源和刺激就是让学生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和相互联系。有一个少年模型设计家小组,在两年时间里设计安装了一台加工木材的万能机床。这个小组里有15名学生,其中有3人是学习较差的。这项劳动的促进和发展智慧的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构思在不停地发展变化。未来的机床的构思好像总在这些青少年的眼前晃动。为了检验构思的正确性和合理性,组员们不断尝试着,在各个不同的设计方案里,各种部件和零件是怎样相互作用的。在这样的条件下,将会出现什么情况,而在另一种条件下,又会出现什么情况?——对这些问题和类似问题的思考,促使学生们瞻前顾后,反复分析和对比。?
    这种对劳动过程中的相互作用的思考,在我看来,是一  种无可比拟的发展思维的良好手段,它可以使思维中与因果联系、机能联系和时间联系有关的那个极其重要的领域得到发展。对相互作用的反复思考的极其可贵之处,就在于学生的思维一直处在运动之中和探索之中,在人的思维的目光前面总是看见与一个概括性的思想相联系的好几种直观表象。这里发生着由具体到概括的过渡,没有这种过渡就谈不上思维,而学习较差的学生所缺乏的正是这一点。?
   (2)选择能量和运动的传递、变换方式。这里指的是在模型、机械、装置、仪器、机器设备的设计和装配中,譬如说把电能转变为机械能或热能,把直线运动转变为旋转运动或者相反等。在这里,思维似乎在一瞬间就由抽象的、概括的东西转移到具体的东西(表象、形象、图景)上去。怎样把一个概括性的思想体现到现实的、具体的行动中去呢?——深入地思考这个问题,能够激发思维力量,促使学生在许多已知的东西中去探索设计上的解决方案。选择传递和变换的方法,能发展观察力和智慧的钻研性(这一点正是学习较差的学生所缺乏的):学生通过仔细观看一个整体事物的细节、局部和构成因素,在具体的东西中寻找共性的东西,就是在学习把一个总的思想从一种具体情况转用到另一种情况。正是这些应当在手的技艺中、在技能中反映出来。我们力求使劳动的对象(它的作用就是要发展智慧)是活动的、变化的,使人把构思的创造性和实现构思的技艺结合起来。要尽量多地进行实验和试验,尽量多地让学生的手和手指多做动作,——这是在劳动过程中培养智慧的原则之一。?
    (3)选择材料的加工方法,选择加工用的工具、机械和工艺方法。我们力求做到使工具似乎和手融为一体,成为手的一部分。如果一个人没有学会用自己的手和自己的思想对劳动对象施加最精细的作用,那就不可能设想培养出精细的、创造性的智慧。在这种作用中,才能体现出思维和手的动作的真正结合。当人用双手借助手工工具或机械工具加工东西的时候,就会出现一种极为复杂的现象:在每一瞬间,信号多次地由手传导到脑,又由脑传导到手;脑教了手,手也发展和教了脑。这时候,构思不仅在实现,而且在不断地发展、深入和变化。这时候,思想的线索不会中断。用手工工具和简单的机械工具加工材料,——这是“医治”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的最好手段,因为这些学生缺乏一种用思维的眼光一下子把握住需要花费较长时间的劳动过程的能力。?
    (4)为生命过程(植物和动物)的正常发展创造环境,管理这种环境。应当让学生在农业试验活动(植物栽培、动物饲养)中接触这种劳动。这是一种使学生由具体的表象过渡到概括,又由结论和概括过渡到实践的最好手段。这些劳动种类的教育特点,就在于使人用思维去把握那些在长时间内和在变化着的条件下发生的过程,并且要求自觉地影响和改变这些条件。我深信,农业劳动——这是最能启迪智慧的劳动活动的种类之一。我们吸引那些“学习上最困难的”学生参加各种少年植物栽培家、育种学家、生物化学家、农业技术家小组。这些学生好像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遇到了不可克服的障碍,而启迪智慧的农业劳动是能教会他们思考的。?
    在一个少年试验家小组里,已经连续15年有一批学习较差的儿童和少年先后参加创造性的劳动,他们在解决这样两个问题:环境条件对种子发芽力的影响及对植物发育早期的生命力的影响;土壤和外界条件对产量的影响。?
当然,要使手起到发展智慧的作用,还有必要进行经常的阅读:书籍不仅能造就聪明的头脑,而且能培养出灵巧的双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7 19:32:00 | 只看该作者
29、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

我带领27个幼儿到草地上去参观,目的是让他们看到各种植物是怎样传播自己的种子的。他们要看的那些植物长在草地的一个较远的角落里。要想让所有的孩子都围拢来看这些植物,我就得用注意力的很细的丝线把男女孩子们都拴到我的身边来,这就好比是一根根无形的“缰绳”。在他们眼前的这些植物中间,还有几十种各式各样的、非常有趣的事物,只要一个儿童的注意转到其中的一件事物上,那根丝线就断了,于是我给他所讲的和指给他要看的东西,他就再也不看、不听了——思想开了小差。譬如说,一只花蝴蝶翩然起舞,瓦尼亚、柯里亚、尼娜、娜塔罗奇卡这4个孩子的好奇的小眼睛就盯住了那只蝴蝶,于是4根丝线就断了。或者脚底下突然蹦出了一只小青蛙,于是又有几根丝线被扯断了……?
    这种情形在课堂上也是常见的。怎样才能把这一群坐立不宁的、好奇心很强的、随时都会跑去追赶蝴蝶的小家伙吸引在你的身旁呢?当你开始给少年讲解一些枯燥的、并无趣味的知识,而他的头脑里却正在想着别的什么有趣的、吸引人的、激动人心的东西的时候,你该怎么办呢??
    控制注意力的问题,是教师工作中最精细的而且研究得还很不充分的领域之一。要能控制注意力,就必须懂得儿童的心理,了解他的年龄特点。多年的学校工作经验告诉我,要能把握住儿童的注意力,只有一条途径,这就是要形成、确立并且保持儿童的这样一种内心状态——即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使儿童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活动的自豪感。?
    我们要动用智育的一整套手段来创造这种状态。要创造前面所说的情绪高涨的状态,单单依靠在上课时采取某些特殊的方式,譬如说选用恰当的直观手段,那是不能达到目的的。这种状态的形成取决于许多因素——取决于思维的素养和情感,取决于学生的见闻的广度等。?  掌握注意力——这是教师对儿童的思维施加的一种非常精细而微妙的作用。例如,我知道,学生要学一年生物学,其中有许多初看起来毫无趣味的教材——蠕虫的机体构造、生机活动等。在教这部分教材时,如果在儿童的意识里事先没有一些能跟教材“挂起钩来”的思想,那么你就无论如何也无法控制住他的注意力。在这里,学生的注意力取决于他事先知道的一系列常识,有了这些常识,他就会把毫无趣味的教材看成很有趣的教材。例如学习关于蠕虫的教材,学生应当知道这样一些常识:有益的蠕虫(如蚯蚓)对土壤构造的作用和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各种自然现象之间的普遍平衡,一些现象对于另一些现象的隐蔽的依存性等。
    我要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讲关于蠕虫的教材,我就得培养我所需要的学生的情绪状态,我就推荐他们读一些关于自然界、关于土壤的生活的有趣的书。当我讲解那部分初看起来毫无趣味的教材时,我的话针对着学生的思想,我好像在触动他们的思想,于是我所讲解的东西就在学生的意识里引起兴趣。这种兴趣首先是靠内部的刺激和诱因而引起的;学生过去在阅读时头脑里留下的思想,这时候好像又苏醒了,更新了,它竭力向我的思想靠拢,——学生不单是在听讲,感知新教材,而且是在自己的意识的深处搜索某些事实和现象,对它们进行思考。?
    不随意注意应当与随意注意相结合。当学生一边听讲一边思考的时候,才能出现这种结合。而要做到这一点,则必须使学生意识里有一点“思维的引火线”,也就是说,在所讲的学科中,应当使学生有某些已知的东西,在感知教材过程中,学生的思考越积极,他学起来就越轻松。通过阅读而做好准备的注意力,是减轻学生脑力劳动的最主要的条件之一。只要在课堂上能把学生的不随意注意与随意注意结合起来,他们就不会感到疲惫不堪。?
    如果教师不去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这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那么知识只能引起一种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只会带来疲劳。甚至最勤奋的学生,尽管他有意识地集中自己的努力去理解和识记教材,他也会很快地“越出轨道”,丧失理解因果联系的能力。而且他越是努力,反而越难控制自己的思想。凡是那些除了教科书以外什么也不阅读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就非常肤浅,并且把全部负担都转移到家庭作业上去。由于家庭作业负担过重,他们就没有时间阅读科学书刊,这样就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众所周知,直观手段可以提高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加强学生的注意力。但是,直观性作为一条教学原则来说,则具有广泛的含义。如果把直观教具仅仅看做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手段,那么这不仅对教学,而且特别是对智育,都是很有害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7 19:32:00 | 只看该作者
30、谈谈直观性问题

培养注意力的唯一手段就是施加作用于思维,而直观性只有根据它刺激思维过程的程度,起着促进注意力的发展和深入的作用。物体的直观形象本身,也可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一个相当长的时间,但是运用直观性的目的绝不是为了整节课地抓住学生的注意不放。在课堂上引进直观手段,倒是为了在教学的某一个阶段上使儿童摆脱形象,在思维上过渡到概括性的真理和规律性上去。在实践中常常遇到一些出乎预料的情况,就是直观教具以其某一个细节而束缚住了儿童的注意力,不仅没有帮助反而妨碍了他们去思考教师本来想引导儿童去思考的抽象真理。有一次,我带了一个水轮机的活动模型给儿童看。推动叶轮的那一股水,由于冲击飞溅而形成一片细微的水雾,经阳光一照,就映射出一道彩虹。我没有注意到彩虹,可是孩子们觉察到了。于是,他们的全副注意力都被这种有趣的、但是在当时安全是偶然的自然现象吸引住了,而没有用到我想引导他们得出的那些概括性的结论上去。这堂课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
    使用直观手段这件事,要求教师有很高的科学和教育学修养,懂得儿童心理学,懂得掌握知识的过程。?
    首先应当记住,直观性——这是年龄较小的学生的脑力劳动的一条普遍原则。唐?季?乌申斯基曾写道,儿童是“用形式、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这一年龄规律性要求,应当使年龄较小的儿童的思维在大自然中得到发展,使他能够同时看到、听到、感到和思考。直观性是一种发展观察力和发展思维的力量,它能给认识带来一种情绪色彩。由于视觉、听觉、感受和思维是同时进行的,在儿童的意识里就形成一种在心理学上称之为情绪记忆的东西。与在儿童的记忆里留下的每一个表象和概念联系在一起的,不仅有思想,而且有情感和内心感受。如果不形成发达的、丰富的情绪记忆,就谈不上童年时期的完满的智力发展。我向小学教师们建议:你们要到思维的源泉那里去、到自然界和劳动中去教给儿童思维。要让词在进入儿童意识的时候带着鲜明的情绪色彩。直观性原则不仅应当贯穿在课堂上,而且应当贯穿在教学和教学过程的其他方面,贯穿在整个认识中。?
    第二,在运用直观性时,必须考虑到怎样由具体过渡到抽象,直观手段在课的哪一个阶段上将不再是需要的,那时学生已经不应当把注意力放在直观手段上。这是智育的一条很重要的原则:直观手段只是在促进思维积极化的一定阶段上才是需要的。?
    第三,应当逐步地由实物的直观手段向绘画的直观手段过渡,然后再向提供事物和现象的符合描述的直观手段过渡。早在一、二年级,就应当逐步地训练儿童能离开实物的直观手段,但这绝不意味着可以完全摆脱它。有经验的教师在所有各学年(从一年级到十年级)都在运用直观性原则,但是他们在逐年地以越来越复杂的工作方法和方式来体现这一原则。即使在十年级,有经验的语文教师还是带领自己的学生到树林里去,到河岸上去,到春花怒放的花园里去,——在这里,可以说是对词的情绪色彩进行更精细的加工,加深和发展学生的情绪记忆。?
    向绘画的直观手段过渡是一个较长的过程。这并不是说,教师简单地把小猫的图画带到课堂上来代替活的小猫。绘画的直观手段,即便它逼真地表达了实物直观手段的形状、颜色和其他特点,但它总归是一种概括。因此教师的任务就是,在运用绘画的直观手段时,应当逐步地向越来越复杂的概括过渡。特别重要的是要教会儿童理解符合式的绘画——草图、示意图等,这些手段对发展抽象思维起着很大的作用。结合这一点,我想就如何使用黑板的方法提几点希望。?
    教室里设有黑板,不仅是为了在上面写字,而且是为了教师在讲述、说明、演讲的过程中可以在上面画些草图、示意图和详图等。我在讲授历史、植物、动物、物理、地理、数学的时候,几乎在所有的课堂上(大约历史课80%,植物、动物和地理课的90%,物理和数学课的100%),我都要使用黑板和彩色粉笔。在我看来,不这样做,就不可能设想会有一个发展抽象思维的过程。我认为,绘画的直观性不仅是把表象和概念加以具体化的手段,而且是从表象的世界里解脱出来而进入抽象思维世界的手段。?
    绘画的直观性同时也是一种使学生进行自我智力教育的手段。在二、三年级,我的学生总是把算术练习本从中间起分成“两半”,左边的一半用来解答习题,而右边的一半则用来以直观的、示意的办法把应用题画成图解的样子。在动手解答习题以前,学生先“把应用题画出来”。教会学生把应用题“画”出来,其用意就在于保证由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儿童开始时画一些实物(苹果、篮子、树、鸟),然后转到示意性的绘画,即用小方块、小圆圈来代表它们。我特别关心的是那些学习感到困难的学生是怎样“画”应用题的。假若不是采用了这种教学方式,这些学生是未必能学会解答应用题和思考它的条件的。如果哪一个孩子学会了“画”应用题,我就可以有把握地说,他一定能学会解应用题。也有个别学生,在几个月里还学不会用图画来表示应用题的条件。这就意味着,他们不仅不会抽象思维,而且也不会“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来思维。这就必须先教给他们形象思维,然后再逐渐地引导他们进行抽象思维。?
    如果你的小学班级里有一些学习数学感到困难的学生,那就请你试一试,先教会他们“画”应用题。应当引导儿童由鲜明的形象到达它们的符号式的描绘,再由描绘而到达对事物之间的关系和相互联系的理解。?
第四,要引导学生由绘画的直观性逐步过渡到词的形象的直观性。词的形象——这是由“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进行思维而走向用概念进行思维的前进的一步。有经验的小学教师们,不仅用词来创造那些不可能直接看见的东西(例如,北极地带的冰群、火山爆发等等)的形象,而且用词来创造那些在我们周围的自然界和人的劳动中可以看见的东西的形象。这些词的形象对于形成情绪记忆、丰富心理学上所说的内容言语,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这里还有必要谈谈对学习感到困难的学生的工作。经验表明,这类学生的智力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由形象思维到概念思维的过渡,究竟需要多长时间和经历怎样的步骤。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一直停留在毫无希望的境地,教师不知道该把他们怎么办,怎样才能激发他们的思维。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因为这些学生没有经过一番长期的“形象思维”的训练,然而教师却在催促他们快点转到抽象思维,而学生对抽象思维却是丝毫没有准备的。学习困难的学生常常不能把自己举出的实例同费了很大力气才背会的规则联系起来,这种情况就是形象思维与概念思维相脱节的后果之一,是教师操之过急的结果。?
第五,直观手段应当使学生把注意力放在最主要、最本质的东西上去。?
让我们再说一遍,运用直观性原则是需要很高的技巧,需要了解学生的思维和心情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7 19:33:00 | 只看该作者
31、给准备教一年级的教师的建议

你在小学里工作,现在正在教三年级。很快你就要教一年级学生了。这些孩子现在是5岁半到6岁。现在教育他们的是家庭或幼儿园。我们还有一部分儿童,他们在入学以前的教者只是父亲和母亲。正是在这个时期——入学1、2年,学前儿童受到怎样的教育,这件事是关系极大的。你应当很好地了解自己的每一个未来的学生。?
    怎样才算了解儿童呢??
    首先得了解他的健康状况。在开始教班的一年半以前,我就有了自己的未来学生的名单。我很熟悉他们的父母,我猜测有哪些疾病可能遗传给儿童。当然,这些猜测还得经过医生鉴定。这样,我就掌握了我的未来学生的身体各重要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心脏、消化器官、视力、听力)的状况的资料。?
    不了解学生的健康状况,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教育。我在学校工作30年的经验使我坚信:要根据儿童的健康状况,不仅对每一个学生要采取个别对待的态度,而且要采取一系列不同的保护、爱惜和增强健康的措施。经验证明,教育应当配合把儿童的疾病治好,使他摆脱往往在幼年时期就有的疾患。有心血管系统障碍的儿童,需要特殊的教育方法,对他要采取专门的医疗教育学措施。?
    我认为,十分重要的是要了解清楚:家庭中的相互关系是否有利预防疾患,或者在儿童由于某种原因已经有病的情况下,是否有利于儿童身体的康复。儿童的神经系统和心脏的健康状况,与家庭情况的关系特别密切。那些在叫骂、训斥、无情对待、互不信任、受到侮辱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是特别难教育的。这种儿童的神经系统经常处于焦躁不安状态,很容易疲劳。对这些有神经官能症的儿童,要给以特别的关心和随时随地的注意。无论在对他们进行教学或教育的时候,都要运用医疗教育学的特殊方法,防止有害的激动,防止突然从一种情绪状态转到另一种情绪状态。?
    我建议将要教一年级班的教师们,在儿童入学前的1年半(最好是2年)以前,就把他们的家长(最好要父母亲都参加)召集起来,跟他们谈谈,家庭里应当保持怎样的相互关系,才有利于增强儿童的神经系统,并且有利于形成儿童良好的道德和心理品质。?
    家庭的智力气氛对于儿童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儿童的一般发展、记忆,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家庭里的智力兴趣如何,成年人读些什么,想些什么,以及他们给儿童的思想留下了哪些影响。请你这样告诉学生的家长:“你们的孩子的智慧,取决于你们的智力兴趣,取决于书籍在家庭精神生活中占着怎样的地位。”?
我深信,至少必须对每个儿童的思维进行一年的研究。只有在这个条件下,才能对一年级的教学工作有充分的准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7 19:33:00 | 只看该作者
32、怎样在学龄前期研究儿童的思维

人的思维有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逻辑——分析思维或称数学逻辑,一种是艺术思维或称形象思维。伟大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所做的这种分类,对于解决儿童的智育问题、培养个人的才能和爱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请你把自己的未来的一年级学生集合起来,选一个晴朗的九月的日子,把他们带到秋天的树林里去,你马上就会发现具有这两种鲜明地表现出来的思维类型的孩子。树林,特别是早秋的树林,总是吸引儿童的注意的,儿童在这种场合不可能无动于衷。凡是有激动、赞叹、惊奇的地方,就有对于周围世界的逻辑的认识和情绪的认识,也就是说,有靠理智的认识和靠情感的认识。蔚蓝的、深远的天空,披着各色盛装的树木,林间空地上和密林深处的早秋的鲜艳色彩,——这一切都吸引着儿童的注意。但是儿童对周围世界的看法是各不相同的。请你仔细观察一下,你就会发现两种感知的类型——这是两种思维类型的标志。有些孩子迷恋于大自然的全部和谐的美。他们惊奇、赞叹,把各种事物作为一个完整的统一体来感知。他们既看到日出,也看到秋季树木的各种盛装的惊人美丽的色彩,又看到了神秘莫测的密林。但是对这一切的感知,都正如许多种乐器的复杂音响构成的和声一样,——儿童没有去倾听个别的声音,他们没有从周围世界中去区分个别的细节。可是当他们的注意力被某一个事物或某一种现象吸引住的时候,那么对他们来说,全部的和谐就都集中到这一个事物和现象上来了。例如,儿童注意到了一丛结满琥珀色浆果的、带着银白色露珠的野蔷薇,于是,除了这一丛野蔷薇以外,他就什么也看不到了,对他来说,整个美的世界就只存在于这一种自然界的造物之中了。?
    这是对周围世界的艺术感知或称形象感知的最突出的特征。具有这种感知的儿童,能够兴致勃勃地讲述他们所见到的情景。在他们的讲述里有鲜明的形象。他们是用画面、形象(色彩、声音、动作)来思维的。他们对于周围自然界的音乐以及一般地对于自然界的美是非常敏感的。在他们的感知里似乎是以情绪因素占优势,即靠情感的认识多于靠理智的认识。请你注意,这一点是会对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的脑力劳动打下烙印的。具有明显表现的艺术思维的儿童,对学习文学很感兴趣,喜欢读书,醉心于诗歌创作。他们在学习数学时往往遇到很大的困难,甚至有时在这门学科方面跟不上进度。?
    而对另一些儿童来说,好像并不存在美的和谐。你不妨想像一下,在暖和的秋天的日子里,在松林的林间空地上看到的日落的景致:通红的晚霞,坚固得宛如铜铸的老树干,以及各种色彩在静静地湖面上变幻无穷的闪光,等。但是在一群学龄前儿童中,常会发现这样的儿童,好像这一切的美都没有触动他。他一直在问:为什么太阳在将落的时候会变成红色的?太阳在夜里躲藏到什么地方去了?为什么秋天的树叶有的变红,有的橙黄,又有的枯黄?为什么橡树的叶子久不变色,直到初寒的时候还是绿的?在这种儿童眼前,首先展示的并不是世界的形象的一面,而是其逻辑的、因果关系的一面。这就是逻辑——分析思维,或数学思维。具有这种思维的儿童,很容易发现事物的因果联系和依存性,用思维把握住被某一联系串连在一起的一组事物和现象。他们进行抽象比较容易,对学习数学和其他精密科学很感兴趣。对他们来说,对抽象的东西进行逻辑分析极为有趣,就像鲜明的形象对于具有艺术思维的儿童一样。?
    这两种思维类型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应当了解,在每一个儿童身上,哪一种类型占优势。这一点对于从教育学上正确地指导脑力劳动极其重要。要教给学生思考,发展他的思维,——这就意味着要在每一个儿童身上发展两种思维领域,即形象思维领域和逻辑——分析思维领域,既不要给以片面发展,同时又要善于把每个学生的智力发展引导到最适宜于他的先天素质的轨道上去。?
    儿童的思维在运算进度(亦可以称为思考速度)上也是有区别的。?
    一些儿童的思维非常活跃。当儿童刚刚想到蜜蜂怎样采花粉的时候,教师向他指出了花朵的复杂结构,于是儿童的思想就很轻易地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去。或者举解答算术应用题时的思维情况为例:这种学生能在思维上一下子把握住应用题条件里所说的一切:既有篮子,又有苹果,还有果树。另一些儿童的思维则完全不同,我想把它称为稳定集中性的思维。如果儿童的思想集中在一件什么事物上,他就很难转移到别的东西上去。当他深入思考一件事情的时候,他就会忘记别的事情。他在思考每公斤苹果的价格,就会忘记每篮苹果有几公斤以及共有几篮苹果。教师有时候会弄错,误认为这种思维特点是智力发展的不正常状态。其实,无论是具有形象思维的儿童,还是具有明显表现的逻辑——分析思维的儿童,都常会出现智力过程迟缓的现象。教师由于没有弄清这是怎么回事,常常做出关于儿童智力发展的完全错误的、过早的结论。对一些思维过程显然迟缓的儿童所发生的误会是特别令人痛心的。这常常是一些很聪明、很机敏的儿童,但是他们的思维的迟缓性引起了教师的不满。于是使得儿童精神不安,他的思想好像也麻木了,终于弄得什么也接受不进。?
对于这一切,应当在开学前就看清楚和了解清楚。当儿童还没有开始学习的时候,研究儿童的思维特点是最容易的。我向将要教一年级的教师建议:在儿童入学前的一年时间里,    带领儿童到思维的源泉即自然界里去旅行12、13次。你把孩子们带到这样的环境里去,那里有鲜明的形象,也有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让儿童去欣赏,在美的事物面前体验到惊奇的感觉,并同时进行思考和分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7 19:34:00 | 只看该作者
33、给刚参加学校工作的教师的几点建议

我还记得,我在学校工作的那头10年时间过得多么缓慢。到了后来,时间就过得更快了,而现在觉得,好像一个学年刚开始,一眨眼就结束了。我把这种个人的感受说出来,是为了向新参加工作的教师提醒一条非常重要的真理:无论年轻的时候充满了多么热烈而紧张的劳动,但是在这个时期里,总还是能够找到时间,来逐渐地、一步一步地积累我们的精神财富——教育的明智的。请你记住,你的教龄的20周年会不知不觉地到来,你就要进入自己生活的50年代,那时候,你会感到时间不够用了,你也许会忧伤地说:“唉,如果早知今日,那么年轻的时候就该用一番功,以便老年将至的时候,工作能够更容易些。要知道,我还有20年的时间要工作哩!”?
    在年纪尚轻的时候,应当先做些什么,才不至于在老之将至的时候而悔恨呢??
    要做的事很多,但首先必须点滴地积累作为一个教育者的智力财富和教育的明智。你面前的道路还很长。在这条道路上,你将看到各种人的最预想不到的命运。青年的爱思考的智慧和眼光将求教于你,探寻诸如“怎样生活?”“什么是幸福?”“真理在哪里?”这些问题的答案。为了回答这些问题,你就应当懂得一个人追求真理、向往人民的理想取得胜利的过程的辩证法,你就应当理解并且用全身心体验过人类为最美好的未来——共产主义的理想及为其实现而斗争的特点。?
    为了成为一个真正的教育者,就必须在整个一生中努力掌握科学共产主义的理论,用马克思列宁主义世界观的精神教育自己。请你记住,要学会用一个共产主义者的眼光来看待世界和看待人,是需要长年累月地学习的。在你的个人藏书里,应当有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社会、革命和关于教育的主要著作。要形成自己的共产主义世界观,这并不意味着背诵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中的词句,而是首先学习用共产主义者的观点来看待世界和看待人。    我的年轻的朋友,我想跟你谈谈,我自己过去和现在是怎样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著作中寻求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最复杂的问题的答案的。每一个人(他的一生的命运就在我的面前发展着)——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人的世界。我看到自己的最重要的教育任务,就是要使共产主义的理想在这个世界里体现出来,——通过多种多样的、具有深刻个性的特征体现出来。每一次,当我看到某一个独一无二的人的命运中发生的极其精细的转变时,我就感到需要和必要一次又一次深思: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曾经为之生活和斗争过的那种共产主义新人的标准和理想的形象是怎样的。形象地说,如果我不一次又一次地努力游向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的英明思想的海洋里去探索,我就无法深刻理解某一个人的具体的命运。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里,包含着一部共产主义人学的百科全书。他们的英明思想帮助我理解共产主义理想(例如,关于全面发展的个性的观念)的发展的逻辑。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著作帮助我分辨清楚,培养人的爱好和志趣所要依赖的那些复杂交错的条件。不管你到公共图书馆去借任何一本书是多么方便,我还是劝你建立起自己的藏书。我就有一套个人藏书——这些书是我的老师,我每天都去向它们请教:真理在哪里?怎样去认识真理?怎样才能把人类积累、获取的道德财富,从年长一代的心灵和智慧中传授到年轻一代的心灵和智慧中去?这些书也是我的生活的老师,我每天都带着这样一些问题去求教它们:怎样生活?怎样才能成为自己的学生的楷模?怎样才能使理想的光辉照进他们的心田??
    年轻的朋友,我建议你每个月买三本书:(1)关于你所教的那门学科方面的科学问题的书;(2)关于可以作为青年们的学习榜样的那些人物的生活和斗争事迹的书;(3)关于人(特别是儿童、少年、男女青年)的心灵的书(即心理学方面的书)。?
    希望你的个人藏书里有以上这三类书籍。每过一年,你的科学知识都应当变得更丰富。希望你到了你参加教育工作满十年的时候,教科书在你眼里看来就浅易得像识字课本一样。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你才可以说:为了上好一节课,你是一辈子都在备课的。只有每天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科学知识,你才有可能在讲课的过程中看到学生们的脑力劳动:占据你的注意中心的将不是关心教材内容的思考,而是对于你的学生的思维情况的关心。这是每一个教师的教育技巧的高峰,你应当努力向它攀登。?
    请你像寻找宝石一样寻找那些关于杰出人物(如菲?捷尔任斯基、谢?拉佐、伊?巴布什金、雅?斯维尔德洛夫、尤?伏契克、尼?别罗扬尼斯)的生平和斗争的书籍。请你把这一类书摆在你的个人藏书中的最崇高的地位上。请你记住,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
    你要买些心理学的书籍来充实自己的藏书。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当我听到或者读到对人的个别对待的态度这些词的时候,它们在我的意识里总是跟另一个概念——思考——联系在一起的。教育——这首先是活生生的、寻根究底的、探索性的思考。没有思考就没有发现(哪怕是很小的、乍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发现),而没有发现就谈不上教育工作的创造性。请你记住,在心理现象的众多规律性中,每一条规律性都是通过千万个人的命运表现出来的。我坚定地相信,刚从师范院校毕业出来的教师,只有在自己整个的教育生涯中不断地研究心理学,加深自己的心理学知识,他才能够成为教育工作的真正的能手。    你将在自己整个的教育生涯中当一名教育者,而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如果你会演奏某一种乐器,那么你作为一个教育者就占有许多优势;如果你身上还有一点哪怕是很小的音乐天才的火花,那么你在教育上就是国王,就是主宰者,因为音乐能使师生的心灵亲近起来,能使学生心灵中最隐秘的角落都展现在教育者的面前。如果你不会任何乐器,那么在你的手上和心里就应当有另一种对人的心灵施加影响的强有力的手段——这个手段就是文艺。根据你所教的儿童的年龄情况,你每年买上几十本文艺书,它们能帮助你找到通往你的学生心灵的道路。不要忘记,你的学生所读过的文艺作品,是用他的求知的智慧和敏感的心灵来感知的,这一点往往能起到教师力不能及的作用,好比只要给道德的天秤盘里加上一个小砝码,就能使它向着你所需要的方向倾斜过去。在你选择自己的藏书时需要记住的最主要的一点,就是你推荐给学生阅读的书籍,要能教给他们怎样生活。书里的英雄人物的形象,要能够吸引和鼓舞你的学生,在他的心里树立起一种信念:人是伟大而有力的,共产主义思想是真理和正义的最高理想。每当我在书店里为自己的藏书挑选教育性的书籍时,我总是竭力思考,每一本书给我的哪一个学生阅读最为适合。?
    请你记住,教育——这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要掌握这一门艺术,就必须多读书、多思考。你读过的每一本书,都应当好比是在你的教育车间里增添了一件新的精致的工具。?
    教育者还必须具备一种对美的精细的感觉。你必须热爱美、创造美和维护美(包括自然界的美和你的学生的内心美)。要知道,如果你自己喜爱栽种和培植果树,如果你自己喜爱在亲手栽培的繁花盛开的果树间来到蜂房跟前,倾听那蜜蜂的嗡嗡的鸣声,那么,你就找到了一条通往人的心灵的捷径——这就是在创造美的劳动中跟人的精神上的交往。?
你在学校工作的每一年里,都应当使你的教育劳动的“工艺实验室”不断地充实起来。教师必须积累供全班学生和个别学生使用的大量习题和例题。这一切都需要年复一年地进行积累,并且按教学大纲的章节加以编排。我认识一些有经验的数学教师,他们在15年的工作时间里积累了相当可观的成套的代数和几何习题,并且能巧妙地在对学生进行个别作业时使用这些习题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2 16:4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