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杨辉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

[复制链接]
225#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6 19:32:00 | 只看该作者
少年精神生活中的情感刺激

我在学校工作期间,关于情感状态与思想、道德、智力发展及信念的形
成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依从关系的问题,一直让我不安。对同一些学生的精神
生活、劳动和学习的长期观察,直接参加集体的精神生活和劳动,与一些学
生多年的友谊,所有这一切使我有可能得出涉及个人生命活动的所有方面的
和谐的结论。用形象的语言说,情感状态是乐队的指挥,随着他的神奇的指
挥棒的挥舞,各种各样散乱的声音变成具有美妙旋律的和声。如果在童年时
代情感能很快地控制人的精神世界,而且情感变化很快,那么到了少年时代
情感的稳定状态就占据优势。理智与情感、情感与道德意识、对周围世界的
情感态度与现实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就变得更细腻,更敏感。
少年思维的内容、性质和倾向性,都深刻地反映在他的情感状态中,不
仅孕育智力情感,还给他的全部精神生活打下烙印,并形成一种情感,我称
之为丰满的精神生活的情感。教师的任务是要使智力劳动(在少年的生活中
智力劳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成为一种活动,表现出心灵的积极的力量,成
为人的自我肯定和自我认识。教师真正的本领表现在,少年在他的指导下在
教学过程中表现自己。少年在复杂的、多侧面的周围世界中对自己的态度和
对自我的认识,对少年情感状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表现自己,是教育和自
我教育中的一个很复杂的和困难的领域。它不局限于课堂上。教学,获得知
识,这是多方面的智力活动,是对社会有益的劳动。我们尽量使这种活动与
少年的复杂的、多种多样的智力生活,与他在劳动和思想方面的自我肯定,
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
少年越深入到知识和劳动的世界中,他就越感觉到自己是个人,是个有
创造性的人。我们注意使知识的获得与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联系起来,使知识
不致成为一堆死的东西。完成这项教育任务,更适合于学习困难的少年。彼
得里克、尼娜、斯拉瓦的勤奋学习和爱好劳动,就维系在情感刺激这根纤弱
的细线上:只要这根细线一断,就什么也没有了,他们的学习就变成了沉重
的、不胜负担的劳役。使这根细线结实可靠,使人不受失望的威胁,这是多
么重要啊!
我们得出一个结论:一个少年,不管他的能力的一般水平是多么平庸,
他都应该在某一个方面取得并能体验到一定的成就,感到自己在某个方面是
真正的创造者,是知识的主宰。而这恰恰就是把人与学校,与智力生活的世
界,一般说来与人类的文明联系起来的牢固的基础。斯拉瓦在理解历史科学
的规律方面非常吃力。他对理解概括化了的真理感到很困难。在数学方面这
个男孩很难“抓住”从现实的东西和事实向抽象规律的转化:代数公式和定




理对他来说是百思不得其解的秘密。必须在智力劳动中,在智力生活中找到
能使这个少年感到自己是真正的创造者的那个领域。我们找到了两个领域。
第一个领域是阅读关于世界各国和各族人民的科普书籍。斯拉瓦对这样的书
很入迷,逐渐地他收集了一大批这样的书,在集体中他成了地理学和人种学
的行家。他可以连续几小时地给同学们讲述印度尼西亚的各个民族、印度洋
和非洲的各个岛屿,讲述他们的文化、日常生活和习俗。第二个领域是制作
几何模型。教师教斯拉瓦利用用塑料和玻璃制作的模型来表达与定理相联系
的体积概念和空间概念。他对这项工作入迷之后就开始理解抽象真理的实
质。通过顽强的劳动和钻研教科书,几何成了他喜爱的一门学科。把斯拉瓦
与智力劳动,与学校联系起来的这根线变得越来越牢固了。他感觉到了自己
是一个合格的人,在困难面前没有不知所措。
彼得里克在理解语法规则方面困难很大,常常犯重大的语法错误。长期
以来文学课上的写作让他头痛。我和他多次去田野,去池塘边、去树林,一
起观察颜色和色彩,倾听大自然的乐声。这个男孩开始逐渐发现语言的微妙
之处。迷茫的表情在男孩的眼中消失了,这对我来说是一件大喜事。他对创
作的兴趣觉醒了。我读了一些在大自然中构思的小作文;他产生了强烈的愿
望要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使我产生灵感的景象和现象;我的灵感传给了他。
知识反映到情感中,这是知识转化为信念的重要条件,是形成信念和世
界观的条件。情感状态对少年的智慧和全部智力活动的影响,具有巨大的反
馈力量。在少年期智慧对情感状态特别敏感。无数的事实使我确信,乐观愉
快地感知世界,对事物、现象和真理的支配感,对自己力量的信心,能刺激
记忆、思维和灵敏性的新的源泉。
精神生活的充实,这是一个宽泛的、多侧面的概念。创造性劳动把手的
技艺与知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它是使少年的精神生活丰富的一个很有效的
源泉,但遗憾的是,对它的研究还很不够。在“活动”这一概念中,我们正
是包含了智慧的创造和手的创造的融合,精神生活的丰富就来自这种融合。
我们尽量使每个少年都有自己喜爱的、感兴趣的、令他兴奋的工作;使在工
作中产生的情感迁移到学习中,迁移到集体中的道德关系上。完成这种迁移
的条件,不一定是工作与现在正在课堂上学习的理论材料的直接联系。工作
能丰富智力生活并强化对学习的兴趣,这与工作与教学大纲及教学过程的联
系情况如何是无关的。相反,使手的创造性工作促进认识范围的扩大倒是很
重要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6#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6 19:33:00 | 只看该作者
对有世界观意义的和道德的观念、原则、真理的情感感受性

高尔基在谈到自己艰苦的童年和卡希林外祖父爱打人的手时写道:“从
那时起在我的身上出现了对人的不安的关注,就好像从我的心上剥去了一层
皮,对自己的和别人的委屈和痛苦的这种令人不安的关注变得极其敏感。”
培养对人的不安的关注和不可忍受的敏感,是学校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在
残酷的时代,在残酷的环境中,被“剥去了一层皮”的心变得富有情感的感
受性,这是很大的幸福。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常常是另外一种情况:委屈和残
酷使人心变得粗鲁、残酷。但是培养情感感受性完全不是要人去经历委屈和
屈辱的考验。
情感感受性对形成人的所有品质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而教师的话语和




学生活动的统一则是培养情感感受性的极其重要的手段。对具有世界观意义
的真理、观念、原则、规律的情感敏感性,形象地说,就是一颗小小的火星,
它点燃起信念、原则性和人对自己的信念的忠诚的火焰。只有当人体验过、
经历过并感觉 到了观念、原则、真理的深刻性时,他才会把它们当做神圣的、
不可动摇的东西去珍惜。共产主义信念的形成是由于对具有世界观意义的观
念的逻辑认识与情感认识的统一:学生在认识具有世界观意义的真理和观念
的本质时,体验到一种欣喜、惊奇的情感,并为人的伟大、智慧和美而感到
骄傲。
要达到这一步并不需要采用什么特殊的方式,也不需要说大话或装出慷
慨激昂的样子,而要对真理、观念、原则作出深刻的唯物主义的解释,这种
解释强调人的理智、他的创造性的威力,强调在思想上对邪恶和黑暗的毫不
妥协精神的威力。情感认识不要求少年采用什么特殊的手段去表达情感。情
感认识应反映在心灵的深处,它的力量恰恰就在于此。
对具有世界观意义的观念、真理、原则的感受性,始于对它们的伟大、
智慧和美的体验。在少年期积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信念,在人的精神生活
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为了有充实的精神生活,为了朝气勃勃地感知世界、
乐观主义地认识世界并形成对自己力量的信心,重要的是要使少年感觉到自
己的观点和信念似乎与某种对立的观点发生冲突。
这种对抗犹如激发新的情感的燃料,激发个人对真理、正义和具有世界
观意义的真理的伟大和美作出鲜明的评价。我们一直关注少年的劳动所具有
的世界观意义的性质,力图使劳动对少年不仅是一种义务,还是表达、确立
对真理的观点和态度的形式和手段。为了表现自己而需要克服的困难和障
碍,就是一种反作用力。例如,少年知道,可以在一年内把板结的粘土变成
能结果实的沃土,为此就必须创造一种有利于有益的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的环
境。他在完成这项工作时不是单纯地相信科学知识的真理性,而且还确认了
自己对科学、对人的认识能力、对自己的自豪感。这就是锻炼人的道德力量
的那种精神斗争。没有情感的培养就不可能有真正的道德教育。
道德观念和政治观念对成千上万的现象、事件、人的激情进行概括。就
其本质而言道德观念和政治观念具有强壮的情感的根,在受到适当教育的条
件下这个根会长出诸如人的活动、关怀和忧虑这样一些生机勃勃的枝条。但
这种根需要有一定的环境。为了使这种根生机勃勃并长出幼芽,就必须体验、
感受观念,而这就是说要与自己作对比。如果在少年的生活中他对人有个人
的态度,就是说,为了懂得道德,就必须去爱人,同时还应该会仇恨损害人
的尊严的一切东西,少年才可能对观念产生、巩固并发展纯粹个人的情感态
度。
少年在认识世界时把自己当做积极的、主动的因素进入世界,这时对道
德真理、观念和原则的情感感受才能成为现实。用智慧和心灵去认识周围世
界,这就是说,要在道德真理、观念和原则的现实的、具体的表现中,即在
与活生生的人们的关系中,在癖好、行动中和在观点和命运的冲突中去理解
它们。
少年期道德面貌的形成主要取决于一种观念:有利于为共产主义而奋斗
的所有的一切都是道德的。要把这一伟大的道德的,同时又是政治的观念灌
输到少年的心灵中,这就意味着要把少年引导进公民生活的世界中,使他对
为祖国和社会服务产生一种公民的愉悦感。我们始终认为学校的崇高的教育




使命就在于,使公民的情感(喜悦、自豪和责任感)成为少年精神生活中起
主导作用的、最强烈的情感。这些情感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少年就能在自己
的活动中看到公民的目的性。
我们也很重视对另一个观念的认识。这个观念就是:要为人们做好事,
要感觉得到并懂得与你生活在一起的人的欢乐和痛苦,要把自己的心灵的一
部分给予他,决不容忍冷漠无情,要痛恨损害人的尊严的一切行为,这样你
就将是一个真正的人。培养对这一观念的情感感受性,这并不意味着要没完
没了地反复地陈述这一观念,从而使它根深蒂固地保留在意识和记忆中。一
个人甚至可能并不知道这个作为逻辑判断的观念,但如果他为其他人做好事
并同时体验到崇高的情感,那么他就是在用智慧和心灵去认识道德观念。一
个很重要的特点在少年身上表现得很突出。这个特点就是:他越把周围发生
的一切放在心上,他对周围世界的现象就越关心,他的心灵对教师的话语、
对道德教诲、对道德观念的词语表达的敏感性和感受性就越细腻。用智慧和
心灵去感知周围世界,是形成道德修养的极其重要的前提条件。道德上的冷
漠,其根源在于情感的冷漠。
培养情感,这并不是说要去谈论情感或者教学生去体验情感。斯坦尼斯
拉夫斯基多次说过“情感是不能命令的”。如果说在教育工作中一般是不允
许矫揉造作和故意制造点什么,那么,矫揉造作和故意制造点什么对于培养
情感修养是尤其有害的。有一种公式:我对你讲什么,你就去理解什么,我
想在你的心灵中确立什么,你就去感觉什么,于是你就成为一个好人。如果
教师相信这个公式是切实可行的,相信它的教育力量,这就会导致崇高的话
语在少年的意识中可能会一钱不值。情感需要引导,培养道德和情感修养所
必需的情感需要激发,而这一切都必须有情感情境。
利用人们之间关系的无限丰富的生活情境,有意识地创造培养情感修养
的情境,这是最细腻的教育技艺领域,是教育修养的本质。如果一个人不能
对周围世界进行细致的情感、审美观察,他就不能当教师。在儿童、少年和
男女青年身边发生的许多事情,对于道德教育和情感教育来说是无可挽回的
损失,而造成损失的原因是教师自己没有养成和发展对世界进行情感-审美的
观察的能力。这种能力不是什么天赋的精神品质。只有通过生活才能获得、
理解、养成、完善这种能力并更聪明地运用这种能力。如果谈到教育经验,
谈到取得经验所需要的工作年限,那么我首先是把对世界,尤其是对人进行
情感-审美观察的细致性包含在这个概念中。教师成为儿童和青年的导师,是
因为他能用智慧和心灵细腻地、敏感地认识世界。这一品质对于少年的教育
具有特殊意义。少年的视野在无限地开阔,他的智慧在不断获得认识概括的
真理并对之进行逻辑分析的能力;这个年龄的人能看到远离他们发生的事
情,却常常不注意近在身边的事情。教师不仅要发展和深化少年期的本质和
少年的社会地位所要求的能力,同时还要发展少年用智慧和心灵去观察就在
离他两步远的地方出现的事情和现象的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6 19:33:00 | 只看该作者
情感和公民的尊严

培养个人的公民尊严感,这是影响少年精神世界的最细腻的领域之一。
教师应全力以赴地使学生感觉到自己身上有能影响社会发展的积极力量。公
民感,这是心灵最崇高的、最高尚的运动,它们推崇人,在人的心中确立起




社会意识、荣誉感和自豪感。道德纯洁的主要源泉是公民感。一个具有高度
发展的、深刻的公民尊严感的人,他对世界具有个人自己的观点,他从社会
意义的角度去认识在他周围发生的一切:似乎与他个人无关的东西,也被他
当做个人的事情进入他的心灵。
公民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始于对崇高的道德行为的审美享受。在童年时
代人就有了这种情感,而在少年期由于意识并认识到道德的高尚性的思想实
质,使这种情感大放光彩。对道德美的审美体验,是认识人的伟大的社会意
义的重要条件。对少年精神世界影响的细腻性,就在于把对道德美的审美享
受与对人的认识融合在一起。在谈到高尚的道德行为时,我总是尽量直接诉
诸于少年的精神世界。少年恰恰对我的这种做法很敏感,向教师袒露心扉:
他的心灵中最隐秘的角落也变得敏感了,感受性增强了。
我对少年们讲述人类崇高精神的顶峰——伟大的卫国战争英雄们的功
绩,他们为了祖国的自由和独立奉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表达了对敌人的愤怒
的蔑视,他们饱受可怕的痛苦折磨仍保持了公民的自豪,感觉到自己在道德
上、精神上压倒了敌人。少年在认识公民的功勋的美和伟大时,就会联想到
自己并去思考一个问题:“我能做什么?”
纳尔契克市的一个 13 岁的少先队员萨沙?科瓦廖夫的功勋使我的学生们
激动不已。他用炸药包把法西斯匪徒撤退时要通过的一座桥炸飞了,而在爆
炸时他自己也受了伤。他被押解到了法西斯的城防司令部。司令官说:“是
谁教你这样做的,招出来,就放你回家。”萨沙回答:“谁也没教我。”司
令官把一块巧克力扔给了少先队员。“去你的,法西斯恶棍!”少先队员怒
吼了一声,踩碎了巧克力。司令官揪住男孩的头往墙上撞。敌人把他押到橡
树林中枪杀了。纳粹匪徒不敢看男孩的眼睛,朝他的后背开了枪。
我还讲过一位无名英雄的故事,他是一名苏联士兵,被关押在布亨瓦尔
德集中营中,他拒绝解下腰带,因为腰带的扣环上闪耀着一颗我们的苏联红
星。当纳粹匪徒向他走来时,他把他们打死了一个,打伤了一个。我永远也
不会忘记我的学生们是如何专注地听我讲我们的老乡,共青团员薇拉?帕夫
莎的英雄功绩。她与自己的女伴们一起写反法西斯传单,把从俘虏营中逃出
来的苏联士兵藏起来。法西斯匪徒逮捕了薇拉,拷问她。一个法西斯匪徒挖
出了她的一只眼睛。“如果你说出自己同伙的名字,”盖世太保说,“你就
能活。不招供,就挖掉你第二只眼睛。你将祈求赶快去死。”薇拉鄙视地朝
着法西斯匪徒的眼睛啐了口唾沫,她忍受着惨无人道的折磨说:“坏蛋,你
要死在绞刑架下。”
每个少年在沉思英雄们的壮丽的、崇高的功勋时,他的思想升华到英雄
的境界。在他的想象中描绘出一幅幅人民的骄傲、人民精神的力量、情感的
美的壮丽画面。在这样的时刻少年怀着崇高的情感用智慧和心灵去理解这样
一个思想:在人类的生活中有任何东西都不能与之比拟的、与之相提并论的
东西,这就是祖国的自由和独立,祖国的荣誉、强盛和尊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8#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6 19:33:00 | 只看该作者
情感情境的一般特点

作为一种教育手段的情感情境的本质,在于人是用心去感觉另一个人的
心灵细微的运动,并用自己心灵的运动去回答它们。
情感情境的特点是在心灵的冲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似乎




是自发的,任何的策划都激发不起这样的活动,以前获得的道德价值观对它
起着影响。不是事先规定好的,也不是有准备的这种活动,是在环境的影响
下出现的,它同时表现出一定的情感-道德修养,是进一步发展、深化崇高的
人类的激情的手段。
母亲决定打发托利亚住到舅舅家去。男孩心情沉重地与集体告别,但在
他心灵深处的什么地方隐藏着一个希望,希望到了那边,在另一个环境中他
的生活也许会轻松一些。集体感觉到了托利亚的这种心情。所有的人都很难
过,离别时大家的心情都很沉重。在他动身前的几天少年们给男孩送了礼物。
他们买了纪念册,每个人都在指定给他的那一页上画了或写了点什么。动身
的那一天到了。大家说定,五个人,其中三个男孩,两个女孩,去火车站送
行(车站离学校有两公里远)。开车时间是在上第三节课的时候。在上第一
节课的时侯事情就已很清楚了:男孩子们和女孩子们都没心思上课。我明白,
他们都想去为同学送行。但我担心的只有一点:难道他们没有足够的决心提
出不上课的请求?他们都走了,派了一名代表来说:“难道在这样的日子可
以扔下同学不管吗?课可以在放学后补……”对我来说这是真正的幸福,因
为男女孩子们所做的,正是他们的崇高的情感提示他们做的事。好就好在这
一情感没有受到痛苦的思索的考验:“怎么办?可以这样做吗?会不会发生
什么不愉快的事?”
在这一类行动中获得了巨大的精神财富:人确定了自己的崇高情感。内
心世界的鲜明的情感表现加强了人际关系的纯洁性: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义
务感更深化了,心灵变得更加敏感。在托利亚的生活中集体的态度起了重大
的作用。
当在教育工作中实现了情感影响与道德影响的统一时,儿童与少年用心
灵生活的能力,把自己的心灵献给人们的能力就特别强。这种毫无自私自利
之心的能力使生活变得更光辉,更快乐。没有把自己的心灵献给人们、献给
一切有生命的生物和事物,献给一切体现着我们的现实美的东西的细腻的需
求,而儿童和少年却有丰富的精神生活则是不可思议的。大家都很好地知道
儿童具有与周围的人和物亲近的精神需要,他献出自己的心灵,使自己周围
的一切都充满崇高精神并生机勃勃。玩具娃娃对儿童来说是活的生命,他赋
予玩具娃娃智慧、情感和性格。这种精神需要并不是什么天生的东西。它是
人们给予这个来到世界上并努力成长为人的小生命的第一件人性的东西。希
望互相亲近、表现出崇高的精神、奉献出自己的心灵,这是一种崇高的人的
需求,这种需求指出了一条教育的道路,在培养对道德真理、观念和原则的
情感敏感性和感受性时必须走这条路。儿童的心应该给予某个人,某样东西。
如果小孩不把自己的一部分心思放在玩具娃娃、小马、长毛绒小熊、小鸟、
娇嫩的花朵、小树、心爱的图书上,他就不可能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友谊、信
任、忠诚和眷恋这样一些深沉的情感。
我认为自己的教育任务,是要使在奉献自己的心灵方面童年期和少年期
之间不存在界限,要使在童年期获得的心灵的财富不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
失。少年教育中出现困难的原因之一,就在于丧失了童年期获得的情感-道德
财富,还常常在于童年期的情感-审美世界狭小和贫乏。形式主义对教育工作
带来的危害是极大的:儿童和少年所做的许多事情并未触及他们的心灵,而
只是在他们的意识的表层一掠而过。(例如,有时候甚至连帮助残疾人和病
人这样的工作,也慢慢变成轮流值班的“措施”,成为了用打分去进行评价




的对象……很难找到有比这种做法更扭曲儿童心灵的其他任何做法了。)
我很关注让少年在友谊和美的世界中过有着丰富情感的生活,使每个少
年都能对某一种东西感到无限的珍贵和亲切,使在童年时代进入他们的精神
世界中的活生生的人物和事物,能尽可能多地在整个少年期在他们的情感世
界中保留自己的迷人的吸引力。
无论是在童年期的劳动还是在少年期的劳动,实际上都要服从于事物、
植物和动物所体现出的崇高精神。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不是每个儿童栽了多少
棵树,而是他种的树(哪怕只有一棵小树)在他心目中的地位如何,这棵小
树是如何进入他的心灵的。充满崇高精神的劳动把童年期的情感修养与少年
期的情感修养连接起来。童年期创造的一个个美丽的角落,成为最可爱的地
方永远保存在我的学生的精神生活中。在告别了朋友和老师之后又过去了许
多年,已成了成年人,成熟的人的他们,还常常向往着到这些地方来走一走,
看一看。
情感记忆对培养少年的心灵对周围世界敏感性方面,起了巨大的作用。
因此我尽力用鲜明的印象和体验去丰富一个人在童年期和少年期的情感世
界,使他们对周围世界的情感态度不是过眼 云烟,而在他们的心灵中留下自
己的痕迹,激发起纯洁的思想和动机。
情感教育与审美教育的统一就在于发展和丰富情感记忆。在我们的学生
的童年时代在他们面前展现了一些令人赞叹不已的美丽的角落。这就是池塘
边的垂柳、柞木林中静悄悄的黄昏、沟壑中的老樱桃树、丁香花园。这些角
落的美景在孩子们的心灵中激发起一种惊叹的情感。他们更把眼睛睁得大大
的看着这个世界,体验着欣赏美景的幸福。对与大自然的美景相联系的童年
的回忆,使他们对周围世界的敏感性、感受性更敏锐。少年看到了自然的美,
因为他们在童年时就发现了这种美,自然的美深深地铭刻在他们的情感记忆
中。
音乐是丰富情感记忆的源泉。我尽量使童年时代对音乐旋律的感知,与
纯洁的、高尚的、崇高的情感与动机联系起来,其中与动机的联系尤其重要。
在大自然的环境中听着柴可夫斯基、格里格、贝多芬、巴赫的作品,孩子们
在自己的想象中描绘出善良与邪恶斗争的场面,他们全心全意地站在真、善、
美的一边。正是在这样的时刻,在儿童的心灵中激发起了要做点什么好事的
愿望。音乐的这种使人变得高尚的力量,能持续到少年时期。我们经常举行
音乐晚会和晨会。其主要方式就是听音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9#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6 19:33:00 | 只看该作者
最重要的情感情境

1.我们应该在一个活生生的、能思考的、能体验的、但尚未真正长大成
人的人的身上培养起个性的精神美,而这种精神美的培养取决于教师是否善
于教会自己的学生用心灵去感觉别人的内心世界。用高尚的情感和体验使儿
童和少年变得高尚的艺术,就是引起共同的感受的艺术。我在一个人的童年
时代就使他能用心灵去理解和感觉其他人的细微的心灵活动。
我给自己的学生讲了关于一个残疾幼童彼得里克的事,重病把他困在床
上,剥夺了他童年的欢乐,我希望每个男孩和每个女孩都能设身处地地为这
个有病的孩子想一想。共同的感受就是从这里开始的。我们常到这个男孩家
里去,给他带去了书和玩具。彼得里克是个感受性很强的孩子,他对周围世




界的感知很敏锐。开始时他怀有戒心,对我们有点不信任,但是少年们的真
诚和他们善良的动机融化了孩子心头的冰块。他等着少年们来,对他们讲自
己童年的欢乐和秘密,讲在他的小窗上方筑巢的燕子、给他带来许多快乐的
有插图的小人书、清晨照在他头上的阳光。孩子的幻想和创造的世界使我的
学生感到亲近和亲切,他们很快就全身心地感觉到了彼得里克的种种忧虑和
不安。诚挚的友谊建立起来了。我们送给彼得里克一本大纪念册,我们每个
人都在纪念册上为彼得里克画了一张画。我们与彼得里克一起为这些图画编
写故事。
与这个病孩的心灵的交流,成了进行情感教育的独特的学校。与彼得里
克的最初几次见面就在年轻的心灵中激发起深切的同情:少年们感受到,对
每个健康的人来说是很平常的许多事情,却是这个孩子所不能想象的。当塔
尼娅叙述树林中黄昏的景色时,彼得里克提出了许许多多的问题:“啄木鸟
是什么样的?树林怎样喧闹?阳光怎样在草地上闪烁?树林中的凉爽的气息
是怎样的?猫头鹰在哪里度过白天?小溪的潺潺声是怎样的?”孩子们很激
动。他们的整个心灵都体验到一种悲哀,因为彼得里克不能去树林,不能亲
眼看到树林的美,不能亲耳听到树林的宁静和音乐。
“我们带你去树林,”托利亚说。彼得里克着急地期待着预定去树林旅
行的那一天。少年们找到了一辆橡胶轮的小车,让小男孩坐在车上,推他到
树林里去。在这样的时刻所有的少年的心中都怀着要做好事的愿望。在这个
风光无限奇妙和美丽的世界中每个孩子都想对彼得里克介绍点什么。大家把
他带到了阳光明媚的林中空地。小男孩看到了啄木鸟,第一次听到了树林的
喧闹,感觉到了树林凉爽的气息。
一、二年级的课程彼得里克是在家里学的。我们所有的人都成了他的老
师。夏天,少年们帮助彼得里克治病。令人兴奋的一天终于来临了,孩子年
轻机体的活力战胜了疾病,彼得里克站起来了。他跨出的每一步都在我的学
生的心头产生反响。现在去树林里没有一次彼得里克不同行。他自己走一段
路,我们用车推着他走一段路。当要到彼得里克力不胜任的远的地方去时,
总有一个少年会陪他留在家里。
情感上的敏感性似乎打开了孩子们看世界的视野。共同的感受教会他们
从眼睛中流露出的极不易察觉到的细细的一丝悲伤、沉思、惊慌的神色中,
感觉到其他人的痛苦。由于我的学生在童年时代,在少年时代和青年早期经
历过了情感敏感性的训练,他们能发现成年人和孩子的孤独感,对他们满怀
同情,成为他们的朋友。就这样他们发现了已退休的彼得?帕纳索维奇医生
感到很孤独。他的妻子去世了,他安葬了她后就迁居到我们村子里,每个星
期他都要捧着鲜花去邻村他妻子的墓地。在一次去树林的旅行中孩子们知道
了这一切,看到了老人忧伤的眼神。这个人要走 30 公里的路,就为了把一束
玫瑰或矢车菊放在亲人的墓上。老人的这种深沉的情感震撼了少年们的心。
少年们与彼得?帕纳索维奇交上了朋友。他们帮助他种花,瞒着他把鲜花送
到他妻子的墓上,为的是给彼得?帕纳索维奇带来欣慰。
与这位老人的多年的友谊,在少年的思想和情感上留下了痕迹。他们对
人与人之间的诚挚的关系的敏感性和感受性变得更强烈了。他们知道了三年
级一个女学生家里发生了不幸。女孩的父亲和母亲离婚了。女孩留在奶奶—
—她父亲的母亲身边,而他的刚满 2 岁的小弟弟住在另一个奶奶——她母亲
的母亲身边。女孩很痛苦:她想与弟弟在一起。有一天她去看望弟弟,而弟




弟已不像以前那样高高兴兴地迎接亲爱的姐姐,而是恐慌地、警惕地看着她。
“尤尔科已不记得我了,”她对女友们说。这话使女孩子们感到震惊。
当我们去树林旅行坐下休息时瓦里娅问:“为什么人们要互相制造痛苦,
要给别人带来不幸和委屈?他们为什么要把拉娅和尤尔科分开?为什么常有
这样狠心的父亲和母亲?”如果少年没有感觉到其他人的痛苦,没有把其他
人的痛苦这样关切地挂在自己的心上,他们是不会提出这样的问题的。
共同感受的范围是逐步扩大的,从少年在自己周围所看到的扩大到住得
很远的人。如果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没有经历过共同感受的训练,少年就会
对世界上发生的事情漠不关心。教师语言的力量、语言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
响、“用动词去点燃心灵”的技巧,取决于共同感受培养的是怎样的情感修
养。
向学生揭示的科学真理和规律越多,他的智力财富所具有的意义越大,
对人的精神世界的认识、人的崇高情感的确立就越重要。少年对文艺作品的
感知,也取决于他在生活中的情感训练,取决于对其他人的欢乐和痛苦的共
同感受的深度。只有当情感和道德修养的种子已播进少年的心灵并滋生细腻
的情感-道德关系时,文艺作品才能培养情感和道德修养。这是对少年正确地
进行教育的极其重要的条件。
2.善良情感的物质表现。每个少年应长期地把自己的善良的情感倾注到
劳动中,并用高尚的动机使劳动富有人性。按我的设想,劳动完成时应达到
一种境界,这种境界能使人更细腻、更敏锐地去感觉其他人的精神世界。
我们每年在一月份的第一个星期庆祝姑娘节,有一个男孩在节日前好几
个月就到树林里去挖了一棵铃兰的根,把它保存在很冷的土中,然后把它移
到温室中,等它开花……体验良好的情感,这本身就可以成为劳动的目的和
动机。一个人为了瞬间的幸福而劳动好几个月,在这里面蕴涵着劳动的巨大
的教育力量。这一时刻似乎使一个人升华到情感和道德发展的一个新的高
度。这一瞬间在人的心灵中留下了深深的痕迹。每个少年都体验到这一瞬间
是最美好的境界,在这一境界中一个人深入到了另一个人的内心的精神世界
中。在姑娘节的前夕这个男孩久久不能入睡。他梦见了女孩子的由于喜悦而
神采飞扬的眼睛。在男孩把花献给女孩的这一难忘的瞬间,两颗心都向对方
敞开了。用形象的语言说,人的心灵挺直了腰杆,充满了自豪感,随时准备
着去创造善。
当地平线呈现在少年的眼前时,当少年注意着“世界问题”而忽略了身
边的问题时,使人性,即为了他人的快乐而劳动成为少年期个性的基础,这
有多么重要啊!我注意使每个少年在劳动中寻找个人情感和审美生活中的丰
富的、快乐的领域。每个人在童年时代就已在父母的宅旁园地中建设了自己
的玫瑰园。用形象的语言说,这一小块地就是一扇小窗户,通过它展现出人
的情感-审美世界。如果没有几十扇这样的小窗户,孩子们就会生活在黑暗
中,而当他们长大进入生活时在情感、审美和道德方面他们将是粗鲁的、冷
漠的、无知的。我不能想象没有鲜花的所谓真正的道德教育。每个男孩、每
个女孩在玫瑰园中的劳动,对于我来说是重要的教育手段。栽一丛玫瑰,体
验看到第一朵花时的欢快,把花送给别人,体验这一时刻的激动人心的幸福,
这一切对于培养新人是十分重要的;耕耘土地,种植庄稼,体验劳动的紧张、
汗水、老茧和欢乐也同样如此。
体察别人时的细致,情感上的感染性、感受性、敏锐性、敏感性,共同




感受的能力、对其他人的精神世界的洞察,所有这一切首先是在家庭中,在
与亲人的相互关系中出现。在这里必须找到人心中高尚的精神需求在情感-
审美方面的根。对孩子来说母亲是世界上是亲的、最宝贵的、最美的人,人
道主义的教育就是从这里开始的。但是善良情感的获得要以付出大量的精力
作为代价。少年应该通过劳动来获得善良的情感,并把这种情感体现在物质
财富中。
在二年级、三年级(有时还在一年级),每个男孩,每个女孩就在自家
的宅旁园地上栽种了“母亲苹果树”、“父亲苹果树”、“奶奶苹果树”、
“爷爷苹果树”。促使他们进行这项劳动需要掌握分寸,并且要求十分敏锐,
因为并非所有的人都有父亲和母亲……当然,如果不提醒的话孩子也可能会
忘记种下的树。
岁月流逝,孩子们长大了。小树也长大了,该结果实的时候越来越临近
了。那一幸福的时刻来临了,为了这一时刻孩子们付出了多年的劳动。还在
春天,当树上开始结果的时候,男女孩子们就已激动地告诉我母亲树上将结
多少苹果。大概没有其他劳动能让孩子们如此激动地等待它的果实,因为他
们在这种劳动中看到了自己。
在七月的一个黎明时分,斯拉瓦到我这里来。“我们一起去看看苹果熟
了吗,”他说。我们到了他的小花园。母亲树上的苹果已经红了。它们可能
还没完全成熟,但这个男孩已不能再等待下去了。他走进屋子,拿出一只大
碗,小心地摘下了几只苹果。他把苹果送给了母亲。我从来没有看到这个男
孩是如此的幸福。在这一瞬间我在想:“如果你的学生体验到为他人做了好
事的幸福,你,作为教师,就是幸福的创造者。”
3.世界上发生的所有的一切都与我有关。在儿童的生活中常常有不少难
以捉摸的情感情境,即周围世界的事物和现象可能会震撼他们的心灵,但也
可能完全不为他们所察觉,这完全取决于孩子是用什么样的眼光看世界的。
要给予他们观察世界的敏锐视力,要教会他们体验对观察到的东西的欢乐和
忧虑,这是情感、审美和道德教育中最细腻的东西。我尽量使每个人都能珍
惜点什么,保护点什么,关心点什么。培养崇高的精神和人道主义,是与美,
与美感和崇高感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但是,如果孩子不用自己的双手
去为自己的和其他人的快乐创造任何东西,那么,专门为了他们的欢乐和享
受而准备的现成的东西你们给得越多,他们看到的东西就会越少,他们对生
动的、美好的东西就越冷漠。
当我的孩子们第一次在校园里漫步时,我要他们注意一棵小橡树,这棵
小树不知怎么长在了小路边。我们停住了脚步。“孩子们,看那棵长在路边
的枝叶繁茂的橡树,”我说。“这棵小橡树本来也可以长成一棵强壮的大树,
但它不走运。看到了吗,不知什么人的脚踩了它的娇嫩的树枝,但它毕竟挺
了过来。这棵小橡树还有救。”孩子们以前看到过这棵小树,但无动于衷地
从它旁边走过。现在受到鼓舞和希望亲近的需求被激发起来了。拉里莎温柔
地抚摸着落上了灰尘的叶片说:“小橡树,你疼吗……”“怎么救它呢?”
孩子们问,他们用担忧的、恳求的目光看着我。现在这棵小橡树对他们来说
已不是在阳光底下可能长出的成千上万棵橡树中的一棵,而是他们的在世界
上唯一的一棵小橡树。我们拿来了铲子,挖出了一大团土,连根带土把娇嫩
的小树移了出来。我们在一个幽静的角落挖了一个坑。把带着土团的小树栽
进了坑里,就这样我们的小像树没有危险了。孩子们回家了,心里想着这是




我们珍贵的、唯一的小树。第二天一到学校马上就跑去看自己的小橡树。
人并非天生就能用人道主义的观点去看世界,这是通过劳动和人与人之
间的关系获得的。这是投入心灵的劳动,心灵不投入其中的劳动是起不了教
育作用的。
我的每个学生都在寻找某种世界上唯一的、宝贵的、独特的东西。每个
人都关心一切生动的和美好的东西。使男女孩子们受到鼓舞、感到亲近的事
物和生物越多,他们就越敏锐地感知周围世界的现象。我们每年都要在一块
不大的地上播种小麦。收割小麦成了一个劳动的节日进入了我们的精神生活
中。男女孩子们小 心翼翼割下麦穗,生怕一颗麦粒掉到地上。这种操心暂时
还不是公民感。对孩子们来说一颗麦粒还不是社会财富,而是一个生命。公
民感和公民的世界观是随着时间,随着他看世界的视野的开阔而逐渐确立
的。但是,如果一个人在童年时代没有任何他感到最珍贵的东西,那么,他
也不可能成长为真正的公民。
我努力不让少年对本应使敏感的人激动不已的事情无动于衷,努力发展
他们对邪恶毫不妥协的情感和对善的追求。如果不设法使一个人在少年期对
那些似乎与他个人无关的事情表现出个人的关切,那么,高尚情感的培养和
公民的造就都是不可思议的。如果少年看到冷漠无情、疏忽大意、有损人的
尊严的现象时他的心没有痛得发颤,如果对邪恶的崇高的愤慨没能鼓舞他去
做出诚实的、高尚的行为,那么,要进行名副其实的道德教育也是不可思议
的。要引导每个少年为正义和善良的胜利而斗争,这是进行道德教育、情感
教育、审美教育的一条很重要的法则。
我们的少年建立了少年自然保护小组。他们留心观察:是否有人把手伸
向绿色的朋友,是否出现了树林和花园的破坏者,在禁渔期是否有偷猎者潜
入捕鱼,是否响起过枪声,野鸭或鹌鹑的血是否在草地上流淌。这种保护大
自然的活动有时完成得很有成效:少先队员们气愤地去找他们的高年级的同
学,但又是非常高兴和兴奋,因为他们成功地制止了某件不好的事,或者,
在最坏的情况下他们搞清了真相。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形成了非常有价值的情
感情境。
4.高尚的情感冲动。在一个寂静的秋夜,少年自然保护小组的成员科利
亚、维佳、谢尔盖、万尼亚来到了教师休息室。万尼亚气喘吁吁地说:“他
们坐着汽车来了……已锯倒了一棵橡树。”从他的条理不清的叙述中我明白
了下面的情况。几天前少年自然 保护小组的成员们发现树林里有一棵橡树,
它下面的树皮被剥掉了窄窄的一圈,几乎察觉不到。这棵橡树已枯死了。后
来另外两棵橡树也是被用这种方式杀死了(这是科利亚的话)。这个事件使
所有的少先队员都很激动。事情很清楚:有人在摧残树木,让它们枯死,然
后就可以很容易地把它们锯倒并运走。少先队“不可战胜者”中队庄严宣誓
无论如何要找到这些罪犯。今天,在光天化日之下一辆汽车开进了树林里。
两个人在锯树,第三个人到别的什么地方去了。男孩子们震惊了:他们认出
了在毁树者中间有一个是畜牧场场长。他们不止一次地从他那里听到关于爱
国主义和公民义务的漂亮的言辞。这是怎么回事呢?现在还怎么能相信这个
人呢?偷伐者还未锯倒第一棵树就放下了锯和斧,走到林间空地坐下吃饭
了。到别的什么地方去的第三个人——司机回来了。三个人在那里又吃又喝。
然后就躺在草地上,大概睡着了。男孩子们轻手轻脚地从自己隐蔽的地方走
了出来。他们拿起了锯和斧,在车厢里找到了绳子。他们把所有这些东西捆




到一起,扔进了沟壑中,还在上面撒上了一层土。而在车厢上他们写了两个
字“窃贼”。
孩子们以自己的方式惩罚了罪犯之后现在担心起来了:这些人会不会控
告他们淘气胡闹,甚至以流氓行为为名来控告他们。在他们的眼睛中我看到
了对邪恶的义愤的火花,同时也看到了信心的不足。男孩子们好像在问:“我
们做得对不对?”我勉强抑制住自己喜悦的心情说:“好样的,孩子们!任
何时候,只要发现犯罪、欺骗、虚伪,就按照良心对你们的提示和指示去做。
良心是永远不会背叛的。要成为捍卫正义的真正的战士。罪犯将遭到惩罚。
除此之外,他们每毁一棵树就要自己亲手栽 10 棵树并照料它们几年。”
在我的表扬下振作起来的孩子们,交出了汽车的钥匙,罪犯很快就被抓
住了……
孩子们照良心的吩咐去做了,而良心,这就是乘以真理意识的情感。孩
子们的这种行为毫无疑问将终生在他们的心灵中留下痕迹。再有一些类似的
行动,通过这些行动少年在道德上将变得成熟、刚强,针锋相对地与邪恶斗
争。
我总是担心冷落了年轻人的激情,生怕播下冷漠的种子,害怕熄灭他们
心中义愤的火花。对年轻的心灵中迸发出的真诚的激情,任何时候都不可以
嗤之以鼻,任何时候都不可以动摇他们对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的信念,这种
信念就像指路的明星一样照耀着他们的生活的道路,这就是对共产主义理想
的信念,对最公正的真理必胜(柳达的话)的信念。对于生活的地平线已展
现在面前的这个人来说,他的道德面貌取决于他是怎样面对邪恶的。
有一次“不可战胜者”中队的孩子们在遭遇邪恶时,他们干得就更果断
了。在还禁止猎杀候鸟的早春时节,他们发现了两个打了许多野禽的猎人。
精疲力竭的偷猎者为自己安排好了休息的地方就睡着了。男孩子们拿起了猎
枪、子弹,还有一袋很重的什么东西(后来知道了这是炸鱼用的炸药),把
所有这些东西都沉入了河中。在离睡着了的偷猎者 100 米远的地方孩子们用
芦苇点起了篝火,还把十几发猎枪子弹扔进了篝火中。可以对少年们的淘气
行为感到气愤,也可以向他们提出这样的要求:“不要这样做。比方说,可
以去村苏维埃,至少可以去学校控告犯法者。”但是在这一要求中包含着假
仁假义。它是在教导少年:“看到了邪恶,就要好好地看着,记住它,也可
以写下来,去告诉大人,让大人去处理……”如果少年遵照这种要求做了 10
次、20 次,长大后他们就会冷酷地、麻木不仁地、无动于衷地对待人类的一
切。他的一切所作所为都将遵循淡然处之、不偏不倚、谨小慎微的原则。他
将考虑:“如果在我眼前发生了违法行为,应不应该愤慨?”他可能将学会
从对自己有利和合适的角度出发去控制自己的感情。这样的人是可怕的、危
险的,因为这样的人能干出背叛和背信弃义的事情,在复杂的环境中是不可
以指望他们的,对他们来说没有任何宝贵的、神圣的东西可言。
在生活中常常有良心的感召,有最高尚、最理智的情感,也有被愤怒和
义愤强化了的正义感。培养和训练我的学生去敏锐地感知一些现象,这些现
象就其本质而言能首先对情感产生特殊影响,我认为这就是教育的一项重要
任务。这些现象中包括:一个人给另一个人带来的痛苦和苦难,对学生认为
是神圣不可侵犯的道德规范的破坏。从成人的眼光看,学生所遇到的邪恶是
无关紧要的、微不足道的,但是儿童和少年有自己的衡量善恶的尺度和范围。
必须不仅看到儿童的兴趣世界,而且必须深刻地洞察儿童、少年的思想,体




验他们的情感,与他共忧虑。共同的感受,这是您在您的学生心目中的道德
面貌的情感基础。少年根据您怎样对待他对邪恶的义愤感得出您是怎样一个
人的结论。形象地说,如果您在熊熊的篝火上浇了一桶凉水,那么心灵的火
热的声音将暗哑,取而代之的是胆怯的思想所发出的冷漠的、谨小慎微的声
音:“是否值得注意它?反正我的干预也是无济于事的,我一个人能做什么
呢?”
解除了情感上的武装就会在道德上产生危险的恶习,即产生自卑感,认
为自己无所作为。我觉得,在人的情感世界中最可怕的就正是这种情感:一
个人认为自己是渺小的一颗尘土。这种道德沮丧的根源就在于缺乏情感(广
义的情感)修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0#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6 19:34:00 | 只看该作者
审美情感的源泉


审美情感修养要求学校生活在总体上达到很高的修养水平,尤其在道德

修养方面,即把人看做是最高的价值。在日常的相互关系中笼罩着粗鲁、冷

漠和不拘小节的地方,审美价值就处于软弱无力的境地。

培养集体成员之间的丰富的情感内涵:敏感、真诚、温馨,由此就开始

了审美教育。在人周围的美与人本身的美的和谐的结合中,人与人之间的相

互关系的美起着主导的作用。儿童还不能从思想和意识上去理解这种美的本

质,但他在用心灵去感觉这种美:对他来说,美包含在公正之中。公正使儿

童的心灵变得高尚,而不公正则使他变得粗鲁和残酷。人的内心世界与他周

围世界的和谐,是从体验公正带来的欢乐开始的。公正具有一种奇妙的特性,

能拨开儿童的眼睛去看美,能打开儿童的心扉去接受美。不公正就像是用冰

凉的盔甲裹住年轻的心灵,于是心灵就变得对美置若罔闻。儿童的精神状态、

他的内心世界与生活在他周围的人和进入他生活中的人的相互关系,取决于

在家庭和学校中起主宰作用的是什么,是公正还是不公正。精神状态,这是

对行为的深刻的、个人的情感评价,这种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儿童的个性。

公正孕育的内心的精神世界的特点可用这样的话来描述:一个敏感的、打开

了心扉的人,他能对另一个人的精神生活的最细微的运动作出反响。对于这

样的心灵来说,周围世界的美是形成对善的信念的强大源泉。不公正则导致

情感的冷漠和审美的迟钝。

不公正对少年的精神生活的危害尤其大。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美少年已

能进行初步的逻辑分析。概括能力往往引导少年得出错误的结论,认为人道

和人的尊严,不是在某个个别的场合下,而是随时随地地受到损害。

审美情感的源泉是审美知觉的修养。对不公正的体验,会使高度的审美

修养所特有的敏感性变得迟钝。不公正使少年的神经系统受到震惊,引起兴

奋状态,然后变得精神压抑、消沉。处于这种精神状态下人就不能正常地感

知事物和现象,感知它们的色彩和品质,也不能正常地思考。他感觉不到自

己周围的人们身上蕴涵的美,从而也不去追求自身的美,不去追求人道主义

的理想和善行。

人与人的关系中的真正的美——真诚,远非总是令人愉快的。真理常常

是苦涩的、忧心的,真理中包含着对邪恶的谴责和不妥协。但最苦涩的真理

会在一个人的心中确立起对做好人的向往,因为真理就其本质而言永远也不

会贬低人的尊严。






学校中公正的精神首先体现在对儿童和少年作出的努力的评价上。这种

努力的表现往往是很细微的,难以捉摸的,常常是没有结果的,即没有表现

为深刻地掌握了知识和牢固的实际技能。付出了智力劳动,付出了努力,但

没有结果;而教师只评价结果——知识。儿童把这种片面的评价视作莫大的

不公正。要设法使智力劳动总能产生积极的成果,这就是在学校中体现人道

和公正的艺术所在。

对学生付出的劳动所作评价的公正性,能使学生形成一个信念:他们和

他们的老师,是从事共同劳动的同志,是志同道合的人。由于有了这种情感

体验,教师和学生就能彼此敞开心扉坦诚相见:他们的心灵是相通的,人性

中最好的东西就不会被偶然的、伪装的、次要的东西所掩盖。在受到高尚动

机所鼓舞的同志关系和友谊的气氛中,儿童、少年的心灵就会对一切善良的

东西很敏感。一个人感觉到其他人身上的美,这种美就在他的心中确立起对

善的信念。孩子像接受自己的朋友、同志、志同道合者的忠告那样去接受教

师的意志,而如果少年也这样地去接受教师的意志,这对学校工作是非常有

利的。我坚定地认为,这是培养自觉纪律的奠基石之一。学生沉浸在同志式

的共同劳动中,充分地展示自己的道德力量和意志力量。他的个人意志不会

削弱,相反,他会运用自己全部的精神力量去达到目的。体现真正的教育的

这条重要的规律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教师很少禁止学生去做什么,而几乎

总是用自己的榜样去激励和吸引学生。培养坚强的意志的技巧的全部秘密

就在于此。一个好教师很少采用禁止的办法,不是因为他对恶熟视无睹,而

是因为学生在专心致志地做好事,努力成为一个好人。

如果每个人都努力去成为一个好人,那么每个人的个性就会在集体中鲜

明地表现出来。这里说的不仅仅是每个人都表现出自己的力量和能力。这里

还展现了知觉的个别性,以及教师对行动和行为的评价所引起的内心的情感

反应的个别性。这种反应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美的重要因素。由于有了想成

为好人的愿望,学生甚至不把教师的愤怒、火暴、痛苦、悲哀看做是不公正。

相反,教师内心的这些活动在学生身上激发起要做得更好的愿望,促使他们

去体验教师的公正。

如果您想成为一个真正的教育者,请您向年轻的心灵展现人的美,首先

展现您自身的美,这是很重要的。这里谈的不仅仅是作为一种巨大的教育力

量的教师个人的榜样。儿童、少年应该理解并感觉到在自己的老师的日常工

作中表现出的人的美:细腻的情感的美和情感修养的美。真正的教育者,是

一个情感领域宽阔的人,他能深刻地体验快乐和悲伤、痛苦和忧愁、愤怒和

气愤。他很少提高了嗓门大声呵斥。孩子们能从自己老师的普通的话语中捕

捉到担忧、伤心、惊奇、痛苦、愤怒(和任何有情感修养的、有教养的人一

样,教师也有权愤怒)等情感以及几十种具有类似色彩的情感。为了能让孩

子们感受到这些情感,真正的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教师不必进行什么演说训

练。我认识一位优秀的教师,他即使在愤怒时说话也几乎是轻声细语的,而

全班学生都屏息静听他的每一句话。这不是对嗓音进行什么特别的调节

他的话语是出自内心的,出自情感内在的博大的修养。如果一个教育者想让

他的学生感觉到在他身上体现出的人的美,他就应该努力使他们在日常生活

中感觉到教师对他们的行动和行为作出的细腻的情感-审美反应。这种反应也

就是用人道主义精神,用人类美的公正去进行教育的强大的力量,学校中如

没有这种力量则是不可思议的。在教师的这种反应中,在教师的丰富的心灵






活动中,学生感觉到了他的个性。

在有些学校中孩子们不理解,也感觉不到教师身上的人的个别性,他们

不同情,也不理解教师工作中的困难。孩子们常常用自己的各种各样的淘气

行为和花花点子让疲惫不堪的、神经紧张的教师感到厌烦:教师发火了

他大叫大嚷……这确定无疑地是人际关系修养水平低的标志。哪里出现呵

斥,那里就出现粗鲁和情感迟钝。在呵斥中反映出来的是最简单的本能的反

应,每个教师的心灵中都具有的情感修养的种子在这种本能的反应中失去。

在呵斥下受教育的孩子也会失去感觉其他人的最细腻的情感色彩的能力,失

去了对善的敏感性,这是尤其令人担忧的。孩子被呵斥,在家里还要遭到拳

打脚踢、敲后脑勺、恶骂等粗暴待遇,在这种状况下受教育的孩子看不到,

也感觉不到自己周围的美,他冷漠无情,毫无怜悯心,在他的行为中有时候

可以发现人身上最可怕的东西——残忍。

人的情感修养的源泉,是教师用心灵去感觉儿童、少年、小伙子、大姑

娘的内心精神世界的能力。孩子常常有自己的恐惧、欢乐、忧虑和痛苦。有

高度情感修养的教师能根据孩子眼神中流露出的思想、情感、体验去感觉他

的内心世界。一个敏感的教师在明白了学生并非一切顺遂后,他不会立即去

询问或安慰,他会让孩子感觉到老师已猜测到了他心中的恐惧、悲哀、忧虑

和痛苦。当确信孩子需要帮助后教师就与他单独交谈。善于进行这样的谈话,

是情感修养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

培养用心去感觉的能力,是完善教师的教育技艺的一个最重要的方面。

要努力去察觉在人的话语中所隐含的情感的潜台词。话语和眼睛一样,是心

灵的镜子。我学会了从学生的话语中抓住 最细腻的情感色彩:压抑、恐惧、

悲伤、孤独、痛苦、懊恼、不满、慌乱。米沙的家里常常大吵大闹。这个少

年深刻地感受到父亲的冷酷给母亲带来的痛苦。我学会了根据米沙言辞中最

细微的色彩猜测到现在他家里发生了什么事。这个男孩常常谈论一本让他激

动的书,而我就知道了他现在是高兴还是惊恐,也就是说,现在他家里是相

安无事,或者相反,他的母亲正处于绝望之中。

学生对美的反应能帮助教师理解男孩或女孩的内心活动。一个人的心正

因痛苦、委屈、愤怒和气愤而发热、颤抖,他就会从自己的心境出发去接受

教师关于善良和公正的谈话,对艺术和大自然的美作出自己的反应。慌乱、

痛苦、失望、委屈,这样的情感似乎堵上了美通向人的心灵的道路。如果一

个人的心灵不能接受美,如果不公正使人的心灵受到了打击、伤害和侮辱,

那么美所培育的那个真理就会变成漂亮的辞藻。在把美作为治病的药方前,

必须调节好人的敏感的心弦,使美的韵律能在他的心中激起反响。一个处于

慌乱、压抑、失望之中的人,只想说与他个人有关的事。学校集体中的气氛

应该是,所有的人都能与每一个人有共同的感受,对每个人表现出同情心和

诚挚的关怀。这种气氛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用什么特别的手段形成的。

它的幼芽就在教师和学生的普遍的情感修养之中,尤其当教师理解并感觉到

儿童智力劳动的全部复杂性、全部困难,正确地评价学生作出的每一个努力

时,就会产生这种气氛的萌芽。如果教师根据学生的情绪来调音,对学

生的一切都大度包容、过分迁就,不严格要求,也不讲究纪律,这与同情心

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对无所事事、懒惰和任性采取放纵态度,这是不公正的

另一面。在有道德方面的祸根的地方,不公正就会渗透到精神的相互关系的

最细小的毛孔中,产生欺骗、虚伪和道德上的不规行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1#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6 19:34:00 | 只看该作者
大自然和美


大自然的美在培养高尚的精神方面起的作用很大。它在少年的心灵中培

养感觉、感知事物、现象和人的心灵活动的各种细微的表现和差异的能力。

大自然是善的源泉。当年轻的心灵在人的崇高的美(善良、正义、人道、

同情心、疾恶如仇)的感染下变得高尚时,大自然的美才能影响人的精神世

界。多年的经验证明,有的儿童和少年,心灵中的善良感迟钝、没有想变得

更好的真诚的愿望,就会对动物冷酷地、残忍地开膛破肚,对大自然的

美肆意破坏。人的尊严感的迟钝会使一个人看不到大自然的美。作为进行情

感教育、审美教育和道德教育的一种手段,大自然的美只有在对人的个性施

加精神影响的所有手段的普遍和谐的情况下才能起作用。对于少年来说,大

自然的美首先是培养审美知觉修养的学校。大自然的美能培养细腻的情感,

帮助感觉到人的美。我认为自己的教育任务,就是要使在童年时代在与大自

然交往的过程中获得的情感-审美财富,到少年时代作为人的一种最深刻的需

求进入少年的精神生活,使少年对大自然的美的认识比童年时代更深刻,促

使少年去认识自己身上的美的、崇高的东西,促使他去肯定人的尊严。在认

识大自然的绚丽多彩的美时男孩和女孩们体验到充满了生命活力的精神力

量,渴望去认识日新月异的审美财富的源泉。

人在少年期,比在自己的道德、智力、情感和审美发展的任何一个时期,

都更需要细腻地、深刻地、在情感-审美方面更清晰地感知周围世界。对科学

真理和规律性的逻辑认识,需要思想在情感的感染下变得更崇高。使思想变

得崇高的源泉之一是大自然的美,因为对少年来说思想、认识和发现真理的

源泉也是自然界。在少年时代,对世界的审美品质的感知是与深刻的逻辑认

识、对事物和现象的本质的深入思考融合在一起的。逻辑认识越深刻、越细

微,与逻辑认识相联系的智力情感越鲜明,大自然的审美品质对少年的精神

世界的影响就越大。逻辑认识和审美认识的统一,智力情感和审美情感的融

合,是少年专注地、仔细地观察人,看清人,感觉到人的内心世界的源泉。

在少年面前揭示着这样一些科学真理,如物质的永恒性、宇宙的无限性、

能量从一种形态转化为另一种形态、生物和非生物的统一。洞察这些真理的

本质,对少年来说是多么鲜明的、多么出乎意料的发现,对这一大堆知识和

印象少年不仅必须深刻地思考,还必须进行体验。如果没有这种思考和体验,

逻辑认识的过程就失去了灵魂——对理智的威力的惊奇感,而这种惊奇感,

正是渴望知识的源泉。必须让少年去体验、感觉这些真理,是为了使他们不

被知识的巨大容量所惊倒,使他们面对知识的洪流时不致于惊慌失措。

体验这些极其重要的具有世界观意义的真理的环境、背景,是大自然的

美。当向少年的意识揭示了真理和规律性的逻辑方面,我就带他们去树林、

花园,去池塘边,去田野,用普希金的话说,到冷漠的大自然闪耀着永恒

的美的地方去。少年在认识过程中产生的激动人心的思想的影响下,从情

感-审美方面对世界的观察变得更敏锐了。第一次向少年的意识揭示物质永恒

和物质不灭的思想,我有意识地放在大自然刚开始从冬眠中苏醒的那些日子

里。这一思想的伟大使我们激动和惊奇,我们就怀着这样的心情走向草原。

少年们以新的眼光看到了春天的美。在少年的智力和情感世界中,生活的美

与关于物质永恒和不灭的思想结合在一起。我看到了普通的、熟悉的东西对






男女孩子们产生了新的、意料不到的印象。

我永远也忘不了,托利亚、丹科、科利亚怎样惊奇地睁大了双眼欣赏夕

阳照耀下的柳树。红柳树丛披上了初春的彩装,色彩在阳光的照耀下变幻无

穷。我们周围的生活在沸腾,丹科说。在他的这句话中我感觉到了一种

新的,完全不是童年时代的那种对美的惊奇。这是思想的一种新的、情感-

审美色彩。

在生命复苏时期(早春),在鲜花怒放、生机盎然的时期(盛夏)和静

止时期(秋季)去会见大自然,成了少年们的一种审美需求。关于生命是无

限多样丰富的思想,深化了他们的审美感知。男孩子们和女孩子们用一种新

的眼光去看树林的绚烂秋装的不同层次的色彩,发现了秋天丽日的新的色

彩。他们第一次感觉到并感受到光秃秃的树林的独特的美。似乎通过关于物

质永恒和物质不灭的思想,关于生命是无限丰富多样的思想,少年们在冰冷

的、凝固的(这是女孩们在赞叹秋天色彩的变幻时说的话)池塘中,在覆盖

着树挂的田野中,在发蔫的柳树和杨树中,看到了生命。与大自然进行审美

交往的需求,即使在生命似乎完全停止的冬天,也在召唤男女孩子们去树林,

去草地,去田野。即使在一月的酷寒中孩子们仍然能感觉到、看到树林中的

生命。

我有意在晴朗的秋天去引导孩子们接受宇宙是无限的这一观念,这时侯

的星空特别生机勃勃,因为在八、九月份我们这颗行星会在自己的轨道上与

大量的陨石相撞,在这一时期流星会映照夜空。没有别的观念能像宇宙

是无限的这一观念那样强烈地震撼孩子们的思想。在九月底,夜空中繁星闪

烁,男女孩子们坐在散发出芳香的草堆上,眼望着深邃的夜空,遐想着无限

的宇宙。孩子们对朝霞和晚霞色彩的美,对蓝色的苍穹的美的感受变得更细

腻、更敏感了。在阴沉的秋日,天空布满了灰色的乌云,男女孩子们高兴地、

着迷地遥望着天空,期待着在什么地方露出一小块蔚蓝色的天空。

现在男女孩子们用新的眼光去感知太阳的美。如果说在童年期太阳对他

们来说是童话中的一个生命,它藏在地平线的后面,走进自己的仙境般的花

园中,躺下睡觉,而神话中的铁匠巨人正在为明天的工作做准备;现在则完

全按另一种方式展示太阳的美。在少年的惊异的、充满着求知欲的目光下,

太阳就像是一个正在进行着各种各样的神秘活动的威力无穷的世界出现在他

们的面前,这个世界就是地球上的所有生命的源泉。这个发现用鲜明的审美

情感渲染了关于周围世界的新思想。男女孩子们注视着晚霞和朝霞的变幻、

绚丽的彩虹、在平静似镜的池塘的水面上倒映出的苍穹柔和的色彩。美激发

了智力,使求知欲更强烈。在宁静的夏天的夜晚,当男女孩子们欣赏着晚霞、

倾听着大自然奏出的美妙的音乐时,他们提出了多少复杂而又出乎意外的问

题啊!

在童年期自然界首先是以鲜明的、激动人心的童话的形式反映在人的意

识中:幻想的翅膀把儿童的好奇心带向遥远的世界。当孩子们看到雪花莲娇

嫩的花朵从去年的寒冷的落叶下钻出来时,花朵的诞生——大自然的这种奇

异的、雄伟的现象,在他们的意识中反映成美丽的童话:太阳融化了树上的

积雪,温暖的水滴掉到了地上,化开了冰的盔甲,温暖了土地,于是在水滴

掉下的地方就长出了一朵花,花儿看到了太阳,看到了晴朗的天空,惊异地

环顾着四周说:多美的世界啊!

童年时期就是这样的。现在童话的时代还没有完全过去,但幻想的翅膀






已把他们带到了另一个世界:创造关于美和丑、善和恶的童话。男女孩子们

幻想着遥远的星球、宇宙飞行、人类还不知道的新的生命形式和能思考的生

物。而对大自然和大自然的美的认识,现在不是通过童话,而是通过思维的

智慧而大放光彩。下面是莉达的一篇作文。


朝霞


我喜欢迎接太阳。在日出前很久它就在宣告自己的苏醒。它用自己的光

芒在苍穹的夜幕上抹上色彩,星星熄灭了。天空的彩色变幻着,颤动着。大

地上有一条窄窄的深红色带子。过了一会儿,这条带子变成了橙红色,再以

后,成了玫瑰色、淡蓝色、淡紫色、天蓝色。这样的美景是在哪里,在太阳

深处的什么地方孕育出来的?在那里发生了什么?地球上的生命的火花是怎

样点燃的?太阳会永远照耀下去吗?

如果太阳熄灭了,等待着地球的将是什么呢?

看,太阳从树林后面冉冉升起。彩色的光带熄灭了,天空一片玫瑰色,

就像刚沐浴了雨水的一朵鲜花。太阳的光芒已给树冠披上了金装,但还看不

到太阳。看,从地平线的后面现出了一颗火星,火星在一点一点地扩大,已

经是熊熊燃烧的篝火了。东方的天空在燃烧,草地上的露珠中闪烁着火星。

万物苏醒了,所有的一切都在迎接太阳。强壮的百年老橡树,这是太阳创造

的。雨水浇灌着它,春风抚摸着它。而雨水,也是太阳创造的。那风,那柔

嫩的草茎,还有那像石头一样的煤,那温热的牛奶,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太阳

创造的。在这里最重要的是求知欲。少年的审美知觉越深刻,他的思想的飞

跃就越有力,他就越渴望通过自己的思想去看到更多的东西。少年时期的范

围广泛的精神生活,要求自然界不是成为智力兴趣的某种附属品和背景,而

是生活环境的本质。少年必须经常接触大自然,生活在大自然中。智力世界、

劳动和大自然的有机统一是特别重要的。少年期的审美认识和对大自然的理

解,比童年期复杂得多。如果说儿童只是单纯地欣赏周围环境的美,那么,

少年在赞叹美的同时已不能不去思考,不去追根刨底地探索这种美的源泉。

我认为教育的任务就是要使少年在与大自然的交往中发展自己的智力。在与

大自然的交往中的创造性,在少年的真正的精神生活中是很重要的。必须让

少年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些什么,但问题还不仅在于此。大自然应该成为投入

精力的场所。每个夏季都有几天,我们从早到晚地生活在阳光下的柞树林

中,这是一个神奇的角落,用形象的语言说,在这里,年轻的心灵与美的每

一次接触,都会萌生求知、求认识、求思考的愿望。在少年期与大自然的日

常接触,要求有越来越多的新发现。我尽力使我的学生们这样地与大自然交

往,从而对生命的神秘源泉的经常不断的发现,能使他们的审美敏感变得更

敏锐,激发起对智慧、科学和思想的自豪感。

在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中,不允许采用教训的方法,也不允许装出被大

自然的美所感动的样子。教师只有真诚地爱上了大自然的美,他才可能在少

年的心灵中点燃审美情感的火花。但是只有当学生自己善于与自然的美单独

相处时,与大自然的交往才能展开其全部的审美教育的可能性。我尽量使每

个男孩,每个女孩在大自然中都有自己个人的精神生活的领域。为了使少年

热爱与大自然的交往,必须付出巨大的努力。每个少年都在家里布置了一个

自己的美丽角。我教男孩和女孩们在这个角落里读书、思考。逐渐地我



file:///C:/DOCUME~1/杨辉/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1.gif



成功地使每个少年在大自然中找到了自己喜爱的某种东西:加利娅喜爱水井

旁的枝叶茂密的柳树,萨什科喜欢攀援着野葡萄的亭子,济娜爱上了樱桃树

环抱中的一块绿色的空地,柳达喜欢梨树下的有两箱蜜蜂的养蜂场,柳芭和

莉达喜欢葡萄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8 06:4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