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杨辉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

[复制链接]
197#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2 19:36:00 | 只看该作者
自  学


我们认为自学这个概念包括以下内涵:充实个人藏书;在家里单独

进行的智力劳动。

没有对书本的爱好人就不可能接受现代世界的文明,他的智力和情感也

不可能得到完善。到了共产主义社会对书本的个人所有制可能达到高度的发

展:人将把个人占有的图书看做是自已的一个组成部分。

我的学生们在童年时代就已开始收集自己的藏书。一本好书成了孩子们

的最珍贵的节日礼物、生日礼物。到了小学毕业时我的每个学生的个人藏书

都已不少于一百五十本,而有些孩子已有了 400~500 本书。有的孩子家里没

有书,家庭的精神生活贫乏而又单调,还有些孩子在学习上遇到了很大的困

难。为了让这样的孩子也有个人的藏书,我们操了很多的心。科利亚和彼得

里克的家长根本没想到自己孩子的个人藏书问题。在小学学习期间学校(少

先队组织、家长委员会、校长)赠给了这两个男孩许多书。

我们把让每个人在书的世界中都有自己的生活看做是自己的目的。学校

里成立了景仰图书者协会,这个协会把儿童与成年人结合在一起。少年们成

立了一个合作社,从事图书的传播。思想室成了培养对知识的爱的场所。

每年每个班级都举行图书节。我们把所有这一切看做是使少年在图书世界中

生活的手段。

我们根本就不认为在少年期就应最终确定爱好和志向。这是精神生活中

的一个处于不断发展中的善变的领域。但在少年期人应该深入到人类知识的

某一个领域中,这只有在多方面的智力兴趣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做到这一点。

我们深信,不进行独立阅读就不可能自觉地选择生活的道路。为了使一

个人对某件事的兴趣不是短暂的,不是由于心血来潮,就要让他在少年时代

多读、多想、多探索,要让智力生活与创造的、劳动的志趣紧密地结合起来。

自学恰好就是把在课上掌握知识与在家中独立阅读书籍的智力活动结合在一

起,在独立的智力活动中反映出爱好、能力和志向形成的长期过程。

如果把家里的学习活动仅仅归结为准备功课,那就谈不上什么多方面的

智力兴趣,谈不上对书本和知识的热爱。我们的少年的家庭作业,其中大部

分是独立阅读自己选择的材料,小部分是阅读教科书。我们做到了使五至七

年级学生能在一个半小时内,八至十年级学生能在两个半小时内完成家庭作

业。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我们不把智力劳动简单地归结为完成家庭作业。而



且,阅读非必读的材料和准备功课,是精神生活中具有同等意义的两个组成

部分。

与在小学时一样,家庭作业主要是在早晨,在上学前完成(所有的学生

都在上午上课)。如果在童年时没有养成牢固的习惯和自律精神,那么,这

个从心理学观点看是合理的劳动制度是不可能实施的。董年期所取得的一切

在少年期得到了巩固。我们每个教师都促使学生进行意志的锻炼,对他们说:

你们要强迫自己在早晨完成家庭作业,你们要相信,这样做能减轻你们的

智力劳动,能给你们更多的自由支配的时间,用来进行阅读、兴趣小组的活

动和自学。在你们的精神生活中阅读和兴趣小组的活动越多,你们就越容易

掌握课上必学的知识。

下午(午饭和休息后)学生也从事智力劳动,但这是一种独特的劳动:

思想室和家中读书,语言练习(作文)。于是,在下午智力用于每个

人感兴趣的事情上。

怎样才能做到使少年在早晨完成家庭作业?要知道他们在早晨还要从事

体力活动。为了在早晨完成作业,就必须做到早起和早睡。

我们赋予形成和发展对自学的需求以重大的意义。经验证明,只有在兴

趣和爱好的基础上才能产生这样的需求。著名的苏联心理学家鲁宾斯坦说

过,只有通过内因外因才能对个性产生影响。对此我还要补充一点:人的行

为中任何外界的刺激因素都表现出深刻的个性特点。从爱好兴趣小组的活动

到爱好书本,从爱好书本到爱好自己的科学知识领域,从爱好知识到爱好创

造性劳动,这就是培养和自我培养对自学的需求的途径。

我们逐渐地,毫不匆忙地但循序渐进地使每个少年都找到了自己喜爱的

学科,但不是所有的少年同时做到这一点的。一些人在六年级时就迸发出了

智力灵感的火花,而另一些人则要到八年级。每个人爱上某一门学科都要经

历自己的道路,但在这方面起决定性作用的始终是书本世界中的生活与创造

性劳动的结合。通向心爱的学科的道路,是从课堂到课外阅读科学书籍,从

教室到思想室,从引起兴趣的第一本书到建立有关心爱的学科的小小的

个人图书室。每个教师把激发学生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兴趣看做是创造性竞

赛。我们深信,对某门学科产生兴趣的第一朵火花,表现为这个人知道的东

西比大纲要求的多,并且他还力求知道更多的。再重复一遍:如果少年的智

力生活局限于教科书,如果少年认为背熟了功课目的就算达到了,那么他就

不会有自己心爱的学科。

为了满足男女孩子的求知欲,我们当教师的就不得不表现出发明才能。

在暑假旅行期间我们为思想室以及为自己的学生的个人藏书找到了有趣

的图书。少年们迫不及待地期待着我们回家。我们带回来的图书成了激发求

知欲的一朵朵火花。

我们根本没有奢望过什么智力灵感能最终决定每个学生的生活道路。然

而我们把心爱的学科看做智力生活的基础。

合理地限制少年期智力兴趣的范围,非但不会限制少年的发展,反而能

导致和谐的全面发展。我们认为这样的限制是自我认识、自我教育和自我肯

定的重要动因。

在少年和青年的智力发展中,科学学科的兴趣小组起着很大的作用。教

师在指导其中的一个小组时,就在实施我们前面谈到的第二教学大纲。没有


少年从六、七年级,也有的从五年级开始参加这样的小组活动。我们所有的

学生都是这些小组的参加者。这是智力生活的发源地,于是在学校中就出现

了对书的崇拜和自学的气氛。

任何一个少年都不应感到自己在智力发展上是不幸的,是命中注定要落

后于人的。少年的许多悲剧的根源就在于此,一个人感到自己是不合格的,

他就不可能成为幸福的人,而不幸福就会酿成孤僻、戒备、对人不信任,以

后发展到最可怕的境地就是不相信人,残酷。一想到在许多学校中课桌后面

坐着一些神情忧郁的、存有戒心的或对一切都不感兴趣的 分生时,我就不

能不感到心痛。这反映了我们,尊敬的教师同事们的教育修养水平低。决不

允许一个人走出学校时不仅没学完学业,而且对知识态度冷淡。不培养学生

去热爱知识、教育、科学、书本的学校,就不是真正的学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8#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2 19:36:00 | 只看该作者
精神财富的交流


自学,这不是机械地补充知识,也不是把自己封闭起来脱离其他的人,

而是生动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在一种细腻的关系中一个人向其他人展

示自己巨大的精神财富,没有这样的关系学校的智力生活是不可思议的。这

种关系的实质就是知识和技能的交流。一个人在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其他人

时,他也在认识另一个人和他自己。这时的智力情感与道德情感交织在一起;

一个人体验到在自己的身上产生了对其他人的义务感。这样的情感复杂地交

织在一起,是防止智力上的利己主义的保证,智力上的利己主义就是一个人

只满足于自己知道,而别人如何他漠不关心。

精神财富的交流是从课堂上开始的。少年在准备向全班宣读自己写的摘

要、叙述读过的书的内容时,他体验到奉献出自己的精神力量的快乐。我们

有些课的目的首先就是交流精神财富,在这些课上宣读根据观察材料写的作

文,总结试验和观察的报告,我们天才的数学家通报一些有趣的习题。集休

把这一切评价为是对独立的智力劳动的总结。对其他同学的责任感促使少年

去阅读,去思考。

万尼亚、莉达和萨什科在五年级时就学会了为用显微镜观察准备标本。

他们愉快地把自己的技能传授给同学们。万尼亚教同班同学和低年级的学生

如何把果树嫁接到野生树上。科利亚、谢廖扎、拉里莎、尤尔科、季娜、瓦

里娅为上课画了挂图。在低年级时就吸引了所有孩子们的诗歌创作,到了少

年期仍在进行。我们举行了几次诗歌创作晨会,在晨会上少年们朗诵了诗。

当加利娅在六年级学习时我建议她去领导两年级和三年级学生的数学小

组。这个女孩收集了一些有趣的习题,为小组活动画了图画。她对自己的要

求变得严格了。在她的个人藏书中出现了数学史方面的新书。她领导课外小

组的活动直到毕业。这项工作对这个女孩的智力发展,对她的公民观产生了

深刻的影响。

帕夫洛、济娜、谢廖扎、费佳也成了数学小组的领导者。我们有些担心

领导数学小组对科斯佳来说可能是一件不太轻松的工作,所以没把这项任务

委派给他。这个少年自己请求派他去领导小组活动。柳达和万尼亚成了生物

老师的真正的助手。

小组组员们进行了物候观察,保护小鸟和树木。万尼亚的小组开辟了一

个葡萄园。拉里莎、塔尼娅、尼娜、卡佳、柳芭分别领导着艺术语言小组、






小故事员小组、小艺术家小组。精神财富的交流,在各个人文学科兴趣小组

中具有创作的性质。

当瓦里娅还在五年级的时候她就领导了一个一年级的小故事员兴趣小

组。冬天天气好的时候孩子们就跟着瓦里娅去树林、池塘边、花园,去我们

的山洞(幻想角),瓦里娅对童年时留下的鲜明形象还记忆犹新。每次

去大自然的新的旅行都使她想起了这些形象,并赋予了它们新的情感色彩。

她对世界童话般的认识感染了小孩子们。小男孩和小女孩们也编起了关于小

鸟和动物的童话故事,树木和高山、河流和老橡树的树墩,在他们的想象中

栩栩如生。

我和瓦里娅以及她的小故事员一起,到树林、田野、幻想角去了好

几次。听着孩子们编的故事,我想起了五年前的事,那时候她与现在她指导

的那些孩子们一样。我深思起了 12 岁女孩与 岁孩子们之间形成的关系,我

坚信,只有当大孩子与小孩子之间在智力上建立起了相互联系,即大孩子的

思想在小孩子中间得到生动的反响,大孩子教小孩子看世界和理解世界,这

时学生集体中才有可能出现真正的主动精神。当大孩子和小孩子有了共同的

精神需求时,才有可能建立智力上的相互关系。少年愿意把自己的生活经验、

知识、技能传授给孩子们,并从中体验到自我肯定。传授精神财富时所表现

出的精神-心理关系越细腻,在大孩子身上所激发起的自尊感就越深刻,他产

生自尊感是因为他成了年幼者的朋友和指导者。

与小孩子之间的精神-心理关系的细腻性,对尼娜、瓦利娅、彼得里克和

斯拉瓦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他们正在给小孩子什么好的、必需的东西的想

法,使这几个男女孩子受到了鼓舞,使自己得到了提高。

从学校毕业几年后瓦里娅对我说:我和小孩子们的友谊起初表现为去

树林中游玩,去黄昏树林的童话王国旅行。在那里孩子们听我讲故事,他们

也编自己的故事。与小孩子们在一起我感到自己变得更勇敢了,我的思想也

变得更明朗了,也能找到该说的话了。我开始给孩子们布置一些训练灵敏性

的任务。成立了数学家小组。决定了一星期集中一次,但我瞒着老师一星期

召集他们三次。我兴致勃勃地、愉快地、自豪地到孩子们那里去。孩子们求

知的、信任的目光在我的身上激起了新的力量。我不能够马马虎虎地准备功

课。我想成为最好的,有个其他什么人似乎潜入了我的身上,这个其他什么

人严格地对我作出评价……”

塔尼娅、柳夏、卡佳分别和二年级和三年级的学生交上了朋友,开始教

孩子们读和写法语单词。这样的兴趣小组现在还存在。许多孩子读完四年级

时已经会用法语阅读了。

莉达、萨尼娅和斯拉瓦建立了少年旅行家小组。他们的朋友是三、四年

级的学生,这些孩子在童话室中听关于世界各国和各族人民的故事,听

有关家乡的值得纪念的地方的介绍。在童话室中为低年级学生建立了影

片库。春天和秋天进行了真正意义上的旅行:男女孩子们对家乡的村庄进行

了研究。

萨什科、柳达、季娜、万尼亚、彼得里克成了各个少年自然研究者小组

的领导人。在那些小组中实际的研究工作与书本的阅读结合在一起。出现了

最初的少年机械师小组。尤尔科和谢廖扎搞到了一台小型的内燃机,他们从

四年级的少先队员中挑选人组织了一个技术研究小组。

如果不积极地交流精神财富,就很难设想少年能有充实的智力劳动。建






立在交流精神财富基础上的相互关系,是对教育的需求,即对知识的渴求的

条件。

六年级学生为当地居民举行了科学知识晚会。晚上,集体农庄的庄员们

集中在一间屋子里。少年们来到了自己的父母和爷爷们面前,对他们讲自然

现象、技术、科学成就。除了系统地讲述科学自然知识外,还逐步充实了一

些关于各族人民的历史和现在的生活方面的知识。晚会引起了成年人很大的

兴趣。全班分成五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有自己固定的活动地点,集体农庄的

庄员每周在那里集中一两次。最初的文化发源地就这样出现了;它们逐渐成

为年龄大一点的少先队员和共青团员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形式。与领导年幼

孩子的兴趣小组相比,向成年人传授知识,对少年来说是与其他人进行精神

交流的最复杂的、最理想的形式。与有生活经验的成年人和上了年纪的人接

触,使少年对书本和科学的兴趣更强烈了。成年人提出的问题为他们打开了

通向认识未知世界的窗户。与成年人会见之后少年们更入迷地读书,产生了

新的兴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9#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2 19:37:00 | 只看该作者
记忆、思维和学习技能


牢固地、自觉地掌握基本的科学原理,是进行完备的智育的最重要的条

件;教学是从基本的科学知识开始的,没有基本的科学知识就不可能掌握知

识的顶峰。

在低年级时孩子们掌握了最基本的书写知识(永远牢记单词的正确写

法),掌握了算术的概括、规则和公式。在少年期仍然目的明确地进行着这

项工作。如果不牢固地记住最基本的科学原理,也就谈不上自学。

在准备五至七年级的课业时,我们每个教师都要明确,哪些内容是应该

永远牢记的,哪些内容只须理解,不必背熟。我们为学习乌克兰语、俄语、

法语的最基本的书写知识制定了三年计划。我们认为,少年的思维应该为进

行创造性的智力工作作好准备,这样的智力工作要求对事实和现象进行思索

和研究。多年的经验使我确信,思维的惰性导致了学生智力劳动中的谬误

经常不断地死记硬背。只知道背书的人,可能记住了很多东西,但如果让

他从记忆中找出最基本的原理,他的头脑中却是一片混乱,这个人在基础的

智力作业面前一筹莫展。他不会为识记选择最必需的东西,他也就不会思考。

例如,一个少年在写作文时,他要考虑怎样写每个单词,而在解答数学

题时,他要思考乘法公式,那么,一般说来这个人是什么也想不出来的。有

些东西学生是不应该去思索的,在智力工作中对它们应能运用自如。一个有

经验的钳工拿起自己的工具时不必仔细打量它,因为他熟悉自己的工具的每

个特征:同样的道理,一个学生为准备自己的智力工作从自己记忆的库房中

取出最基本的知识时,也不需要思维高度紧张和集中。

这对少年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少年期抽象思维的蓬勃发展使少年对必

须牢记基本原理产生一种独特的轻视心理。(既然世界在时间和空间上是无

限的,那么有什么必要记住某个公式呢?)但是不知道具体的事实和事物,

就不可能有抽象思维。如果少年的记忆中没有信手拈来的基本原理,那

么,这个少年在表达思想时就会出现拙嘴笨舌的特点,因为他的思想是混乱

的,这会影响到他的全部智力生活。

我们很重视使少年对基本原理既进行有意识记,又进行无意识记。在






想室中陈列着一些直观教具和仪器,专门用来进行自我检查和记忆训练。

每个少年都有一本自我检查笔记本。在笔记上记录必须永远记在脑子里

的东西:代数公式、物理公式、化学方程式。在讨论心理修养的座谈会上,

我教少年把时间分成几段,每隔一段时间检查一下记忆情况。

在低年级我们很重视培养阅读、书写、推论、观察和表达思想的能力。

如果这些能力在少年期未能得到发展和强化,少年学习起来就会感到很困

难。

我们每个教师都很重视完善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默读在少年期具有特

别重要的意义。六、七年级的学生应该具有在思想上完整地抓住一个长句子

的各个部分的能力。不具备这种能力的少年,其思维就会迟钝,其思想好像

停留在许多死胡同面前。不能在思想上抓住一个长句子的完整的、在逻辑上

独立的各个部分,不能猜测出一个句子的某个部分的内容,甚至不能把整个

句子读完,所有这一切不仅影响学生当时的学习成绩,而且还影响大脑中的

生理过程。不掌握阅读技能,这会阻碍、抑制最精细的神经纤维的可塑性,

这种纤维对思维物质中枢之间的联系起着保证作用。不会阅读的人,也不会

思考。

所有这些并非是无关紧要的,在这些问题中潜伏着智力局限、智力生活

贫乏的严重的危险。训练不仅在低年级是必要的。在少年期这样的训练要求

所有的教师具有更高的教育修养。我们每个教师做到了在五、六年级时仍坚

持训练表情朗读。训练表情朗读是必要的。没有这种训练就不可能培养这样

一种复杂的能力,即用眼睛和思想抓住一句长句子中的逻辑完整的部分,理

解这一部分并同时转入下个部分。换句话说,必须教少年同步地进行阅读

和思考。这种能力在心理上的复杂性是由于它的外部动因,这种外部动因能

激发大脑的内部力量。

教少年学会阅读吧!为什么有的学生在童年时代聪明伶俐、理解力强、

求知欲旺盛,而到了少年时代在自己的智能发展方面却很有限,对知识不感

兴趣,惰性十足?这是因为他不会阅读。人的大脑,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如

果大脑的某一个部分没得到足够的发展,整个大脑的工作就受到抑制。在大

脑半球皮层上有控制阅读的部位,这些部位与大脑最积极的、最有创造力的

部分相联系。如果控制阅读的部位堵塞了,皮层上所有部分的生理发展就受

到了抑制。而且还有一种危险:在大脑半球皮层上完成的过程是不可逆转的。

如果一个人在少年期没有学会用眼睛和思想抓住长句子中的逻辑完整的部分

并理解整个句子,那么他将永远也学不会了。

我们思考了下面这个现象:有的少年很少做家庭作业,但学习成绩还不

错。这不总是能用他们有不同寻常的能力予以解释。往往这是因为他们善于

阅读。善于阅读的能力反过来又能发展智能。

我们也注意使书写成为一种半自动化的过程。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书写

练习体系。少年练习书写这门学科所特有的单词和词组。我们教少年在听和

写之间适当分配注意力。谁在课上不能胜任这项工作,他就得完成补充的训

练练习。

在语言和文学课上发展观察力和正确表达思想的能力。到思维和语言的

源头去旅行,现在已纳入自我教育的范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0#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2 19:37:00 | 只看该作者

道德的形成,公民的诞生




从物质世界到观念世界


如果说在人的童年期,其生活的最重要的源泉是物质世界,即物质的本

质、它们的因果关系和相互的依从关系,那么到了少年期,在他的面前就展

开了一个观念的世界。孩子似乎正在忘记他躺过的摇篮,在这个摇篮里他看

到了太阳和天空;正在忘记哺育了他的母亲的乳房。对于这一切,父母们感

到奇怪,百思不得其解,甚至自尊心受到伤害。但是这一现象反映了事实的

复杂的、矛盾的本质。这一事实就是少年突然一下子觉得,家庭、家园、摇

篮、母爱,在广阔的社会生活的背景下显得这样的渺小,这样的微不足道。

他甚至觉得像违反社会规范之类的个人的不良行为,与具有世界观意义

的问题相比也是不足挂齿的小事。

少年开始抽象地议论一些问题,开始用一些广泛的社会、政治和道德方

面的概念去思考问题。世界上发生的所有的一切都与他个人有关。你们,少

年的教育者们对此千万不要感到惊奇,因为深切地关心其他人的命运,这就

是少年期的本质。我还记得我的六年级学生们是怎样激动地、专注地、屏息

静听我讲述遥远的阿尔及利亚,讲述热爱自由的人民为争取自由而展开的英

勇斗争。当然,事实也能使少年激动,但不管事实有多么生动,它总归要退

居第二位,少年的全部注意力都被思想、哲学方面的问题吸引过去了:帝国

主义国家的统治集团为什么,有什么理由去压迫殖民地和附属国的劳动人

民?到什么时候地球上才会没有压迫者和被压迫者?我们,世界上第一个社

会主义国家的少年、青年,可以做些什么去帮助为争取自由和独立而斗争的

战士们?

作为教育者,作为班主任和人文学科的教师,我尽力培养少年以公民的

目光敏锐地去认识世界。如果对那些似乎与自己的个人命运,与自己的家庭、

村庄的生活没有直接关系的不相干的人的命运漠不关心,就不可能进入观念

的世界。少年期在人的道德发展中的本质、地位和作用,要求人在上升到社

会生活的层面上的同时,从思想上去审视世界,理解复杂的社会、政治现象

的意义,认识为了那些让他个人激动的理想而进行的斗争。

少年怎样看待世界,什么东西使他激动、惊奇、关切、感动,引起他的

同情和鄙视、爱和恨,所有这一切都完完全全地取决于教育者。我很关心让

少年逐步地进入观念的世界。为此每周(有时一周两三次)我都要对他们讲

讲世界上发生了些什么。这不单纯是在学校工作实践中被称作政治报告的那

类时事报告。这是进行观念的思考。通报的每一件事都要在少年的心中激发

起对这件事的个人的情感态度。思想逐渐变成个人精神上的收获,因为这种

思想经过了心灵的感受。

给少年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谈话,是揭示以下一些思想,可以说是把这些

思想具体化了的谈话。这些思想是:人与社会、自由与压迫、幸福与痛苦、

社会进步与反动力量。男女孩子们激动地听我讲,在我们的时代,在人造地

球卫星和人类刚刚飞向宇宙的时代(这是令人难以忘怀的日子,苏联科学在

宇宙方面取得的胜利,以新的方式向我们,向苏联公民阐明我们自己的世界,

促使我们用新的观点去认识全人类的命运),在世界上还有些国家把人当牲






口一样卖作奴隶,那些国家的政府颁布法律规定活商品的价格。我给孩

子们看了一些有关在南非贩卖奴隶的资料,有关意大利的一些母亲因贫困的

生活所迫而把自己的孩子卖给美国富人的材料。所有这一切最初让孩子们感

到非常惊异,甚至怀疑,然后激起了他们对剥削者的愤怒和憎恨。我给孩子

们看了一张英国的报纸,报上刊登了一幅照片:戴着镣铐的一些阿拉伯孩子

正在奴隶市场上等待出售。这时瓦里娅痛心地说:怎么会这样?在我们这

里人们期待着到遥远的星球上去旅行,而在那里,人是奴隶,好像是在古埃

及!国外有人喜欢称作自由世界的那个可诅咒的世界原来是这样的啊!在什

么都可以买和卖的地方人不可能是自由的。

我把论述世界的课称作以公民的目光认识世界的课。在这样的时刻男孩

和女孩们敏锐地感觉到生活现象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的

不可调和性。以人类为摆脱奴隶制残余、压迫、一些人对另一些人的经济上

和精神上的依附而进行的斗争为背景,以人民反对恐怖的核战争的斗争为背

景,我们的苏维埃祖国就像善良、正义、荣誉的生动的体现者一样出现在孩

子们的眼前。

以公民的目光认识世界,是道德的具体体现。我努力使学生不仅知道并

懂得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非正义;什么是荣誉,什么

是耻辱。我还尽量让他们体验对社会上的丑恶、耻辱和非正义的势不两立和

憎恨。

少年期,是情感火热、不易妥协的年龄期。要在丰富的、高尚的情感生

活范围内,在个人对重大的社会现象和政治现象的态度的范围内,确立并表

达纯洁的、崇高的道德情感,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多年的经验使我坚信,少

年和青年中的不道德现象的根源就在于情感世界的狭窄、贫乏、粗俗。如果

少年憎恨的不是人压迫人的现象,憎恨的不是那个什么都可以买卖的可怕的

世界,而去憎恨手表和大衣比自己好的同龄人,这时就在产生丑恶。这样的

少年最关心的不是为被压迫人民的自由和独立而斗争的战士,不是受到迫害

威胁的共产党人,他们最关心的是从父母的宅旁果园中收来的葡萄不得不以

低于预期的价格在市场上出售。

一个成熟了的人,他的心向往什么,他的心属于谁,什么样的理想使他

激动、不安,鼓舞他并促使他去劳动和斗争,所有这一切都取决于这个人在

与敌对的信念的斗争中怎样磨练自己的信念,取决于他在与什么样的思想上

的敌人的斗争中形成自己的道德观。不可以把这种斗争仅仅看做是与持有与

共产主义世界观对立的观点的人的直接对抗。这种情况往往是较少的。但是

每个少年都面对着精神斗争的世界,这个世界要无情地揭露一切敌视共产主

义、人类、幸福、人道的思想。这些思想不是什么抽象的东西,在这些思想

的背后有原子弹和其他的大规模杀人武器,在它们的背后还有不让黑人孩子

进美国的白人学校的警察的棍棒,在它们的背后还有我们决不可以忘记的迈

丹尼克集中营和奥斯威辛集中营的魔鬼的焚尸炉。您的学生是否能够成为反

对敌视共产主义思想的积极的战士(而共产主义的敌人,是人类、善良、正

义和荣誉的敌人),取决于他的心在少年时期和青年早期向往什么和属于谁。

我努力使我所讲的关于世界的故事,能传授给孩子们知识,还要启发他

们去思考世界的命运,促使他们考虑这样的问题:我的个人的幸福,家庭的

幸福,取决于比自家的菜园、宅旁果园、今年苹果的收成和价格更有意义的

某种东西。当少年独自考虑世界问题时,在一段时间里他尤其要对这些问题






表现出公民应有的关心、激动和忧虑,受到这种情感的鼓舞。这是多么重要

啊!只要我在对每个男孩和每个女孩的教育工作中没能做到这一点,我就认

为我还没能把他们引导到道德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第一阶段。不仅要以集体的

方式,还要以个别的方式经常与孩子们交谈国内外大事。我努力寻找与每个

学生在精神上的共鸣,不去唠叨那些属于普遍真理的政治概念,而与他谈那

些深深地激动我们、使我们不能平静的思想;我的激动心情感染了学生,我

和学生被同样的追求所鼓舞。为了使科利亚和托利亚厌恶的对象不再是微不

足道、无足轻重的小事,为了使这两个男孩不成为渺小的、自私的利己主义

者,我曾作了长期的努力。乘在校园里工作之机,好几天我和科利亚单独在

一起,我对他讲了阿尔及利亚人民的女英雄贾米列?布希列特的故事。当我

和托利亚一起在知识的源泉教室中时,我对他讲了关于霍斯罗夫?鲁兹

贝赫的故事。霍斯罗夫?鲁兹贝赫是一个像水晶般纯洁的人,是伊朗共产党

的领袖,杰出的数学家,他被伊朗人民的刽子手残害致死。几个晚上我和这

两个男孩子一起交谈了有关亚历山大?马特洛索夫的功绩。我期望这位英雄

的爱国者的精神世界能成为照亮这两个少年个人幸福之路的明灯。这些故事

直接地启发了孩子们的公民意识。我希望科利亚懂得,世界上有比他的母亲

的嫉妒(他的母亲嫉妒诚实的、正直的、勤劳的人)更坏的恶行。世界上也

有善,与善相比他的母亲的缺点尤其令人不能容忍。我竭力使我的学生们用

公民的眼光去看自己周围的世界和看自己。全部道德教育就是建立在以公民

的目光去认识世界的基础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1#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2 19:38:00 | 只看该作者
精神文明、道德修养和无神论


人对周围世界知道得越多,他对人的了解也应越多。忽略这条极为重要

的法则,就会破坏知识和道德修养之间的和谐。我把这种现象称作道德上的

无知。道德上的无知表现为,一个人掌握了关于周围世界的相当多的知识,

但却不了解人无论在历史方面、社会政治方面,还是在精神、心理方面和审

美方面的本质。不知道,也不去思考,是什么东西使人高于其他生物,于是

情感范畴就得不到发展,并且导致情感粗俗。一批有文化的游手好闲者的存

在,使我们的社会舆论深为不安。一个人受过中等教育,一下子成了违法者,

甚至成了罪犯,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我们对此感到奇怪。通常把这种现象

解释为是由于这个人脱离了劳动,游手好闲是万恶之源,等等。我研究了 100

起由 16~26 岁的人因严重犯罪而被判刑的案件,发现其中 88 起的罪犯是完

全脱离了工作的年轻工人和集体农庄庄员。

如果人不掌握作为道德修养的基础的知识,那么他的精神文明就不是完

美的。我对少年们揭示了人是怎样形成的,让他们相信,在社会主义社会中

人是最高的价值,他对发生的所有的一切承担着巨大的责任。我每两个星期

举行一次以人为主题的教育讲座。我对少年们讲述不懂得自然的力量和自然

现象的原始人的艰辛的、充满苦难的生活。ГВ.普列汉诺夫关于人类的智

慧逐渐在其中丰富起来的体力的必然王国的论述,激发了少年们的极大

的兴趣。有些讲座以劳动为主题,阐明不懂得劳动的意义就不可能尊重别人

和尊重自己。

全部教学都应该渗透对人类的劳动是创造性劳动的理解。人类劳动的这

一个方面,是道德修养的源泉,是精神文明的基础。我对少年们讲述,人是






怎样在创造劳动工具和劳动手段的同时逐步提高自己,征服自己,使自己不

仅成为能认识自己的客观现实的有理智的生物,还成为一个有个性的人。懂

得了劳动在个性的形成中具有决定性意义这一真理,便能在少年心中孕育并

巩固自尊感。

自发的社会力量对人的控制,即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异化的论述,使我

的学生们很感兴趣,很兴奋。几千年以来,只要世界上有过并且现在继续存

在着剥削社会,从事劳动的人是丧失了自我的生物。对丧失了自我的

没有清晰的认识,不作出情感的评价,就不可能懂得十月革命带来的世

界上最高的人道。有一些教育讲座的目的是揭示科学共产主义的一个真理,

即最终目的和真正的自由王国,就是要使人的力量全面发展。我认为,对人

是最高的价值的理解,是精神文明和道德修养的基础,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宗教史上的一些基础知识在我的讲座中占有

特殊地位。

少年应该把宗教理解为周围世界在人的复杂的、矛盾的精神世界中的反

映。不懂得宗教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无神论。而没有无神论,就不可能有共产

主义思想和对人类崇高理想的真理性的信念。不认识人类发展的复杂的历史

道路就不可能懂得宗教。我讲述了原始人的劳动生活。原始人出现类似人

的思维必须经历几千年,这时人自己才成为衡量万物的尺度。人在把

人的特点赋予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自然界,赋予家庭、氏族和部落中的各种

关系,赋予自己的激情和弱点的同时,人也在创造着许许多多的神。当人数

不多的帝王掌握了政权,代替了已丧失了力量和权势的许许多多的部落首领

时,人就创造了专制君主这样的神。

在讲述基督教产生时期人的精神生活这一段历史时,我揭示了这一新的

宗教的实质,它不仅仅是一种新的精神压迫,它也是叛逆的人的勇敢的反抗。

基督教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一种复杂的历史现象。在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基

督的形象中奴隶渴望找到某种哪怕是虚幻的获得解救的希望。但是在这个世

界上,在现实生活中获得解救不仅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可思议的。新约的默

示录中对火和地狱以及天堂的描述,这是奴隶在深重的苦难的折磨下萌生的

对正义的憧憬。在充满社会罪恶和残酷剥削的世界上,教会的神职人员把这

种憧憬变成虚伪和欺骗。基督,天上的帝王,和人间的帝王一样,是自由和

思想的扼杀者。

十四五岁的少年渴望找到有关世界观问题的答案,应该把基督教看作人

的叛逆意向。为了证明宗教是对人的精神的奴役,就必须对少年多多地讲。

宗教奴役人,是因为人不知道走向自由的正确道路:不消灭私有制和剥削,

就不可能有精神上的自由和幸福。只要存在着人压迫人,上帝对人的压迫就

始终存在。这种人性的压迫不局限于经济关系范畴内。它渗透在日常生活中,

渗透在人们日常相互关系中,其中包括夫妻关系。我坚信,关于神的思想首

先是在妇女的意识中产生的。因为她在奴隶出现前就已成了奴隶。(A.

倍倍尔)

我的学生在思索人类的精神所经历的充满着矛盾和困难的复杂历程时,

他们体验到作为人的自豪,并理解了人类思维的童年。宗教,这是社会生活

和精神生活的一个阶段。但是正如在社会生活中人类必然要走上摆脱剥削的

道路一样,在精神生活中人类同样也不可避免地要从对根本就不存在的上帝

的信念中解脱出来。对上帝的否定,使人真正地得到升华,变得真正的伟大。






这个真理包含着无神论信念的实质,即与作为当代对人的精神压迫的手段的

宗教势不两立。我努力使我的学生在理解了宗教之后再去否定上帝。对所要

教育的人的精神世界缺乏深入、透彻的了解,也就是说没有真正地了解人,

就不可能把他培养成无神论者。

要成为真正的无神论者,就必须亲自体验整部历史。如果把道德教育设

想成教师像先知者那样宣讲,而学生把一份份知识塞进自己的脑子里并

这些知识,这就是缺乏教育学修养。不应该这佯,应该促使我的学生与

我一起去体验整部历史,首先要体验人类精神发展的历史。应该让他们和我

一起去拜访尼罗河畔的金字塔的建造者,拜访那些对太阳顶礼膜拜、创作了

关于太阳神的传奇诗篇的人。我们应该去古罗马的剧院,与最初的基督徒们

一起聆听宣传反暴力和反压迫的慷慨激昂的演说。我们应该一起来到亚述和

巴比伦的古观象台,与最初的献身科学的学者一起观察星体,思考世界的本

质。我们应该亲自触摸一下伟大的为科学而殉难的布鲁诺的衣服,他是被以

上帝的名义活活烧死的……只有这样地深入进历史中,人才能理解什么是宗

教,什么是真正的自由思想。

我逐步引导自己的学生得出下面这样的结论:宗教的教条、世界观和道

德训诫,必然是与科学相矛盾的。科学和宗教,是不可调和的,是水火不相

容的。有大量事实证明许多诚实的神职人员和宗教理论家作出了杰出的科学

发现,首先是这样的事实让学生信服了这一结论。少年兴趣盎然地听我讲述

亚述、巴比伦的和古埃及的科学的献身者,最早的天文学家和历法创始人的

故事。我还讲了天主教教士尼古拉?哥白尼创立了新的宇宙观,从而证实了

托勒密的地球中心说是站不住脚的;耶稣教徒谢基成了天体物理学之父;捷

克的新教派牧师扬?阿姆斯?夸美纽斯成了全世界公认的现代教育学之父;

多米尼克派僧团教士布鲁诺由于创立了宇宙无限性的学说而被处以火刑;多

米尼克派僧团的另一个教士托马佐?康帕内拉在宗教裁判所的刑讯室和监狱

中受了长达 30 年的折磨,写出了震惊世界的作品《太阳神》,这部书成了科

学社会主义的先声;虔诚的天主教徒托马斯?莫尔是天才的《乌托邦》的创

作者,乌托邦成了一个哲学流派的名称,促使人类去靠拢社会主义的理想;

法国教士让?梅耶,一个乡村小教区的修道院长,死后留下了至今仍激动着

人类的著名的《遗书》;反叛的神甫托马斯?米恩采尔鼓动了福音派

农民去和封建贵族和主教作斗争;捷克的传教士格里戈尔?孟得尔用自己的

实验为新兴科学——遗传学奠定了基础。

如果能正确地揭示这些事实的实质,那么这些事实就能清楚地说明人的

思想中的反叛精神,使少年深信没有这样一种世界观真理,既可以称之为科

学,又可以称之为宗教。在我的学生的心目中,布鲁诺和哥白尼、康帕内拉

和梅耶、米恩采尔和孟得尔,不是偶然地开始研究科学和社会问题的宗教人

士,而是人类精神的反叛者,反对宗教的斗士。在叙述为获得真正的精神自

由而经历的艰难的斗争历程时,我在年轻的心灵中激发起对这些斗士的崇

敬,他们为人类思想自由的胜利而战斗,激励他们崇敬伟大的人道主义学者、

社会主义者、共产主义者。

如果不了解为获得思想自由而展开的斗争的历史进程,就不可能具有现

代人的真正的精神财富。我努力促使我的学生去思考和体验这样一个真理:

人的精神是不朽的!人是永生的。人不是时间旋涡中的一颗默默无闻的尘埃,

而是创造者。人类的精神财富是不朽的,进步的思想、人类在争取解放的长






期斗争中所获得的成就,是不朽的。

我的关于人的所有的故事和谈话,都贯穿着人类在其存在的许多世纪中

创造的道德价值的思想。对道德价值本质的理解,是人的精神和道德修养的

很重要的因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2#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2 19:40:00 | 只看该作者
基本的道德修养


道德教育的过程就是把人类的道德财富代代相传的过程。道德价值反映

在作为共产主义建设者的道德规范的苏共纲领中。它们是人类道德进步的最

高成就,同时也是教育新一代的纲领。

如果说在幼年时首先通过具体的、有强烈情感色彩的行为去揭示道德规

范,那么在少年期正在形成一些有利条件去向学生揭示这些规范的思想实

质,激发他们对高尚行为的道德需求。因此我们努力把对道德规范本质的解

释、教导、说服和对积极行为的强制,统一起来。

我专门组织了一些讲座去讨论道德规范问题,力图以强烈的情感色彩揭

示道德规范的本质,使对学生从事正确的、好的行为的激励,成为公民教育

的第一课。我力图把下面这些极其重要的道德规范作为道德修养的基本知识

向少年揭示。

1.你们生活在人们中间。你们的每一个行为,你们的每一个愿望,都会

在人们中间得到反映。要知道,在你们想做的和可以做的之间,存在着一道

界限。你们的愿望会给你们的亲人带来快乐或者带来痛苦。要用意识来检查

自己的行为:你们的行为是否给人们带来了不幸、不快和不便。你们的行为

应该给你们周围的人带来快乐。在向少年阐明这一道德训条的本质时,我向

他们指出在人们中间应该有怎样的举止。在做一件自己感到是很惬意的事情

时要想一想,你们是否给其他的人带来了不幸。譬如说,在学校的林荫道上

盛开着丁香花。你们很想折一根盛开着花朵的树枝。如果每个人都去满足自

己的愿望,那么盛开着鲜花的丁香树丛将变成一片光秃秃的枝条。这样就没

什么东西可让人们高兴的了,你们用自己的行为从别人那里偷窃了美。

如果在集体日常生活中具有道德关系的修养,以此来强化这样的道德教

育,就能在人的身上形成一种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能抑制人的欲望,不

使欲望变成为所欲为。而这对于培养义务感是非常重要的,义务感的培养是

公民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不懂得克制自己的欲望的人,不善于正确处理自

己的欲望和其他人的利益之间的关系的人,任何时候都不会成为好的公民。

必须使人从小就感觉到并懂得在某些方面克制自己的激情和欲望的必要性。

譬如说,你很想在绿地上踢球,但这是不允许的,因为应永远保持青草常绿,

因为青草就是纯洁的空气。如果不从小教育孩子控制自己的欲望,这就是在

逐步地培养任性、随心所欲,就是认为我什么都可以做,我什么都不怕。

责任心就是对某个人负责,对某个人尽责。我们努力建立起一种劳动关

系,使少年去指导低年级学生的工作,为他们做出榜样。

2.你们享受着其他人所创造的福利。人们给了你们童年、少年和青年时

代的幸福。因此要用好的行为去报答他们。这一道德规范是公民的义务感的

极重要的源泉。他作为一个公民,承担着重大的职责,一个人在深刻地认识

这一真理的全部内涵之前就应该学会以德报德,用自己的力量为其他人创造

幸福和快乐。良心不允许他成为仅仅是财富和幸福的享用者。我对少年们说:






你们有舒适、明亮、清洁的教室,有专用教室、健身房、直观教具。所有

这一切都是其他人为你们创造的。要学会对此表示感谢。在静静的黎明时刻,

当你们还躺在床上时,挤奶女工早已在牧场工作:她们在清扫牛粪、挤奶,

在为你们准备热乎乎的新鲜牛奶。室外是严寒,而拖拉机手已到田野里去为

牛准备饲料,为的是让你们明天、后天有奶喝。厨师点燃了学校食堂里的炉

子,为你们准备早餐。锅炉工正在往集中供暖锅炉中添煤,当你们来到教室

时暖气管就已是热的了。人们慷慨地为你们提供一切,但是也在期待着你们

的回报。你们已有足够的力量为人们做好事了。

对人民的知恩感,这是责任感、义务感、公民的尊严感的亲姐妹。道德

修养的基础就在于使人有准备地听从良心的召唤去为其他人做好事。

这是畜牧场的楼房。这里是牧场工作人员休息的地方。让我们在这里种

一些苹果树,让这个角落成为你们的母亲和姐妹享受美的角落。这项工作给

了少年们许多乐趣,因为这项工作是在崇高思想的鼓舞下做的。然后少年们

又接着为人们做其他的工作,他们就这样沿着道德修养的道路前进。他们的

情操变得高尚了,在他们的心灵中坚定了要报答长辈们为他们所做的一切的

决心。为其他人做好事的习惯,即以德报德的习惯,在人的童年和少年时代

就应进入他的精神世界。如果在童年和少年时期就已养成了这种习惯,那么

到了青年时代这个人不为其他人做好事他就活不下去。他感到自己在道德上

是成熟的,这首先是因为在进入青年期之前他已多次地体验到创造的乐趣,

为社会劳动的乐趣。

3.生活中所有的财富和快乐都是劳动创造的,而且只有用劳动来创造。

没有劳动就不可能有诚实的生活。人民教导我们:不劳动者不得食。游手好

闲、好吃懒做的人,这就是吞噬勤劳的工蜂酿造的蜂蜜的雄蜂。学习是你们

首要的劳动。你们到学校去就是去工作。为了在少年的意识中确立起人民的

劳动观,我们从小就培养每个人的劳动习惯。学校中始终保持着不能容忍懒

惰、闲散、邋遢的气氛。年幼时贪吃懒做,这就是为游手好闲、过寄生生活

滋生了富有生命力的细小、柔嫩的根。当小懒汉长成成年懒汉时,要铲除从

童年和少年时期就已深深扎下的根就很困难。我们任何时候都不可以忽视这

样一种危险性:对年长的人创造的财富毫不在意,肆意挥霍;这种态度会导

致懒汉和寄生虫的出现。要防止这种危险的出现是不容易的,因为小孩子的

偷懒初看起来似乎不是什么了不起的缺点,但事实上这是危险的祸根。家长

(有时还有教师)希望儿童和少年生活得轻松一些,不让他们遇到艰难,但

是在这种愿望中却潜伏着很大的危险。

劳动是道德的根源。在集体的精神生活中必须贯穿着尊重劳动、尊重劳

动人民这根红线,并在此基础上树立起对自己的尊重,必须使我们的少年始

终具有一定的公民目标,克服困难,体验斗争和胜利带来的集体的快乐感。

劳动领域中有着进行精神斗争的广阔天地,我已经说过这种精神斗争是形成

人的道德面貌的极重要的条件。劳动的乐趣是任何东西都不可与之比拟的:

劳动的乐趣与所有其他的乐趣的区别,就在于人尽心尽力地去做不是他想做

的事,而去做需要做的事,最终他体验到为他人做事的快乐,并渴望去做为

了全社会的利益而需要做的事。只有当少年把劳动的乐趣作为自己的最大兴

趣时,他们才能懂得没有劳动就没有生活这个真理。

劳动的道德意义恰恰就在于人获得乐观地感知的最高欢乐,即创造的欢

乐。就其实质而言这就是自我教育。如果少年在童年时没有养成劳动的习惯,






那么劳动的欢乐也就无从谈起。少年能在劳动中实现道德上的自我肯定,这

仅仅是因为我们的学生在童年时代,在一、二年级学习的时候就已开辟了小

花园、葡萄园,为人们培育各种花秧和玫瑰花苗,把荒地变成一个个鲜花盛

开的角落。12~14 岁的少年感到自己是个劳动者,由于自己的劳动而体验到

最初的公民自豪感,因为他们在 岁、10 岁时就看到了自己工作的最初的物

质成果。这是形成基本的道德修养的重要条件。如果一个 12 岁的人看到自己

亲手栽种的鲜花盛开的花园时,他感到无比的自豪;他用为人们创造的物质

财富去衡量走过的生活道路。这种情感越深沉,对他人的公民责任心就越自

觉。

我们努力使集体中没有体会不到劳动的快乐的少年。集体中不应该丧失

个性;对劳动的欢乐感,这不仅是集体的感悟,还是对个人人格的深切的个

人体验。我们关心的是使每个少年通过自己劳动的物质成果像照镜子一样看

到自己,看到自己的技艺、坚持性、意志力、创造思维的发挥。没有劳动就

不可能有生活这样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铭刻在少

年的心中,成为神圣的真理。如果你们喜欢园艺,那么就去栽种树木,供大

家欣赏,让大家从中看到你们的热爱劳动的品质和你们的智慧。如果你们爱

好技术创造,那么就去制作能为不止一的你们的小同学服务的物理仪

器。一个少年热衷于劳动,深入到劳动中去,在劳动中克服困难、掌握知识、

锻炼意志,这时他才开始进行自我教育。这是对少年的教育和少年的自我教

育的重要原则。

4.对人要友善、关怀。要帮助弱者和无力自卫的人。不对别人做坏事。

要帮助处于逆境中的同伴。要尊敬、尊重父母,是他们给了你们生命,他们

教育你们,希望你们成长为社会主义社会的诚实的公民,成长为心灵纯洁、

才智聪明、心地善良、双手灵巧的人。对别人仁爱、关心,乐于助人,这些

是人道的表现和为人正派的基本特征,是每个学生都应具有的,应该成为他

们个人的道德财富。我认为学校最重要的教育任务之一,就是要使每个人都

以善良的、诚恳的、关怀的心态去对待体现出生命的美和伟大的所有有生命

的东西。没有起码的人道,就不可能有共产主义的道德。没有细腻情感的、

缺乏同情心的人,不可能有崇高的理想。缺乏同情心会导致对他人漠不关心,

而漠不关心会发展成自私自利,自私自利会发展成冷酷无情。

有的人认为,既然在我们的时代应该培养能应付任何情况的有力量的、

意志坚强的人,那么就不必讲什么善良、诚恳和同情心。这种认识是极其错

误的。我们最重要的教育任务,确实是要在我们每个公民的心灵中坚定对祖

国的敌人毫不妥协的斗争精神,时刻准备着与企图侵犯祖国的自由和独立的

人进行殊死搏斗。但是,没有关于善良、诚恳和同情心方面的经验教训的人,

也就不可能有仇恨敌人的崇高情感方面的经验教训。因为勇敢,这是人类的

最高的善良,而对敌人的仇恨,是真正的人道。童年期和少年期应该成为培

养善良、人道、关怀人的品质的时期。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人的心灵,这一

最敏感的乐器才能弹奏出人类崇高情感的全部音阶,从对母亲的最细腻的、

最敏感的关心到对敌人的仇恨,对思想上的敌人的毫不妥协。

遗憾的是在许多学校中常常忘却了基本道德修养的培养。要求少年知道

高尚的道德真理,然而却没人发现他是怎样用弹弓打死小鸟或毁坏树木。与

他谈论有关诚实和正直的话题,而他一边听着老师的说话,一边在准备考试

或测验时作弊用的小纸条。在基本行为方面不端正,这就是思想贫乏、灵魂






空虚的根源。

只有对人民的伟大的爱,才能激发对敌人的仇恨。为了不使我们的学生

成为缺乏同情心的、对他人漠不关心的人,我们努力使儿童和少年在心灵中

产生对生命和美好的东西的真诚的关心、担忧和激动。一个孩子非常关心在

严寒中的孤苦无助的小山雀,救了它的命,保护小树免遭毁坏,这个小孩就

永远也不会成为对人残酷无情的、毫无同情心的人。相反,如果一个小孩毁

坏、无情地消灭本该给人带来欢欣、引起崇敬的东西,那么他就可能成为惯

于伤害自己的亲人的小霸王。

生活中有多少这样的小霸王啊!一个 岁的小男孩准备去上学,但他怎

么也不会扣大衣上的扣子。他不是平心静气地请求成人帮忙,而是把大衣一

摔,打算不穿大衣就去上学。他想让妈妈因为他遇到了什么不顺心的事而为

他不安、担心甚至哭泣。而当他把母亲折磨得流泪时他感到一阵轻松。必须

理智地、机智地、敏感地,但又必须顽强地、无条件地与这种无罪的

虐进行斗争。

少年在智力发展上迈出了很大的一步,一个观念的世界展示在他的面

前,他的思想渴望对具有世界观性质的问题找到答案。这是人的生活中符合

规律的质变,它掩盖着情感修养落后于思想修养的危险。为了避免出现这种

落后现象,在少年期与在童年期一样也必须进行劳动,劳动能激发并发展善

良的、真诚的、崇高的情感。如果一个 14 岁的少年认为,他挽着自己母亲的

手与她一起去俱乐部,如果他关心花和鸟,就会降低自己的身价,那是很可

悲的。关心母亲、祖母、祖父、弟弟和妹妹,这和丰富多彩的、生气勃勃的

集体生活同样重要。少年与家长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是教育的一个完整的领

域,遗憾的是这个领域还是一个未被开垦的处女地。

我们总是设法让少年大部分时间留在家里,生活在家庭中,尤其是与母

亲在一起。没有必要总是用什么东西去抓住少年,也没有必要总是为少

年组织什么集体活动。在节日前夕和节日期间最好让少年与母亲和父亲在一

起。

5.对那些千方百计依赖父母过日子的人不可置若罔闻。决不迁就那些不

关心公共利益的人。憎恨那些挥霍浪费、盗窃社会财富的人。这一道德规范

的履行,取决于为人们而劳动的观念深入孩子的精神生活的程度。善于听从

自己的良心的召唤去做好事的人,就能认清恶并与之势不两立。我们认为,

培养以公民的态度对生活中恶的种种表现进行毫不妥协的、积极的斗争,是

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不可以容忍孩子冷冷地旁观像挥霍浪费、不爱护公共

财物、懒惰、游手好闲、阿谀奉承之类的恶劣行为。如果成人对这些恶劣行

为无动于衷,就不可能激发孩子对此进行斗争的积极性。我们设立了少先队

保护绿化岗哨。如果少年发现成年人在毁树,那么与这种恶劣行为的斗争就

不应该仅仅限于谈话。如果不进行惩罚并漠然处置,就会伤害少年的心灵。

我们设法让社会舆论来迫使干了坏事的成人去赔偿损失。

少年通过自己的经验认识到并确信了善会战胜恶,就会以极大的热情投

入到创造社会财富的工作中去。如果少年对他在生活中看到的丑恶现象表示

出一分的愤怒和蔑视,并且不能容忍这种行为,他就会十倍地做好事,用自

己的行动肯定生活中的善。一个人如果忘却了这一法则,他就会成长为一个

好说闲话的人,蛊惑人心的人,揭发者,不去为善战胜恶做任何事。

学生在逐步掌握这一基本的道德修养的同时,就是在为理解共产主义的






本质作准备,认识到共产主义是人道和道德的最高形式,是吸取了人类最优

秀的道德财富的思想和观念的体系。不具有这种基本的道德修养的人,在道

德发展方面是一无长进的。他根本就不能理解这样一些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

原则,诸如,热爱祖国,忠于人民的理想,在为祖国的自由、荣誉、独立、

威严和强盛的斗争中表现出的英雄主义、坚忍不拔和勇气。

只有在学校集体中形成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方面的基本的道德修养

时,才能在学生的意识和心灵中培养基本的道德修养。这是一件很简单的,

同时又是很复杂的事情。简单就在于这些相互关系都可以归结为一个公式:

每一个人都应该像对待人那样去对待每一个人。复杂就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关

系应该囊括精神生活的所有方面和集体的所有成员——教育者和被教育者。

我想对从事少年教育工作的人提个建议:如果你们希望能工作得轻松一些(众

所周知,做少年的工作是很困难的),那么就要以真挚的相互尊重使你们与

少年的关系体现出一种高尚的精神。我们所有的人都在向学生传授科学的基

础知识,我们认识到我们的教育工作的起点就在于,对于我们每个人(无一

例外地对于我们所有的人)来说,每个学生首先是一个应该得到尊重的具有

个性的人。我们用称呼少年。我们赋予这种形式很重要的意义,它体

现了一种高尚的思想,使少年感觉到所有的教师都尊重他的创造性的个性,

这种个性使他能够达到智力、道德、思想和审美发展的最高峰。在与活生生

的个人(包括他们的所有长处和短处)的日常交往中,我们让少年理解、感

觉到并体验到一个很重要的真理:我们不仅看到您,年轻人(年轻姑娘)今

天是怎样的一个人,我们还看到您将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我们不仅尊重您在

我们的帮助下已经取得的一切,而且尊重您将取得的一切。然而只有通过您

自己的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在我们的帮助下,您才能达到精神发展的最高阶

段。在这一简单的尊称中,我们表达了我们对人的发展前景的认识;

我们让少年懂得并体会到我们尊重他首先是因为他是苏联公民,是未来的孩

子们的父亲和母亲,是未来的能工巧匠、诗人以及有权自豪的人。要找到一

种精神交往的形式,使学生懂得你们尊重他的是什么,你们注意到他的心灵

深处的哪些隐秘的角落,只有这样他的心灵才会向你们敞开,就像表示对人

的信任的最纯洁的花朵那样。

在这里应该注意教育过程逻辑本身的若干暗礁:教学贯穿着经常不断

的、日常的检查(测验)、一个学生与另一个学生的成绩的随时比较。在所

有这一切的背后隐藏着一种危险,就是对自己的力量的失望和缺乏信心,变

得孤僻、冷漠和凶狠,心灵上的这种变化会导致心灵变得粗鲁,对影响人的

精神世界的一些精细的手段——语言和美感,失去敏锐性。为什么少年粗鲁

地回答别人的好言好语?为什么他不懂得别人的情谊?教师常常会对此感到

吃惊。这是因为对人的心灵的最敏感的部分——自尊心的不信任、怀疑和日

常的刺激,使他的心灵受到了锤炼,变得粗鲁了。有人说,看看,你的

同学回答问题得了 分,而你只得了 分。你怎么不害臊,你还有没有一点

点自尊心?话可能不是这样说的,但话里包含的意思确实常常是这样的。经

常不断地搬出自尊心来只会使之变得麻木,最终丧失自尊心;少年的心似乎

蒙上了一层冰。这时您想用友善的语言丢滋润他的心田,这就像想用温暖的

手掌去融化一块厚冰一样:冰是化不开的,必须生火将它熔化。

怎样才能绕开教育工作中的这些暗礁呢?我们总是害怕让少年感觉到我

们对他的不信任。因为只要他一感觉到这种不信任,他就学会巧妙地欺骗教






师和家长,而且欺骗得天衣无缝。对少年的不信任会使他的心灵变得麻木不

仁,他的心灵就不想为独立解决问题和运用意志的力量去克服困难而作出努

力,他已习惯于别人抽一鞭他走一步。我们依靠了人的内在的精神力量:我

们不是令人厌烦地催促,不是牵着他的手走,而是给予他选择的自由,而他

选择的恰恰就是我们所期待的:运用自己意志的力量去克服困难,从中体验

到对自己的自重、自爱。

我们约定了(我们从来没有破坏过这个约定),如果少年是因为有些地

方没搞懂而没完成作业,就不马上给他打分,免得他不安。我们一般不打不

及格分。如果您还不懂,那么再努力一下,再想一想,独立地去完成全班

都应完成的作业。我们对少年说话的意思和语调就是这样的。少年以他的

真诚和努力工作来回报我们对他们的信任。如果学校生活的整个精神不能培

养少年的自尊心,不能培养他们的自重、自爱,那么这样的相互关系只能是

一种实现不了的理想。我要强调,仅仅通过课堂教学是形成不了这样的相互

关系的。可以说,我们中的每个人在精神需要方面与少年有许多接触点:教

育工作者(每个教师首先是一个教育工作者)应在自己的每个学生身上发现

这样一种火花,这种火花使他有理由相信一个人永远不会停留在他今天的水

平上。

为了保护少年的自尊心我们总是避免进行下面这样的比较:您学习得

好,而您学习得差。对能力不同的人的智力劳动的评价,要求高水平的机智。

我们对少年掌握知识的评价是根据每个少年积极向上的愿望,根据他们对我

们教师的信任和信心。如果少年在学习上,在智力劳动中没有取得一定的成

就,如果他的认识能力和潜力没有得到发展,我们就认为他的精神生活是不

合格的。

心灵对善的响应,诚挚的、善解人意的态度,相互的信任,教师与学生

之间的人际关系的细腻,所有这一切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都是起决定性作用

的条件,促使男女孩子们敏锐地理解教师说的话,敏锐地接受教师在道德方

面的指导、忠告和要求。少年的智力兴趣越丰富,越多样,他在阅读中获得

的快乐越多,书籍和一切美好的东西在他的精神生活中占据的地位越重要,

他就越能深刻地体验我们的善意、诚挚和关怀,对我们对待他的高尚的、人

道的态度他的心能作出越细腻的响应。这是道德教育的最重要的规律性之

一。任何外部的方式都不可能把道德修养引进到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关系中。

道德修养的基础在于人的精神生活的深度,在于思想的丰富程度,在于情感

的细腻和高尚程度。我不仅很敏锐地倾听少年谈话的内容,还注意他们对我

们,对教师说话的语气。少年哪怕只表现出一点点的粗鲁、心肠冷酷

心灵麻木,都会引起我的警惕。

在科利亚和米沙十二三岁时,我感觉到在他们身上有这些令人担忧的表

现。我不得不花很大的气力去磨练这两个少年的情感。为了正是在这一

时期用不朽的精神财富去充实这两个男孩的精神生活,我给他们看一些能发

展心灵的细腻性和敏感性的书籍;我注意尤其要在这一时期发展他们对音乐

旋律的敏感性。多年的经验使我确信,教师的手中掌握着防止粗暴无礼、冷

酷无情、道德不文明的强有力的手段,这就是音乐疗法。在寂静的冬天的夜

晚,我邀请科利亚、米沙和另外几个像他们那样的少年到音乐教室,我们一

起欣赏格里格、柴可夫斯基和西比利乌斯的作品。在那样的夜晚我们很少说

话,除非必须解释音乐旋律潜在的意义、引导少年进入音乐形象的世界中去



file:///C:/DOCUME~1/杨辉/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1.gif



时才说上几句。我高兴地看到,少年的心灵是怎样解冻的,他们的目光怎样

因高尚的思想而放出了光彩,他们是怎样受到细腻的、崇高的情感的鼓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3#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2 19:41:00 | 只看该作者
道德习惯


道德习惯的源泉,就在于高度的自觉性与对一些现象、人们之间的相互

关系、他们的道德品质的个人的情感评价之间的统一。从少年心灵深处所进

行的那些理智的和情感的过程来看,道德习惯的培养具有特殊的意义。道德

习惯是道德观念和信念的入门。道德习惯的形成,是教育者深入到被教育者

的精神世界中去的途径,不通过这一途径就不可能理解一个人,也不可能用

细腻的手段,即用语言和美感去对人施加影响。

由于有了道德习惯,社会觉悟和社会道德的规范就成为个人的精神财

富。没有道德习惯就不可能作出自我肯定、进行自我教育,也不可能自尊自

爱。道德真理成为一个人心中的某种神圣的、无条件的、极其珍贵的东西,

这正是因为人把这一真理的崇高性铭记在心,闪电似的情感信号进入他的意

识中:就是应该这样做,因为自尊心不允许他有另外的做法。习惯使内心中

良心的声音高尚起来,情感总是保护着意识。这个复杂的过程只有在少年时

代才能完成,因为人正是在这一年龄时期才开始理解道德观念的概括性。少

年期似乎对各种思想敞开了通向心灵的道路。如果道德修养的最重要的真理

在少年期没能成为习惯,造成的损失是永远也弥补不了的。

如何在少年期培养道德习惯呢?必须做些什么才能扩大觉悟的范围,使

其包括成为个人的神圣的绝对真理的那些最重要的道德财富。

在少年期自觉性和道德情感的统一对于道德发展具有最重要的意义。道

德情感是照耀人的行为道路的光线。苏联心理学家ПМ.雅各布松写道:

德情感使人开始生动地理解社会的道德规范,如果没有道德情感,这些规范

在本质上是与他格格不入的。我努力促使我的学生对周围发生的一切产生

关切的、同情感,对周围世界的现象建立起爱憎分明的情感评价,使少年

把所有的一切都放在心上,不仅从意识上,而且从感情上去认识它们。

少年们和我一起去了解周围世界,而我仿佛是在向他们传达我自己对事

物、现象、事件的态度,没有什么东西能让我们对它无动于衷。我们沿着树

林走,等待着我们的是有趣的一天——休息、散步、阅读、观察、认识世界。

在路上我们看到:一辆卡车停在路上,司机在忙碌地检查发动机。他看到了

我们,好像在问能不能帮他一把。我们感觉到,虽然这个人一句话也没说,

但他在期待着我们的帮助。在这种场合必须对少年们说几句,促使他们深入

地思考现象的本质,用道德真理去激励他们。我说了这样的话,这些话进到

了孩子们的心坎上,可能这首先是因为这些话带有鲜明的情感色彩。我们忘

掉了树林的诱惑。(当然,没有完全忘掉;我们还惦记着它,但良心告诉我

们,袖手旁观是可耻的。)我们中的一些人到村里的机械维修站去,另一些

人留下来帮助司机。

发现现象、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中的道德的方面,用心去认识世界,这

是培养义务感的很重要的前提条件。公民的义务感是在基本的道德习惯中孕

育的,这种道德习惯是在少年期通过正确的教育在人的心中牢固地形成的,




П.М.
雅各布松:《情感心理学》,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出版
1958
年第 2 版,第 210 页。






养成了帮助人的习惯,就无所谓别人是否请求帮助。

很重要的是要使周围世界的现象,尤其是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屡屡地

激动少年,促使他们去体验各种各样的情感,从亲切的同情、分担别人的不

幸,到对恶行愤懑不平。我坚信,如果少年养成了对周围世界的敏感性,他

就开始用别人的眼光看自己,产生一些使自己不安的想法,例如,如果我对

别人的不幸、无动于衷,人家会怎么想我?人家会怎么想?……这个令他

不安的想法,用形象的语言说,就像是一根灵敏的导线,情感信号沿着这根

导线从心灵传递到意识:如果我对自己周围发生的一切熟视无睹,我就不能

再尊重自己。只有这样道德概念才能成为习惯。使道德概念成为习惯的一个

极其重要的前提条件是,对少年单独面对各种情况时的所作所为作出的公民

的、集体的道德评价。集体中的精神交往应该如此地丰富,个人对集体的义

务感应该如此地牢固,使得当生活要求少年发挥个人的主动性,表现出决断、

毅力、勇气和诚实精神时,即使只有他单独一人,他也能感觉到集体的目光。

我们的任务是要使一些最重要的道德习惯发展成传统,首先要养成当为

了他人的利益必须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时牺牲自己的利益的习惯。习惯向传统

的转化,这是对意识进行的复杂的改造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没有这种改造

就不可能建成共产主义。长期形成的旧的传统,用列宁的话来说,是一种可

怕的势力。在我们的时代正在进行着一项需要耐心和细致的工作,这就是建

立起新的传统,这样的传统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应该具有巨大的精神力

量。成为传统的习惯,对人具有巨大的支配力,其教育力量就在于此。在少

年时期的我的学生集体中形成了一种传统:集体对你个人的舆论,取决于你

对母亲、姑娘和妇女的态度。这一传统成了推动自我教育的强大力量:每个

小伙子都愿意以自己的言行举止来证明自己具有高尚的道德。

培养道德习惯的另一条重要的规律,就是对自己的行为,尤其是对那些

能反映出对劳动、对自己的亲人、对集体成员的态度的行为,作出情感评价

并进行亲身体验。我们总是力求使少年把独立完成作业当作一种乐趣来体

验,自己的抄袭和白白享受别人的劳动的行为,使少年产生对自己的不满。

为了产生这种体验必须有一定的准备:要准备好能激发自我评价的词汇。培

养和发展细腻的情感就需要发挥很大的主观能动性:一个人要对自己的行为

作出情感上的评价,他就应该调动自己的意志的力量。就有关自我教育方面

的问题提出建议,选择专门的练习,所有这些都是形成道德习惯过程的一部

分。很重要的一点是要使少年不仅对好的行为,还要对那些不可以做的、不

允许的行为作出情感上的评价。对不可以的体验,这就是培养个人在社

会中判别道德方向。最主要的不可以,这就是不可以对周围发生的事情

漠不关心,我们认为每个少年对这种不可以的体验是道德修养的基本特

征。让每个少年体验到激动人心的快乐和充实的精神生活,积极参加那些初

看起来不涉及其个人利益的活动,这一切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具有特殊的意

义。

培养道德习惯的第三条规律,是使道德原则与教师促使学生做出的行为

互相一致。热爱祖国、忠于人民的理想、坚持原则等共产主义道德的神圣真

理,不必随时随地地反复强调,也不必与属于基本的道德修养的事情联系起

来。一个少年在课桌上乱画,给同学下绊,那个同学摔倒了,碰破了鼻子,

不必为了这些事开始对少年长篇大论地谈论对祖国的义务和英雄们的功勋。

所有的事情都应该有合适的场合,掌握分寸。



file:///C:/DOCUME~1/杨辉/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1.gif



我们依据这些规律制定了道德习惯纲要。纲要中列入了下面这些道德习

惯:做事要有始有终;做事不马马虎虎,而只能认认真真地去做;任何时候

都不把自己的工作推给别人,也不盗用他人的劳动成果;帮助老弱孤寡者,

而不管这些人是否是你的亲人或外人;自己的愿望要与满足愿望的道德

权利相一致;任何时候都不允许为了满足我的愿望而使家长受到某些限制或

造成困难;自己的快乐、满足和娱乐,要与别人的需要相协调;我的快乐不

能给别人带来忧虑或痛苦;不隐瞒自己的不体面的行为,有勇气把这种行为

坦诚地告诉你认为必须告诉的人。

培养道德习惯不需要采用什么特殊的方法或方式。道德习惯的培养体现

在集体主义者的相互关系的本质之中。在道德教育的这一个精细的领域中,

最重要的是使少年自己的良知和意志成为促使他做出好的行为的主要动力。

不应把教育归结为下命令和盲目地服从。少年应该始终感觉到,如果他缺乏

意志,就不可能有好的品行。当环境本身要求少年正确评价自己的不良行为

时,这一点就尤为重要。从孩子们来到学校的第一天起我就培养他们习惯于

这样去思考:承认自己的不体面的行为,这是高尚的。不允许以惩罚相威胁

逼供,不允许采用惩罚去培养道德习惯。一般说来采用惩罚这种手段

需要很大的自制力和机智。一个好的、熟练的教师,他随时都准备好了这种

手段,但是他从来也不采用它。在盛行惩罚的地方,在为每一件可能的不良

行为都规定了相应的惩罚措施的地方,是谈不上道德习惯的培养的。马克思

说过,从该隐以来,利用刑罚来感化或恫吓世界就从来没有成功过。适得

其反!给儿童和少年带来最大危害的是未经过周密考虑的、头脑发热时作

出的惩罚。这种危害就是使被惩罚者不需要调动自己内在的精神力量去使自

己变好。ХМ.陀斯妥耶夫斯基说,惩罚使人摆脱了良心的谴责。这句话饱

含着高明的智慧。要让一个人为自己的过失难受,受自己的良心的谴责,是

很困难的,与此相比施加惩罚就容易得多了。童年时期,尤其是少年时期的

自我谴责、良心的召唤,能产生巨大的力量。我总是尽量让少年自己去思考

自己的不良行为,然后他会产生这样一种思想:我不应该像现在这样。为自

己的过失感到难过,这是对其他人的不良行为采取不能容忍的、毫不妥协的

态度的重要源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1 04:0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