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杨辉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

[复制链接]
176#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2 19:21:00 | 只看该作者
现代人的精神世界与童年期、少年期的教育方法


苏联著名的精神病专家 B.M.班希科夫教授曾写道:在几千年的时间中

人之所以能在争取生存的斗争中获胜,基本上取决于肌肉的力量和神经系统

中那种粗野的特性,如勇敢、残酷和顽强等。但近两三个世纪以来,人的生

存能力几乎完全取决于神经系统各个最精细、最复杂的机制。而这些机制恰

恰是最脆弱的。这位学者的思想有助于我们理解当今时代在教育者影响受

教育者的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特殊性。

世界和人之间的相互关系越发展越复杂。社会主义社会里,世界——

——世界这个体系的特点是,个人的作用在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中都在不断

增加。科学逐渐变成社会的直接生产力,而社会的最高目的是为了人,这个

事实在个人和集体的精神世界中深刻而多方面地反映出来。人不再单纯是物

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用自己的创造性劳动谋求幸福、福利、欢乐,

既造福于社会,也造福于自己。

创造性活动逐渐成为人的需要,这种需要一旦满足就会令人感到最大的

愉快。H.H.谢苗诺夫院士写道:生活经验表明,人们——从天才到最普通

的劳动者的最大的快乐,是从事劳动或生活的其他方面的创造性工作所感到

的快乐……创造人类的幸福生活的重要性在于,使精神上的创造性劳动在某

种程度上成为每个人都必须承担的工作。

教育工作的目的和内容在于,把通过创造性活动来满足各个不同方面的

需要变成人们的道德品质,要使他们在少年期和青年早期为社会工作的时

候,就能感觉到自己的公民积极性。

在我们社会里,人们所看到的个人的生活面貌就是人所表现的素质、能

力、爱好和志向以及这些方面的发展情况。人的创造性劳动、创造发明、劳

动生活中积累的智力财富、不断努力去掌握越来越新的知识,这一切在我们

的社会里已经成为人的公民品质的显著标志。人们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和感受

到这样一条真理:集体劳动首先是一种精神上的交流,在集体劳动中人们互

相交换精神财富。马克思所说的那种体力和脑力劳动,在现代人的日常生活

中表现为人的个性。主观上人把这种生活看做是一场创造能力的竞赛,在竞

争中希望夺取第一名,希望比别人强,比别人美。

现在个人的精神生活的范围越来越广泛了,这与劳动、与物质生产并没

有直接的联系。在这个范围里人的最最主要的一个需求就是对人的需求。在

我们社会里,个性的充分发展,证实了这个方面的需要是个人幸福的基础。

假如这个需要得不到满足,人就不可能成为别人的朋友、同志和兄弟。

社会主义社会的公民感情的丰富和发展,都取决于人的全面发展、人对

自己的社会作用的深刻认识、人的多方面的需求、兴趣和相互关系,按照马

克思的说法,情感生活是人的世界的最鲜明的表现之一。

人的社会活动的范围越大,人的需求和兴趣的面越广,人在劳动中的创

造性越多,共产主义道德准则的高尚风格在人的相互关系中表现得越鲜明,

那么情感修养对于人的生活所起的作用就越大,情感生活与公民的活动的联



系就越密切。情感修养正在成为人的精神生活中一个特殊范畴。

情感生活的丰富程度并不总是与智力发展、文化修养和知识水平直接有

关。使文化修养与情感修养协调一致,是现代苏维埃学校中教育工作最细致

的任务之一。情感修养落后于智力负荷,是很大的祸害,它往往是某些

青年和少年沾染上不良行为的原因。如果深入思考一下这种行为的实质就会

明白,我们当代人意识中的所谓旧时代的残余,实质上是智力生活和情感修

养的协调一致遭到了破坏。某些情况下这与智力兴趣贫乏、狭窄有关,而在

另一些情况下则与有文化知识的人却毫无修养有关。

现代苏维埃人的精神生活所具有的特点,促使人们对教育的本质和方法

进行认真的思考。

在教师中间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抱怨:我们这个时代对人的教育工作

很难进行,特别是对少年的教育。难就难在除了从学校,他们还能通过其他

途径获得很多知识,所有这些东西都需要理解、消化。很难对少年进行

教育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们极其敏锐地注意自己的精神世界。

那么,教育者能否变这些因素为自己的统一战线呢?少年已经具有很好

的认识能力。自然,我们就应该利用他们在精神生活上的这个特点,使认识

周围世界的过程同时又是道德成长的过程。对少年进行卓有成效的教育,在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人的认识,取决于这些认识如何变成信念,以及这

些信念又如何在实际行动中得以巩固。建立在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基础上的

自尊感,对每个人来说仿佛是一道探索个人心灵的光线,必须使它永不熄灭。

这就使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更加重大,这就要求他具有人类学范畴的特殊的本

领。现在,教育者不仅要敏感细致,而且要了解每个人对自身精神世界的看

法。因此,完全有必要让每个人都对自己的精神世界具有某种看法,有必要

让这种看法成为正确的、具有高度思想性的看法。年复一年努力才使我明白,

怎样才能促使少年对自己进行反思,对自己的命运进行深刻的思考。

不会尊重自我的人,也就不会是一个道德上纯洁和精神上丰满的人。我

们的最重要的教育手段,就是真正尊重自己学生的人格。我们要用这个手段

创造出非常细腻而又精密的东西——做一个好人、做一个今天比昨天还要好

的人的愿望。这种愿望是不会自发产生的,必须经过教育才能培养起来。我

们社会的性质本身以及社会基础要求我们,要把这种真诚的愿望(受教育者

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教育者则希望看到受教育者成为一个比现在更

好的人)作为连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重要纽带。尊重受教育者的人格,是

集体和教师对人们提出严格要求时最主要的前提,是实行真正的共产主义纪

律的前提,如果一个人不善于让自己去做正好是社会所需要的、对社会有益

的事情,那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共产主义纪律。只有当人们感觉到自己是个人

精神世界的主宰,只有当他的精神世界中有一条谁也无权逾越的明确的界限

的时候,才能够培养起自尊心、荣誉感和自重感。

有一次,六年级学生济娜的母亲来找我,对我讲了家里的隐秘。近来他

们的家庭气氛十分紧张:父亲做了不应该做的事情。济娜对此非常痛心,但

她最怕的是父亲的不体面行为让别人知道。母亲请求我说:请您帮帮忙,

支持一下这个女孩子吧,但千万请您保守秘密……”的确,教师经常要充当

外科医生的角色。他要触及最痛的部位,但又要让人们察觉不到。怎么帮助

小姑娘呢?我反复多次地创造了这样的环境:我们俩人都专心致志投入工

作。我给她讲了一些道德坚定、勇敢刚毅、有自尊心、心灵美好的人们的



事。我主要是努力使小姑娘不对邪恶妥协,不对坏事采取回避的态度。甚至

是在没有别的斗争办法的情况下,也要激发出她痛恨邪恶、决不妥协的感情。

我欣喜地发现,在小姑娘的眼睛里流露出一种自豪感,这是一种非常美好的,

被她珍惜、强化的情感。这都是在我和她两个人进行个别谈话时发生的。多

年的工作经验使我深信,在少年期这种个别谈话就如同需要以集体去影响个

人的精神世界一样,同样必不可少。

保护少年精神世界的隐秘并使它不受侵犯,是教育的最重要任务之一。

如果有谁去干涉少年所想、所感受的一切,干涉少年不愿让别人看到的一切,

那就会影响少年情感的敏感性,使他性情暴躁,并变得冷漠无情,而

漠无情最终会导致情感上的麻木不仁。

公开少年内心深处最敏感的东西,用冷漠无情的双手去干涉他想自己做

主的事,试图用各种激烈的、强加于人的做法去触及少年的痛处

使之颤抖震惊不已,这都是教育上无知的基本表现。如果您要想

让少年向您请教,向您倾吐衷肠,那您就不要去触犯他内心深处的东西,因

为触犯了这些东西会使他感到痛苦。我们教育者的使命在于,要从少年开始

独立生活的时候起,就培养他们具有这样的公民品质——坚强、勇敢、坚忍

不拔,而培养这些品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儿童意志力的发展和巩固程度,

取决于他在童年期和少年期所表现的独立行为如何,这些行为反映着他的道

德品质和意志独立性。

尊重学生的人格,当然就会扩大他们个人的那些隐秘的、不能触犯的内

心世界的范围。现代人的精神生活的逻辑,要求把一切与儿童、少年、青年

和家长的相互关系有关的东西都包括进这个范围。在我们这个时代,家庭里

的精神心理关系和道德伦理关系变得越来越细腻,越来越丰富了。很遗憾,

往往有这样的情况,教师在向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时(如果深入分析一下这

些问题和建议的内容),常常是邀请学生把个人隐秘的东西亮出来,把内心

全部摊开来。有的孩子对自己的精神世界很敏感,有时候把别人的意见

理解为不仅是对他本人,而且是对他的父母的侮辱。偶然脱口而出的话有时

竟会在年轻人的心灵中掀起轩然大波,使孩子对所受的侮辱终生不忘,而教

育者当时却一点也没有察觉到……一位女教师问一个五年级的学生,上星期

六他的母亲有没有看过他的日记。男孩回答说:没有,她没有看过。”“……

……她顾不上看你的日记,这我是知道的……”女教师说,她语调里那讥

讽的味道把小男孩气得眼泪夺眶而出。那个男孩能够猜到,肯定是那些不怀

好意的人散布的流言蜚语传到了教师的耳朵里,说他的妈妈似乎行为轻佻。

男孩子感觉到了教师的话里有话,他就开始变得闷闷不乐。他的心肠变硬了,

他一次又一次找教师的麻烦。直到毕业他也没有忘记所受的侮辱。而另一个

学校里发生的情况更令人不安:同班同学们对一个小姑娘说,她的父亲是个

没有出息的人,而这个小姑娘竟无动于衷。这太可怕了,这说明孩子的

自尊心已经没有了。

有时候,把一些只能和家长个别谈的情况拿到家长会上来讨论。这不仅

伤害了某些家长的感情,也伤害了孩子的感情,因为母亲和父亲所听到的一

切都会在不知不觉中一点儿一点儿地传到孩子们的耳朵里。

托马斯?曼曾经说过,人介于野兽和天使之间。人能成为什么,这取决

于教育。凡是性本能没能使人变得高尚的地方,人面临的最大危险是向野兽

靠拢而远离天使。人的世界所具有的多面性使人类种族延续的本能变得比较



高尚,但是还必须有一整套使血的呼唤变得高尚的专门方法。我认为,

在这一整套方法中最主要的是两个东西:崇拜母亲和保持贞节。没有这两点

就不可能对少年进行真正的教育。

我一贯力求使母亲的名字成为每个学生最神圣的东西。人们从母亲那儿

获得一切最美好、最纯洁的品德;对于少年期和青春早期的儿女来说,母亲

的精神财富具有非常巨大的影响。我竭力使我的每一个处于少年期和青春早

期的学生为母亲的幸福和欢乐贡献出巨大的精神力量。

小丹科与母亲的关系有点异常。他的母亲在远处的田间宿营地干了三个

星期的活之后回到了家里,小丹科听到了这个消息竟无动于衷,他的这种冷

漠态度使我感到不安。而这位母亲也不善于在儿子心灵中唤起激动、不安和

关切的感情。他们家里的感情关系(这一点使我感到特别不安)非常粗俗。

怎样才能使他们的感情关系变得高尚而丰富呢?怎样才能使这个男孩不致于

成为一个冷酷无情的人,怎样使他长大以后产生一个小伙子爱慕姑娘的感情

呢?于是我就进行了长期的、耐心细致的工作。这项工作可以说是非常谨慎

地去触动母亲和儿子的心灵。终于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儿子用自己的精神力

量使母亲感到快慰。夏天,他在集体农庄劳动,我建议他:用你第一次的

劳动所得给母亲买一件礼物。小伙子高高兴兴地买了一条丝头巾送给了母

亲。几个星期之后,他母亲的生日到了,我又对他说:你不但要在母亲生

日那天送给她礼物,还要代她工作,替她到畜牧场去劳动,让她能休息几天。

善,这是一种伟大的力量,它会在人们的心中激发起纯洁而高尚的感情。丹

科与母亲的关系中的那种曾经使我感到不安的冷漠态度,通过互相体贴而逐

渐变成了一种温柔的感情。

年复一年的学校工作使我确信,在复杂的少年期使儿子在自己的母亲身

上发现和体验到爱、人的尊严、正直以及疾恶如仇的精神,这些都具有很重

要的意义。

只有在儿童期和少年期就具有高度的人道主义精神——学会做一个忠诚

于父母的儿子或女儿,这样的人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公民,成为为崇高的理

想而奋斗的坚强战士。忠诚并不是俯首帖耳,而是在家庭里建立起高尚的相

互关系,为母亲和父亲带来欢乐。

贞节,这是建立纯洁而高尚的爱情的道德前提。有人认为(这也反映在

教育工作的实践中),只要把男孩子和女孩子在性成熟期所发生的变化向他

们解释清楚,就会平安无事,一切顺利了。于是他们就反复地作解释,组织

辩论,在青年的报刊上登载十四五岁小姑娘的公开信(《怎样才能找到生活

中的男伴侣?》,《我向一个男青年表白了爱情——这样做对吗?》)在共

青团(14 岁就能参加共青团),甚至少先队的会议上人们常常用谈论一般工

作的口吻来谈论爱情和友谊,就像在谈论收集废钢铁一样。这一切使少年之

间的心理关系和道德审美关系变得粗俗了,使纯洁和崇高的感情庸俗化了,

在年轻的心灵中撒下了冷漠的种子。性教育中的缺点和错误不仅使人际关系

中与之有关的问题显得粗俗,而且还会在人们心灵中留下伤痛和懊恼。

小伙子和姑娘之间,男人和女人之间相互关系中的高尚情操就像是一棵

树,要使它枝叶茂盛,就要通过一些很深的根系来吸收营养,保持它的常青,

这包括人类的优秀品质、正直,尊重别人也尊重自己,对丑恶的、丧失人格

的现象毫不妥协等内容。教育的技巧还表现在,务必使学生在漫长的成长道

路上(从儿童跨进校门的第一天起到他第一次开始考虑独立生活)人的尊严



从未受到过侮辱,务必使确立个人荣誉感和自尊心的努力成为促使品德日臻

完美的最重要因素。如果一个少年在这条生活道路上遇到冷酷无情、蛮不讲

理、肆意凌辱的情况,那也是危险的,因为这些都会使年轻的心灵变得粗暴,

会摧残他心灵的自尊心和荣誉感,会使人变得冷酷和残忍。

粗鲁能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低级本能。在分析导致个别少年违反我们社

会的道德准则(有时甚至导致他们道德堕落)的原因时,我们发现,在童年

期、少年期和青年早期,这些人的情感活动和审美活动往往过于贫乏。如果

高尚的精神冲动不与坚忍不拔的努力相结合,如果不提倡为他人做好事,为

他人创造幸福,不号召人们与邪恶,与损害尊严的现象作斗争,就会出现缺

乏情感教养的情况。少年期和青年早期最可怕的敌人之一是情感和审美生活

的庸俗不堪,内心精神世界的表现贫乏。我一直很注意让我的学生从各个方

面去感受不同表现的高尚的感情色彩,如为别人的善良、幸福和欢乐而表示

出同情和怜悯,或者是忧虑和不安,对怀疑的指责。我始终担心的是:我的

学生接触别人的时候,是否能察觉到人家现在心神不宁,人家正经历着非常

痛苦的内心磨难?少年是否善于从人们的眼睛里看出痛苦和绝望来?我认

为,情感修养的这些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品德高尚的起码标准。没有高尚的品

德,就不可能有人与人之间真正的兄弟般的团结,也不可能与邪恶势力势不

两立,不可能有友谊、幸福和对崇高理想的忠诚。

为了使男孩和女孩了解基本的情感修养,我让他们多接触人。我们在田

间、牧场与许多人接触。我教男孩和女孩仔细听长者说话,从长者的眼睛中

发现他的思想和感情;我教孩子们对一切能令人们激动、忧虑和不安的现象

都表示出关切。孩子们为认识人们的心灵付出了努力,从而使他们的感情变

得高尚了,这使我甚感欣慰。少年们越是能体察人们内心的痛苦、悲哀和沉

重,他们的心灵就越发变得细腻、敏感和高尚。有一次,我向六年级的男学

生和女学生讲述了一位母亲所遭受的极大痛苦。不久前她年幼的儿子在玩耍

时,因为拣起了从地下挖出来的弹药而变成了残疾人。我们和炸瞎了眼睛的

男孩会了面,这件事使少年受到很大的震撼。几天后的一个晚上,一个留着

淡褐色发辫的小姑娘柳达来找我。她眼泪汪汪地说:母亲今天心情很悲伤,

一整天都坐在桌子旁边,低着头,捧着脸。我叫她,问她:妈妈,你怎么

啦?可她一声不吭,就好像没听见一样。请您帮我出个主意吧!我该怎么

办。

至于我如何帮助柳达和她母亲的情况,可以讲很多,但我们这里是在讨

论如何培养每个学生的同情心和高尚的情感修养问题。为了使我们培养的人

能生活得丰满充实,无疑必须培养同情心和高尚的情感修养。此外,情感修

养,形象地说好比是调准了弦的小提琴。而只有调准了弦的小提琴才能演奏。

只有当一个人懂得基本的情感修养,才能对他进行教育。没有情感修养,根

本谈不上形成和确立高度的公民感情,谈不上培养信念以及在生活和劳动中

培养审美观。

现代人的精神世界要求大幅度地、深入地完善教育过程,以便提高教育

者和集体之间、教育者和每个学生个人之间关系中的道德情感修养。个性与

人的世界之间的关系是通过那种极为缜密的精神机制,心脏机制和神经机制

建立起来的,教育者的使命就是在学生的童年期和少年期发展和完善这种机

制。这些机制在童年期和少年期非常敏感,必须很好保护,不能让它们变得

粗鲁、简单,不能导致道德情感空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7#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2 19:22:00 | 只看该作者
我认为,影响少年心灵的最细腻的方法是语言与美。有一段时间曾经批

评学校的教育染上说空话的毛病。这个批评(它的余音至今还萦绕耳边)

是一种误解,造成了很大的惊恐。用语言进行教育,是现代苏维埃学校致命

的薄弱环节。有些学校由于没有正确而有效地用语言来进行教育,因此就出

现了许多重大的弊病。用语言进行教育这个问题,是最重要、最迫切的课题

之一,我认为,它首先需要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加以研究。缺乏语言教育的高

度修养,就无法培养人们具有细腻的内心世界并确立高尚的道德情感关系。

多年的经验证明,教师的话会在幼儿、少年和男女青年身上激发起人的感情,

使他们都能深深感受到,自己身边的人也都有他们自己的喜怒哀乐、情趣爱

好及各种需求。

如果你对人没有眷恋之情,不赞赏人的美、勇敢和英雄主义精神,在你

身上就不可能激发出,并不断地培养起人的感情。我的学生在童年期听了关

于人的美德的故事后,都深深地为人们所表现的伟大卓越和英雄主义精神,

为他们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忠诚而感到自豪。我以克拉夫季娅?伊利尼奇娜?

布拉莫娃的英勇事迹为蓝本写过一部中篇小说。阿布拉莫娃在反法西斯斗争

中表现得十分英勇,她落到了盖世太保的魔掌中,她和两个女儿一起被敌人

杀害。我决不苟且偷生,决不当叛徒!面对敌人她这样高傲地回答,亲

吻了一下自己的孩子们,和她们并肩走向刑场。这个英勇牺牲的事例充分揭

示了人的涵义——人,是最可宝贵的,祖国的美好和伟大是通过英雄的生和

死来衡量的。

经验使我得出一个结论,只有创作出能通过鲜明的人物形象揭示出人的

同情和诚恳思想的文艺作品,才能培养高尚的情感修养,确立人的感情。我

写了一本小说选《对人的思考》。这是一些很短的小说和童话,它们会促使

儿童对人进行思考,对人的痛苦和不幸表示同情。下面就是其中的两篇。


爷爷和奶奶为什么要流泪


桌上放着一只小小的收音机。爸爸和妈妈坐在桌子旁边。爷爷和奶奶坐

在隔壁房间的沙发上。小阿莲卡在地上玩着长毛绒做的玩具小熊,她看着爸

爸、妈妈、爷爷和奶奶怎样听音乐。

这个乐曲优美动听:阿莲卡觉得一朵朵硕大无比的奇异的玫瑰花低垂在

敞开的窗口上,一只蜜蜂在花朵上飞舞,天际阳光灿烂,远处的草原隐约可

见。

阿莲卡发现,爸爸和妈妈的眼睛里闪射着温柔甜蜜的光芒。爸爸用手抚

摸了一下妈妈的手指,妈妈的脸上顿时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但是,为什么爷爷和奶奶却这样悲伤?为什么他们的眼睛里满含泪水?

难道是玫瑰花、蜜蜂和太阳使他们流泪吗?


难道我们的奶奶是个孩子吗


岁的卡秋莎有两个奶奶——卡捷琳娜奶奶和玛林娜奶奶。但实际上她

只有一个奶奶——卡捷琳娜,而玛林娜是卡捷琳娜奶奶的母亲,即外曾祖母。

她们都年纪很大了,都很善良,对于卡秋莎来说她们俩人都是奶奶。

春天的时候,卡捷琳娜奶奶生病了。她病了很长时间,后来就去世了。




卡秋莎哭着跟在奶奶的灵柩后面走着。她去给奶奶送葬。走在卡秋莎旁

边的是玛林娜奶奶。玛林娜奶奶也在哭泣,她一边哭一边诉说:

我的孩子,究竟要把你抬到哪儿去啊?我该盼着你从哪儿回来,我的

金头发的孩子?

卡秋莎问妈妈:

妈妈,难道我们的卡捷琳娜奶奶是个孩子吗?

孩子,小女孩,孩子……每个人到死都是个孩子。

在卡秋莎悲伤的眼睛里露出不解的神情。

文学是一门思维的艺术,”Л .列昂诺夫这样写道。为了培养起高尚的

感情,必须创作出能激发儿童把人看做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的文艺作品。

如果没有同情心和共同的感受,不能体验别人心灵中最细致的活动,就

不可能激发起人的感情。我写了一篇小说,描写在艰苦的 1941 年,发生在伏

尔加河畔的一件事情:母亲带着两个年幼的女儿——一个一岁半,一个三岁,

向后方疏散,她把两个女儿放在火车站的候车室里,自己到外面去打水。正

赶上那时候敌机来空袭,母亲被打死了,两个孩子成了孤儿。她们躺在长凳

上,用悲伤的目光仔细打量着每个走过大厅的妇女,询问着:我们的妈妈

在哪儿?

语言正是一种微妙、细腻的工具,用这个工具可以培养孩子们从人们的

眼睛里看出各种最细腻的感情:痛苦、不安、委屈、失望、悲伤、绝望、孤

独。在小说中我用了整整一页来描写两个变成孤儿的小女孩的眼睛。我高兴

地看到,孩子们读了这篇小说后,开始仔细观察他们周围的人们的眼睛了。

这样做并不是为了培养悲悲戚戚的多愁善感,不是的。没有丰富的、包

容领域广泛的感情,就不能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学校教育的最重要任务之

一是使学生在精神上作好准备,为共产党的事业进行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

在这个斗争中最重要的是阶级兄弟的感情,能够在思想上与自己的同志和战

友团结一致的感情。同志的友谊和兄弟般的团结,这是共产主义道德的神圣

准则。我们要在青少年的心中确立这些准则,并不是为了某种抽象的东西,

而是为了使人与人在任何时候都能互相帮助。这里说的帮助,也不是指帮助

某一个抽象的人,而是帮助自己的同胞。

引导少年去体验人与人之间微妙的相互关系,这是非常重要的。我设法

使每一个少年都能亲自遇到一个要求帮助、需要同情的人。这种情况下产生

的纯粹个人的内心活动是任何集体性的措施都代替不了的。我终于使每一个

少年不仅遇到一个需要帮助的人,而且都能来分担别人的痛苦,帮助别人解

脱不幸,还要使他做了这些事后能觉得无须张扬,后面这一点尤其重要。我

看到,这种行动使少年的行为变得高尚起来。费佳和帕维尔从 90 岁的集体农

庄庄员马特维爷爷那儿回来时,眼睛里总是流露出高尚的神情。马特维爷爷

孑然一身,家里的人都去世了,孤独成了他最大的痛苦。费佳和帕维尔经常

带着书和杂志到马特维爷爷家去,给他讲科技成就方面的十分有趣的东西。

两个少年给老人带来的欢乐是很难用言语来表达的。而对这两个少年自己来

说,这就是真正的道德教育和情感教育。这使他们能够从自己的内心深处理

解我们生活中的伟大真理:在我们中间不能有,也不应该有孤独的人。当费

佳和帕维尔得知,马特维爷爷孤身一人在孤独中过着晚年生活时,他们感到

非常不安。我还记得那个晚上,我们谈论人生的目的、意义和价值,几乎一

直谈到黎明。对我来说,一想到这些时间里我始终是在为培养学生的最细



的感情而工作,我就有一种非常幸福的感觉。

除了语言之外,另一种影响少年心灵的微妙而又细腻的手段是美。理解

和感受美,由掌握和创造美好的东西而带来的快乐,按马克思的理解,这是

使人能够在他所创造的世界中认识自己的最重要的前提之一。在少年时代,

人们仔细地观察自己,感到自己正在形成积极、活跃的个性,并且把自己与

自己的父母作比较,与教育者作比较,在这个时期极为重要的是要使少年发

现、感觉到并理解自身的美,体验那种赞赏自身美的良好感情。但是,如果

不掌握人类所创造的美的珍品,没有建立起人对大自然的感情,集体中的全

部生活没有形成和谐的体系,那就不可能在自己身上形成美。学校的任务就

是要使人们在少年期就生活在美的世界之中。这是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

的一个决定性的前提,也是用理智、智慧和高尚的道德来支配本能的一个决

定性的前提,本能是指人类种族延续的本能,它是要经过长期努力才能够变

得高尚的。

教育工作中非常细致且意义重大的课题之一,是努力使人能够从人们为

他人所创造的东西和珍品中,看到和感觉到人的美、人的劳动和人的尊严。

生活中的美学,这首先是劳动的美,是形式多样、门类各异的劳动之中的美。

人们尊重自己和尊重劳动的感情是同时形成和确立起来的。如果你体会不到

你正在从事的工作的美(劳动目的的美和劳动过程的美),就不能也不可能

设想你会尊重你自己。我深信,这些感情和能力融合在一起就是创造(一个

非常美好的称谓),也就是对劳动的创造性态度。

哲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们正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也是社会的共

产主义改造中最复杂的问题之一:如何才能使劳动成为人的自然需要?只有

当每个人都在人们所创造的世界中看到和感觉到自身美的时候,我们的社会

才会上升到道德发展的这一个阶段。

美是道德教育、情感教育和审美教育的一种方法,要使学生在认识美的

珍品的时候,都能为作为创造者的人所具有的智慧和才华而骄傲。审美享受

是通过美把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智慧的和美好的东西介绍给每个人。

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美的珍品在童年期就在受教育者的个人

生活中构建一个有个性的美的世界。

应当教育现代人在智力上用一种细致、同情和敏感的态度去认识人类的

智慧。仅仅靠上课、掌握必要的知识、完成家庭作业、回答教师的问题等方

式,是不可能培养出这些品质的。求知欲、认识事物的热情,是人类自古以

来根深蒂固的需要,这是人类通过几千年社会劳动和认识世界的实践所形成

的需要。但是,如果把满足这些需要变成仅仅是尽责任和义务,那么求知的

热情就会冷却,取而代之的是以冷漠的态度来对待知识。智力上的冷漠态度、

缺乏热情和智力世界的贫乏,这一切都会使人们对智慧、新事物、知识财富

和知识美的反应迟钝。这对于少年的脑力活动是十分有害的。如果在教师讲

解之后学生提不出任何问题,一切都懂,那就不好了。这是第一个征兆,说

明满足智力需要已成为令人讨厌的差事。

教师-教育家(每个教育家首先应该是一个教师),他的任务就在于使渴

望获得知识的火花在每个学生的意识中永不熄灭。这些火花照耀着人们,帮

助人们理解和认识自己,唤起人与人互相了解的兴趣。这是人们进行精神上

的相互交往和交流精神成就这一复杂过程的开始。我努力使学生们在童年

期,特别是在少年期就能相互交流自己的思想:他们在思考的时候为什么而



激动,有哪些感受,在感受的时候他们又在思考些什么,而最主要的是他们

在争论什么。没有思想的碰撞,就不可能有什么相互间的精神交往,人也就

不可能有自己还需要他人的想法。我努力使每个少年都能找到一本这样

的书,使他能从中找到那些令他激动的各种各样的秘密的谜底。在少年的生

活中,书是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可惜这个领域还很少被人们研究。

丰富的审美要求、审美兴趣和审美需要,同样也能促使人与人之间相互

接近。个人的审美生活贫乏,就像一堵石头砌的墙,它使人们互相分离;这

是成熟的人们之间精神交往的基础不深厚的根本原因之一,这也是人们相互

之间的严格要求受到限制的原因,特别是在一个人建立了家庭之后尤其如

此。要关心个人,使之有丰富的美感,形象地说,也就是创造一个磁场,以

便能使人与人相互接近。

男孩子和女孩子之间、男女青年之间关系的美学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个男青年在受本能的支配把一个姑娘作为异性去爱恋之前,在把她作为一

个女人、一个年轻姑娘来追求之前,他首先应该把她作为人去爱。未来的丈

夫与他的妻子之间相互关系的高尚、纯洁和细腻,取决于现在我们的受教育

者对这个巨大的创举——把一个女人首先作为人来爱她,所作的精神准备如

何。这就是道德修养、情感修养和审美修养的总的根源,也是向人的世界这

棵大树提供一辈子营养的根源。如果一般地来讲,少年之间精神财富的相互

交流,能在树立高尚的情操、培养个性的精神文明方面起巨大的作用的话,

那么在男孩子和女孩子之间、在青年男女之间、在成年男女之间精神财富的

交流,就具有尤其重要的意义。要使男孩子与女孩子之间的关系在少年时代

就能建立在共同的精神爱好和需求的基础之上,这一点非常重要。个性的道

德面貌、智力表现、情感和美感生活的丰富、精神财富的交流,这是人与人

之间相互认识的基础。我们的道德理想要求我们在学校里就从这种相互认

识、相互深入了解别人的精神财富开始,来培养成年男女之间相互关系中的

纯洁与美。我一向认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任务是,要使男孩子在童年期和

少年期就应当学会欣赏女孩子的智慧美、精神美、意志美和性格美,而这样

的欣赏使男孩子本人的感情变得细腻起来,希望自己变得更好这一愿望激励

年轻人去好好劳动并促使他去努力加强自我道德教育。

这里可以回顾一下席勒的一个卓越的思想,他认为,个别精神力量的疾

聚能创造非凡的人,但只有在精神力量均匀地配合的条件下才能创造幸福完

美的人。关心道德、智慧、感情的和谐发展,注意培养高尚的心灵,使一切

精神冲动和意向保持纯洁,这些是培养新人最根本的要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8#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2 19:22:00 | 只看该作者
少年期的矛盾


少年就像发现新大陆一样会产生一种想法:我是一个像我父亲、母亲、

老师以及任何一个成年人那样的人。这种想法往往会使少年在头脑中产生

大量激烈的矛盾。少年把周围的一切事物以及他们在生活中所遇到的所有

人,明确地划分为善的与恶的。少年还不善于对一些事实和现象的本质进行

深入思考。他对善恶的评价是直率的,首先是充满激情的——激烈、公开和

生硬的。他往往会仓促地作出结论。

我在自己笔记的开头部分讲到有个少年,当教师指责他不尊重人的劳动

时,他突然发起火来。为什么他竟会对教师出言不逊(如果可以把这些语气

生硬,然而从少年的观点来看是正确的一些俏皮话看作是粗暴无礼的话)?

他已进入到这样一种精神发展时期:周围发生的一切都会令他感到激动不安

并引起他的个人兴趣。他似乎觉得,他所听到的和生活中所见到的事物之间

有一种相互抵触的东西,这使他感到惊讶。少年的突然发火正显示出少年期

精神发展的一种矛盾:一方面不能容忍邪恶和说假话并准备与那种稍微偏离

真理的现象作斗争,而另一方面却又不善于理解生活中的一些复杂现象。

必须注意少年精神发展的这一矛盾。在这个矛盾中有好的一面,也有坏

的一面。好的一面是对邪恶的不妥协。这是对邪恶的一种非常强烈的情绪:

对一切贬低少年关于真善美标准概念的现象表示仇视与厌恶。

要像珍惜无价之宝那样珍惜少年心中这种对邪恶毫不妥协的火花。不要

去扑灭少年的那种不妥协的冲动,也别要求少年在各种生活场合凡事都做到

先进行周密思考与权衡,然后再决定他自己应该做什么:爱或恨、喜或怒、

进行干预或袖手旁观。记得乌申斯基说过,一个人的性格是在青春烈火中铸

成的。当少年对所见所闻的丑恶现象爆发出急躁的、感情色彩强烈的反应时,

千万不可去压制。当您看见少年冲动时,当少年对我们生活中的不良现象说

出自己的看法时(当然,在他的话里也会有错误),不应当忘记,我们面前

的这个人正处于性格形成的过程中。假如不去刺伤他的心,那么他的心灵之

火是不会熄灭的。只要心灵之火在燃烧,就是莫大的幸运。如果真理是在少

年一边,教师则自己也会充满一种崇高的激情,那就请助少年一臂之力吧,

帮助他理解他自己的各种想法和疑难问题,这是最重要的。这样做教师会成

为少年的同伴、朋友和同志;而在教育工作中这又是一种多么巨大的力量啊!

当然,先布置好的感情是没有的,教育者不可能预见到自己内心的冲动,

然而他的感受应该是他真正的精神世界的反映。

如果教师试图扑灭为渴望战胜邪恶而燃烧的情感火花,就会使少年养成

冷漠和伪善的品质。如果一个孩子或一个少年面对邪恶与欺诈行为,先无动

于衷地看上一会儿,然后走到您这儿讨教他该做什么?那您可别以为,您在

教育的田地里培育出了好庄稼。这可不是小麦,而是稗草。冷静的审慎和预

测只能培养出胆小鬼和对周围所发生的一切漠不关心的庸人。

只有当狂热的激情使少年的心灵激动不安的时候,教育才能成为一种缔

造人的工作。诚然,少年还缺乏经验,找到一条能为自己的心灵之火指明方

向的道路对于他们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当外部世界去占据少年的心

田时,不应留有平静的角落。感情上的沉睡状态,是少年教育工作中的最大

危险,如果一个少年的心处于沉睡状态,任何崇高美丽的话语对他来说只是

一种空话。而如果一个人的心处于睡眠状态,尽管他能理解真理,却不能把



真理确定为他的信念。情感如果没有参与到认识过程之中,那么教育者所解

释的真理,是不会被少年接受的;这样,教育就不能成为一种自我教育,因

而也就不能算是真正的教育。

如果您要想使自己的话始终为少年所理解,那么请您点燃评价周围世界

的情感火花。请仔细倾听那些使少年感到激动和不安的东西。没有倾向性是

个坏的教育者。一定的倾向性则会使教师的话语充满生气和有血有肉的思想

性。

只有根植于内心深处的思想,才能成为人的一种十分可贵的、神圣的准

则。所以应该使少年的心灵充满丰富的思想。一种思想的表露不可能不带感

情。我们心爱的共产主义思想就是一种最崇高的、造福于全世界劳动者的关

切,同时也是对共产主义、民主、和平以及正义的敌人的仇视。教育的艺术

在于要使每个人的内心里都有一个微型的斗争领域,也就是唯一真正的善

共产主义与最可怕的恶——仇视人类的世界观和人压迫人的资产阶级思想

进行斗争的领域。当善只意味着斗争、勇敢、劳动和各种力量的集聚时,少

年教育的艺术就是要使每个开始步入社会的人都能正确地确立自己的立场。

一个真正的教育者不仅要有一颗燃烧着高尚火焰的火热的心,而且还要有智

慧与能力。要指导青年生活,这就是说,首先要教育他们永远不做心安理

的人。这就是要教导他们在地球上,在自己的周围发现这样一块土地。

年轻人在开垦与耕耘这块土地的同时,树立起一种真正的善,即共产主义思

想。如果少年的心灵之火没有迸发出来,您应当感到非常不安。只有当受教

育者在您的帮助下,找到了一条正确的斗争道路,以便能够确认自己是一个

公民的时候,他才会倾听您的有益的劝告。

少年期的第二种矛盾:少年想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他追求理想但同时又

不愿意让别人教育他、也容忍不了那种赤裸裸的思想和倾向,而这种赤裸裸

的思想和倾向有时往往会成为学校教育的真正灾难。恩格斯曾写到,倾向应

该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这种思想对教育工作来说是十分重

要的。如果一个人像揭示真理那样为认识真理倾注了自己的力量,那么这个

真理对他来说就会是十分珍贵和亲切的,尤其是在少年时代。您应当找到一

条通向少年心灵的途径,使他能真正倾心于道德美的榜样,并对这样的榜样

产生惊叹和景仰之情。如果少年有了这种感情,那么包含了道德准则的思想

就会成为个人的一种很有价值的东西,一种个人所获得的精神力量。

当我们谈及心中最珍贵的东西——对祖国的爱和准备为祖国的荣誉、光

荣与强大而献身时,尤其不能容忍教育中那种赤裸裸的偏见。只有当崇高的

话语埋藏在心灵深处不受侵犯的时候,只有当个人的思想渗入自己最珍惜的

领域开始自我反省并提出问题:我为什么活在世上?我应该为祖国做些什

么?的时候,那些崇高的话语才能真正激动人心。

我给少年们讲谢尔盖?拉佐的故事,我的主要目的是要使我的学生们人

人都能自我反省,都能把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命运、自己做好事的愿望以及

建树功勋的渴望看做是祖国的一个小小的组成部分。我坚信,集体的教育作

用是以自我反省和自己想对祖国的宏大事业有所贡献的想法作为起点的,更

确切地说,少年对自己生活目的问题进行思考,就会产生另一个想法:

人是怎么想我的,怎么看我的?如果一个在您的引导下刚刚走上艰难的生

活之旅的人,能够把鼓舞他、令他向往的道德理想拿来对照自己,那就说明,

教育已经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当集体里的每个成员都能在内心进行这种对比时,这个集体就能构成一

股强大的教育力量,因为集体的每个成员都能对自身提出较高的要求,因而

对同志们也提出同样高的要求。在我们社会的基层组织中如果教育者只把一

个集体中的人划分为纯的不纯的两类,只把好学生与坏学生加以

比较,那么这就是一种极为简单并且软弱无力的教育。集体对个人施加影响

是一种非常细致的教育方法。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人们精神上的相互关

系中的最娇嫩、最脆弱的东西。只有当一个精神最脆弱的人从自己绝大多数

同伴的眼神里看到了一种对道德理想的向往,看到了他们立志攀登道德美的

顶峰的强烈愿望时,集体才能成为一种真正使人上进的力量。要建立一个有

教育力量的集体,就必须从形成思想观点与思想信念着手做起。

在许多学校的集体中,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个被叫来参加整个集体

的学生往往会感到,别人对自己施加影响的目的与其说是为了他好,倒

不如说是为了杀鸡给猴看,这种现象不能不令人感到忧虑。在那种场合下对

精神生活的各种复杂现象进行集体讨论,是不可能做到诚恳和富有同情心

的;少年往往要经受一种掏心的痛苦,他会变得桀骜不驯,拒不回

答,或者对那些千篇一律的忏悔保证之类公式化的东西嗤之以鼻,

他之所以这样并不能说明他道德败坏,恰恰相反,倒能证明他的精神冲动是

纯洁而高尚的,他对虚伪是毫不妥协的。

对少年和孩子的教育,像对成年人的教育一样,只有在自我教育的基础

上才能进行。而自我教育是人的尊严的具体体现,是使人类尊严的车轮向前

推进的巨大动力。教育少年的真正艺术就在于给少年提供一种机会,让他自

己去思考:怎样进行自我教育,怎样变得更好,怎样在克服困难和感受胜利

喜悦的过程中进行自我奋斗。如果想迫使他作出改正锗误的许诺,强迫

他说出坚决改正的话,那他只能把这看做一种骗人行为,因为他并没想

过,应该怎样改正错误以及在这件事情上对他的要求是什么?如果大家都对

那些产生不道德行为的个人原因不求甚解,那么小孩子就会感到自己只不过

是一个不会说话的教育对象而已,谁也不是总能面对整个集体敞开自己的心

扉的。三十年的学校工作,使我有机会对一百例几乎完全相同的过错进行分

析:少年向家长隐瞒教师给打的不及格分数。但每一例都有不同的原因、不

同的道德动机和情感动机,问题主要在于:要是教师不在学校家庭联系册上

打个 分(这是专门给家长看的),而是和这个少年好好谈谈,给他布置个

别作业,约定好个别谈话的时间(当然,不是考试,而是谈话),这个少年

就能把自己想得好一点,就能有更多的自尊感,而这对教育工作来说就算是

取得了一半的成绩。

令人十分痛心的是,我们看到的不是对人的精神世界进行深入研究与探

索,而是一种刻板的、公式化的决定:有错或没错。可是在生活中往往会有

成千上万各种各样截然不同的情形,这种时候根本不能从一种角度来衡量。

必须要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少年的思想成长,最主要的是应该看到,少年的

公民品质和自尊感正在确立之中。

如果缺乏科学远见,如果不善于今天就在少年的心中撒下数十年后会发

芽成长的种子,教育就变成一种最原始的照看,教育者也就成了有文化的保

姆,而教育学就会成为一种巫医术。必须学会科学地预见未来,教育过程中

的实质性技巧就在于此。细致的、深思熟虑的预见愈多,则意料之外的不幸

就愈少。在体现教育家意图的思想与展示这个思想的具体的人际关系之间,



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有思想,有情感,有感受,有意志。我从不召集家长

来讨论某个学生内心世界的一些细微末节。我曾对少年们说过这样的话:

们将花一年的时间准备家长座谈会。谁要愿意,就让谁朗读自己的作品。让

家长们听一听。少年们被创作竞赛的气氛吸引住了。每个人想的都是表现

自己;连一丝一毫的褒贬人的痕迹都没有。而集体的教育力量恰恰就在于使

每个人都想要别人对自己有好的看法和好的评价。要努力做到,使您的每个

学生在少年时代都渴望在集体面前显示自己的长处,并努力做到让那些激动

人心的感情因为人们对自己有好的看法而长久地保留在少年的心中。

现在我们来看看少年时期的第三个矛盾:希望自我肯定和没有能力做到

这一点。少年有个重要的发现:一个人的道德尊严、他在社会中的地位及其

在工作中的成就,都是通过社会的承认体现出来的。谈到某一个人,大家会

报以尊敬的态度,谈到另一个人大家会表示出鄙视,而对第三个人大家则无

话可说,好像世界上根本就没有这个人似的。少年渴望成为一个有个性的人。

因此在少年期的几年中,他们对一切英雄主义、浪漫主义以及不寻常的事物

表现出发自内心的强烈关注,这决非偶然。

追求自我肯定,渴望成为一个有个性的人并得到社会的承认,这些愿望

使少年产生了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他感到必须有所行动。但是,要行动就

必须有目标。教育的理想是培养共产主义式的自我肯定。我们引导一个人走

入生活并为他准备了走上工作及为祖国服务的漫长道路所需要的一切,那么

他就应当以一个为全国人民的利益去创造物质与精神财富的人的姿态,以一

个人民的忠实的儿子的姿态,以一个同反对我们思想的敌人作斗争的坚强战

士的姿态去表现自己。只有在少年时代经常战胜困难、克服障碍,才能形成

这些品质。有些东西之所以能成为一个人珍贵的心爱之物,就是因为它来之

不易。一个人的真正的自我肯定只能在精神斗争中产生,这时他要集中意志

力,使次要的行为动机服从于主要的、起主导作用的行为动机,在这个过程

中他体会到了战胜困难的喜悦、令人激动的自尊感,并亲眼看到了自己在成

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9#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2 19:23:00 | 只看该作者
应该怎样引导少年的精力?怎样才能考验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呢?这是

少年期教育实践中最主要的问题之一。斗争应该表现在哪里?少年应该反对

什么?处理这个重要问题不能片面化。就是说,在我们的社会里,如果一个

人的信念没有经过考验,没有在克服困难与障碍的过程中得到磨练的话,他

就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有个性的人——一个公民、劳动者、一个继承人类创

造的精神财富的全面发展的人以及自己孩子的教育者。这种信念的考验,就

是少年时代和青年早期的人的自我肯定的实质,我多年来的经验已经证明了

这一点。

应该把精神斗争理解成一种世界观的斗争,一种为自己的信念而进行的

斗争。为共产主义理想而斗争的杰出战士谢尔盖?拉佐在自己的日记中这样

写道:信念应当饱尝忧患痛苦,应当检验其生命力。对一个人来说,与其

放弃自己的信念,还不如早点死去的好。人类在不断完善人的精神面貌的

漫长而又艰难的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世界上还存在着一种最大的恶,即资

本主义和人压迫人的现象。世界各国都在为人们的心灵、信念、生活观以及

情感而进行斗争。资产阶级的思想家竭力在苏联青年中散播冷漠与不问政治

的情绪,不让他们信仰共产主义理想。我们社会里的每一个男女青年都必须

加入与这种精神邪恶传播者进行斗争的行列,都应当投身于为共产主义信



念,为世界上唯一的真理——共产主义思想而战的斗争之中。教育青少年的

艺术就在于用浪漫主义的斗争精神来吸引他们。使每个人都渴望成为不屈不

挠、毫不妥协地同敌人进行斗争的真正战士。在起步走向生活的青年一代面

前,还有许许多多的丑恶现象:懒惰、不学无术、没有情感修养,浅薄、缺

乏美感、迷信、自私、本能高于崇高的责任感。遗憾的是,所有这一切在我

们周围都还存在着。探索和运用大自然的力量,使理智渗透进大自然的神秘

之中,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之中,一个崇高的、广阔无垠的精神斗争领域展现

在人的面前。

教育者的任务就是要教会青少年肯定自己。我们的职责,形象地说,就

是要把少年引导到能发现敌人的领域里,使他产生要与敌人进行决斗的强烈

愿望,使他能够认识自己,就像谢尔盖?拉佐说过的那样,通过饱经忧患与

痛苦去获得自己的信念和自信心。一个真正的教育大师只会为走向战斗的学

生祝福,而不是担惊受怕,生怕他的学生会干出什么不体面的勾当和越轨的

行为。一颗受到高尚激情鼓舞的年轻的心,是永远不会让不道德的和卑鄙的

东西侵入的。为了避免邪恶的侵袭,应该在年轻人的心中播下善良。一个人

只有同邪恶进行斗争时,他才能成为一个善良的人。在我们这个时代,善的

标志不只是要为自己亲近的人创造幸福与欢乐,而且还要对邪恶毫不妥协,

与思想上的敌人进行无情的斗争。

教会少年肯定自己,不能寄希望于找到一种万能的方法。对少年来说,

自我肯定的过程应当成为他生活的真谛。少年在学校的学习生活首先是一种

智力生活。我们应努力把学生的这种丰富多彩、内容充实的智力生活变成一

种思想领域的生活,努力在学生年轻的心中磨练出锋芒直指资产阶级意识形

态与道德的武器。对少年的精神生活及其内心的精神斗争进行指导,这就是

磨练思想武器。关于这一点我是这样理解的:当自己的观点与他人的观点发

生冲突时,照谢尔盖?拉佐的说法,青少年往往会用自己的见解去与敌对思

想进行单独的决斗,在年轻的心灵里燃烧着对敌对思想势不两立的熊熊烈

火。资产阶级宣传家们在我们的土地上播撒他们思想的稗草,而燃烧在年轻

心灵里的烈火会把这些化为灰烬。少年只有在这样一种必不可少的思想教育

氛围中,即他的思想不是背诵真理的产物,而是处于一种思想冲突、一种意

识形态斗争的状态,他才会得出结论:我是对的,而我的敌人是错的。

要把学习社会问题的课堂变成青少年进行精神斗争和自我肯定的舞台,

也许这是教育技能的一个最复杂的方面。帮助学生作出自我肯定正是在智力

生活领域中开始的。少年想表现自己的最初萌芽也正是在这儿破土而出

的。人的思想和精神生活是构成其行为与活动的内核。对少年缺乏思想性与

不问政治的倾向应当十分警惕。这是不道德行为的祸根之所在。

我们的少年在成熟之前的很长一段时期中都受到社会观念与社会意向的

影响。少年在某种思想的鼓舞、激励和肯定下开始追求道德理想,这是教学

过程中开始真正的公民教育的标志。人类的知识是在艰苦的,常常是在流血

的斗争中获得的。知识是一种美,是人类自我牺牲、建立功勋的美。在向幸

福的顶峰——共产主义攀登的人类斗争史中,它的每一页都像烧红的铁块那

样炽烈而激动人心。这部历史的字里行间都能为少年点燃永不熄灭的激情的

火焰。培养激情满怀的共产主义战士,这就意味着要使年轻的公民把自己的

心,与伊万?苏萨宁、谢尔盖?拉佐、费利克斯?捷尔任斯基、亚历山大?

特洛索夫等人那剧烈跳动的心紧紧贴在一起,要让那些火热的历史篇章激动



年轻人的心,鼓励他们努力去创建英雄业绩并教导他们生活。

一个人在少年时期比一生中任何其他时期都更需要别人的帮助与建议。

聪明而敏锐的教育家也正是在这个年龄期成为少年的精神导师。那么为什么

在实际生活中还会遇到这样一种少年期的矛盾:一方面非常强烈地需要别人

的帮助和建议,但同时又似乎不愿意向长者请教。在这个乍看起来令人奇怪

的矛盾中隐藏着少年想要独立行动和表现自己的愿望。

怎么才能克服这一矛盾呢?争取教育者与被教育者思想上的一致,是保

证教育者真正成为精神导师的一个重要条件。教育中的一些失败往往能从这

种不一致中找到答案。一个少年干出了不体面的行为,教师就批评指责:

道你在家里看到过这样的事吗!然而,不幸的是,少年有时候会感到孤独,

尽管他置身于人群之中。在人群之中感到孤独,那是很危险的。因为不管是

谁,教师还是家长,都不知道少年的精神寄托是什么。少年有什么精神需要?

脑力劳动、书籍和艺术在他的生活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绝不允许对这类问

题一无所知。如果一个少年只对电影、电视、收音机和录音机感兴趣,如果

这个少年不知道,他费劲地攻读的那本书并不能激发他去对自身命运作什么

思考的话,那么不管周围的人们为他操多少心,他仍然会感到孤独。

教育家应当是一个能够懂得和体察少年思想和情感脉搏的人。当然,如

果教师走到少年身边询问:喂,你有什么想法?谈谈吧。这样做只会把

学生推开。只有那种能与学生思想感情一致,共同关心社会利益并与其休戚

相关、苦乐与共、与少年共同进行令他好奇但并不十分明确的探索的人,才

能成为少年的导师。只有当我和学生感受同样的思想和感情的时候,当我能

够把自己心灵的一部分贯注到学生心灵中去的时候,学生才能对我敞开心

扉。精神上的一致性就表现为能在自己的学生身上看到自己,看到自己的愿

望与理想。如果我能够把自己心灵中的东西倾注到学生的心灵中去,那么学

生就会来向我讨教并要求帮助,就会来向我倾吐衷肠。

一方面是数不尽的种种希望,另一方面是这些希望实现的可能性受到能

力与经验的限制,这两者之间的矛盾也是一个复杂的自我肯定过程。以关切

的眼光注意人,这可以确定为少年时代的认知特点。少年对那些建立了功勋

以及在劳动、科学和艺术方面作出成就的人颇感兴趣。无论是能工巧匠的作

品、演员的创造性劳动,还是运动员的成绩,都能令他们激动。因此,少年

的爱好是多方面的,其兴趣是经常在变化的。他昨天迷恋技术创造,今天却

痴迷于绘画了;昨天他感兴趣的是少年自然科研小组的工作,今天却醉心于

摄影,而明天他想的却只是足球了。当长者对他们说:别贪多嚼不烂,考

虑考虑学习吧,他就会觉得成年人的要求过于苛刻。这就是产生逆反症

的原因之一,逆反症就是千方百计与别人对他提出的合理的要求和劝告

唱反调。

用禁止的办法是不能在少年的愿望、兴趣、志向与其力量、能力、爱好

之间建立起协调一致关系的。少年有各种各样的愿望,在这些大量的愿望中

他们表现出一种试探自己的力量、条件与能力的渴望,这连他们自己也感到

莫名其妙。他们的爱好经常发生变化,这本身就是一种探索。应当帮助少年

进行这种探索。但是也要注意,少年对别人过多地干预他的活动是持怀疑态

度的。如果教育者不了解少年的精神世界,那么即使是善意的劝告也会被理

解为禁止干这件事或者命令做那件事。当少年感觉到迫切需要明智的劝告

时,当面对课业选择他举棋不定时,连他本人都害怕承认这种需要。他害怕



自己会给别人留下一种不全面的印象。他不能容忍带有倨傲语气的劝告,而

且常常反其道而行之:用故作姿态的信心去对抗那些对自己活动的干预,同

时又想用坚定果敢的表现来掩饰自己的束手无策。教育者的任务是帮助少年

从许多爱好中相对固定一个爱好并使这种爱好成为他自觉的志向。在少年时

代,尤其是到这一阶段的后期,合乎一般规律的情况是,他们不再沉缅于对

未来的抽象的憧憬之中,而是有意识地估量自己的力量与能力,深刻地思考

自己会成为怎样的人,自己能够做些什么。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保护

他们的这种热情并使那种更加符合少年力量与天赋的活动成为他们长时期从

事的爱好。重要的是不要有那种将来一事无成的轻率的爱好。个性的基础

就是爱好劳动、爱好创造。

一个人不热爱事业,在事业中没有取得出色成就,没有自尊感,这个人

也就没有个性。如果一个人在少年时代不能在劳动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那么,

他长大后就可能会一事无成。教育不应该归结为只是寻求一种手段来防止懒

惰,或者用一些什么东西去填补少年的心灵,使他不交坏朋友,等等。

愿望与爱好的修养是教育过程中一项最细致的工作。在这方面只注意表面上

的平安无事是十分有害的。但愿教育者不会因为少年都已有所爱好而心满意

足。主要还是要注意每个人爱好什么?应当看到每个少年的愿望与兴趣是在

发展变化的。最后,应当把少年所必需的东西变成他的愿望。不要把一些任

性的念头当作愿望。假如教育者允许少年每天在体育室玩几小时的话,那他

当然会使少年们感到满意。乌申斯基写道,如果教育希望一个人获得幸福,

那它就应该不是以幸福的名义,而是以劳动的名义培养他。幸福不可能是无

忧无虑和无所用心的。

故意否定权威、向往理想的东西,但又怀疑我们日常生活中可能存在理

想的东西。少年时代的这种矛盾同样是以复杂的心理现象为基础的,这些现

象反映了个性的自我肯定过程。

不对理想进行道德定位,就不可能对少年进行教育。脱离生活,脱离

恶的土地是危险的,可是让理想的热望降温就更加危险。不能把小学

生行为中的每一个细节都与道德标准相提并论。一个少先队员没有带红领

巾,就马上责备他:你忘了我们中队是以谁的名字命名的吗?是以一个英

雄少先队员的名字命名的。他为了红领巾献出了生命,而你在干什么呀?

一个教师发现少年顽皮淘气,立即来一段关于英雄与理想的冗长的谈话:

们昨天讲过一些拖拉机手为抢救社会主义财产而献身的故事,可你在干什

么?在课桌上乱画乱涂……难道奥列格?科舍沃依是这样对待公共利益的

吗?难道卓娅?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在课桌上乱画乱涂过吗?

教育者的任务是要牢固地确立对理想的纯洁而崇高的向往。不要贬低这

种向往,不要使年轻人的心中对有可能接近理想这一点产生怀疑。不要把神

圣的真理与神圣的名字变成零星的小铜钱,或者是浇在少年火热的心上的一

瓢冷水。对理想的纯洁而崇高的热望,是人的一种巨大的内在精神力量。对

它应十分珍惜,倍加爱护。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一般不需要讲很多关于理想

的话。有关对理想的信仰和渴望成为理想的人物等问题,与其让少年们常挂

在嘴边,还不如让他们多进行思考。不能在孩子的淘气行为与对理想道德的

要求之间划上平行线。淘气鬼也能够成为真正的英雄。

旨在为认识和确立作为道德准则的理想而进行的思维与内心活动,乍看

起来是一种不易察觉的,但实际上又非常复杂的教育过程。它要求教师具有



强大的精神力量与高度的文化修养。应当教导学生,照马雅可夫斯基的说法,

以谁为榜样去生活,但是教,要教得得法、关切体贴,在这种情况下,

教育与自我教育往往是融合在一起的。而这种融合愈是自然紧密,内心和情

感对智慧的影响就愈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0#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2 19:24:00 | 只看该作者
少年鄙视利己主义、个人主义,同时具有敏感的自爱心理,少年时代的

这种矛盾要求教师严格掌握分寸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对少年的教育工作应当

着重于发展健康的进取心,即自尊与严于律己。人的多情善感、禀性聪颖以

及对语言与美的敏感,这是影响心灵的最细腻的手段。所有这一切,都取决

于教师如何巧妙地、恰到好处地对少年心中那些引以为自豪的以及被社会认

可为美德的东西予以肯定。十分重要的是还要做到社会对个人优点的肯定,

不是以奖金、奖励等形式反映出来,也不要把一个人的优点与另一个人的缺

点作比较。因为这样的评价方法只能培养儿童的个人名利主义,而不是集体

主义,其危害性在于它会使少年把精神的炸药一辈子隐藏在自己的心中:从

一个小小的功利主义者成长为一个大坏蛋。

那种以比较为基础构建的美德教育,说什么要做像万尼亚那样的好孩

子,而不要做像彼得卡那样的坏孩子。这会把年岁还很小的孩子引入歧途,

它对少年来说是一种精神毒药。应该让小孩子以自已的长处而自豪,但并不

因自己有这些长处而指望有任何奖励、好处和奖品。我知道下面一件事。有

一个六年级学生,很有点数学天赋,每次测验总是只有他一个人得 分。可

是有一次测验的结果却使大家感到惊奇,得 分的不仅仅是那位天才的数学

家,另外还有四个学生,不及格的一个也没有,绝大多数学生得 分。那位

天才的数学家就不高兴了,并且还大声地哭了起来……教师觉得挺奇怪,不

明白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可是孩子们却是明白的。有个小女孩说:他之

所以哭是因为得 分的不只是他一个人,而且还因为不及格的一个也没有。

这种建立在对比基础上的教育往往造成这样一个结果:教师总是把优秀

生的才能与平庸的常得 分的学生作比较。于是,在少年的头脑里就形成了

这样一种根深蒂固的思想:我之所以是个好学生是因为有差的学生。应当使

每个学生都能有引以为自豪的东西。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批评少于表扬,如果

教师从不轻易指责学生,如果教师总能从学生的作业中发现好的东西,那么

学生就会高度重视教师偶尔的表扬。自尊感是一种高尚无私的感情。它表现

出人们之间细致的、美的和崇高的相互关系。当一个人仿佛照镜子一般从另

外一个人的身上看到了自己,也就是当他把那种他本人所具有的善良的东西

注入另一个人身上并在另一个人身上体现出来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特别纯

洁高尚的自豪感。我总是力求让少年把自己点点滴滴的精神财富赠送给别

人,以便使友谊、同志情谊和兄弟关系建立在密切的个性的精神交流之上。

精神财富的交流,把这些精神财富从一个人的脑子里转移到另一个人的

脑子里,从一个人的心里转移到另一个人的心里(这也是个人生活中一个很

细腻的方面),这些都是集体关系所包含的内容。防止个人精神世界的封闭,

是避免利己主义和自高自大的方法之一。要达到这样的教育目的并不像当初

想象的那么简单。教学过程的内在规律本身就包含着产生封闭的危险性,因

为在学校里总是不断强调(别无他法):要用自己的努力去获得成功,别指

望别人,因为对脑力劳动的评价总是以个人为单位进行的。为使学校生活充

满集体精神,就不应该只局限于课堂教学。丰富多彩的课外智力活动是交流

精神财富的重要条件。



惊叹取之不尽的科学宝藏,渴望知识渊博,感受智力劳动的灵感与快乐,

但同时又以浮躁,甚至轻率的态度对待学习,对待自己平常的作业。少年期

的这一矛盾反映了少年在智力活动范围内自我肯定的矛盾的特点。一个人正

是在少年时代才第一次感受到,学校中学到的知识只不过是科学知识海洋中

的一滴水,只是科学巨著中的第一页。集体的智力活动愈丰富,科学的地平

线就延伸得离学生的视线愈远;一个少年知道的愈多,就愈深刻地意识到自

己知识的贫乏。

因此,教育的艺术就在于使少年的智力兴趣通过获得科学财富而得到满

足。在思想和智力范围内肯定自己,就意味着不仅把日常的、单调的学习劳

动看做是一种义务,而且也看做是一种精神需要。这完全取决于教师。真正

的教育家永远不会忘记自己正在对少年进行智力自我肯定的引导工作。他善

于把学校知识与科学相结合,努力使学生觉得自己不是听话的知识需求

,而是一个有求知精神的研究者。在引导学生的智力活动时,要注意他

们的个性特点,这对教师的创造性实践有着重大的意义。在准备给二、三年

级学生上课时,不应当过多地考虑具体的孩子,而要更多地去考虑智力劳动

的一般内容。可是在准备给六、七年级学生上课时,教师首先要考虑少年的

个人特点:对他们应当怎样引导才能使每一个人都想到,他们在掌握学校知

识的同时正在接近(虽说是缓慢地)科学的地平线?

少年期的这种矛盾,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在这一时期思维方法的改变。

因为儿童的具体的形象思维正在让位于抽象思维。少年开始用概念来进行思

维,而这仿佛在他面前展现了一个新的、陌生的世界。他力图用逻辑思维的

方法去认识生活现象,但是又很难把千变万化、错综复杂的世界纳入形式逻

辑之中。因而产生了一些少年所特有的错误、仓促的结论与概括。可是由于

少年关注的对象不仅仅是他的身外之物,同时还包括他自己,他对他自己也

作出了片面的、仓促的结论,时而夸大自己的优点,时而又夸大自己的缺点。

由此而产生那种一方面对自己力量充满信心,另一方面又不满意自己的两种

心情奇怪地交织在一起的现象。我的一个最机灵的学生尤尔科,在五至七年

级时曾经被认为是个出色的数学家。在集体中大家一致公认:任何题目都难

不倒尤尔科。有个女孩每次测验之前总是丧失信心;尤尔科以自己的信

心与朝气从精神上支持了意志薄弱的同学。可是,同学们谁也不知道他的这

种信心是靠什么力量来支持的,他单独一个人时内心有什么感受。他对我说,

代数对他来说是一门最可怕的课程。我怕做习题,尤尔科把自己的秘密

告诉我。可是,为了不让别人认为我不行,我做起习题来往往一做就是几

个小时。我挑那些最难的题目一个劲地做呀,做……可是临到要去测验的时

候就像上刑场一样。然而我却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为的是让同学们,特别

是女孩子们以为我什么也不怕。假如他们从我的眼神中看到了恐惧,那么他

们就会不知失措,解不出题目。

少年的逆反心理隐藏在思维的特殊性中。逆反心理往往是从反对或者否

定学校布置的作业开始的。作业是每天都有的,对少年来说常常是十分单调

的工作,这种工作与宇宙飞行相比,就像是蚂蚁在忙忙碌碌搬东西。舒

尔科(六年级学生,也是最好的数学家之一)把学校教学与科学发展作了这

样的比较。对学习的轻率态度就是由此而产生的,由此也形成了少年反对成

年人侵犯其独立性的保护性反应

教师问我有关南美洲某个地方的地形,可我想:这有什么意义呢?现



在人们连人造地球卫星都能发射上天了,难道这些山谷与盆地还有什么重大

的意义?尤尔科说道。

要克服这一矛盾,就要求教师在指导脑力劳动过程中掌握高度的技巧。

这不仅是教学论方面的问题,而且也是一个普通教育学方面的问题。不要把

少年当成一个记忆载体,只教给他现成的知识,而应该在他们面前进行思维;

这是使少年思维协调发展的重要条件。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如果了解少年的

精神世界,他就好比是在号召少年向科学的地平线进军。他把点滴的科学知

识和科学真理用到学校基本课程中自己所教的学科里去,这就能使少年忘记

自己离那些令他格外激动的高深问题还很远的事实,使他觉得自己是一

个研究者和思考者,他把课堂教学、课外阅读和阅读其他书籍连成一条线。

少年从智力劳动中得到了欢乐,这不仅使少年对课外阅读材料产生了兴趣,

而且对课程本身也有了很大的兴趣。

造就思想的劳动者,使少年以列宁的形象为榜样,我把这些看做是教育

者的天职。像列宁那样掌握知识、珍惜知识,这是在课堂上进行的公民教育

的主要基础之一。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善于这样展开材料的内客:务必使学生

十分重视科学的真理,这个真理是在科学与愚昧无知、进步与反动的斗争中

产生并予以确认的。

浪漫主义的热情洋溢与……粗野的举动、道德上的无知;对美的赞赏

……对美的嘲讽。少年期的这些矛盾往往会给教师与家长惹出许多不愉快

的事情。克鲁普斯卡娅曾经写道:常常会有这样的情况:一个文静的孩子

突然像凶神附身那样出言不逊和肆意破坏,等等。有的家长和教师认为,

想折断、毁坏东西和想打人,一般说来似乎是少年的一种天性。这是非常错

误的,残暴行为从来就不是人类天性所固有的特征。

少年时期智力与感情领域的相互关系发生了质的变化,而这些矛盾就是

隐伏在这一变化之中,但这种变化往往不被教师和家长所注意。对这一变化

研究得还很不够,而教师们由于对此缺乏明确的科学认识,在自己的工作实

践中往往根据猜测和一般推论行事,认为少年对涉及其个性的一切总是报以

激烈的反应。

少年在对外部世界和自身仔细地进行抽象、概括和好奇的观察的同时,

还在人的精神世界中各种复杂的现象——思想坚定、刚毅、勇敢、忠于信念、

大胆无畏、渴望认识和洞察大自然的奥秘以及决心为崇高的理想而斗争。追

求浪漫主义的东西,这就是认识过程中的一个新的质变阶段的结果。

对人的精神世界的认识为浪漫主义精神添了双翼,也是少年进行道德上

自我肯定所必不可少的动力。当好少年的导师,首先就是要让他们好奇的目

光转向人类思想、情感与理想的世界。这就是说,要在少年的意识中确立崇

高的生活目的和人民的理想永生不灭的思想。浪漫主义的热望和对人的伟大

精神的惊叹能使少年的感情变得高尚,使他的天性中细腻的感情得到陶冶。

没有浪漫主义精神就不会有情感修养。

可是,少年的浪漫主义的热望似乎与其智力活动发生矛盾。浪漫主义精

神要经受思想的剖析。在理解周围世界的种种现象的同时,少年也在努力剖

析自身的情感。他评判这些感情,为自己的感情感到羞愧,怕别人把他看做

是个过于多情善感的人。他觉得那些细腻、善良和仁慈的感情好像是儿童特

有的,而他则希望与儿童时代的一切东西尽快告别。人们形形色色的精神现

象令他惊奇并为之神往,但他又不善于从中辨别出细腻的感情。少年感到精



力旺盛,由于自己体格上的健壮有力,他能够吃苦耐劳,希望通过有关的活

动来表现自己的能耐。如果教育者对培养少年的感情修养稍有疏忽,那么少

年就会很快丧失在儿童时代所养成的那些东西。

我记得有这样一件事。我和一些七年级学生一起到第聂伯河沿岸去旅

行。在一个夏季温暖的傍晚,我们不知不觉地走到了一个荒僻的,仿佛是与

世隔绝的地方:一座古老的公墓,它的一边与一个不大的沟壑接壤。在悬崖

的顶端长着一棵不高,但相当挺拔、枝繁叶茂的杨树。我们就在离它不远的

地方停下来休息。当我在朦胧之中听到我的学生纵声大笑的时候,夜幕已经

降临。我站起身来,看见男孩子们站在小杨树的周围,而维佳正在拼命地想

把这棵小杨树连根拔起。杨树已经弯倒在沟壑上,眼看就要折断了。我走到

孩子们跟前,他们感到很窘,都回到帐篷里去了。而维佳低头站着。我找他

谈了话,我们谈了生活与理想,一直谈到深夜。我发现了少年精神世界的新

的境界。他读了很多关于斯巴达克的书籍,留在他记忆中的斯巴达克是一个

力大无比的人,而斯巴达克高尚而细腻的情感和内心活动却没有引起这位少

年的注意。

这个信念对于培养那种可以称作没有旁人在场的个人的诚实,具有很大

的作用,没有感性与理性对自己的行动实行统一的监督,这种诚实是不可能

培养出来的。这里说的监督是自我约束的一个重要方面。

这些就是少年期的矛盾。这些矛盾并不是不可避免的,然而要绕过它们

或者完全把它们推开是不可能的。高水平的教育工作可以缓解和减轻这些矛

盾,而笨拙低能的教育工作则会使这些矛盾更加深化、激化并导致冲突。这

些矛盾的共同特征是,对自我肯定的渴望和追求与实现这种愿望的能力之间

存在着不适应性。为了使少年时期的各种矛盾不导致冲突与破坏,应该把年

轻的公民培养成具有成熟的思想、刚毅顽强和思想上坚定不移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1#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2 19:24:00 | 只看该作者
少年的身体发育与心理修养  仿佛重塑人生




个性的形成


凝视着少年,那些昔日的孩童的眼睛,我试图从中找到对那种惊人的飞

跃的解说,这种飞跃是在人生的少年时代完成的:从 10~11 岁至 14~15 岁。

我常常无法在他们身上找到昨天孩子的影子:眼睛不是原来的那双眼睛,嗓

音不是原来的嗓音,而最主要的是,他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完全变了,人际关

系、要求、需要、兴趣,所有这一切都发生了本质的变化。

每逢晚上我对自己学生的命运陷入沉思的时候,我常想,步入少年时代,

似乎就是人的再生。第一次是生命本体的诞生,第二次诞生的则是一个公民,

一个积极的、富于思考的个性,一个不仅能够认识周围世界,而且也能认识

自己的活动着的个性。第一次诞生的人是这样喊出自己的声明:我来了。

请关心我,替我担忧吧。我是柔弱无助的,一分钟也别忘记我,请爱护我、

屏住呼吸坐在我的摇篮旁吧。可是当人完成了第二次诞生时,他对自己的

声明完全不同了:别老守着我,别总跟在我后面,别束缚我的手脚,别用

监督和不信任的带子把我捆绑在襁褓里,有关我孩提时的事一句也别提。我

是一个独立的人,我不愿意总让别人牵着我的手。我的面前是一座高山。这

是我生活的目标。我看到了它,我在思考它,我想登上去,但我要自己独立

攀上峰顶。我已经开始了,我迈出了第一步,越是向高处攀缘,我的视野就

越开阔;我看到的人越多,对人的认识就越深,也就有越多的人能看到我。

展现在我面前的伟岸与宏大令我惊恐不安。我必须有年长朋友的帮助。假如

我能依托在一个强劲有力而又英明睿智的人的臂膀上,我一定能够达到自己

的顶峰。但要把这一点讲出来,我羞于出口。我想让大家认为,我是独立地、

用自己的力量攀上顶点的。这就是一个少年要说的最最主要的东西,如果

他会表达自己的思虑,如果他想开诚布公地说出自己全部的所思所想。

从生理发展的角度我们能够发现,少年在 10~11 岁至 14~15 岁(男孩

有时到 16 岁)的阶段有一个迅猛的飞跃。首先是身体的迅速增高。大自然好

像要急于完成自己的作品,以至于匆忙中没有察觉到在由他一手雕刻成的塑

品身上,留下了许多疏漏和粗糙不平之处:人体的特征全是用粗线条刻画出

来的。但是大自然实在忙得没工夫再对自己的创作精雕细琢。骨头的生长如

此之快,以至于肌肉组织无法跟上骨骼的增长速度。因此,少年常常觉得肌

肉疼痛,这使得他们自己和他们的父母都感到惊恐不安。少年的整个外观也

在发生着急剧的变化,尤其是男孩子到了十三四岁时体形变得很不匀称:细

高条儿,四肢修长,这使他简直不知道该把手脚往哪儿伸。如果考虑到这个

时期的少年尤其留心注意审视自己的话,就会明白那种对自己的不满情绪、

神经过敏以及爱冲动的表现是从何而来的了。

少年时期身体发育的生理过程,充满了各种内在的矛盾。由于身体增高

要消耗巨大的能量,于是他们经常感到疲倦,格外需要休息、实行特殊的营

养和睡眠制度。心脏的体积明显增大,而血管的体积与一两年前相比,几乎

没有什么变化。因此,少年经常有血压增高(尤其男孩在 12~13 岁、女孩在

10~12 岁期间)的现象。

生理发育过程中性成熟期的开始,对少年的精神生活具有特殊的影响。



这一过程对他的思维、情感以及与成年人、同龄人的相互关系产生着巨大的

影响。遗憾的是,几十年来有关性教育的问题被置于次要地位,不被重视,

因此,人们对这一年龄阶段的少年身上出现的一些复杂的、矛盾的现象了解

得不够。

深刻的生理发育过程还涉及到少年的神经系统。在大脑半球的皮层里发

生着巨大的变化。为了完成从形象的儿童式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大自然

在这一阶段使出了浑身解数,以便使人体内神经元之间的联系得以发展。经

12 年的观察,我得出结论,少年时期(女孩子稍微早些,男孩子则晚些)

的思维有非常重要的特点:他们总力求把周围世界所发生的一切,以及在学

校里学到的、在书本上读到的各种东西与自己的个性、自己的内心世界、情

感和体验加以对比。少年既思考他周围所发生的一切,同时也思考他自己。

他在自己所听到的(尤其是读到的)东西中进行筛选,从中找出与他个人的

兴趣、需要和观点有关的思想。这种对自己的注意倾向和兴趣所在进行选择

的特点,在他们日后的成长中日益被强化。

在我看来,思维过程中的那种既能注意外部世界的客观事物、又能同时

注意自己本身的能力,是心理学上被称为少年的自我肯定的重要组成部分。

少年的精神发展的这个特点——自我评价、自我表现、自我检查和自我经验,

也正是产生一系列矛盾现象的原因,而这些矛盾使许多家长和教师感到焦虑

不安。在少年的意识中会出现这样的念头:我就是一个既像我的父亲,也像

我的老师,像每一个成年人一样的有个性的人。这个想法是突然冒出来的,

它犹如一大发现,令少年震惊不已,同时又产生了一系列新的想法。一个人

在童年时期从来不会在像少年时期那样,暗自把自己与父亲、与教师进行比

较。关于自己是一个与任何成年人一样的、有个性的人的想法,好像使少年

把父亲和教师的地位降低了许多。少年开始注意审视他的长者,从他们身上

挑出许多毛病。他愈多地观察别人,也就愈加注重剖析自己,但是这种对自

身的认识,并非总能产生上进的愿望。一切都取决于环境的教育力量和集体

的影响,取决于我们上面提到过的精神财富和价值的具体化。

孩子对教育者的信任是无条件的:这可以,那不行,这样好,那样不好。

就连教师随意说出的话对于孩子来说都是真理的依据。如果察觉不到,在少

年身上已经产生了一种要与成年人同样平等、要像他们一样拥有自己管理自

己的权利的思想;如果察觉不到,少年个性所关注的不仅仅是周围世界,而

且也关注自己,把自己与成年人进行比较,并力求证实自己是一种富于创造、

富于理智的、杰出的力量,如果察觉不到这一切,教育者就往往会把那种对

儿童使用的断然命令的口吻机械地转用到少年身上。教育工作的严重缺陷就

在于,教育者常常察觉不到少年的个性诞生的时刻。善于思考的教育家能够

从少年的行为中发现一种转折:以警觉和批评的态度对待成年人所说的话,

性情急躁生硬,有时还容易冲动发怒,干蠢事。

几年前,一位从我们学校毕业的过去的学生(现在已经是一位农艺师),

交给我一个笔记本,他奇迹般地把它从少年时代一直珍藏到现在。这是一份

无价之宝。这个少年给当时的每一位教师和他自己都写了一页纸,记录了他

从这些人身上观察到的所有优缺点(我们在那时就教导少年:要自己教育自

己)。我面前的这本记录展示了一幅令人惊奇的画面:这个情景不可能不在

少年的意识中引起一系列矛盾的思考。在每个教师身上发现的缺点并不比这

个少年本人身上的少。而且在某些教师身上的缺点甚至多于优点。



这一事实引起我思考一系列问题:少年时期的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相互依

赖关系、少年观察世界的能力,等等。少年用自己的尺度去衡量他眼中

的整个外部世界的能力,尤其是衡量人的能力,这是少年发展的一个台阶,

它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少年自己的各种新的思想、感受、焦虑和担忧,而教

师和家长对此都感到很突然。阅读小说时,少年遇到了须对生与死进行思考

的问题,于是,我也会死去的念头会像闪电一般在他的意识中冒出来。

这想法令他惊恐不安,还常常让他陷入痛苦之中。我认识一个男孩,当他了

解这一真谛之后,神经受到了巨大的打击。一连几天他坐在课堂上对一切都

漠不关心。令他疑惑不解的是:人们怎么能够忘记他们都会死去?又怎么能

够平静地工作、娱乐并把那些生活琐事挂在心上呢?

这并不是某种病态的现象,每个少年都这样或那样经历过这种状态;忽

视这些由思考生死问题而产生的复杂的心理状态,是绝对不应该的。尽管在

这一阶段,学生接触了许多唯物主义思想,各种科学知识也在不断丰富他的

头脑,但接受宗教世界观、教规和宗教训诫,对他们来说还是相对容易一些。

我永远也忘不了九月里一个寂静的早晨,临上课前科斯佳(那时我的这些学

生们正读八年级)走进校园来找我。我从他那双深邃、不安的眼睛里感受到

了一种痛苦。出什么事了,科斯佳?我问。他在长凳上坐下,出了一口

长气后问我:这怎么会呢?100 年过后咱们谁都没了,无论是您还是我,

还是同学们……柳芭会没有了,莉达会没有了……我们大家都会死去的,这

怎么会呢?随后,我们进行了长时间的交谈,谈生命和劳动,谈创造的喜

悦和人们在大地上留下的痕迹。谈完之后,科斯佳对我说:也可能那些相

信上帝的人们更幸福,因为他们相信永生。而总有人没完没了地说,人是由

什么化学物质构成的,一个人注定要死亡就像一匹马会死去一样……难道可

以这么讲话吗?

就在那一瞬间,我再一次感到了对人的心灵负责的全部深刻含义。我觉

得,在对一些最重要的问题作出解释时,在以人为对象谈及所有关于人的话

题时,我们经常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的确,难道无神论教育就是没完没了

地让人相信,根本就没有什么永生,我们大家都会像一切其他动物一样,终

将化为灰烬。为什么不能让受教育者确信,自己的个性在某种东西中能够永

恒存在呢?为什么不能号召他们创建一种能流芳百世的事业以使自己永生

呢?为什么不在这个基础上让人确信,人与马的区别就在于,人是不死的

他的精神永存?但是,这不是像牧师布道时所说的那种意思。与科斯佳的

谈话使我坚信,在对少年进行教育的工作中,而且不仅仅限于对少年的教育,

我们需要的正是这样的方法。

我们不能忘记,现代人身上的精细的神经系统一代比一代发达,人的道

德、智力及美感的发展都取决于其思维和心灵的敏感性、精细度和活跃程度。

发展人的细腻的精神世界,是教育的首要任务之一,学校把这个工作做得越

好,受教育者就越发注重对生活的意义、理想、永生和死亡、宇宙的无限和

物质的不灭等问题的思考。善于敏感地认识儿童、少年和青年男女的精神世

界,是教师的教育修养的最重要的特点之一。我最担心的就是,我不能发现、

不会用心灵去体察、去感受那个时刻,那个孩童转变为少年的短暂时期。

……那是四月里一个凉爽的傍晚,我到校园里去欣赏落日时的红色天幕

(第二天要起风)和苹果树上初绽的花朵。这时在林荫道上遇见了瓦里娅。

她把托尔斯泰的《复活》紧贴在胸口,若有所思地走着,一副聚精会神的样



子。瓦里娅在大家眼里是个脸上总挂着笑容、乐于向所有人倾诉衷肠的女孩

子。我想,她会走过来像小鸟一样嘁嘁喳喳地把自己心中的什么秘密讲给我

听。可情况并非如此,她把书抱得更紧,神情显得窘迫而紧张。她好像很怕

我看透她的心思。我感觉到,她在用一种巨大的自制力抑制着自己眼里的笑

容流露出来。瓦里娅的眼神变得更加深沉、更富于思索也更加忧郁了。她不

想和我讲话,这女孩想单独待一会儿。我的心高兴得怦然一跳:这太好了,

瓦里娅,你从小女孩变成一位姑娘的那一时刻,我已经觉察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2#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2 19:25:00 | 只看该作者
男人的诞生,女人的诞生


人的第二次诞生……这不仅仅是人在自己精神世界发展的阶梯上迈出的

最艰难、最重大的一步。这也是具体的人——男人或者女人的诞生。

在童年时期,我们看到的人还没有这样的具体。我记得有这样一件事。

一位母亲领着 岁的男孩去理发。他的头发理得很短。他 岁的妹妹哭得很

伤心,她请求妈妈:把我的头发也剪得像小彼得一样吧!

少年成长为男人或者女人,这对于个人生活来说是一个如此重大的事

件、一个如此意外的新发现,以至于对此惊讶不已的少年完全要用另一种眼

光去观察周围世界,观察别人和他自己。抽象的少年(人们通常对这个年龄

段的人的习惯称呼)已经没有了,有的只是具体的个性——我们眼中的男人

或者女人。

男人和女人的诞生,是以复杂的生理解剖过程为基础的,这一过程在机

体内部完成。性成熟的同时,人的个子也迅速增高。在 20 年里,我们学校对

1660 9~15 岁的男孩和 1810 名同年龄的女孩进行了身高跟踪测量。身高

的增加虽有一定的个别差异,但从全体孩子身上发现以下规律:身高增长最

快的时期也就是性成熟最迅速的时期。

近年来所谓的加速度现象受到了学者的关注。人体发育(同时包括性发

育)的过程加快是这一现象的实质。许多资料表明:在近七八十年里,世界

各个国家的人在身体和性发育的速度上加快了一年半至两年。这个加快的过

程是在少年时期和青年初期进行的。现在 14 岁的女孩,其身体和性发育的程

度相当于几十年前 16 岁女子的程度。学者们对加速度现象有不同的解释(营

养及总的生活条件的改善、文化水平的提高、体力劳动的作用的减少,等等)。

男孩在十三四岁期间是身高增长最迅速的时期,这时他们正在读七年

级。女孩身高增长最快的时期是 10~11 岁,也就是说,比男孩早两年。女孩

子身体的增高最初要快于男孩,之后就慢下来。与身高增长同时进行的、复

杂的性成熟过程既影响心理发展,又取决于心理发展。当男孩意识到自己是

一个和父亲一样的男人时,对他的启示是巨大的。他开始用全新的眼光去观

察父亲和母亲的关系,并从中发现原来没发现的东西。

性成熟的过程对于女孩子来说要比男孩子早许多。由女孩变成女人比男

孩变成男人一般要早两到三年。这并不是大自然的某种任性,即使用教育的

巨大力量也不能将之推迟或者拉平。只有在考虑到大自然的这种最

精细的任性时,教育才会产生巨大的作用。如果忽视了大自然的规律性,

很可能出乱子。多年来我一直在不安地思考:教育者同五~七年级的男孩、

女孩们(他们的年龄在 11~14 岁之间)一起工作,其实是在同身体和心理发

育水平各不相同(有时甚至差别很大)的群体在打交道,我的这种猜测到底



对不对呢?

舒拉和卡佳从二年级起就很要好。他们的友谊是牢固而感人的。有一次

全班去树林游玩,卡佳的脚受了伤,舒拉撕开自己的衬衫为她包扎了伤口,

并抱着她走了两公里的路回到村里。小男孩经常去卡佳的家里玩。卡佳呢,

也常去舒拉家。他们都有自己的秘密。就这样升到了四年级。可是,有一天

舒拉神情激动地来找我,他含着眼泪向我诉说了自己的痛苦:卡佳不愿意他

再去找她,也不愿意他把自己的玩具带去玩了……对这种不幸我能帮上什么

忙呢?

教育家们很早就注意到,处于向成人过渡年龄段的女孩子与男孩子相

比,在学习上更自觉、更努力,更能专心致志地用功。而这些一般都是妇女

所特有的品质。如果是这样的话,又是为什么呢?在低年级时,差不多到 10

岁之前,男孩和女孩学习都同样地努力。可是女孩子到了 10~11 岁这个阶

段,就会因为爱想事而不能专心致志地做功课,精力集中不起来,在脑力劳

动时常显得没有条理性。教育工作越是不力(注意不到孩子已经长大这一

点),女孩子在精神发展中的这些特点就会越发明显地影响到她们的学习成

绩。但是这个阶段并不长,只持续几个月,然后就会出现显著的变化,乍看

上去女孩子在智力方面显出了一种出乎意料的老成:到小学学习阶段结

束和八年制中学开始的第一年时,女孩子在学习上已经变得更爱思考、态度

更认真了,她们能够长时间集中精力地工作,而且还乐于帮助同学。

在女孩子的智力发展过程中,在她们的精神和心理以及道德和审美的相

互关系中,那种骤变的、令人不安的现象,要比在男孩子发育过程中出

现的少得多。如果能够进行正确的教育工作,则性成熟期对女孩子的心理会

起到积极的影响——会明显地加速和深化她们的聪明才智的发展,启发她们

对未来进行严肃的思考。可见,对于集体中的每一名成员来说,从童年时代

起就需要培养他们具有对同志、对自己的责任感,使集体成员之间的相互关

系充满了关心人的精神,而对于他人的内心世界的细心关注也正是在这种集

体的活动中培养起来的。性发育对于孩子的精神和心理关系的发展能否起到

积极影响,主要取决于在童年时代如何使集体与个人的精神生活充满互相帮

助、互相关心和互相体贴等内容,并且恰到好处地、理智策略而又坚决地防

止利己主义。这里重要的是,要使每一个学生把自己的同学首先看做是一个

人。

性的本能、传宗接代的本能是一种非常强烈的自然现象。正是这种本能

需要通过一些细腻的关系使之变得高尚,所以应当在这种本能出现之前就提

早开始这项工作。在童年时期,男孩和女孩之间的相互关系越是细致入微、

精神关怀越多、越是亲切诚恳,则性本能就会变得越深刻、越高尚。良好的、

正确的教育,以及对男人和女人的诞生作好必要的准备,也就是要建立起热

诚与亲切的关系,以便使置身于其中的人能把自己的精神力量奉献给另一个

人。我认为,教师的最高技巧就是善于引导孩子用自己的精神力量为他人创

造快乐。

在一个教育有方的儿童集体中,女孩子能够意识到教师说的这样一番话

的含义:你是未来的母亲,大自然和人类千百年来的经验赋予你人类的全

部生育责任。对女孩子讲这些话时,既要简单明了,又必须不失纯洁高尚

之感。道德的纯洁、父母间高尚的相互关系,对于发展这种清醒的信念具有

重大的意义。如果在这些关系中含有肮脏龌龊、欺骗和虚伪的成分,那么教



师就很难开展自己的工作。

拿六年级的男孩和女孩来说,他们对友谊、同志情谊的看法有什么不同,

这是我几年来一直思考的问题。在阅读有关永恒的爱情、舍己献身的英雄行

为的书籍时,六年级的女孩子会眼含热泪,对主人公的命运寄予深切的同情,

而男孩子则往往无动于衷。在身体和心理发育的一定时期内,男孩和女孩之

间有时会出现互相不理解的情形,因为女孩子机体内部所进行的复杂的身体

和心理过程遥遥领先,并深刻地反映在她们对周围世界的认识态度之中,而

此刻在男孩子的机体内部这些过程还没有开始或者刚刚开始。这种不均衡性

从何而来?又为什么会这样呢?

大自然很英明。它赋予了人类这种不均衡性,仿佛它已经预见到,在人

们的相互关系中传种接代将不再仅仅是一种本能,母亲将不再只是奶妈,还

应是教育者,而且对一个人的教育需要许多年时间。在 13~14 岁时,女孩子

便开始发育成女人,而男孩子还远远没有达到能理解生儿育女和传种接代的

奥秘阶段。

人体在发育阶段上的这种差异,是十三四岁,尤其是 12 岁的男女孩子之

间常常发生冲突的根源。六、七年级的女生突然有了来自九、十年级(或者

是年轻士兵)的男朋友,其潜在的原因也正在于此,而教师却常常震惊不已:

这是怎么搞的?我为巩固这个学生集体作出的努力并不少啊?如果你忽

视了那些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素,忽视了人在诞生为男女性别角色的个

性时所具有的人体发育的自然规律,那你就只能一筹莫展。

男孩子性成熟的迅猛时期,正如我们已经谈到的,是在 13~14 岁(亦存

在个别差异性)期间。生理过程对男孩子的心理和行为所产生的影响要比女

孩子在 10 岁到 11~12 岁阶段的影响强烈得多。与一个女人的诞生相比,形

象地说,一个男人的诞生是在更多的痛苦之中完成的,尽管好像应当正相反

才对。这是因为,这个时期里男孩子的智力发展水平和社会视野要比同一时

期的女孩子更高、更广。这时的男孩与女孩的区别在于:比较急躁、直率,

评价周围世界发生的现象时爱感情用事,作判断和决策都比较尖锐激烈。而

女孩子遇事则多持不偏不倚的态度,依我看,这就是未来母性的幼芽。大自

然加快女孩子身体发育的速度决不是偶然的,因为女人热烈的情感应当与母

亲冷静的理智结合起来。

那么在教育工作中该怎样注意这些特点呢?在五、六、七年级的学生集

体里,我看到了令人惊奇的现象:男孩子热烈、迅疾的激情与女孩子的稳健、

女性的智慧,这两种因素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当然,不能认为大自然

赋予女孩子的所有这些特点都已是现成的东西:它们是在集体中才得以发展

的,这个集体从一开始,就教育孩子不能只是消极地贪图欢乐,而是要首先

为别人,然后再为自己创造快乐。)教育的艺术就在于要使这些因素能相辅

相成。用女孩子的感情细腻使男孩子的激情洋溢变得更加高尚。我从来就不

喜欢有些女孩子过于勤奋、过于细致,而缺乏主动性、独立性、果敢精神不

足。必须培养未来的母亲具有公民的坚定性和自尊感,而不是逆来顺受。由

片面教育而形成的顺从(这样行,那样不行)能够导致思想上产生无原则性。

必须这样来组织集体活动,要使男孩、女孩所从事的积极生动的活动充满激

情,使女孩子在评价她们的所见所闻以及自己的所作所为时能带有鲜明的情

感色彩。

一个女孩将来要成为一位具有高尚品格的女性、母亲和妻子,必须用公



民的崇高精神鼓舞自己,必须与集体的利益同呼吸、共命运。不是去创造什

么抽象的善良,这种东西根本没有,而是要为社会的利益、为人的荣誉和尊

严进行积极的、顽强的、目的明确的斗争,这才是从思想上锻炼女孩子。

我一贯主张,集体首先要把每一个女孩子作为一个人来尊重,为她们成

为这个集体的思想上的志同道合者而感到自豪,并在她们身上挖掘出对集体

和个人都有益的各种品质。女孩子们应当积极地参加社会生活。如果把注意

力过多地放在自己身上,只陷入自己的内心世界之中,而不用自己的智慧和

心灵对人的领域、对为共产主义理想而斗争的领域进行完整、丰富的认识,

不把这个领域的内容反映在自己个人的需求和利益之中,就可能导致感情上

的贫乏和空虚。感情的贫乏又会使女孩子在青年早期需要捍卫自己的荣誉和

尊严时,感到无力自卫。因此,少年教育的全部问题就在于,使集体活动充

满具有高度思想性的高尚情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0 14:3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