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的精神世界与童年期、少年期的教育方法
苏联著名的精神病专家 B.M.班希科夫教授曾写道:“在几千年的时间中
人之所以能在争取生存的斗争中获胜,基本上取决于肌肉的力量和神经系统
中那种粗野的特性,如勇敢、残酷和顽强等。但近两三个世纪以来,人的生
存能力几乎完全取决于神经系统各个最精细、最复杂的机制。而这些机制恰
恰是最脆弱的。”这位学者的思想有助于我们理解当今时代在教育者影响受
教育者的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特殊性。
世界和人之间的相互关系越发展越复杂。社会主义社会里,世界——人
——世界这个体系的特点是,个人的作用在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中都在不断
增加。科学逐渐变成社会的直接生产力,而社会的最高目的是为了人,这个
事实在个人和集体的精神世界中深刻而多方面地反映出来。人不再单纯是物
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用自己的创造性劳动谋求幸福、福利、欢乐,
既造福于社会,也造福于自己。
创造性活动逐渐成为人的需要,这种需要一旦满足就会令人感到最大的
愉快。H.H.谢苗诺夫院士写道:“生活经验表明,人们——从天才到最普通
的劳动者的最大的快乐,是从事劳动或生活的其他方面的创造性工作所感到
的快乐……创造人类的幸福生活的重要性在于,使精神上的创造性劳动在某
种程度上成为每个人都必须承担的工作。”
教育工作的目的和内容在于,把通过创造性活动来满足各个不同方面的
需要变成人们的道德品质,要使他们在少年期和青年早期为社会工作的时
候,就能感觉到自己的公民积极性。
在我们社会里,人们所看到的个人的生活面貌就是人所表现的素质、能
力、爱好和志向以及这些方面的发展情况。人的创造性劳动、创造发明、劳
动生活中积累的智力财富、不断努力去掌握越来越新的知识,这一切在我们
的社会里已经成为人的公民品质的显著标志。人们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和感受
到这样一条真理:集体劳动首先是一种精神上的交流,在集体劳动中人们互
相交换精神财富。马克思所说的那种体力和脑力劳动,在现代人的日常生活
中表现为人的个性。主观上人把这种生活看做是一场创造能力的竞赛,在竞
争中希望夺取第一名,希望比别人强,比别人美。
现在个人的精神生活的范围越来越广泛了,这与劳动、与物质生产并没
有直接的联系。在这个范围里人的最最主要的一个需求就是对人的需求。在
我们社会里,个性的充分发展,证实了这个方面的需要是个人幸福的基础。
假如这个需要得不到满足,人就不可能成为别人的朋友、同志和兄弟。
社会主义社会的公民感情的丰富和发展,都取决于人的全面发展、人对
自己的社会作用的深刻认识、人的多方面的需求、兴趣和相互关系,按照马
克思的说法,情感生活是人的世界的最鲜明的表现之一。
人的社会活动的范围越大,人的需求和兴趣的面越广,人在劳动中的创
造性越多,共产主义道德准则的高尚风格在人的相互关系中表现得越鲜明,
那么情感修养对于人的生活所起的作用就越大,情感生活与公民的活动的联
系就越密切。情感修养正在成为人的精神生活中一个特殊范畴。
情感生活的丰富程度并不总是与智力发展、文化修养和知识水平直接有
关。使文化修养与情感修养协调一致,是现代苏维埃学校中教育工作最细致
的任务之一。情感修养落后于智力“负荷”,是很大的祸害,它往往是某些
青年和少年沾染上不良行为的原因。如果深入思考一下这种行为的实质就会
明白,我们当代人意识中的所谓旧时代的残余,实质上是智力生活和情感修
养的协调一致遭到了破坏。某些情况下这与智力兴趣贫乏、狭窄有关,而在
另一些情况下则与“有文化知识的”人却毫无修养有关。
现代苏维埃人的精神生活所具有的特点,促使人们对教育的本质和方法
进行认真的思考。
在教师中间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抱怨:“我们这个时代对人的教育工作
很难进行,特别是对少年的教育。难就难在除了从学校,他们还能通过其他
途径获得很多知识,所有这些东西都需要理解、‘消化’。很难对少年进行
教育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们极其敏锐地注意自己的精神世界。”
那么,教育者能否变这些因素为自己的统一战线呢?少年已经具有很好
的认识能力。自然,我们就应该利用他们在精神生活上的这个特点,使认识
周围世界的过程同时又是道德成长的过程。对少年进行卓有成效的教育,在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人的认识,取决于这些认识如何变成信念,以及这
些信念又如何在实际行动中得以巩固。建立在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基础上的
自尊感,对每个人来说仿佛是一道探索个人心灵的光线,必须使它永不熄灭。
这就使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更加重大,这就要求他具有人类学范畴的特殊的本
领。现在,教育者不仅要敏感细致,而且要了解每个人对自身精神世界的看
法。因此,完全有必要让每个人都对自己的精神世界具有某种看法,有必要
让这种看法成为正确的、具有高度思想性的看法。年复一年努力才使我明白,
怎样才能促使少年对自己进行反思,对自己的命运进行深刻的思考。
不会尊重自我的人,也就不会是一个道德上纯洁和精神上丰满的人。我
们的最重要的教育手段,就是真正尊重自己学生的人格。我们要用这个手段
创造出非常细腻而又精密的东西——做一个好人、做一个今天比昨天还要好
的人的愿望。这种愿望是不会自发产生的,必须经过教育才能培养起来。我
们社会的性质本身以及社会基础要求我们,要把这种真诚的愿望(受教育者
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教育者则希望看到受教育者成为一个比现在更
好的人)作为连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重要纽带。尊重受教育者的人格,是
集体和教师对人们提出严格要求时最主要的前提,是实行真正的共产主义纪
律的前提,如果一个人不善于让自己去做正好是社会所需要的、对社会有益
的事情,那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共产主义纪律。只有当人们感觉到自己是个人
精神世界的主宰,只有当他的精神世界中有一条谁也无权逾越的明确的界限
的时候,才能够培养起自尊心、荣誉感和自重感。
有一次,六年级学生济娜的母亲来找我,对我讲了家里的隐秘。近来他
们的家庭气氛十分紧张:父亲做了不应该做的事情。济娜对此非常痛心,但
她最怕的是父亲的不体面行为让别人知道。母亲请求我说:“请您帮帮忙,
支持一下这个女孩子吧,但千万请您保守秘密……”的确,教师经常要充当
外科医生的角色。他要触及最痛的部位,但又要让人们察觉不到。怎么帮助
小姑娘呢?我反复多次地创造了这样的环境:我们俩人都专心致志投入工
作。我给她讲了一些道德坚定、勇敢刚毅、有自尊心、心灵美好的人们的
事。我主要是努力使小姑娘不对邪恶妥协,不对坏事采取回避的态度。甚至
是在没有别的斗争办法的情况下,也要激发出她痛恨邪恶、决不妥协的感情。
我欣喜地发现,在小姑娘的眼睛里流露出一种自豪感,这是一种非常美好的,
被她珍惜、强化的情感。这都是在我和她两个人进行个别谈话时发生的。多
年的工作经验使我深信,在少年期这种个别谈话就如同需要以集体去影响个
人的精神世界一样,同样必不可少。
保护少年精神世界的隐秘并使它不受侵犯,是教育的最重要任务之一。
如果有谁去干涉少年所想、所感受的一切,干涉少年不愿让别人看到的一切,
那就会影响少年情感的敏感性,使他性情暴躁,并变得“冷漠无情”,而“冷
漠无情”最终会导致情感上的麻木不仁。
公开少年内心深处最敏感的东西,用冷漠无情的双手去干涉他想自己做
主的事,试图用各种激烈的、强加于人的做法去“触及”少年的“痛处”,
使之“颤抖”、“震惊”不已,这都是教育上无知的基本表现。如果您要想
让少年向您请教,向您倾吐衷肠,那您就不要去触犯他内心深处的东西,因
为触犯了这些东西会使他感到痛苦。我们教育者的使命在于,要从少年开始
独立生活的时候起,就培养他们具有这样的公民品质——坚强、勇敢、坚忍
不拔,而培养这些品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儿童意志力的发展和巩固程度,
取决于他在童年期和少年期所表现的独立行为如何,这些行为反映着他的道
德品质和意志独立性。
尊重学生的人格,当然就会扩大他们个人的那些隐秘的、不能触犯的内
心世界的范围。现代人的精神生活的逻辑,要求把一切与儿童、少年、青年
和家长的相互关系有关的东西都包括进这个范围。在我们这个时代,家庭里
的精神心理关系和道德伦理关系变得越来越细腻,越来越丰富了。很遗憾,
往往有这样的情况,教师在向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时(如果深入分析一下这
些问题和建议的内容),常常是邀请学生把个人隐秘的东西亮出来,把内心
“全部摊开来”。有的孩子对自己的精神世界很敏感,有时候把别人的意见
理解为不仅是对他本人,而且是对他的父母的侮辱。偶然脱口而出的话有时
竟会在年轻人的心灵中掀起轩然大波,使孩子对所受的侮辱终生不忘,而教
育者当时却一点也没有察觉到……一位女教师问一个五年级的学生,上星期
六他的母亲有没有看过他的日记。男孩回答说:“没有,她没有看过。”“哼……
噢……她顾不上看你的日记,这我是知道的……”女教师说,她语调里那讥
讽的味道把小男孩气得眼泪夺眶而出。那个男孩能够猜到,肯定是那些不怀
好意的人散布的流言蜚语传到了教师的耳朵里,说他的妈妈似乎行为轻佻。
男孩子感觉到了教师的话里有话,他就开始变得闷闷不乐。他的心肠变硬了,
他一次又一次找教师的麻烦。直到毕业他也没有忘记所受的侮辱。而另一个
学校里发生的情况更令人不安:同班同学们对一个小姑娘说,她的父亲是个
“没有出息的人”,而这个小姑娘竟无动于衷。这太可怕了,这说明孩子的
自尊心已经没有了。
有时候,把一些只能和家长个别谈的情况拿到家长会上来讨论。这不仅
伤害了某些家长的感情,也伤害了孩子的感情,因为母亲和父亲所听到的一
切都会在不知不觉中一点儿一点儿地传到孩子们的耳朵里。
托马斯?曼曾经说过,人介于野兽和天使之间。人能成为什么,这取决
于教育。凡是性本能没能使人变得高尚的地方,人面临的最大危险是向野兽
靠拢而远离天使。人的世界所具有的多面性使人类种族延续的本能变得比较
高尚,但是还必须有一整套使“血的呼唤”变得高尚的专门方法。我认为,
在这一整套方法中最主要的是两个东西:崇拜母亲和保持贞节。没有这两点
就不可能对少年进行真正的教育。
我一贯力求使母亲的名字成为每个学生最神圣的东西。人们从母亲那儿
获得一切最美好、最纯洁的品德;对于少年期和青春早期的儿女来说,母亲
的精神财富具有非常巨大的影响。我竭力使我的每一个处于少年期和青春早
期的学生为母亲的幸福和欢乐贡献出巨大的精神力量。
小丹科与母亲的关系有点异常。他的母亲在远处的田间宿营地干了三个
星期的活之后回到了家里,小丹科听到了这个消息竟无动于衷,他的这种冷
漠态度使我感到不安。而这位母亲也不善于在儿子心灵中唤起激动、不安和
关切的感情。他们家里的感情关系(这一点使我感到特别不安)非常粗俗。
怎样才能使他们的感情关系变得高尚而丰富呢?怎样才能使这个男孩不致于
成为一个冷酷无情的人,怎样使他长大以后产生一个小伙子爱慕姑娘的感情
呢?于是我就进行了长期的、耐心细致的工作。这项工作可以说是非常谨慎
地去触动母亲和儿子的心灵。终于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儿子用自己的精神力
量使母亲感到快慰。夏天,他在集体农庄劳动,我建议他:“用你第一次的
劳动所得给母亲买一件礼物。”小伙子高高兴兴地买了一条丝头巾送给了母
亲。几个星期之后,他母亲的生日到了,我又对他说:“你不但要在母亲生
日那天送给她礼物,还要代她工作,替她到畜牧场去劳动,让她能休息几天。”
善,这是一种伟大的力量,它会在人们的心中激发起纯洁而高尚的感情。丹
科与母亲的关系中的那种曾经使我感到不安的冷漠态度,通过互相体贴而逐
渐变成了一种温柔的感情。
年复一年的学校工作使我确信,在复杂的少年期使儿子在自己的母亲身
上发现和体验到爱、人的尊严、正直以及疾恶如仇的精神,这些都具有很重
要的意义。
只有在儿童期和少年期就具有高度的人道主义精神——学会做一个忠诚
于父母的儿子或女儿,这样的人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公民,成为为崇高的理
想而奋斗的坚强战士。忠诚并不是俯首帖耳,而是在家庭里建立起高尚的相
互关系,为母亲和父亲带来欢乐。
贞节,这是建立纯洁而高尚的爱情的道德前提。有人认为(这也反映在
教育工作的实践中),只要把男孩子和女孩子在性成熟期所发生的变化向他
们解释清楚,就会平安无事,一切顺利了。于是他们就反复地作解释,组织
辩论,在青年的报刊上登载十四五岁小姑娘的公开信(《怎样才能找到生活
中的男伴侣?》,《我向一个男青年表白了爱情——这样做对吗?》)在共
青团(14 岁就能参加共青团),甚至少先队的会议上人们常常用谈论一般工
作的口吻来谈论爱情和友谊,就像在谈论收集废钢铁一样。这一切使少年之
间的心理关系和道德审美关系变得粗俗了,使纯洁和崇高的感情庸俗化了,
在年轻的心灵中撒下了冷漠的种子。性教育中的缺点和错误不仅使人际关系
中与之有关的问题显得粗俗,而且还会在人们心灵中留下伤痛和懊恼。
小伙子和姑娘之间,男人和女人之间相互关系中的高尚情操就像是一棵
树,要使它枝叶茂盛,就要通过一些很深的根系来吸收营养,保持它的常青,
这包括人类的优秀品质、正直,尊重别人也尊重自己,对丑恶的、丧失人格
的现象毫不妥协等内容。教育的技巧还表现在,务必使学生在漫长的成长道
路上(从儿童跨进校门的第一天起到他第一次开始考虑独立生活)人的尊严
从未受到过侮辱,务必使确立个人荣誉感和自尊心的努力成为促使品德日臻
完美的最重要因素。如果一个少年在这条生活道路上遇到冷酷无情、蛮不讲
理、肆意凌辱的情况,那也是危险的,因为这些都会使年轻的心灵变得粗暴,
会摧残他心灵的自尊心和荣誉感,会使人变得冷酷和残忍。
粗鲁能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低级本能。在分析导致个别少年违反我们社
会的道德准则(有时甚至导致他们道德堕落)的原因时,我们发现,在童年
期、少年期和青年早期,这些人的情感活动和审美活动往往过于贫乏。如果
高尚的精神冲动不与坚忍不拔的努力相结合,如果不提倡为他人做好事,为
他人创造幸福,不号召人们与邪恶,与损害尊严的现象作斗争,就会出现缺
乏情感教养的情况。少年期和青年早期最可怕的敌人之一是情感和审美生活
的庸俗不堪,内心精神世界的表现贫乏。我一直很注意让我的学生从各个方
面去感受不同表现的高尚的感情色彩,如为别人的善良、幸福和欢乐而表示
出同情和怜悯,或者是忧虑和不安,对怀疑的指责。我始终担心的是:我的
学生接触别人的时候,是否能察觉到人家现在心神不宁,人家正经历着非常
痛苦的内心磨难?少年是否善于从人们的眼睛里看出痛苦和绝望来?我认
为,情感修养的这些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品德高尚的起码标准。没有高尚的品
德,就不可能有人与人之间真正的兄弟般的团结,也不可能与邪恶势力势不
两立,不可能有友谊、幸福和对崇高理想的忠诚。
为了使男孩和女孩了解基本的情感修养,我让他们多接触人。我们在田
间、牧场与许多人接触。我教男孩和女孩仔细听长者说话,从长者的眼睛中
发现他的思想和感情;我教孩子们对一切能令人们激动、忧虑和不安的现象
都表示出关切。孩子们为认识人们的心灵付出了努力,从而使他们的感情变
得高尚了,这使我甚感欣慰。少年们越是能体察人们内心的痛苦、悲哀和沉
重,他们的心灵就越发变得细腻、敏感和高尚。有一次,我向六年级的男学
生和女学生讲述了一位母亲所遭受的极大痛苦。不久前她年幼的儿子在玩耍
时,因为拣起了从地下挖出来的弹药而变成了残疾人。我们和炸瞎了眼睛的
男孩会了面,这件事使少年受到很大的震撼。几天后的一个晚上,一个留着
淡褐色发辫的小姑娘柳达来找我。她眼泪汪汪地说:“母亲今天心情很悲伤,
一整天都坐在桌子旁边,低着头,捧着脸。我叫她,问她:‘妈妈,你怎么
啦?’可她一声不吭,就好像没听见一样。请您帮我出个主意吧!我该怎么
办。”
至于我如何帮助柳达和她母亲的情况,可以讲很多,但我们这里是在讨
论如何培养每个学生的同情心和高尚的情感修养问题。为了使我们培养的人
能生活得丰满充实,无疑必须培养同情心和高尚的情感修养。此外,情感修
养,形象地说好比是调准了弦的小提琴。而只有调准了弦的小提琴才能演奏。
只有当一个人懂得基本的情感修养,才能对他进行教育。没有情感修养,根
本谈不上形成和确立高度的公民感情,谈不上培养信念以及在生活和劳动中
培养审美观。
现代人的精神世界要求大幅度地、深入地完善教育过程,以便提高教育
者和集体之间、教育者和每个学生个人之间关系中的道德情感修养。个性与
人的世界之间的关系是通过那种极为缜密的精神机制,心脏机制和神经机制
建立起来的,教育者的使命就是在学生的童年期和少年期发展和完善这种机
制。这些机制在童年期和少年期非常敏感,必须很好保护,不能让它们变得
粗鲁、简单,不能导致道德情感空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