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杨辉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

[复制链接]
78#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9 11:58:00 | 只看该作者
72、少年期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

日益深化的智力发展和情感发展是少年期的特点。无论就反映客观实际现象的领域来说,还是就思维过程的性质来说,少年的思维都上升到一个较高的阶段。情感生活与智力的联系虽然还不够牢固,但是比学龄初期更为深刻:对情感(特别是与有意义的公益活动相联系的情感)的有意识性有了发展。?
在认识周围世界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属性时,少年不仅注意那些明显的、易见的、作用于感官的属性,而且注意那些隐蔽的、不易觉察的属性,并且他们更多地是对后一种属性进行思维的分析。这一特点既表现在少年的兴趣上,也表现在他们的志向上,而特别重要的是,表现在他们的积极的活动中。?
    我们曾把同一试验反复进行了几次:把一幅描绘重大历史事件的图画分别拿给7—8岁的儿童和13—15岁的少年看,讲解了图画的内容。在第一种情况下,学生对画家所描绘的东西的感觉属性表现出最大的兴趣,而在第二种情况下,学生则注意到引起某种运动、状态和斗争的内部动因。例如,在B.M.瓦斯涅措夫的画《勇士》里,7—8岁的儿童最感兴趣的是骑士们的服饰和武器的细节,是挽具和长长的马鬃,以及那块地方的荒凉阴郁的外观。而少年在这些同样的事物中,却能找出许多隐蔽的关系和因果联系。例如,他们提出这样一些问题:“在画家描述的那个遥远的时代里,人们怎样制造出这样精细而耐用的物品(挽具、武器)?他们是否有专门的作坊来制造这些东西?为什么骑士们停在这样的开阔地带,因为敌人很容易发现他们并且用箭来射到他们?究竟俄罗斯的领土跟敌人的疆界在哪里?为什么画面上看不到乡村或城市?”?
    如果说7—8岁的儿童从陈列在技术小组活动室里的机器模型和装配零件中,最感兴趣的是各种部件和机械的运动、操作、外部的相互联系,那么少年(特别是男孩子)最感兴趣的则是零件和部件的构造、设计、安装位置、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性。在看到机器、机械、联合机的模型时,学龄初期儿童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总是要求把它们开动起来,他们从不活动的模型里看不出什么有趣的东西,而少年们则相反,在看到开动着的模型时,几乎总是请求把它们停下来,以便仔细察看模型的构造,并且表现出一种想把它拆卸开来的愿望。?
    我们拿一些金属零件给7—9岁的儿童看。零件中有一些是经过磨光的,另一些仅仅是车出来的。孩子们对这些物品的态度,是把两种进行比较。他们说前一种零件好看,后一种零件不好看。而少年对待零件的态度则完全不同。他们最为关心的是,零件在车床上粗车出来以后又是怎样加工的。?
   如果说7—10岁的儿童首先看到的是事物、现象、事件的突出的特征,并根据这些特征形成自己对于感知对象的意见(首先是情感的评价),那么少年常常是从所观察的事物或现象(特别是人)中寻找其相反的特征。例如,在一个好人身上,他们一定要找出他的不好的地方。少年还不能解释这种优点和缺点相互交织的复杂性,所以他们在评价人的时候经常会犯错误。少年身上还保留着学龄初期的总爱把周围世界的一切现象简单地分为好的和坏的、正确的和错误的那种意向。对于各种矛盾的质、方面、特征、倾向进行观察、对比、分析的能力在少年身上还不具备。少年好像刚刚睁开眼睛来看世界,他会逐步地认识到,生活中的一切并不像初看起来那么简单,对人不能凭最初的印象就下判断。这种想分辨事物、现象和人的矛盾性与复杂性的愿望,既包含着少年的精神面貌的优点,也包含着它的缺点,这些优缺点在日后的发展方向,则取决于环境、教育和年长者的个人榜样。?
    少年的这些特点之一,就是他们对事对人持一种批判态度。少年不像学龄初期儿童那样听信教师和家长的话,不肯无条件地接受对他们的要求。他们好像在故意地找出一些理由来反驳年长者的话。这种现象的原因就在于,在他们的智力可能性跟他们向自己提出的具体思考任务(企图从思想上弄清楚别人对他们所说的话)之间,还有不能适应之处。?
    使少年的批判态度得到正确发展的重要条件,就是不仅要满足而且要千方百计鼓励他的好奇心。在教育工作实践中,我们努力使少年在带有研究性质的积极的创造性活动过程中,去尽可能认识更多的东西。这种认识应该引导他们形成自己的信念。?
    在课堂上和课外活动时间,少年们听到许多关于农业先进生产者不仅获得高产,而且改造植物性质的报导。对于反映劳动的这个方面的事实和概括,少年们有时抱着不相信的态度,他们怀疑这种改造的可能性。为了消除这种怀疑,我们鼓励少年去从事这样的劳动,使他们通过这种劳动不仅创造物质财富,而且检验某一种真理。这种通过劳动来检验真理的过程,是形成正确的信念和使批判态度得到正确发展的最好手段。例如,我们告诉七年级学生(14岁的少年)说,有一种新的照料植物的方法即根外追肥法。这种方法的实质是:植物不是通过平常的方式(通过根)来吸收养料的,而是用矿物肥料的溶剂来喷洒植物的叶子。农业生产革新者的经验证明,采用这一方法大大提高了蔬菜的产量。像对待一切新的、未知的东西一样,少年们对根外追肥的方法抱怀疑的态度。为了不仅消除他们的怀疑,而且确立对于用新的不平常的方法能够影响植物生长的信念,我们建议他们做一系列试验。?
    学生们对番茄和黄瓜做了几次根外追肥。结果大大提高了产量,并且延长了结果期。试验的顺利完成对学生有很大震动,在他们的意识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现在他们对新的、未知的、不熟悉的事物的态度转变了:他们已经不是表示不信任,而是力求去检验某一真理的正确性。?
    值得注意的是,少年的兴趣常常远远超出学校教学大纲的范围。他们想要知道的东西往往是要过两三年即到高年级才能学到的。但是,无论如何,对少年产生的任何一个问题,都不应让它悬而未决。在我们学校里,为少年们创办了一个全校性的“求知者俱乐部”。在这里,让那些发展水平最高的学生做关于科技新成就的报告和介绍。有时就某些问题进行理论 “竞赛”:让好几个学生就同一个问题准备报告。这些报告又会引起新的问题,激发对知识的兴趣,开阔学生的眼界。“求知者俱乐部”有助于发展学生的个人爱好和才能。有些学生在做报告的同时还表演化学试验,演示活动模型,展览在技术小组里制作的机械。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借助它能使学生的批判思维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使少年力求把创造性的意图变为实际活动。?
    与日益发展的分析事物和现象、钻研事物的细节和局部的能力的同时,少年思维的另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他们比学龄初期儿童更明显地表现出一种从整体上把握感知对象的意图,并且力求根据占主导地位的正面特点或反面特点提出关于感知对象的看法。如果说在分析文艺作品时,9—10岁的儿童满足于详细了解故事的每一个细微情节和对人物性格的具体刻画,那么少年在类似的情况下就可能不去注意那些细节(有时候是很重要的细节)。这是少年思维的概括性逐渐强化的合乎规律的结果。对少年的观察表明,他们有时是有意地不去注意细节;过分明显易见的东西在他们看来是不值得去注意的,因为要思考和理解这种东西用不着认真地花费脑力。顺便指出,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少年往往对逐字逐句的记诵抱着轻视的态度,他们认为那是死记硬背。少年完成一项困难的创造性作业,也觉得比背诵一首短诗更容易些。?
   少年的智力积极性不仅要求从事独立的脑力劳动,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求意识到这种劳动的智力目的(遗憾的是,教师往往忽略了这一点),并且由此而体验到智力情感。我们考虑到这个特点,尽量使少年的智力活动集中到对事物、现象、事件的总的评价、说明和描述上。至于对细节的思考,特别是记诵和识记,则使之服从于这一明显地独立的、有创造性的活动。例如,在研究一些历史事件时,教师要求七、八年级的学生(14—15岁的少年)首先作出结论:该事件在历史上起到什么作用——革命的作用或反动的作用;各对抗阶级的代表人物的进步作用或反动作用表现在哪里,等等。学生在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能够看见思维活动的目的,于是他们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就更浓厚了。?
    少年的思维积极性增强的另一个证据,就是他们常常要对一个问题作出绝对的、最终的回答,要求提出毫不含糊的详尽无遗的证明。?
    这一要求在对社会现象的看法上表现得特别明显:如果学生看到对某种思想的解释不彻底,他们就怀疑别人是故意地向他们隐瞒真理;这种情况部分地也是由于学生在听别人解释他们所关心的问题时,原来就带有一种戒心和批判态度。?
    还有一种情况是值得注意的。在对周围现实的智力的和道德的评价的形成过程中,随着学生的概括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的提高,在教师的描述和解说中的任何一点点不明确、含糊和不准确的情况,都会降低少年对进一步的智慧努力的兴趣。这种现象既涉及学生的智力领域,也涉及其情感领域,所以教育者要特别细心地对待少年的精神生活。如果不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形成智力的和道德的评价,不是去深入钻研现象的因果联系,不是用高尚的思想的光辉去巩固崇高的情感,那么少年就会对智力活动完全失去兴趣。少年对社会生活中的重大事件抱着倨傲轻视的态度,拒绝别人对他们的意识施加的影响,对自己的力量和可能性估计不足,——所有这些现象有时会在少年当中发现,它们产生的原因正在于教育者对这个年龄期的正在发展的心灵中所发生的复杂变化缺乏细心的对待。?
    然而,即使在正确教育的条件下,这种内心的改造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少年的智力发展的矛盾性表现为:一方面,他不能容忍在对某种现象的评价上有不明确和含混的地方,另一方面,又很需要对他做出完满的彻底的说明。由于这种情况,少年本身做出的判断就常常带有极端的绝对性。但是,我们不应把这种现象看做是过分自信的表现。相反地,少年往往是竭力地以其绝对性来掩饰自己的疑问和缺乏信心,他的感情用事有时好像是在弥补和补偿自己在智力上的不明确性。实际上,少年的这种绝对性,是他想断定自己的思想正确与否的一
    有些教师认为,少年的倔强说明他不愿意承认自己是不对的,不愿意改正错误。但这只是表面上看来如此,实际上学生只是装出坚持己见的样子而已。实际上他是在加紧地思考,在寻找正确的答案。对少年的观察表明,他们对自己的错误在内心的感受是很深的,而由于他们的自尊感在这个年龄期正在成长,所以不应当要求他们对自己的观点进行冷静的、深思熟虑的批判。?由于思维的积极性,少年不仅竭力明显地表明他在想些什么,他的观点是什么,而且(这一点特别重要)还在内心确信自己的观点和信念的正确性。正是由于这一点,在这个年龄期,学生对于言行一致的要求越来越高(往往会达到苛求的程度),他们的意见非常直率,甚至过于激烈。?
    少年对智力活动的日益增长的兴趣,不仅表现为他们渴求知识,力求找到自己所关心的问题的准确答案,而且表现为他们对现实、对思想和信念的力量有了深刻的认识。对于社会生活的任何一种现象,少年都力求形成自己的意见和信念,他不可能也不想成为一个旁观者。这样就往往导致他采取一些冒失的、未加思索的步骤,因为少年还没有检验和衡量过自己的意见和观点的正确性,就急于采取他们认为一切可行的手段去捍卫它。?
    少年思维活动的成长,也表现在他们对文艺作品的内容在态度上有了改变。少年对童话故事的兴趣冷淡下来,那些幻想的情节的不真实性引起他们的警觉和不信任态度。少年对文学艺术的兴趣不断增长,其中也包括那些揭示人的思想和创造性活动的力量的认识性的幻想作品。这些作品真正地使他们读得入迷。他们越来越关心的问题是:作品里所说的那些事,真的会发生吗?到了少年后期即青年期的前夕,学生已经能够理解艺术形象的概括性。他们越来越多地注意那些对真实人物(特别是学者、发明家、旅行家、作家、画家)做艺术描写的作品,以及描写真实事件的作品。还有许多少年着迷于阅读科学普及读物。?
    少年力求以自己的思想去把握的自然现象的范围,一年比一年更多地超出科学基础学科、上课和教科书的界限。有些少年(特别是男孩子)常常经历这样一个时期,这时他们把课堂上学的教材推到次要地位,对上课不够重视,完成作业比较马虎,而把全部的智力用在钻研跟教学大纲无关的问题上去。学生在几个月以前还十分着迷的事情,现在他觉得那太琐碎了,是不值得去关心的(例如,许多男孩子对养金鱼的事冷淡了,对自己在工作室里从事的劳动的审美方面不感兴趣了,女孩子对刺绣、养花也失去兴趣了)。?
    少年智力生活的发展甚至反映在学生集体内的相互关系上。许多男孩子似乎对自己同年级的同学有些失望。孩子们一般都有的那种想跟年长的同学进行智力交往的愿望,在少年期变得特别强烈。少年们常常在高年级同学中寻找自己的朋友,那些具有广泛多样的兴趣和丰富的知识的高年级学生在少年心目中享有很高的威信。六、七年级学生的理想,就是跟九、十年级中那些不仅学习成绩好,而且在从事某种研究性劳动(例如,制作活动的机器模型)的高年级学生结下友谊关系。?
    那些要求进行紧张的思维努力、深入钻研和大胆探索的学科,特别受到少年的尊重。其中首先是数学。在少年数学家小组里经常解答一些训练机敏性的习题,所以这种小组在少年的智力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经验告诉我们,在这个年龄期,数学的教学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少年对脑力活动的兴趣发展,也影响到学生的整个精神面貌。学生逐步认识到抽象和概括活动的重大意义,这不仅发展了他们进行复杂的思维运算能力,而且加强了他们对周围生活中的因果联系的纯智力的敏感性。他们对那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东西,有意识地想去进行思维的分析。过分明显和直观的因果联系反而会削弱他们对现象或事件的兴趣。?
    少年的思维积极性和情感积极性成长的一个标志,就是他们开始记日记。学生把自己的思想、观点、信念记下来,不是为了记忆,也不是为了将来使用,而是为了探求思想的正确性和真理性。少年们把日记看成是个人的秘密,不肯透露它的内容。?
    许多少年开始评价自己的智力。但他们不是根据科学基础学科的学习成绩,而是根据他们在课外小组里的独立工作,根据他们解决超出大纲范围的复杂的思维任务的能力来进行这种评价的。这一点又一次严肃地提醒我们当教师的人:在这个年龄期,正确地组织学生的脑力劳动,创造必要的条件来促进学生智力的积极发展,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14、15岁的少年(特别是在八年级)完全能够成功地完成这样一些类型的独立作业,如:就教学大纲某一章节做报告和摘要介绍,写读书评论,汇报在教学实验园地或生物室里进行的试验情况,按照教师给的样品装配机器模型,等等。此外,经验证明,如果在学习新教材以前,先让学生独立地观察一些自然现象,预先做一些试验,研究一些实际材料,等等,都有助于加强少年的智力积极性。?
    综上所述,可见智力积极性是少年精神发展的极为重要的因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9#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9 11:59:00 | 只看该作者
73、青年期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

随着年级的升高,青年期学生的抽象思维即概念思维能力日益提高,这一点已表现得十分明显,并且成为青年期学生的有代表性的特点。?
    如果说在研究某种现象的时候,许多少年对于确定因果联系还感到有些困难,那么在青年期,确定所研究的事物或现象中的逻辑关系所需要的证明性思维,在学生身上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
    对于感知、判断和推理的对象,学生已经能够运用自己的思维从各个方面进行考察,找出其中相互矛盾的特征,形成全新的概括,这些概括常常离开了思考的对象而把人引入另一个境界中去。对于判断的绝对性的态度也有了转变:判断的绝对性日益让位给假说性(成年人喜欢把青年的这种倾向称为“讲究哲学”),同时青年已能把在证明过程中的矛盾着的判断的斗争作为某种假说得到证明的标准。在实践中,这种情况表现为下面的有趣的规律性:一项真理得到证明所花的努力越大,学生就越加相信这项真理。?
    学生在学习科学基础学科的过程中对事实做出唯物主义的说明,这在实际上就是学习运用辩证逻辑的概念和范畴:他们从运动、发展、量变和质变、对立面的斗争和统一中来考察事实、现象和事件。?
    青年对于各种事实、现象、相互联系的解释和说明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的独立阅读的性质也发生了变化。那种缺乏深刻的思想而只有曲折的情节的文艺作品,已经不能使高年级学生感到满意。而对优秀作品中那些阐明社会关系或者人们精神生活的哲理的、世界观的问题的地方,青年们则不仅反复阅读,摘抄在日记里,而且加以分析和深入的思考;学生经常在书的页边上写下一些有关的批语,好像在跟作者进行争论。?
    青年们喜欢利用任何事实和现象来揭示隐藏在人的思想中的最意想不到的因果联系。例如,大纲中的一个最无足轻重的问题,也往往会成为争论的对象。在三角课上学习《到不能到达的点的距离测量》这一节时,青年们发生了争论:只了解教材的理论部分,是否能进行上述的测量。有几个高年级学生指出:早在三角学公式形成以前,就有人使用另一种方法进行过测量,这种方法也是以数学的规律性为依据的。个别学生甚至提出了自己想出的测量方法。应当指出的是:在青年期学习数学的时候,学生们力求理解的已经不仅是习题、公式的内容,而且包括自己的思路和思维的方向性。?
   青年对于那些跟人的社会关系和内心世界有关的问题进行着特别深入的分析。他们竭力要弄清楚事实、现象和事件中的矛盾的各个方面,以便得出客观的结论。在学习文学和历史时,在谈话、辩论和报告中,青年们十分注意这样一些问题,如:历史事件的客观性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个人和社会、权利和义务的相互关系,幸福和义务、纪律和自由这些概念的相互联系,人要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愿望,等等。?
    由此可见,学生在中学里已经掌握了辩证思维的一系列特点。辩证思维是智力发展的高级阶段,它合乎规律地完成着由情感形象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
    到中学毕业的时候,学生已经懂得了自然界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性。在以后的年代里(升入高等学校或参加工作以后),他们根据这些规律性的知识,已经能够解释、说明或者独立地研究任何一种事实、现象和事件了。这就向中学提出了一项重大的职责:一个人在日后的精神发展,就要看他在少年期和青年早期所获得的知识如何了。?
    青年不仅能够靠思维深入到事物、现象、相互依存性的实质中去,而且能在思考的过程中从记忆的储备里挖掘材料,把以前已知的东西跟新的东西进行对比和比较。教师常常感到惊奇的是,高年级学生能够援引大量的补充材料,用来证明或反驳某种提法或思想。?
    在高年级学生当中,总有一批发展水平很高、特别聪明和爱好钻研的学生,他们在精神发展方面走在同年级同学的前头。这些学生对人类思维特别感兴趣,竭力想弄懂它的实质和奥秘。起初,这些学生喜欢阅读关于高级神经活动和人类认识过程的科学普及读物,后来又去钻研这方面的专著。他们贪婪地倾听教师讲的每一句话,他们所做的判断的假说性加强了,并且很注意研究本人的思维。这些学生竭力自觉地把他们已知的辩证逻辑的法则运用于具体场合,利用它们去掌握知识。非必修的、大纲以外的材料在他们的精神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一般青年所特有的那种在争论中要说出自己的想法的需要,在这些学生身上表现得特别强烈。他们以极大的热情准备和宣读有关世界观和认识问题的报告,组织辩论会,把观察实际现象的结果写进记录簿。?
    我们在十年期间对这些发展水平最高的、最先进的学生进行了观察(年龄在这里不起决定作用,他们有些人是16岁,有些人是18岁)。观察结果表明,这些学生在人文学科(特别是历史、文学、心理学)方面的非必修的、大纲外的知识量,要比大纲规定的知识量超过好几倍。值得密切注意的是,在这些学生中间,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最喜爱文科,相反地,他们的大多数人表现的爱好是研究自然科学和掌握这方面的专业。这些学生在班上起着主导作用,他们以其对知识的渴求、好学的和肯钻研的精神感染着其他同学,从而对集体的整个精神生活发生着巨大的影响。?
    虽然青年在作判断时带有假说性,喜欢“讲究哲理”,要求通过分析矛盾着的动因的斗争来证明真理,但是他们对思维的原则性的要求,远比少年来得敏感而且严格。青年对于社会政治生活、道德、艺术方面的重大问题提出特别严格的要求。?
青年们看不起那些不坚定的、“随风倒”的人,这不仅是因为他们缺乏原则性和坚定性,而且是因为他们不会思考。用高年级学生们的话来说,无原则的、不坚定的人,不仅是道德上有毛病的人,而且是“不能把任何严肃的事情托付给他的混蛋”。在青年们看来,由于世界观的不彻底性而产生的不正确的活动(包括所说的话和思想),就是一种不道德的现象(在他们看来,“不正确的”简直就等于“不道德的”)。在这种观点里,反映了我们的青年的道德纯洁性和世界观的崇高性。因此,青年们常常满腔热情地捍卫自己的观点,愤怒地谴责不正确的行为和思想,这本来就是不足为奇的。因此,辩论会、读书讨论会、问答晚会等,才那么有力地吸引着他们。从青年们的观点来看,跟不正确的思想妥协,就等于是对不道德的行为无动于衷、视而不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0#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9 11:59:00 | 只看该作者
74、学生应当掌握的最重要的技能和技巧

我在20年前曾提出一个目标,即规定出:学生在什么时候,在第几学年,第几学季,应
当达到一定的教养水平和阶段,应当掌握最重要的技能和技巧,掌握最重要的概括(规则、结论、公式、定律),并且牢固地掌握到永远不再忘记的程度。我分析了通常称为中等教育的内容里所包含的全套知识、技能和技巧,好像看到了教养、智力发展和信念的活的血肉依附在上面的那个“骨架”,或骨干。这个骨架就是一些实际技能和技巧,没有它们就不可能设想有教学过程。这就是学习的技能:观察周围世界的现象,思考,表达出自己关于所见、所做、所想的思想,阅读,书写等技能。一个学生要在学校里学习10年,为了能够顺利地掌握知识,他不应当在这10年里都在学习读和写,而应当在一个离开始学习时比较近,而离毕业时又比较远的阶段上就学会读和写。掌握这些技能(特别是读的技能)的阶段离开始学习的时候越近,学生学习起来就越容易,他感到负担过重的可能性就越小。学校教学的弊病经常在于,一个人在上学的整整10年里都在学习读和写,但是因为他同时还得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所以其结果是他既没有学好读和写,又没有掌握好系统的科学知识。?
    我把学生在l0年内应当掌握的最重要的技能和技巧按一个竖式排列出来,其结果如下:?
    1.会观察周围世界的现象。?
    2.会思考——即会类比、比较、对比,找出不懂的东西;能提出疑问。?
    3.会表达关于自己所见、所观察、所做、所想的事情的思想。?
    4.能流畅地、有表情地、有理解地阅读。?
    5.能流利地、足够迅速地和正确地书写。?
    6.能区分出所读的东西的逻辑上完整的各部分,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性。?
    7.能找到有关所要了解的问题的书。?
    8.能在书中找到有关问题的材料。?
    9.能在阅读过程中对所读的东西进行初步的逻辑分析。?
    10.能听教师的讲解并能同时把教师讲述的内容简要地记录下来。?
    11?能阅读课文并能同时听懂教师关于如何理解课文和各个逻辑组成部分的指示。?
    12.会写作文——即能把自己在周围所看到、观察到的事物叙述清楚。?
    通过对各年级学生的学习情况的观察和研究,我规定出掌握每一项技能的时间:在什么时候,在几年级(个别情况下还定出在第几学期、第几学季),这条技能必须达到符合要求的程度。只要粗略地看一下这张表,就会使人感到担忧。平时学生和教师所遇到的某些困难,其根源一下子就昭然若揭了。这些困难中的某几条简直成了绊脚石。?
    例如,这张表里有两条技能:流畅地、有表情地、有理解地阅读的技能,和区分出所读的东西的逻辑上完整的各部分,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性的技能。?
    事实上,学生直到七、八年级才掌握流畅地、有表情地、有理解地阅读的技能。奇怪的是,对文学阅读提出的任务之一,竟是要求学生掌握读的技能……但是早在三年级特别是四年级,已经向学生提出了新的目标:学会区分出所读的东西的逻辑上完整的各部分……这真是奇怪的事:儿童还没有学会读,就已经要求他对所读的东西进行逻辑分析了。学生实际上到五年级还不会流畅地、有表情地、有理解地读(所谓流利地、有表情地、有理解地读,这就意味着在读的时候不去考虑读的过程,而考虑所读的东西的意思),但是对他提出的主要学习任务之一,已经是要求他对历史、地理、生物教科书的课文进行逻辑分析了。?
    该怎么办呢?在学生没有扎实地掌握有关的技能以前,不要给他布置比较复杂的学习任务吗?那么这就意味着,譬如在历史教科书方面,当学生还没有学会读(达到会分析的读所要求的程度)的时候,就不要给他布置家庭作业吗?但这样做又是不行的,这样会把学习的年限拖到15年。由此可见,学生必须更早地掌握最常用的技能,即掌握复杂的技能和总的来说掌握知识都要依靠的那些技能。当学生还没有学会流利地、有表情地、有理解地读,即在读的时候不必考虑读的过程的时候,书籍对他来说就不可能成为知识的源泉。?
很明显,在这张表上,掌握技能和技巧的曲线应当是另一种样子。只有学生学会了流利地、有表情地、有理解地读的时候,才能谈到区分所读的东西的逻辑上完整的部分的技能。如果学生没有学会读,他的功课就不会及格,学习对于他就不会成为有趣的、有创造性的事。
再往后,学生在读的技能的发展上还应当再提高一步:要学会同时读和思考,不仅思考所读的东西的内容,而且要思考别的东西,如教师的指示、自己对所读的东西的看法等。这种技能到七年级就很需要了,它在八至十年级的创造性脑力劳动中将得到更加广泛的运
用。如果学生还不会区分所读的东西中的逻辑上完整的部分,特别是如果他还没有充分掌握迅速阅读的技能时,那么他能不能在阅读课文的同时又听懂教师关于怎样阅读课文的指示呢?但是在实践中,这种现象是随处可见的:学生还不会进行逻辑分析,但是他已经有必要做到一边阅读一边从所读的内容中抽象出结论来了。?
    现在,我们全体教师从这张教学过程的表上看出这种互不配合、次序混乱的毛病来了。还有一些其他的怪现象也都暴露出来了。谁也不能肯定地说出,学生究竟应当在什么时候、在哪一学年,学会流利地、足够迅速地和正确地把教师口授的东西写下来(没有遗漏和错误地写下来),才能使他学会一边听教师讲解,一边把教师的思想和讲述的内容简要地记下来。实践中的情况是:学生在上学的整整10年时间里,都在学习迅速地书写。在三、四年级,学生距离掌握这条技能还很远,他怎么能学会写作文呢?可是在三年级特别是在四年级,已经要求学生了:把你所见到的东西写成作文。?
    至于思考的技能,把几个客体、事物、现象进行类比、比较、对比的技能,找出不懂的东西的技能,以及提出疑问的技能又是怎样的呢?不掌握这些技能,根本就无法学习。然而有谁以及在什么地方进行专门的工作来教给儿童思考呢?是不是每一位小学教师都有一本专门的练习簿,年复一年地把一些思维练习积累下来呢?实际上,这方面是毫无所有。一切都模糊不清:据说,反正教师在每一节课上都要教学生思考的……儿童不会解答应用题,难道不是因为谁也不负责教他思考吗??
离开观察周围世界现象的技能和表达思想的技能(这两种技能是紧密联系的),教学过程也是不可思议的。但是奇怪的是,我们没有见过任何培养这些技能的工作体系。儿童没有专门地(在专门的课上)学习怎样观察周围世界的现象,没有一个教师能够肯定地说:我已经完成了培养这项技能的工作,我的学生已经学会觉察事物、现象、事件的主要的、本质的属性。
实际生活表明,无论就哪一项技能来说(没有这些技能就无法顺利地学习),都说不出在教学过程的某一阶段上是已经掌握了,都不敢说:到这里为止,掌握这项技能的工作已告结束。有一个时期,我感到自己好像是在黑暗里摸索:教育过程实质上是在自流自发地进行的,我去听一些课,无非是为了有点事可做而已。不,这种情况不应当再继续下去了。我跟一些最有经验的教师一起,分析了教学大纲,估量了学生的力量和可能性,把表达某一种技能的实质的每一个概念的范围和含义弄准确(这一点十分重要),并且考虑了这一概念与另一概念的依存关系。最后,我们确定了在教学过程的哪些点上应当完成对每一种技能的掌握。例如,流畅地、有表情地、有理解地阅读的技能,应当让学生在第三学年第一学期末的时候掌握好。以后,关于阅读技巧、读的技能的问题就不必再淡了,否则就会打乱对教学过程的全盘的领导。从第三学年第一学期起(跟掌握读的技能平行进行),开始掌握区分逻辑上完整部分的技能。掌握这一技能的第一阶段在四年级末完成,其第二阶段在六年级末完成。就在这时,即在掌握区分所读东西的逻辑上完整的部分的技能趋于完成的时期,让学生开始掌握中学阶段一种比较复杂的技能:学生在阅读的同时,不仅要思考所读东西的内容,而且要在思想上对它进行初步的逻辑分析。?
    掌握流利书写技能的第一阶段在二年级完成,第二阶段在四年级完成。到四年级末的时候,每一个学生应当做到书写迅速、字体稳定,把书写技能掌握到这样完善的程度,以致学生在书写过程中不必再考虑单个字母的写法,而把精力用在思考所写的东西的内容和含义上面去。在第四学年的第二学期,开始掌握一边听教师的讲解,同时把思想内容记录下来的技能。这一技能的掌握,要求在第六学年末完成。?
掌握写作文的技能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预备阶段,在掌握流利书写技能的第一阶段
完成后开始,即从第三学年初开始。第二阶段在第四学年第二学期开始,在六年级时完成。
在掌握一个个的技能时,必须实现相互结合的原则:当掌握一种技能正在完成时,就
开始掌握另一种技能。新的、较复杂的技能是建立在不太复杂的技能的牢固基础上的。?
    在弄清楚各项技能的顺序性、相互依存性和衔接性的情况以后,我们就开始在实践中来实现这种设想。上表所列的一整套技能,实质上就成了教师们对自己和相互之间的要求。对于学校领导人来说,这个体系就成了管理教育过程的一个大纲。?
    我们按照这个教学过程的逻辑本身所提示的技能和知识的体系进行工作,已经有20多年了。每一位教师,在对某项技能的实质有了明确的认识以后,就去寻求掌握这项技能的具体途径。例如,经验已经证明,为了掌握流利地、有表情地、有理解地读的技能,就必须进行一定范围(数量)的练习,就必须使学生朗读多少页书,否则是不会有任何效果的。对一个学生来说,练习的数量是这么些,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练习的数量又有所不同。为了掌握思考(类比、比较、对比)的技能,必须明确地规定出思考题的数量。为了掌握观察周围世界现象的技能,我们形成了一套到自然界里去上课的体系:让学生去观察自然现象,讲述他们所看到的东西。?
    根据技能和知识的体系来领导教学过程,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为了更清楚地看出这种优越性,让我们来谈谈这个体系的第二部分——知识体系。我们分析了教学大纲和学生的脑力劳动情况,明确规定了教养和脑力劳动内容的骨架(骨干)——就是指学生必须牢固地保持在记忆里的那些基本知识,他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动用记忆这个知识的仓库。我们分别就每一门学科规定了那些必须永远牢记、不再回头“补课”的规则、概念,公式、法则和其他概括性的原理。这些东西之所以要牢固地识记并保持在记忆里,首先是因为在脑力劳动中要经常地用到它们。用形象的话来说,它们是随手要用的万能的工具,没有它们就无法走进知识的工厂里去。?
就语法来说,这就是首先要牢固地记住最低限度的正写法词汇量。我们从词典和语法教科书里挑选出2000个正写法的词,这些词包含了所有最重要的正写法规则。学生在小学4年里掌握1500个词的写法,在五、六年级再掌握500个词的写法。最低限度正写法词汇量是教师的硬性规定的大纲。教师把掌握这些词的时间加以分配,布置一些相应的练习,并且研究学生的个人作业的情况。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如果一个学生到了六年级末的时候,牢固地、永远不忘地记住了2000个包含了最重要的语法规则在内的正写法的词,如果这种识记是在有理解地研究规则的背景下进行的,那么这个学生的读写就已经过关,他的语法知识和书写技能就变成了他的学习工具。记住必要的东西——这是预防学生在中年级和高年级时负担过重的极其重要的条件。这种识记和保持能把学生的智慧力量解放出来,以便去完成创造性的学习任务。?
    就算术来说,要牢记乘法表。学生要在第二学年的第四学季,把这项概括性的东西永远牢记不忘。学生还要把100以内的算术运算的各种可能的组合牢牢记住(例如,学生要不假思索地说出83—69等于几,并且永远牢记)。在三年级,学生应当记住1000以内的算术运算的各种组合。?
    在代数方面,要牢牢记住乘法公式。学生应在六年级的学年末记熟它们。此外还有坐标制、整除性标志、方程公式、对数函数、导函数、积分、三角函数、复数等。对于每一部分,都明确规定要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所要记住的东西,并指明在什么时候记住。?
    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最低限度的知识,把它们永远牢记和保持在记忆里,教师就必须周密地进行备课,恰当地分配练习的时间。为了使学生牢记最低限度的正写法词汇,俄语教师就要周密考虑整个学年以至好几年的词汇默写作业。在每一节课上,让学生抄下和复习几个词的正写法。每一个学生都随身带着抄词用的正写法词汇本,回家后复习这些抄下来的词。在一年期间,每个词都能复习好几遍,同时也联想到有关的语法规则。?
    如果教养的“骨架”(即学生必须永远牢记的知识和技能)是稳固的,那么学校的整个“楼房”也是稳固的。在通过表格反映出来的知识体系里,我们只列入了那些必须牢记和保持在记忆里的东西。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是为了在必须识记和记忆的东西跟那些只要理解而不需识记的东西之间,划一条明确的界限。如果一个学生想把全部的东西都记住,那他是什么也得不到的,他甚至连那些必须识记和保持在记忆里的东西也记不住。缺少这个教养的牢固的“骨架”,常常是学校工作中最严重的缺点之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1#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9 11:59:00 | 只看该作者
75、教师,要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

我们的工作,就其本身的性质和逻辑来说,就是不断地关心儿童的生活。请你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你面对的是儿童的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如果认为我们的儿童都是能够顽强地克服困难的英雄。那就未免想得太天真而且错误了。遗憾的是,还有许多教师是这么想的,这个教育思想上的错误往往带来许多损失。儿童是脆弱而无助的。每当我看到第一次跨进校门的儿童时,我常会联想到那刚刚开放的带点紫红色的桃花,要使这朵花结出果实,园丁要付出多少心血和劳动啊!早在入学后的最初几个月,就经常会有巨大的痛苦落到儿童身上:“别的同学都学习得很顺利,而我掌握不住那些知识;别人得的是五分或四分,而我得的是两分;我什么都不行,我是一个毫无用处的人。”这真正是一种悲剧性的情境,它会使儿童的心变得粗暴起来,对什么都无动于衷。为了避免那些不愉快的谈话,特别是为了逃避惩罚,儿童就开始耍滑头,说谎话。学生没有完成作业,或者在课堂上回答得不好,怕教师给他记分,就说“我的记分册丢了”,而实际上是把记分册藏起来了。看到这些是令人痛心的。记分册成了一种吓人的东西,儿童把它看成一条鞭子,教师会借助母亲或父亲的手去使用这根鞭子。遗憾的是,这种事还是经常发生的。?
    只有像监工那样有着一颗冷酷无情的心的人,他才会在给小学生打两分的时候,心里希望不懂教育学的家长对孩子采取粗暴的惩罚办法。我建议你,年轻的朋友:要像爱护最宝贵的财富一样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这朵娇嫩的花儿。它是很容易被摧折,被晒枯,被不信任的毒药摧残致死的。所谓要关心儿童的生活和健康,关心他的利益和幸福,关心他的完满的精神生活,这首先是意味着要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这朵娇嫩的花儿。儿童信任你,因为你是教师、导师和人性的榜样。你必须严格地、坚持地关心儿童,毫不妥协地反对我们的教育工作中那种对儿童漠不关心、冷酷无情的现象。?
    教师要有学习的愿望,要有对知识的渴求和理解智力活动的奥秘的志向,沿着这些小路攀登,才能使你到达教育技巧的顶峰——即师生之间心灵交往的和谐的境界。我想告诉你,年轻的朋友,一个极其简单而又极其复杂的教育秘诀。这个秘诀,对于热爱儿童的教师来说很容易掌握,而对于铁石心肠的人却是根本无法理解的。这个秘诀就是: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我是一个勤奋的脑力劳动者,是祖国的好公民,是父母的好儿女,是一个有着高尚的志趣、激情和不断取得进步的完美的人。?
   我从来不给小学的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如果儿童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好,我就对他说:“你试一试重做一遍,只要下点功夫,你就一定能做好。现在还没有给你打分数,你再努点力,就一定能得到好分数。要是你有哪一道题不懂,明天上课前到学校里来,咱们一起想一想。”上课前的半小时,这是我跟学生一起进行最有趣的脑力劳动的时间,同时也是我上面所说的跟学生的心灵相互交往的幸福的时刻。在这半小时里,儿童是带着他的苦恼来找我的。要知道,儿童不会做功课,没有收获,是他真正的痛苦。不知道你是否体验过,跟儿童一起思考,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清晨,在校园里一棵繁花盛开的苹果树下,我跟三年级学生尤拉坐在一起。我们面前有一道应用题,必须把它解答出来。我帮助这孩子随时拨正他的思路的航向,终于,他发现了真理,内心充满了喜悦,他觉得他在认识的道路上提高了一步。他感到幸福,他的苦恼消失了。跟儿童在一起思考的这种时刻,也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欢乐。我向你们担保,年轻的朋友:正是在这种时刻,儿童的信任才充分展示出来。如果我跟他一起解除了他的苦恼,他就绝不会欺骗我。我叫他自己把分数写进记分册,这给他一种自豪感和尊严感。?
非常重要的是,要让儿童始终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不要有任何一天使学生花费了力气而看不到成果。
建立师生之间的友谊,是要付出巨大劳动,花费许多精力的。有些人认为,要建立师生之间的友谊,只要带领儿童去参观旅行,跟他们一起坐在篝火旁烤土豆吃,跟他们一起分享欢乐就行了(顺便指出,有些人认为,学习也是一种很快乐的事)。这些看法都是很错误的。建立跟儿童的友谊,这是要用我们的力量、我们的思考、我们的明智、我们的信念和我们的情操去鼓舞儿童的思想和情感的事。为了建立师生之间的友谊,必须具有巨大的丰富的精神财富。缺乏这种精神丰富性,友谊就会变成一种庸俗的亲呢关系,而这对于教育是一种危险的现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2#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9 11:59:00 | 只看该作者
76、怎样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儿童

正像医生细心地研究病人的机体,找出疾病的根源,以便着手进行治疗一样,教师也应当深思熟虑地、仔细耐心地研究儿童的智力发展、情感发展和道德发展的情况,找出儿童在学习上感到困难的原因,采取一些能够照顾个人特点和个别困难的教育措施。而且,教师手中还有另外一个手段:他可以预防使儿童学习发生困难的原因。当然,这不仅要靠自己的
力量,而且要靠社会各界的帮助。?
    医生首先是人道主义者。可是如果他竟对病人说:你的病是治不好的。你的事毫无希望了……那他能够算是一个真正的人道主义者的医生吗?这样的医生就连一天也无法在医院里待下去!  而在我们这些当教师的人当中,不是也有一些人,每天都在让儿童感觉到,甚至有时直接地对他说,他是一个毫无希望的人吗?这是不能容许的。我们必须神圣地爱护自己的职业荣誉,高高举起人道主义的旗帜:医生能够长年地治疗一个病人。他也许比我们教师有更多的理由作出悲观的结论,但是他相信科学的巨大力量,相信病人本身的精神力量。教育学的人道主义精神就在于,要使一个在绝大多数儿童来说能够胜任而偏偏在他来说不能胜任的儿童,不要感到自己是一个不够格的人,要使他体验到一种人类最崇高的乐趣——认识的乐趣、智力劳动的乐趣、创造的乐趣。在我们的工作中,人道主义的最高阶段就是:我们必须依靠对于自然力的深刻的知识,去克服那些甚至被自然本身所命定的不可克服的困难。为了成为一个真正的教育者,我们必须深刻地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精神世界的自然方面和解剖生理方面,研究儿童头脑里发生的各种过程对于周围环境里各种最多样的因素的依赖性。?
    多年的教育工作的实践,对儿童的脑力劳动和精神生活的研究,——所有这些都使我深信:儿童学习困难,功课不及格,落后于别人,其原因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在于儿童在童年早期所受的教育和他周围的条件不够好。学龄前期和学龄初期儿童的家长和教育者所接触的,乃是自然界里所有的东西中最精细、最敏感、最纤弱的一样东西——即儿童的脑。如果儿童感到学习困难,如果别人都能够接受的东西他却不能接受,那就说明,他在童年时期没有从周围的人那里获得对于他的发展来说应当获得的东西。儿童正是在这个年龄期——从一岁到7、8岁,变得头脑迟钝的。如果教育者这时候还没有看到、没有懂得这—点,没有去查明儿童偏离正常的智力发展的根源,那么儿童今后的智力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还会更加严重起来。而如果这些原因和根源经过调查、研究而弄明白了,那么就可以动用教育这一强大的力量,——像治疗病人一样建立在同样严格的科学原理基础上的教育。?
    我们当教师的人应当记住:对于每—个学习困难的儿童、不管他已经被耽误到了什么程度,我们都应当让他在公民的、劳动的、精神的生活道路上站住脚。我们的崇高的使命就在于:要使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选择这样一条生活道路和这样一种专业,它不仅是供给他一块够吃的面包,而且能给予他生活的欢乐,给予他一种自尊感。?
    智育在形成人的精神面貌、道德面貌和公民品质上所起的作用一年比一年更重要了。不能容许学校里总有一批学生,他们感到自己没有学好,干什么都不行。这不仅是一种道德上的创伤,而且也是一种直接的原因,使得某些地方总有一定数量的少年离开学校,而后又离开生产单位,为形成一伙使社会感到不安的在马路上闲荡的人造成有利的环境。在未成年者和青年当中发生违法行为的原因之一,正在于有一部分少年由于感到自己在智力上低人一等而经受着内心的痛苦。如果再加上家庭环境的不顺利,那么这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在道德行为上出毛病的危险性就会更大。我想特别强调指出的是:必须使学习困难的学生在我们教师看来首先是可教育的,必须使学习成为他们树立高尚的自尊感的领域。?
    我们应当有一种明确的认识:不管我们的彼嘉——在学习上很困难的一个学生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成为学者、工程师、哲学思想家、工人或者农民,他都首先要成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公民,他有权利享受人生的幸福。而离开创造性的劳动,不会思考,缺乏知识,这样的幸福是不可思议的。由不知到知的是一条很复杂的道路,每一个儿童都是按自己的方式来经历这条道路的。对这一个儿童来说,这条道路没有多少困难,而对另一个儿童来说却要一帮再帮,否则他遇到的困难就无法克服。然而无论一个儿童感到如何困难,他都应当学会思考。应当使书籍成为他的欢乐的源泉。语言应当进入他的精神世界,成为他个人的财富。?
    那些学习困难的儿童的理解力差和头脑迟钝,经常表现在他们缺乏求知欲和好钻研的精神。教师常常会感到莫名其妙甚至惊讶,有的儿童竟笨得出奇:答案就在眼前,只要你看一下,用思维的链条把两样东西连接起来,马上就能弄懂,可是学生却什么也看不见。但正是在学习困难儿童的智力发展的这一特点中,在他的求知欲迟钝、对周围世界视而不见的特点中,隐藏着一条线索,它能帮助有经验的教师抓到症结,找到使这些儿童得到智力发展的手段。?
    一个人所应有的东西,是在他出生以后,依靠人与人的关系、与社会的关系而在他身上形成起来的,——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家长都应牢记这一重要的真理。为什么彼嘉正在把应用题的条件读到底的时候,就已经忘记了条件的开头?为什么他在自己的意识里无法把苹果、篮子、树木这三样东西联系在一起?也许,是大自然在分配的时候把彼嘉遗漏了,也许,他的头脑生的跟别人不一样?为什么彼嘉学习起来那么困难呢??
    这是因为彼嘉在童年时代所处的那个环境,没有把他在这个时期所应得到的全部东西都给予他。人的思维是从疑问(“为什么?”)开始的。儿童在1岁半到2岁的时候,能看见周围世界的许许多多的现象,但这时候他已经不是简单地感知这些现象,而是用常人的眼光来看待它们了。他看到蜜蜂飞到正在开花的苹果树跟前,落在白色的花瓣上,然后又飞走了。儿童感到惊奇:蜜蜂飞到哪儿去了?为什么?一种鸟在树上筑巢,而另一种鸟在房顶下面衔泥建窠。这又是为什么?等等。?  这种不可遏止的人类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愿望,在大自然的奥秘面前(还有,请注意,特别是在周围世界的美的面前)的惊奇和赞叹,——所有这一切都并不是先天赋予的,而是从人那里获得的。这就正是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这一极其重要的因素对于人的正常发展之必不可少的缘故。如果儿童看到一只黄蜂钻进墙上的小洞里去,惊奇地发问:它为什么以及钻到什么地方去,——那么他之所以惊奇,并不因为他天生就是好奇的,而是因为父亲、母亲和周围的人们已经教会了他惊奇,教会了发问。处在儿童周围的人不大留意儿童的好奇心在不断地觉醒。儿童的好奇心的根源,就在于我们成年人不断地把物品、事物、现象展示在儿童面前。我们在儿童面前展示的物品、事物和现象越多。他就会产生越来越多的疑问,他就越加感到惊奇和高兴。在儿童的意识和下意识里,也会产生对于美的惊奇和赞叹,对于人的智慧和双手的技巧的叹赏。所有这一切也就是人类思维的棱镜,来自周围世界的信息就是通过它而传导过来的。儿童在认识事物,做出发现,但他不是“自然而然”地发展的。不,使他得到发展的,乃是人类思想的几千年的经验。?  在学校工作的36年使我深信,在小学里对儿童进行教学,这首先就是教给他们观察和发现世界。请你们观察和研究一下一至四年级的教学和教育工作:孩子们靠自己独立的努力看见和发现了哪些东西?发展年幼儿童的思维,这首先就是发展他看见和观察的能力,就是通过对周围世界的视觉感知来丰富他的思想。教育者的任务就在于让儿童去觉察事物和现象中那些最细微的差别和变化,思考各种因果联系。到学校来上学的那些聪明伶俐的孩子,一般都来自这样的家庭,即父母都教会了孩子能看见极其细微的色彩和色调、运动和变化、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的依存性和关系。最积极、最紧张的学习,正是在儿童看见了什么新的、不懂的东西而感到惊奇的时刻进行的。?  智慧训练开始得离儿童出生的时间越远,这个孩子就越难教育,——关于这一点,可惜有些教师忘记了,而有些家长则根本就不懂。直到现在,在家长们中间还流行着一种错误看法:在入学以前还是让儿童的头脑像干净的白板一样保留着吧,不要教孩子认识一个字母,不要教孩子读书,这样到入学后才能学得更好。在学龄初期所反映出来的学前教育的一个特别危险的毛病,就是儿童所处的周围环境没有促进他的认识欲望的发展。没有认识的欲望实质上就没有智育。我们设想能够做到这么一点倒是不错的:每一位小学教师都想出一套管用几年的智育基本大纲。这个大纲具体地规定出:儿童应当从周围世界中看见和发现哪些因果联系,他在认识欲望日益增强的过程中应当经历哪些阶段。学前教育机构特别需要这样一个大纲。凡是那些没有让儿童每天都发现周围世界各种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的地方,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会熄灭。?
还有比这更坏的情况,那就是儿童被剥夺了正常的接触人的环境。彼嘉的遭遇就是这样。彼嘉的父母亲都有工作,工作的地点离家很远,所以把孩子交给奶奶去管。奶奶的听力很差,后来就耳聋了。彼嘉被整天关在家里,不接触别的孩子。这样到了5岁上,彼喜还不懂得什么是游戏。3、4岁孩子能懂的东西,他却不懂。令人惊奇的是,彼嘉快6岁了,数数还数不到5。另外还有一些学习困难的孩子,是由于其他原因造成的,例如小时候患过传染病,父母亲有酒精中毒症等。
重要的是,要使像彼嘉这样的孩子遇上一位有经验的、懂得儿童的心理世界的教师。?
    在一个聪明的、有经验的教师手里,上小学的几年对儿童来说,就是一所训练思维的学校。教师经常带领这些孩子到大自然中去——到田野里、树林里、河岸上去。他们也到工厂的车间里去,到实验室里去,到小加工场去。在这些地方,一个有好奇心的、喜欢钻研的人,随时随地都会产生疑问:是什么?怎样?为什么?教师好像在儿童面前揭开自然现象的奥秘,找出因果联系,来唤醒那懵懂的头脑。这是一项长期的、耐心的工作。这种对于学习困难的儿童进行的教育工作,就在于使周围世界的物品、事物和现象,经过思维和情感的棱镜的折射,变成使儿童的昏昏欲睡的大脑苏醒过来的一种刺激物。当我带着一组学习困难的儿童到自然界去或者到劳动场所去的时候,我始终注意使儿童对于周围世界的物品、事物和现象的感知带有鲜明的情感色彩。在上这些“思维课’’的时候,我努力在儿童的头脑里唤起惊奇和赞叹的情感。?
    这种课对于智力发展受到抑制的儿童来说,像空气一样必需。在与全体学生都要上的基本课同时,对学习困难的儿童安排这些特殊的活动。这些活动根据儿童智力发展落后的程度和所取得的结果,需要进行2至3年。这里需要再一次说明:这件工作的成果不是马上就可以看出的。可能100节课看起来都是毫无结果的,只有到了第101节课,你才能看到儿童眼睛里放射出好奇心的第一个火星。?
    这里所说的可以看见的、在一定意义上说可以测量的成果,并不是指儿童所掌握的知识量,而首先是指好奇心、爱钻研的精神,看出不懂的事物的能力,寻求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的答案的能力,以及不断增强的认识的欲望。?
    有些教师和学校领导人认为,要把学习困难的儿童“拉上来”,就得强迫他学会一定的教材。这种看法是大错特错的。有时候把事情搞糟的原因,正好就在于教师走了这一条错误的道路。不要强迫儿童尽量长久地死抠书本,而要培养智慧,发展大脑,教他去观察世界,发展儿童的智力,——这一点是教师和校长永远不应忘记的。?
    还要谈到的一点是:当学习困难的儿童跟能力较强的儿童在一起上课学习的时候,需要对他们加以特别的关心和有耐心。不要有一句话,不要有一个手势使得这种儿童感到教师已经对他的前途失掉信心。在每一节课上,每一个学习困难的儿童都应当在认识的道路上迈出哪怕是最不显著的一步,都要取得一点点成绩。你不要害怕在几个星期里,也许在几个月里,让学习困难的儿童去完成跟班上大多数学生所做的是难度不同的作业。你就让他去完成专门为他挑选的作业吧,并且评价他的成果。但愿你循序而进,持之以恒,同时要有耐心(能够忍受学习困难的儿童那种迟迟不肯开窍的局面),那可以称之为豁然开朗的时刻必定能够到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3#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9 12:00:00 | 只看该作者
77、怎样教会头脑迟钝的学生解应用题

数学课上的脑力劳动是思维能力的试金石。儿童学业落后的原因,就在于他没有学会思考:周围世界里的各种事物、现象、依存关系和相互联系,没有成为儿童的思考的源泉。经验证明,如果从童年早期就使儿童通过“到自然界里去旅行”而真正受过脑力劳动的训练,那么班上就不会出现任何一个数学不及格的学生。?
让实际事物教给儿童思考——这是使所有的正常儿童都变得聪明、机敏、勤学、好问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条件。我向教师们建议:如果学生有什么东西不能理解,如果学生的思维像关在笼子里的小鸟一样毫无用处地折腾,那么就要请你们仔细地检查一下自己的工作:你的学生的意识是否变成了一个正在干涸的小湖泊,它已经跟思维的永远生机蓬勃的源泉——即各种事物和自然现象的世界——隔绝了?你们要设法把这个小湖泊跟自然界、各种事物和周围世界的海洋接通,那时候你们就会看到,活生生的思想的泉水就会喷薄而出。?
但是如果认为周围世界能自然而然地教会儿童思考,那也是错误的。如果离开了理论思维,客观事物就会像隔着一堵墙一样把儿童的视线遮蔽起来。只有在儿童能从他周围的事物中抽象出来即进行抽象思维活动的时候,自然界才能成为训练脑力劳动的学校。周围现实的鲜明形象之所以不可缺少,乃是为了让儿童学会认识各种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这正是周围世界的最主要的特征。恩格斯曾强调指出,黑格尔认为相互作用是一切现存事物的终极原因的思想是正确的。恩格斯写道:“我们不能追溯到比相互作用的认识更远的地方,因为正是在它背后没有什么要认识的了”。认识相互作用是进行抽象思维的直接准备,——这一点是发展数学思维的重要条件。能不能顺利地解答应用题,取决于是否学会了看出各种事物和现象的相互作用。?   
要使解题过程中的独立的脑力劳动取得成果,还需要在儿童的记忆里经常而牢固地保存着一些概括性的东西——如乘法表、自然数列的构成等,缺少这些要进行思维是不可思议的。?
    彼特里克很长时间内不能理解算术应用题的题意(条件)。我并不急于给他解说。主要的是,要使这孩子通过自身的智慧努力去理解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的实质。但是,如果儿童没有做好进行理论思维的准备,还不会进行比较和分析,那么他的生动的思想就不会像泉水一样涌出。我把孩子们带领到自然界里去,教给他们一次又一次地观察和对比各种事物、各种属性和各种现象——即教给他们看出事物的相互作用。我把彼特里克的注意引向周围世界里的这样一些现象上去,这些现象能在儿童的意识里形成关于量和数本来是事物的最主要的属性之一的表象。我努力使孩子理解数的依存关系,使他相信这些依存性并不是什么人空想出来的,而是现实地存在的。在这里,非常重要的一点,并不是让学生马上就学会计算和运用数字,而首先应当让他理解各种依存性的实质本身。?
    举例来说。我们坐在瓜园里的一个木棚下面,观察联合收割机在收割小麦的情形。每过一会儿,就有一辆汽车装着小麦离开联合收割机。联合收割机的谷箱需要几分钟才能充满谷物呢?孩子们很感兴趣地看着表:需要17分钟。人们怎样安排自己的工作,才能使联合收割机不因谷箱装满没有把谷物运走而中途停下来呢?现在离谷箱充满只剩下5分钟、4分钟、3分钟了,孩子们紧张起来:大概联合收割机终于不得不停下来了。还剩下2分钟,正好这时候从树林后面开出一辆汽车。汽车从这里开到收购站正好需用一小时。这就是说,人们考虑到了距离和时间之间的依存关系。他们安排的用来运走谷物的汽车数,正好能使联合收割机不停顿地工作。假如汽车从田地开到收购站的时间不是1小时而是2小时,那么安排运送谷物的汽车应当是更多呢还是更少??
    “当然应当更多,”彼特里克说,他的眼睛放出高兴的光芒,“因为现在不断在路上开的共有三辆汽车,另外还有一辆在装小麦,一辆在收购站卸小麦。假如路程更长了,那在路开的汽车就需要更多些。”?
    这孩子正在动用他的智力。我看得出,他已经在思考了:假如路程增加一倍,需要使用几辆汽车。但是,目前这还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他懂得了:应用题并不是空想出来的东西。应用题存在于周围世界里,因为存在着运动、生活和人们的劳动。?
    彼特里克已经升入三年级。但是在解应用题方面,他目前还是无能为力。他还没有独立地(即在没有同学或教师帮助的情况下)解出过任何一道应用题。这一点使我很担心。但我仍然坚信,这孩子是能够学会思考的。我通过让他在思想里去分析那些作为算术应用题的依据的现象的途径,来训练他进行抽象思维活动。不仅如此,我还教他计算。一个不会计算的思考者,是无法掌握知识的。很重要的一点是,要使彼特里克把一些基本知识逐渐地牢记在头脑里,缺乏这些基本知识就不可能进行思维。这孩子坐在“算术箱”旁一边做练习,一边进行自我检查。我密切地注视着,让他能够不假思索地说出12-8、19+13、41-19等于多少。如果学生到了三年级还要在这个上面去动脑筋,那他是不会理解应用题的。?
    现实生活使我们深信,学生常常在代数面前束手无策,那仅仅是因为他没有透彻地弄懂自然数列的构成,没有达到已经不需要在基本的东西上再动脑筋,而把自己的全部智慧力量用到抽象思维上去的那种程度。正像儿童如果没有几千遍地读过那些组成各种词的音节,他的阅读就不可能变成一种半自动化的过程一样,如果学生不记住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永远牢记、不假思索就能回答的几十个、几百个试题,那么抽象的数学思维对他来说就是完全不可企及的事。我力求使那些头脑迟钝的学生,首先是彼特里克,能够尽量多地掌握数学思维的最简单的工具——即加、减、乘、除的试题。?
    我们一起到自然界里去,我让彼特里克注意人们在劳动过程中解决的那许许多多的应用题。这一天终于来到了,我坚定地相信:这一天彼特里克完全独立地解出了一道应用题。这孩子的眼睛闪闪发亮,他开始解释应用题里说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他的解释是断断续续的,但是我看得出,以前像被迷雾遮住一样的东西,终于在这孩子的眼前变得清晰起来了。彼特里克非常高兴。我也轻松地舒了一口气:这一天终于等到了。这孩子连放学的时间也等不及,就跑回去,跟母亲分享他的快乐。妈妈不在家,他就高兴地对奶奶说:“我自己解出了应用题!”彼特里克为自己的进步而感到自豪。而纯洁的道德的自豪感,这是人的尊严的源泉。没有为自己的劳动而感受到自豪感,就谈不上培养出真正的人。?
    这件事引起了我们全体教师的深思。我们开始用另外一种眼光去看待那些学习感到困难的学生。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要急于作出最后的、绝对的结论:某某学生什么都做不来,他的命运就这么注定了。也许,一个孩子在1年、2年、3年内什么都不行,但是终有一天是能行的。思维就像一棵花,它是逐渐地积累生命的汁液的。只要我们用这种汁液浇灌它的根,让它受到阳光的照射,它的花朵就会绽开。让我们教会儿童思考,在他们面前展开思维的最初的源泉——周围世界吧。让我们把人类最大的欢乐——认识的欢乐给予儿童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4#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9 12:00:00 | 只看该作者
78、一个“差生”的“思维的觉醒”

我永远不会忘记一个叫巴甫里克的学生。对于像他这一类的学生,有些教师抱着善意的同情,另一些教师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但都一致认为:“看来,这孩子没有能力掌握知识。”我还记得,在刚入学的时候,巴甫里克是一个多么活泼的、好动的、好奇心强的孩子,而过了不久,他就变得沉默寡言,过分地守纪律、听话和胆小了。?
    在入学后的最初几个星期里,巴甫里克就感到,他和别的孩子有些不同:一年级的同学们能够很容易地把单个的字母拼成音节并且朗读出来,而他不知为什么要费很大的力气才能把这个字母跟另一个字母分辨开来;同学们只要把一首关于美丽的冬天的短诗用心地听两三遍就能记住,可是他无论如何也记不住。女教师专门为他一个人把那首短诗一连读了好多遍,他也用心地记忆,竭力回想那些词句,但是……还是徒劳无功。?
    女教师愤怒地说:“为什么你不好好学习?像这样,我在放学后还得陪着你补多少课啊?”这孩子全身瑟缩着,愁眉苦脸地站在那里。?
    在校务委员会的会议上,女教师在介绍自己班级的情况时,给巴甫里克做的鉴定是:“思维迟钝的儿童。”女教师说:“他对待图画和自然现象的态度很消极。很少思考、比较和对比。对他得一遍又一遍地教。一道应用题,或者一个最基本的依存关系,他思考的时间要比别的孩子多2、3倍。”女教师认为,既然巴甫里克是一个思维迟钝的孩子,那他就应当花更多的时间来学习。女教师不仅在学校里给巴甫里克尽量补课,也给巴甫里克的母亲提出同样的忠告。?
    有几次,我有机会带领孩子们到田野里和树林里去。一到这种地方,巴甫里克就变得跟在教室里完全不同了。这个“思维迟钝”的孩子,对我和同学们讲了许多他观察植物和动物的有趣的事情。从他的讲述里,使我惊异的是,这孩子有一种觉察到乍看起来不易察觉的事物和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的能力。过后,我对女教师说:“不,巴甫里克不可能成为一个学习落后的学生,我们不要用那些音节和应用题把这孩子的智慧束缚住了。”但是,这位女教师是属于我们教师队伍中幸亏为数不多的这样一种类型的人,这种人认为:学生在课本面前坐得越久,他就会变得越聪明。?  巴甫里克面对教科书而苦思苦想的做法继续下去。一月又一月过去了,一个学季又一个学季过去了,女教师竭尽全力要把巴甫里克“拉到”那个标志着平安无事的救命的分数线上来。巴甫里克为此吃尽了苦头。他几乎没有时间去参加课外活动。只要他跟同学们一起玩耍那么个把小时,女教师就认为他偷懒,不肯用功。而且总的来说,这位女教师本来就认为学生参加课外小组活动,不过是用一点什么事情填补学生的空闲时间的一种手段而已。那么,既然她断然认为巴甫里克不可能也不应当有空闲的时间,还谈得上让他参加什么课外小组吗?她说:“再说,巴甫里克对于别的孩子感兴趣的那些事,本来就没有真正的兴趣。”为了证明自己的看法,女教师讲述了下面的事:? “有一次,我带领全班同学到生物室去参观。孩子们在那里看到多少新鲜有趣的事物啊:大家都那么高兴,问这问那,许多学生还想马上就动手做事。可是巴甫里克呢,闷声不响地站着,心不在焉地朝远处的什么地方望着。他在这儿感到枯燥。他的手连任何东西都不接触,说明他对什么都不感兴趣。”?
    可是,我心里在想:“这个孩子具有那么精细的观察力去看待自然界,难道可以这样来评价他吗?不,这一次女教师又看错了!”?
    在放学以后,我走进生物室去。这时发现有谁在朝门里张望。原来就是他,巴甫里克!?
    “你在这儿干吗?进来吧,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他进来了。从这孩子怎样观察那些对他来说是新奇的现象来看,以及从他跟我一起回家的路上所说的那些非常激动的话里来判断,我开始明白了女教师说巴甫里克心不在焉究竟指的是什么。在那次参观生物室的时候,巴甫里克面前展开了一个新奇的、从未见过的世界。那些植物对他倒是似曾相识的,但是,这里的每一种植物上却都有些新的、不平常的东西:西红柿的茎不是直长的,而像葡萄藤那样弯弯曲曲的,结的果实也是一串串地悬垂着;洋葱头长的像西瓜那么大;还有黄瓜——真正的大黄瓜,却生长在瓶子里!巴甫里克睁大了双眼,他在想:这一切都是怎样搞出来的呢?他的想像已经不是在这里,在充满阳光的温室里,而是在学校的室外园地上,描绘着奇迹般的图画:要是能在学校园地里培育出十棵这样的西红柿,而且让它们长成一排,结出的果实也像葡萄那样是一串串的,该有多好啊!可是,他的算术考不及格,他能去幻想这些有趣的事情吗?这些幻想怎么能说得出口呢……?
    当我进行这些观察的时候,女教师还是一分钟也不放这孩子离开她的视线,她仍然认为巴甫里克的智力发展只有读好教科书这一条路可走。说来是很奇怪的,如果这位女教师对巴甫里克不是那么关心,如果她能放手让巴甫里克的发展接受学校生活那种迅猛潮流的影响,那也许还会好一点:这个孩子的发展还不至于弄到这样畸形片面的程度。许多学校里还有这么一批教师,他们善意地爱护学生,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去抠书本,但他们的这种关心归根到底却把事情搞坏了。?
    巴甫里克十分艰难地从四年级(小学)毕业了。让他升入五年级的时候,女教师提了许多附带条件。她事先向五年级的所有教师介绍了给巴甫里克写的教育鉴定,还转交了一份巴甫里克所犯的语法错误登记表,以及一份今后应当让他经常复习的算术规则的清单。?
    在五年级开始学习后的最初几个星期,读教科书的时间更长,更加使人疲劳了。先后找巴甫里克的母亲谈话的教师共达八位。但是,与此同时,巴甫里克的生活里也出现了一点新的东西:在许多课堂上,已经不像在小学时那样只要求听讲和记忆,而且还要求动手做一些事情。这种课给巴甫里克带来了欢乐。使他最感兴趣的是植物课。那位植物学教师善于安排课堂教学,他不仅要求学生像平常所说的那样“掌握教材”,而且让学生去自己获取知识。他要每一个学生都缝一个布口袋,做几个纸袋,以便装各种各样的“生物材料”,准备上课时使用。学生们从布袋里掏出的东西,有各种枝、叶、根、茎、花和种子。所有这些,都让学生用放大镜仔细观看,加以比较,并且画下来。?
    直到这时,全体教师才第一次听说,原来巴甫里克是一个非常聪明好学的学生,而他的智慧——用自然学科教师的话来说,是“表现在手指尖上”。一位教师在校务委员会的会议上说:“这个五年级生会做的事,是有经验的园艺工也很少能做成功的。”下面是他向大家介绍的情况。?
  在一节植物课上,学生们在学习用各种方法把果树嫁接到野生砧木上去。教师注意到,巴甫里克是多么细心地(用园艺家的话说:精确地)切开砧木的树皮,把幼芽跟插条分离开。“这是真正的技艺,”教师一边观察孩子的工作一边这样想。巴甫里克从一棵珍贵品种的苹果树上剪下一根带有两个幼芽的树枝,开始对它仔细地察看起来。?
    “你在看什么?”教师问。?
    “能不能不经过嫁接就培育出树苗呢?”巴甫里克反回来问道。“譬如说,能不能剪下一根树枝,把它栽进土里,照料它,使它成活呢?”?
    “使我惊异的是这孩子说话时的那种口气,”教师后来回忆时说,“它使人感到,巴甫里克对他提问的事是已经思考过,甚至已经尝试过的。我知道,要使剪下来的树枝特别是苹果树枝生根是非常困难的,除非是很高明的能手。于是,我回答说:‘可以的,但这非常困难,只有米丘林式的经验丰富的园艺家才能做得到。”’?
    “我可以试一试吗?”这孩子问,他的眼里闪烁着欢乐的火花。?
    放学以后,教师领着巴甫里克到暖房里去,详细地告诉他,应当怎样准备和进行这一场有趣的试验。?
    在巴甫里克来说,幸福的日子开始了。他用玻璃和塑料盖成一个小小的温室,里面栽着几根剪下来的苹果树枝。他开始每天用温水浇土,注意使温室里经常保持一定的温度和空气的湿度。有半数的树枝成活了:芽苞绽开了,透出了发亮的小树叶,幼小的嫩枝开始生长了。但是,教师看到,巴甫里克心里还有什么不满意的事情。?
    “那些成活的树枝,是我从树顶上剪下来的,”孩子对教师说,“而这些死掉的树枝,是从树的中部和下部剪来的。这么说,应当从树的顶部去剪取树枝。那样可以多培育出一些树苗啊……”?  “当我听到这些话的时候,我真是太激动了,”后来那位生物教师说,“要知道,他是一个真正的试验者,是未来的学者,天才的园艺家!他不单纯是要达到预定的目标,而且是在探索、研究自然界的现象,当然,他用的是自己的方法,还带点稚气。”?
    关于巴甫里克的试验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全校。许多孩子都想用同样的方法培育树苗,而搞成功的只有3人,其中2人是女孩子。而生物教师自己,据他本人承认,连一根树枝都没有种活。?  从这件事情上开始了巴甫里克的“转变”。对许多教师来说,这件事包含着深刻的启示,它迫使人们去认真地思索教学和教育上那些尖锐的、使人激动不安的问题。我们逐渐地看出,巴甫里克身上那种害怕、拘束、犹豫的表现消失了。现在,当他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时候,他已经不是在竭力回想教科书里的什么地方是怎么说的,而是在出声地思考着,从他所看到和观察过的东西里引出结论来。巴甫里克现在带着那么强烈的求知欲听着教师们讲课,使一些教师感到有些意外。巴甫里克对所学的教材理解得越深刻,他头脑里产生的各式各样的问题就越多。教师们简直找不出时间回答他的所有的问题。个别教师甚至表示有不满情绪:在巴甫里克提出的问题里,经常流露出对教师所讲的东西的不信任的口气。但是,如果仔细地想一想这孩子提出的那些问题的意思,教师就会明白:在儿童思维里对一些事物持批判的态度,这一点正表明他有一种想要真正弄清楚并且深信某一真理的正确性的愿望。?
    教师们把巴甫里克发展中的这一变化称为“思维的觉醒”。这一点最明显地表现在,知识的最初的源泉(客观、现实、实践、生活)受到了观察、检验和研究。在一些课上,当理论性的概括跟周围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之间的联系比较复杂和不太明显时,这孩子的思想就“觉醒”得慢一些。但是,当概念、公式、法则越难理解的时候,巴甫里克就使用越大的意志努力,务求在他以前常常在困难面前退却的地方取得胜利。?
    毫无疑问,这个孩子的思维的觉醒、迅猛的智力发展、对知识的兴趣的增强,——这一切都是跟那位生物教师善于成功地开发出他的天才和创造性劳动的禀赋有着直接联系的。巴甫里克本人懂得了并且感觉出:植物栽培是他能在其中表现自己能力的活动领域,看得出来,他在努力弥补过去荒疏了的东西。在温室里和生物室里又出现了一些工作角,巴甫里克在那里进行一些有趣的试验。在一块10平方米的土地上,这孩子撒下了几种野生果树的种子,把它们培育成野生果树的树苗,然后把人工栽培的果树嫁接到每一种植物上去。这里栽种了一些在温室里用无性繁殖法培育出来的树苗。不论他的劳动得到什么样的最终的物质结果,巴甫里克总是在试验着、研究着:他把几种果树又嫁接到插条上,观察其中的每一种是怎样发育的以及互相有什么影响;他又配制了各种各样的土壤混合物,观察它们对植物发育的影响;他把一棵树移栽好几次,以便使它的根系得到最充分的成长。后来,巴甫里克又逐渐着迷于搞粮食作物的培育试验了。?
    几年过去了,巴甫里克在植物栽培方面的劳动成为一种真正的创造。他把人工栽培的李树、桃树、柠檬树嫁接到野生的刺花李、梨树和苹果树上去,得到一些抗寒的果树品种,这些品种的宝贵特性是开花稍晚,能躲过霜冻对植物的威胁期。在初中将毕业的时候,巴甫里克学会了给土壤里掺入农家肥料和矿物肥料的混合物,这种土壤能使老的、将死的果树恢复青春而重新结果,能治愈暴风给果树造成的伤害,并且加速汁液在受冻的树枝里的流动。他用双手把一小块含粘土的不能种植的地段变成了肥壤沃土,在那里得到的小麦收成相当于集体农庄大田收成的10倍。?
    巴甫里克在学习上也一年比一年取得更好的成绩。这个青年的知识是牢固的、透彻理解的。他有一种突出的特点,就是想把学到的知识在以后的学习里加以运用,并且使它们在脑力劳动中占有一个确定的地位。中学毕业后,巴甫里克进了农业学院,后来成为农艺师,现在已经在一个国营农场里顺利地工作好几年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0 00:0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