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杨辉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

[复制链接]
71#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8 11:01:00 | 只看该作者
67、通过劳动发展学生的个人才能和爱好

在苏维埃社会生活的现阶段,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个人才能,是一项重要的教育学任务。及时地发现、培养和发展我们学生的才能和素质,及时地了解每一个人的志趣,这一点正是当前教学和教育工作中要抓的一件主要的事。?
    我们全体教师向自己提出了这样的目标:学校里不应当有任何一个毫无个性的学生,即对任何事都不感兴趣,没有任何东西能使他激动和向往,学习数学公式也好,学习抒情诗也好,都带着同样冷淡的态度的学生。我们努力使我们的每一个学生,从入学后的最初几天起,就着迷于某一样东西,就爱上一样东西,使他能发展自己的创造性才能,使他形成一定的生活志趣。那么这在实际上应当怎样做,怎样才能在每一个儿童身上发现并点燃创造性的火花呢??
    我们学校每年的在校生约500至550名。一个新来的学生第一眼所看到的,就是一片创造性劳动的气氛。当然,刚入一年级的儿童还不甚理解,但是他能感觉到这种充满激情的气氛。这一点对教师来说是很宝贵的:用不着很多的谈话、很多的劝说,而是用那些年长的同学怎样在有意义的劳作中尝到了生活的乐趣的活生生的例子,来吸引他们参加劳动。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心爱的角落,在那里从事创造性的劳动,而旁边又有年长的同志给他做出榜样。要帮助每一个学生找到心爱的事情,找到掌握劳动技巧的榜样,这在目前还是组织课外教育活动的主要困难之一。我们的学生跟当地集体农庄的拖拉机队、大田工作队、饲养场、技术修理站,以及跟附近的一个水电站、车辆制造厂和其他企业的人员们的联系,帮助我们克服上述的困难。我们的学生在这些生产单位里找到自己的年长的同志。有时候,对于个别的、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的儿童,还得从这个单位换到那个单位,直到找到使他们感兴趣的事情为止。?
    这是一件细致的、很不容易的工作,常常会发生一些冲突。解决这些冲突成了每天的教育工作中常见的事。我校有一个叫巴维尔的九年级学生。过去,他是那些对什么事都不感兴趣的学生之一。教师们很长时间内都没有找到什么使他入迷的活儿。他对劳动的无所谓的态度造成了他对学习的无所谓的态度。他从一年级到八年级的8年时间里,曾经三次离开过学校。可是,这时候,有一位新的辅导员B.P.塔兰来到了“少年技术家小组”。他的手工很高明,是钳工、装配工和车工的能手,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全体组员。只有巴维尔一如既往,对各种活动都无动于衷。但是,经过了很短的时间,新来的辅导员终于唤起了巴维尔的劳动兴趣,更加重要的是,他教会了巴维尔把已经开始的事坚持做到底。在这个男孩子身上,产生了为自己所做到的事的自豪感,而这一点在我们看来,乃是形成劳动兴趣的极其重要的条件。巴维尔逐渐迷上了课外小组的活动,现在成了对模型设计和制作最感兴趣的成员之一。?  我们学校是“一部上课制”,因此在下课和休息以后,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自己心爱的角落里从事活动(约从下午4点到8点)。全体教师付出了大量劳动,以便为学生从事创造性劳动创造物质基础。通常,在规定的从事“心爱的活动”的时间里,所有的学生都主动地到学校来。跟他们一起来校的,经常还有附近几所八年制学校的学生。一年级学生还常常带着自己的弟弟、妹妹一起来——他们也很想做一点什么事儿。我们必须给所有的孩子都找到最爱做的事情,而不是简单地“让他们随便做点什么,只要他们有事可干,不至于互相妨碍就行了”。为了点燃每一个学生身上的创造精神,必须在所有这些“心爱的角落”里为学生提供各种最重要的劳动种类,还要考虑到他们的年龄特点,把这些劳动转换成真正适合儿童去从事的活动(在这里,一定要防止一种很大的危险,就是如果劳动项目选得过分严肃,或者“安排”单纯为了使儿童感兴趣的活动,那就会使儿童远离这些活动)。?
    我们有装备得很好的工作室和工作角:四个技术创作工作室,三个小工场(一个木工工场和两个金属加工场),两个机器学活动室,供模型设计和制作、安装工和电工的两个工作室和五个工作角,一个无线电实验室,一个自动化和遥控技术活动室,几个少年摩托车手的工作角,一个专为一部微型汽车(它是高年级学生和教师装配成的)而设的车房。在这些多种多样的技术创作活动项目中,无论是一年级学生还是十一年级学生,都能找到有趣的和自己特别喜爱的事情。在木工工场里,设有一些专供低年级学生使用的电锯,而在几个技术工作室当中的一个室里设有小型的车床和钻床,供制作玩具零件时使用。还装备了几十个工作位置,是专供那些喜欢自己动手、加工金属、设计和制作模型的小孩子们使用的。每个工作位置上都备有小型号的虎钳、手锯、小榔头、平口钳和成套的原材料——铁丝、金属片、各种螺钉、螺帽等。设置这些东西的目的,是为了使儿童在灵机出现的时候,就能装配和组合各种部件和模型。在各个工作室和小工场里,都有一些能活动的机器和机械模型。?
    在年幼儿童的工作角旁边,设置着少先队员和年长同学的工作位置。譬如,一个三、四年级的学生在小机床上车一个玩具马车上的什么轴或轮子,在他的旁边就有一个八年级学生在制作发电机活动模型的零件,而另一个十一年级学生又在制作供八年级学生使用的车床上的零件。这样安排是具有特殊的教育意义的:这样能创造条件,对态度冷淡的以及懒惰的学生施以积极的影响。
    为了发展学龄初期和学龄中期学生对设计和安装的兴趣和才能,特别分出了一些工作位置,在那里可以把拆卸成部件的机械和机器模型安装起来。就在低年级学生的旁边,高年级学生在装配演示用的程序控制车床。我们对这样安排“邻居”也赋予很大的教育意义。?
    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早在低年级的时候,某些儿童就显露出能够操纵相当复杂的机械和机器的明显的天资。我们为这些天生有才能的儿童——更确切地说,为了让劳动磨练出更多的这样的天才,设有一个动力车间,那里有几台小型的内燃发动机,可以安全地启动和停止。这些发动机可以带动低电压的玩具式的发电机。这个儿童动力车间就设在一台真正的动力装置的旁边,那是中年级的组员们在进行研究的。实践证明,在每10个男女孩子当中,就有3、4个孩子,早在10至11岁的年龄就会拆卸和装配不太大的内燃机,能正确地操纵机器,而特别重要的是,他们爱上了机器。这是一批未来的天才的机械化专家。在每100个男女孩子当中,约有2、3个孩子,在上述的年龄期内,对于内燃发动机的了解程度,要大大超过对技术毫不感兴趣的十一年级学生。使儿童的才能发挥得愈充分,就能愈加顺利地克服培养才能和志趣的主要困难——即个别儿童对无论什么劳动都抱着冷淡态度。?
    对学龄中期和学龄后期的学生,我们有50台以上的内燃发动机,它们都是各种机器(拖拉机、汽车、摩托车)的组成部分,也是带动各种用途的直流发电机的固定装置的组成部分。例如,有两台内燃机是用来带动圆锯和刨木机床的(虽然也还有利用电网的电来带动的类似的工作机器)。少年学生可以在任何时候把机器拆开,加油、擦洗,思考一下各个零件和部件之间的相互作用的道理。高年级学生拥有两台拖拉机和两部汽车。我们倒是宁愿不要新的而要已经报废的拖拉机和汽车。驾驶这种旧汽车很不容易,因为它们需要经常修理,但是这样倒更加有利于培养儿童真正地热爱技术。?
    在学校的一座房屋里,设有一个“少年建筑家”之角。在这里,建筑事业的爱好者们装配钢筋架,制作钢筋混凝土预制件和各种零件。?
    在电工学专业教室里,也为各个年龄期的学生设置了工作位置。最小的学生用现成的部件装配发电机的活动模型,逐渐地过渡到用单个的零件装成部件。学龄中期学生制造零件,把零件装配成部件,设计各种机械和电子测量仪器的模型,为低年级同学制作电锯、电焊机等。高年级学生的工作位置配备有供他们制作相当复杂的装置和机械的工具,这些装置和机械的工作原理是要把电能转变为机械能、热能和光能。?
    在培养学生的个人才能方面,我们对电子学和自动学专用教室给予特殊的地位。这里备有整套的材料和零件,供学生根据自动学和遥控技术的原理设计活动模型和装置。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在每一个班级里,都会发现二、三名学生,他们由于在技术小组里参加活动,逐渐地发展了自动学和电子学方面的创造性才能。?
    无线电工作室里总是挤满了人,在那里做事的既有低年级的小孩子,又有少先队员和高年级学生。孩子们的创造性活动从制作电子管收音机开始,直到设计复杂的半导体收音机和用无线电控制航空模型的装置。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经历这个对航模制作入迷的时期。他们在这个领域里取得的成绩越大,他们对于像无线电、自动学和电子学、电子技术等这些类型的劳动表现出的兴趣就越浓厚。?
    全体教师对于唤起和发展学生对艺术创作特别是应用艺术方面的才能给予特殊的重视。在一个小型的陶器工厂里,孩子们制作出器皿和各种各样的小瓷像。这里给最小的孩子专门分出一个工作角,他们在那里做泥塑,给学校木偶剧团做玩偶。在艺术烙画和艺术锯板小组里,孩子们把自己的幻想通过图画和平面的人物象表现出来。参加绘画组的有从一年级直到毕业班的学生。在合唱团、儿童民乐队和少年巴扬琴手小组里,使学生的音乐才能得到发展。学校里还有许多个文艺创作小组。学校里定期举行学生作业展览会(名为“我们的创作”)。但是,我们发展学生在艺术创作方面的才能,其目的并不是要把音乐或绘画作为他们未来的职业(那是专门学校的任务)。我们的职责是:全面地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现他的禀赋,形成对艺术创作的才能,以便使他享有一种多方面的完满的精神生活(着重点是译者加的)。?  在农业方面也给学生提供广泛地选择劳动种类的可能性。在我校的两个暖房(其中一个是柠檬苗圃)里,没有一天停止过引人入胜的劳动,孩子们从入学的第一天起就在这里找到了心爱的事情。在绿色实验室里,在生物室和生物角里,在果树苗圃和果树园里,在教学实验园地里,在学校养蜂场、养兔场里,以及在集体农庄蜂场的一个分场里,都在进行着有趣的植物试验。我们力求使儿童在培育植物或者加工土壤的时候,从小就通过亲身的体验来认识到人的智慧改造自然的力量。例如,我们让小孩子从这样一件事情开始他们的劳动:不用土壤,而在有营养的矿物混合物(砂子、有机质、矿物肥料)的水溶液里来培育植物。孩子们自己来配制这种混合物,用它们来培育植物。在严寒的冬季,生物角和生物室里还有碧绿的黄瓜,西红柿还在成熟,一串串的葡萄在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在学校的果树苗圃里,8、9岁的孩子们把培育出来的果树嫁接到野生砧木上。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做这件事,只是那些在入学前就爱上了大自然的孩子才会这么做。?
    在集体农庄养猪场的一个地段里,给热爱家畜的孩子们开辟了一个“心爱的劳动之角”。这里真是一个特别的实验室,学生们在这里培育一种含盘尼西林菌株的植物,他们把这种植物加入饲料,研究这种生化饲料对动物机体发育的影响。这项劳动也吸引着年幼的孩子,但在其中起主要作用的还是高年级学生。在集体农庄养牛场也有一个同样的创造性实验室,少先队员们在那里喂养小牛。在这里研究着几十种饲料配制方案,而引起孩子们特别浓厚的兴趣的是饲料的维生素化问题。他们在夏季举行专门的远足旅行,去寻找富于维生素和植物抗菌素的植物。学生们用特殊的方法储藏了几公担含维生素的干草,到冬季制成维生素粉。另外在乳品商品养畜场、养禽场和养兔场,也都成立了这样的小型实验室或实验角。在这里,劳动以其鲜明表现出来的智慧的改造力量吸引着孩子们。如果孩子感觉到这一点(真正理解还要稍晚一些),那么他的体力劳动就会充满智力的内容。?
    我们全体教师认为,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使所有这些心爱的劳动之角都跟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因此,每一位教师都在课堂上、在讲授大纲教材的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对某种劳动活动的兴趣。例如,早在低年级的时候,学生就获得许多关于植物特别是关于果树的知识。教师M?H?维尔霍汶娜、г?A?涅斯捷林柯、E?M?日阿连柯,在给低年级学生讲述生物界的时候,就向他们介绍高年级同学在教学实验园地、果园、苗圃里做些什么事。这样就引起了孩子们的求知欲,他们希望知道得比课堂上所学东西更多一些,而这正是对劳动发生兴趣的最初的源泉。在所有进行着创造性的劳动活动的角落里,只有通过劳动才能认识事物,而且劳动越紧张,对自然规律性的认识就越迅速、越深刻。?
    经验证明,为了激起和发展学生的才能,最有效的办法是依靠他们的独立性来组织劳动。对某一种劳动的共同兴趣有利于把学生联合到这个或那个集体里去。在我们学校里,这样的联合组织每年有70个以上。每个小组有3到12名学生。所有的小组(有的叫小队、分部)都按照自己的独立性原则进行活动。熟悉某一种劳动的教师,参加学生小组的活动,并经常成为他们的指导员,但他不是以教师的身份,而是以本门业务的内行的资格参加的。但是这样的教师在我们这里不超过15人,所以其余的学生小组都是由最有经验的高年级学生领导的。这里所说的领导具有一种特殊的性质——这首先是领导者个人的技艺能够成为大家的榜样,能够以自己的劳动来鼓舞组内成员。每一个这样热爱自己的工作的学生(通常是七、八年级的学生),都能在自己周围团结起好几个也热爱这项活动的男女学生。?
    我们还有这样一种联合组织,参加的成员是具有不同的劳动训练程度和不同的技能技巧水平的学生,这种组织倒是极有生命力的,因此从教育学的观点来看是可行的。它的产生似乎是自发性的:二年级学生跟五年级学生在一起劳动,五年级学生又在向十年级学生学习。但是这种表面上的自发性才是真正的独立性:对劳动的迷恋和热爱把他们结合在一起了。譬如,我们就有这么一个工作室,每天到了从事心爱劳动的时间,就有一群少年模型设计者聚集到这里来。其中能力最强的是九年级学生谢尔盖。他和自己的几个朋友(七、八、九年级的学生)一起,正在设计一套电气化铁路的模型,这个铁路模型有自动信号系统,有几个扳道岔、尽头线和备用线。在他们旁边,有两个七年级学生(一男一女)、一个八年级学生和一个九年级学生,在一起设计一台电动起重机的模型。但是,他们当中的人不时地去加入前一组比较有能力的同学的劳动中去,而后者也来帮助他们装配起重机。在这里,好像是一个联合组织里有两个小的集体:一个在完成一项较复杂的工作,另一个在完成较简单的工作,但是他们的爱好是相同的。在完成较简单工作的那个集体的成员们,力求达到高度的技术水平,以便有资格跟那些更有经验的同学们一起干活。而那一组的人也想始终走在前面,因为他们感到,那些经验较少的同学当中已经有人“紧紧地赶上来了”。在这个联合组织里还有3个学生:2个二年级学生和1个四年级学生。他们也想做点什么事。于是,年长的同学给他们找到力能胜任的工作:让他们磨光用来制作小车厢和扳道岔的金属片,并且擦净一台旧的生锈的小电动机的零件。这几个年纪小的学生高高兴兴地完成着这项粗活儿。后来,逐步地把越来越复杂的工作委托给他们。譬如,过了1个月,四年级学生奥列格已经在帮助九年级学生给金属片上钻孔了。看到这种情况,组长对同伴们说,看来不久就可以让奥列格上车床工作了。?
    经过3个月,铁路模型和起重机模型都做成了。谢尔盖又把一个新模型——初轧机的图纸拿到工作室来。这台初轧机模型已经带有自动学和电子学的因素(程序控制、对所加工的零件质量有自动监督)。原来那两个完成不同复杂程度工作的联合组织,合并成一个集体了。?
    我们的学生就是在这种创造性劳动的气氛中生活的。各种各样的创造性劳动好比是引力各不相同的磁石:磁石的引力越强,学生参加的那种劳动越有趣,他在这种劳动方面的能力就发展得越明显。?
    教生物学和化学的女教师E?E?科罗米依琴柯,非常喜爱动物饲养业,她在一个牧场里建立了一间实验室,让学生在那里研究抗生素对动物发育的影响。这件最普通的劳动,在她的指导下,就变成了使小组成员们很感兴趣的事。少年饲养员们心满意足地照料动物,配制饲料。?
    正如我们上述的情况所表明的那样,要发展学生的个人才能,最好是在创造性劳动过程中让不同年龄期的学生在经常地密切地交往的条件下来实现。因此,我们认为,把十一年制学校的高年级分出去作为独立的教学教育机构是不适当的。不要以为我们把低年级学生跟高年级学生分开,就能更好地考虑两类学生的年龄特点。相反,凡是学龄初期、学龄中期和学龄后期的学生同在一起学习的学校,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当一个人同时也在教育别人的时候,他自己才能更好地受教育。在我们学校里,每一个高年级学生都在把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低年级同学,而且特别重要的是,他们以心爱的劳动吸引着他们,从而促使他们努力地掌握劳动的技艺。不仅十一年级和十年级学生,而且九到八年级甚至七年级的学生,都能成为教师的得力助手。当我们在教育某一个低年级学生而遇到困难时,我们就在想:应该找哪一个高年级学生跟他去接近,哪种兴趣和爱好能够成为他们精神交往的共同基础。这是一把进行个别对待教育的钥匙,不过这个问题十分复杂,需要专文加以探讨。?
    在以学生的独立性为基础的教育过程中,教育的领导以及教师的作用表现在哪里呢?初看起来可能会觉得,教师是旁观者,所有的小组活动都是学生在搞的。但实际上并非如此。教师的任务,就是不断地保持学生对劳动的热爱,点燃创造性的火星,设法使它们熊熊地燃烧起来。我们之所以有一批着迷于技术、植物栽培、果树栽培的学生,就是因为有一批热衷于自己爱好的事情的教师在他们眼前做出了榜样。我们的教师A?A?费利波夫、N?B?康潘尼耶茨、A?ф?,巴尔汶斯基、B?Я?塔兰、B?И?申古尔、A?A?沃罗希洛,他们精通内燃机、电动机,熟练地掌握车工、钳工、电气装配工、钢筋工、电焊工的专业。他们每一个人总是跟学生在一起设计着什么东西。从这些教师手里制作出来的各种东西,都以制品的美观、工艺上的精巧而见长。物理教师费里波夫跟学生们一起制作了一套电气修理精密操作用的工具。手工劳动教师塔兰制作了一个便携式的工具箱,里面有一套可供在田间当场修理拖拉机和农业机器的钳工工具。教师申古尔制作了几十个袖珍式半导体收音机。许多学生学他的榜样,迷上了这项工作。我们有些11、12岁的孩子,已经能够照线路图装配出微型的半导体收音机。?
    一些自然常识教师和低年级教师,如A?A?萨姆科夫、O?И?斯切潘诺夫、E?E?科罗米依琴柯、E?M.日阿连柯、M.H.维尔霍汶娜,热衷于培养粮食作物、技术作物和果树,在生物实验室和教学实验园地里搞试验。他们每一个人在果园里和葡萄园里都有自己的果树和葡萄树——这里说“自己的”,是指他们对每一根技条都非常爱护地进行照料。他们每年都撒播树种,培植幼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8 11:01:00 | 只看该作者
掌握技艺是推动学生从事心爱劳动的主要刺激物。因此,我们努力使每一个学生在上学的年份里都要在一个选定的领域里取得突出的成绩。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热爱劳动的精神:一个人热爱一样事,为它而入迷,离了它就不能生活。通往成功的道路通常是要经历长期的反复的探索的。一个学生可能在各种不同的劳动项目中尝试自己的力量,学习各种技能,  但是当他在某一种劳动中的成就还没有远远超出基本要求的界限时,还不能说他已经找到了自己的道路。任何一个学生都能够很好地刨出一块板,做出一个小房子的模型,装配出一个发电机模型,等等,只不过要做到这一点,有的学生需要较多的练习,有的学生需要较少的练习而已。但是要使一种劳动成为心爱的、入迷的事情,却是需要达到超过对同年龄学生的要求更加突出的成绩的。?
    一般来说,在我们学校里,儿童在低年级时就已经在某种劳动中取得突出的成就了。一个三年级学生的锯工技巧能超过高年级学生;另一个小学生做出的木头小房子是那么漂亮,以至全校师生都为之赞叹不已;第三个小学生把几个栽培品种的果树嫁接到野生砧木上,结果长出那么茁壮的枝条,以至连植物学教师都在思考:这个学生是怎样达到这种成就的;第四个小学生通过帮助少年摩托车手擦洗零件,他自己学会了拆卸和装配小型内燃机。但是在某一具体事情中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这还并不意味着学生的全部天资都开发出来了,他的才能已经定型了,他已经可以独立地规划自己的前途了。关于这一点,我们当教师的可以思索,而儿童呢,还是让他再继续地探索,去取得更新的成就吧。?
    发展个人才能是一个活的、变动性很大的过程。天资和才能一样,是多方面的,所以,学生在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又有可能在另外一件事上取得更大的成绩。要在劳动中取得这样的成绩,儿童得付出很大的努力。他会看到(更确切地说:会感到)自己做到的已经很多,但同时又还很少。
    刺激学生去取得新的成绩——这是发现儿童的天资和发展他们的才能的一种方法。但在实践中运用这个方法却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我在27年的教育工作中,就遇到过几十个这样的学生:他们在很长的时间内都不能在任何领域内取得任何显著的成绩。其中也有一些学生对体力劳动抱着厌恶的态度。但是不管一个人多么不愿意劳动,我们对他的教育还是必须从让他取得成绩开始(起初哪怕是只取得最微小的成绩)。对于那种“一双手连什么也不去碰”的懒汉,在开始的时候就简直不得不强迫他劳动,——不过,据我们的体会,要让他在那种能够取得一点成绩的地方去劳动。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办法是教师跟学生一起劳动。我校有一个懒惰的、对什么都漠不关心的学生维塔利。在长达八年的时间内,教师们找不出教育他的好办法。维塔利甚至不愿意学开摩托车,——大家知道,孩子们对这件事是很少有人不感兴趣的。可是,有一次,我们决定带着维塔利和别的学生一起去参加桑树田里的行间中耕。教师跟他一起干活,告诉他应当怎样使用机器,怎样发动马达,怎样操纵犁头。教师多次地采用了这个方法。直到最后,维塔利终于爱上了在农业机器上的工作。当他在这个领域里刚刚取得一些成绩后,我们就引导他去努力完成更艰巨的任务。?
    天才和技巧——这首先是一种为达到目的而克服困难的顽强精神。只有在为取得新的成就而从事顽强的劳动的道路上,才能展示出儿童的天资和才能的新方面,扩大他们的兴趣范围。几年以前,有一个叫维佳的四年级学生,跟年长的同学们在一个少年养畜者小组里一起活动。他最喜欢的事是照料小牛。他有机会经常地观察到,年长的同学们在为母牛和小牛准备干草的时候,力求把干草中的营养物质尽量地保存下来。有一次,大家委托维佳准备几十公斤含维生素的干草,以便用它制成含维生素的干草粉去喂养小牛。维佳把干草晒得非常合适,结果用这种干草粉制成的浸制剂成了很宝贵的药物,拿它去喂生病的小牛,那些小牛都很快恢复了健康。在一个四年级学生来说,这确是了不起的成绩。到五年级,维佳迷住了给小牛配制饲料的工作,后来他开始自己培育饲料作物。到了七年级,这个少年又取得了新成绩:他学会了使粗饲料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他所照料的那几头母牛的产奶量都提高了。我们看到,这个男孩子的细心观察的能力日益得到发展。看起来,他是应当成为一个很好的养畜人员的。但是,他的才能的发展道路到后来稍有变化。到了高年级学习期间,这个青年对于抗生素在畜牧业中的实际应用产生了兴趣。他在实验室里进行的试验,促使他去独立地探索,以求找到为抗生素的成活创造一种新环境的方法。在畜牲场的一个分场里建立了一个生化实验室——这又为几个学生从事心爱的劳动提供了一个新的角落。两年前,维佳从中学毕业了,考进了农学院。我们希望这个青年人成为一名优秀的专家以至科学家。?
    有些学生没有明显表现出来的天资,我们对于培养这些学生的才能要予以特别的重视。这种学生不仅在学业成绩中等的学生里有,而且在优等生里也有。我们深信每一个人都能够在某一劳动领域里达到高度的技巧,因此我们也要尽力激发这一部分学生的创造性的开端。在这里,起决定作用的是劳动、坚持精神、意志力、克服困难的勇气和遇到挫折不气馁的精神。我们要努力使儿童把全部力量集中在一件事情上,深入到它的精细微妙之中去。如果学生在第一次没有取得成功,教师就要帮助他再从头做起;如果第二次也失败了,教师应当建议他从另外一个方面去着手,或者暗示他应当如何去做。?
    我校全体教师始终在努力使学生从事的一切劳动项目都充满智力的内容。那些最简单的劳动过程,都应当渗透研究性的、试验性的思想。一个学生哪怕只有一次经历了某项劳动的全过程,——譬如,从准备肥料混合物到施肥,再到收割,而所培育的植物比大田里的作物提前成熟一到二星期,——那么你就很难使这个学生离开研究肥料的工作角了。我们有几个少年和青年男女学生,在这个不平常的“工厂”里从事创造性劳动,已经有4、5年的“工龄”了。由于从事积极的研究性劳动,这些学生的才能和天资逐步地发挥出来了。他们的简单的体力劳动跟实验室里的精心细致的研究工作结合在一起。在教学实验园地里,他们在试验研究化学物质对微生物生命活动的积极性的影响。从铁锹和粪叉到显微镜,从化学反应到保存着宝贵的腐殖质的粪沟,——这一原则成了学生的最简单的农业劳动的显著特点。我们的理想是让这些学生成为专心致志地研究土壤,研究有机物质和化学物质,研究消灭害虫的手段的劳动者。现在学校里正在组织成立一个少年研究者参加的土壤研究站。这将又是一个儿童从事心爱劳动的活动之角,他们将在那里研究各种各样的土壤混合物,研究本区和本州的各种土壤。?
    要迫使一个学生参加一点体力劳动是容易的,然而要教会他把双手和智慧的努力结合起来却要困难得多。然而正是在这种结合中,才能找到培养学生(哪怕是最消极的学生)对劳动的兴趣和热爱的真正有效的钥匙。对于这些消极的学生,我们起初先迫使他们完成一定的体力劳动,并且努力使他们通过这些劳动而看到一条去认识(哪怕是很初步的认识)和征服自然力的道路。如果学生把体力劳动看成是一种达到创造性目的的手段,那么就说明他已经克服了懒惰思想,变得热爱劳动了。?
    我们认为现在已经应当严肃地讨论一下这个问题: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就应当找到一种最大限度地适合于他的天资和才能的劳动种类。寻找这种劳动种类的过程应当尽早地开始。这里最重要的一点是:要使学生对自己的活动爱得入迷,并且要努力使实际活动跟掌握理论知识结合起来。我们现在就在努力做到这一点:学生选择了某种劳动,他就应当在与这种劳动有关的那门学科上走在同年龄学生的前面。?
   我们准备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加强这种倾向。例如,对植物栽培方面的劳动和试验活动表现出爱好的那些学生,就准备学习一种较为深入的植物学课程。现在我们的学校图书馆就正在为这一批学生挑选图书资料。在课堂上,也将向这一部分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那些对机械化、电工学、模型设计和制作方面的劳动显示出明显的才能的学生,将对物理教学大纲中已有的某些章节学习得更加细致,并且准备补充学习一些教学大纲中没有的材料。补充材料可以以课外独立活动的形式来学习。对于在理论思维(特别是数学思维)方面天资较高的学生,我们现在已经在教学大纲中补充了高等数学的因素。在数学方面天资最高的一些学生,将从三、四年级(原来是从六年级)开始学一点代数,——我们让高年级学生教他们,并为此专门规定了另外学习的时间。这些学生到了九、十年级已经能进行微积分的计算了。这个要求在他们来说是可以达到的,正像个别9、10岁的孩子会装电子管收音机一样。现在学校里已经为“少年数学家研究室”配备了一些直观教具和设备。专为他们编写的包含高等数学因素的教学大纲,目前已经在实际中试用。十至十一年级的一些学生已经在掌握无穷小量的分析,掌握微分和积分计算。?
    我们设想,再过两年,我校在大概从四年级起的所有各年级,都将安排一小时供学生学习他最喜欢的学科(可能,我们给它起个名称,叫做“创造性学时”)。在列入课时表的这一小时内(起初每周1小时,以后随着教学过程的改进,中年级将安排2小时,高年级为3小时),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去研究他感兴趣的问题,深入地钻研理论。全体教师将努力在这一个小时内,使每一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努力跟他的体力劳动紧密地结合起来。学生学习和活动的地点,将根据每个学生的爱好的性质和劳动的内容来确定。有些学生将去翻阅书籍和杂志,另一批学生用显微镜去看东西,第三批学生迷住一个设想,要实现它就需要用铁锹去工作,第四批学生将到车床边或者装配台上去加工材料。从事“心爱的劳动”的时间将变得更加内容丰富和形式多样。我们全体教师将竭尽努力,使学校能够完全满足所有学生的个人兴趣和爱好。我们提出一个设想:开辟一个“难题之室”,把一些最复杂的设计和装配的意图作为创造性的任务陈设在那里,让学生去解决。?
我们提出的第二个设想是,建立一个“农业新技术和小型机械化研究室”,让学生在那里研究和制作一些能够减轻农业体力劳动的新机械和联合机。每一个学生将掌握一种通用的工作专业,力求成为自己这一行的能手和干练的劳动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3#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9 11:57:00 | 只看该作者
68、一般发展与掌握基本知识

“什么是小学?”人们关于小学的重大的、决定性的作用谈论得很多,“牢固的知识是在小学里打下基础的”,“小学是基础的基础”。当谈到中、高年级教学中的缺点和失误,谈到学生的知识肤浅而不牢固的时候,常常听到这些议论,小学经常受到的责难,就是它没
有给予儿童日后学习所必需的、一定范围的知识和能力。?
    是的,经验证明,小学首先应当教会儿童学习。关于这—点。卓越的教育家夸美纽斯、乌申斯基、第斯多惠都曾谈到过。这一点也已经为实践、为教师们的经验所证实。小学的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教给学生一定范围的牢固的知识和能力。“学会学习”包含着一系列与掌握知识有关的能力:阅读能力、书写能力、观察周围世界现象的能力、思考能力、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的能力。这些能力就好比是工具,没有这些工具,要掌握知识是不可能的。?
    我在准备担任小学的教学工作时,我力求精确地规定出:哪些东西是儿童必须深刻地识记和牢固地保持在记忆里的,哪些能力是儿童必须学会的。?
    但是小学的任务并不只是这些。教师任何时候都不应忘记,他的工作对象是完整的儿童。?
    在一至四年级(7岁至11岁)这几年里,正是一个人成长的时期。当然,这个成长过程并不是到小学毕业时就结束了,然而正是在这几年里,是人的一生中发展最迅猛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儿童不仅应当为日后的学习做准备,积累一定的知识和技能的储备,以便今后能顺利地学习。儿童还应当过着一种丰富的精神生活。在小学里学习的年代,是儿童在道德的、智力的、情感的、身体的、审美的发展中整整的一个发展时期,这种发展是现实的事情,而不是一种空谈,这就要求儿童在今天就过着丰富的精神生活,而不只是为明天掌握知识做准备。?
    我们国家有成千上万名优秀的小学教师。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不仅是儿童学习知识的指路明灯,而且是名副其实的导师和生活的教师。小学是我国普及中等教育的牢固的基地。但是无庸讳言,许多小学特别是八年制学校和中学的低年级,还有一些严重的缺点。在一些小学里,学生的命运是很苦的,在我的想像中,儿童好像背着一个口袋,教师尽量地把越来越多的东西往口袋里装。要把这样的重荷背负到一定的地点,也就是说背负到中年级和高年级学习的时候,——在有些教师看来,小学生的生活和活动的意义就在于此。?
    小学必须给学生以固定范围的知识。在这个问题上有任何不明确和不肯定的地方,都会不仅削弱了小学,而且削弱以后的几个教学阶段。如果不明确地规定出儿童应当掌握的知识、技能和实际技巧的范围,就办不好学校。许多学校的初级教学阶段的严重缺点之一,就是教师往往忽略了这样一点:在第一学年、第二学年……各学年里,究竟儿童应当深刻理解和牢牢记住哪些规则和定义,究竟儿童应当学会正确地书写哪些词和永远牢记它们的正写法。有些教师竭力做到,最大限度地减轻儿童的脑力劳动,他们忽略了这样一点,就是不仅要使儿童认识一些东西,从事一些有趣的活动,而且要使他把一些东西深刻地记住和永远保持在记忆里。现在关于小学生的一般发展问题讨论得很多。当然,一般发展是学习和教育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但是起着同样重要作用的还有那些基本知识,如果不识记和牢固地保持这些基本知识,那就不可能有一般发展,因为所谓一般发展,就是要不断地去掌握知识,而要做到这一点,则必须学会学习。?
    在完成小学面临的这些极其重要的任务的同时,有一点是不应忘记的,这就是:教师所教育的对象是正在经历着神经系统迅速成长时期的儿童。不应当把儿童的头脑看成一种什么活的装置,它被现成地交给教师,以便不断地掌握知识,把知识识记和保持在记忆里。7至11岁的儿童的大脑正处于迅猛发育的过程中。如果教师忘记了必须关心儿童神经系统的发育,必须关心大脑两半球皮层细胞的增强,那么学习就会使儿童的头脑变得迟钝。?
    不应当把学习仅仅归结为不断地积累知识、训练记忆和死记硬背。死记硬背会使儿童变得迟钝和愚蠢,既有害于儿童的健康,又不利于儿童的智力发展。我的目的是要努力做到,使学习成为丰富的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使这种丰富的精神生活促进儿童的发展,丰富他的智慧。我的学生的学习不应当是死记硬背,而是在游戏、童话、美、音乐、幻想和创造的世界里进行的生机蓬勃的智力生活。我希望孩子们成为这个世界里的旅行者、发现者、创造者。我的教育理想就是:让孩子们去观察、思考和推论,体验劳动的欢乐和为自己创造的东西而感到自豪,为别人创造美和欢乐并在此中找到自己的幸福,欣赏自然界、音乐和艺术的美,以这种美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关心别人的痛苦和欢乐,像关心自己的事情一样关心别人的命运。与此同时又不要忘记一个明确的、严格规定的目标:儿童究竟应当学到哪些知识,他必须学会写哪些词,并且永远不忘记这些词的正写法,以及必须永远牢记哪些数学规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4#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9 11:57:00 | 只看该作者
69、教学中的随意识记和不随意识记

发达的智慧的最重要的特征是观察力,是“用我们的智慧的眼睛在事物的一切关系的中
心看见该事物的能力”(乌申斯基语)。与观察力紧密联系的,还有智力发展的其他特征,如:求知欲——即对周围世界现象的一种积极态度,想要认识和知道事物的一种意向;系统性 (системностъ)——即能目的明确地选择认识的对象、概念、判断等;可容性(емкостъ)——即把知识保持在记忆里并在智力财富中辨明方向的能力;条理性(дисциплинированностъ);灵活性;独立性;批判力(критичностъ)。?
    智力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的。但是必须考虑到“知识”这个概念的复杂性和多方面性。第一,我们认为这个概念包含的意思是,要把那些基本的真理(事实、规则、数据、各种各样的说明、依存性、相互关系、定义)经常地保持在记忆里,因为这些东西在生活里是随时随地都要用到的,如果不会运用它们,不能在必要的时候从自己的记忆里找出需要的东西,那就不可能有进一步的学习,不可能有智力发展和智力劳动。第二,知识的含义是,要理解那些不一定要保持在记忆里的东西,要善于运用那些人类所积累的并保存在书籍里的浩如烟海、广阔无垠的知识宝藏。
    这是知识的两个相互联系的,然而毕竟有所区别的因素。在对待具体材料的态度上,一定要采取两种不同的方针。有一些东西是应当永远保持在记忆里的,这些东西好比是解释各种新的事实、现象的钥匙,或者形象地说,是思维的工具,——所有这些都必须永远牢记,而且,更加重要的是,要善于运用和经常运用它们,使工具不至于生锈,不至于变成累赘的负担。我们要努力做到的是,要把那些必须保持在记忆里的事实、现象、定义、说明等等,正是通过知识的运用,通过把它们用于实践去获取新的知识和从事创造性的劳动,而使它们深深地印入学生的记忆里。每一位教师都应当在自己的学科体系里,定出如何运用那些必须保持在记忆里的知识的途径。数学教师们设计了一种仪器,让学生在解代数方程时利用这种仪器复习乘法的公式。同时,又运用这些公式来解答应用题。?
    我们分析了各科教学大纲,定出了那些必须经常保持在记忆里的知识的范围(公式,法则,规则,米制单位,正字法规则,对物质、植物、动物的一般特点的说明,地理术语,地理客体在地图上的位置,等等)。对这些知识,既通过专门的记诵,也在实际作业(知识的应用)的过程中加以识记。为了记住乘法表,我们有一种特制的数学箱,用它来进行识记是一种有趣的游戏。为了记住地理上的客体和距离,我们做了一系列游戏——沿着地图“旅行”。在教学试验园地上,我们按照这样的顺序来选择植物,使学生由照料一种植物过渡到照料另一种植物时,要求回想起保持在记忆里的某些重要的植物特征。所有这些都是为了给不随意识记创造条件的手段,而不随意识记的重要意义是已经被科学证实了的。不随意识记是减轻脑力劳动的一条极其重要的途径。不随意识记的效果,取决于学生在认识某一理论问题的过程中所完成的是什么样的脑力劳动。例如,假使学生听过了一个关于物质构造的有趣的报告,读过一本引人入胜的书,那么这就为他以后在课堂上学到这种教材时创造了不随意识记的条件。我们力求使许多概念(特别是像国家、民族、运动、机能等这些抽象的概念)能够通过不随意识记的途径进入学生的记忆。儿童不通过专门记诵而获得的知识越多,那么他在记诵那些非经记诵就不能识记的东西时就越容易记住。?
    科学在迅猛地向前发展,知识越积累越多,而人的记忆的可能性是有限的。在今天这个时代,人的智力发展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取决于他是否善于在知识的浩瀚的海洋里辨明方向,是否善于利用知识的仓库——书籍。我们不应要求学生去做不可能做到的事:要他永远把整个课程都记在脑子里。我们教给学生在课堂上准备回答问题的时候,以及在写作文的过程中,应当如何利用课本。?
    不随意识记是智力发展的极为重要的条件,它能把脑力解放出来用于思考,用于深入地理解事实和现象的本质。不随意识记可以预防最大的弊病之一——死记硬背。我们的教师竭力防止学生去记诵不理解的东西。数学教师在开始教一条新的定理时,先要努力使学生理解构成这一定理的实质的那些因素、事实、现象、规律性之间的意义上的依存关系。学生要解释(同时使用图画、直观教具)他们是怎样理解这条定理的。学生对定理的含义思考得越多,定理就越容易识记。以理解为基础的识记是最牢固的识记。?
    人文学科的教师不允许学生照教科书死背,不允许复述背下来的东西。因为那样会束缚儿童的智力,特别是当他正在获得关于某种依存性和规律性的初步表象的时候。为了防止机械记诵,教师在检查知识的时候,从来不提出那些要求学生照原样复述课文的问题。在回答教师的问题时,学生应当动脑筋思考,进行对比和比较,做详细的解释。学生不是逐段逐节地学,而是深入思考地从各种来源(教科书、补充材料)中去获取知识。我们不是让学生进行千篇一律的单调的复述,而是让他们热烈地争论,深入地思考。学生手里拿着书进行争论,援引资料的出处来证明自己的思想。其实,教师这样来提问题,让学生拿着书来回答,要比合起书本回答困难得多。?
    所谓学习知识,首先意味着要善于运用知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5#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9 11:57:00 | 只看该作者
70、要敢于鼓励学生“超大纲”

每一个儿童的思维发展都有其独特的道路,每一个儿童的聪明和才智都各有各的特点。没有任何一个正常的儿童是毫无能力、毫无天赋的。重要的是,要使这种智慧和天赋成为在学习中取得成就的基础,不要让任何一个儿童在低于他的才能的水平上学习。在每一个班里,在每一届入学的学生里,都会出现一些天才的数学家,天才的机械师和模型设计师,天才的植物栽培家,以及天才的化学家、语文学家和历史学家。我们应当在学龄前期就点燃这些才能的火花。?
    我们实行的原则是“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中都应当达到他力所能及的成就”,这一点有助于我们达到全体学生的全面的智力发展,防止学业落后的现象。我们不允许那些天赋高、有才能的儿童在低于他们的能力的水准下进行学习。如果我们让一个本来应当成为大自然的研究者、少年自然科学家、未来的学者的学生降低到一个平庸的书呆子的水准,那么那些还没有明显地表露出其天赋和才能的苗头的学生就更加不可能充分地发挥他们的能力了。我们认为,要防止差生的学业落后的现象,就必须让那些天赋高、有才能的学生在他们有能力的那些学科上和创造性活动的领域里超越教学大纲的界限。例如,一个七、八年级学生对植物学有爱好,我们就不让他局限于读中学的教科书,而让他学习生物化学,研究土壤的微生物区系。这种情况对差生的才能的发展也会发生很大的影响,因为集体的智力生活是一个统一的过程。我们深信,如果一个班上有几个学生在研究大纲以外的材料(大纲规定的教材他们早已掌握),在研究现代的科学问题(半导体、量子发电机、电子仪器等),那么这个班上就永远不会出现物理考不及格的学生。如果班上有几个有才能的同学在钻研大纲里并未提到的别林斯基的文艺批评论文,在根据这些论文准备写带有研究性的报告,那么对大纲里像“别林斯基的创作”这样难懂的章节的就近的了解,也会对学习最差的学生在文学学习上有所帮助。有一个有才能的青年研究了卢那察尔斯基和别的学者关于伟大的批评家别林斯基的论文,写了一篇题为《别林斯基的世界观的演变》的科学报告。现在他在一所高等学校里当文学教师,成了一名青年学者。能力较强、发展水平较高、天赋较好的学生对学习较差的、比较平庸的学生的影响,这是一个经常性的精神交往的十分复杂的过程。在这种交往中,各种学科小组和综合技术小组的活动,以及各种课外活动(科技晚会、竞赛、陈列橱窗)都起着很大的作用。?
    数学教师在给学生布置作业时,总是出几种难度不同的方案。每一个学生都有可能挑选他力所能及的题目去做。但是因为脑力劳动是在集体里进行的,所以就带有在创造性才能上进行竞赛的性质。谁也不愿示弱,每一个学生都想在难题上考验一下自己的力量。在这种竞赛的气氛中,天才才能得到发挥。我们学校的每一届毕业生(40一50人)中都有2、3个天才的数学家。他们早在中学的时候,就已经在学习高等学校的教材和解答其中的习题了。
    如果教师引导最有才能的学生超出教学大纲的范围,那么集体的智力生活就会变得丰富多样,从而影响到最差的学生也不甘落后。我们的一位物理教师是要求学生按照“各尽所能”的原则学习的。在学习大纲教材的每一节时,他都找出一些理论问题让最有才能的学生去研究。他先在课堂上让学生接触这些材料,又在课外活动中继续研究。例如,在课堂上学习电学和原子分子理论时,一些最有才能的学生在研究如下的问题:电流的无发电机生产,热核反应,原生质的属性,水电效应(苏联学者п.A.尤特金的发现),半导体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现代科学已知的基本粒子,宇宙光的起源,等等。?
    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接触一下这些问题,就激发了他们对课外活动和课外阅读的兴趣。在科技新闻展览台上,在阅览室、学校图书馆里,在物理研究室里,陈列出一些有关的科学书籍和小册子;科技问题成了学生们谈话和争论的对象,而在争论中不仅辨明了真理,而且促进了学生的智力成熟性。这是超出大纲范围的一个重要阶段。当教师认为条件成熟的时候,就委托最有才能的学生准备报告和学术报告简介,编辑科技小组墙报,写书评等。还举行科技晚会和晨会,让学生演讲和做报告。在这种丰富的智力生活的气氛中,那些最有才能的学生了解、听到和想到的东西很多,这样就能激发他们去从事深入的钻研。正因为他们接触了许多不一定要识记的知识,所以他们理解和学会必须识记的材料就更容易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6#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9 11:58:00 | 只看该作者
71、教学方法问题
多年的经验使我们得出结论,可以把所有的教学方法归为两类:一类是使学生初次感知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另一类是使知识得到进一步理解、发展和深化的方法。?
    随着学科特点和教材内容的不同,每一种方法都有自己的特点。演讲法在文学课上具有这样一些特点,而在数学课上则具有另外一些特点。对劳动过程或劳动技能的演示法,要根据劳动与理论知识的联系的性质来决定。学习自然常识时的观察法跟学习物理过程时的观察法,不仅由于感知知识的方式不同而有所不同,也由于脑力劳动的性质不同而有所不同。智育的成效取决于对各种教学方法的创造性的运用,取决于许多细节的灵活变换,而这些细节则受着具体环境的制约,是无法在教学论里事先加以规定的。实践之所以是理论的取之不竭的源泉,正是因为在实践里才能展示出理论的全部的多方面性。?  
    完善的智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教学方法、课的结构以及课的所有的组织因素和教育学因素,都应当与教材的教学目的和教育目的相适应,与学生的全面发展的任务相适应。人掌握知识的目的,就在于把知识通过某种形式在生活中加以运用,并在他与人们的道德的、劳动的、社会的、审美的相互关系中,以在教学过程中所形成的信念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正是在这一点上,即在运用知识的性质上,体现出道德发展和智力发展相统一的真正本质。有经验的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总是要周密地考虑,他所讲授的知识将在学生的头脑里得到怎样的理解,并根据这一点来挑选教学方法。?
例如,在五年级的历史课上学习希腊——波斯战争。在这种情况下,具体事实的知识对于形成观点和信念起着很大作用。但是学生的进一步的智力发展、道德发展和道德面貌,并不取决于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细节记忆和背诵得多么牢固。在这里,知识的运用是间接的:所运用的并不是每一个别的具体事实的知识,而是对历史事件的思想的、道德的评价,这种评价表现在学生对周围世界的主观态度上,表现在他们的积极活动的性质中。?
    有经验的教师力求做到,使儿童对于希腊人反对外国入侵者的爱国主义斗争精神的赞赏钦佩的感情,永远保留在他们的意识里。教师分析历史事实,揭示教材的思想内容,是服从于教育目的的:使儿童确立热爱祖国的情感,不仅从当代的思想角度去认识历史事实,而且加深理解这些思想。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在讲述教材时可以引用教科书里没有的鲜明生动的事实。教师并不从所讲述的材料中把应当让学生记住的事件单独划分出来(有时候也会有这种必要),在课堂上并不使用那些促使学生去识记这些事实的教学方式,而是让不随意识记的规律起作用,即教师引用的补充材料(鲜明生动的事实)越多,则学生对主要的、基本的东西理解得就越深刻,记忆得就越牢固。?
    历史叙述法应当始终用丰富的鲜明生动的事实来揭示政治思想和道德思想。在历史叙述法中,譬如,与数学叙述法有所区别的,就是这里没有必要在第一次感知教材时,就进行目的在于随意识记的专门工作。否则,就会削弱教材对于学生的意识和情感的思想影响。教师在文学、历史课上的叙述中引用的补充事实越多,学生对于政治的、道德的、审美的思想思考得就越深入,体验得就越深刻;而哪里有对于思想的情绪的感知,哪里就有不随意识记(它是教师的得力助手)。?
    保卫祖国的思想对于儿童是亲切而珍贵的,儿童们也常常想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历史事件越是鲜明地受到道德思想和政治思想的光辉的照耀,就越有可能把叙述法和谈话法结合起来。一般来说,有经验的历史教师和语文教师都能根据教材的教育目的来使用谈话法,让儿童说出自己关于祖国保卫者的英雄行为、勇敢精神的感想,使重要的政治思想在儿童的意识里变成个人的信念。儿童并不是知识的消极的“消费者”,他们对于祖国保卫者的命运是深为关心的。在历史、文学课上,谈话法起着特殊的作用:它能促进道德信念的形成。?
在这种历史课上,没有必要让学生以熟记为目的而独立阅读教科书(除非教学和教育的目的提出这样的要求)。这种课不需要编制图表、详图、示意图之类的东西,那样会削弱课的思想方向性(要做这类作业的话,可放在复习期间和把知识系统化的阶段进行。)同样地,在文学课上着重分析作品的思想性和美学价值的时候,也没有必要顺便地复习教学大纲的其他章节。?
语法课上的教学方法则是根据完全不同的条件决定的。如果说学生在学习历史的某一章节时,他们主要是在第一次感知时,当堂获得知识(而后实现知识的发展和深化)的,那么在学习语法的某一具体章节时,学生对知识的第一次感知,仅仅好比是先学一下以后许多课的一个纲要,在以后的各节课上,这些知识的实质性的东西还要反复出现,还要经常地再来回顾第一次感知的东西。在这里,教学以及识记的过程,就在于对同一个概括(规则)所阐明的许多同类事实进行逐渐的思考和理解。因此,在学习语法时,学生的课外实际作业(课外阅读、就某一条规则做些练习等)就具有重要意义。掌握语法是一个长期地运用所学知识的过程。?
    我们在低年级和中年级的语言课上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考虑到学生理解语法规则的长期性和渐进性,使学生对规则的思考跟做练习、独立地解释活的语言事实相结合。正因为如此,我们把“解释事实和现象”作为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在这一方法里,知识的深化是跟知识的运用紧密结合的,这样也加强了不随意识记的作用。要想把某一材料在记忆里保持得很牢固,就要给学习这一材料分配较长的时间。对于那些用来解释和分析生活中的许多事实的规则、公式或其他概括性的原理,如果教师想在一节课或几节课里就让学生掌握它,那就不可避免地不但使学生得到的知识是肤浅的,而且会使他们的智力变得迟钝,使他们的智慧的创造力受到禁锢。学生不会使用语法规则,正是这种匆忙地学习教材的结果。?
    在我们的语法课上占优势的一种教学方法,就是让学生在独立完成练习的过程中解释活的语言事实和现象。学生通过解释语言事实和现象,来逐步地理解语法规则的实质。教师为每一条规则选编一系列的练习,让学生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去完成;而对于那些只有思考过更多的事实才能理解规则的学生,还要挑选一些补充性的个别作业。对这些学生,有时发一些练习卡片,里面包含着丰富的正字法材料。?
    在语法、数学、物理、化学教学中,以前所学过的规则、定律、公式是用来掌握新的规则、定律和公式的,因此这些学科的教师应当注意把知识的实际运用作为最重要的复习方法。?
    教学方法要与智育的任务相适应,这一点也决定着课的结构和课的各阶段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我校全体教师为低年级、中年级和高年级分别制定了课的结构。在制定课的结构时,我们遵循下述几条原则:?
    (1)把学生完成实际作业跟第一次感知知识和知识的发展、深化、运用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样一来,巩固知识就不作为课的一个阶段了。知识的巩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不仅包含着完成专门的练习、实验室作业和其他类型的独立作业,而且包括掌握新的知识。?
    (2)运用知识(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不仅是使知识得到深化和发展的最重要的、主要的途径,而且也是检查和考核知识的最重要的、主要的途径。我们力求通过知识的运用来经常获得反馈联系,即教师要不断地得到关于学生是怎样思考的、每一个学生取得了什么成绩的信息。教师是否能及时地得到关于每一个学生脑力劳动情况的信息,取决于是否能正确地选择让学生运用知识的题目,是否考虑到学生的个人力量和能力,特别是考虑到脑力劳动的独立性和个体性。?
    (3)掌握知识过程的长期性和渐进性。如果教学大纲规定学习某一章节的时间为3小时,那么这绝不是说,过了这3小时,学生就完全掌握住这些知识了。知识是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逐步地发展和深化的。知识的发展和深化,既是在课堂上,也是在完成家庭作业以及在自学(阅读参考书、准备报告和提要等等)的长期过程中始终进行着的。为了巩固、发展和加深知识所要进行的实际作业,应当分配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完成。?
    以上述原则为依据的课,其特点是在结构上有很大的多样性。在一至四年级的绝大多数的语法课和数学课上,教学常常是先从实际运用以前获得的知识开始的:在这种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加深对规则、规律性、定义和其他概括性的东西的理解。例如,目前在语法课上学习的是非重读元音字母的正写法,教师就可以从有助于学生理解规则的实质的许多教学方式中选择一种:让学生抄写一系列句子,解释这些句子中带有非重读元音字母的词的写法;或者,让学生从阅读课本中把带有这一类词的句子挑选出来;或者,根据一定的标志和特点把带有非重读元音字母的词分类集中起来;或者,让学生用带有非重读元音字母的词句,等等。?
    无论选择的是哪一种教学方式,实际作业都是把知识的深化跟知识的检查结合起来的。我们对于学生就个别问题所做的回答,是不给评分的。因为经验证明,这一类的评分常常会造成一种偶然性、碰运气的风气。在低年级和中年级,教师只有对学生的全部作业(课堂作业、家庭作业、创造性作业)进行了一定时期的观察以后,才给予评分。对这一部分学生,一星期内只给一个评分,而对另一部分学生,两星期内才给一个评分。经验证明,在学生的学习中,通过知识的发展和深化而把知识加以实际运用的因素表现得越突出,那么使知识受到检查的可能性就越多,而进行专门的知识检查的必要性就越少。一至四年级的教师编制了一套习题,使学生通过解答这些习题而运用到应当在小学里牢固掌握的所有的长度、重量、容积、面积的度量方法。如果儿童在解答习题时有什么忘记了,他可以自己就在这些习题里去寻找所不知道的东西。?
    这是一种很重要的教学方式,我们在低年级、中年级和高年级都采用这一教学方式:那些必须让学生永远掌握、识记和保持在记忆里的东西,不是脱离具体的实际知识,而是带有某种目的,在完成某件事情(如解答应用题、编写创造性的书面作业、进行实地测量等)的过程中,来让学生经常回想和复习而达到目的的。数学教师编了一套三角习题,学生在解答这些习题时,不必背诵就能记住三角函数。?
    小学的课的结构,是由学生在这一教学阶段所应掌握的知识的特点所决定的。这些知识是和能力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小学教学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让儿童学会阅读、书写、思考、观察和表达自己的思想。因此,语法、数学、发展言语的课的所有各个结构阶段都包含着让学生积极从事劳动的因素,即一定要让学生在做某一件事:书写,阅读,编应用题,解习题,观察自然现象或劳动过程,写作文等。为了使儿童日后能够顺利地学习,他的书写能力应当达到半自动化的程度,即在书写时他的主要精力不是用在书写的过程上,而是用在理解和思考他所写的东西的意思上。多年的经验使我们深信:为了学会足够迅速、清楚而正确地书写,使书写成为学习的工具而不是最终目的,学生在小学期间应当在练习本里写过1400—1500页。为此必须进行一些培养书写技术和书写速度的专门练习。?
    在每一节以加深、发展和运用知识为目的的课上,学生都要从事创造性的作业。只有当学生学会了使用语言——即写作文的时候,他才能成为一个能读会写的人。只有当学生学会自己编应用题(特别重要的是编方程时表现出创造性)的时候,他才能学会顺利地解答应用题。我们的低年级教师经常带领学生到田野里、树林里去进行专门的参观,其目的在于让儿童“学会发现应用题”。我们深信,如果一个学习最差的、在数学上最感困难而成绩最不理想的儿童,也开始自编应用题了,那么他的学习必定会有良好的转机。?
    在小学的课堂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是这样一些作业形式,其主要特征是要把(一)教师的话,(二)直观形象(实物、图画等),(三)儿童的实际活动这三者结合起来。小学阶段的教学是向儿童打开通往世界的第一扇窗户,既要向他们讲解、演示、说明各种事情,又要教他们怎样去做。我们特别重视讲解(其目的是使学生形成表象)、对概念的描述和说明、对操作(阅读、书写、劳动过程)的演示。在到自然界去参观的时候,注意丰富学生的词汇,让他们领会那些能够表达现象和标志的最细微的差别(例如各种花、各种气味的细微差别)的词的含义。教师很注意解释抽象概念的含义。小学的每一位教师都积累一个“抽象概念小辞典”(例如,其中包括“自然界”、“有机体”、“物质”等概念),逐步地利用各种新的事实向儿童说明这些概念。?
    在小学各年级,我们十分重视阅读技巧,努力做到使学生在阅读的时候,不要把精力都集中在阅读过程上,而要用在所读的东西的内容上。在每一节课上,学生都听到教师的标准的、情感丰富的表情朗读。然后由学生自己朗读,而且不限于朗读指定的教科书里的课文,还可以朗读各自喜爱的书籍里的材料。多年的经验使我们全体教师得出一条结论:为了使学生学会有表情地、流利地、有理解地阅读,使学生在阅读的时候不要去思考阅读过程而是思考所读的东西的内容,那就必须使学生在小学学习期间花在朗读上的时间不少于200小时(包括课内和课外),而花在默读、视读上的时间不少于2,000小时。教师们把这件工作在时间上加以妥善分配。?
    在中年级,对知识的理解、发展和深化,在掌握新知识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日益增长。在叙述、描述、讲解中,指导(即指导学生怎样独立工作)的因素越来越多,而且指导也日益作为一种独立的教学方法而占有特殊的地位。我们对于中年级这个教学阶段给予特别的重视,因为它既要使学生做好继续学习(特别是自学)的准备,又要使学生做好参加劳动的准备。中年级的叙述法有别于低年级的叙述法的地方,就在于教师力求唤起少年阅读参考书的兴趣。在六、七年级,我们就让学生通过独立阅读来第一次感知知识:指定个别章节(中等难度的)让学生自学;同时,独立阅读还与其他的独立劳动的方法相配合(在实验室里和教学实验园地上做实验,观察,查阅补充资料——图表、模型、表格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7#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9 11:58:00 | 只看该作者
在语法课、数学课、物理课、生物课上,运用知识是加深理解教材的最重要的途径。有时候,学生所学的知识的本质,就在于根据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而形成一定的技能,在这样的情况下,知识的运用就尤其重要。在中年级和高年级的每一位教师的工作体系中,都形成了把新教材的学习与知识技能的运用相结合的一套工作途径、形式和方法。语法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散发一些各自不同的卡片,让学生分析卡片上专门挑选的实际语言材料,以便加深以前学过的知识,同时也检查了学生的知识,并把学生引导到准备学习新教材。植物教师在让学生学习植物的一个新的纲或科的时候,先让他们仔细观察活的客体(茎、花、根等等)。物理教师建议学生认真思考他们观察过的某种现象的本质,同时,分析其中的新的、不懂的东西,这就很自然地引导为知识的运用。历史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就提出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包含着相当分量的学生不懂的东西;学生要弄懂这些不懂的地方,就要使用以前获得的知识。?
    在中年级和高年级,特别是在上课刚开始,学生着手学习新知识的时候,教师充分利用学生事先对自然现象或劳动过程进行观察所获得的材料。我们认为这一方法有很重要的意义。例如,在学习植物的根的教材以前,学生就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观察各种植物的根是怎样生长发育的。在学习物理中的机械运动形式以前,就让学生到技术修理站、筑路队、房屋建筑工地、动物饲养场去观察各种机械和机器的工作情况。教师在布置预先观察的课题时,其用意在于让学生思考各种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在上课时利用这些观察所得的材料,就是为了揭示这些联系。学生在观察中所发觉的已知的和未知的东西越多,他们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就越积极。?
    在中年级,以熟记和保持为目的的工作比在小学阶段具有更重要的意义。我们力求做到,使各种公式、标志、测量单位、物质的特点和属性以及其他概括性的原理,在实际作业的过程中反复出现,这些实际作业既包含着知识的深化、发展和运用,也和劳动相联系。为了使学生的技能和技巧达到一定的自动化的程度,譬如代数教师给学生布置一套试题和应用题,使他们通过解题能在3、4小时之内把乘法的所有公式都复习一遍。语法教师编制了一整套创造性默写和视读默写,让学生在五—八年级的几年里完成这些作业,以便把最重要的正字法规则都能复习好几遍。这样做了以后,就不再花费时间去复习规则本身的表述了。这种备课要求有远见性,能够看到学生在一整年内的学习,并且在时间上,在课内和课外作业的配合上,都加以合理的安排。?
    在学年开始的时候,语文教师就要定出规划,让五至八年级学生每年完成多少复习语法规则的练习,完成多少训练书写自动化的练习。数学和物理教师每一学年都给学生布置一些实际作业,让他们在实地、在教学工厂、在实验园地、在实验室里去完成,以便在完成这些作业的过程中复习各种测量单位、公式、属性及其他概括性的原理。这些实际作业又是跟体力劳动相结合的。例如,让学生建造玻璃温室,开掘种果树的壕沟或土坑,开辟果树和观赏植物的苗圃等。所有这些劳动作业,除了生产劳动的目的以外,还要求达到巩固知识和技能的目的,譬如计算体积和面积等。在学校自办的肥料工厂里,学生独立地计算他们制造的肥料里所含的各种物质的百分比。在这里劳动的学生,不仅能学习生物和化学,而且能学习数学。我们深信,如果一个人的日常劳动要求他经常计算百分数的话,他对百分数必定是很熟悉的。?
  在中年级,我们十分重视演示法,即演示劳动过程和工艺过程,操纵机器和机械,制作教学用具和仪器的方法。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和天文学教师,都向学生演示怎样使用各种仪器和工具,同时,也给每一个学生安排必要的时间让他独立地调整(有时是拆开和装配)仪器。演示法在教学工厂里和教学实验园地里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掌握劳动过程是从观看演示开始的,学生从演示中看到了高明的、完善的劳动的榜样。在劳动课上,八年级学生进行专门的实习,来学习操纵内燃机和电动机,学习使用各种测量仪器。我们对每一个学生都规定出最低限度的要求,让他在从一年级到八年级的学习年代里,在工作室里、教学工厂里和家里的工作角里,制作出多少直观教具和仪器。?
    在中年级,我们也十分重视这样一些创造性脑力劳动的形式,如让学生在读完书以后写书评,进行初步的设计计算,写学术报告的摘要介绍等(放在七、八年级)。?
    中学高年级的任务,是给学生以广泛的综合技术教育,养成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高度素养,给予牢固的实际技能和技巧,培养对劳动和对知识的热爱,使学生做好自觉地选择专业的准备。因此,教学方法的特点、课的结构和体系、课堂上的独立作业和自学的比重、实际运用知识的性质,都要与上述的目的相适应。高年级的各种教学方法的共同特点是:与低年级和中年级这两个教学阶段相比较,高年级在更大的程度上独立地和有意识地去获取新知识和运用已有的知识,采取更多样化的方式和方法从事独立的脑力劳动,以及(这是高年级所特有的任务)把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同年龄的和年幼的同学。在高年级,理论性的技能和技巧的范围是如此广泛,以致如果不在获得知识的每一步上都跟知识的运用和传授、独立的探求和猎取相互配合起来,高年级学生就无法顺利地学习。?
    我们在高年级放在首要地位而采用的教学方法,都明显地具有脑力劳动的下列特征:(1)利用以前所获取的知识和技能去“猎取”新的知识;以此为目的而独立地分析各种事实、现象和事物。(2)养成独立地把课堂上得到的知识加以运用的能力;形成、发展和加深为此目的而必需的技能和技巧;为此目的而完成实际作业,如做练习、进行计算、解应用题等;装配各种机器和机械的活动模型等。(3)在自然条件下和实验室里对各种现象和过程进行研究工作。?
   在高年级,更加明显地表现出教学方法的特点对于教材内容的特点及知识的可运用性的依存关系。50年代初,我们学校在高年级教学中形成了一个“演讲—实验上课制”。这一体系的主要特点,就是把讲解(获得、概括)理论知识的方法跟旨在加深、发展和检查知识的实际作业的方法多样化地结合起来。教师在准备一系列的课时,就要考虑到并且规划出这种结合。在这里,不可能规定出任何一种标准的课的结构模式,也不可能找出一种对所有学科或一门学科的所有章节都通用的教学方法。例如,文学、历史、数学或物理的某一章节(课题)需要上一节“引言课”(即在这节课上先对本章节的全部教材做一个总的介绍,让学生做好学习的准备),而在另一种情况下就没有上这种课的必要。?
在“演讲—实验上课制”里
,演讲法(关于历史的、文学的、地理的、自然科学的内容的演讲)起着很大的作用。根据课题的内容和实际作业应占的比重,可以用一、二节或好几节课进行演讲,而把其余的时间用于让学生进行独立的实际作业,这种实际作业的目的不仅是加深和发展知识,训练技能和技巧,而且还包括获取新知识,为学习新教材做准备。在一些情况下,演讲的内容可以把本课题的所有最重要的理论问题都包括进去;在另一些情况下,演讲只选取部分教材为内容,其目的在于给学生提供一个分析的榜样,教会他们怎样独立地研究理论问题。第一种演讲一般适用于自然科学学科(特别是物理、化学),第二种演讲则适用于人文学科 (特别是文学)。?
    我校全体教师特别重视的一个问题,就是要正确处理演讲跟接着进行的独立实际作业之间的相互关系。演讲是为独立作业指明方向,它不仅讲解理论问题的内容,而且指明研究、实验和阅读参考书的方法。这一点对于自然科学基础学科特别重要。有经验的物理、化学教师,总是把实际指导独立作业方法作为演讲的一个组成部分的。?
    数学课的演讲具有只有这门学科才有的一些特点。严格地说,在数学课上,纯粹的演讲几乎是没有的。在有经验的数学教师的课上,学生总是一边听教师对理论问题的讲解,一边在思考他随手记的笔记(随录),这种笔记也就是他对演讲中所谈到的规律性进行深入思考的作业题。学生在思考这些作业题的时候,就要运用以前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由此可见,对演讲的深入理解是通过独立作业体现出来的,知识也在独立作业中得到了发展和深化。?
    人文学科特别是历史学科的演讲,其特点是讲授教材时的概括性。有经验的历史教师总是为演讲挑选那些最重要的、带根本性的问题,理解这些问题有助于形成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同时,教师也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他们在独立作业中进行研究和解答。例如,在复习《19世纪的德国》这一课题时,学生独立地探讨“德国封建关系的消亡过程”这一问题。教师在就这一课题进行综述性的演讲”时,告诉学生应当怎样独立研究问题,利用哪些参考资料。?
    地理学科的演讲的特点,是广泛引用那些说明某个国家或某一类国家发展的经济、政治条件的补充材料。?
    在文学课的演讲中,我们十分重视艺术的、审美情感的因素。文学教师的演讲的中心是分析艺术形象,并且力求最大限度地转达作家的描绘手段。在这些讲演中,教师经常直接地诉诸青年们的思想和感情,激发他们去深入思考某些社会现象,思考人与人之间的精神和心理关系。?
    在“演讲—实验上课制”中,新课题的学习也可以不从演讲开始,而是从学生在课堂上和在课外从事的实际作业开始。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演讲(或者让优秀的学生做摘要性的学术报告)实际上就是对该课题的学习做出总结。在人文学科特别是文学的学习中,采用这种途径是较为适当的。在许多情况下,研究文艺作品是从阅读原著开始的,这时候学生不仅反复阅读作品中最有价值的部分,而且就作品中涉及的社会政治问题、道德问题和审美问题发表自己的思想、观点和判断。文学课题的学习常常就从辩论开始。生物、物理、化学教师,有时候在学习新教材以前,先让一个学习好的学生做一个简短的报告,把一些概念、公式、结论、规则、规律加以总结,从而把全体学生引导到接近于新教材的学习。?
    在演讲以后或演讲以前进行的实际作业,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知识的性质及其运用的形式,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和方法来完成。例如,在数学课上,可以让学生解答试题和应用题,进行实地测量,分析各种证明的方案,编制程序(用于程序控制的模型),编写操作机器和机械的说明书,分析统计资料和数据,制作证明某些公式的模型,帮助低年级数学爱好者学习,等等。?
    数学教师力求做到,使学生在解答习题时,每一个人都要独立地劳动,透彻地理解教师在演讲中所叙述的理论性概括。为了使学生进行独立作业,经常挑选好几种习题方案——一般地提出4种方案。前3种难度不同的方案是从教学大纲的要求出发的。第4种方案则包含着某些超出大纲范围的因素,这类习题是打算给能力强、有天才的学生(对他们一般都在课外小组里进行个别辅导)做的,同时也是为了培养出新的天才学生而设计的。作业题的分化能引起学生的强烈兴趣,发挥他们的才能,激起学生的竞赛精神,并且能帮助教师在作业过程中研究和评价学生的知识。学生们都竭力要完成较难的方案,并且想用独创的方法来解答习题。学生经常先把较容易的方案解答出来,再着手做较复杂的方案,经过克服困难而完成作业。通过这种用数种方案来布置作业题的工作,就在学生中发展了相互竞赛的精神。那些最成功的、有独到见解的解题方法,被刊登在学校的数学杂志上。?
    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随着一部分学生在这个课题方面的知识的发展和深化,教师在课堂上给2、3个学生(或4、5个学生)布置几道有数种方案的作业题,并在题目上标明“考查题”的记号。学生选择自己会做的那个方案把习题解答出来。在个别情况下,考查题里除解答习题外,还要求编制新的习题(图表、计算、进度表等)。这样,对全班学生来说,教学在照常进行,而在个别学生来说,已经在考查他们的知识了。到了一个章节(课题)学完的时候,一般来说,对全体学生的知识都有评定了。对于已经得到分数的学生,教师从以前学过的章节(题目)中挑选一些较难的题目让他们做,或者建议他们独立地学习后面将要学习的教材。?
    在“演讲—实验教学体系”里,在一些课上,让学生完全独立地学习新教材。在这里,占首要地位的,是让学生独立地钻研好几种资料来源,或者让他们在完成实际作业的过程中一边读书一边研究某种现象。这一体系有助于动员学生自己去积极地获取知识。学生和他的精神世界不仅是教学法研究的对象,而且是教学法的主要动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8 06:4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