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只有一个地球
教学要求
1.了解本课介绍的有关地球的知识,使学生受到初步的保护环境的教育。
2.语文课与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相结合,让学生主动地去获取更多的知识。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为什么地球上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为什么不能破坏地球的自然资源,为什么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从而了解文章标题“只有一个地球”的意思。
教学难点
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更多的知识。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二)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三)理清文章的脉络,概括小标题。
教学重点
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概括段落大意。
教学难点
分段并概括小标题。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提示课题,明确目标:
1 、猜谜:“不用发动日夜转,春夏秋冬自己变,每天能行八万里,满载人类千千万。”〔板书:地球〕
2 、出示地球:关于地球,你知道些什么?怎么知道的?
3 、今天学的课文题目,不是“地球”,而是“只有一个地球”〔板书:只有一个〕,这是为什么呢?读了课文,我们就能全面解开这个谜。
二、据意读文,随文学词,解决问题:
1 、明确读文要求:
⑴根据段意朗读相应的段落。
第一段:地球在宇宙中十分渺小,而人类的活动范围更小。
第二段: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有限。
第三段: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第四段:号召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
2 、每位学生根据段意找到相应的段落,用“ //( ) ”表示。
3 、朗读课文,比一比,哪组读得最棒,标准是正确、流利、有感情。
4 、师:⑴组织学生相机学习生词。
⑵组织列小标题,板书:范围很小、资源有限、难以移居。
三、练习提高,巩固运用。
做课件出示的练习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理解语言文字,进而理解"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
2、了解本课介绍的有关地球的知识,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①为什么说地球上人类活动范围小②为什么不能破坏地球上的自然资源③为什么不可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从而深刻理解课题"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产生要精心保护地球的理想并付诸行动。
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地球的图片以及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被人类随意破坏而导致生态灾难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明确学习目标。
教师启发谈话,提出本课学习目标:
1、为什么说地球上人类活动范围小;
2、为什么不能破坏地球上的自然资源;
3、为什么不可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4、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地球。
二、学生自主探究,师生互动
1、提出自学要求、方法,学生自学课文1-4小节。
① 速读课文1-4节说说你觉得地球是一个怎样的星球?
② 你是从哪些句子得到这样的感受的?用曲线划出句子,读一读。
③ 同桌讨论,你从这些句子中哪些词特别能体会到这些感受?用小圆圈圈出词儿,想一想,为什么?
2、学生同桌讨论,学习1-4小节,师巡回指导。
3、汇报自学结果:
① 学生扣词扣句谈感受,交流自学结果。
4、学生小组讨论,进一步学习3-4小节。
① 填空。
我是( )资源,( )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可是,由于人类的破坏,我( )不能再生,( )造成( )生态灾难。如( )( )。
② 讨论水资源、大气资源、生物资源……是怎样不断再生的?举例说说人类是怎样随意破坏这些资源的?导致了怎样的一系列生态灾难?
5、组织交流
① 学生举例说说。
6、学习5-7小节。
① 质疑。
② 学生辩论
正方:我们能移居到别的星球。
反方: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
三、吸收内化,拓展延伸。
1、学习课文第8、9小节。
2、教师总结。
3、浏览网页《只有一个地球》,获取更多的知识。
四、课外作业:
1 、抄记生字词、好词好句。
2 、呼吁人们精心保护地球,有哪些切实可行的办法呢?(构思一幅宣传画、设计一句宣传标语、写一篇环保作文、设计环保手抄报等)请进行环保实践活动。
板书设计:
范围很小
9、只有一个地球 资源有限 精心保护
难以移居
教学后记:
上完这一课,整体感觉效果还不错,但是,不足的地方仍需以后改进。
一、成功的三点:
1、巧设训练法
课文讲到人类对可再生资源的破坏时,为了淋漓尽致地揭露人类给地球造成的危害所在,我从“一系列”这个词着手分析,什么叫“一系列”就是连锁反应,体会生态灾难的危害所在,从而意识到环境保护的燃眉之急。
我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进行句子的练习,以此来体会用词的精妙所在:我是( )资源,( )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可是,由于人类的破坏,我( )不能再生,( )造成( )生态灾难。如( )( )。这样的练习多了,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种模式,学会使句子的表达更具体生动。此练习答案的多样化无疑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
2、 精选片段练读
课堂上让学生比赛读书,让学生替老师比赛读,让课堂上生动活泼,趣味盎然,通过读洋溢着师生情,形成一种“相似的和谐的振动”。情生趣,趣激学,在师生比赛读书的过程中,学生学习情绪高涨,练习读书十分投入,其表现欲、好胜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在不知不觉中,课文读得流利了,读得有感情了。
我们平时有效实施语言文字训练,需要扎扎实实体现在每一课的教学中,使学生领会其博大精深,进一步发展祖国的语言文化。让我们的语文课堂不但具有人文性,而且具有工具性,不失“语文味”,这将是我们语文教师的不懈追求。
3、小组探究学习与辩论
为了让学生能够真正到动起来,我让他们参与了教学的整个过程:课前布置学生搜集了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各种资料;课堂上,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畅谈自己对地球的了解;小组合作交流,探究环境污染的形成原因等。并且分正反方进行辩论,把知识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教学不足
1、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可以从发言中体会得到,学生的自学情况较好,对课文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只是大部分,有的学生做的不够到位。合作学习能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参与学习以及表现自我的机会。就我们班级现状:有六十多人,在开展学习过程中,老师提出一个问题,举手者数十人。只有一人有幸发表高见,其他人则无露脸的机会。开展合作学习,可化整为零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参与和交流的机会。能搭起展示才华的舞台,使学生感到有被人尊重的愉悦机会。但也有着不完善的地方,比如时间的分配,小组时间的不均衡,小组成员能力水平的差异等等,决定了我今后将会更加努力去探索、完善。
2、新课改是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思想观念上的改变,真正对教材内容并不是做了很大的改变,我个人的认识教材只是知识的载体,我们所要做的是如何让学生学会探究式学习,如何变“满堂灌”改为“活动式”、“启发式”、“探究式”的教学。找出了原因,我会信心倍增地投入到以后的教学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