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教研课《唯一的听众》优秀教案导学案优质课教学设计资料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12-7-25 16:24:47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教学过程:

一、默读课文,回顾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预习指导提要。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9自然段,找出老妇人言语的句子,并想想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说的?为什么要这样说?

生自学。

三、学生互学。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四、重点讲解。

1、 品味老妇人对“我”讲的话,想一想她是在什么情况下讲的?体会每句话的含义。

① “是我打扰了你吗?……一会儿”“我猜想你一定拉的非常好……请继续吧!”“我能做你的听众吗?”

( 听到了“我“糟糕的琴技,老妇人的语言里充满了尊重和理解。

她故意装聋,是为了让我练琴时无所顾忌,减轻负担,鼓足勇气。

这种善意的欺骗是一种真诚的鼓励。

主动做听众,这是对我练习琴技的一种无言的督促。)

问:那么我听了这样的话,心理有什么变化吗?

我由懊恼羞愧变得有了几分信心。

从一开始的灰心,到现在有了信心,这是一个多么大的转变啊!这正是由于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我。

 指导朗读。

② “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这是对我练琴的一种肯定,一种鼓励,让我产生了从未有的感觉,那种感觉是一种信心,一种勇气,一份执着,一股力量。

③ “你的琴声能给我带来快乐和幸福”:

 她的赞扬鼓舞,是我发奋练习的不竭动力,老教授善于循循善诱,使我爱上了小提琴。

  问:我的反应如何?

  我常忘记她是聋子。

  (我演得如此投入,得益于老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

  过渡:老人的语言是真诚的,作为一个自称耳聋的音乐教授,她鼓励、帮助我的另外一种形式就是平静、深沉、明澈的眼神。也就是神态描写。

2、找出老教授的眼神描写,重点交流。(三次“平静地望”)

 ① 当我拉出像锯床腿的声音时,她的平静,给我勇气和力量,让我毫无顾忌的大胆练习。

② 当我有了几分信心,每天去练琴。她的平静,鼓励我不断努力。

③ 当我渐感奏出了真正的音乐,她的平静,体现了对我更高的要求,告诉我不要满足,继续提高。

3、解决学生的问题:

① 为什么不拆穿这个谎言?

  联系《我看见了大海》,因为这体现了老教授教育方法的独特,她并没有给予我琴技上的指导,只是给予了我最宝贵的信心。其实老教授的“不教而教”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啊!

② 为什么当我在成千上万的观众面前演出时,总是忘不了那唯一的观众?

表达了我对老教授无限钦佩,敬仰之情。是她的循循善诱,积极鼓励,真诚无私地帮助,使我树立了信心,刻苦练习,最终获得成功。

指导朗读最后一段。

板书:

真诚无私、敬佩感激

三、拓展。

  1、这篇课文我们已经学完了,你认识了一位怎样的老教授和一位怎样的小提琴手?

2、我想对老教授说什么?我还想对小提琴手说神,我更想对自己说什么?

四、小结。

  说实话,我们作为读者都为文中的“我”感到由衷地庆幸,他遇到了伯乐,这位老教授外表优雅,有艺术修养,有学者风范。她真诚无私的帮助给予了我无限的信心和勇气,让我最终爱上了小提琴,站在了万众瞩目的舞台中央。

老师也希望同学们拥有自己的最精彩的人生舞台!

四、作业

1、抄写印象深刻的句子。

2、在你遇到困难灰心丧气的时候,你肯定也得过别人的帮助,这些帮助肯定让你难以忘怀,请选择其中的一个场景来写写。字数在100字左右。

五、板书设计

唯一的观众



             真诚无私

         老教授      我

             敬佩感激

五、教后记。

上完了课,感觉不是很满意,很多地方做得不够:

1、朗读形式较少,指导不够深入。学生虽然能够理解老教授是一个懂得教育方法、关心爱护年轻人成才的慈祥的老人,但是对角色的情感把握还不够大胆和准确,所以朗读老教授的语言时放不开,朗读语气不够。

2、感悟不够。虽然能够抓住老教授的语言神态进行重点教学,但挖掘不深入,给学生的时间和空间都不够,所以对人物精神世界的感悟也是较为粗浅的。

3、课堂环节不够紧凑。如导入环节用时过长、学生在课上通读课文时间过长、老师的话过多等等,这些环节无形中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使得学生在深入理解课文方面受到了影响。

4、课堂上语文味的体现。虽然课堂上,我一直引领学生朗读品悟,但练习不够。虽说课堂上,我安排了省略号的补白,预设中有个练笔,但是由于课堂容量较大,没让学生动手写,匆匆说一说过场,这一工具性体现的就不够了。

如果再讲这篇课文我将以“文中的老妇人哪里让你感动?”这一问题让学生主要抓住老妇人的语言、神态来感受。汇报时让学生尽情的表达,抓住一点让多生分析,说透,这样一处一处的分析。最后教师总结时分别从语言和神态入手。体会欣赏和鼓励是小伙子刻苦练琴的巨大精神力量。希望同学们多欣赏别人,鼓励别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2-7-25 16:25:33 | 只看该作者
南洲实验小学六年级语文预学案(教师用)
课    型
新  授
课  题
《唯一的听众》
授课安排
第二课时
授课教师
段  静
审  核
教研室
授课班级
六班
授课时间
10月22日
单元目标
1.阅读课文,感受文中人物的美好心灵,体会真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感动,树立讲诚心,动真情,乐意用自己的爱心帮助别人的风尚。
2.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学习作者通过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抒发真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抓住课文重点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同学讨论。
3.理解课文内容,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为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4.体会作者如何通过对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抒发美好情感的。
教学重点与难点
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为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教学模式
联读导学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预读
1.明确目标,布置预学。
要求学生课前完成预学案“我会学”和“我的疑惑”部分。
一.课前预习:
☆ 我会学
复习
1. 回顾课文内容,根据相关句子说说“我”在学习拉琴的过程中,心理和行动发生了哪些变化。
我会学
    预习
2. 默读课文,找出描写老人语言的句子读一读,用“﹏﹏”划出来。依次想想老人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些话的?“我”听后有怎样的感受?把想法批注在相应的位置。
3. 默读课文,找出描写老人神态的语句读一读,用“……”标出来。依次体会老人当时是怎么想的,把想法批注在相应的位置。
☆  我的疑惑
将描写老人语言、神态的语句反复读一读,提出不懂的问题。
二.课堂展示。
三.课堂反馈:
☆  我会做
1、 课文中哪些句子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请找出来读一读。
2. 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
①  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
这句话把     比作    ,形象地写出了早晨树林的      和“我”       的心情。
②  那时,我总是不由得想起那位“耳聋”的老人,那清晨里我唯一的听众……
     时,我唯独想起了那位假装“耳聋”的老人,因为    。这句话表达了“我”对老人的       的情感。
四.学习收获。
附拓展阅读:
心 灵 有 耳
一位小女孩因为长得又矮又瘦被老师排除在合唱团之外。
小女孩躲在公园里伤心地流泪。她想:我为什么不能去唱歌呢?难道我真的唱得很难听吗?想着想着,小女孩就低声唱了起来。她唱了一支又一支,直到唱累了为止。“唱得真好!”一个声音响了起来,“谢谢你,小姑娘,你让我渡过了一个愉快的下午。”这时小姑娘惊呆了!说话的老人说完就走了。
小姑娘第二天下午再去时,那老人还坐在原来的位置,满脸慈祥地看着她微笑。小女孩又唱了起来,老人聚精会神地听着,一副陶醉其中的表情。最后他大声喝彩,说:“谢谢你,小姑娘,你唱得太棒了!”说完又走了。
这样过去了许多年后,小女孩变成了大女孩,而且成了有名的歌手。但她忘不了公园里那位慈祥的老人。一个冬日的下午,她特意去公园找老人,令她失望的是那里只有一张小小的孤独的靠椅。后来才知道,老人死了。
“他是个聋子,都聋了20年了!”一位知情人告诉她。姑娘惊呆了。
议读
2.情境导入,解释课题。
3.组内讨论,生生释疑。
4.课堂展示“复习”部分,师生释疑。
回顾课文内容,根据相关句子说说“我”在学习拉琴的过程中,心理和行动发生了哪些变化。
5.展示交流:找出描写老人语言的句子读一读,依次说说老人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些话的?“我”听后有怎样的感受?
①  课件出示句子,点拨:把转述句改成第一人称直接叙述:有一次,她对我说:“               。”②  小结:作品中人物的语言不仅包括直接引语,还包括间接引语。我们阅读时要注意边读边想。
6.指导朗读描写老人语言的句子,点拨:
①  议读句子:
1 “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 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里坐会儿。”
2 “我猜想你一定拉的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3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点拨:老人提出什么要求?她听我学琴的态度和身边的父亲、妹妹一样吗?指导朗读。
②  议读句子:
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上一句:“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指导朗读,点拨:老人不断地夸奖着我,鼓励着我,“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③  议读句子:
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
点拨:想象老人当时具体说了些什么吗?指导朗读。
④  小结:抓住人物的语言设身处地的去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
探读
7. 展示交流:找出描写老人神态的句子读一读。依次体会老人当时是怎么想的。
课件出示句子,学生质疑。
8. 读导结合,组织探读:
①  点拨:老人平静的神情包含着怎样的情感? 为什么作者说它象深深的潭水?
②  小结: 抓住人物的神态设身处地的去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也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
10.学生小结学法收获。
11.回读课文,质疑释疑。
练读
12.课堂检测,巩固练习。
⑴  读一读课文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
⑵  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
①  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
这句话把         比作             ,形象地写出了早晨树林的     和“我”     的心情。
②  那时,我总是不由得想起那位“耳聋”的老人,那清晨里我唯一的听众……
                    时,我唯独想起了那位假装“耳聋”的老人,因为                 。这句话表达了“我”对老人的       的情感。
13.总结全文,归纳收获。
教学反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7-25 16:28:55 | 只看该作者
背景分析:《唯一的听众》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赞扬了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表达了“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

案例主题:体会文章抓住人物神态、语言、心理等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

案例过程描述:

片段一:读懂变化,体会照应

1、通过预习,我们明白了课文讲述了“我”拉小提琴前后的变化。读读课文,边读边联系上下文思考:“我”以前怎样?现在怎么样?

2、教师引读:

以前,“我”不敢在家里练琴;现在我又敢在家里练琴了。

以前,“我”父亲和妹妹只能受到我练琴的折磨,现在……

以前,“我”坐在木椅上练琴;现在……

以前;“我”只想到林子里一个人悄悄地练琴;现在………

以前,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现在……

3、你从刚才的朗读中发现这段话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归纳:前后照应。

4、从这些语句中,你感觉到“我”变得怎么样?在旁边写下你的批注。

归纳:自信了;勤奋了;进步了;投入了;胆大了;开朗了;琴技提高了……

(语文学习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是读书,以读促思,以读促悟。既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落实了读书这一学习任务。)

片段二:品悟佳句,体会心理。

师:我之所以有这样大的变化,缘于老人的鼓励,课文抓住老人的哪些方面进行描写?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找出答案。

生:浏览全文,画出描写老人神态和语言的有关语句。

生:跳读课文找出答案。

师生共同交流,对话。

1、 A、第一次“平静地望着我”。

        B、第二次“平静地望着我”。

C、第三次“平静地望着我”。

在交流的过程中,老师以“在什么情况下老人这样说的,你体会到什么?”贯穿始终,并将指导感情朗读穿插其间。

2、教师小结:如果说老教授善解人意的语言是有声的鼓励,那么她平静的神态,特别是每天早晨作“我”唯一的忠实听众的举行,就是无声的激励,从而使“我”最终能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所以, 那双眼睛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里,那双眼睛使“我”战胜自卑,重树信心。齐读文章最后两句。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应积极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此时让学生读一读,画一画,议一议,就是让孩子运用已有的学习方法自读自悟。)

片段三:补写留白,学以致用

师:我心中的这个秘密在妹妹的惊叫中真相大白。下面会发生什么?我心中会有怎样的感慨?以后的每天早晨,我还会在树林里练琴吗?老人还会早早地等着我吗?我说穿了这个秘密吗?还有很多可能。课文只写了六个点,省略了。你能发挥想象。把省略的内容、情景补写出来吗?

生1:“什么?她是音乐学院的教授?”太不可思议了。我的脑海中浮现出老人慈祥的面容与她那深深的潭水一般的眼神。我顿时明白了,老人精心编织了一个善意的谎言。其实是为了我能够更好地演奏小提琴曲。那位清晨我唯一的听众,总是在我沮丧时,默默的支持我。我不想把我知道她不是聋子的事情告诉她,我要珍藏这个秘密。我要一直面对那位唯一的听众尽心尽力地演奏。她是一位真正的听众。

生2:这位老人为什么要说谎?不,她不是在说谎,她是为了保护我的自尊心呀!这位老人,太感谢你了。你是我唯一的听众,你给了我自信,让我有了重拾小提琴的勇气,而且给了我生命中最重要的帮助。

生3:我十分震惊,教授?太不可思议了。当我再次走进林子,当老人继续平静而慈祥地望着我时,我真想大声地对老人说:“谢谢,是您让我重拾信心!是您,让我这个音乐白痴有了自豪感。”可是,我不想捅破这个谎言,于是。我静静地拉;老人静静地听。

……

(学习是为了更好的运用,只有在不断的练习中才能强化认识,提高能力。在学生体会了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环境描写的好处后,设计读写结合点,课堂中进行小练笔,不但可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还为学生习作提供了锻炼的机会。如此这般,我们学生的习作能力才能提高。)

课后反思:

阅读教学究竟“教什么”,怎么教才能教出实效?一直是我们语文教师莫衷一是的问题。很多时候我们跟着课文内容走,,课文写什么我们就教什么。教师教得模模糊糊一堂课,学生学得糊里糊涂一大片。因此,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应更明确而集中,教学内容应更清晰而精要,教学活动应对照教学目标而开展,真正让学生学有所得、习有所获。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的要求是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文章的表达顺序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往往通过三五遍的读书之后就能解决。难点在于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并学以致用。本单元的读写训练重点是体会人物心理活动描写,行动描写及环境描写等的作用。因此,本节课,我在学生“已知已能”的基础上,指出他们理解和感悟上的盲点,揭示他们的“未知未能”,以上教学片断的设计就帮助学生解决这一重难点,力求使学生当堂完成教学目标。

课堂上,我紧紧围绕“读书”这一学习形式,让学生循着一两个大问题去反复读书,在读中找答案,在读中感悟情,在读中领悟表达方法。朗读形式上,我将范读、默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读交替使用,力求丰富多样,与教学需求密切联系。第二,在本课时教学中,我根据本单元训练重点和学生学情,努力使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已有的学法。本组课文已经学习了两篇写人的文章,学生也不同程度地掌握了一定的学法,课堂上他们也在实实在在的实践着,运用着。他们用笔批注着老妇人的语言、神态、动作,以及“我”的心理描写,并或多或少地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学生在发言的过程中也能抓住重点词、联系上下文,进行对比等等多种学习方法,我也及时进行了肯定和点拨,强化了学习行为。但是在最后的小练笔中,留给学生的时间还是有些仓促,评讲的范围不够广,不能使更多的学生欣赏到自己或同学的小练笔,这是一个遗憾。这也提醒我,在教学过程中还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锤炼教学语言,以留出更多时间用于小练笔和评讲或拓展延伸,尽可能地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7-25 16:29:26 | 只看该作者
11、唯一的听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围绕老教授的言行,与我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从多次的读写实践中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一、回顾旧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在拉琴的过程中,在不同的场合,拥有不同的听众、评价及产生不同的心理。
作者先在(),(),他的心情();后来,他去(),(),(),他的心情();他再次来到(),(),他的心情(),最后,他在(),(),()。
可见在拉琴过程中,作者的心情反差是巨大的,他的行为也发生了巨变,今天我们这节课继续学习这篇课文。出示课题
二、研读作者行动变化的语句。
(一).请同学们快速黙读课文,用波浪线划出我行为变化的语句。
(二).交流,随机出示:
很快我就发觉自己变了。我又开始在家里练琴了。从我紧闭门窗的房间里,常常传出基本练习曲的乐声。我站得很直,两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湿透了衬衣。以前,我是坐在木椅上练琴的。
1.指名读,说体会
“又”字可以看出我重新拾回了自信。
“很直”“又酸又痛”看出勤奋、刻苦。
“紧闭门窗” “常常”说明作者决心大,持之以恒。
2.感情朗读
追问:还有哪些句子也能反映我的心理、行为的变化?
(三)出示:
每天清晨,我要面对一位耳聋的老人尽心尽力地演奏。
1、指名读
2、质疑:这位老人耳聋了,他能听到音乐吗?既然他是耳聋的老人,为什么我还要尽心尽力地演奏呢?
3、追问:有没有突出的词语说明“我”的琴艺长进?
4、感情朗读第8自然段
过渡:作为唯一的听众,老教授为什么使我的心理、行为发生这样大的变化?请同学们再次研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有关语句。
三、研读老人的言行。
(一)语言,随机出示
a.“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
b.“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c.“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
1、生汇报:
2、模拟情景:
3、角色体验
4、对比感悟
四、整合文本,升华感情

五、课堂练笔
1、师:我一直珍藏的秘密被揭穿,当作者知道她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她曾是首席小提琴演奏家。这时候,作者写了六个圆点,想象一个,作者听到妹妹这番话后心里是怎么想的?当他再次走进树林,拉起小提琴,面对这位老人的时候,他是怎么想的?
2、音乐中练笔
3、交流
4、总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2-7-25 16:30:13 | 只看该作者
《唯一的听众》教案

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上册)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摘录印象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3、体会老教授对“我”的鼓励、给“我”带来的变化,感受人与人之间真情的美好。


4、环境描写、人物心理描写的作用。


课前准备有关课件。



教 学 过 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文中的“唯一的听众”指的是谁?为什么称她为“唯一”的听众?

二、初读课文,解决疑问

1、带着问题初读课文。

2、汇报交流。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一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说说我在音乐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2、再读全文,结合课文内容概括“我”发生变化的原因。

3、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四、以点带面,品味全文

1、浏览课文,找出描写老人神态的关键词。(平静)

2、描写老人神态平静的句子,总共出现了几次,在文中画出来。

课件出示:

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1)第一次“平静地望着我”。

①在什么情况下,老妇人“平静地望着我”?对我产生了什么影响?

再读课文,并画出描写“我”的心理活动的语句。读一读,体会我的心理变化。(沮丧──充满了神圣感──沮丧──羞愧、兴奋)

可以联系上下文体会人物心理。如,

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环境描写,侧面反映人物心理活动。)

②是谁给了我动力,让我的心理产生这么大的变化?

划出描写老教授的语言的词句,读一读。

“是我打搅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

“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a.谈谈体会:从老人的几句话中,可以体会到老人的良苦用心,她在消除“我”的心理障碍。

b.练习读好这三句话。

③出示“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读一读,谈谈自己的感受。(老人在默默地鼓励我,在给我信心和继续练琴的勇气)



(2)第二次“平静地望着我”。

①出示“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从老人平静的眼神中,你品味到了什么?

②找出描写老妇人语言的句子,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感谢、称赞)

③在老人耐心热情的鼓励下,“我”的技术在不断提高。再读课文,说说老妇人的称赞和鼓励使“我”发生了什么变化?(信心倍增,行动、心理均发生变化)

(3)第三次“平静地望着我”。

①这次老人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平静地望着我”的?找到有关句子读一读。

引导体会“手指悄悄打着节奏”等隐含的信息。(琴艺长进)

②出示“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为什么说老人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你体会到了什么?

教师小结:如果说老教授善解人意的语言是有声的鼓励,那么她平静的神态,特别是每天早晨作“我”唯一的忠实听众的举行,就是无声的激励,从而使“我”最终能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

引读:“只看见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那双眼睛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里,那双眼睛使“我”战胜自卑,重树信心。齐读文章最后两句。引读最后一段:“后来,拉小提琴成了……”

三、读写结合,拓展延伸

1、课件出示三组句子,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2、平静的神态背后,老人在想什么呢?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发挥想象,描写一段老人当时的心理活动,可选一两处写。

课件出示:

当我沮丧地想离开小树林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当我每天去小树林拉琴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当我渐渐奏出真正的音乐时,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3、交流所写的内容,简单评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2 04:3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