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楼主 |
发表于 2012-7-25 16:23:02
|
只看该作者
11.唯一的听众
嘉善县吴镇小学 汤洁
一、教学目标
1.学会6个生字。正确读写“神圣、悠悠、庄重、仪式、抱歉、溜走、介意、追问、荒唐、声望、割舍、大吃一惊”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同学讨论。抄写印象深刻的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体会课文写作上的一些特点。
三、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1.学会6个生字。正确读写“神圣、悠悠、庄重、仪式、抱歉、溜走、介意、追问、荒唐、声望、割舍、大吃一惊”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同学讨论,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能从课文中获取信息,对“唯一的听众”按身份、外貌、特点一定的顺序来介绍。
第二课时: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3.关注表达,体会课文写作上的一些特点。
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听写词语,回顾课文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1课,先请大家把自备本打开,我们来听写一下这一课的一些词语。听写完出示校对:
沮丧 溜走 唯一
大吃一惊 无法割舍 成百上千
悠悠 仪式 抱歉
观察一下第一行和第二行的两组词语,你有什么发现?两组词语写出了作者前后的变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不仅词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课文的前后内容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们联系课文,合作说几组句子,我说句子的前半句,说作者开始怎样,你们说后来怎样,我们看看形成了怎样鲜明的对比。
开始,作者拉琴很生疏,拉小夜曲就像在锯床腿,后来,作者能熟练地拉许多曲子。
开始,作者害怕拉小提琴,总想溜走。后来,拉小提琴成了作者无法割舍的爱好。
开始,作者因拉不好小提琴而十分沮丧。后来,作者自信地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
开始,作者被家人称为音乐白痴。后来,作者成为了小提琴演奏家。
板书:音乐白痴 小提琴演奏家
这种变化你会用什么词来形容?(突飞猛进、判若两人、不可思议……)
作者的琴艺突飞猛进,创造这样的奇迹,有一个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个人就是——唯一的听众(齐读课题)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唯一的听众”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她的耳朵可以轻易地听出别人拉琴过程中的瑕疵,而她却偏偏说自己是个——聋子。聪明的同学一定会提醒我给聋子加上一种标点符号——引号。板书:“聋子”
那她究竟给了作者什么样的帮助,使他从一个别人眼中的“音乐白痴”成为一名“小提琴演奏家”?
(二)细读课文2—8自然段,感悟表达
1.请大家自由读2—8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老人给了“我”————————,使“我”从一个别人眼中的“音乐白痴”成为一名“小提琴演奏家”?交流:鼓励、信心、安慰、赞扬、肯定、关爱(板书:鼓励 关爱)
同学们,老人对作者的鼓励、关爱之情,是通过什么传达出来的呀?(语言、眼神)
2.请同学们再一次快速默读课文2—8自然段,用直线画出老人的语言。画好的同学可以先读一读老人说的话,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老人在什么情况下对作者说这话?为什么这样说?产生了什么作用?
交流,出示:
“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里坐一会儿。”一束阳光透过叶缝照在她的满头银丝上,“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
没找全的赶快补画上。
3.我们继续交流,老人的这些语言,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呢?我们先来看,一天早晨,她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这些话?
“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里坐一会儿。”一束阳光透过叶缝照在她的满头银丝上,“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是在作者认为自己拉的琴声破坏了林中的和谐,想溜走的时候说的)
我请两位同学合作来读读。一个人读在什么情况下,另一个同学读老人的语言,出示:
我的脸顿时烧起来,心想,这么难听的声音一定破坏了这林中的和谐,一定破坏了这位老人正独享的幽静。
我抱歉地冲老人笑了笑,准备溜走。
“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里坐一会儿。”一束阳光透过叶缝照在她的满头银丝上,“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我指了指琴,摇了摇头,意思是说我拉不好。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在这种情况下,老人为什么说谎称自己是个聋子呢?
多么善解人意的老人呀!为了让作者毫无顾忌,放心大胆地拉琴,她才谎称自己是个聋子。这种善意的谎言就是一种真诚的鼓励,我们一起把这充满阳光般温暖的话语送给这个沮丧自卑的青年。齐读:“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里坐一会儿。”一束阳光透过叶缝照在她的满头银丝上,“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大家注意到这句没有: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按一般的语言习惯,你会怎样说这句话?(每天早晨,我能做你的听众吗?)
是啊,为什么把“每天早晨”放在后面呢?你从“每天早晨”这个词中体会到了什么?(强调,告诉作者要每天坚持练琴,为自己的音乐梦想不断努力,不要放弃。)
“每天早晨”也许那是一个和风煦日的的早晨,也许那是一个( )的早晨,也许那是一个( )的早晨……谁来说? (寒风呼啸、烈日炎炎、雪花纷飞、大雨滂沱……)
不管是怎样的早晨,老人都是如约而至,始终如一地陪伴在“我”的身边,多么用心良苦的老人啊!让我们把老人对小伙子的的督促与鼓励告诉他吧。(齐读:“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4.非常好!我们看下一句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呢?出示:
以后,每天清晨,我都到小树林去练琴,面对我唯一的听众,一位耳聋的老人。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上一句:“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同样请两位同学合作读读,老人为什么这样说呀?(老人用耳朵、用心灵感受到了作者细小的进步,不停鼓励他。)男女同学合作读一读。听不仅要入耳,更要入心。板书:耳、心
此刻,这美好的鼓励产生了什么作用? (“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
这种感觉以前他得到过吗?(没有)“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一种喜悦的感觉、兴奋的感觉、温暖的感觉、快乐的感觉,一种成就感,找回了自信。)这句话包含了这么丰富的内容,读出来好吗?齐读:“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
5.同学们,这样的语言不单单在当时产生了这样的作用,给作者带来快乐的情感体验,还有着其他很大的作用呢!谁找到了,来读一读?出示:
“很快我就发觉自己变了。我又开始在家里练琴了。从我紧闭门窗的房间里,常常传出基本练习曲的乐声。我站得很直,两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湿透了衬衣。以前我是坐在木椅上练琴的。同时,每天清晨,我要面对一位耳聋的老人尽心尽力地演奏;而我唯一的听众,总是早早地坐在木椅上等我。”
文中哪一句话概括写出了老人的语言对我产生的作用?(很快我就发觉自己变了)那后面分别写了作者哪几方面的变化?(态度变了:变得认真,刻苦;情感变了:自信,爱练琴;行动变了:又回到家里练琴了)
作者先概括后具体地写出自己变得自信了,变得刻苦了,变得更爱练琴了。让我们一起用朗读为这样的孩子喝彩!我读概括部分,大家读具体的变化,好吗?师生配合读。
6. 有一次,老人说了什么?出示:
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
这句话是一个转述句,如果要是给它直接变成老人说的话,怎么说?(“谢谢你,小伙子。我能从你的琴声中感受到快乐与幸福。”)
老人为什么说我的琴声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鼓励我,我尽心尽力地演奏,琴艺突飞猛进,奏出了真正的音乐。)
7.出示:
“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里坐一会儿。”一束阳光透过叶缝照在她的满头银丝上,“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
同学们,老妇人的四句话,能不能调换顺序来说?(不能,“我”在老妇人的鼓励下消除“我”的心理障碍,战胜了自我,重新找到了自信,并且学会享受音乐,由此获得了成功,而且她的鼓励是层层递进的。
老人的语言是怎样的语言呢?文中用哪一个词语来形容?(诗一般的语言)是啊,诗一般的语言,这样的语言,简洁清新,回味悠长。我们用心读一读,感悟老人那诗一般的心灵。配乐齐诵:
是我打扰了你吗,
小伙子?
不过,
我每天早晨都在这里
坐一会儿。
我想
你一定拉得非常好,
可惜
我的耳朵聋了。
如果
不介意我在场,
请
继续吧。
也许
我会用心
去感受这音乐。
我能
做你的听众吗,
每天——早晨?
真不错。
我的心
已经感受到了。
谢谢你,小伙子。
你的琴声
能给我带来
快乐和幸福。
言为心声,这样一位有着诗一般心灵的老人鼓励我,关爱我,使我找回了自信,看到了一个诗意的美好世界的!
8.如果说语言是有声的鼓励,那么眼神就是无声的鼓励,板书:目。请大家用波浪线画出描写老人眼神的句子。交流出示:
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自己读一读,你们发现这三句描写老人的眼神的话有什么共同点?(都用了“平静”这个词语)
用了三个平静,是作者词语贫乏吗?平静的眼神背后,有着怎样丰富的内心世界,老人在想些什么?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发挥想象,可选一两处写。音乐起,出示:
(1)当我沮丧地想离开小树林,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2)当我每天去小树林练琴是,面对唯一的观众,一位耳聋的老人。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在说:———————————。
(3) 当我渐渐奏出真正的音乐时,她慈祥的眼睛平静的望着我,仿佛在说:————————————————————。
交流,教师相机评价。
此时无声胜有声,同学们读出了老人平静眼神背后的不同含义。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老人一直用平静的眼神望着我,她的眼神没有变,还有什么没有改变?(对我的鼓励、关爱没有变)
老人一如既往的鼓励、深深的关爱之情,都蕴涵在她的眼神里,所以看上去像——深深的潭水。齐读:“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老人给予情。
(三)总结提升
1.终于有一天,我从妹妹口中知道了事情的真相。这里,用了一串省略号。想像一下,此时:作者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交流
同学们说得多美啊! 那作者为什么不把它写出来呢?省略号含义深刻,更耐人寻味,给了读者无限想象的空间。省略号,蕴含了千言万语,像跳跃的音符,弹奏起一曲难以言表的动人乐章。
2.引读:后来,拉小提琴成了我无法割舍的爱好。我能熟练地拉许多曲子。在各种文艺晚会上,我有机会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曲。那时,我总是不由得想起那位“耳聋”的老人,那清晨里我唯一的听众……
同学们,课文学到这儿,你知道作者为什么把老人称为“唯一的听众”了吗?
(感激老人,是老人给作者信心,带领他度过了练琴起始的艰难阶段;敬佩老人,是老人给他鼓励,带领作者体验练琴中成功的喜悦;赞美老人,是老人让他懂得享受音乐,带领他走向人生的美好境界。)
板书完整:“聼”。这是听的繁体字,老人身体力行,告诉我们倾听就是要入耳、入目、入心,是她用语言和眼神给予了我鼓励、关爱。老人为我编织了一个美丽的谎言——她的耳朵聋了,这谎言背后蕴含了她高尚的品德,“聼”变为“德”。
带着对这位德高望重的音乐教授的感谢、敬佩、赞美之情,再次齐读课题。
课文最后这六点又省略了什么呢?请同学们尽情发挥想象,灵活运用本课中学到的表达方法,完成一次课后小练笔,好吗?下课!
板书设计:
11、唯一的听众
“聋子”
听 德
音乐白痴————————————————————————小提琴演奏家
鼓励 关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