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修订的数学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发布者:刘凤华
一是“前言”内容较《实验稿》有较大的变化。
《修订稿》在“前言”部分重点明确指出数学课程理念和目标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与教学具有指导作用,所规定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每一个学生应当达到的基本要求.
二是“基本理念”的表述更加准确、科学、合理。
对于什么是“数学”,《新课标》将原来“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改为“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与人类的活动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学教育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技能,另一方面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逻辑推理和创新思维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新课标》对基本理念的表述也做了一些修改。如将原来“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改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样改动让人觉得更加科学,易于理解。
三是对学生的培养目标进一步细化、科学。
《新课标》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在具体表述上做了修改,在原来提出的“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提出了“四基”要求,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对于问题解决能力方面,在原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在总体目标中突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改革方向和目标价值取向。
四是“设计思路”的修改较过去表述的更加清晰、明白。
原课标中设计思路表述的不够清晰,直接从学段的划分和学段总目标开始讲述。而《新课标》对设计思路做了较大的修改。主要是对四个方面的课程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做了明确的阐述。将《实验稿》中的“空间与图形”、“实践与综合应用”分别改为“图形与几何”和“综合与实践”;将《实验稿》中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等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关键词修改为“数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模型思想”、“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推理能力”、“数据分析观念”。特别是将原来的“符号感”改为现在的“符号意识”,个人认为更加科学、合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