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790|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观摩课《别饿坏了那匹马》听课心得笔记评课记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7-25 10:48: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公开课 饿坏了那匹马》评课稿
今天下午,我听了董老师上的《别饿坏了那匹马》这篇略读课文,现在与大家交流交流个人的几点看法:
课堂亮点:

一、         激趣导入,启发学习。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伊始,师说:“我们都不希望被别人欺骗。。。。。。但是有些谎言也是善意的。”接着导入新课。新课的导入即触发了学生对新课内容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课堂教学有效性自然就提高了。

二、         教路清晰,重难点突出。

“别饿坏了那匹马”围绕这句话展开学习。文中几次出现“别饿坏了那匹马”,划一划,想一想每次的用意是什么?通过品读重点词句,体会文中的青年具有怎样的优秀品质。这一教学思路清晰,又抓住文章的重难点。

三、         注重基础知识学习。

课堂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枯焉焦黄”;句子的破折号表示什么意思。

不足之处:

当然,我们的课堂永远是遗憾的艺术,一节课难免会有不如意之处。在教学中,教师不敢放手,总是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学习。同时学生缺少合作交流的学习机会。没有体现略读课文的教学方法。

每次参加教研活动都有收获,我乐于参与。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7-25 10:48:47 | 只看该作者
   《别饿坏了那匹马》评课稿

《别饿坏了那匹马》文章主要写了酷爱读书的“我”在失去看书机会时,摆书摊的残疾青年谎称家中有马,买下马草,让“我”继续看书的事。赞扬了作为书摊主人的残疾青年不计一己得失、想方设法让“我”读书的良苦用心,表达了“我”得知真相后的深深感激之情.

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个老师、一群学生,没有表演,没有多媒体,犹如一副简笔画,《别饿坏了那匹马》平淡而又真实、温馨而又感人,最适合用这样简约的课堂教学来展示、来演绎。

一、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己酝酿。

     陈年老酒为什么越老越香醇?时间!有了足够长的时间酝酿的酒的品质才达到“醇”的境界。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像老酒一样,需要有足够的时间来酝酿出属于他们自己的思想。在学生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试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时,老师能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思考,给学生一个静思默想的空间。为师则在一旁耐心的等待,在等待中积极地巡视,及时给予个别学生的帮助。学生概括课文《别饿坏了那匹马》的主要内容,从“我”的角度来说,语言啰嗦,不够简练,表述也不太清楚的时候,为师则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换个角度来说,试着从残疾青年的角度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的概括立刻变得清楚明白,语言精练言简意赅,收到了立竿见影之效。这也是教师在准备时苦酿之结果。

由此可见,给学生足够长的时间去独立地思考,课堂就离开了浮躁与肤浅,宁静的阅读心态自然造就静心、睿智的阅读品质。

二、让学生在语言的精妙处驻足。

     课文《别饿坏了那匹马》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描写的句子,语言细腻精美,不可不读,不可不品。教师引领学生去认真品读残疾青年说过的每一句话,去感受残疾青年不计一己得失、想方设法让“我”读书的良苦用心。学生通过自己的潜心揣摩、反复吟诵,从文中的一句字、一个词、一个句子品读出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心灵。人间有真情,细节见真心。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这不是老师教的,而是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的,感受到文章的精妙之处。学生在语言的精妙之处得以驻足。

三、不足之处:

     学生在品读句子时,教师在指导学生感悟课文内容时,还要指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7-25 10:49:44 | 只看该作者
《别饿坏了那匹马》听课有感   江苏省常熟市练塘中心小学 瞿 锋       《别饿坏了那匹马》一文记叙了酷爱读书的“我”在失去看书机会时,摆书摊的残疾青年谎称家中有马,买下马草,让“我”继续看书的事。故事性较强,其语言文字浅显,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浦老师这一课,充分把握这一特点,充分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以读为主,寓教其中,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下面谈几点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一、以“谎言”为切入点,走进课文

  浦老师从“谎言”入手,引导学生抓住题眼,把握重点,从整体上理清文章的脉络,从思路上了解文章的顺序。一开始就出示了学生很熟悉的《小学生守则》,让学生先从正面认识做人要诚实。就在学生感到亲切而又好奇之时,浦老师话锋一转,引出谎言:有时谎言非但不会带来责备,反而会得到感激。比如我们将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讲了一个善意的谎言。相信浦老师的这一番话,会在学生心中激起涟漪,产生疑问。浦老师就是利用这一及时的矛盾冲突,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自己去寻找这个谎言。由谎言引到那匹马,再由那匹马走近青年摊主,可谓循序渐进、步步深入。导入过程既简洁又深刻,由此,身残而心底善良的青年摊主的形象开始在学生心中扎根。


二、以“谎言”为研究点,读中感悟

  浦老师在本课教学中紧扣“寻找‘谎言’的蛛丝马迹”这一问题,把读书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课堂上,让学生边读边想,画画写写,一步一个脚印,真正收到了读写相结合的效果。初读,引导学生把课文读通顺,找出谎言;熟读,引导学生找出这个谎言的蛛丝马迹;精读,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说出理解,读出感受;品读,引导学生选择最感人的段落,读出情感。可谓环环相扣,步步到位。本课中设置的一个小练笔也非常成功,通过想像写话,把学生带入了文中“我”的内心世界,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和思维。
三、以“谎言”为升华点,升华主旨

  阅读教材,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感人的故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感悟人生的价值。因此,在本课教学即将结束之前,浦老师设计了这样一系列环节:在学生进行小练笔之后,浦老师请学生再读课题,问:你又从这个谎言中体会到什么?紧接着第二问:你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什么?在这二问的基础上,浦老师进行第三次深层次地引导:读书就要读有所悟,你从文章中悟出些什么?通过这三问,由点到面、由局部到整体,从而顺利地引出文章的中心,即两句名言:“放弃自己的一点私欲,能够成全一个美好的愿望”和“每人一点点善意的付出,会给这世界增添许多美好和欢乐”。   如果说要提建议的话,我觉得在引导学生交流句子时,不妨再多花一些时间让学生感情朗读,这样我想能更好的丰富学生的情感,从而变语言的感知为形象的感受,让学生与青年摊主走得更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7-25 10:50:17 | 只看该作者
从《别饿坏了那匹马》说开去

——诚信危机教育杂谈

学生不论听到什么,总爱反问:“真的吗?”这是诚信危机信号!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别饿坏了那匹马》,主要写了酷爱读书的“我”,在失去看书机会时,摆书摊的残疾青年谎称家中有马,买下马草,让“我”继续看书。赞扬了残疾青年不计一己得失,想方设法让“我”读书的良苦用心。这是编者的意图和教学设计者的话。

学生阅读《别饿坏了那匹马》却发出了质疑:残疾青年摊主可以明说让“我”免费读书,不应该说“别饿坏了那匹马”来骗“我”。他这样做,不是“可能伤害”了“我”,而是实实在在地伤害了“我”:一是践踏了“我”的劳动成果,“扯这种马草很不容易,‘我’的手指都起了茧。”最后,让“我”看到的不是马,而是一堆“枯萎焦黄”的马草;二是他伤害了“我”的感情,“我”担心“别饿坏了那匹马”拼命地扯马草,想象着那匹马在“香甜地吃着我的盘根草”,可马呢?根本没有!黄金有价情无价,伤害的感情难以弥合。不管是“善意的谎言”还是“特殊的欺骗”,都脱不了“骗”的干系,都与诚信道德格格不入。一位西方的哲人说得好:“这个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能引起人内心的深深震动,一个是我们头顶上的灿烂的星空,一个就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诚信。”学生这种批判型阅读,不能说没有一定的道理。残疾青年如果放弃谎言,运用幽默来表示自己的良苦用心,岂不更好?比如说:“我请你打工,早、晚帮我摆、收书摊,用劳动价值换取读书的机会。好吗?”一个“谎”字,遮蔽了残疾青年在学生中的良好形象。

某教师在示范课上,说:“今天省报的大记者也来到课堂听课,准备在你们当中挑选一批小记者。谁积极发言,谁就能当上小记者。”这堂课效果确实不错。一个月后,学生问老师:“我当上小记者没有?”老师早已把这事儿忘得一干二净,许久才回想起来,淡淡地说:“那是骗你们的。”一个“骗”字,消融了人民教师在学生中的崇高威望。

美国诗人桃乐斯诺特在《人这样成长》中说:“一个孩子在充满公正诚实的环境下成长,他学会了正义真理。”如果一个学生在充满谎言的环境中生活,那后果不堪设想。我们看看美国的学校是怎样注意诚信教育的:

1998年,美国犹他州一位名叫路克的校长,在学期之初,为了激励全校学生的读书热情,竟在全校师生的集合会上公开郑重宣布:“如果你们在11月9日之前读完15万页的书,我就在9日那天爬行来校上班。”学生如期完成校长的读书任务,校长路克也履行诺言。路克历时3个小时,磨破5副手套,爬行上班。这不但没有损害校长的光辉形象,反而成为诚实守信的佳话。

美国南部的一所学校,有位老师接任一个差班的班主任。上任第一堂课,就和学生玩了个痛快淋漓,说:“孩子们,你们要是能够遵守纪律,而且把学习搞上去,我就去吻校外牧场里的一头猪。”半年后,班级面貌大改观,学习也搞上去了。这位老师和他的学生一起来到牧场,便出现了老师吻猪的趣闻。

有人说,在现代社会,诚信不仅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责任;不仅是一种道义,更是一种准则;不仅是一种声音,更是一种资源。“诚”,首先是对法律、规则、契约的忠诚,即自觉自愿地遵守法律、规则和契约;“信”,就是信守法律、规则,不得恣意妄为地破坏和违背规则,不得用欺骗的手段逃避规则;信守契约,如实履约,并在不能履约时自觉承担责任。法律意识、规则意识、契约意识是现代诚信的重要内容。(《江苏教育》2002.8A08)

中国有句古话:“君子无戏言。”诚信应该从校长、教师做起,从家长做起。如果我们的校长都能作如实履约的楷模,我们的教师都能作一诺千金的典范,我们的家长都能像老祖宗“曾子杀猪”那样作说话算话的表率,把孩子真正看作有思想有感情的人,不让孩子在谎言中生活,那么,孩子就不会常常把“真的吗”这样的话挂在嘴边,就不会用怀疑的眼光看世界。我们要正视孩子中出现的诚信危机,丢掉“孩子好糊弄”的陈旧观念,放弃“鳅鱼儿服捧、细娃儿服哄”的传统做法。给孩子一个诚信的生活空间,孩子就建构起一座诚信的道德大厦。教科书的编写不要顾此失彼,更要注意诚信教育。

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磨溪镇中心小学校  袁昌仁

邮编:629407    手机:1598255864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8 05:0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