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板
楼主 |
发表于 2012-7-25 10:50:17
|
只看该作者
从《别饿坏了那匹马》说开去
——诚信危机教育杂谈
学生不论听到什么,总爱反问:“真的吗?”这是诚信危机信号!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别饿坏了那匹马》,主要写了酷爱读书的“我”,在失去看书机会时,摆书摊的残疾青年谎称家中有马,买下马草,让“我”继续看书。赞扬了残疾青年不计一己得失,想方设法让“我”读书的良苦用心。这是编者的意图和教学设计者的话。
学生阅读《别饿坏了那匹马》却发出了质疑:残疾青年摊主可以明说让“我”免费读书,不应该说“别饿坏了那匹马”来骗“我”。他这样做,不是“可能伤害”了“我”,而是实实在在地伤害了“我”:一是践踏了“我”的劳动成果,“扯这种马草很不容易,‘我’的手指都起了茧。”最后,让“我”看到的不是马,而是一堆“枯萎焦黄”的马草;二是他伤害了“我”的感情,“我”担心“别饿坏了那匹马”拼命地扯马草,想象着那匹马在“香甜地吃着我的盘根草”,可马呢?根本没有!黄金有价情无价,伤害的感情难以弥合。不管是“善意的谎言”还是“特殊的欺骗”,都脱不了“骗”的干系,都与诚信道德格格不入。一位西方的哲人说得好:“这个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能引起人内心的深深震动,一个是我们头顶上的灿烂的星空,一个就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诚信。”学生这种批判型阅读,不能说没有一定的道理。残疾青年如果放弃谎言,运用幽默来表示自己的良苦用心,岂不更好?比如说:“我请你打工,早、晚帮我摆、收书摊,用劳动价值换取读书的机会。好吗?”一个“谎”字,遮蔽了残疾青年在学生中的良好形象。
某教师在示范课上,说:“今天省报的大记者也来到课堂听课,准备在你们当中挑选一批小记者。谁积极发言,谁就能当上小记者。”这堂课效果确实不错。一个月后,学生问老师:“我当上小记者没有?”老师早已把这事儿忘得一干二净,许久才回想起来,淡淡地说:“那是骗你们的。”一个“骗”字,消融了人民教师在学生中的崇高威望。
美国诗人桃乐斯诺特在《人这样成长》中说:“一个孩子在充满公正诚实的环境下成长,他学会了正义真理。”如果一个学生在充满谎言的环境中生活,那后果不堪设想。我们看看美国的学校是怎样注意诚信教育的:
1998年,美国犹他州一位名叫路克的校长,在学期之初,为了激励全校学生的读书热情,竟在全校师生的集合会上公开郑重宣布:“如果你们在11月9日之前读完15万页的书,我就在9日那天爬行来校上班。”学生如期完成校长的读书任务,校长路克也履行诺言。路克历时3个小时,磨破5副手套,爬行上班。这不但没有损害校长的光辉形象,反而成为诚实守信的佳话。
美国南部的一所学校,有位老师接任一个差班的班主任。上任第一堂课,就和学生玩了个痛快淋漓,说:“孩子们,你们要是能够遵守纪律,而且把学习搞上去,我就去吻校外牧场里的一头猪。”半年后,班级面貌大改观,学习也搞上去了。这位老师和他的学生一起来到牧场,便出现了老师吻猪的趣闻。
有人说,在现代社会,诚信不仅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责任;不仅是一种道义,更是一种准则;不仅是一种声音,更是一种资源。“诚”,首先是对法律、规则、契约的忠诚,即自觉自愿地遵守法律、规则和契约;“信”,就是信守法律、规则,不得恣意妄为地破坏和违背规则,不得用欺骗的手段逃避规则;信守契约,如实履约,并在不能履约时自觉承担责任。法律意识、规则意识、契约意识是现代诚信的重要内容。(《江苏教育》2002.8A08)
中国有句古话:“君子无戏言。”诚信应该从校长、教师做起,从家长做起。如果我们的校长都能作如实履约的楷模,我们的教师都能作一诺千金的典范,我们的家长都能像老祖宗“曾子杀猪”那样作说话算话的表率,把孩子真正看作有思想有感情的人,不让孩子在谎言中生活,那么,孩子就不会常常把“真的吗”这样的话挂在嘴边,就不会用怀疑的眼光看世界。我们要正视孩子中出现的诚信危机,丢掉“孩子好糊弄”的陈旧观念,放弃“鳅鱼儿服捧、细娃儿服哄”的传统做法。给孩子一个诚信的生活空间,孩子就建构起一座诚信的道德大厦。教科书的编写不要顾此失彼,更要注意诚信教育。
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磨溪镇中心小学校 袁昌仁
邮编:629407 手机:1598255864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