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563|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竞赛课《怀念母亲》听课心得笔记评课记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7-24 08:31: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怀念母亲》感想心得反思
《怀念母亲》这篇课文,是季羡林先生以回忆的形式,表达了对亲身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崇高的敬意和不变的爱意。课文结构分明,层次清晰,借助日记、散文摘抄的语段,充分表达了对两位母亲的怀念,字里行间充分流露了作者的真情实感,让人思潮澎湃,情绪跌宕起伏。宋老师在教学中有许多优点,值得我们学习。

一、解读题目,做好理解铺垫。

课一开始,宋老师先让学生紧紧抓住“母亲”一词问学生:“看到母亲你想到了什么?形容一下你的母亲。”“这里的母亲指的是谁?”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回答:“一个是亲身母亲,一个是祖国母亲。”“那么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怀念自己的两位母亲呢?”这样既交待了作者的写作背景,又让学生抓住了文章的主干,同时也让学生明白了两位母亲在作者生命中同等重要的地位,为全文奠定了情感的基调,为理解奠定了背景基础。

二、理解词句,感悟文章思想。

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宋老师让学生紧密联系本组课文训练重点——抓关键词句,表情达意。课堂上,学生们分成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找一找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对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并在小组里交流,学生们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学习积极主动,交流时气氛活跃,他们找到了“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抱终天之恨、频来入梦”等词,“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等句子,这样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只要老师引导得当,学生在课堂上就会有精彩的智慧生成。

三、指导朗读,体会作者感情。

在课堂上,宋老师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不同的感情色彩。在理解作者对生身母亲的怀念时,让学生抓住“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抱终天之恨”等词语,自己读句子,谈感受。在理解作者对祖国母亲的怀念时,他结合课文内容,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去感受作者的内心体验;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通过对比读、选择喜欢的部分读、自读等方式,感受作者对祖国母亲崇高的敬意和不变的爱意。

从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明白,在教学中 “解读”课文,更应该引导学生“创读”,以读促讲,以读激情,以读悟情。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7-24 08:31:43 | 只看该作者
听《怀念母亲》有感
可能是由于母亲生病,今天聆听这节课别有一番滋味涌上心头,切实感受到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百年身。这一幻灯片的出示一下子把我压了又压的泪招惹出来。古人总结自己的情感书写下的诗篇,竟然令我潸然泪下,有对自己母亲的愧疚,还源于君梅师姐对教材的深挖与独特的理解,课外阅读材料恰当的融合,使感情一次又一次得到升华。令听课者感同身受,热泪盈眶。

撇开自己的情感,单看教学历程。干脆利落的导入、精练的讲解、课外知识的大量融合,文字背后情愫的一一展现,这一字一句都彰现着老师备课的精益求精。聆听这样的课是一种学习更是一种享受。给了我许多宝贵的经验。《怀念母亲》,自己讲过,可是从来没有上成这样。究其原因我只是停留在课文的字里行间中,很少去思考,很少去搜集与之相关的资料,缺少了对教材的深度把握,尤其是对课外阅读材料的处理与应用作还相差甚远。

本课的文字质朴无华,君梅师姐对教材进行提炼,利用文中的情感空白点恰如其分补充季羡林散文中怀念母亲的只言片语加深学生对失母抱终天之恨的理解,实现了用教材来教,有效构建了课内外阅读的平台。如:11月18日这段日记,老师是这样处理的:当我看到房东太太喜怒哀乐围着儿子转时,不由得想到自己的母亲,听说我要回来,母亲也会……学生顺着情感一一设想,师说:34载,1万2千个日日夜夜,,我的母亲就是在这样的期待,沮丧,自我安慰重复着天下慈母一样的故事。母亲每天只希望看见自己的孩子,她最大的幸福就是孩子能陪伴在她身边。可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要求,这么一个容易满足的愿望,我都没能满足母亲,我真想哭!我一看到房东太太的神情,就想起自己长眠与于故乡地下的母亲,真想哭!出示: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选自季羡林的散文《赋得永久的悔》恰如其分的在课文的阅读理解中融进课外的阅读材料,进一步提高阅读的层次,感情上更易产生共鸣,同学们对季羡林的散文《赋得永久的悔》课下的阅读又会提升一个档次,而且会几篇文章结合起来阅读思考,如老师曾摘录的名言出处《一条老狗》《寻梦》等实现了学生在文本阅读中学会真正的阅读,我想没有比“在阅读中学习阅读”更好的方法了。

通过这次听课,我从真正意义上明白了大量阅读并不是一定要把读的指导和实践转向课外,而更多的提高现有阅读教学的效率,真正做到了“精讲”,扩大阅读量,这样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加厚语文课本,课前为学生多提供几篇有助于理解课文的相关文章,或同题材的,增加学生独立阅读的文章。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说自己“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指的是读书只领会要旨,不咬文嚼字。这也可以说是一种读书策略,“不求甚解”只是一种“权宜之计”,只有不求过细、过深,才有可能大量阅读,而大量阅读才能学会阅读,达到“求甚解”。这对我们教师又将是一个新的挑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7-24 08:31:59 | 只看该作者
评《怀念母亲》一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7-24 08:32:07 | 只看该作者
一个月前,我听了陈丽老师执教的六年级语文《怀念母亲》一课,很有感想。虽然我本人并非教语文出身,不是行家里手,水平非常有限,但是我很愿意从评课入手,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也期望能抛砖引玉,得到大家的指正。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听课后的感想。

一、亮点

1、教学语言的凝练准确。教师钻进课本的文字中,挖掘很深,在于学生的平等交流中,真正实现了“对话课堂”。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展示了教师自身高超的阅读理解能力。在抓重点段落——第二自然段时,教师突出了关键字“糊”,抓“房东太太高兴得不得了”一句后的省略号等等,都很到位很细致。教师精湛的教学语言也频频出现,这些话语犹如一个引子,点亮了学生的智慧。课文是著名的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的文章,虽然语言简单,但却微言大义。有些句子内涵很深,即使是六年级的学生也一时难以理解透彻。例如,文中说作者自失去母亲之后,就恨自己灵魂不全。对于这个灵魂不全,教师是这样补充阐述的:“没有了母亲,就没有了信念,没有了依靠。”很准确地解释了“灵魂不全”的深意。

对于类似的这些难以理解的语句,教师都进行了生动的补充说明。经过教师的再加工,文章在有深度之后更有温度,更适合学生理解。而这些补充的语句则充分体现了教师的语言功底。像“回忆是一贴良药,籍慰孤独”这样精彩的语言在陈丽老师的课堂上俯拾皆是。

2、扎实的语文能力的训练。语文课上,既要咬文嚼字,也要书声琅琅。咬文嚼字是语文的必须,书声琅琅也是语文的必要。在咬文嚼字中拓展学生的思维,训练学生的理解。很多处理,都丰富了原有的文字之限,成就了课堂的增值所在。在朗读指导中,陈丽老师告诉学生“并不是声音越高,情感就越深”,她着重于学生对文字的理解,而不是浮在表面的朗读技巧。这样扎实的训练,学生必然会有所收获,有所进步。

二、遗憾

生成在想象中建构,在对话中建构。这两点教师都做得很好,但是,生成在质疑中建构做得还有所欠缺。

例如,在第二自然段,教师要学生用一个“字”概括作者的感受,学生的回答都不是教师期待的,最后教师自己用了一个“恨”字。

别说学生感到费解,就连我这个听课的老师都感到很突兀。第二段写了我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和深厚的感情。如果说:“爱”这个字还比较让人接受,那么选择“恨”这个字就显得太难以让人理解了。

学生在这里肯定是有疑问的,明明是爱母亲,为什么要用“恨”字?课文中的恨其实是抱憾终身,悔恨没有与母亲朝夕相处,恨“子欲养而亲不待”。但是字面上的“恨”容易让人误会成“仇恨”,这是一个理解上的难点,其实是可以由学生质疑或者教师设疑的,也是一个很好的拓展点,可惜教师没有捕捉住。

还有作者与生母只相处了几天,为何会有这么深厚的感情?难道学生对此不感到奇怪吗?

我觉得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提问,质疑,虽然这样相当考验教师的功底,但是我相信陈丽老师完全能够驾驭得住,而“勇于尝试的失败胜过保守的成功!”如果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带动起来,这堂课生成的亮点会更多。

我的一孔之见,就权当抛砖引玉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7-24 08:32:55 | 只看该作者
《怀念母亲》评课稿

万泉中心学校     陈朱密       2011 .9.14

《怀念母亲》这篇文章,笔触简练,感情真挚,让我感触颇深.作者季羡林先生生于1911年8月,山东省清平县人,曾留学德国十年.著名东方学家,梵文学家,中国东方学的奠基人.是我所尊敬的人!
  作者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两位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国母亲.表达了对亲身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崇高的敬意和不变的爱意.课文结构分明,层次清晰,作者借助日记,散文摘抄的语段,描述了作者在漫长的留学生涯中,对母亲和对祖国的怀念,文章对两位母亲同样的敬意,相同的爱慕表达得酣畅淋漓,首尾呼应,说明了为什么会对两位母亲不变的情怀,使文章浑然一体.
  本节课董海浪老师采用"中心切入法"直接进入季羡林的内心世界.使学生的情绪马上进入一种沉思忧伤的氛围当中.通过朗读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使学生受到感染和薰陶.
  特别是对亲生母亲的感情,重点研读文章第2自然段."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联系上下文,让学生感受从六岁离开母亲到母亲去世,作者有十多年时间不在母亲身边,虽然中间有短暂回归,但毕竟时间短暂,没有与母亲促膝长谈的机会,如今母亲逝世,即使想报答养育之恩,也永无机会,因此心中觉得伤心难过:"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作者曾经暗下决心,一旦大学毕业,找到工作,就立即迎养母亲,以弥补长久离开母亲的遗憾.然而没等作者大学毕业,母亲就离开了人世,作者的愿望永远无法实现了."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作者觉得,随着母亲的死,生活变得毫无意义,一切都变得空虚和寂寞了,脑子里一片空白,不知道该做什么,只有遗憾和悔恨一直充满心头.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因为无法尽孝而心存自责,愧疚之情.董老师的做法很到位,让我很有收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7-24 08:33:08 | 只看该作者
听《怀念母亲》评课反思

石牌小学  蔡梦奇

正如蔡校所说,每一次教研员蔡老师来石牌小学指导教研,都会给我们带来一份惊喜,我们获得的不仅仅是一课书的教学的方法,而是新的教学理念的深透,倾听蔡老师的话语,一些在教学上困扰我们的疑难就会迎刃而解。9月28日,蔡老师在百忙之中来到了我校指导教研,对六年级莫老师、梁老师一课两试《怀念母亲》进行评课,这一教研让我受益匪浅,总归蔡老师的评课,我们在教学上要做到:1、扎实语文基础知识,课前给予学生充足学习时间,课堂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加强写字的指导,识字、写字是贯穿整个小学阶段的重要任务。3、落实自主、合作学习方式,给学生合作学习机会,让人人参与到学习中来。4、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抓关键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联系生活实际走入课文,得到情感的升华。5、注重文章语言表达的特点,养成习作兴趣。6、课前三分钟讲话形式要多样,不同段可以有不同的主题,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习惯。

在教学上,值得我学习的东西真的很多很多,我要不断地鞭笞自己,从有经验的同行身上获取更多的教学策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2-7-24 08:33:27 | 只看该作者
  杨菲老师执教《怀念母亲》的短信评课

杨菲老师的课堂设计十分合理,书写十分工整。(百花小)

杨菲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围绕作者对两位母亲的怀念展开教育,层层深入引用古诗词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母亲的离别之情。(下瑶小)

十五小杨老师这节课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展开探究活动。(端城小)

十五小杨老师的声音很好听。语言能力强。但有点困惑,六年级的学生在这一课里该怎么学习?怎么锻炼能力?一节有效的课是show老师还是让学生出彩?(十六小)

杨老师沉稳、大气,语言简短有力,对课文的处理非常灵活,是一节有深度的课。(十六小)

《怀念母亲》中课内与课外知识巧妙联系,为学生学法指导做示范。(十六小)

杨老师的语言非常生动,能带着学生入情入境。但是却有牵着学生鼻子走之嫌。高年级学生有理解能力,为什么不让学生自己体会?整节课被分解得有点破碎,没有整体把握。整节课就像是在听老师讲故事。(十六小)

当一名教师最大的成功,不是自己能走多远,而是自己的学生能走多远,学生的成功。看着学生今天的表现,我感觉到自己在近两年的语文常规教育中,放下老师强势,还给学生话语权,锻炼这群胆小羞涩的小家伙,还有点小小的效果。杨老师的语感非常好,一下子就把学生,把听众引入课文语境,学生通过多次的反复的诵读,理解一篇六年级的长篇课文,特别欣赏大量的课外拓展,有古诗,有散文,都有机地与课文融合在一起,成为课本的有效补充。(奥小)

季羡林的简介和《赋得永久的悔》在这节课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整节课很注重联系学过的一些古诗一起学,仍复习了旧知识又学了新知识。(下瑶小)

杨老师的课感情基调把握好,读写结合,过渡自然,恰当引用古诗名句,很好地体现了教师的内涵。(一小)

杨菲老师很有大师风范,其文学修养可见不凡,信手拈来,亲切自然,不经意间与学生形成默契,天然去雕饰,很少公开课的那种作秀成分,值得学习。(沙湖小)

要让小学生体会《怀念母亲》中季老对两位母亲至深的感情,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杨菲老师做到了,以感性的教学贯穿整节课,当中课外资料的补充,恰到好处诗词的穿插,所有内容都水到渠成,感动了在座的每一位师生,尤其欣赏老师的大气和沉稳,教学越来越成熟。(龙禧小)

《怀念母亲》一课很成功,杨老师用她深深的情怀感染了全场,氛围能围绕她的课不断改变,课很有大师的气场。特别是能不断引用古诗词助生理解文章,运用得恰到好处!(十一小)

十五小《怀念母亲》在授课中多次穿插思乡古诗,引发学生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奥小)

杨菲老师在教学中引用了很多学生熟悉的有关母爱和背井离乡的名句,令学生更能体会到母爱对季老的影响。令学生身同感受。教师基本功扎实。(睦岗中心小)

一开场就被杨老师大方自然的教态吸引了,她不只注意教方法,还注意感情渲染,音乐和声音都恰到好处,学生能深入体会大意。(奥小)

十五小杨老师教态让学生进入课文,老师的博学让学生津津有味,好。(下瑶小)

十五小杨老师执教的《怀念母亲》,情感渲染到位,才一开始,就将孩子们带入课文怀念母亲的情感之中,听着听着,已让人泪流满面。这种思念母亲的情感也会铭刻孩子们的心中,感动!(奥小)

老师高超的朗读能带学生入情入境,学生也很给力。(一小)(共19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4 02:5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