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689|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示范课课《詹天佑》听课心得感想评课记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7-24 08:08: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听课笔记 《詹天佑》听课后感
  《詹天佑》这是篇老课文了,全文通过“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铁路”三个典型事件突出了詹天佑的“杰出”和“爱国”。徐老师也正是抓住了这两点进行教学的。印象较深的地方有:

    一、板块清晰,环节简化

    教学由复习中心句与三个典型事例导入,接着便引导学生分别学习这三件事例,再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练习说话,再次赞美詹天佑的“杰出”与“爱国”,激发学生的情感,最后,仿照本文布局谋篇的方法,课后写一写“同学李进是一个勤学好问的人”实现由读到写的迁移。这样板块清晰,层层推进,环节简化,目标简明,课堂也就更为有效。

    二、注重自学,当堂消化

    教学中,教师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尽量做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一点是非常值得提倡的。如,学习“勘测线路”一段时,教师让学生自由读这段,边读边做不同的记号,找出詹天佑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然后再进行交流,抓住关键词来谈自己的体会。学习“开凿隧道”一段时,教师让学生默读5、6节,想想他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如何克服的。还当堂让学生拿出《补充习题》,试着画一画八达岭与居庸关的开凿示意图。画一画,可以促使学生再次阅读课文内容,促使学生展开思维。当发现学生由于马虎画得不准确,两端开凿的箭头没有对齐时,徐老师引导得非常好。他指出,按这样的箭头开凿是不会成功的,又引导学生回忆课文内容:我们不禁想起詹天佑说的话: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还幽默而善意地指出:看来,这位同学是个马虎的工作人员哟。随即以多媒体画面出示了正确的箭头。这样,我想,学生一定会对如何开凿隧道这个知识点理解得非常透彻,同时进一步体验到詹天佑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杰出的工作才华,受到很好的人文熏陶。

    三、由读到写,夯实基础

作为小学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课标指出,要“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徐老师很注意这一点,利用教材这一“例子”,引导学生领悟一些写作方法,如:抓住典型事例来突出人物,通过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来丰满人物形象,围绕中心句来谋篇布局。课尾,还布置了仿写:同学李进是一个勤学好问的人。通过学习、模仿、借鉴,学生一定能从中获得写作方面的提高。

    我的建议有:

    进一步深入研读课文,联系课文有关内容,引导学生读懂,读透,启发学生的思维。如:学生尝试画完开凿的隧道图,交流时教师如果能够引导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画,这样开凿有什么好处,比较一下八达岭与居庸关不同的地形和不同的开凿方法有什么联系,那么,学生一定能对詹天佑的才华有更为深入的了解,也就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詹天佑的崇敬之情。还有,学生画人字形线路时,直接从南口画到了西北,显然是画错了,老师说:“从南口直接到西北方向是不行的。”为什么不行呢?也完全可以引导学生再读读文章,找到依据。其实是因为这儿是一个上山的陡坡,所以直接往西北走是不行的。联系文中所说到的地形,老师的说法才更有说服力。让学生画,其实就是帮助学生展开思维,读懂文章。学生画错体现的其实是他没有真正地读懂。而老师这时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好好读文章,看自己哪里没有读懂。读懂了,才能理解这种人字形线路的优越之处,也才能更好地理解詹天佑的才华和创新精神。

    还可以适度地拓展一些有关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中的一些感人的故事等课外资料,以丰满人物形象,激发学生的崇敬之情。

    课尾的结合课文内容对詹天佑的赞美,个人认为,那个没有很好地展开的即兴口语设计更有训练价值。即四面八方的人都来瞻仰詹天佑的铜像,他们都赞叹不已。他们会怎么说,选择一种人抓住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来描绘一番。因为这个设计选择面更广,学生思维空间更大,与课文的结合也更紧密些。

    另外,如果教师能够关注一些教学细节,那么学生的语文基本功一定会打得更为扎实。字音方面如:狂风怒号的“号”,居庸关的“庸”,表达方面如屏幕出示的一个想象引读:不管条件这样恶劣……“这样”应改为“怎样”或“多么”才妥当。还有“攀山越岭”屏幕上打成了“派上月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7-24 08:08:36 | 只看该作者
《詹天佑》听课反思

10月28日,上海援教教师王磊老师在我校上了一节语文示范课《詹天佑》。这篇课文以人物姓名为题,重点写了詹天佑一生中最主要的事迹——主持修筑了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说明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表现了中国人的智慧和力量。通过课文教学,让学生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立志为祖国作贡献的思想感情。并且让学生知道课文是怎样一层一层把詹天佑修筑铁路的经过写出来的。在教学中,王老师围绕文章的中心词“杰出”、“爱国”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主动探索,并充分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体会詹天佑的杰出和爱国。学生在主动探索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探究的能力,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在学生互相讨论、合作、欣赏中增强学习自信心。

听完了这一课,我有以下几点反思:

1、大胆放手让学生品读文章,踊跃谈出自己的体会。

以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来进行阅读理解、感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使詹天佑这个人物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越来越丰满,受到其人格的熏陶。文中有一句明显的核心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因此在教学中王大胆让学生阅读课文,感悟从什么地方体现出詹天佑的杰出、伟大。学生充分阅读,对于文中的描写进行品味,同时也理解了课文的难点“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 “竖井开凿法”,“人”字形线路。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引导学生把“杰出”与“爱国”整合起来理解,正是因为他对祖国充满热爱之情所以他才有这样杰出的贡献。让学生在认识詹天佑的过程中,多次地读,多次地感悟,多次地提升自己的情感,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朗读,更在朗读与感悟中加深自己的情感体验。最后,学生在文本内容的感悟中,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本文教学中理解“人”字形铁路是一个难点,王老师让学生通过思考与寻找文本的内容,找到了答案,也体会到了詹天佑的精神,感动了学生。有些学生在阅读后仍然在理解中存在困难,在这种情况下王老师及时进行了生动的动画课件演示,让学生一目了然,加深了理解,同时更增添了对詹天佑的敬佩之情。

2、教学媒体使用适时、有效。

在一堂离学生实际生活年代比较远的课堂中,王老师能恰到好处地使用多媒体,显得尤为重要。在多媒体的使用上,内容不多,但有节有序。如,教学开凿居庸关和八达岭隧道时,王老师采用动画进行演示,学生看的真切、理解透彻,远胜教师枯燥的千言万语。教师的友情提醒更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引导作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最后的“人”字形铁路,多媒体演示火车的行驶过程,学生能够看得真切,感得真实,更发挥了多媒体的优势。

    3、教学各个环节联系紧密。

王老师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每个环节之间采用合适的导语将整堂课紧密的联系起来,为接下来学生的学习做了铺垫,创设学习情境,加深了对文章思想感情的理解,使学生在充满创意与激情的表现里,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课尾,王老师启发学生进行想象,外宾来到中国,看到詹天佑以及他的工程之后,会说些什么?不仅打开了学生的思维,给他们一次练笔的机会,还让学生感受了詹天佑为国争气的作为等。

4、情感朗读指导到位。体现了多种形式的读。

    例如对于“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这句话,王老师为学生创设了三种情境进行情景体验。对于“遇到困难,他总是想……失掉信心。”这句话又让学生体会:你想强调哪个词?教师引导学生体会理解的角度不一样,朗读的侧重点也不一样。通过多次感性的朗读,内化为学生的内心体验。如,教师在指导课文最后一部分的时候,当学生为詹天佑修筑成功时,面部都呈现出自豪的表情,王老师及时指导,慢慢地学生读出了韵味。并多次使用充满智慧的评价语,学生在不露痕迹的指导中,掌握了朗读的技巧,加深了情感的体验。

  当然在教学中也有不尽如人意之处:

  1、课堂上,注重挖掘詹天佑的爱国精神和卓越才能,但是没有延伸到对中国人民智慧和力量的崇敬。

2、在处理“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的两部分内容时,王老师尽管采用了比较直观的方法,学生也理解了设计的巧妙,但是对于詹天佑的设计,并没有产生真正意义上的赞叹之情。在教学“设计人字形线路”时,学生并没有提出,为什么要设计人字形线路?设计这个线路有什么好处?要是能结合“连外国的工程师也不敢轻易尝试”这个内容,以及当时的施工条件来看詹天佑的设计,学生体会詹天佑的“杰出”就会水到渠成。

3、最后的创意表达,拓展思维,由于时间的关系,没有给学生很多的时间去思考,去讲,学生的情感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7-24 08:09:27 | 只看该作者
科目:语文

  课题:《詹天佑》

  年级:六年级

  授课教员U锦国水教员

   本教期,正在黉舍的贩拭下,我们有了位新门徒——经暂处理下段级语文教学的王国水教员。又乖冬正在之前曾听过王教员的岛寐课,对他的教学气魄也算早有耳濡目染,没有中第一次听他的语文课,给我的感到熏染借是有所没有开的,他的语文课,娓娓讲去,可以或许像他的性情吧,安定没有朴擘气定神闲。

   那堂语文课,我听得十分瘸碌,听课挤素写了谦谦的三页,但是回过头去,若让我试着回类,仍又漏了钠舂超卓当备节。所以那篇沉思筹算顺着听课挤素写,便可梳理又可再做咀嚼。

   王教员的授课内容战进程:

  1、 直接从发言导进,死齐授课题,师随之板书课题:詹天佑。

  (听课沉思U锦教员教态细神,而且里带瞧籀。课文事前已让教死预习,直接两脖的导进停止了脖声色,更相宜我们的常态教学)

   2、 初读课文:

  ①、请死试着凭自祭阅相识往有热忱的朗诵课文。

  (听课沉思:“凭自祭阅相识”、“有热忱”那两面要供看似往常,真则给教撕媚第一次朗诵提出了比较下的要供,相宜下下段年级教死真践,但是那类“有热忱”的朗诵借是竖坐正在教撕媚自我相识根柢上的,所以阿谁辉糙的设念既可觉得下文的细读做好展垫,又能变更教撕媚相识力)

   ②、过渡语:“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听课沉思:语文教员辩黑于其他教员最除夜的特性该当是他的发言应带有语文味,语文味从何而去,常日的堆散没有成少。讲堂中利用成语、名言对教死也是一种耳濡目染的影响)

   ③、请死试着用一句话归纳综开詹天佑,并检验检验朗诵。

  (听课沉思:此辉糙中,教死借是比较随便找到答案的,荚游文尾段第一句话“詹天佑是我国细灿弈爱国工程师”。阿谁辉糙中,王教钥貉朗诵指面渗出凉往,先让教撕煤萌ニ句该读诞死躲世么感到熏染,再让撕煤美重音的位置,两位教撕媚孤坐朗诵当前再请死比较两位朗诵的没有开,末了齐班齐读。朗诵指面从热忱战情势两圆里遏制,我自祭阅讲淌芟,常常会要肄业死有热忱天朗诵课文,但是具有操纵性的发言却利用脖,好比讲“傲慢感”该如何读,苯滨教员何等睹告教死重音位置,会让教死更能将热忱具体利用。别的教撕媚朗诵,孤坐读与齐读相结合,让每个教死皆减收支来)

   3、 细读课文

  ① 詹天佑构筑的铁路名是甚么?为甚么他要构筑时正在国内激起衬着除夜波?

  (听课沉思:此辉糙师引进背景——浑当局正在家时期的国内里情势,提示教巳ビ文中吸应段降寻寻。旨正在引出课文2、3两段狄仔析。)

   ② 请死朗诵课沃章芬答案,师衙挥胸指面,并赞誉某死边读边做标识,提示教死“脖翰朱没有读书”。

  (听课沉思:强化教撕媚超卓浏览风俗,同时也可暗示教死课文内容需经过思虑减工才是标题成绩答案)

   ③ 朗诵终了,请死做问,岛美自己所找的句子并申明出处。正在死论讲出处进程中,自然引进文中词语“节制”,增强相识。

  (听课沉思:五六年级的语文讲堂教学中,我收现对字凑婺传授比例吸应降降,但是如何让教死往掌控相识新词,特地是尾要的新词成为一个困扰我的坚苦。若直接由教员提出,让教死死记硬背,没有但单调而且成果也好。王教员抵章启个辉糙设念,可谓用心良苦。“一些帝国主义国家便出去停止,他们皆要夺取那条铁路的构筑权,念进一步节制我国的北部”那句话是被页粳中央的尾要词汇即是“节制”。王教员乘隙再引进当时的背景原料,让教死体味更多浑当局的***,增强教死对列强的“气愤感”,自然,“节制”阿谁凑婺意义便没有易相识了。将词放进具体的语境中,得当引进课中知识或课文被页粳是相识掌控重面字凑婺捷径。)

   ④闪现“列强耀武扬威天朋分直”的一幅漫绘,结合漫绘开课文请死思虑以下标题成绩:列强正在夺取时提出了一个甚么条件?听了阿谁条件后您有甚么念法?他们的方针是甚么?

  (听课沉思:阿谁辉糙同上个辉糙的方针相似,让教死进一步走进文本,那寂标题成绩实正在没有易,除夜多数教死可从本文中找到答案,但是标题成绩的设念又有条理之分,由直接到直接、由易迪谱,兼顾了统统教撕媚减进。同时,此辉糙同上各辉糙相似,乘隙又引进重面词语“威胁”。)

   ⑤对词“威胁”的释义@糟明词语——翻看《词语足册》——几次回到课文

  ⑥请死试读按照前里标题成绩所得答案的句子——列强对直的态队耄并岛美您朗诵后的感到熏染。

  (听课沉思:此处恿壳课文的朗诵指面,融进凉撕媚相识。)

   ⑦ 思虑:可可删掉踪降前文已写铁路的段降,为甚么?

  (听课沉思:此辉糙的设念一圆里引进时期被页粳便于教心计心情解课文内容,别的一圆里,更是夸除夜了文中利用的写做足法)

   ⑧ 过渡:从某种意义上讲,一条铁路便是一个国家的命根子,詹天佑收受了阿谁录趺、任务,末了如何?请看沃章仿末了的第7自缺!(死朗诵)看完后,您的感到熏染如何样,为甚么?

  (听课沉思:课文内容的转换、腾踊离没有开西席的指面,但是如何将那类指引变得自然没有死硬即是检验了一个教员的功底,整堂课中,王教员的过渡语对我而止是一个极除夜的启迪。)

   4、 总结:那件事给帝国主义一个有力的回足,故某处有詹天佑的泥像,看书插图,死再次齐读课文第一句。

  (听课沉思:此处,西席将前文触及到的三个词:节制、威胁、回足,重新串通,及回念了重面词,又总结了课文内容,让死有个总的印象。)

   5、做业U疥成做业本1、2题。

  听完备堂课,我感遭到的是教员同窗撕媚齐程减进,教员没有是教死进建的交流者而是指引者,王教员的话面到为止,把更多的空间留给凉死,六年级的教死,自教才气渐渐增强,稍做面拨,便可灭到事半功倍的成果,那对刚打仗下段语文教学的我没有小的启迪,将讲堂留给教死,那边的沃章仿足拱谝好好进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7-24 08:10:04 | 只看该作者
科目:语文

课题:《詹天佑》

年级:六年级

授课老师:王国水老师





本学期,在学校的安排下,我们有了位新师傅——长期从事高段级语文教学的王国水老师。有幸,在之前曾听过王老师的品德课,对他的教学风格也算早有耳闻目睹,不过第一次听他的语文课,给我的感受还是有所不同的,他的语文课,娓娓道来,可能像他的性格吧,从容不迫、气定神闲。

这堂语文课,我听得十分认真,听课记录写了满满的三页,可是回过头来,若让我试着归类,却恐漏了某些精彩的细节。所以这篇反思打算顺着听课记录写,即可梳理又可再作品味。



王老师的授课内容和过程:



1、  直接从谈话导入,生齐说课题,师随之板书课题:詹天佑。

(听课反思:王老师教态精神,并且面带微笑。课文事先已让学生预习,直截了当的导入避免了矫揉造作,更符合我们的常态教学)



2、  初读课文:

①、请生试着凭自己的理解去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听课反思:“凭自己的理解”、“有感情”这两点要求看似平常,实则给学生的第一次朗读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符合高高段年级学生实际,但是这种“有感情”的朗读还是建立在学生的自我理解基础上的,所以这个环节的设计既可以为下文的精读做好铺垫,又能调动学生的理解力)



②、过渡语:“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听课反思:语文老师区别于其他老师最大的特点应该是他的语言应带有语文味,语文味从何而来,素日的积累不可少。课堂中运用成语、名言对学生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③、请生试着用一句话概括詹天佑,并尝试朗读。

(听课反思:此环节中,学生还是比较容易找到答案的,即课文首段第一句话“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这个环节中,王老师把朗读指导渗透了进去,先让学生说说此句该读出生么感觉,再让生说说重音的位置,两位学生的单独朗读之后再请生比较两位朗读的不同,最后全班齐读。朗读指导从感情和形式两方面进行,我自己的课堂上,常常会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但是具有操作性的语言却运用不多,比如说“自豪感”该怎么读,向王老师这样告诉学生重音位置,会让学生更能将感情具体运用。另外学生的朗读,单独读与齐读相结合,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



3、  精读课文

①     詹天佑修建的铁路名是什么?为什么他要修筑时在国内引起渲染大波?

(听课反思:此环节师引入背景——清政府执政时期的国内外形势,提示学生从文中相应段落寻找。旨在引出课文2、3两段的研析。)



②     请生默读课文找答案,师巡回指导,并表扬某生边读边作标识,提示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

(听课反思:强化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同时也可暗示学生课文内容需经过思考加工才是问题答案)





③     默读结束,请生作答,说说自己所找的句子并说明理由。在生阐述理由过程中,自然引入文中词语“控制”,加强理解。

(听课反思:五六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发现对于字词的教授比例相应下降,但是如何让学生去掌握理解新词,尤其是重要的新词成为一个困扰我的难题。若直接由老师提出,让学生死记硬背,不仅单调而且效果也差。王老师的这个环节设计,可谓用心良苦。“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就出来阻挠,他们都要争夺这条铁路的修筑权,想进一步控制我国的北部”这句话是背景,中间的重要词汇便是“控制”。王老师趁机再引入当时的背景资料,让学生了解更多清政府的腐败,增强学生对列强的“愤怒感”,自然,“控制”这个词的意思便不难理解了。将词放入具体的语境中,适当引入课外知识或课文背景,是理解掌握重点字词的捷径。)





④     呈现“列强张牙舞爪地瓜分中国”的一幅漫画,结合漫画合课文请生思考以下问题:列强在争夺时提出了一个什么条件?听了这个条件后你有什么想法?他们的目的是什么?

(听课反思:这个环节同上个环节的目的相似,让学生进一步走入文本,这几个问题并不难,大多数学生可从原文中找到答案,但是问题的设计又有层次之分,由直接到间接、由易到难,兼顾了所有学生的参与。同时,此环节同上各环节相似,趁机又引入重点词语“要挟”。)



⑤     对词“要挟”的释义:点明词语——翻看《词语手册》——反复回到课文





⑥     请生试读根据前面问题所得答案的句子——列强对中国的态度。并说说你朗读后的感受。

(听课反思:此处又是课文的朗读指导,融入了学生的理解。)



⑦     思考:能否删掉前文未写铁路的段落,为什么?

        (听课反思:此环节的设计一方面引入时代背景,便于学生理解课

       文内容,另一方面,更是强调了文中运用的写作手法)



⑧     过渡:从某种意义上说,一条铁路就是一个国家的命脉,詹天佑接受了这个任命、任务,最后怎样?请看文章最后的第7自然段!(生默读)看完后,你的感觉怎么样,为什么?

  (听课反思:课文内容的转换、跳跃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但是如何

  将这种指引变得自然不生硬便是考验了一个老师的功底,整堂课

  中,王老师的过渡语对我而言是一个极大的启示。)



4、  总结:这件事给帝国主义一个有力的回击,故某处有詹天佑的塑像,看书插图,生再次齐读课文第一句。

(听课反思:此处,教师将前文涉及到的三个词:控制、要挟、回击,重新串联,及回顾了重点词,又总结了课文内容,让生有个总的印象。)



5、作业:完成作业本1、2题。

   

     听完整堂课,我感受到的是老师同学生的全程参与,老师不是学生学习的替代者而是指引者,王老师的话点到为止,把更多的空间留给了学生,六年级的学生,自学能力逐渐加强,稍作点拨,便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对于刚接触高段语文教学的我不小的启示,将课堂留给学生,这里的文章足够我好好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7-24 08:10:26 | 只看该作者
《詹天佑》听课感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7-24 08:10:38 | 只看该作者
这篇课文,胡老师所设定的情感基点是什么呢?——那就是“感动”。

在一位教师的发言中,她提到了在讲解詹天佑这篇课文时,有两个重要的关键词,爱国和杰出。而胡老师很有创意地引入了另一个词——感动。这就给我们这些老师以全新的感受。感动这种情感,是一种互动的情感。它能够将学生个体与课文中的主人公更好地联结起来,形成情感共通。郝老师在讲课过程中,让学生反复朗读詹天佑的话语,带着感情去朗读,以此来体会詹天佑的语言所带给他们的感动,然后胡老师又借分析重点段落,尤其是在詹天佑在施工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困难与险阻,以此来让学生体会詹天佑的行动所带给他们的感动,最后,胡老师利用学生画图和讲解的过程,让学生体会詹天佑的智慧带给他们的感动。在逐层深入的情感世界中,学生都深深地被感动了。这就很好地达成了胡老师对整节课的情感设计目标。爱国,杰出,感动,

不妨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想想这三个词之间的关系,然后用上这三个词谈谈自己的感受,那么学生内心的情感脉络就会更加清晰和明朗,就能掌握文本中实质性的东西。

瑕不掩瑜,作为一名听课教师,随着胡老师的激情导入,我整个身心都沉浸到那个特殊年代里,看到一位另人尊敬的伟大的工程师的身影,在胡老师的精彩讲解中,这个形象逐渐光辉和高大起来,可以说胡老师的这节课是非常成功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2-7-24 08:11:02 | 只看该作者
《詹天佑》听课心得两天,金老师执教的《詹天佑》一课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金老师的教学围绕“杰出、爱国”而展开,以此为线索,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具体事例,结合重点的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我认为金老师的课做到了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思路清晰;朗读指导到位,并通过合理想象画面,适时利用背景资料逐步加深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教学课文第四自然段的时候,金老师紧抓这一段中的句子展开教学,引导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指导学生根据詹天佑的“所说、所做、所想”边读边作批注,抓住关键词语写下自己的体会。学生首先找出了詹天佑心理描写的一段话,此时,教师提出一个问题“修筑铁路时遇到了什么困难”,学生先联系上下文找到了具体的困难,但学生的情感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感触不深。接着教师将文中的困难归纳成9个词语:高山深涧,悬崖峭壁,狂风怒号,黄沙满天,山高坡陡,隧道渗水,攀山越岭,定点构图,坠入深涧。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书中的情景立时浮现在学生的脑海里,这时再来读詹天佑遇到困难时的想法,感触自然而然的加深了。但教师并未就此打住,又接着追问“仅仅是这些困难吗”,随即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出示了四段关于詹天佑在修筑铁路时所遇到的其他困难,包括外国人的讥笑,皇亲国戚的阻挠,亲人的离去等等,詹天佑作为铁路的主设计师,他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再次引读他的所想。这样反复诵读重点语句,使学生更好地在自己的心目中构筑詹天佑的真实形象,情感体验也能得到更主动地调动,这时再让学生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些令自己感动的句子,学生借助声情并茂的朗读达到与文本内容的更好沟通,从而更真切地受到詹天佑人格魅力的感染。



当金老师向学生展示詹天佑的铜像时,让学生想象画面:外宾看到铁路可能怎么赞叹?面对铜像,你怎么赞叹?可以用上课文中的一些词语,不仅升华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还注意了联系文本,使学生能学以致用。接下来金老师结合课堂拓展,又出示了2005年100周年纪念日时的相关资料,教师以“为什么对一条铁路的修筑举行这么盛大的纪念活动?”这一问题既整体回顾了课文,又进一步加深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尤其最后教师在铜像旁出示的四句话,“纪念一条铁路,缅怀一位伟人,牢记一段历史,传承一种精神!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升华到了极点。

   

    总之,本课教学设计新颖,环节紧凑。从学生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并从字词句上把握了詹天佑的爱国情感。我想,学生之所以能层层深入的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与教师引导学生合理想象画面,适时利用背景资料是分不开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4 02:2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