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856|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教研课《北京的春节》观课笔记评课活动记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7-22 09:03: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观摩课《北京的春节》——听课反思
听了六年级一班周老师的示范课,内容是人教版语文第十一册第六课《北京的春节》感受颇深,就这节课我说说我的感受想法。

首先值得我学习的是周老师的学案工整,模式正确规范,整节课的思路清晰。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供我们一起探讨摸索。我就说说我自己在上这节课时怎么处理一些环节吧。

一、学习生字环节,我会给学生10分钟时间完成。步骤如下:读、看课文-----圈出生字词------查工具书、问同学解决生字注音组词-------同桌互读、互说。这样既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又能节约时间,同时学生应该能真正掌握需要学的字词。字词的检测方式(10分钟):1、学生上黑板讲自己理解最好的生字(读音、组词),2、动笔练习生字注音组词,3、开火车轮读。

二、学习字词环节(10分钟)。步骤:先学,学生运用词语手册,互读词语解释。后教,出示词语解释,学生写出所对应词语。书本中出现的个别难词就随文学习。

三、当堂检测环节,周老师的设计已经很好,概括了这节课所要掌握的内容。唯独就是时间把握不够。

四、教学中老师的激励语言要时时挂在嘴边。课堂的激励语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无论是哪个年段的学生都应该多鼓励,同时要建立起学生之间的竞争。我们常抱怨学生上课不动嘴,殊不知其实是老师没有引导调动起来。只要有鼓励有竞争,课堂便有了活力。

我们都是年轻的老师,经验不够,难免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周老师为我们做了示范,供我们学习研讨。为了提高学生成绩也为了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希望大家共同努力。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7-22 09:04:41 | 只看该作者
《北京的春节》评课材料
《北京的春节》是一篇散发着浓郁乡土气息的散文,文章对老北京过春节的热闹景象和风俗习惯进行了介绍。依次介绍了老北京过春节开始的日子、腊八节、腊月二十三、除夕、大年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九几个特别的日子,文章按时间顺序介绍了老北京过春节的一系列习俗,语言简洁而生动,字里行间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新年的心情,反映出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的心愿。文中列举了大量的习俗,情趣盎然,又使人读后增长见识。本课教学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的,从而引发探究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学习作者按时间顺序详略得当地叙述的写作方法。

   课堂上,老师能够从以下几点着眼进行教学:

   1、构建和谐的课堂气氛,点燃学生心中的火焰,教学民主。

    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一个人一旦对某一事情发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他作出的努力会达到惊人的程度。”在课文中,老舍先生选择了春节中的九个时段来介绍北京春节的习俗。其中,腊八、除夕、初一和十五四个时段为详写,其它为略写。要是在学习时处处点到,胡子眉毛一把抓,只能达到囫囵吞枣的效果,所以,史老师主要引导学生抓住四个重点时段来品读,从而感受到北京春节的隆重与热闹,喜庆与欢乐,体会本文表达方法的精妙之处。教师只有点燃了学生心灵上的兴趣之火,才能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史老师采取多启发,多鼓励的原则,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取亲切、和蔼的态度拉进师生的距离,充分反映了师生之间的“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

   2、教学目标明确,抓住关键词句,突出课文重点,引导学生“读中体会,读中感悟”

   教师根据语文内容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的内在魅力。从整个教学过程看,史老师是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作者的思路品读欣赏的主线,步步深入来进行交流探究的。体现了学习语文的规律,使学生从中悟到了读书的方法。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拓展了知识面。教师作为“总导游”,让同学们结合自己过春节时的习俗,并插上了想象的翅膀,飞到老舍先生过春节的时代,去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引导学生多读,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读中有思、思中有议、议中有论,抓住关键词、句、段进行赏析,理解所写节日的特点,从而体会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

    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是啊,生活是最好的老师,丰富多彩的生活,丰富多彩的体验,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唤起了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学生才能在课堂上畅所欲言,欲罢不能。一节课下来,我欣喜地和孩子们一起在史老师的引导下,往返于生活与文本中,感受着春节的快乐与热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7-22 09:05:05 | 只看该作者
《北京的春节》评课稿
《北京的春节》是老舍先生的散文名篇。文章以时间为顺序,细致地描写了北京春节的一系列风俗。文章用的全是老百姓的口头语,生动地写出了人人欢欢喜喜过年的心情。邵老师在对课文的讲解过程中,紧紧抓住作者的写作顺序,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课文。通过对课文的分析,学生从中体会详略得当在写作中的重要性,也为学生后面的小练笔环节打下了基础。但是邵老师在小练笔的时间安排上略显不足。如果时间充足,学生能在课上完成一个小片段,全班一起交流欣赏,相信对学生的写作帮助会更大。

本文的语言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感情的抒发自然流畅。通过朗读作者那种欢喜之情很能感染读者,所以本文的朗读指导也是很重要的。另外对课文有感情的朗读,也有助于学生把握作者一些关键词的使用,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以便学习和应用。但是邵老师在本课的教学中并没有重视朗读方面的指导,尤其是一些重点词语的感情理解上引导也不及时和到位,所以学生并没有深入的体会到作者恰当的用词。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邵老师在教学设计,课堂调控方面处理的都很好,相信会越来越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7-22 09:05:36 | 只看该作者
《北京的春节》评课  
《北京的春节》是老舍先生的作品,课文主要按时间顺序介绍了北京过春节的腊八节、腊月二十三、除夕、元旦、大年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九等春节习俗文章语言简洁而生动,结构清晰完整,字里行间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新年的心情,反映出作者对北京、对生活的热爱。李云军老师这节课准确把握教材,详细讲解过年的准备以点带面,突出过年的喜庆、热闹。
闫老师这节课侧重于以下几方面:

1、注重情境创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上课伊始,闫老师通过课件出示具有中国特色的食品及文化图片,让学生既了解了中国传统的风俗,又感受到了过年的喜庆紧接着教师又通过一首北京春节童谣的展示,学生交流喜欢过年的理由,把课堂气氛进一步提升。

2、教学目标明确,抓住关键词句,突出课文重点,引导学生“读中体会,读中感悟”

本节课闫老师引导学生多读,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读中有思、思中有议、议中有论,抓住关键词、句、段用多媒体出示,先让学生去了解、感受《北京的春节》所描绘的热闹气氛,然后将重点句子用大屏幕显示出来,让学生反复的读,用心体会,并引导学生分析这样,充分发挥学生的广阔空间,把课堂教给学生,让学生尽情的说,尽情的去想象,使学生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3、有详有略地处理讲读,让学生从年前的准备过程中品年味。老舍先生在描写年前准备时很细致,闫老师就抓住这一时间段大人、小孩儿、铺户的活动体会年前的忙碌、紧张从而感受到北京春节的隆重与热闹,喜庆与欢乐。

4、闫老师注重引领学生品味老舍先生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使学生有了更多的收获。

总之,本节课实实在在,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7-22 09:06:21 | 只看该作者
热闹的除夕背后

——评《北京的春节》一课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过春节,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作为六下第二组开篇课文《北京的春节》作者老舍先生,用他那如椽的大笔、“俗白”的风格、京味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也为本单元的人文目标的达成,品味中华民风民俗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课文以时间为经线,以老北京过春节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紧接着,详细描述三个重要时间段:除夕、初一、十五。而对于其他时间段相应略写处理。

文中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情趣盎然,因为文章通俗易懂,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因而学生读文见义。

今天汪老师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抓住老北京春节的热闹这一特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重点词、句,深入品读感悟。使原本朴实的语言变得生动厚实,从而进一步感受语言大师的语言魅力。

现以教学中“除夕真热闹。”一段的教学为例,谈如何以教材为抓手,厚实除夕的热闹。

1、从“味、色、音”的角度来感受除夕的热闹。“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课文从味,到色,再到音,进行了全方位描写,充分表现了除夕的非同一般的“热闹”。这些应该说通过课文的阅读,学生是能从文字中感受到的。

2、以色为抓手,体会除夕热闹中的喜庆。

课文中写到了“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

“穿新衣”作者仅仅是为了表达这份热闹吗?从我们中华传统习俗来看,红红就是给人以喜庆之感。教学中可借助媒体冲击,读出除夕的喜庆,人们的欢愉之情。

3、以“必定”和“万不得已”感受热闹中的那份饱含浓浓亲情的祥和。

教学“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守岁守岁把美好的祝福赠给了长辈和孩子”两部分的内容中,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语的研读,感受热闹背后的浓浓亲情与祥和氛围。

4、感情朗读,整合这一份厚实的热闹。

在感受热闹、喜庆、祥和,后进行有层次的感情朗读,在感情朗读中不断厚实这份对热闹的独特理解。

在今天的教学中,这部分的内容应该说都已有所点及,但是没有深究,从而错过了学生语言和思维提升的机会。仅一家之言,共大家共同探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7-22 09:06:45 | 只看该作者
《北京的春节》评课

侯 艳



《北京的春节》是老舍先生的作品,课文主要按时间顺序介绍了北京过春节的腊八节、腊月二十三、除夕、大年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九等春节习俗。文章语言简洁而生动,结构清晰完整,字里行间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新年的心情,反映出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的心愿。

在进行这篇课文的教学时,李桂芬老师能够准确把握教材,详细学习除夕、初一、十五部分,以点带面,突出过年的喜庆、热闹。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上课伊始,李老师通过课件出示具有中国特色的年文化短片,聆听儿歌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风俗,感受过年的喜庆,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有详有略,体悟写法

  在课文中,老舍先生选择了春节中的九个时段来介绍北京春节的习俗。其中,腊八、除夕、初一和十五这四个时段为详写,其它为略写。要是在学习时处处点到,胡子眉毛一把抓,只能达到囫囵吞枣的效果,于是,课上,李老师引导学生抓住三个重点时段来品读,抓住关键词句,突出课文重点,引导学生“读中体会,读中感悟”,从而感受到北京春节的隆重与热闹,喜庆与欢乐,体会本文表达方法的精妙之处,如:运用排比修辞手法,前后呼应的写法,总分总的文章结构等。

  三、转换形式,感受魅力

   老舍文章的语言质朴之中又带着些许的诙谐幽默,李老师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感受这一表达特征,在学习“十五元宵节”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把文章中的语言以诗文的格律形式出现,用这种特殊的形式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关注语言文字的别样魅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如果这里,教师能够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想象一下当时的情境,说一说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然后再来回读、品味,效果是否会更好呢?

    纵观整节课,李老师能够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去感受老舍笔下那浓浓的年味,值得学习与借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1-10 07:5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