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楼主 |
发表于 2012-7-20 19:55:41
|
只看该作者
《匆匆》教学反思
《匆匆》是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紧围绕“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光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的无奈和惋惜。文章极富文采,有些地方还写得比较抽象。由于学生年龄小,心理方面还不够成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课文及学生的特点,引领他们进入情境,必须引导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大胆想象,让他们通过积极的探究与创造,深刻领悟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重视指导学生用心灵诵读,融入角色,进行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会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会受到情感熏陶,会享受到审美的乐趣。
回顾整节课,比较成功的地方有:
一、反复诵读,积淀感悟。朱自清先生说,“文章的成功,最大因由却在情感的浓厚”此篇散文最为感人的地方,一是其语言的优美,二是其情感的浓厚,引导学生深入地读,富有个性地悟,结合自己内心的情感体验去读、去倾听,倾听作者的彷徨,倾听作者的无奈,倾听作者的伤感……及对人生的思索。让学生在阅读中揣摩,在阅读中体会,在阅读中领悟,这样,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我注意营造以读为本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充足朗读课文的时间,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指名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重点句子并边读边谈体会,再读。通过这一系列不同形式的读,读出了层次,学生在读中感悟到了课文所表达的情感,悟出之后再通过配乐朗读表现出来。在朗读过程中注重指导学生积累词语,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二、充分利用课件。叫着充分利用课件回忆我们的日子是如何匆匆溜走的,并进行仿写。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试图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从而与作者产生共鸣,驱动学生灵动的心,飞扬他们智慧的语言,从而达到积累与运用的有机结合。此外,还多次利用课件配乐进行朗读,通过配乐朗读将内容课件形式呈现出来,这样,学生情感得到很好的释放。
三、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形成了积极的互动效应。教师力求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比如在与学生谈话交流时,既注意认真倾听,又注重适时的点拨。
另外,学习活动的设计注重层次性。教师始终把握住语文课的个性特征,一切学习活动着力于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在具体的指导过程中不搞花架子,切实地帮助学生,给予学习方式方法上的点拨,使整堂课中学生的学习水平有层次地提高。本节课的不足之处:从整体看,教学过程设计部分对学生自读、自悟的学习过程设计还不够充分。设计注意教师的引导,重视了学生读后谈理解和感受过程,而学生自读会产生什么问题,自悟会有什么困难,怎样适时机地指导、帮助他们,考虑这方面不多。再如,拓展练习的时候,让学生自己再多练一会等。教师个人的激情还不够,个别问题的设计也有待推敲。 “细节决定成败,”一节课的细节有很多,只有我们将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周全,才能真正向课堂要质量,只有我们将每个细节都巧妙设计,才能向课堂要效率。这也将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