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六年级语文《两小儿辩日》教学反思教后记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12-7-20 07:07:40 | 只看该作者
《两小儿辩日》反思
那天,我和学生们一起学习《文言文两则》。学习第二首文言文《两小儿辩日》时,突然有个学生家长在教室外面一直向我招手,可能是有什么急事。我只得暂时中断讲解,让同学们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自己尝试理解文言文的大意,自己跑出教室,与家长谈话。
跟家长谈完后,从教室外面回来,我随口说了一句自认为学生不太可能完成的问题:“现在交流一下,通过自学,你知道了什么?”凭往日的经验,孩子们的自律能力是很差的,尤其是老师不在的时候。可没想到的是,当我话音刚落,同学们竟争先恐后地举起手来,我真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嘿!今天太阳打西边出来了?好,我倒想看看你们是否真的知道。我的目光扫视了教室一周,最后落在淘气包王羿高高举起的小手上。
“怎么?连他也学乖了?”我半信半疑的点了他的名字,他站起来说:“老师,我知道了这则文言文大体的意思是讲两个小孩在争辩太阳距离人的远近。”他得意的看着我,然后继续夸耀:“我还知道第一个小孩的观点,我会翻译。他是说,他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距离人近,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说着,眼睛望着我,那眼神,我看得出,他是在等待我的表扬呢!虽然是直译,语言不怎么优美,但他能理解到这个程度已经使我倍感惊喜了。我没有吝啬,当着全体同学的面,“狠狠地”表扬了他。表扬的目的除了鼓励王羿以外,更多的是希望其他同学能够都像他那样能积极地参与进来。
于是,我接着追问道:“那另一个小孩的观点是什么呢?”李馨文同学迫不及待地站起来,大声的告诉我:“另一个小孩的观点正好跟第一个小孩相反,他的观点是太阳在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在正午的时候,离人近。”
“哦,是吗?”我故意装出一副似懂非懂的样子,接着问:“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那他们都有理由吗?”“当然有啦!”张航紧接着站了起来,“他们两人一个是从太阳的大小判断、一个是从太阳的温度判断的。”话音刚落,我刚要表扬荣航,鲁伟同学就站了起来,皱着眉头说:“老师,我有疑问,两个小孩说的都有道理,到底哪个是正确的呢?”
我犹豫了,需要直接告诉他答案吗?我是一包到底,还是一放到底?这时,似乎有个声音在告诉我:“既然孩子们自学能够理解到这个程度,看来到了该放手的时候了!”于是我把问题抛给了全班同学:“大家讨论讨论,到底哪个小孩说的对呢?”同学们立刻争论开了。有的同意第一个孩子的观点,有的同意第二个观点。双方各持己见,谁都想把对方说服。
争执过后,王铭伟同学站了起来,理直气壮地说道:“我赞同第一个孩子的观点。他是根据‘近大远小’这个原理来判断的,这符合生活规律”。李云飞同学马上提出相反观点:“我不同意他的说法,第二个孩子用的是‘热者近、凉者远’的原理,也是符合生活规律的呀?”见他们争论不下,我趁机添油加醋,故弄玄虚的说:“到底谁说的对呢?根据你们在科学课上的学习,你们认为太阳到底什么时候距人近,什么时候距人远呢?”
学生陷入了思索中,几分钟过去了,班里仍没人举手。“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到了该点拨的时候了。我提醒学生:“我们知道,地球是围着太阳转的,那么,距离也应该……”
这时有的学生恍然大悟:“我知道了!太阳距离我们是一定的,不会因为时间不同而改变!”“是呀,两个小孩评判的标准不一致,当然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呀!”此时此刻,我忽然感觉到,这是在家常课上许久以来都不曾有过的精彩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2-7-20 07:08:02 | 只看该作者
《两小儿辩日》教学反思  
一、课文解读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讲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小孩在争论,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双方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无法裁决,被两个小孩笑话。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选编本文的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了解古人的思想情感,并为初中学习文言文打点基础。教师在教学时,要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字词句的大概意思,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明白文中所讲的道理,并受到一些启发。
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差别较大,能否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是首先遇到的困难,要把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从理解课文方面看,课文所写的事情和其中蕴含的道理并不难理解,难的是让学生参考注释自己读懂每句话的意思。指导小学生学习文言文,不宜采取逐词逐句讲解对译的方法,更不必讲古汉语知识。重点词句应当由学生对照注释来理解,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大概意思,遇到困难教师给予帮助。小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教师应树立“朗读是第一位”的观念。指导学生朗读可采取如下步骤:第一,教师首先要范读课文,做到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从而感染学生,激发诵读兴趣。第二,指导学生读通顺。指导文言文的朗读方法:一要把朗读的速度放慢,二要停顿得当,三要读出不同句式的语气。
二、整体思路:
在教学本文时,我设计了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初读文言文,读通顺
设计这个环节,我的目的是让学生把文言文读通顺。我先让学生根据划分的节奏来自由读文言文;再分别叫四个学生单个读;看到学生读的还不很到位,于是我范读;然后再让学生像我这样读。在这一环节,通过不同形式的读,使学生把课文读熟了,通顺了。
第二个环节:再读文言文,懂其义
设计这个环节,我的目的是让学生借助注释来弄懂文言文的意思。我先让学生自主学习,也就是根据书上的注释试着自己理解文言文;然后再让同桌、前后桌进行交流、讨论;最后采用“渔歌问答”这个游戏进行全班交流。
第三个环节:三读文言文,展开辩斗


设计这个环节,我的目的是通过辩斗,挖掘、深化文本内涵。我先让学生用笔画出两小儿各自的观点和理由;接着让两个学生上台辩斗,看到这两个学生辩是辩了,但还没有“斗”的感觉,于是,我亲自扮演其中的一个小儿,和另一个学生展开辩斗。刚开始语气平缓,随着“此言差矣!”“非也!”“胡说!”等连接词的加入,两人的语速逐渐变快,语气变重,最后,感情激昂,互不相让。师生“辩斗”结束后,我请学生评价。再后来,让全班学生都来做一回两小儿。全体起立!左边的同学做前面一小儿,右边的同学做后面一小儿。我呢,就在一旁引读创设情境:分别以 “一儿曰”、“一儿自信曰” “一儿摇头晃脑曰”“一儿拍着胸脯曰”“一儿坚持曰”、“一儿争辩曰”、 “一儿反驳曰”“一儿不服曰”“一儿紧握拳头曰”“一儿手叉腰曰”等为引导,组织学生反复朗读上面两句。
第四个环节:四读文言文,悟道理
设计这个环节,我的目的是让学生体会体会到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精彩之处:
我认为是辩斗环节的设计和引导是这节课的一个亮点。辩斗中,师生不仅对话了文本,而且完成了自身与心灵的对话,老师与学生各扮“两小儿”展开辩斗,让学生进入课文情境,“走进语文”,让学生成为“两小儿”,让学习进入体验层次,课堂的学习气氛和状态被激发出来。从两名学生表演辩斗,到师生合作辩斗,再到全班学生展开辩斗,将诵读层层推进,生生辩斗时,教师在一旁通过引读创设情境,煽风点火,学生们辩得面红耳赤。教师的引读不仅在于创设辩斗的情境,也不仅是对学生进行语感的培养,还是在启导学生对文本内涵的感悟。学生在辩斗过程中,不仅关注辩斗的内容,更关注辩斗者的心理、情感,这也是我们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要时刻关注的。朗读的效果如何,不在于读的遍数多少,而在于能否层层递进,潜向文本深处,浸入学生心灵;朗读过程应该成为学生对话文本,彰显智慧的心路历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7-20 07:08:21 | 只看该作者
《两小儿辩日》教学反思
  《两小儿辩日》是一篇文言文,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以激趣、学法为根本目的,紧扣教材,设计了“读——释——演”这个脉络清晰的教学环节。
一、趣字当头,以读为本
  我首先由课题入手,激发学生急于学习本文的兴趣。“读”是阅读教学的主要方式,在教学中我将“读”贯穿始终。本课朗读分为三个层次:
  1、读通:通过生试读,师范读、个人练读等多种形式,将文言文读通。特别是:能正确断句。
  2、读懂:通过引导,让学生自主发现学法,并在交流合作中加以应用。
  3、读好:联系生活体验,激发读的兴趣。让学生模仿古人吟咏的样子来有滋有味地读。通过这不同层次、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初步感知古文的语言特点,积累语言,从而热爱古代灿烂的文化。
二、读而优则演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创设了古人与今人直接对话的情境,组织了一次表演活动。表演的设计也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分两个层次:一是让学生用现代白话文的形式进行表演,意在巩固理解;二是让学生直接以课文中的语言来进行表演,要求发挥想象,尽量把古人的风采原汁原味地表现出来,实则就是更高要求的读。此项活动受到了多数学生的热烈欢迎。参加表演的同学大胆创新,“添油加醋”,展示了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了他们对文言的感悟力。
三、炼学法,用法学
  学习得法则事半功倍。如何学习文言文是小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一个棘手的问题。我就地“取材”,让已读懂课文的同学引路,提炼总结学法,师适时点拨渗透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让其他学生也运用学法自主探究。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作业,不是终结,而是开始
  在课的最后,我设计了“新两小儿辩日赛”这个作业。希望通过学生课后的准备,将语文的学习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宽学习语文的渠道,体现了语文生活化这一主题。
五、不过,本节课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暴露出很多问题。比如:
  1、学生读时,只能读出一定的节奏和停顿。达到这一层次后,便再难提高。
  2、对于两小儿“笑”的理解不够到位。
  希望各位老师都来帮忙,出谋划策,解决实际问题,让我们的古文教学不再格式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24 14:0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