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比赛课《难忘的一课》听课记录评课稿资料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12-7-19 11:13:16 | 只看该作者
教略而学丰,简约而深刻

——评《难忘的一课》

昆阳镇第二小学  郑思丝

如果把教师的教学行为比作厨师的烹调手艺的话,那么,精读课文就好比厨师手下一道道精细、精美的食品,色香味俱全。而略读课文就好比厨师手下不太起眼的粗粮制成品,虽制作粗朴,却保持了天然本色。

略读课文作为一种课程形态出现在教材中,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因此,略读课文的教学应该重视略读方法的训练。特级教师王燕骅老师说:“略读课文的教学应当是教略,而学要丰;应当是教略,而学不略。”叶圣陶先生也说过,略读的略字,一半就教师的指导而言,只须提纲挈领地指导;一半就学生的功夫而言,还是要像精读那样仔细咬嚼……所以,略读课文教学的追求是“教略”而“学丰”,简约而深刻。教师引导求“略”,设计简约,抓住主线、主要问题,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多给学生朗读、思考、质疑、发表见解的机会;学生感悟求“丰”,理解深刻,对于文章的重点、精彩之处,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探究,自己得出丰厚的答案和结论。

(一)教师引导求“略”,简约而明睿

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指出,略读课的设计应以大板块、大框架的设计为主,避免精读课的线性设计,教学流程不宜过细过精,要给学生留出整块的自主阅读空间。同时,教学应从阅读技能的巩固运用着眼。阅读活动前,应让学生明确阅读的目标,并在阅读活动之后评价一下目标的达成。阅读活动的设计也要避免精读课的讲析,应以练习设计为主,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在自主的言语实践中获得语文能力的提升。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它既不能等同与精读课文面面俱到、精雕细琢,又不能轻描淡写、囫囵吞枣,一读带过。略读课文并不意味着可以马马虎虎,草草了事。略读课文少了识字、学词学句等许多头绪,教学目标更为集中,教学重点更为突出,但在阅读的方法上,也不排斥精读,文章的重点、精彩之处还是要引导学生品读,使略读与精读互相融合,综合运用,通过有层次的阅读,在内容理解、情感陶冶与语言感悟上也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这就需要反复斟酌,寻找准确的着力点,提出特别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指导学生一步一步地细读解疑,方能在内容理解、情感感染与语言感悟上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真正将力气使在刀刃上。这节课,胡老师紧扣题眼“难忘”紧抓“让我那么难忘的到底是怎样的情景?”这一统领性的问题,贯穿全文重点部分,分两大板块,引导学生细细品读年轻的台湾教师教学生学习祖国文字时的感人情景,以及走进礼堂时我所看到的感人画面,品析词句,演绎课堂,引领学生从中感受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同时也对课文内容及语言特点都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教学过程简略,重点突出,充分凸现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简约而明睿。

(二)学生感悟求“丰”,深刻而扎实

略读教学讲究“简”、“略”,但也需要有“精”的部分,否则略读就成了“泛读”。略读课文,并不代表着对咬文嚼字说“不”,也要引导学生在品词析句中从感知文本到亲近文本再到走入文本,在畅所欲言的和谐氛围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施行“精略相辅,略中有精”的教学模式,追求“教略”而“学丰”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本课的重点部分,走进难忘的师生课堂,感受台湾人民的浓浓爱国情时,胡老师交给学生大量的阅读时间,让学生“快速浏览”、“静下心来读一读”、“指名读”,在充分的朗读实践中品味关键词句“一笔一画”、“很认真”“很吃力”地写,“一遍一遍地”“严肃认真”地读,接着又让学生认认真真、一笔一画地写下“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并认真地读好这一句话,演绎课堂,对比感悟,一步步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深入文本。更妙的时,就在学生有所感悟时,胡老师又引入了当时日本帝国主义压迫台湾人民的一段历史资料,引导学生想像说话“在这五十年里,台湾人民不准许            ,只准许          。”一次次的引领,学生的情感层层推进,螺旋上升,逐步丰满起来。此时的课堂也早已洋溢在了台湾人民的那一份浓浓的爱国情意中。

在“难忘的思想课堂”部分,胡老师充分运用多媒体,引导学生欣赏图片,走向人物背后,充分感知人物事迹,感悟文本内涵。此时,在学生的心里,墙上挂的早已不只是画像,分明就是祖国的骄傲,祖国的尊严,民族的精神。整个过程思路清晰、条理简约,却又不失丰赡,真正做到了“教略”而“学丰”,简约而深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2-7-19 11:13:44 | 只看该作者
《难忘的一课》评课

赣州红旗二小 王洪

杨媛老师所教的《难忘的一课》讲的是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作者在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里,见到一位教师认真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以及在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的深切感受,表达了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

杨媛老师的这节课,我觉得教学思路清晰,课堂设计有条理,语言较有感染力。在教学中,为了突破本课重难点,杨媛老师重点抓住了课文中三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条主线,层层深入,使学生和作者一起感受那浓浓的爱国情意。杨媛教师在教学能引导学生通过一遍一遍的朗读,使学生自读自悟、由不会到会,由浅入深,层层深入体现了学习的过程,使学生在朴实的教学过程中提高了学习的能力。

杨媛老师把理解“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这种思想感情的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引导孩子们主要抓住“一笔一画地写”、“一遍一遍地读”、“老师和孩子们都显得那么严肃认真,而又那么富有感情”等语句通过反复朗读来体会台湾人民学习祖国文字的认真态度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懂得这里作者是抓住他在台湾小学里所看到的师生认真学习祖国文字这一感受最深的事来叙述,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在第一环节基础上,老师又用谈话方式:引入“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第二次是怎样出现的?师生们看到作者和他们一起学习,有什么反应?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最能反映中心的一个问题:“作者是个陌生人,突然走进教室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他们却不感到‘意外’,这是为什么?”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引导很到位,能体会到这是共同的爱国之心,爱国的思想感情,使他们彼此亲近,把他们融合在一起。最后,老师再让学生按作者和台湾师生当时教学的情景那样大声地、整齐地朗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把体会到的感情表达出来,教学中紧紧抓住“学习祖国文字”、“参观礼堂”这两个场面和“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条主线,以读为主,运用“教—引—扶”的方法,通过“朗读——理解——朗读”这种教学手段来引领孩子们学习了本课。不足之处是学生读的层次还不够,知识小钥匙的设计冲淡了最后的情感升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7-19 11:14:08 | 只看该作者
《难忘的一课》评课资料

《难忘的一课》是一篇略读课文。不少教师在教学这篇课文时,紧紧抓住贯穿全文的关键句“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指导学生阅读,并获得了成功。但我想。假如学生凭着自己的直觉思维,对课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且愿意带着课题走进课文呢如果学生真的有了这种需要,我们不防就此一试,即从课题入手,就学生的阅读过程而构建教学过程。
  先分析课题:中心词“一课”——言事;题眼“难忘”——传情。由课题可知,课文集叙事抒情于一体。再从教与学方面来分析:教者看到课题会推测,文章叙述了什么事抒发什么情。学生读了课题,至少会产生如下猜想:这“一课”讲了哪些事?为什么这“一课”令作者终生难忘?综上所述,依据文情和学情,可以形成这样一条教学思路:紧扣课题,构建三个板块,指导学生阅读。

  [点评:阅读教学从何处入手并不十分重要,重要的是要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走进文章中去,有利于学生快速有效地开展阅读实践活动。上文提出的“指导学生阅读”,其用心也在于此。]

  一、感知难忘事
  1.检查预习后提问:故事发生在什么时什么地方作者经历了什么事
  2.让学生速读课文,分别找出“上课”和“下课”的有关段落,并想想这两部分各讲了什么事(学习祖国文字和参观小礼堂)
  3.让学生再读这些段落,然后讲讲这两件事。

  [点评:第一个板块的教学,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重在让学生“感知”难忘的事情。环节2的教学,渗透了篇章结构训练,同时也为落实本组训练重点“详写和略写”埋下了伏笔。]

  二、揣摩难忘心
  1.探情源:“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三次,每一次出现都伴随着一段故事情节。让学生默读3-16自然段,找出这些故事情节的有关重点句段,然后说说这些故事情节的主要内容。

  [点评:这一环节看似是在第一板块基础上的回复,实则是在把学生的视点引向作者的情感生长点,把学生的视线引向作者的情感变化线。有了这个环节的铺垫,学生方能顺畅地入境动情。]

  2.溯情思:紧扣文中的三段故事情节,充分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探求,从中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会涉及到下面的一系列问题,教师可相机进行必要的诱导、点拨和讲解。
  问题1:一个中国人,而且是教师,自己祖国的文字写得很“吃力”,自己祖国的语言“讲得不好”,这是为什么而作者说,“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的真挚的心。”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
  问题2:“老师和孩子们发现了我,但是,好像谁也没有感到意外。”老师、学生对这个陌生人坐进教室跟他们一起朗读,本应会感到“惊奇”,为什么没有感到“意外”呢能否改成“大家都很惊奇”呢
  问题3:参观小礼堂,听了教师的介绍,“我”的眼睛为什么湿润了此时此刻,你想对台湾师生说些什么
  问题4:“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足以表达我这时的全部感情呢”“别的话”可能是些什么话你能替作者说出来吗把同学们所说的与作者的这句话相比较,你从中又体会到什么
  问题5:“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文中三次出现,每一次“我”的感受有什么不同可以让学生用“先是……接着……最后……”的句式概括回答。

  [点评:“溯情思”这一教学环节,凭借问题情境,把课文的语言和思想、作者的行为和内心、学生的言语和思维有机地融于一体,并且通过抓事情的因果联系(如问题1,必须联系上下文)、词语的辨析(问题2)、句式的比较(问题4)、问题的归纳(问题5)以及创造性想象和情感体验等方式方法的训练,可以让学生深刻领悟文章字里行间所蕴藏的作者的不同感受,感受台湾人民浓浓的爱国之情。]

  3.释情结:这篇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围绕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哪些内容写得比较详细

  [点评:落实了这一环节的教学之后,学生对“为什么这‘一课’令作者终生难忘”过一问题,可以有一个比较全面、深刻的认识;在知道了课文说的什么的基础上,还可以知道作者写这篇文章,为的是什么。]

  三、吟诵难忘情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教材规定的一个重要的训练点,也是学生与作者心灵共振、情感共鸣的一个重要途径。如何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准确传达出作者的内心感受呢
  一是确定读的重点。“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在文中出现了三次,其所处的三个段落是读的重点,这句话则更是朗读的重中之重。
  二是选择读的方法。可先来个‘精彩回放”,让学生在头脑中像过电影一样,再次想象课文中所描述的那一段段动人场面,增强情感体验。接着可从语音、语调、语速等方面进行指导。如对文中第三次出现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有位教师是这样指导学生感情朗读的:把“中国’作为重音,第一个适当加大音量和音长;第二个音量适中,但增加音长。“爱”字后面应有短暂的停顿,以便把“中国”读得饱满、深情。为什么应这样读呢因为这是在参观了小礼堂之后,墙上的画像,激发了作者对民族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伟大精神的强烈的自豪感,把“中国”作为重音,并通过“爱”字后面的停顿加以突出,才能把这种自豪感和强烈的爱国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荡气回肠。最后可激励学生联想在日本统治下台湾人民的悲惨历史、联想现在全中国人民期盼祖国统一的急切心情,创造性地朗读,读出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怀。
  三是保证读的时间。有了充分的读书时间,学生才能充分地读,才能读出作者的情感,读出文章的情趣。

  [评析:提高阅读教学效率,重在优化阅读教学过程。本教例试图在这方面作些探索,力求获得如下效果。
  1.突出主体性,把课堂教学的过程变成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学习的过程。教学目标是依学生对课题质疑中提出的问题而确定的,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也因此拉开序幕。整个教学过程力求让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力求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俗学习,自得学习”。
  2.注重层次性,即“引导学生一层深一层地理解课文”。例如,在教学结构方面,构建了三个板块,从“感知”到“揣摩”再到“吟诵”,体现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的阅读过程。就拿“吟诵”来讲,学生要把课文读顺、读通、读懂并不难,但要读出文章的“情”却不易,所以把它安排在阅读过程的最高层次上。在培养同读能力方面,从“课文讲的是什么,指的是什么,为的是什么”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引导学生沿着这条思维途径,一步一步地阅读理解,同读能力一步一步地提高。
  3.夯实综合性,把听、说、读、写(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训练、语感培养和情感体验,尤其是语言文字训练和思维训练融为一体,以求收到“综合训练,整体优化”的教学效果。如对“意外”的品味,对课文在后一句话的深究,对文中空白处(“别的话”)的增补等,对于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是大有裨益的。
  4.发展创造性,尽可能让学生独立地学,创造性地学。学生的创造性阅读与创造思维是分不开的,但创造思维如果没有创造性的“机会”,也会是“英雄无用武之地”。本教例的设计中,已为学生创设了一些创新的机会。如“充分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探求”,还有创造性地想象、创造性地朗读等等。教师创设的这些“机会”,为学生创造性阅读开辟了一片“绿洲”。学生拥有这片“绿洲”,自然敢想、敢说、敢创造,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就自然“活”起来了,而且一定能“活”出高效率、高效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7-19 11:14:39 | 只看该作者
评徐老师的语文课《难忘的一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2-7-19 11:14:47 | 只看该作者
亲爱的老师们,听了徐老师执教的《难忘的一课》之后,相信大家一定有很多收获和思考。本次评课我们将围绕以下两个主题进行:

    1、如何准确把握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

    2、怎样将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机地揉合到教学环节中?

    除了可以围绕主题来研讨,大家还可以谈自己在听课过程中的其他感受、思考,相信这又将是一次思维碰撞、理念交锋的研讨之旅,我们期待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2-7-19 11:15:00 | 只看该作者
新教育实验构筑理想课堂有效教学框架  学科语文 年级 四 设计人徐茂玲 

课题: 难忘的一课
课时数:一课时

文本及教材解读:

   《难忘的一课》是山东教育出版社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三篇课文。第四单元在情意目标上是爱国主义,通过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受尽屈辱的历史和奋力抗争的历史,引导学生用心感受文章字里行里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另外,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有关资料,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并在语文学习中加以运用,也是本组课文的一大特点。

   《难忘的一课》写在1945年台湾“光复”以后,作者通过描写自己在台湾高雄一所郊区的小学校所听到的一节难忘的国语课,抒发了自己对祖国真挚的热爱之情。整篇文章语言平实,通过在小学堂课堂内外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文章在写作手法上,详略得当,重点写了课堂学习的情景以及参观小礼堂的情景。在写作方法上,作者独具匠心,一句简单的语言:“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反复出现三次,强化了爱国的主旋律,产生了打动人心的独特力量。

   做为独立阅读课文,本节课应该以学生的独立阅读为主,志在运用本单元前两篇课文所学到的学习方法感悟爱国主义的复杂内涵,在写作方法上体会详略得当表达中心思想,在阅读上要注重引导学生查找资料和整理运用资料的能力。

   可以说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检测出学生本单元的学习情况,从情意目标的达成到阅读方法的融会贯通,都是一次极好的检测和调整。如何通过有效的课堂阅读,提高学生阅读的思维品质,在自读课文中也应该能够得到很好的检验。

教学

目标
A类

1、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B类

1、   学习详略得当地表达中心思想。

2、   学习借助补充资料深入透彻地理解文章。

C类

1、激发对祖国真挚而浓厚的热爱之情。

2、意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预习

作业
预习要求:

1、   自读课文,力求一字不差。

2、   找到不理解的词语,并能够自己查字典解决。

3、   深入阅读课文,在书上写下自己读书时的疑惑。


教学板块

(注明各板块解决目标序号及所用时间)
学生课堂练习单

(一个假想学生的课堂上的所有学习行为)

第一板块——弄清课文写作内容【5分钟】

1、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目标A1\3分钟】

2、弄清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目标B1\2分钟】

  出示自读提示。

3、强调抗日战争胜利的时间(1945年)

   强调台湾的地理位置.以及中国割让出台湾的时间(1895年)
1、同学互检,一个读前半部分,一个读后半部分,要标明对错。比比谁读书达到了正确流利。表扬先进。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同位交流,指名说,集体交流。表扬先进。

3、灵活地调用自己准备的资料,能主动联系课文内容去思考,看地图,加强台湾感性认识。

第二板块――自读课文,解除疑惑【10分钟】

学生根据自学提纲,自读课文写批注:

1、年轻的台湾教师中国字写得很吃力,中国话讲得也不太熟练,为什么作者却称赞他的课上得好极了?【目标B1\2分钟】

2、为什么这位年轻的老师要领我去看一看他们的小礼堂?

3、“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简单的话为什么令作者激动万分?

  师巡视,发现关于批注优秀的同学,即时给予表扬。
1、   学生自读课文,在自己找到的关键语句旁写下自己的批注,教师巡视指导,在批注优秀同学的书上划上小红旗,以示表扬和鼓励。对表现不佳,不会思考的同学以暗示。

第三板块――汇报交流,理解中心。【20分钟】

1、   围绕第一个问题,探究课上得朴素却充满深情,感人至深。

2、围绕第二个问题,探究小礼堂蕴藏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精神。

  3、围绕第三个问题,探究“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一句话中所包含的爱国情怀。


1、   指名交流,反复朗诵,修改批注。

2、   适当回忆自己收集的资料,结合资料来解解课文内容。

第四板块――重点朗读,升化主题【5分钟】

1、   朗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2、    总结升华主题,总结全文。
1、   跟老师一起有感情朗诵。

2、   在听老师总结的过程中,体会本课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反思:

     这是我第一次尝试运用新教育框架结构备课,对于我来说是一次全新的体验。因为对于学校和教研室推荐的关于略读课文的一些理念,我还没有吃透,现在又来了一个新的理论,所以脑子思维不免有些混乱。尤其是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应该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还是自由感触再由老师汇总,我也疑惑重重。对于我而言,总是感觉理论先行,实践总是难以追上理论的步伐。上完课自己感觉不够理想,教学明确前松后紧,学生批注时热情很高,但交流时却引而不发,课上得很不从容。如久明老师所言,有些把简单的课文教复杂了的感觉。所以,非常希望能够听到同事们真诚坦率的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2-7-19 11:15:36 | 只看该作者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及评析

                                            设计、执教: 重兴光大小学    李朝     课后评析:宋乃义

一、 教学目标:

1.认识“闽,诸”2个生字。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线,联系时代背景,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

三,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每一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时,所表达的人物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狼牙山顶峰响起的壮烈的口号声,让我们感受到了日寇的凶残和中国人们的坚强不屈;1945年台湾“光复”后,从小学校里传出的朗朗读书声,又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难忘的一课》。(板书课题)

(二)引导质疑

1.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请说出来。  

预设提问:谁给作者上的难忘的一课?这难忘的一课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令人难忘?

2.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声朗读课文。注意听清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为有难度的地方多读几遍。

2.提问:

(1)谁给作者上的难忘的一课?(台湾师生)

(2)这难忘的一课的内容是什么?(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3)这句话在课文中反复出现了多少次?(3次)                                                                     

(四)深入阅读,体会感情

1.引导学习:第一次出现

(1)第一次出现这句话是在那些段中,齐读3——6自然段。老师是怎样写的?(板书: 一笔一画、认真吃力)从“这一笔一画、认真吃力”你看出什么?表达出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台湾“光复”不久,教师就把自己刚刚学会的祖国文字教给学生,体现了对祖国的爱。)

(2)老师认真地教,学生是怎样朗读的?找出词语。(严肃认真、富有感情)

(3)重点理解:“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的真挚的心。”火热的真挚的心指的是什么?(强烈的深厚的爱国之情。)

(4)齐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读出感情。

2.引导理解:第二次出现

(1)指名学生说出第二次出现在哪些段中?

(2)全班齐读7、8、9自然段。

(3)看到师生们“那么认真,又那么富有感情”地朗读,作者这时有什么感受?(感动)

(4)接着作者是怎么做的?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句子来读一读。(板书:一遍又一遍地朗读)。

(5)看到“我”走进教室和师生们一起读书,师生们的态度有什么变化?(好像谁也没有感到意外),谁能说说这是什么原因?(因为大家都是中国人,都是一起来学习祖国文字的。)

(6)有感情地齐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体会台湾师生对中国深深的爱。

3.学习第三次出现

(1)说说第三次出现在哪些段中,指名学生朗读13——16自然段。

(2)思考:这部分内容写了什么?(台湾老师带“我”到小礼堂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

(3)看了中国历代伟人像后,“我”是怎样说的?(激动地说:“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4)我为什么会激动起来?(激动,被这种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所感动。)

(5)“我”这时的全部感情是什么?(浓浓的爱国情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6)全班带着强烈的爱国情感一遍又一遍地齐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体会台湾师生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浓厚的爱国情意。

(五)总结全文,情感升华

1.朗读全文,提问:这节课为什么令作者难忘?

(台湾师生一起学习“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祖国文字,体现对祖国浓厚的爱国情感,令作者深受感动,因此难忘。)

2.教师谈话:在“一国两制”的政策下,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到祖国的怀抱,澳门于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我们相信,台湾人民也将在不久的将来回到祖国的怀抱,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中国!

(六)课后练笔。

课后评析

亮点:

1、教学设计新颖,课堂落实到位。本课是堂略读课,略读课教学要求是粗知文章大意,不像精读课那样精细,做到字斟句酌。教学中,教师紧扣文中的一句话“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以此为教学的抓手,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台湾师生的爱国情感,很好地达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这种长文短教的处理非常恰当,也符合略读课的要求和特点。整堂课,教师教学思路清晰,课堂驾驭能力强,教学效果显著。

2、课堂教学扎实有效。新课程强调学生是课堂学习与发展的主体,但我们现在许多老师认为这种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把课堂的时间都交给了学生自主学习,不能落实双基教学,这是一个认识的误区,李老师的课很好地反驳了这种观点,他的课堂既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很好地落实了双基教学,充分体现在生字教学,引导学生理解文中关键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朗读能力,句型转变等环节,整堂课进行得非常扎实有效。

3、学生学习习惯良好,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观察班级学生的学习习惯,可以洞察平时教师的班级管理,本班学生的学习习惯良好,可见平时老师是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本课中,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思维活跃,踊跃举手回答问题,从学生回答问题反馈的结果看,这是一堂成功的课。

建议:

1、充分利用课前的过渡语。人教版教科书中略读课文前都有一段过渡语,它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概括了前面精读课的学习内容及主题,又提出了本课的学习任务及要求,略读课的根本目的是将在精读课学到的阅读方法迁移运用到略读课学习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如果教师能在导入环节花上2、3分钟让学生学习这段导语,那么学生会更加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及训练要求,教学效果会更加显著。

2、加强感情朗读的指导与训练。本课中,“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是课文的关键,也是教学的抓手,这句充分传达了台湾人民及作者强烈爱国之情,如果把这句话读好了,学生可以很好地体会到这种情感,与文本产生情感共鸣,受到爱国情感的熏陶,这也正好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使课堂更具丰满。本课中,教师意识到这个问题,也让学生反复练习了两遍,但由于指导不到位,训练形式单一,所以效果不佳。建议采用教师导读的手法加以训练,还可采用指名读、比赛读等形式反复操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7 13:5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