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654|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狼牙山五壮士》教学反思教后记材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7-19 10:42: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后感《狼牙山五壮士》课堂教学反思
《狼牙山五壮士》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战士成功地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学完课文后,反思如下:
一、课初教师复核课文主要内容,帮助学生理清叙述思路。这样做了之后,学生对文章的结构和构思方法会有一些感性的整体的认识。
二、课中抓住课文中的关键内容,引导学生阅读、感悟。首先由文中提到的四个关键词语入手。由这四个词语展开课文的学习,不仅加深了对这些词语的体会,而且学生学起来也思路明晰。二从抓住重点语段中的重点词语进行体会、感悟、朗读,同时进行词语的运用。如:班长马宝玉的“走!”体现了班长及战士们的坚决,为了战友和群众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的精神。“斩钉截铁”的所得体会、运用。抓住这些字词反复朗读,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教学中,我努力想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学习的主体,而我只是一个学习伙伴,在学生伙伴有疑难需要帮助时,我们才需伸出援助之手,稍作点拨、引导。把时间、空间慷慨地还给学生,让他们充分地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悟、所惑,让学生张扬个性,真正释放其创造性。

四、创设情境,加深体会,训练口头表达、想象能力,提高语感。在情境中师生互动,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建立一种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形成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在一个欢乐、和谐、宽松的支持性环境中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畅所欲言,说出体会,训练口头表达、想象能力,提高语感。

五、课后让学生搜集抗日战争时期英雄人物的故事和写学后感,内化学生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认识、丰富知识。

六、需要改进地方:

1、由于老师忘记下课时间,结尾处有些乱,学生未来得及汇报个人感受。

2、未调动起全班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虽然她们也在听,但未能表达自己的想法。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7-19 10:42:32 | 只看该作者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所写的事是战争年代时期发生的事,不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学生学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让学生在课前充分的预习,搜集有关狼牙山五壮士的材料来加深理解。

另外,我受东音的影响,也成了简单语文忠实的追随者。认为语文课应该简单朴实。在简单朴实中让学生咀嚼到文化气息、书卷芳香。语文课就应该让读书占据课堂的主角,识字写字教学、说话写话训练也要在课堂教学中得到落实。本节课的教学我尽量体现简单语文教学。但是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了关注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上,通过学生的多读,多悟,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从他们的壮举,壮言中感受五壮士的英雄气概和勇于牺牲的精神。

起初,在第一课时我先让学生用列表的办法抓住五壮士的动作、神态和语言时,几乎没有学生能比较全面地概括。通过第一课时后反复的反思,最后找出了原因:首先在备课时,过高估计学生的能力。虽然,以前有过自己动手列表的训练,但是,毕竟训练不多。其次这个问题提的也比较含糊(原问题是:快速阅读课文找出直接写“五壮士”的段落,用表格列出五壮士的神态、动作、语言。)。我想可能这样提出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快速阅读课文找出直接写“五壮士”的段落,用表格列出各段中描写五壮士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的词语。或者让学生直接划出描写五壮士的神态、动作、语言。最后在学生没有理解五壮士的神态、动作、语言时,应该让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第二课时,我先用了几分钟直接让学生划出五壮士的神态、动作、语言的词语再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让学生理解神态、动作、语言的词语所表达的效果。抓住四个朗读训练点,让学生反复的感情朗读、动作表演,充分的想象,活跃学生的思维,课堂气氛十分热烈。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还懂得了词语所表达的效果。最后再让学生讨论列表,学生轻而易举地列出了表格。下课的钟声响了,课堂上那热烈的掌声还在教室里回荡。

总之,通过这两节课的教学,我有以下的收获:老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好教材,还要备好学生。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度,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更不能含含糊糊。语文课应充分让学生读,以读促讲。我记得有位剧作家说过:读书能力分为三种:一种是读而不懂;一种是既读也懂;一种是还懂得书上没有的东西。能“懂得书上没有的东西”它实际上是我们所期盼的,是读书的最高境界,更是《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但愿我自己以后的语文课堂能够使学生读后:“懂得书上没有的东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7-19 10:42:54 | 只看该作者
《狼牙山五壮士》反思
《狼牙山五壮士》是一篇精读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名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主力安全转移,同敌人英勇奋战,最后壮烈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和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献身的精神。在教学这一课时,我主要合理地运用课件创设情境,设计了以读导情、悟情、激情的教学方法,让读书贯穿教学活动的始终,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创设情景。每上新课,教师如果只是用抽象的语言直接提出几个问题,然后由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的方法导入,很难将所有学生的思维都调动起来,要让学生能够及时进入角色,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导入教学技巧,要善于创设情景,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情感升华,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引人入胜的导入,可以引起学生探究知识奥秘的兴趣。
  本课的导入,我力求使学生尽快进入情境,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强烈欲望,使学生在了解抗日战争中涌现的英雄人物事迹的同时,进一步体会五壮士的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因此新课导入时,我先出示4句赞扬英雄的名言,让学生在朗读后自然导入了对英雄的学习。   

二、抓住关键。抓住课文中的关键内容,引导学生阅读、感悟。首先从“文眼”入手。课题中使用了“壮士”一词,在深读之前,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称这五位战士为“壮士”?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原因,并说出想法。

三、抓住特点。我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自然段时,先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抓住文中描写五壮士神态、语言和动作的句子谈体会,再跟学习小组的同学交流,最后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体会,同学对他的朗读进行评价。先小组讨论、交流,再全班交流,教师给以适当点拨。

总体感觉朗读的方式比较单一,应该变换读的方法,如引读法、比较式朗读法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多运用新的教学理念来指导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居于主体地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7-19 10:43:06 | 只看该作者
《狼牙山五壮士》反思心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7-19 10:43:20 | 只看该作者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而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正确处理语言形式和思想内容的关系,引导学生从文章的整体出发,理清脉络,把握作者的思路,从语言入手,理解内容,使学生受到感染和教育;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的,为什么这样表达。因此,我认真反思了这节课要上成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合理地运用课件创设情境,设计以读导情,悟情,激情的教学方法,让读书贯穿教学活动的始终,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根据不同训练的目的,设计自由读,试读,品读,指名读,引读,分角色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自读自悟理解五壮士当时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的精神,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读中理解,最终达到感情朗读,得到情感的升华。

为此,可以挖掘教材的创造性的教育因素,启发学生合理想象,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领悟能力。如看完“五壮士英勇跳崖”的投影后,我设计的一个启发想象的训练点:“当时五壮士的心情如何,心里会想些什么?”从而对学生既进行了创新思维的训练,又开发了学生如何读好课文的创造潜能。  

接着,在情境中师生互动,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建立一种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形成了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在一个欢乐、和谐、宽松的支持性环境中学习。如教学“跳下悬崖”这部分内容,学生较难理解五壮士为什么要跳崖,特别是理解不了五壮士跳崖当时的心情及其内心感受。更不理解“五壮士壮烈跳崖时发出豪迈的口号声,就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的道理。为解决这些难题,我在教学中主要采取了如下几个措施来解决。

1、出示一幅“五壮士屹立在顶峰”的图片,让学生结合文中的语句,仔细体会五壮士的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使学生理解了五壮士在胜利完成掩护任务之后的喜悦和面对死亡不屈服,以及对人民无比热爱、对祖国无限的依恋之情。  

2、放“五壮士英勇跳崖”录像,让学生亲眼目睹五壮士英勇跳崖的壮烈场面。学生顿时瞪大了眼睛,全神贯注地看着一幅幅悲壮的画面,完全沉浸在五壮士那感人的事迹中。这时,正好抓住学生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配上音乐、纪念碑图让学生反复品读,从具体的形象中明白五壮士以自己的生命换来的是人民的安全和幸福,这是胜利的结局。  

3、出示“五壮士纪念碑图”和抗日英雄图片,并配乐朗读。启发学生当时为祖国、为人民、为革命英勇献身的仅仅是五壮士吗?这样一来,难点突破了,学生也理解了五壮士为革命勇于献身的崇高品质,他们是无数英雄的代表,他们的口号代表着全中国。

在以上师生互动的情境中,师生之间既有信息的传递,又有情感的交流,更有思维的撞击,师生完全处于平等状态,使课堂成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之花的理想场所。

其次,在语言文字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一)、凭借教师示范读

小学生由于生活阅历太浅,往往对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感感受太少,自己无法表达这些情感。此时,教师就可以进行范读。但教师范读时必须充满感情和有一定的朗读技巧,这样才能够给学生以启发和感染。这样通过教师生动形象、栩栩如生的范读,学生的情感才会自然而然地和作品、教师的情感产生共鸣,才会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朗读。这样训练,不仅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而且引导学生学会表达情感;不仅引导学生模仿读,而且培养学生创造读。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中,教师的示范朗读非常重要。如在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体会到五壮士的英勇顽强的精神后,但就是读时体现不出来五壮士的这种精神,这时教师的范读就显得极为重要。通过教师的范读,学生知道了应该怎样读才能体现出来这种精神。这无形中就节省了很多的时间,同时,我再关注学生的的个性化阅读理解,通过学生的读轻而易举的悟到了五壮士通奸敌人壮烈牺牲的壮举,学生被五壮士的英雄事迹所感动了,再一次一次的朗读中把课堂推向了高潮,这样也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学生在今后遇到类似的语言文字就知道怎么读了。

(二)、指导学生抓重点词语读

教学中通过让学生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语进行理解,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从而让学生加深对语言文字的敏感程度,使教学达到应有的效果。因此,在指导学生读书时,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朗读也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好方法。如在引导学生理解完班长领战士们走上绝路这一部分时,怎样让学生读出班长的果断和坚定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首先让学生抓住这部分中的重点词语去谈自己的体会,然后再进行朗读,学生很快地就找到了感觉,读出了班长的斩钉截铁、坚决果断。如果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学生的语感在自然而然当中,也就训练出来了。

学生是课堂真正的主人,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一个学习伙伴,在学生伙伴有疑难需要帮助时,我们才需伸出援助之手,稍作点拨、引导。只有老师把时间、空间慷慨地还给学生,让他们充分地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悟、所惑,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张扬,其创造性才能真正释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7-19 10:43:38 | 只看该作者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反思
   《狼牙山五壮士》的教学,我力求使学生尽快进入情境,激发学生获取知识 的强烈欲望,使学生在了解抗日战争中涌现的英雄人物事迹的同时,又观看了 《狼牙山五壮士》电影录像,进一步体会五壮士的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后, 学生自读课文,进入新课学习。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成功的地方是:
通过学生对课题的理解,紧紧抓住“壮”字,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文章的中心所在,便于学生牢牢地把握文章的情感线索。教师再激情导入,生动形象的电影录像比较好。尤其是故事高潮,五壮士壮烈跳崖的场面,把全部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五壮士那宁可死也不做敌人俘虏的英雄形象是多么令学生佩服。

这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实践的乐园。对此,我颇有感慨。同样的教材《狼牙山五壮士》,却有不同的感受。以前的我费力地分析着故事情节,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课堂平静得如死水一潭。而今,我轻松地和学生在一起学习,兴致勃勃地探究着,回味着,激动着,课堂上智慧的火花四处飞溅。课后,我认真反思了这节课成功的原因:

首先熟备课文。它使我在课堂上前后贯通,游刃有余。课前并非一定要精心设计教学框架,只要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在课堂上完全可以随机应变,以学定教。例如,我事先并不知道学生首先会汇报“跳下悬崖”这部分内容,由于我能够把握住课文的骨架,将各部分内容了然于心,因此这部分内容学生想学、愿学、乐学。

其次,在情境中师生互动,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建立一种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形成了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在一个欢乐、和谐、宽松的支持性环境中学习。如教学完“跳下悬崖”这部分内容后,让学生质疑、答疑后,我问:“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是五壮士喊的,为什么说“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你们能帮助我解答这个问题吗?学生当“老师”,自然不愿被自己的“学生”问住,于是他们互相补充,争相回答我的问题。(“五壮士的声音代表了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五壮士的声音,就是中国人民的声音”。)在以上师生互动的情境中,师生之间既有信息的传递,又有情感的交流,更有思维的撞击,师生完全处于平等状态,使课堂成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之花的理想场所。

除此之外,这节课我做到了四“让”: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读”;让学生有机会“问”;让学生能经常“议”;让学生能自由“讲”。如我制作 “跳下悬崖”这灯片让学生观看后,提问“大家看了这幅图想说点什么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触图生情,纷纷举起了手。大家敞开心扉,畅所欲言,特别没在老师意料之中的一幕催人泪下。一男生(中队长)站起来领读一段肺腑之言。然后,又让全体队员举起右手向五位壮士敬队礼!此时,全班同学哭了,听课的老师流泪了,我也不由自主地举起右手含着泪融入孩子们一员,此时,连手都不知道放下。这样既表达了心声,又张扬了学生个性,又激发了师生情感。

一样的教材,不一样的教法。该片段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真正的主人,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一个学习伙伴,在学生伙伴有疑难需要帮助时,我们才需伸出援助之手,稍作点拨、引导。只有老师把时间、空间慷慨地还给学生,让他们充分地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悟、所惑,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张扬,其创造性才能真正释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2-7-19 10:44:04 | 只看该作者
      《狼牙山五壮士》教后反思

设计初衷:

这篇课文比较长,生字词比较多,传统的授课需要三课时完成。以前听过的课,要么课堂容量小得让学生吃不饱,要么课堂容量过大得使学生吃不了。所以根据现有学生的水平恰当制定学习目标,合理设计学习内容,如何运用多样的教学手段体现现代教学理念和学科模式,着实在课前进行了一番思考。首先,我凭借平时对学生的自学指导——课前利用预习卡对学生进行了作业性质的自主学习指导,将生字词语的学习,课文的正确、流利朗读在课前得以扎实落实。第一课时直接进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以初步把握英雄精神,进而通过阅读和小练笔落实文章情感的初步表达。反思本节课总结如下:

主要优点:

1、准备充分。就本课来讲,其一充分准备教学思路——多元思路的准备。无论哪一种思路都可以加深你课前对教材的把握,还可以增强上课的自信心,更利于灵活的调控课堂。其二充分准备教学资料,因为本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对于现代的青少年来讲可能了解的并不是很多,有必要让学生了解历史常识,所以课前让学生搜集相关的知识和图片等,老师就更应做好准备了。从上课效果看丰富的图片资料,在课始就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为学习课文做好了铺垫。

2、思路很清晰,故事明线和情感暗线并进。故事线——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峰顶歼灭——英勇跳崖。感情线从课始不断激发学生对敌人的愤恨,对英雄的赞颂,进而指导朗读。

3、课堂语言简练。引导学生读思感悟五壮士的英勇顽强尤为突出。从课始就抓住学生不会但又是文章的核心问题——为什么题目不用“战士”?而是“壮士”?“壮”为何意?直接引入课文的自主学习环节。在自主学习之后,结合学生的汇报进行相机引导交流,力求做到学生多讲,教师少说,学生会说,教师不讲。

4、学生自主读文充分,交流到位,心中蓄满情感,阅读练笔达到效果。本环节计划用时5分钟,可当征求他们的意见时,异口同声地说8分钟。学生可能已经习惯了平时的6——8分钟学习吧。从效果来看,学生学得充分,围绕中心问题的内容抓得比较准,为交流打下了基础,加之交流中对情感的引导与感悟理解,所以放视频后的小练笔效果很好,学生的情感充沛,表达出了各自的真情实感,教育效果自然生成。

5、板书设计形神兼备,既有形式更有思想感情。首先我通过简笔画将狼牙山的齿形和险峻表现在黑板上,将五壮士的姓名写在了红纸上,一表敬重,二则寄托怀念借机贴在狼牙山的中央,烘托壮士的高大形象,抓住核心问题引导感悟相机总结归纳壮士的精神,在题目下用红笔板书:英勇顽强  仇恨敌人  勇于牺牲   爱人民 爱祖国。纵观板书,足见内容线索,更见壮士精神。即留给学生的印象是壮士的形象如山一样高大,壮士的胸怀如山一样宽广,壮士的精神象山一样长存。这就是学生小练笔中的心里话。

不足:

1、板书不够完整。在引导中,内容线索的第四步——顶峰歼灭在交流后忘记了板书。

2、部分重点朗读不足,情感表达不够。因为交流的内容主要是以学生的自主发现和感悟为主,所以在学生随机交流过之后,还应将文中的重点句再加以强化感悟和朗读。舍之的理由是前面的自主阅读多占了3分钟,交流又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顾虑后面的小练笔因时间紧完不成。

启示:

一堂课的教学设计有很多种,但最好的也许只有一种,并且最完美的教学设计总是在课后才能整理出来。所以做个有心的老师,及时总结,用心总结,在实践中提高备课质量,完善课堂;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备课、上课水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19 03:4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