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教研课《圆明园的毁灭》听课心得随笔评课记录资料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12-7-19 10:26:12 | 只看该作者
《圆明园的毁灭》听课有感(执教于永正)


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要创造性地开教学活动,阅读教学也应如此。前不久在西子湖畔,我有幸听了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一次阅读观摩课。于老师将自己的人品、智慧、艺术修养融进阅读教学中,让教学具有了鲜明的个性特点。

  一、沟通联系,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杨再隋教授曾这样评价于永正老师:“贯穿其间的是一个爱字,即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儿童的爱。”是的,正因为于老师爱学生,所以在课堂上,他善于营造愉悦宽松的学习环境,师生间是朋友,是同学,是伙伴。课始,师生聊天创设了愉快的环境,融洽的气氛,老师的亲切随和一下子拉近了师生距离,使学生对新老师没有恐惧。聊天过后,就非常轻松,师生之间具有一定的亲和力。

  师:同学们好!你们听懂刚才的介绍吗?我姓什么?

  生:您姓于。

  师:哪个“于”?谁来猜猜?

  生:“干”字加个钩,干部的“干”。

  师:哦,干部鱼,当干部的姓于。(学生笑)

  师:知道我从哪里来的吗?

  生:江苏徐州。

  师:同学们听得很认真!我们上课发言要注意听,会听。我教语文,教五(1)班的语文,正是教你们。好,现在上课。同学们好!

  生:(声音十分响亮)老师好!

  师:真好,真不愧是娃哈哈小学的学生!相信你们读课文一定好,一定读得笑哈哈!

  对借班上课来说,师生之间的情感差、心理差的存在是无疑的。如何让学生与教师之间心领神会呢?首要的一点,就是要沟通联系,消除隔阂,融洽感情。但这毕竟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小插曲,决不能喧宾夺主。在上述导入中,于老师的处理真是恰到好处,三言两语,就把师生紧紧地联系了起来。

  二、以读激情,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

  语文课标指出,语文重要特点是“情”,情感十分丰富。因此,语文教学应当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在“润物细无声”中动情,心灵受到震撼,达到刻骨铭心的教育效果。于老师的课从情入手,激情飞扬,真可谓一个“情”字了得!他曾经说过,有情有趣是教育,没有情趣的教学是苍白的,是空架子,不能打动人、感染人、陶冶人,是一个空壳。在课堂上自始至终洋溢着对圆明园毁灭的遗憾怀念,自始至终抒发着对帝国主义、清朝政府的痛恨,在教师全情感染下,学生切己体察、感同身受,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进入课文情境,与文本对话。

  学生第一次自由朗读课文后。

  师:同学们很会读书。这位同学读得非常好,很认真,一字一句地读。

  师:你读了这篇课文,心里什么滋味?什么样感受?

  生:我读了这篇课文心里很不平静。

  生:我读了这篇课文觉得很可惜。

  生:我读了这篇课文心里觉得很悲哀。

  生:我读了这篇课文觉得很沉重。

  生:我读了这篇课文觉得很气愤。

  生:我读了这篇课文十分憎恨英法联军毁灭圆明园。

  师:除了恨帝国主义,还恨别的吗?还恨谁?

  生:我还恨清政府,他们让帝国主义毁灭了圆明园。

  在整体感知的阶段,于老师没有提出一个问题,而是让学生认认真真地、一字一字地读,读后请学生谈感受,“你读了这篇课文,心里什么滋味?什么样感受?”,看似平白的一问,比起“这篇课文主要告诉我们什么?”“你读懂了什么?”更具活力,更开放,更有利于学生把课文和情感联系起来。

  师:我还注意观察同学们说话时的各种表情,说明大家读这课文心情之复杂。每个同学都告诉我心里不是滋味。恨谁?恨英法联军,恨满清政府。那么,你读了哪一段最恨清政府?最恨英法联军?

  生:我读了第五段最恨清政府,最恨英法联军。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第五段,把你们的恨在脸上读出来。

  生自由读书,师巡视。

  师:我发现大家的表情饱含愤怒。谁愿意站起来把对帝国主义和满清政府的恨读出来?

  ……

  师:让我们记住这恨,记住侵略者的罪行。同学们各人读各人的,读出你心中的恨。

  生自由读,师帮助个别学生。

  师:为什么圆明园的毁灭让你恨?让你愤怒?让你难受?让你压抑?同学们再认真读读二、三、四自然段,默读后,用一句话来告诉我。拿出笔,一边读一边思考,静心读书,字字入目。把自己的感受写在书上。

  生默读,师巡视,及时表扬读得认真的和在书上批注的学生。

  ……

  师:请大家告诉我哪一段写圆明园建筑宏伟?

  生:二、三段。

  师:请大家读一读,圆明园的建筑怎样宏伟?

  生自由读二、三段。

  师:如果圆明园没有毁灭,至今还完好地保存,你现在有什么心情?你就用这种心情再读一读二、三自然段。

  生自由读,师巡视,帮助个别学生。

  师:谁愿意来读一读,边读边想象如果圆明园完好无损地保存,那当中的美丽景致。

  生饱含感情地读第二自然段

  师:读得多好!好象圆明园就在眼前。圆明园建筑这么宏伟,想象那么奇特,却被英法联军一把火烧掉了。让我们记住这一天,1860年10月6日。请记住这一天,请大家齐读最后一段,把我们的恨表现出来。

  学生极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

  师:奇耻大辱。如果圆明园还完好无损地保存那些历史文物,我们用怎样的心情欣赏它?请同学们放开声音读第四段。

  生齐读第四段。

  师:让我们记住这一天,1860年10月6日,记住这奇耻大辱,记住我们中华民族在1860年10月6日受到的奇耻大辱。让我们再放声读一读二、三、四段,把这种感情读出来。

  在学生充满激情的朗读中下课。

  于老师以读为基本方法,把读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促进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和对语言的积累,激发学生的情感,进而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阅读潜能,提高阅读能力。对文中内涵深刻的句段,于老师指导学生反复朗读,用极富感染力的语言把学生带进课文,让学生的情感体验与作品产生共鸣。在一唱三叹、绵绵不绝的情感中,学生一次又一次的深情朗读,一次又一次地受到心灵的激荡。于老师像一位导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教材,掌握教材,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全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始至终读书,在一遍一遍的读书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三、读写结合,帮助学生积累运用语言。

  于老师在指导阅读感知,自读领悟的基础上,巧妙点拨,围绕课文内容,巧妙把握教材延伸点,引导内容延伸,情感升华,由读向写辐射,又由写向读还原,让学生设身处地去感悟,去理解,去表述,以此促进语言的积累运用,在互动中实现为迁移而教的目的。

  师:读了这篇课文,难道你没有话对自己,对大家说,对称王称霸的国家说?把你要说的话写下来。在写之前,请大家再读读课文。

  生自由读书。

  师:请你拿起笔,把你读了课文后最想说的话,对自己说,对大家说,对至今仍称王称霸的国家说的话写下来。

  (生自由写,师巡视指导。)

  学生交流。

  生:圆明园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可惜,已经不在了。

  生:今天我读了《圆明园的毁灭》,内心无比气愤。

  生: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某些国家一会儿欺负这个国家,一会儿捉弄那个国家,一定没有好结果的。“911”事件就是一个证明。

  生:那么美丽的一座皇家园林就这么毁灭了,真令人伤心可惜。假如圆明园还存在的话,那该是多么美妙的事呀!

  师:善良的中国人!

  生:清朝政府是多么无能!就这么眼睁睁地看着美丽的圆明园毁灭了,看着那么多的宝物被掠夺走了。真令人愤怒!

  师:无奈的感慨。

  生:落后就要挨打,我们更当自强。中国人啊,我们要强盛,不要忘了美国人炮轰我们驻南联盟使馆的耻辱。

  师:作为一个孩子说出这种话,真令老师感动。

  这样,学生的练笔源于文内,延伸于文外,集读写训练、发展思维能力和思想教育于一体,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达到了新的层次,对课文中心的感受达到了新的境界。

  四、鼓励评价,保持学生积极心态。

  纵观整堂阅读课,没有一个学生不是积极参与。于老师始终微笑着面对学生,始终以激励的话语和学生交流。我们不时听到他对学生说:“读得多好啊!”“不错!”“读得真流利!”“真好!”“好啊!”“大家很会读书!”“这个同学读得非常好,很认真!”还不时看到他亲切地摸学生的头、拍学生的肩,微笑着与学生耳语,孩子们在这样一位慈祥的长者面前,启动了心智,敞开了心扉,他们畅所欲言,欲罢不能。

  于老师的课充满了灵性之美,探其原因,于老师始终着眼学生的发展,尤其关注学生人文精神的发展。他关注人的情操、人的思想、人的心灵。借用课文这个载体,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净化学生的心灵,在阅读中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实现了“人”和“语”和谐交融、“语”和“人”互为一体,“人”就是“语”,“语”就是“人”。这,就是阅读教学的最高境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2-7-19 10:26:29 | 只看该作者
听课体会
徐先菊
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要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阅读教学也应如此。2011年11月19日上午,在安康技术学院的大礼堂,我有幸参加了陕西省教学能手创新大课堂安康活动点的教学观摩活动。会议期间听了西安远东二小岳怡老师的五年级语文课《圆明园的毁灭》第一课时观摩课。听了这节课,收获颇丰,感慨颇多。岳怡老师将自己的人品、智慧、艺术修养融进阅读教学中,让教学具有了鲜明的个性特点。
  一、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沟通,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岳怡老师善于营造愉悦宽松的学习环境,师生间是朋友,是同学,是伙伴。课始,通过安康赢湖和香溪洞的的美景导入,融洽了气氛,老师的亲切随和一下子拉近了师生距离,使学生对新老师没有恐惧。聊天过后,就非常轻松,师生之间具有一定的亲和力。
  对借班上课来说,师生之间的情感差、心理差的存在是无疑的。如何让学生与教师之间心领神会呢?首要的一点,就是要沟通联系,消除隔阂,融洽感情。但这毕竟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小插曲,决不能喧宾夺主。在上述导入中,岳怡老师的处理真是恰到好处,三言两语,就把师生紧紧地联系了起来。
  二、以读激情,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
  语文课标指出,语文重要特点是“情”,情感十分丰富。因此,语文教学应当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在“润物细无声”中动情,心灵受到震撼,达到刻骨铭心的教育效果。岳怡老师的课从情入手,激情飞扬,真可谓一个“情”字了得!他曾经说过,有情有趣是教育,没有情趣的教学是苍白的,是空架子,不能打动人、感染人、陶冶人,是一个空壳。在课堂上自始至终洋溢着对圆明园毁灭的遗憾怀念,自始至终抒发着对帝国主义、清朝政府的痛恨,在教师全情感染下,学生切己体察、感同身受,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进入课文情境,与文本对话。
  在整体感知的阶段,岳怡老师没有提出一个问题,而是让学生认认真真地、一字一字地读,读后请学生谈感受,“你读了这篇课文,心里什么滋味?什么样感受?”,看似平白的一问,比起“这篇课文主要告诉我们什么?”“你读懂了什么?”更具活力,更开放,更有利于学生把课文和情感联系起来。
  岳怡老师以读为基本方法,把读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促进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和对语言的积累,激发学生的情感,进而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阅读潜能,提高阅读能力。对文中内涵深刻的句段,岳怡老师指导学生反复朗读,用极富感染力的语言把学生带进课文,让学生的情感体验与作品产生共鸣。在一唱三叹、绵绵不绝的情感中,学生一次又一次的深情朗读,一次又一次地受到心灵的激荡。岳怡老师像一位导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教材,掌握教材,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全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始至终读书,在一遍一遍的读书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三、读写结合,帮助学生积累运用语言。
  岳怡老师在指导阅读感知,自读领悟的基础上,巧妙点拨,围绕课文内容,巧妙把握教材延伸点,引导内容延伸,情感升华,由读向写辐射,又由写向读还原,让学生设身处地去感悟,去理解,去表述,以此促进语言的积累运用,在互动中实现为迁移而教的目的。
  四、鼓励评价,保持学生积极心态。
  纵观整堂阅读课,没有一个学生不是积极参与。岳怡老师始终微笑着面对学生,始终以激励的话语和学生交流。我们不时听到他对学生说:“读得多好啊!”“不错!”“读得真流利!”“真好!”“好啊!”“大家很会读书!”“这个同学读得非常好,很认真!”还不时看到他亲切地摸学生的头、拍学生的肩,微笑着与学生耳语,孩子们在这样一位慈祥的长者面前,启动了心智,敞开了心扉,他们畅所欲言,欲罢不能。
  岳怡老师的课充满了灵性之美,探其原因,岳怡老师始终着眼学生的发展,尤其关注学生人文精神的发展。他关注人的情操、人的思想、人的心灵。借用课文这个载体,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净化学生的心灵,在阅读中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实现了“人”和“语”和谐交融、“语”和“人”互为一体,“人”就是“语”,“语”就是“人”。这,就是阅读教学的最高境界。
当然,金无足赤,课无完美。由于我们还处于传统教育向新课程探索的转轨阶段,所以,在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过程中,岳怡老师还不够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尝试。还有就是这节课中学生说要把侵略者拿走的东西抢回来,岳怡老师没有做到更好地引导。以上几点是我个人对这节课的看法,如有不当之处,请大家指出、纠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7-19 10:27:07 | 只看该作者
《圆明园的毁灭》评课

       李老师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抓住了圆明园毁灭前的辉煌和毁灭后的落没进行对比,将爱与恨,美与毁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引领学生在“圆明园的毁灭”中进行一次灵魂的洗涤,进行一次深刻的心灵之旅。这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色:

        1、从两个“不可估量”开始引入――蓄起满腔的情感波澜。

一上课,李老师从连读两个“不可估量”开始导入,“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让学生感受到这不可估量的损失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2追忆昔日辉煌景观,抒发曾经的自豪之情

由圆明园中名人书画、奇珍异宝的照片开始,引起学生的兴趣,再通过阅读课文带领学生追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追忆曾经的文学沉淀,让学生感知圆明园的历史价值。她注重以读为本,充分理解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结合大量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充分发挥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出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让学生从内心身处真切感受到圆明园是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突破了难点,从而为后面圆明园的毁灭感到痛心,然后李老师抓住第5自然段,“以爱激恨”,让学生体验“化为灰烬”的心痛。这样把爱与恨,美与毁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整个课堂就营造得比较好。也为学生对侵略者的仇恨奠定了坚实的感情基础。

        3、引发强烈的内心震撼,宣泄喷涌而出的情感

李老师引导学生读课文第五自然段,通过对“强盗们”抢东西的几个动词的理解,帮助他们更加透彻地了解英法联军的罪恶行径和无耻嘴脸,面对强盗的无耻行径,面对美的东西瞬间遭毁,学生情动而发于外,其强烈的情感如黄河之水,飞泻而下。老师再引导学生说话“你心痛些什么?”“看看这把火烧毁了什么?”

     4运用录象画面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

在教学圆明园被毁灭这段,李老师恰当地运用了电影画面,以特定的声音、画面刺激学生的感官,播放了一个圆明园被毁灭的大致经过的录象,有效地创设了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虽然文中具体描写了被毁灭的经过,但究竟是怎样一个场面,由于学生没有亲眼所见,对课文的理解只停留在表象,而李老师通过,图、文、声并茂的活动影像,渲染了课堂气氛,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感情。

当看完了圆明园被毁灭的一段录相后,让学生谈感受、谈感想,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权,注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

最后创设情境“这些石柱仿佛在述说什么”,这样为学生写话练习奠定了基础,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7-19 10:28:09 | 只看该作者
五年级语文《圆明园的毁灭》评课
屯北小学
听完张晓丽老师所讲的《圆明园的毁灭》,归纳为两个词:真实、自然。作为青年教师,张老师有很高的语文素养,身上有不少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具体如下:
第一:从课的每个环节上看,张老师把教学目标明确体现在每个环节之中,教学环节设计紧凑,环环相扣,教学手段也都紧密的围绕牢记国耻,振兴中华这一目标。以被拍卖的十二生肖头像来引入课文,尽快的接触重点内容,很快把学生带入到课堂情境中,重点内容及教学时间得到了保证。
第二:教学思路符合教学内容,脉络清晰。首先让学生读课文谈感受,学生产生痛恨之情,接着问:为什么痛恨?解答下一疑问,昔日圆明园的辉煌,然后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情感升华,牢记国耻,振兴中华。
第三:教与学的统一。教师教的方式灵活,恰当引导,学生层层深入理解课文,情感自然被激发。指导学生的学法灵活,尤其是张老师所提出的:学语文要有敏感度,不动笔墨不读书。这种指导性的学法,让学生很快的掌握阅读的方法,能够深入的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另外,在指导学习2—4自然段时,让学生把这三段读成一句话,这种指导性的教学法让孩子在读中自然学会了提炼重点句,重点词。
第四:恰当、灵活的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课件做的精心用的适时,借助多媒体直观的向学生展示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增强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在讲到圆明园被毁灭部分,借助多媒体播放视频片段,让学生跟深刻的认识的侵略者的无耻、贪婪、横行霸道。这种灵活的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较好的为课堂教学目标服务。
第五:教学基本功扎实。仪态端庄,声音洪亮,授课自然,在课堂中语言准确清楚,富有启发性。板书设计合理,言简意赅,条理性强,字迹工整美观。有效地利用课堂40分钟,课堂效果好。
张老师课中有不少亮点值得学习,也有一点疑问和张老师商讨交流,张老师预设了几个有价值问题,是否应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并让学生自己解决这些问题。例如:在介绍圆明园中的园林艺术时,提到了七个有,学生没说准确,是否应该让每个学生读一个有,并启发:你认为七个有把圆明园的美景写完了么,为什么?学生会自然的更深刻理解“天南海北、流连、饱览”等词表现的圆明园的美景多,数不胜数。另外,在评价读书时,是否让学生互相评价读书效果会更深刻激发情感?最后,课文讲完是否让学生谈谈学完课文后的感想,以此升华中心,增强爱国教育。
以上是我们的一些粗浅认识,请大家交流并指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2-7-19 10:28:23 | 只看该作者
圆明园的毁灭》评课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2-7-19 10:28:35 | 只看该作者
圆明园的毁灭》评课稿
我听了陈雪琴老师上的《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后,我对这节课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陈老师这节课上得较成功,相信陈老师付出了不少精力和时间。这节课的教学中,老师将爱与恨,圆明园美与毁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引领学生在“圆明园的毁灭”中进行一次灵魂的洗涤,进行一次深刻的心灵之旅。这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色:
一、教学设计 合理妥当
老师精心钻研教材,从文本出发,利用教材本身的特点,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紧抓重点,老师先抓住2、3、4自然段,带领学生追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追忆曾经的爱,然后再到第5自然段,“以爱激恨”,让学生体验“毁得让人心碎”。这样把爱与恨,美与毁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整个课堂就营造得比较好。不仅做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更体现了对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交融,这是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
二、重点突出 难点突破
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景观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牢牢抓住介绍圆明园的布局,建筑风格及收藏的珍贵文物三个方面进行了精读、精讲。注重以读为本,充分理解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结合大量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充分发挥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出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让学生从内心真切感受到圆明园是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突破了难点,从而为后面圆明园的毁灭感到痛心,对侵略者的仇恨奠定了坚实的感情基础。
三、以读为本 读中感悟
阅读教学的实质就是指导学生读书,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处理好读讲关系,去引导学生多读和加大学生自学自悟的分量。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在教学中,陈老师注重突出语文课“以读为本,以读代讲,熟读成诵,在读中感悟”的特点,课堂上留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采用自由读、指名读、默读、齐读、范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使学生在读中思、读中悟。如在学习圆明园毁灭经过这段时,老师先播放影片引出学生对侵略者的憎恨,然后让学生带着痛惜、仇恨读好这段话,学生切实感悟语言规律,体会作者怎样传情达意,使学生情有所感,理有所悟,再次唤起爱国热情,惋惜、痛恨之情,从而更进一步体验情感,与作者产生强烈共鸣,课堂教学达到高潮,感情得到升华。
四、尊重学生 体现自主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过程中,陈老师始终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允许学生自由选择、自由表达,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权,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阅读感受,注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如教学中,教师让学生选择喜欢读的语调,用喜欢的方式朗读,譬如读课题“毁灭”,大声朗读表示愤怒,轻声读表示深沉。尊重学生的自由选择权,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来,教师在允许学生自由表达后,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的思路,抓住需重点研究解决的问题。当看完了圆明园被毁灭的一段录相后,让学生谈感受、谈感想,而且拿起笔来将它写下来。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权,注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关注每位学生,是新课改最提倡的一种做法。
五、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利用电影画面组织教学,以特定的音响、画面刺激学生的感官,能有效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陈老师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了电影画面,如:在教学圆明园被毁灭这段时,虽然文中具体描写了被毁灭的经过,但究竟是怎样一个场面,由于学生没有亲眼所见,对课文的理解只停留在表象,教学时播放一个圆明园被毁灭大致经过后的课件,图、文、声并茂的活动影像,渲染了课堂气氛,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感情。利用展电影画面展现教学内容,使抽象的语言文字变得具体生动、真观,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趣味性和生动性。
当然,金无足赤,课无完美,一节课上了以后总会留下一遗憾的。由于我们还处于传统教育向新课程探索的转轨阶段,所以,在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过程中,陈老师还不够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尝试,还有就是这节课自由读的时间比够多,但读的分量和深度还不够。另外,课程设计方面还须做恰当的调整,否则,我们听不出来她是上第几课时的课。以上几点是我个人对这节课的看法,如有不当之处,请大家指出、纠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2-7-19 10:28:59 | 只看该作者
圆明园的毁灭》评课稿
我听了陈雪琴老师上的《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后,我对这节课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陈老师这节课上得较成功,相信陈老师付出了不少精力和时间。这节课的教学中,老师将爱与恨,圆明园美与毁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引领学生在“圆明园的毁灭”中进行一次灵魂的洗涤,进行一次深刻的心灵之旅。这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色:
一、教学设计 合理妥当
老师精心钻研教材,从文本出发,利用教材本身的特点,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紧抓重点,老师先抓住2、3、4自然段,带领学生追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追忆曾经的爱,然后再到第5自然段,“以爱激恨”,让学生体验“毁得让人心碎”。这样把爱与恨,美与毁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整个课堂就营造得比较好。不仅做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更体现了对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交融,这是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
二、重点突出 难点突破
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景观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牢牢抓住介绍圆明园的布局,建筑风格及收藏的珍贵文物三个方面进行了精读、精讲。注重以读为本,充分理解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结合大量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充分发挥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出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让学生从内心真切感受到圆明园是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突破了难点,从而为后面圆明园的毁灭感到痛心,对侵略者的仇恨奠定了坚实的感情基础。
三、以读为本 读中感悟
阅读教学的实质就是指导学生读书,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处理好读讲关系,去引导学生多读和加大学生自学自悟的分量。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在教学中,陈老师注重突出语文课“以读为本,以读代讲,熟读成诵,在读中感悟”的特点,课堂上留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采用自由读、指名读、默读、齐读、范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使学生在读中思、读中悟。如在学习圆明园毁灭经过这段时,老师先播放影片引出学生对侵略者的憎恨,然后让学生带着痛惜、仇恨读好这段话,学生切实感悟语言规律,体会作者怎样传情达意,使学生情有所感,理有所悟,再次唤起爱国热情,惋惜、痛恨之情,从而更进一步体验情感,与作者产生强烈共鸣,课堂教学达到高潮,感情得到升华。
四、尊重学生 体现自主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过程中,陈老师始终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允许学生自由选择、自由表达,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权,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阅读感受,注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如教学中,教师让学生选择喜欢读的语调,用喜欢的方式朗读,譬如读课题“毁灭”,大声朗读表示愤怒,轻声读表示深沉。尊重学生的自由选择权,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来,教师在允许学生自由表达后,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的思路,抓住需重点研究解决的问题。当看完了圆明园被毁灭的一段录相后,让学生谈感受、谈感想,而且拿起笔来将它写下来。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权,注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关注每位学生,是新课改最提倡的一种做法。
五、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利用电影画面组织教学,以特定的音响、画面刺激学生的感官,能有效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陈老师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了电影画面,如:在教学圆明园被毁灭这段时,虽然文中具体描写了被毁灭的经过,但究竟是怎样一个场面,由于学生没有亲眼所见,对课文的理解只停留在表象,教学时播放一个圆明园被毁灭大致经过后的课件,图、文、声并茂的活动影像,渲染了课堂气氛,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感情。利用展电影画面展现教学内容,使抽象的语言文字变得具体生动、真观,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趣味性和生动性。
当然,金无足赤,课无完美,一节课上了以后总会留下一遗憾的。由于我们还处于传统教育向新课程探索的转轨阶段,所以,在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过程中,陈老师还不够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尝试,还有就是这节课自由读的时间比够多,但读的分量和深度还不够。另外,课程设计方面还须做恰当的调整,否则,我们听不出来她是上第几课时的课。以上几点是我个人对这节课的看法,如有不当之处,请大家指出、纠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19 03:5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