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0192|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教研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听课心得体会评课记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7-18 18:45: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听课心得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小语四下教材的一篇课文,主要写作者在七八岁的时候,写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妈妈对他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作者在“精彩极了”的鼓励中和“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人生的方向,成长为一名著名作家,长大以后作者明白了,父母对自己两个极端的段言其实是两种不同爱的表达方式。

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都能感受到曲老师把阅读教学看成了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让学生带着有价值的问题,自我读书、自我理解与发现,并与读中感悟,读中入情。比如老师在引导学生感受母爱这一环节中,母亲对小巴迪的评价语时,老师先让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母亲当时的心情。学生说了惊喜、兴奋、激动……再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体会用朗读表现出来。在这样在品读词句之后,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体会,就能读好句子。还有一处,那是当巴迪听了父亲“糟糕透了”的评价以后,冲进房间,失声痛哭之时,老师引导学生通过抓住关键词语,感受巴迪内心的心情,再把自己的感受送进去,读出来等等,带着理解与体会去朗读,学生才能读有所感,读有所悟。

曲老师的课堂还是一堂充满语文味的扎扎实实的语文课堂。教师抓词品句,做得十分扎实。曲老师提问设计也很有效,利用几个大的问题去统领整堂课的教学,然后又把解决这些大问题的途径,回归到阅读,落实到具体的句子,词语的品读中去。比如曲老师抓住“父亲、母亲对巴迪的第一首诗有什么表现,从动作、语言、神态和‘我’有怎样的反映?”这一大问题,让学生划出句子,批注感受,交流理解。如抓住“搂” “兴奋”等词体会母亲的慈祥、温柔,对我的理解与鼓励;抓住“扔”体会父亲的严厉,抓住“冲出”、“扑到”、“跑进”、“失声痛哭”感受巴迪内心的痛苦心情……学生的感悟在这详尽的品读中,层层递进,学生感受到了语文文字的魅力和文字背后藏着的意韵。

曲老师课堂的扎实还体现在课文阅读时的随文练笔中,她提供了这样一个小练笔:假如你是小巴迪,你想爸爸会怎么样夸奖你呢?,于是学生想象练笔,从课堂中学生的回答,我们可以听到,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想象是多元的,描写是精彩的。这样的安排,不仅能使学生写的能力得到训练,更是引发了学生的思考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7-18 18:45:51 | 只看该作者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听课小结
 今天下午第二节没有课,去听了五年(8)班金老师的赛课研讨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第二课时教学。本学期,金老师接手了这个班,而且工作非常积极负责,真感谢他。这个熟悉的班级,我和孩子们相处了四年时间,有着深厚的感情,今日回到班级里来,感觉离别很久了似的,但继而又感觉是那么的熟悉。

  听金老师的课,感觉他是个很有激情的人。孩子们呢,好像长大了,成熟了些,也更沉默了,课堂上安静得很,少了些声音。这好像是小学生步入高段后的通病。转入正轨,来看看金老师设计的课吧。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第二课时课堂教学简录

第一环节

1.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用上表情读课题

2.对父母的评价作者作了一个深动、贴切的比喻,到课文中找出来。

3.指名读,齐读。

“这些年来……它们像两股……向我吹来。”

4.如果说母亲吹的风是暖风的话,父亲吹的风就是冷风。(板书)



第二环节

1.读1——4段,找出母亲评价我的话,指名回答。

2.想想你读懂了什么,用笔圈圈,从哪些地方读懂的?

 哪些词语读懂母亲的心情?

 谁能把这份心情读出来,自己练练。

3.他的妈妈会想些什么呢?这首诗真的那么精彩吗?

4.芭迪听了母亲的话,会有什么感受呢?



第三环节

1.快速找出父亲评价我的句子

指名读,齐读。

你想读出一个怎么样的父亲?

父亲不仅说了一句冷冰冰的话,还做了一个更残忍的动作。父亲扔的仅仅是诗吗?父亲还扔掉了我的什么?



第四环节

1.父亲不爱我吗?读1——4段,划出写我等待父亲的句子。

“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我实在等不及了。”

A、好好读读,并想想你为什么这么读?

生1:强调“还”,“实在”,为什么?

写出芭迪此时的心情是?

生2:强调时间的停顿

圆圆的句号告诉我们什么?(时间漫长)

B、换种形式读读

七点。父亲还没有回来。

七点一刻。父亲还没有回来。

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

我实在等不及了。

你实在等不及的是什么?(父亲的赞扬声)

他相信……(他一定会比母亲更加赞赏我这首精彩的诗。)可是……

2.作为父亲,你想对芭迪说什么?

3.现在你觉得父亲爱我吗?这是一种怎样的爱?

4.所以,很多年过去了,(现在的我……)读

5.我都出版了哪些书?齐读课外补充资料。



第五环节

1.如果没有当年严厉的批评,我可能会怎样?

 如果没有母亲当年的鼓励,我可能会怎样?

2.这两股风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爱(板书)

3.齐读:一个作家……

     但是仅有……

板书:鼓励 警告

4.最后是我走向成功(板书:成功)



第六环节

1.发表获奖演说,会怎样说?请写一写。

 可根据需要,任意选择以下一种形式来写。

2.老师送大家一首诗。(师生配合读)



  第二课时看过来,内容还是挺丰富的,教学流程很顺。但是我觉得老师还是太过扶着学生了,没让学生深入去体会,放开去说,以至于课堂上就少数几位学生发言。其实,这一课,我自己没有教学过,听过课后,我有个思考,我觉得“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我们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两股风,不仅仅是来自于父母的,我想教师在点题提升的时候如果能够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来说,而不仅仅是文中的父母,那样意义会更加深刻。

  也想对自己说,自己常遇到这样的两股风,但自己的阵脚不够稳定,也常迷失方向,走了许多弯路。希望好好地面对,让自己成为文中的芭迪,好好利用这两股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7-18 18:46:21 | 只看该作者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听课反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7-18 18:46:28 | 只看该作者
这个星期二下午,我们学校开展了第一次语文教研活动,全体语文老师仔细聆听了周春梅和胡桂云两位老师执教的两堂性格迥异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让我们领略到了“教无定法,只要得法就是好课”的致理名言。下面我就谈一下听了这两堂课后的感受。

一、教学风格迥异。周老师是比较沉稳,喜欢娓娓道来,让人觉得比较亲切,和蔼。而胡老师整堂课都是满脸堆笑,激情昂扬,不断地夸赞和鼓励着学生,点燃了学生的激情。

二、注重基础知识的指导。周老师在注重语文基础知识训练的同时,层层深入地加以阅读理解和写作训练,层次比较清晰。一般高段的老师上课时不大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从而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比较差。而周老师却舍得花时间,对易错的字音、字形认真指导,并让学生课堂上当场书写容易错误的字词,如;“腼腆”的字音,誊写的“誊”与“誉”进行比较,并抄写,说实话,这给我这个听课的老师也上了一课。然后从题目质疑,了解主要内容,从妈妈和爸爸对巴迪作品截然不同的态度去感受两种不同的爱。而胡老师在教学课文时侧重对重点词语和重要句式的理解和运用,指导学生运用不同句式的表达方法,为写作作铺垫。

三、丰富的评价语言调动课堂气氛。听了胡老师的课后,大家一致认为,胡老师那富有激情的课堂语言,值得我们大家欣赏和学习。我仔细观察胡老师,她只要一开口总会满脸堆笑,而且说话那么铿锵有力,富有感染力。针对学生的回答或表现,总会有那么多丰富多彩的评价语言,去鼓励孩子,去规范他们的课堂常规,去引导孩子更深入地思考与学习。在胡老师的引领下,孩子们上课的纪律,发言的情况都非常的好。这足以看出胡老师驾驭课堂的能力越来越强了。

四、小练笔独特。这两位老师在分析课文的过程中都设计了小练笔,我觉得各有各的特点。首先,周老师的小练笔,是为理解课文,体会人物心情而设计的。如:抓住“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这里,周老师让学生想像一下,当时小巴迪在这段时间里的神态、语言、动作等,深入感受小巴迪焦急的心情。在学习句子“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几个小时。”这时父亲又是怎么想的?让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把当时父亲的想法通过合理的想像写下来,为理解父亲的爱作铺垫。有了这两个片段的设计,相信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不在话下了。而胡老师的那次小练笔,我觉得她的目的是仿照课文内容的写法,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去表达人物的心情,她为了学生能写得更好还自己写了一个片断,让学生模仿,这种认真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听了这两堂课,让我感受到,原来高段的语文课是那么灵活多变,佩服那些高段的语文老师,那种解读文本的能力是那么高超。这两堂课真的是让我受益非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7-18 18:46:45 | 只看该作者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听课心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7-18 18:46:52 | 只看该作者
 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作品的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

  张晓红老师的这一节课讲得精彩极了。首先,张老师的教学思路非常清晰。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内容,引导孩子们将课文分为三部分,然后引导学生边读边讨论,理解课文内容。第二,张老师导入课题的方式新颖。抓住关键词“精彩”、“糟糕”,引导学生从词的感情色彩上去理解课题,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这两个词的含义。第三,张老师把握住了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抓住课文的第一部分引导学生从关键的词语(如:“腼腆”、“得意洋洋”等词语),还有关键句子中去体会、感悟作者的情感,让学生畅所欲言地谈自己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和体会,从而达到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我认为张老师对课文的重点、难点把握到位。第四,朗读指导到位。张老师在朗读指导时,除了一般形式的齐读,抽读以外,我认为她在朗读训练上的独到之处是抓住课文中“爸爸”、“妈妈”的语气,从他们的动作、神态上去感悟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抓住人物对话抽学生有感情地读,表演读,在读中理解感悟。第五,在讲解课文中,抓住适当的时机,将作业训练融入讲解中。几个作业的设计都能抓住重点,适时、适量,恰到好处。还有,在指导学生做给句子打标点符号的作业题时,分步骤先找提示语,再读引用的话,并打引号,最后打其余的标点。从方法上引导学生怎样做题,教学效果好。第六,从张老师这节课中可以看出,张老师的基本功扎实,教态亲切自然,课堂调控能力强,语言轻松诙谐。

  教学是遗憾的艺术。从这点出发,我认为张老师如果在语言表达上,语速再稍稍慢一点,可能效果会更好。另外,在时间的把握上,有些前松后紧,最后在课文的拓展和延伸上,时间稍嫌不足。不过,我认为这些都是瑕不掩瑜的。我深信,张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会越教越好,越教越出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2-7-18 18:47:18 | 只看该作者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听课心得
徐永根老师的课已经听过好多次了,一直感觉徐老师是一位比较内秀的男教师,细心、儒雅,深受学生喜欢。上半年在学校组织的两日游里,有幸与徐老师共处一室,对徐老师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就像课文一样“精彩极了”。他得精彩,同样体现在9月28日的教研组研讨课上。

首先,要感谢徐老师,在教学任务繁重的情况下精心设计了这堂课。这篇课文的作者是美国著名作家巴德·舒尔伯格。文章按时间顺序将课文分成童年的故事和后来的认识两部分。主要叙述了作者在七八岁的时候,写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母亲的评价是“精彩极了”而父亲的评价是“糟糕透了”。父亲和母亲对“我”的作品截然不同的评价,对“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者对父母的评价经历了从不理解到理解的过程,文本的教育价值在于如何理解父母的爱。

在教学中,我认为龙老师渗透了以下几个理念:

一、营造和谐宽松的氛围,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使学生在一个民主的课堂中学会彼此尊重、欣赏,共同完成教学活动。教学中,龙老师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读书,大胆质疑,提出自己的问题;龙老师也提出自己心中的疑问,让学生帮助解决。不过多使用电教及其他辅助手段,教学程序比较简单,重在让学生自读,对语言文字予以直接的思考、理解和感悟。

二、立足课内,联系生活。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课程内容上,注重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材生活化,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育目标。这篇文章中的事情在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中也时常发生,极为贴近学生的生活,很容易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因而在教学过程中,龙老师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加深对这两种不同评价的理解“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都是父母爱的体现。我可以断定,学生在学习了这篇课文之后,他们也会对父母的评价有一个新的认识。

三、注重个性化阅读。这是一篇感情色彩极浓的课文,文章语言平实,学生通过学习来感受爱,理解爱,明白鼓励与批评在成长中的作用,懂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但也有不少具有哲理性和启发性的句子,学生读时,肯定会有所感,有所悟,因此也就会有疑问,学生的学习水准和认知水平参差不齐,在读的过程中,也就会有不同的疑问的提出。徐老师采取“做到传情达意”的朗读方法,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父母两个极端的断言都源于爱,只不过表现方式不同而已。

四、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品味精彩语句。徐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抓住了课文中的重点句子来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同时,徐老师还让学生代表成年后的巴迪,发表获奖感言,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通过这堂课的听取,让我受益匪浅。打算在自己的班里,也选择性地运用徐老师的教法,以期收到很好的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7 15:4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