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课观摩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后记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12-7-18 18:42:16 | 只看该作者
“精彩极了”
顾玉琴老师抓准了这单元的训练重点,根据本课的文本特点,对课堂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为我们呈现了一堂朴素、高效、精彩的语文课。
一、以读为主旋律,体会母爱和父爱。
整堂课以读为主旋律,读中明理,读中悟情。顾老师以读为起点,最后又归根为读的升华,对学生读的指导很扎实很朴实,学生朗读也切实得到了提高。根据需要,在不同的情境下,为学生创设着、变换着各种形式的读。默读、放声读、个别读、对比读、齐读、引读等,就这样带着学生触摸文本,走入小巴迪、母亲、父亲的内心世界,与他们共呼吸。学生不仅学到了本质的东西,还学到了读书的方法,使他们终生受益。
二、关注言语形式,感悟母爱和父爱。
阅读教学必须重视语言文字的训练,顾老师在引导学生品读这些精彩语句时,还重视引导学生去品味文章的语言形式,努力发掘语言的生长点,对学生进行扎实有效的语言训练,以提高他们的语言感受能力和语言创造能力。
在体会母亲对我的赞扬时,教师出示第一自然段,引导学生抓住神情“眼睛亮亮地”,动作“搂住了我”、“高兴得再次拥抱了我”,并重点抓住“兴奋、嚷、赞扬声如雨点般落到我身上”读好母亲赞美我的语言,感受母亲对巴迪的鼓励。并以此为例,抓住父亲的语言、神情、动作等来理解父亲的严厉。
三、注重表达呈现,领悟母爱和父爱。
读是吸收,写是表达,读是写的基础。这节课的结尾处,顾老师顺着学生的情感,根据课文的内容,水到渠成地安排了写的作业——母亲、父亲看到巴迪的诗后是怎么样想的?学生很快地顺利地进入了写作状态,把内心想表达的想法一写为快。这样,学生不但走进了巴迪的内心世界,还走进了母亲父亲的内心世界, 更深层地领悟到了母爱和父爱。
这一课,有声有色,有情有趣,让学生真正地爱语文,懂语文,让语文课成为了学生学习的乐园。这真是“精彩极了”的一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2-7-18 18:43:08 | 只看该作者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是一篇教育性、感化性的课文。课文里讲了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表扬、鼓励、赞赏,但是仅仅表扬而没有批评是不全面的,“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就是爱。

我走进了今天的课堂,在时而精彩时而糟糕的课堂教学中度过了漫长的40分钟。

本课精彩之处:

1.学习主线明确

我设计学习主线,有两条:一条是:体会巴德·舒尔伯格创作成就。通过体会句子“现在我已经有很多作品,出版了一部部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让学生明白巴德能成材是和小时候父母对他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

另一条是:通过对“我”写的诗,母亲“精彩极了”和父亲“糟糕透了”两种不同的评价带给巴迪截然不同的感受来贯穿课堂的始终。通过抓住母亲“雨点般”的赞扬,让学生感受巴迪的自信心膨胀,直到得意扬扬。之后,父亲毫不留情的“糟糕透了”将巴迪的自信、自尊、希望击了个粉碎,以至失声痛哭。让学生体会巴迪“失落之大”,我又通过“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一句中句号的作用挖掘出来的。当学生产生疑问:“慈祥的鼓励好,还是严厉的批评好?”我又马上引导学生回到文本(课文第16自然段有几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父爱和母爱的理解,你找到了吗?),让学生明白,这两种评价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爱。

2.抓关键词,导入课题

通过抓住关键词——“精彩”、“糟糕”, 通过词的不同感情色彩,体会到文章用词的准确。

3.读中悟情

课文描述的是发生在“我”和妈妈、爸爸之间的事情,人物的对话,神态和内心活动的描写较多,朗读时,不同人物的身份要读出不同的语气。妈妈要读出慈祥,和蔼,亲切的语调,爸爸的语言要读出严厉的语气,叙述“我”的语句要读出平缓的语调。无论是妈妈的话,还是爸爸的话都要读出“爱”的感情。

4.读写结合

阅读不仅仅是人文性教育,更不可忽视的是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所以引导学生在解读课文的过程中,恰到好处的进行了词语的运用,朗读的训练,写法的模仿,使人文性与工具性融为一体。

5.板书简明、握要,给人美的享受,学生喜爱,赞不绝口。

本课糟糕之处:

1)学生的“悟”不够深刻:

当孩子们自由汇报关于爱,“两股风”,“把握住生活的小船”的话外之音时,孩子们此时已兴致高涨,我没有抓住契机,应让他们联系学校,家庭,谈谈自己的体会。

2)激励评价不够及时,特别是“读后反思,课外引伸”此环节,当学生谈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感受时,我的评价很苍白。

这堂课留给我太多的感受。教育实践告诉我们,爱学生既要有“精彩极了”也要有“糟糕透了”。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倡导“爱满天下”,教师对学生要有慈母心,严师情,爱中有严,严中有爱,严而有度,爱而有方,要讲究表扬与批评的艺术,两者兼顾,才能塑造学生完整的人格魅力。而这尺度正是教师较难把握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7-18 18:43:44 | 只看该作者
19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反思
【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设计,坚持以读为本,把“读”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到文章的表达方法。同时,通过有声有色的读文,使学生更多、更直接地与文本对话,在文本语境中同人物进行心灵对话,使课堂教学回归语文教学的本色:简约、朴实、有效。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糟糕”、“确实”、“自豪”、“誊写”、“敬仰”、“判断”、“出版”、“戏剧”、“严厉”、“灵感”、“创作”、“源泉”、“警告”、“提醒”、“把握”、“谨慎”、“极端”等词语。理解“一如既往”、“得意扬扬”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最后一段。
3.说说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有不同看法,体会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说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包含的都是爱。引导学生体会巴迪的成长过程中为什么需要两种爱的声音。
【教学过程】
一、读题质疑,激发兴趣
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题目非常有意思。板书课题:“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2.学生读题。这样的题目我们可从没有见过,读了这个课题,同学们一定有许多问题想提,现在请大家畅所欲言。(预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为什么要加引号?“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意思截然相反,不是自相矛盾吗?为什么对同一件事情会有两种极端的断言?……)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本
1.带着问题自由轻声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并在每一小节前面标上阿拉伯数字。
2.出示6个生字:腼   腆  誊   版   歧   谨(学生自由练读,师分两行指名读,再集体读)。
出示词语:兴奋 誊写 皱眉 谨慎 歧途 出版 腼腆(学生自由读,再集体读。) 
3.学生齐读课题。大家已经读了故事,想想题目为什么在“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上面加引号?(因为是人物说的话,所以要加引号。)“精彩极了”谁说的?(母亲)随机板书;“糟糕透了”谁说的?(父亲)随机板书。简要说说故事内容。
三、品读课文,体味真情
1.读好首尾段落
⑴教师范读第一段,然后指名读,通过评议指导学生读准多音字“兴(xīng)奋”,读出母亲激动、兴奋的表情、话语和动作。
⑵指名读最后一段,通过评议指导学生读好长句子,读出情感。
2.练读对话,走进人物心里
⑴两个极端的断言放在一起讲了一个很有趣的故事。这个故事是通过人物对话来写的。现在读一读课文中写人物语言的句子,想想不同人物的语言该读出怎样的语气。学生自由读。
⑵指多名学生读课文人物的语言,即时加以评点
⑶写人物语言有四种形式:提示语在前;提示语在中间;提示语在后面;提示语省略了。用四种形式的人物语言,文章有变化才好。是否谁说后面都要加冒号?指名板演       xx说:“       ”
               “        ” xx说。
               “      ” xx说,“    ”
               “       ”
分别在课文中找出这些形式的句子,指导读好。
3.品读重点句,领会慈母严父
⑴母亲说“精彩极了”,父亲说“糟糕透了”分别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说的?(指名说,要求说具体)
⑵对同一首诗,却有这两个极端的断言。到底谁说得对?为什么?
①出示: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爱。(齐读)
②评价尽管不一样,但都是对巴迪的爱,为什么?让我们细细地读课文,想一想:你从课文中哪些地方体会到了父母对他不同的评价都是对他的爱。
③交流
母亲爱他: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发亮,兴奋的嚷着……“他需要鼓励。”母亲还一如既往地鼓励我,因此我还一直在写作。
父亲爱他:不想让他太骄傲
出示: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
④母亲是鼓励,不断地激励;父亲是鞭策,别骄傲别自满。不同的出发点,殊途同归,都是为了爱(板书:爱),再读句子: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爱。
而正因为有了爱,父亲的爱,母亲的爱,使他走向成功。(板书:走向成功)
⑤哪句话写出了他的成功?(生读:现在我已经有了很多作品,出版了一部部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
⑥师简介作者巴迪。
4.背诵最后一段
⑴巴迪对爸爸妈妈的评价有一个由不理解到理解的过程。长大后他正确认识到母亲是慈母,父亲是严父,都是为了让他走向成功。自由读最后一自然段。
⑵指导读背  指名读→师范读→指名演读两种声音交织→师生同背→指名背诵
四、联系生活,内化情感
1.“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出发点都是爱。想一想,在你的生活中,像母亲这样的爱有吗?父亲的爱,那种类似“糟糕透了”的爱,有吗?指名说
2.总结:就是这样。在“我”童年的时候父母对自己的作品有着不同的评价,尤其是父亲的话并不能完全理解,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体会到”父母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在自己的成长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母亲的爱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而父亲的“警告”则时常提醒自己“小心,注意,总结,提高”。作者不仅认识到两种评价对自己健康成长的必要性,而且认识到“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两种看来截然不同的评价所蕴含的共同点,那就是爱。在我们的语文课即将结束之际,我送给同学们一句话,与大家共勉: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要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因“精彩极了”而搁浅,也不因“糟糕透了”而倾覆。  

板书设计:
“精彩极了”   和“糟糕透了”
                       母亲           父亲
                        

                             
                                    爱
        
走向成功



反思: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教版小语教材第十一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主要写作者在七八岁的时候,写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妈妈对此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作者在“精彩极了”的鼓励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人生的方向,成长为一名著名作家,也明白了,父母对自己的两个极端的断言,其实是两种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
   课文既有鲜明的形象,又凝聚着感情,渗透着深刻的哲理,文质兼美,富有人情味,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情感体验十分接近。文章前一部分文字浅显生动,后一部分概括优美,个别语句含义较深,具有启发性,给学生提供了多维的思考感悟空间。
学生已经有五年的学习经历,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本课又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接近,很容易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文中一些含义深刻,富有哲理的句子,既是学生理解学习上的重点、难点。也是激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因此,对本课的教学,可以从“悟”字出发,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感悟,悟情悟理。
读是一种最有效的语言实践活动,无论是情感体验,还是个性感悟,只有充分读了,才能有所理解,有所发现,有所感悟,有所体验。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读好写父母亲的句段,生生合作研读“我”听了父母亲的话后的表现,通过读,体悟父母亲的情感,正确地捕捉“我”当时的内心想法,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动,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情有所感,理有所悟,最后对母亲和父亲的爱便有了深刻的感悟。让学生在自己的语言实践中去发现、去体验、去感悟,读是最有效的语言实践活动,因此,在教学中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自读、指读、范读、同桌互读、小组读、齐读。范读是引领学生体悟作者的情感;自读、理解着读、读中去揣摩、去体会;指读,把个人体验、感悟到的表现出来;互读,加强生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齐读,释放自己的情感。
  课堂非常注意学生情感的激发,很重视在情境中引导学生阅读。这里的情境不是指某个教学环节的单一情境的创设,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景和精神氛围。它包括生动形象的场景,教师的语言、活动的方式,构成了完整的动态的情境,因此,课堂上注意多种形式的活动方式,有学生个体的自学、研究,又有小组间的讨论、研究,更有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教师的语言,不管是指令性的语言,还是评价性的语言,都富有煽动性,能引发学生的激情,如让学生读“课题”时,老师是这样说的:“‘精彩极了’该怎么读,谁行?”“你读得也精彩极了,老师也被你深深折服。”“虽然只有短短几个字,却意味深长。”学生就是在这样充满赞赏、充满鼓励的课堂中,迸发出激情,迸发出智慧。
但这堂课也有一些不足之处,特别是在教师引导学生的发言上,学生的体会都差不多,无法再上升到一个新的更高的层次,而此时教师的引导作用也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只是简单地对他们的发言做了一个总结性的概括。其实,这时候,作为老师,更应该注重的是让学生从另外的角度去观察细节描写,从而自然而然地得出感悟,比如“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这三个短句后面的句号,就是一处非常明显的小细节。
另外,这篇课文的重点是在后半部分,但是这堂课花在前面的时间过长了,所以,后面的讨论就显得单薄,学生议论得还不够充分,没有尽情地深刻地去理解,很多地方他们是不是真的懂了,教师也没能够在课堂上就得到反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7-18 18:44:00 | 只看该作者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反思
                          雷州市新城中心小学(师范附属小学) 梁有英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第九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课文,主要写作者在七八岁的时候,写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妈妈对此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作者在“精彩极了”的鼓励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人生的方向,成长为一名著名作家,也明白了,父母对自己的两个极端的断言,其实是两种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
课文既有鲜明的形象,又凝聚着感情,渗透着深刻的哲理,文质兼美,富有人情味,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情感体验十分接近。文章前一部分文字浅显生动,后一部分概括优美,个别语句含义较深,具有启发性,给学生提供了多维的思考感悟空间。
     基于以上的理解及我是以“语文教学要进行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和有效的人文教育”这一理念去思考去备课的。因此在教学中,我做了如下几点:
    1、教学课文第一部分是时,我重点引导学生品味童年的故事,这部分的内容是发生在我和母亲、父亲之间的事情,其中人物的对话、动作、神态和内心活动的描写较多,我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并用笔画出这些描写的有关的语句,并把自己的理解体会标注在书中,小组中交流。教学时我还重视了朗读,注重朗读的层次性、读懂、读通、读顺,要求读出感情,读中理解,读中体验,读中感悟,读中升华,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朗读时不同人物的身份,要读出不同的语气。不论是母亲的话,还是父亲的话都要读出“爱”。可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来读。如:个人读、小组读、范读、分角色读、齐读等。
     2、我注意抓住重点的、关键的词句,引导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悟。引导学生学习小巴迪听到父亲“糟糕透了”后的动作描写时把动作描写单独提出来,用换词的方法,即把“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在床上痛哭起来”这句中的“冲”改为“跑”, “跑” 改为“走”,“扑”改为“躺”来进行比较,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巴迪当时的心情,感悟当时巴迪痛苦比较深的程度。我在这个环节,主要是想在比较中,也就是想在换词前后对表达悲痛心情作用的区别,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另一方面来体会语言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永远是一项遗憾的艺术。由于在教学中自己的指导不到位,故使学生的“悟”不够深刻。当孩子们自由汇报关于爱,两股风,幸运三个问题后,用心读第二部分时,孩子们此时已兴致高涨,我能抓住契机,让他们联系学校,家庭,谈了自己的体会。但还是谈得不够深入,只是浮在表面。还没达到备课预期的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2-7-18 18:44:02 | 只看该作者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反思
                          雷州市新城中心小学(师范附属小学) 梁有英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第九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课文,主要写作者在七八岁的时候,写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妈妈对此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作者在“精彩极了”的鼓励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人生的方向,成长为一名著名作家,也明白了,父母对自己的两个极端的断言,其实是两种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
课文既有鲜明的形象,又凝聚着感情,渗透着深刻的哲理,文质兼美,富有人情味,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情感体验十分接近。文章前一部分文字浅显生动,后一部分概括优美,个别语句含义较深,具有启发性,给学生提供了多维的思考感悟空间。
     基于以上的理解及我是以“语文教学要进行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和有效的人文教育”这一理念去思考去备课的。因此在教学中,我做了如下几点:
    1、教学课文第一部分是时,我重点引导学生品味童年的故事,这部分的内容是发生在我和母亲、父亲之间的事情,其中人物的对话、动作、神态和内心活动的描写较多,我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并用笔画出这些描写的有关的语句,并把自己的理解体会标注在书中,小组中交流。教学时我还重视了朗读,注重朗读的层次性、读懂、读通、读顺,要求读出感情,读中理解,读中体验,读中感悟,读中升华,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朗读时不同人物的身份,要读出不同的语气。不论是母亲的话,还是父亲的话都要读出“爱”。可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来读。如:个人读、小组读、范读、分角色读、齐读等。
     2、我注意抓住重点的、关键的词句,引导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悟。引导学生学习小巴迪听到父亲“糟糕透了”后的动作描写时把动作描写单独提出来,用换词的方法,即把“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在床上痛哭起来”这句中的“冲”改为“跑”, “跑” 改为“走”,“扑”改为“躺”来进行比较,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巴迪当时的心情,感悟当时巴迪痛苦比较深的程度。我在这个环节,主要是想在比较中,也就是想在换词前后对表达悲痛心情作用的区别,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另一方面来体会语言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永远是一项遗憾的艺术。由于在教学中自己的指导不到位,故使学生的“悟”不够深刻。当孩子们自由汇报关于爱,两股风,幸运三个问题后,用心读第二部分时,孩子们此时已兴致高涨,我能抓住契机,让他们联系学校,家庭,谈了自己的体会。但还是谈得不够深入,只是浮在表面。还没达到备课预期的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9-30 07:1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