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394|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课观摩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后记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7-18 18:40: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反思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小语教材第十一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主要写作者在七八岁的时候,写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妈妈对此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作者在“精彩极了”的鼓励和“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人生的方向,成长为一名著名作家,并且明白,父母两个极端的断言,其实是两种不同形式的爱。文章语言平实,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感受爱,理解爱,明白鼓励与批评在成长中的作用,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课文的第二部分,有不少含义较深,具有哲理性和启发性的句子,学生读时,肯定会有所感,有所悟,同时也会有疑问。因此,教学时让学生在读、悟、写、问、议的过程中,找出自己感触较深的或难理解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或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出自己的感受,如学生在理解“多年来,我童年时听到的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中的“交织”这个词有困难时,我就设计了一个想象来引导学生理解:当作者的作品连连发表,而且好评如潮时,他会怎样对自己说;当他的文章遭到读者的批评、拒绝时,他又会如何对自己说呢?这样凭借教材中的教育契机,教师好好地发掘、利用,不但体现学生突破难点的过程,还培养了他们的想象能力,又对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起了正确的导向作用。

  二、注重个性化阅读。
  关于阅读教学,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和理解。”这篇课文既有鲜明的形象,又凝聚着感情,渗透着深刻的哲理,文质兼美,富有人情味,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情感体验十分接近。文章前一部分文字浅显生动,后一部分概括优美,个别语句含义较深,具有启发性,给学生提供了多维的思考感悟空间。从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有五年多的学习经历,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本课又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接近,很容易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因此,对本课的教学,可以从“悟”字出发,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感悟。比如学生在汇报作者童年时和成年时对两种评价的不同理解时,有的说:“小巴迪才七八岁,就想写诗,而且去写了,这样的行为当然值得‘精彩极了’的夸奖。”有的说:“作为一个真正负责任的父亲,就应该实事求是地评价,打是疼,骂是爱嘛。”有的说:“作者长大后,认为自己很幸运,能拥有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是成长的经历告诉他,这两相极端的断言都是爱孩子,希望孩子健康成长”……这样的理解完全融入了自己平时对爱的感悟和理解,说得有情有理,而且个性飞扬。

  三、立足课内,联系生活。课程标准要求在课程内容上,注重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现实。只有这样,才真正实现“教材生活化,生活教材化,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育目标。这篇课文中的事情在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中也时常发生,极为贴近学生的生活。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一个“延伸文本”的环节:“同学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像巴迪这样的事情也经常发生,可以说巴迪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就是童年的巴迪,你们愿意把你们亲身经历的,看到的,听到的告诉我们大家吗?”学生在思索回忆的同时,借助着课件(我课前收集关于学生的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等有代表性的相片,做成的课件,还配上深情优美的音乐),自然而然就联系起自己平常生活中的类似经历,回忆起身边的相似事例,想起有关这样的文章。
  本课教学的优点我自己认为在于能根据教材的特点,不过多使用电教及其他辅助手段,教学程序也比较简洁,重在让学生自读,对语言文字予以直接的思考、理解和感悟。整节课都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的思维情感在课堂中交互流淌;而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

  是学生的合作者,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与课题一样,本节课有精彩的,也有糟糕的。糟糕的点滴也因为这节课而牢记我心。
  一、忽略感情朗读。这节课,学生自由读,结合体会读比较多,但感情朗读指导被忽略了。在学生踊跃、激烈地汇报自己独特的见解中,作为课堂组织者的我,居然被学生牵住了,而忘记了在适当处以读促讲,重要的句子,以指导感情朗读来深化学生的理解。如讲读到作者成年的体会时,一个学生汇报了“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这几句的理解后,就可以引导感情朗读来加深体会,这样学生在感情朗读,评议再读,加深理解之后,就不会一直围绕着这几句谈体会了,自然也节约了宝贵的时间。并且加强感情朗读,读议结合更紧密,更有效,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也更有深度。
  二、评价激励不够。本堂课的气氛不够活跃,跟教师的激励不够有很大的关系。在课堂上,对于学生的回答,我的评价比较随意,缺乏激情,自然学生的情绪也不会高涨。可见,教师的评价激励调控着学生的情绪。
  三、缺乏课堂机智。为什么明明有充足的时间,结果却不够用呢,原因在于学生在汇报见解时,以为大同小异,还是有必要再说一次,因而有一个句子,有五六个学生一直汇报。当时自己心里虽急,却寄希望下一个汇报时能自觉地讲到另一个问题,如果教师自己当时能主动地说一句“看法基本相同的就不讲了好吗?”这句话,那么时间的安排就更为科学,环节就更为合理。由此可见,教学设计得再好,若缺乏机智,想上好一堂课,难!所以,每一位教师,都必须积极地学习并锻炼自己的课堂教学机智,以提高课堂驾驭能力。

  反思到这里,最大的感触就是:精彩与糟糕是每一堂课必经的两道风景,如果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冷静审视每一堂课,化糟糕为精彩,变精彩为精妙,我们的课堂不就达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了吗?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7-18 18:40:40 | 只看该作者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反思

                      清河小学  郝继荣

在教学中,我力求渗透以下几个理念:

一、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

“积累”是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创造智力背景,积方法,打基础、激兴趣,也是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容忽视的任务之一。因此,在本节课结束时,我建议学生用一句格言来写自己的收获和感受,学生大胆的思维,丰富的语言令我刮目相看。文章结束时,在这浓浓的情感中,孩子们敞开了心扉,有的同学说,“学了这一课,我才真正理解了妈妈以前对我的批评,甚至动手打我是另一种爱,妈妈我爱你!”有的说:“生活像一艘船,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好像两支浆。船要想行得快,双桨要相互配合,这样我们才能到达南极北极和浩瀚的宇宙。”这充分体现了孩子们联系生活实际,在自主的学习中感悟、理解的到位,有理有情!

此外,我还向学生推荐《感恩父母》这本书,让学生课后阅读,巩固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体验,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抛砖引玉,开放性、自主性作业的布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与爱好进行自主选择,又一次让学生感受到可贵的尊重。

二、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感受,提高语文素养。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一个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其形成和发展主要是“内因”起主导作用,没有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和投入,语文素养不可能形成,更不可能发展。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设计了在小组内辩论活动的环节,通过对母亲“精彩极了”和父亲“糟糕透了”这两种评价,哪一种更好的辩论,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理解语言、品味语言、运用语言、发展语言,培养他们的语言实践能力,最后让学生在自主交流的热烈气氛中悟出其中的道理,并以自己喜欢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这一环节的设计,力求做到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使他们在快乐中明白事理,在投入中表达激情,在创造中增长智慧,从而来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三、营造和谐宽松的气氛,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使学生在一个民主的课堂中学会彼此尊重、欣赏,共同完成教学活动。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因此教学中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读书,大胆质疑,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也提出自己心中的疑问,让学生帮助解决。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不同形式的读,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评价,重在培养学生喜欢阅读的意识。

总之,这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我力求做好学生学习与活动的促进者、指导者,在师生平等的对话中进行教学活动,让学生从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7-18 18:40:57 | 只看该作者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反思


恩施市实验小学  方媛玲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主要叙述了作者在七八岁的时候,写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母亲对此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对此的评价是“糟糕透了”,父亲和母亲对“我”的作品截然不同的评价,对“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我”在“精彩极了”的鼓励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住人生方向,成长为一名著名作家。并且“我”也明白了,父母对自己的两个极端的断言,其实是两种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作者对父母的评价经历了从不理解到理解的过程。

文本的教育价值在于如何理解父母的爱。我主要是通过“揭示课题,扣题激趣”“创设情境,引起思辩”、“品读重点句子感悟文本内涵”、“联想补白文本空白” 和“小结,存疑”这几个教学环节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感悟的。

对于文本中对妈妈鼓励的感悟,我采用了抓住文本中关键的“言语形式”来让学生品读重点句子,从而感悟文本内涵。例如在妈妈对巴迪的第一首诗的评价一句: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引导学生抓住“眼睛亮亮地、兴奋、嚷”这些关键的词语以及“真是……吗?”的疑问和两个感叹句,来重点感受妈妈对巴迪的鼓励。

至于对爸爸“糟糕透了”的评价的理解,主要是采用角色体验“补白文本”的方式来实施。通过教师采访扮演父亲的角色的学生,追问学生你当时心里会怎样想?为什么坚决不退让?这些问题,让学生入情入境来揣摩爸爸的评价背后的良苦用心。学生的角色过渡十分快,马上就进入到父亲这个角色中,理解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接着我出示了下面两句拓展说话题:

“精彩极了”是母亲对孩子的(  ),母爱像(  ),它(  )。

“糟糕透了”是父亲对孩子的(  ),父爱像(  ),它(  )。

学生的答案精彩极了:“母爱像春雨,它滋润着我的心田。母爱像暖流,它温暖着我的心。父爱像警钟,它时刻提醒我不要走入歧途。父爱像苦瓜,它虽苦但有利于我们成长。”至此,学生都理解了文本的内涵,不管是怎样的评价,方式不一样,但都是父母的爱。

整个教学过程我是从“演绎”到“归纳”进行的,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循序渐进地完成教学目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7-18 18:41:15 | 只看该作者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教案和反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7-18 18:41:29 | 只看该作者
【教学目标】

1.会写糟糕、慈祥这两个词,认识腼腆、鼓励等词

2.能有感悟地朗读课文,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感受父爱与母爱的不同表达方式,体会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

3.能模仿课文中描写人物的方法,想象说话:父亲会怎样夸赞巴迪?

4.能运用神态、动作、语言描写,进行练笔。

【教学重难点】

体会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师:有人说:父爱如山,母爱如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父母之爱的文章。齐读课题

(课前板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2.读了课题,你们有什么发现?

渡:文中在说什么精彩极了,什么糟糕透了呢?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字字入目,句句入心,看看课文写了件什么事。

2.交流:(1)检查生字词;(2)你能结合课题来说说课文写了件什么事吗?

(我七八岁时写了一首诗,母亲说它精彩极了,父亲说它糟糕透了,在这两个截然不同的评价下,我成了名作家。)

结合课题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是一种不错的方法。

3.初读了课文,我们知道“精彩极了”是谁说的话,(板书母亲)这是母亲对小巴迪的______(板书鼓励)

而“糟糕透了”是父亲说的话,是父亲对小巴迪的_____(板书父亲、批评)

同一首诗,怎么会有两个这样截然不同的评价呢?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回到他七八岁的时候。

三、学习1-14段

1.默读1-14段,请用“——”划出父亲母亲读了巴迪的诗的反应

用“~~”划出巴迪听完他们的评价后的反应

2.交流父母的不同评价和巴迪的评价

(1)母亲的语句

a.出示: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

请1生读

你读出了什么?

再请1生读:你读出什么?

特别从哪里体会出?

(眼睛亮亮地、兴奋地、搂住、赞扬声雨点般)

课件出示标红: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搂住

其实是对母亲哪方面的描写?(神态、动作)

那描写人物除了神态动作描写,还有___(语言描写)

这段文字哪里是对母亲语言的描写?

是啊,抓住神态、动作、语言来描写人物,才能把人物给写活了,这也是这个单元我们要重点学习的。

渡:还有哪句写了母亲的赞扬呢?

b.出示:亲爱的,发生了一件奇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母亲上前说道。

这也是对母亲哪方面的描写?

这些方面的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个怎么样的母亲?(慈祥、和善,和蔼可亲等)

板书:慈祥(边板书边提醒注意这是本课生字词)

齐读。

(2)巴迪的反应

渡:母亲的喜悦溢于言表。巴迪听了母亲的评价,看到母亲那亮亮的眼睛,又有什么反应呢?

“既腼腆又得意洋洋”

“腼腆”是什么意思?

巴迪虽觉得腼腆,但更多的是得意扬扬,同时,他又是多么地迫不及待啊,他期待着得到他敬仰的爸爸的认可,等爸爸的时候,他都做了什么事?

a.生读,师出示:“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等待父亲回来。我用最漂亮的花体字把诗认认真真地重新誊写了一遍,还用彩色笔在它的周围描上一圈花边。”

你读出了什么?

你听出了什么?

渡:还有哪里写出了他的迫不及待?

b.出示: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

师有个疑问:这个句子的标点是不是使用有误?

(用句号写出了时间的长,从侧面突出了巴迪焦急的心情)

你真是说到巴迪的心坎里去了,巴迪多么迫不及待,他边等边想,父亲会怎么夸奖我呢?

说话练习:学习母亲的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帮巴迪想想父亲会怎么夸奖他。

出示: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

巴迪想:父亲_________,______地说:“__________!”

(3)父亲的语句及巴迪的反应

正当巴迪想得沉醉时,听(多媒体:开门声)

呀!父亲回来了,他进了饭厅,脚步离饭厅餐桌上的诗越来越近了,此时躲在一边的巴迪你……

(引导:谁来说说巴迪的表情,巴迪的动作,巴迪的语言)

满怀信心又紧张万分的巴迪期待着父亲的赞扬,可是父亲是如何评价的呢?找出句子来

(生交流,师出示)

a.“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

b.“我不明白,”父亲并不退让:“难道这世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

b句这是个反问句,意思也就是说:(这世上糟糕的诗已经够多了!)

听着这些话,亲爱的小巴迪,你,没事吧?生表达

看到你敬仰的父亲把你的诗嫌恶地扔回原处,亲爱的小巴迪,你还好吧……生表达

带着我们的理解读句子:

生读a句,师接:小巴迪的眼睛湿润了,头沉重得抬不起来。

生读b句,师接:小巴迪再也受不了了,跑回了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

恶语伤人六月寒啊,同学们,你读出了个什么样的父亲?

预设:严厉、严格(板书:严厉)

3.讨论巴迪的诗,引到爱的不同方式

渡:可是,为什么同一首诗,却会有这么截然不同的评价呢?

引导:在母亲的眼里,巴迪的诗真的就那么好吗?

      在父亲的眼中,巴迪的诗真的就这么糟糕吗?

思考父母当时是怎么想的,完成作业本P44页(2)(3)小题。

交流

引:可见,母亲所评价的,针对的是巴迪七八岁就写诗的这种行为,而不是针对内容

(在父亲眼里,巴迪的诗确实写得不好,所以父亲这样评价是实事求是的)

引:可见父亲所评价的,是针对诗的内容而不是巴迪。

生交流

结合板书:这节课咱们知道了小巴迪有一位(慈祥)的母亲,还有一位(严厉)的父亲。但不论是慈母的(鼓励)还是严父的(批评)。这都是他们对小巴迪的(爱)。

(板书:爱)

但是“精彩极了”“糟糕透了”这不同的评价,当时的小巴迪能理解吗?(不能理解)在父母的不同评价中,小巴迪渐渐长大了,如今他已发表许多作品,成为了美国最著名的电影剧本作家,那现在的巴德·舒尔伯格对父母的不同做法又有怎样的理解呢?下节课我们继续讨论。



【作业设计】

练笔:学习本课学到的对人物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选择两个句子来补充。

得知爸爸生病了,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拿着不及格的试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妈妈生气了,只见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望着天上的这轮皎洁的圆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炎热的夏天,太阳像个大火炉,把大地烤得发烫,______

板书设计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 ̄ ̄\ ∕ ̄ ̄\

∕       诗       \

母亲   →  我  ←  父亲

   \                ∕

   鼓励            批评

        \       ∕

       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7-18 18:41:38 | 只看该作者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反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2-7-18 18:41:55 | 只看该作者
11月9日,我执教了五年级语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第一课时,由于经过几天的准备,又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再加上我班学生能够很好地配合,所以对于自己上的这节课感觉还是良好的,能够做到简简单单上语文,扎扎实实教知识。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主要写作者在七八岁的时候,写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妈妈对此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作者在“精彩极了”的鼓励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人生的方向,成长为一名著名作家,也明白了,父母对自己的两个极端的断言,其实是两种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这篇课文安排两课时,我上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定位童年故事(1-14自然段)。我的教学流程是先从课题入手,接着检查生字词,最后围绕第一部分的内容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自己找。问题是:作者童年时写的第一首诗,母亲是怎么评价的?父亲又是怎么评价的?“我”听后有什么不同反应?在学生交流反馈后,课件相应出现母亲的评价、父亲的评价以及我听后的不同反应的句子。对于这些重点句子,我是采用让学生多读来感悟其的含义,读时又要注意指导学生用怎样的语气来读,从读中让学生自己体会到母亲对作者是鼓励的爱,父亲对作者是严厉的爱。“我”听父亲的评价后伤心到极点的句子:我再也受不了了。我冲(跑)出饭厅,跑(走)进自己的房间,扑(躺)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我采用换词的方法让学生来体会,如“冲”改做“跑”,“跑”改做“走”,“扑”改做“躺”,这样行吗?学生通过读来对比,就很快地感悟到这样换词后不能表达出作者伤心到极点的程度。学生很容易就明白了。
教学时我充分重视学生的朗读和感悟,当学生交流到母亲的评价时,就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体会作者的不同感受。还比如,我提出为什么文章当中写“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我实在等不及了。”这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短短23个字却使用了五个句号,学生说这样写为了表现作者心里着急,我便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朗读,体会因着急而一直关注时间且感觉每一分钟都是十分漫长,把个体的感受转化为群体的感受,让群体通过有感情地读来获得内在的感悟、体验,达到了资源共享,课堂教学显得“丰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7 15:5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