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楼主 |
发表于 2012-7-18 15:28:09
|
只看该作者
慈母情深
授课教师:王崧舟
(听课速记者:南京市小行小学 董云)
一、导入课题:
1.齐读课题。(评价:读得真用情!)这篇文章选自梁晓声的《母亲》片段。
2.当看到“慈母情深”这四个字时,你脑中会闪过怎样的画面?
(学生交流:母亲为子女忙碌的身影……)
3.把自己的想象,把自己的感动,带进去,再读课题。
4.同学们发现,我在“深”下加了着重号,说说为什么?你有什么感觉?(评价:关注课题是良好的意识)
5.作者为何以此为题呢?慈母的情深在哪里?
6.练习,凭借着预习印象来完成一张测试卷,做完的同学可以轻声地读一读这段文字。
(测试题:我一直想买《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于是,我来到母亲工作的地方,那里的躁声(震耳欲聋),我发现母亲极其瘦弱。当知道我是要钱买书,母亲用(龟裂)的手将钱塞给了我,立刻又陷入了(忙碌),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7.幻灯片出示这段文字,学生对照着订正。
8.指名学生来读。相机正音“龟裂”、“攥”
9.学生齐读这段文字。
10.“震耳欲聋”什么意思?“欲”什么意思?(快要、将要)
11.看见到“龟裂的手”吗?给大家描述下你看到的龟裂的手(学生:像干旱的大地,瘦弱、干裂……)
12.“攥”是什么动作?近义词是?(握)
13.读着读着,你的头脑中会冒出什么问题?再读这段文字!
14.我们的课文就浓缩在这段文字中,这里,我们填的生字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掌握的。
15.你有过向母亲要钱,鼻子一酸的感觉吗?(学生回答:没有)读文字的最后一句。
二、进入课文
1.为什么“我”向母亲要钱会鼻子一酸呢?打开课本,默读,用波浪线工工整整地划下你有所感触的句子。
2.交流学生的体会。
A“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躁声震耳欲聋。”(是这一句吗?你们都找到这一句了吗?我们来看这一句)
什么感觉?带着这一感觉来读。
同学们听过震耳欲聋的声音吗?什么感觉?(烦)你愿意呆在那个地方吗?把这种感觉带进去,再读这句话。
同学们,这躁声只是响一会儿吗?到文中找依据。
这躁声一刻都没有停止过,再找!(带着找出的感觉来一再地品读这句话)
把你的体会读出来,再读这个句子!
同学们,你们刚才也说,这样的环境让人烦,而母亲却一直在这样的躁声里工作。母亲昨天是在什么环境下工作的?(读这句话)明天?(读这句话)春天?(读这句话)夏天?(读这句话)春夏秋冬?(读这句话)
假如当时就是你,看到母亲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你有什么感受?再读这句话!
是啊!看到母亲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怎能不心酸!
B“背直起来,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是这句吗?划下这个句子的请举手。读一读,按照自己的节奏。
谁来读读这句话。你读出了什么感觉?把你的感觉告诉大家。你读这段文字,你的体会?你轻松吗?你难过吗?(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觉)
你想通过读来表达你什么感受?(学生:想哭)
朗读体会这段中的特别的地方?
谁发现了?(学生:连用了三个“我的母亲”)
再读再体会。(这儿,多次引导学生都没有说出教师想要的答案)
孩子,平常我们说,会把“我的母亲”搁前搁后?把原文换个句式,(把“我的母亲”放在前面,成为“我的母亲,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
看过电影,看过电视,我们曾经看过慢镜头,自己读这两种句式,哪句话带给你慢镜头的体会?
既然是慢镜头,就是让我们细细地看,慢慢地看,让我们细细地看,慢慢地看我们的母亲。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背?慢慢地看,细细地看,母亲的背,怎样的背?谁还看到了?带着你的想象来读这句话。
你的母亲的背是怎样的?(挺拔的……)
再读再体会(一句一句地体会)
转过身来了,你看到了一张怎样的脸?(疲惫的脸,瘦弱的脸)
把你的想象融进去,再来读这句话。
这是我的母亲吗?我的母亲曾经拥有怎样的脸?(光洁的,红润的,洁白的,美丽的……)
是啊!我的母亲曾经拥有着光洁的、红润的、洁白的、美丽的脸,而现在,为什么找不到了?转过来了,那是怎样的脸?读!
你看到了怎样的眼?(布满血丝的眼……)
在我的记忆里,母亲的眼不是这样的(明亮、水灵灵、炯炯有神的、水汪汪的……)
再读!(关于眼神的那句)
母亲啊!母亲啊,你曾经挺拔的脊梁,你曾经红润的脸,你曾经水汪汪的眼睛到哪里去了?
师生共读(老师读“我的母亲”,学生读其他。读完再交换着读一遍,主要是体会文字蕴涵的情感,三个“我的母亲”,读的语气不同)
孩子们,母亲挺拔的背,哪里去了?
孩子们,母亲光润的面容,哪里去了?
孩子们,母亲透明、光亮的眼睛哪里去了?
母亲是怎么挣钱的?是怎么照顾我的?看到母亲这样的面容,怎能不鼻子一酸!我看到你的眼角湿润了!再读!
现在知道梁晓声为什么这样写了吗?如果感觉到了,说明你真正有了语文意识了!
C“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伏在缝纫机板上,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你从哪个词读出这个句子是快镜头(四个“立刻”)
读出快镜头的感觉(指名读)
再快一点(再指名读)
孩子,能做到一口气读下来,中间不换气吗?再读!(指名读,一学生果真一口气读完)
齐读!
快得受不了,是吗?你只是动了嘴唇,而母亲却一直在忙碌,再读!
“立刻”是什么意思?(速度很快,不容耽搁)
找近义词(马上,迅速,立即……)
梁晓声是谁?作家!语言那么贫乏?这么多词不用!他不用,我们用!(给文字换词,换成“母亲说完,马上又坐了下去,迅速又弯曲了背,立即又将头伏在了缝纫机板上,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来读!要换不换?为什么?(学生说感觉读的不通顺)
一起合成,一个比一个快,孩子们,你们的感觉非常准!
母亲就是这么干活的。再读!
孩子们再继续找,哪句话给你的感受更单调,更乏味?(从造句的角度)
第一句用词有变化吗?(第一句显得更单调更乏味)
你们能感觉到,大作家梁晓声能感觉不到?为什么?他一定要这样写?(学生:因为母亲的工作本来就是这样单调,这样枯燥,这样乏味)
再读!
母亲啊,你为什么不停下来,而立刻坐了下去了?
母亲啊,你为什么不伸个懒腰,而立刻弯曲了背?
母亲啊,你为什么不休息一会儿,而立刻又将头伏在了缝纫机板上了?
……
这就是我的母亲,她就是这样挣钱的。再读!
孩子们,看到母亲这样的忙碌,怎能不鼻子一酸,我们再来读这段文字。
孩子们,这四个“立刻”能改吗?(不能)说明你们的语文意识越来越强了。
孩子们,看到这些画面,看到这些特写镜头,母亲是那么瘦弱,……当我向母亲要钱时,母亲是怎么说的?默读课文。
当我开口向母亲要钱时,当身边的女人大声呵斥我时,母亲是怎么说的?母亲是怎么做的?是这一句吗?
D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的手心里了,大声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哪个细节会让你特别有感触?(“塞”)
把这个“塞”字圈出来。自由读这句话,体会母亲的“塞”是怎样的塞?有体会吗?(学生:迅速)
把“迅速”带进去读!“母亲却已将钱迅速塞在我的手心里了……”
这还是怎样的塞?(充满期待)
这还是怎样的塞?(慈爱)
这还是怎样的塞?(紧紧)
(学生每说出一种,就带进句子中读)
是啊,这是迅速、充满期待、慈爱、紧紧,毫不犹豫的一塞,大声读这句话!
孩子们,母亲塞到我手里的只是钱吗?(爱、期待、希望……)
塞到“我”手心里的,更是母亲的爱……是母亲辛勤劳动的汗水。
三、小练笔
当课文读到这,你再回忆一下,母亲的辛苦工作,我向母亲要钱,母亲把钱塞给我。
再读课题。
此时,你一定感受到了“慈母情深”这是一份多么深厚的慈母情啊!面对如此深刻慈母情,当时的“我”鼻子一酸,读“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酸”后是长长的省略号,“我”百感交集,我想对那个爱我的,瘦弱的母亲说,我想对那个毅然把钱塞到我手心里的母亲说,把你想说的,想对母亲说的写下来!
(学生写,教师巡视)
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当我第一次看见母亲的工作环境,我一遍遍地对着那钱说……(学生真情朗读自己写的文字)
教师评价:孩子,你长大了,妈妈很欣慰……
……(多个学生来读,教师给予不同的评价)
大声地说出来,“母亲!我爱您!”
从你们发自肺腑的话里,老师听到了你们对母亲的爱……
老师有个疑问,为什么要写我长大了,跑题了吗?
母亲的爱浸润了我,使我感觉自己长大了。
四、主题升华
伴乐《母亲》,欣赏一组“母亲”图片,浓浓的亲情洋溢其中。
幻灯片结尾“献给全天下平凡的母亲”“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课后王老师做报告说,语文老师应该拥有自己的语文意识,应有关注语言形式的意识。一张有着黑点的白纸,如果没有人引导,很自然的都会去关注那黑点,我们语文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去关注那白纸。“黑点”指的是一篇文章的内容和情节等,而“白纸”指的是语言文字的表达形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