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659|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展示课《珍珠鸟》听课有感笔记评课稿记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7-18 08:06: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珍珠鸟》一课评课稿

                            塘下二小  林宣琴

五年级上册《珍珠鸟》一文,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 冯骥才先生精心结撰的优美散文。这篇散文描写了人鸟相亲的动人历程,揭示了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境界的深刻道理,情文并茂,寓理于事,值得我们品味鉴赏。  

而与此同时,《珍珠鸟》又是一篇略读课文。陈老师的教学平实、扎实,基本符合略读课的课型特点,教学较为成功。突出的特点有:

一、 整合教学问题,问题设计提纲挈领,统领全文

     陈老师围绕“‘我’是怎样对待珍珠鸟的,珍珠鸟对我的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一问题,让学生找出“我”照料与呵护珍珠鸟及珍珠鸟对“我”的感情发生变化的句子,指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字词、关键句子、关键段落进行学习,顺利地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领悟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含义。特别是其中的一个话题设计“我不管它。”是指“我”不管它——,不管它——,不管它——,引着学生联系上下文来接读。自然而然地学生就体会到,这“不管它”背后隐含着的宽容与关爱,更是作者给予小珍珠鸟的自由,真正的自由。这一话题设计看似简简单单,但却是陈老师的匠心独具。

二、激趣揭题,自然流畅,体察喜爱之情。  

陈老师在上课伊始,直接让学生读课题,再配合优美的语言文字介绍:“它,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后背还生着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让学生说说“珍珠鸟”这一名字的来历,学生非常感兴趣。继而追问,如果此时你有机会亲近它,摸摸它,会是怎么样的感觉?这样的导入顺理成章,更是激起学生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

三、延伸课外,拓展视野与思维,领悟美好境界  

在学完了课文以后,陈老师根据本单元的学习重点与本课的主旨,巧妙地节选了沈石溪的《保姆蟒》片段,让学生阅读后说说读后的感受。这样,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无论是人与鸟,还是人与蛇之间,都需要真诚的信赖。信赖,是创造美好境界的基础。  

四、关注插图,充分利用教材资源

新课标小学语文实验教材大都配有精美的插图,图文结合,图文并茂。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老师往往对插图视而不见,白白浪费了大好的教学资源。陈老师在教学中关注插图,而且和课文教学有机结合。像“生意葱茏”等词语的理解借助了直观的插图,将抽象的含义形象化、具体化,有助于学生的理解。

听了陈老师的这节课,我忍不住翻看别人的听课记录,看一看其他的老师究竟是怎样上《珍珠鸟》这节课的。虽然我没能看到他们亲临课堂的风采,但从记录上却能看出他们不拘一格的设计思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亮点,就拿陈老师这节课来说,我觉得陈老师抓的重点词语很恰当,话题设计有效,不过缺少朗读,学生体会不深。教师应该更多地倾听学生发言,利用有效的生成资源,顺势引导学生更多地去发现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这样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想象、联想,能够充分感受形象,揣摩作者真挚的情感,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朗读,肯定能做到入情入境、声情并茂,并能准确传达作者的情感和读者独特的体验,打动自己,感染他人,给学生更多发展的空间。

诚然,对于一节课的看法,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仅是自己的一些浅见,加之水平有限,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权当抛砖引玉,敬请批评指正。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7-18 08:07:28 | 只看该作者
《珍珠鸟》评课
叶巍茹老师执教的《珍珠鸟》一课的特点在于主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通过重点导读揣摩作家情感;最后再回读全文,并选择自己喜欢的、感受最深的部分有感情地朗读,读中体会语言特色。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如让学生想象珍珠鸟和作者亲密时的画面,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理解,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也有利于培养学生不同方面的能力。学生对这一作业都能较好地完成,并有自己独特的想象,总之达到了练习的目的。
叶老师这堂课确立的重点是:认真品读,仔细体会,抓住重点词、句、段感悟珍珠鸟的可爱和人与鸟之间相互信赖的思想感情。
这堂课思路清晰,非常注意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有些环节设计巧妙,我认为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很多,具体就以下几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创设了情境,注重激发学生情感,引入自然,贴近生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如导入随和自然又切合主题:你们养过小动物吗?经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渐渐地使学生产生了喜爱小动物的兴趣,即使以前没有养过小动物的学生,这时也许都想去试一试。学生产生了这样的感觉,触发了心底深处的感情,同时也为下文的学习奠定了感情基础。
二、语言精练,上下衔接自然而紧凑,学生感觉轻松、愉快。
1、通过这几句简单的对话,将学生的注意力很自然地引入到自主阅读,积极思考的氛围中去了。
2、讲练结合,脑手并用。过渡自然、亲切,学生很乐意地去完成。
三、重点突出,引导有启发性,遵循了新课标的三个维度:自主、合作、探究。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特别是阅读,学生必须通过潜心读书,自主探究,自由表达,获得丰富的体验,实现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和感悟,在交流中进一步理解,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学中,叶教师让学生感知课文的语言:①自由朗读课文,感知全篇课文的内容;②默读课文,勾画出珍珠鸟可爱的句子、段落,并写上批注;③抽读、感情朗读、范读重点句段……
2、注重了合作交流,小组内讨论交流;班上汇报,全班评议。(指名学生有感情读、评读、齐读,老师范读。)这种教学形式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阅读的选择性,学生拥有了对学习内容选择的权利,读自己想读的句子,谈自己想谈的体会,凸现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指导朗读时,注重通过不同形式的读来体会文章语言的内涵,在学生自己、他人的听读中感受到作者用词的准确、传神,培养了学生敏锐的语言感受能力,可以说,读的指导顺其自然,而又匠心独运,在学生扎实有效的读书中读出了文章的意、情、趣。
总之,李老师的这堂课给了我许多启示:1、要充分地利用我们身边的教学资源,把书上那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鲜活有趣:2、要充分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并能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3、做到讲练结合,既要动脑动口,还要动手,或许激励学生将书本知识领会之后进行即兴表演,效果一定会更胜一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7-18 08:07:45 | 只看该作者
《珍珠鸟》评课稿

《珍珠鸟》是根据作家冯骥才的散文改编的,描写了“我”为一种怕人的珍珠鸟创造了安逸舒适、自由自在的生活环境,使它们与“我”越来越亲近,说明“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课文写得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很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林健真老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从以下几点入手设计和组织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感受“情意”。

教师首先出示图片,让学生认识珍珠鸟,引起兴趣,引出课题。然后让学生初读课文,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初读后,有的感受到“珍珠鸟是一种可爱的小鸟,作者非常喜爱它”,有的说“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小鸟,但它却不怕作者”,还有的说“感受到作者和珍珠鸟有种亲近的情意”。这些感受都是孩子们独自的情感体验,是真实而可贵的,虽然来自直觉,有些粗糙、肤浅,却是理解主题的基础。教师应珍视这些感受,进而引导学生深入读书,理解作者写作的真谛。

二、理解“真爱”。

通过初读,学生感受到了作者对珍珠鸟的爱。但要理解课文的最后一句“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仅仅体会到“爱”是不够的。这“美好的境界”是什么呢?仅有“爱”就能创造出这美好的境界吗?显然,教师这时应抓住学生的初步感受,引导学生向纵深开掘:“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小鸟,但它却不怕作者,为什么不怕?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进而让学生细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珍珠鸟“不一般”的爱:

起初,作者把珍珠鸟挂在“异常茂盛”的“生着长长垂蔓的法国吊兰”中间,为它营造了“深幽的丛林一样安全”的环境,鸟儿才传出“笛儿”般的叫声。接着,小鸟出生了,爱鸟的作者该是多么好奇啊!可作者却“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加水”时也“不睁大眼睛”惊动它们。于是,鸟儿渐渐把“小脑袋从叶间探出来”。作者所做的这一切,是对鸟儿的爱,体现在对鸟儿生活习性的充分尊重。

小鸟在“屋里飞来飞去”,“落在柜顶上”、“书架上”、“画框上”、“啄大文豪的名字”、“撞灯绳”,可作者却“不管它”,任由它自由自在地飞。这里体现了作者的包容,是爱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即对鸟儿的充分理解和宽容。

鸟儿胆子越来越大,它“蹦到‘我’的杯子上喝茶”,“啄‘我’颤动的笔尖”,而“我”却“不动声色”,“默默享受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以至于“我”“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这时,鸟儿接近“我”,“我”接近鸟儿,这浓浓的爱意,是一种勾通,是零距离的接触,是一种互为欣赏。

直到有一天,鸟儿落在“我”的肩上睡着了,作者流出一时的感受“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种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的人鸟合一的感人情景,使人感悟到更深层次的爱——“信赖”。这种“美好的境界”不是每个人随时随处都能感受到的,那是需要付出的。有了作者对鸟儿的“不一般”的爱,才有了“信赖”,才有了享受那份美好境界的幸运。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找到以上相关的句段反复体会、交流。从中感受到那些描写“我”为鸟儿做了些什么的语段是有层次的,作者对鸟儿“不一般”的爱,体现在他顺乎了鸟的习性和天性,在“尊重——理解——宽容——勾通——欣赏——信赖”的层层深入的情感体味中,学生对课文最后一句“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真正有了感悟。这种感悟由浅入深,除了对本义、引伸义、深层含义的理解,也有对“不言之义”的领会。

三、欣赏“境界”。

在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中,还应培养学生对课文优美形象、深刻意蕴、丰富情感的欣赏能力,通过欣赏,获得审美享受、感情陶冶、精神净化。

在教学课文第14自然段时,林老师设计了一个情境, “在作者眼里,珍珠鸟太可爱了。小鸟是幸福的,作者也是幸福的,这是多么美好的境界啊!这多像一幅画啊,你能给这幅画起个名字吗?”学生的灵感被激发起来,有的说叫“爱”,有的说叫“亲近的情意”,还有的说叫“信赖”,教师于是用“你是个有爱心的孩子”“你像个诗人”“你像个哲学家”等充满欣赏和赞美的评价鼓励学生的创意。

有位哲人说过:“正是儿童承袭了人类最初的诗性性格,他们的智慧既指向眼睛看到的地方,也指向心灵看到的地方。”充分调动学生的这种潜能,让他们在欣赏中想象,在想象中感悟,在感悟中创造,那么,这一情境的创设就不仅仅培养的是学生的欣赏能力,也融合了个性与创造的培育。

《珍珠鸟》一课,学生初读后似乎没有什么不懂,但作品借助语言、结构、手法等形式因素表现出来的思想内容却是极为复杂和微妙的,不易被读者真正把握到。阅读,就是要了解文章由形式到内容的真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剥开各种表面形态看到它们的精神实质,其方法便是“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这几种能力的培养,是阅读教学的重点,教学中常常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感受中有所理解,在理解中加以欣赏,在欣赏中进行评价,会使阅读活动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7-18 08:07:59 | 只看该作者
《珍珠鸟》一课听课反思

前不久,我有幸到雨花外国语小学听了区学科带头人的四节展示课,其中,语外小石莉老师所授的《珍珠鸟》一课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一、导入新课设计巧妙。

上课开始,石莉老师叫一生在黑板默写5个课内词语,矫正之后,让学生选词说说对珍珠鸟的初步感受。学生们积极踊跃,纷纷选用不同的词语介绍了珍珠鸟给自己留下的初步印象。从学生的发言中,能感受到学生的感悟能力很强。这样的设计,既检查了学生对词语的掌握程度,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老师从中找到切入点,很流畅地转入下一个环节。

二、抓住关键词语,深入文章主题。

人鸟能和谐相处是一个逐渐亲近的过程,如何让学生从文中感受到这一点,老师抓住了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让学生在读中品,在品中悟。在学生自由品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谈感受。使学生慢慢走进人鸟相依的和谐画面,一幅浓浓的人鸟之情荡漾在心中。正因为抓住关键词的串联作用,学生对人鸟的和谐相处才感受深刻,有话可说。

三、举重若轻,不留痕迹。

作者宽容的胸怀,让这只可爱的小鸟一步步靠近作者,起先是在桌子四周转,之后是在笔迹间来回走动,后来竟然用嘴啄作者的笔尖。小鸟的这一切举动,作者看在眼里,却从来不曾惊扰它。后来也伸手去抚摸它细腻柔软的羽毛。为了让学生体会那种美好的和谐画面,老师让学生模仿珍珠鸟的动作,并让学生谈感受:“你为什么啄我的笔尖?”学生交流感受。老师抚摸他柔软的头发说:“你的毛真细腻。”再让学生谈感受,学生交流后再读相关的句子。这时候学生是带着情感去读的,难点在不留痕迹中得到了解决。

听了石老师的课,让我深深感到,要想上好一节语文课,自己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只有努力,才有希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7-18 08:08:30 | 只看该作者
听课随笔:
昨天我们听了一节课, 《珍珠鸟》,发上来,共大家探讨:

教学设计:

第 二 课 时
一、 设疑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珍珠鸟》,首先请大家用你最充满爱的声音朗读一下课题。
生齐读。
大家悦耳的声音,传递给老师这样一个信息,同学们都是富有爱心、心地善良的孩子,对小鸟一定怀有深深的喜爱之情,上一节课结束时有小朋友说“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这一反问句不知道什么意思。好下面我们就来带着这样的疑问来学习3-7自然段。
二、 精读课文3-7自然段。
1、 请同学们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3-6自然,师指导在读的同时要做到做记号的好习惯。
(1) 提问读了课文,在你的印象里,珍珠鸟是怎样一种鸟?可以结合课文中的描写,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发表自己的看法)。
在回答的过程可从珍珠的外形,习性来谈谈。
(2)淘气、调皮,这是小鸟的天性,就象你们一样。
师:照大家说珍珠鸟是一种胆大的鸟,是这样的吗?师读我把它------一样安全。学生讨论并得出结论鸟怕人。(板书:怕人的鸟)
2、 师:那么原本怕人的鸟,又怎么会胆大起来呢?先看动画,我们一起边读边悟注意从字里行间体会言外之意、体会言中之情,下面听老师读第四自然段 。
3、 师范读,其他人注意听(在听的同时要做记号)把珍珠鸟渐渐亲近我的词语画出来。
4、 让学生说自己所画的词语。
四周 飞来飞去
师同时板书(鸟亲近人起先
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
竟然落到小桌上
渐渐地
蹦到 喝茶 瞧瞧
啄笔尖
后 来
啄手指
学生谈体会。
再指导朗读,让学生说说应读出什么样的感情?
分组读,指名读,读充分后并指导背诵。
学生看板书当场背诵。
师小结:没有作者的友好,哪来鸟儿的友好?
齐读第4自然段,读得更有感情。
5、 真好!看来,我们同学已经真正读懂了。现在,就这样地自己读第五、六自然段。
提问为什么父母再三呼唤它?简单讨论。
过渡:珍珠鸟和“我”已经成了好朋友了。那么书上还讲了哪些和我亲密接触的事呢?
8、(出示课件)珍珠鸟在我的肩头睡着了这一幅画面,我相信我们都会有种怦然心动的感觉,在这幅画面中我们看到了什么?
师生共探讨。
(1) 让学生加一个题目,或用一个词或一句话,你会写上什么?
(2) 如果你就是这只珍珠鸟你会做着怎样的梦呢?说出怎样的梦话呢(板书:鸟信赖人)?
(3) 当学生回答得的富有诗意的时候,老师指导读书,在朗读声中让我们走进这美好的境界。(生情不自禁地有感情的读第六自然段)
(4) 这小家伙睡得这么熟,这么香,这么甜,那它的梦出一定很美,它会梦到什么呢?
(5) 我相信同学们脑海中的梦境是美丽的的,温馨的,把这美好的梦留在心底,用你们的朗读走进这美好的境界,好吗?
生齐读最后一段。要读出反问的语气。
三、总结课文。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在作家冯冀才的书房里目睹了一幅“人鸟相亲”的画卷,现在同学能理解“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
是呀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成为美好的人间。
同时出示一组人与动物之间彼此关爱的情景。并播放《爱的奉献》这首歌。

四、如果时间多余安排小练笔:让学生任选一个发挥你的想象力,写一个片断,要写得让人喜爱这些珍珠鸟。怎么想就怎么写?
(1)舒适、安全的巢。
(2)小鸟喝茶。
(3)幸福的“三口之家”
(4)“小鸟的梦”。

教者反思:

珍珠鸟》教后反思
首先感谢梦轩、寒江雪柳、psy对我这堂课提出了不少宝贵意见,同时也是为了能让我在今后的教学有所提高。由于准备不充分,加上个人能力原因这堂课存在着不少问题,现将问题总结如下:
得:
因此班是我从三年级带上来的,所以对本班学生非常熟悉,平时对学生的读书训练比较重视。几位老师对学生的朗读,以及个别优秀学生的精彩回答作出了肯定。这两点也许是本堂课中最大的亮点了。
失:
(1)对电教手段的使用。本节课设计了两个动画场面,第一个是珍珠鸟在书房活动的情况,也就是对第4自然段的演示,因本段是课文重点内容,是讲珍珠鸟是如何逐步与我亲近的,本来是非常好的动画而我在演示之后,并没有让学生仔细看,然后说说所看到的动画的内容,而是非常机械地直接让学生看,看完后读第4小节,草草了事并没有对图画中内容指导并让学生练习看图说话。这是本节课失败之一。如是这样,电教手段不用也罢。
(2)过渡语、课堂提问、板书的设计。
过渡语是连接课堂衔接的桥梁,如果设计的不合理或者根本没过渡语,就会给人一种莫名其妙,很唐突的感觉。
课堂提问应自己精心设计,尽量根据本班学生能力特点,经常讲不光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当教师提一个问题,如果学生回答起有难度或者根本回答不起来,就会出现冷场,老师急,学生茫然,这就使课堂气氛比较冷。
老师的板书在课堂上也是很重要,如果板书不到位,或过于繁琐,都会影响教学。例如我在本课上板书时就犯了繁琐这个错误。我在第四自然段板书:
四周 飞来飞去
师同时板书(鸟亲近人起先
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
竟然落到小桌上
渐渐地
蹦到 喝茶 瞧瞧
啄笔尖
后 来
啄手指
老师在上面写得辛苦,而学生在下面没事情做,所以说板书一定要简洁明了。这样才会节约宝贵的时间。同时不是为板书而板书,当学生不能回答出老师想板书内容时,这就牵涉到一个教学机智,由此看来教师的临场应变能力也非常重要。
(3)课文重点、整体的把握。有位特级教师说:“课文的重点句子就是衣领,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紧紧抓住衣领不放。”我在教这篇课文时没有能抓住最重要的一句话“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这是贯穿本课的文眼,一定让学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如在教学过程中,大方向都没有把握好,还谈什么教学呢?它就像指南针如果没它的指引,就会在茫茫的大海在迷失方向。特别是在分析课文时,一定要围绕这句话,小珍珠鸟为什么会对我信赖呢?又是怎么逐步亲近我的?文中都有了详细的描写。让学生找出相关的句子,再拎出表示鸟儿活动的词,指导朗读时就要让学生读出这些动词的韵味来。大部学生应能感悟到鸟儿的胆子越来越大,为什么会这样呢,同也也是我对珍珠鸟的喜爱。然后可以直接出示鸟儿在肩头睡着这一美好的画面让学生看图,发挥自己的想象说说会做什么样的美梦。学生再读第6自然段后,学生很容易就感悟出作者发出的呼唤.这样就会水到渠成.然而我在实施过程中没能抓住“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这一衣领,导致这堂课上的很不成功失败。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暴露出了不少问题,比如心理素质、教学机智等多方面的问题,值得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逐步完善。这时我感悟到上一堂课不容易,上一堂好课更不容易。再次感谢3位老师的指正。
正所谓:糊涂一时以为得,自以为是必然失!
我的随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7-18 08:08:45 | 只看该作者
听课随笔:
知道丁均要上课,很高兴。于是带了两样东西来听课,评课:一是眼镜,因为听说他在九里、森森小学,在陆校长、彭校长和其他老师的帮助下进步很快,很高兴。今天就来看看。二是棒子,因为他说要自己独自准备,彭校长觉得他太自负,所以准备了根棒子抽打抽打,免得“冒”掉。
说说这节课,听了这节课,我有这样的几个感受:
1、注意到了锤炼课堂语言。 从开始的导入部分,我听了就很高兴, 因为他已经注意到了教师的课堂语言。 我想, 这一段他是精心设计了的,动过脑筋的。不过, 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又有表述不清的地方, 我想,可能是紧张所至,也可能是准备不足,但我相信,坚持下去,一定会越来越好。我记得我上《荷花》这一节课的时候,精心设计了过渡的语言,但是一上课,就忘得一干二净。 总有个慢慢成长的过程,注意到了,坚持下去,一定会有所得。
2,对于文本的解读。我想,他是非了一番心思的, 也注意到了课后的第四题。整节课的教学也是围绕这道题展开的,这应该是这节课的重点,抓住了。至于具体的实施, 过会再说。
3,注意对学生采用激励性的评价,很好。 但,我想评价可以再实在一些。好,为什么好,好在什么地方,大家借鉴。 不好, 哪儿不好, 怎样改正。 此外,可以引导学生去评价。
4,板书突出了重点,但过于繁琐。
5,课件怎么使用的问题。如何发挥课件的最大功效?如何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6,学生的朗读非常到位, 应该可以看出教者平时的训练结果。 那么,要注意在课堂上如何指导学生的诵读, 如何放大那几个学生的影响, 让全班的朗读水平再上一个台阶。
7,课堂提问的语言要再精炼、指向要明确,让学生很清楚自己要干什么。
8,如何整合课文、整合资源,为我所用的问题。
9,如何引导学生解读课文的问题。
10,关于师生的地位。
那么,这节课到底该怎么上呢?我想,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想法,各有巧妙不同。但,大的方向应该是一样的。 张庆老师说要“提领而顿,百毛皆顺”,这节课的领子在哪儿呢?很显然,就是那句“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我们这节课的教学就应当围绕这句话展开。我觉得要解决这样的三个问题就可以了1,他们创造出了什么样的美好境界?2,我为什么能够获得珍珠鸟的信赖?3,珍珠鸟是怎样一步一步的信赖我的?大的方向定下来了,就好办了。
我想,可以这样进行教学。 开门见山,指读这句话,然后提出问题,创造出了什么样的境界,这就是课文的第6自然段, 然后读。 由此展开教学。这其中有些小的问题, 信赖缘自什么?爱!作者对珍珠鸟是非常喜爱的。从作者行文的字里行间都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来,可以引导学生找一找,读一读,感受一下。 正是因为有了爱,所以才会产生相互间的信赖。这是多么和谐的画面呀, 多么的让人不可思议,那些词语说明了呢? 如竟然、竟。
课文的第五自然段也是一段非常好的描写,不能忽视。 我们虽然说不要把课文掰得太碎,但也不是说全不讲,该抓的细节一定要抓。 如这一小节中有“再三”一词,我们可以想想,孩子和谁最亲?爸爸妈妈呀。 儿是娘的心头肉,然而, 小珍珠鸟要在父母的再三呼唤中才恋恋不舍的回去,说明了什么?不恰恰说明了它对“我”的感情很深厚吗?
刚才提到切入, 还有你提到的。珍珠鸟是一种胆小的鸟,很胆小。 那也可以由此切入课文。
最后,提到了课堂气氛比较沉闷的问题。我想,这个问题是多方面的,比如孩子们看见有人听课了,紧张,这很正常。 我想,就教者而言,首先是你紧张了, 然后你的紧张会影响学生。怎样不紧张呢?我个人觉得当你完全投入到你的教学中去的时候,你就不会想到什么紧张不紧张了。 你投入了, 你感动了你自己,你才能打动你的学生。
罗里罗唆地说了一大堆,不知道对不对,如有什么不对的或者困扰的,我们继续探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2-7-18 08:09:05 | 只看该作者
《珍珠鸟》听课反思
周二第二节课听了张校长给我们带来的示范课《珍珠鸟》,课在《鸟》这首诗中拉开帷幕,由学生自己说一说喜欢的句子,学生可能也很紧张,被听课的老师给吓到了,不能很大胆的来说自己喜欢的句子,老师打破了僵局,说着自己喜欢的句子。之后,张老师就话锋一转,让学生思考体会被囚禁的痛苦,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运用了大量的资料,诗歌、音乐、影片,当影片播放,学生体会人被囚禁几十年后被释放时,主人公不能接受生活的变化而上吊时,所要让学生体会的都已经很明了了。之后才进入了课文的好词好句的理解。

我听完课,思想触动很大,崔校长说过,是张老师拉开了房镇中心小学课改的序幕。我非常赞同,这节课已经不是我所认识的语文课,已经能抛开课本,而又不离开课本。我也在想美术课应该以怎样的姿态来上呢?从教10年,美术课的结构、知识应该以怎样的方式来传递给孩子们呢?美术课传递仅仅是美术技法技能、思想感情、还有那些可以改变呢?留给我的思考很多很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1-17 13:3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