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579|回复: 1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珍珠鸟》教学反思教后随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7-18 07:54: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公开课珍珠鸟》教学反思
《珍珠鸟》是根据作家冯骥才的散文改编的,描写了“我”为一种怕人的珍珠鸟创造了安逸舒适、自由自在的生活环境,使它们与“我”越来越亲近,说明“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课文写得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很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初读课文,感受“情意”。

    我首先播放课件,让学生认识珍珠鸟,引起兴趣,引出课题。然后让学生初读课文,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初读后,有的感受到“珍珠鸟是一种可爱的小鸟,作者非常喜爱它”,有的说“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小鸟,但它却不怕作者”,还有的说“感受到作者和珍珠鸟有种亲近的情意”。这些感受都是孩子们独自的情感体验,是真实而可贵的,虽然来自直觉,有些粗糙、肤浅,却是理解主题的基础。

二、细读课文,理解“真爱”。

    通过初读,学生感受到了作者对珍珠鸟的爱。但要理解课文的最后一句“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仅仅体会到“爱”是不够的。这“美好的境界”是什么呢?仅有“爱”就能创造出这美好的境界吗?我这时抓住学生的初步感受,引导学生向纵深开掘:“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小鸟,但它却不怕作者,为什么不怕?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进而让学生细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珍珠鸟“不一般”的爱:

    起初,作者把珍珠鸟挂在“异常茂盛”的“生着长长垂蔓的法国吊兰”中间,为它营造了“深幽的丛林一样安全”的环境,鸟儿才传出“笛儿”般的叫声。接着,小鸟出生了,爱鸟的作者该是多么好奇啊!可作者却“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加水”时也“不睁大眼睛”惊动它们。于是,鸟儿渐渐把“小脑袋从叶间探出来”。作者所做的这一切,是对鸟儿的爱,体现在对鸟儿生活习性的充分尊重。

    小鸟在“屋里飞来飞去”,“落在柜顶上”、“书架上”、“画框上”、“啄大文豪的名字”、“撞灯绳”,可作者却“不管它”,任由它自由自在地飞。这里体现了作者的包容,是爱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即对鸟儿的充分理解和宽容。

鸟儿胆子越来越大,它“蹦到‘我’的杯子上喝茶”,此时引导学生想一想,写一写:小珍珠鸟内心究竟是怎么想的呢?学生的笔头沙沙作响,不一会儿,笔头将思维的触角引向深处。学生写道:小珍珠鸟只在笼子四周活动,心想:妈妈告诉过我,外面的世界很危险,我还是乖一点,别跑远了。它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心想:我要是把这些书都读完了,我也是个“小博士”了吧!它蹦到杯子上,心想:什么?茶?第一次听说,不知道好喝不好喝?这样想着它就俯下头来喝茶,边喝边想:嗯,挺好喝的,解渴,主人不会怪我吧?它又偏过脸来瞧瞧主人的反应,心想:主人面色和善,微笑着看我,他没生气。后来,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小红嘴,“嗒嗒”啄着主人正在写字的笔尖,它想:这是什么?嘴巴尖尖的,还能吐出一个个黑字。主人抚一抚它的绒毛,它友好地啄主人的手指,它想:哦,你喜欢我,我们交朋友吧!……学生入情入境,将原文中叙述性的文字进行扩展,在写的训练中,更深刻地体会了小珍珠鸟的内心世界,促进了对文本的理解,学生走了进去,又走了出来,在文章中走了个来回,对文章主旨的把握十分准确.

    直到有一天,鸟儿落在“我”的肩上睡着了,作者流出一时的感受“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种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的人鸟合一的感人情景,使人感悟到更深层次的爱——“信赖”。这种“美好的境界”不是每个人随时随处都能感受到的,那是需要付出的。有了作者对鸟儿的“不一般”的爱,才有了“信赖”,才有了享受那份美好境界的幸运。

在我的引导下,学生找到以上相关的句段反复体会、交流。从中感受到那些描写“我”为鸟儿做了些什么的语段是有层次的,作者对鸟儿“不一般”的爱,体现在他顺乎了鸟的习性和天性,在“尊重——理解——宽容——勾通——欣赏——信赖”的层层深入的情感体味中,学生对课文最后一句“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真正有了感悟。这种感悟由浅入深,除了对本义、引伸义、深层含义的理解,也有对“不言之义”的领会。

三、赏读课文,感悟“信赖”。

在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我还注重培养学生对课文深刻意蕴、丰富情感的欣赏能力,通过欣赏,获得情感陶冶、心灵净化。

在串读课文引读到第14自然段时,我给学生播放了一段音乐,在优美的旋律中,孩子们陶醉地读着,情不自禁地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教师适时引导:“此时,你是否已经读懂了作者的心声,谁来谈一谈?”在交流中,有的同学谈到“人与动物的和谐关系要靠信赖来创造”;有的感慨“如果世界充满爱,将会创造多少美好的境界”;更有一位同学谈到了对人生的感悟:“‘信赖’是相互的,‘信赖’是要付出的。如果我们对别人充分信赖,那么就会得到很多朋友,会创造出很多美好的境界……”学生的感受多么可贵,从感性的认识已经上升到了理性的思考。最后,我以课件播放画面的形式结束课文,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在咱们的生活中,信赖无处不在。

这次新秀课基本上达到了我预期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自己读课文,看课文,圈画相关内容,概括主题,学生真正成了课堂上的主人。可细想起来,课堂上还存在着一些遗憾:在检查预习后紧接着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自学,前半堂课大段的时间处于“静”的状态,因此,学生的情绪难以很快调动起来;此外,在引导学生交流汇报时,形式有点单一。虽然最终留有遗憾,但将促使我不断反思和成长,使教学实践逐渐走向新的里程。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7-18 07:54:45 | 只看该作者
《珍珠鸟》教学反思  
《珍珠鸟》一篇精美而可爱的散文,阅读的时候,我从中体会到了作者温柔的情谊,细腻的心思,人与鸟之间暖暖的信赖。

这篇课文是采用赏析品味的方式来讲解的,通过赏析精彩语句来表现中心,揭示主题。

一、初读课文,感受小鸟的可爱

首先播放珍珠鸟图片,让学生认识珍珠鸟,激发兴趣,然后让学生初读课文,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初读后,有的说“珍珠鸟是一种可爱的小鸟,作者非常喜爱它”,有的说“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小鸟,但它却不怕作者”。这些感受都是孩子们独自的情感体验,真实而可贵,是理解课文主题的基础。根据这些感受,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读书,理解作者写作的真谛。

二、品读课文,感受美好境界

在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中,还应培养学生对课文优美形象、深刻意蕴、丰富情感的欣赏能力,通过欣赏,获得审美享受、感情陶冶、精神净化。

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能表达作者喜爱之情的句子,在小组之内讨论交流,而后每组派一个代表在班级内依次交流自己的句子,组与组之间不能重复。

例如,第十一自然段,学生分析“挨近、蹦俯、喝茶、偏……”一系列动词写出了珍珠鸟的形象,表达作者喜爱之情。这时,我适时引导:运用了什么描写?学生立马回答“动作描写,写出了珍珠鸟的顽皮可爱”。这样通过句句分析解决文章重难点,还能提升学生的能力,让他们融进语文的学习中。

三、研读课文,感受人鸟之情

通过初读,学生感受到了作者对珍珠鸟的爱。但要理解课文的最后一句“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仅仅体会到“爱”是不够的。这“美好的境界”是什么呢?仅有“爱”就能创造出这美好的境界吗?显然,这时应抓住学生的初步感受,引导学生向纵深开掘:“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小鸟,但它却不怕作者,为什么?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进而让学生研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珍珠鸟“不一般”的爱:

小鸟在“屋里飞来飞去”、“落在柜顶上”、“书架上”、“撞灯绳”,可作者却“不管它”,任由它自由自在地飞。这里体现了作者的包容,是爱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即对鸟儿的充分理解和宽容。

鸟儿胆子越来越大,它“蹦到‘我’的杯子上喝茶”,“啄‘我’的笔尖”,而“我”却只是“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这时,鸟儿接近“我”,“我”接近鸟儿,这浓浓的爱意,是一种勾通,是零距离的接触,是一种互为欣赏。

直到有一天,鸟儿落在“我”的肩上睡着了,作者流出一时的感受“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种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的人鸟合一的感人情景,使人感悟到更深层次的爱——“信赖”。这种“美好的境界”不是每个人随时随处都能感受到的,那是需要付出的。有了作者对鸟儿的“不一般”的爱,才有了“信赖”,才有了享受那份美好境界的幸运。

四、拓展提高,引起学生情趣

    在这个环节,我设计了一个有意思的环节,“假如你是一个小小摄影师,需从课文内容中选择一处画面拍下来,你最想拍哪一幅?为你要拍的画面拟一个精彩标题。”学生对这个环节很感兴趣,通过小组讨论找到了自己喜欢的画面,并且取了一个精彩的标题,如“万绿从中一点红”“味道不错”“人朋鸟友”……让这节课在结束之余达到了一个小高潮。

这堂课的教学设计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毕竟,兴趣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展现的丰富表象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再让学生带着兴趣读课文,找出描写珍珠鸟可爱、表现人与鸟相互信赖的句子、词语,感知语言中蕴含的感情色彩。最后,通过表现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组图片,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信赖”的理解。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有机地整合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这一节课留给自己的反思很多,争取在不断的实践和反思中不断的进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7-18 07:55:03 | 只看该作者
《珍珠鸟》教学反思

《珍珠鸟》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写的一篇叙事抒情的好散文。冰心曾这样评价这篇文章:“头”起得“带劲”,这“劲”中有无限的喜乐;“尾”收得有“味”,这“味”中有深澈的哲理。

第一次读这篇文章的时候,还是在十多年前参加普通话测试的时候。从那时起,这篇文章就深深地扎根在心底。现在,它就编排在五年级的教材中。可是,那么好的一篇文章,短小、精练,细腻而又酣畅,却把它定位略读课文,我就不知道如何入手了。

怎么办?只有多读课文,深层解读了。

整篇文章一方面描写我对鸟的关爱、尊重、宽容、呵护,另一方面写了珍珠鸟在我的细心照料和呵护下从害怕到亲近到信赖的变化过程,从而表现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对了,教学本文可以从作者和小珍珠鸟两个角色出发,让学生自读自悟:珍珠鸟是怎样的一只鸟,作者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学生只有多读感悟,才能真正地发现珍珠鸟与作者关系的微妙变化,也正是从对两者关系的微妙变化,才能感受到作者的善解鸟意,感受到作者对鸟的爱护之情,从而体会到信赖在人与动物,人与人相处的过程中的巨大作用。

所以,教学的时候,我就从两个问题入手,一是珍珠鸟是怎样的一只鸟,二是作者又是怎样的一个人。

学生通过自读,把自己浸到字里行间,于是,他们发现这是一只“可爱的珍珠鸟”, “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好像蓬松的球儿”;这是一只“活泼的珍珠鸟”,“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这是一只“不怕人的珍珠鸟”,“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睡着了,睡得好熟!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这是一只“友好的珍珠鸟”,“我用手摸一摸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发啄两下我的手指。”;这是一只“乖巧的珍珠鸟”……

学生说得真好,的确是读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

对于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大家同样“说话有根据”,感受到作者不伤害鸟、尊重、关爱、宽容,懂得享受鸟的情意的人。因此,文章最后一段写“我笔尖一动,写下一时的感受:依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美好的境界就是那种人鸟相亲的情景,的确是最“美好的境界”,而创造者的关键是信赖。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7-18 07:55:16 | 只看该作者
《珍珠鸟》教学反思

《珍珠鸟》是根据作家冯骥才的散文改编的,描写了“我”为一种怕人的珍珠鸟创造了舒适、温暖又安全的家,使它们与“我”越来越亲近,说明“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课文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很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我从以下四点入手设计和组织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初读课文,感受小鸟的可爱

首先播放珍珠鸟图片,让学生认识珍珠鸟,激发兴趣,然后让学生初读课文,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初读后,有的说“珍珠鸟是一种可爱的小鸟,作者非常喜爱它”,有的说“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小鸟,但它却不怕作者”。这些感受都是孩子们独自的情感体验,真实而可贵,是理解课文主题的基础。根据这些感受,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读书,理解作者写作的真谛。

二、品读课文,感受美好境界

在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中,还应培养学生对课文优美形象、深刻意蕴、丰富情感的欣赏能力,通过欣赏,获得审美享受、感情陶冶、精神净化。

在教学课文第6自然段时,让学生边想象鸟儿伏眠于作者肩头的情景,边有感情地朗读。孩子们陶醉地读着,情不自禁地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我适时推波助澜:“在作者眼里,珍珠鸟太可爱了。小鸟是幸福的,作者也是幸福的,这是多么美好的境界啊!这多像一幅画啊,你能给这幅画起个名字吗?”学生的灵感被激发起来,有的说叫“人鸟之情”,有的说叫“亲近的情意”,还有的说叫“信赖”,于是我用“你是个有爱心的孩子”“你像个诗人”“你像个哲学家”等充满欣赏和赞美的评价鼓励学生的创意。

三、研读课文,感受人鸟之情

通过初读,学生感受到了作者对珍珠鸟的爱。但要理解课文的最后一句“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仅仅体会到“爱”是不够的。这“美好的境界”是什么呢?仅有“爱”就能创造出这美好的境界吗?显然,这时应抓住学生的初步感受,引导学生向纵深开掘:“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小鸟,但它却不怕作者,为什么?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进而让学生研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珍珠鸟“不一般”的爱:

小鸟在“屋里飞来飞去”、“落在柜顶上”、“书架上”、“撞灯绳”,可作者却“不管它”,任由它自由自在地飞。这里体现了作者的包容,是爱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即对鸟儿的充分理解和宽容。

鸟儿胆子越来越大,它“蹦到‘我’的杯子上喝茶”,“啄‘我’的笔尖”,而“我”却只是“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这时,鸟儿接近“我”,“我”接近鸟儿,这浓浓的爱意,是一种沟通,是零距离的接触,是一种互为欣赏。

直到有一天,鸟儿落在“我”的肩上睡着了,作者流出一时的感受“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种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的人鸟合一的感人情景,使人感悟到更深层次的爱——“信赖”。这种“美好的境界”不是每个人随时随处都能感受到的,那是需要付出的。有了作者对鸟儿的“不一般”的爱,才有了“信赖”,才有了享受那份美好境界的幸运。

四、再读课文,评价“信赖”

在学生通过欣赏性阅读获得情感满足的基础上,我设计了让学生谈读后感的评价性练习。在交流中,有的同学认为“人与自然的和谐依靠的是信赖”;有的感慨“如果世界充满爱,将会多么美好”。我引导学生思考:是否我们经常问问自己对别人付出了爱心吗?有没有尝试着与别人勾通?……如果用心去做,那么,也许就会得到很多朋友,会创造很多美好的境界……课文的最后一句话,可以说是作家对人生的感悟,体现了大家手笔的匠心独运。

这堂课的教学设计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毕竟,兴趣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展现的丰富表象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导入之后,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请同学们看幼鸟、成年鸟的生活照片,通过图文对照,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让学生带着兴趣读课文,找出描写珍珠鸟可爱、表现人与鸟相互信赖的句子、词语,感知语言中蕴含的感情色彩。最后,通过表现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组图片,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信赖”的理解。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有机地整合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不足之处:课上的提问过多不利于学生对文章的品读,而过多的品读、让学生自读自悟又不利于学生理解能力的提高。两者如何协调值得深入思考。

这一节课留给自己的反思很多,争取在不断的实践和反思中不断地进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7-18 07:55:25 | 只看该作者
   《珍珠鸟》教后反思

横峰小学    蔡玲红

《珍珠鸟》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作家冯冀才写的,读着课文,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其一、意境美,他以细腻亲切的语言写出了小鸟由“怕”人到“信赖”人的变化过程,从中让人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作者对小生灵真诚的、无微不至的爱。就是这爱,创造了人鸟相依的美好境界。其二,语言美,全篇课文语言清新、明快,像一潭清泉,与文章的意境融为一体。为了能让学生感受这种美,享受这种美,在教学过程中,我分三大板块进行教学:一是感悟鸟的可爱,二是感悟作者对鸟的信赖,三是感悟“信赖”的真正内涵。让学生在感悟中体验美,享受美。

1、在“诵读体味”中感悟。诵读体味是感悟的基本策略。在引导学生从动作中感悟鸟儿可爱时,采用师生配合读,指读,齐读等,使学生在读中感悟,一只活泼可爱,淘气神气的鸟儿仿佛出现在我们眼前。

2、“比较品评”中感悟。比较品评,是感悟的有效策略。学生只有在不同语词、不同句式、不同话序的比较当中,才能发现课文中语言运用的妙处,品评语言的意蕴和情味,从而对语言和语境有所感悟。在作者照顾珍珠鸟期间,是决不会掀开叶片往里看,决不会睁大眼睛去惊动它们,决不会去伤害它。我让学生去掉“决不”会有什么后果呢?在对比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我对珍珠鸟的关爱。

3、在“激活想像”中感悟。语言文字所描述的显像结构本身没有直接可感性,必须借助于人的联想和想象,化干瘪枯燥的符号为形象鲜活的画面,这样获得的感悟才是丰富深切的。当“我”不去伤害它们时,鸟儿们会怎么想呢?当“我”只是微微一笑时,小珍珠鸟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蹦来蹦去,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的响声。此处我引导学生想象:它仿佛在说些什么呢?使学生在想象中走进鸟儿们的内心世界,从他们的话语中感受到作者对鸟儿的关心,爱护,信赖。

4、在“切己体察”中感悟。切己体察,就是把眼前的所读的语言文字与自己的生活经验、阅读积淀相沟通,通过文字的桥梁,达到作者的心灵。文中“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我让学生说说你有没有被人抚摸过,被妈妈抚摸的感觉是如何的,带着这种感觉来谈谈自己读这一句后的感受,学生畅所欲言,说得很到位。

语文教学离不开感悟,更离不开朗读。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也不忘悟中有读,读中感悟,可一节课下来,我总觉得学生的朗读并没有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再次,面对学生的回答,我总是无法很好地进行适当的点拨,作出相应的评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7-18 07:55:59 | 只看该作者
《珍珠鸟》教学反思  
《珍珠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描写了“我”为一种怕人的珍珠鸟创造了舒适、自由的环境,并且不去打扰它们,使得珍珠鸟与“我”渐渐亲近,最后成为朋友,并由此产生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个启发。课文语言优美,可读性非常强,每一段都可作为一段美文细细地品读,在描写珍珠鸟上,展示给读者的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形象,所以这篇课文不管是语言还是描写对象,都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根据本文特点,在教学时我注重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悟情。在课上注重引导学生紧紧抓住珍珠鸟与作者情感变化这一主线,自主探究,自主感悟,合作交流。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趣导入。

在导入时,我就创设情境,展示森林中鸟的图片,播放鸟声,营造一种清新愉悦的自然环境,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将生字学习趣味化。

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把描写珍珠鸟外貌、声音、动作的词语句子以生字学习的形式去学习,不仅把原本枯燥的生字趣味化,而且也让学生知道描写动物可以从外貌、声音、动作等方面去描写。如何更好地学习生字词?这个问题我一直在思考,在低年学段,生字学习是重点内容,到了中年级学段,我半放手地让学生学习,先自学,再合作学,学习的形式无非是加减偏旁、编字谜等。到了五年级,进入高年学段,如何学习生字?说实话,我以前的做法是让学生读几遍就了事,自从听了《珍珠鸟》示范课,接着自己也借鉴那节课的生字教学形式,我才发现自己应该重视生字教学这个内容。巧妙地把生字学习作为导入、作为重点语句的学习品读,能起到一举两得的效果。这节课的生字学习,从课后反馈情况来看,学生掌握得不错。

三、以读为本,多种形式朗读。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作者的感情也是渗透在这优美的一词一句中。在这节课,我注重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取悟情。默读、自由朗读、同桌分角色读、配乐读,特别是配乐读,能更好地带动学生的感情升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2-7-18 07:56:10 | 只看该作者
《珍珠鸟》教学反思

《珍珠鸟》是根据作家冯骥才的散文改编的,描写了“我”为一种怕人的珍珠鸟创造了安逸舒适、自由自在的生活环境,使它们与“我”越来越亲近,说明“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课文写得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很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教师从以下两点入手设计和组织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初读课文,感受“情意”。

教师首先播放课件,让学生认识珍珠鸟,引起兴趣,引出课题。然后让学生初读课文,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初读后,有的感受到“珍珠鸟是一种可爱的小鸟,作者非常喜爱它”,有的说“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小鸟,但它却不怕作者”,还有的说“感受到作者和珍珠鸟有种亲近的情意”。这些感受都是孩子们独自的情感体验,是真实而可贵的,虽然来自直觉,有些粗糙、肤浅,却是理解主题的基础。教师应珍视这些感受,进而引导学生深入读书,理解作者写作的真谛。

二、细读课文,理解“真爱”。

通过初读,学生感受到了作者对珍珠鸟的爱。但要理解课文的最后一句“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仅仅体会到“爱”是不够的。这“美好的境界”是什么呢?仅有“爱”就能创造出这美好的境界吗?显然,教师这时应抓住学生的初步感受,引导学生向纵深开掘:“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小鸟,但它却不怕作者,为什么不怕?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进而让学生细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珍珠鸟“不一般”的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19 04:1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