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网站工作室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落花生》教学反思教后感

[复制链接]
8#
 楼主| 发表于 2012-7-17 19:28:00 | 只看该作者
我教故我思

——《落花生》教学反思

《落花生》这篇课文是一篇极富哲理的优秀散文。全文围绕“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谈花生”来写,突出谈花生这部分内容。这是一篇老文章,其中父亲的话哲学意味很浓“你们要像花生,因为它是有用的,不是伟大,好看的东西。”旧教材强调花生的朴实无华,藏而不露,打击石榴、苹果、桃子的高高在上及迷人色泽。而新教材的理解则更加富有人文性,更加丰富多彩。文中父亲在百忙之中能过来参加收获节,可见教育意图明显,文中姐弟对花生的评价体现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认识,父亲并没有刻意拔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也是如此。

备课时,我就在思索,我想教给学生什么,让学生学会什么。语文学习不能脱离生活,思量以后我就制定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抓住重点,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理解父亲的话,懂得做人道理。我在教学中侧重于引导学生对父亲与“我”的对话内容进行探讨,交流感悟,收到较满意的效果。

   (一)注重激趣,引领学习。

  在导课中,我设计的“回忆这篇文章围绕题目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这节课我们学习课文的第三部分,着重理解重点段中父亲的话。”这样的设计目的是通过复习旧知,让学生回顾上堂课的内容,点明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接着我又说:“对了,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学生回答是许地山后,我接着说:“许叔叔给自己取了个笔名叫‘落华生’,你们知道他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吗?这节课我们就从课文的学习中解开这个秘密吧!”这样的设计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我的目的还有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阅读导航的目的帮助学生深入思考,深入细致地读课文,有目的地读书,引领学生把握文章重点,学习重点。从课堂实施看效果还不错。

   (二)读中品味,理解感悟。

   本课语言优美,感情真挚,含义深刻,对学生极具教育意义,在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激发学生兴趣,创设自由、愉悦、和谐的实践氛围,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多读、多动、多思、多说、多听,尽情舒展生命活力。我在设计时,做到以读为本,让学生抓重点段落,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自由读、指名读、范读、分角色读、默读、引读。例如:第一次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根据阅读导航读书,我的目的让学生初步感知第三部分内容,指名读父亲的第一次、第二次话和兄妹的回答,目的让学生知道花生在我们眼中有哪些好处。齐读父亲的话,让学生找出父亲说的花生的可贵之处在哪,接着让学生默读父亲的话,找出花生与苹果、石榴、桃子在哪些地方不同的语句。这是给学生一个思考的过程,让学习不流于形式,让学生沉下心去学习。再让学生对比说出不同之处,加深了自己的见解,目的就是让学生抓住花生与苹果、桃子、石榴的不同之处,抓住了文章的重点。 最后分角色读,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花生的可贵之处。最遗憾的是设计中的多形式读在课堂教学中体现的不明显,读少了,读得不到位,读得不精彩,感觉是在盲目地读书。

(三)联系生活,情感升华。

  《落花生》这课中“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只做伟大、体面的人”是全文的点睛之笔,体会了这句话的内容,也就弄清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我紧紧围绕这句话,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联系父亲说的话,“有用的人”指的哪种人,什么样的人,“伟大、体面的人指的哪种人?”这里唯一遗憾的是应强调“不要只做伟大体面的人,不是说不可以做伟大体面的人,但只做就不好了。”这样学生就更容易理解这句话了。这在我设计课时是设计到的,但课上没讲,这是个遗憾之处。

   对于当今社会,你想做落花生一样的人,还是想做苹果、桃子、石榴一样的人?我在课上设计了《实话实说》栏目,让学生阐述自己的真实想法,我的目的是不干预学生的想法,让学生有独立表达自己看法的权利,无论他想做何种人,只要他的理由是充分的。不同时代就有不同的“哈姆雷特”,学生课上说得非常精彩,能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有的学生说想做落花生一样的人,对社会默默奉献,有的同学说想做苹果、桃子、石榴一样的人,也讲究体面,敢于展示自己,也能对社会有贡献。多数同学说要做花生、苹果、桃子、石榴两种结合的人,该展示自己时展示,该默默奉献时奉献。我真的为学生有这样的见解而感到高兴。让学生联系周围的生活事例深谈,在我们身边有没有像落花生一样默默奉献的人,学生感悟到清洁工、教师、建筑工人、医生等都是具有花生品格的人,学生说得有理有据,这一环节学生情感再次得到升华。

   (四)体悟情感,给学生课外延伸的空间。   

   课的结尾,我还设计了本文的写作方法点拨,用“落花生,我想对你说……”开头写一段话,让学生说出心里话,把语文学习与写作结合起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2-7-17 19:28:18 | 只看该作者
《落花生》听课反思



今天上午我听了朱曼华老师上的《落花生》一课,朱老师首先是简介作者,而后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再梳理文章流程。文章是按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的顺序来写的,朱老师首先对前三个部分稍加引导就把重点放在议花生上。在学习这一部分时,朱老师重点指导学生读父亲的话,从中悟出花生的品质,后来老师花了大量时间引导学习体会如何理解对父亲的话也就是对于做一个有用的人的理解,最后老师还用问题的形式总结了文章的写作方法。

整节课的条理非常清晰,教学任务圆满完成了,但也留给了我们许多思考。

一、教学方法传统

这一节课虽然教学流程清晰,突出了议花生这一重点,但是教学中,老师讲解得很多就显得太传统了,新课程所倡导的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而教师仅仅是为学生的认识和发展提供各种有利条件的服务者、配合者、支持者的角色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如果老师改变讲授引导的方式,而让学生选择自已喜欢的段落自读自悟,而后师生讨论,效果应该会更好。关于对苹果和花生的认识,我们可以用辩论的形式展开。

二、价值观引导不够深刻

这节课的教学老师能够抓住重点,来进行教学,最终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难点没有突破,即对苹果和花生价值的认识,老师引导得还不够深刻。

这篇文章是老文章了,但老文章在新时代下肯定会遇到多元解读,而老师却没有引导学生多角度地去思考。文中父亲的话所倡导的价值观有它积极的一面,但也有消极的一面。做人要像花生那样默默奉献当然应提倡,但若学生深埋地底待人挖掘却不可取,新时代里竞争如此激烈,需要你勇敢地展示自我,。但也有人会说“是金子总会闪亮”,但我想,那只是对金子而言,它的开性永远不变,注定了它有资本去等待,而人就一样了。我们常说:人生苦短,白驹过隙,如果被埋没了十年,二十年甚至一辈子也没有伯乐未发现你,岂不可悲。

对于苹果的认识,我们则要防止学生一味地它到它的炫耀的缺点。其实,苹果是那种既好看又实用的东西,我们为什么要排斥他呢?更不能拿花生的长处去比苹果的短处。正如一位同仁所说:像花生那样的人生并不是唯一选项择,在这个世界上,在市场经济时代里,有人像太阳那样光芒四射,有人像林中的小树那样静静不动,有人像大海那样深沉,有人像小泉那样清明,但有一点则是相同的,做人要做一个对社会对他人有用的人,而不是做一个自私自利的人。

所以我们在引导学生读文章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引导学生抓住其积极的一面。

三、文章内涵挖掘不够深刻父亲最后的期望也就是让孩子们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无用的人,其实这句话,有两个问题值得我们探讨:

1、什么样的人才是有用的人?

这个问题朱老师引导学生说了,有学生就举例说清洁工等等,这个说法是对的,但我总觉得很像在听一句宣传口号一样。多少年来,我们一讲到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学生马上就会想到清洁工,我在想除了清洁工,就没有别的人是无私奉献了吗?我们在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举例子的时候,为什么就不举一些与他们的生活联系密切一些的例子呢?像老师、医生,还有他们的父母亲,街上做生产的,盖房子的、修车的……这些人难道没有用吗?为什么说清洁工呢?就好象一说到要帮助别人时,学生就会说我们要扶盲人叔叔过马路,其实生活中哪有那么多盲人要他们来扶阿!

2、怎样才能做有用的人?

我想这个问题是我们的教育最后应着重的话题,教育是什么,就是要教育学生做有用的人,要想长大后成为有用的人,那就需要从小练就一些本领,否则将来就有可能成为没用的人,所以我认为老师应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一点,而不是一味地对他们说我们要做有用的人,这样的大话实话尽量少说,否则我们的学生今后也不是只会说实话不付诸行动的实谈派。

四、课后延伸没有体现

这节课老师没有留下拓展作业很遗憾。什么是教育?一位伟人曾说过:“教育就是丢弃了学校里的所学之后所剩下的”,这句话的意思,应该是离开学校后能有所创新,那么这一节课之后,我们能在学生的生活中留下点什么呢?如果让学生写一篇《苹果与花生》的童话该多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7-17 19:28:40 | 只看该作者
《落花生》教学反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7-17 19:28:47 | 只看该作者
在这段时间的教学中,我在讲解课文时,多数是抓住课文主线进行教学,对于《落花生》这篇课文也不例外。

在教学时,我抓住父亲说的话展开教学,让学生通过多次朗读课文去理解父亲的话。具体操作如下:

1、你如何理解父亲的话,在父亲的语言中,你有什么感受?启发学生理解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是借物喻人。作者借助落花生比喻哪一类人?也就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一类人具备着落花生的这种精神?在课堂上我还向学生进行价值观的教育。

2、应该指导学生把重要的段落背诵下来。因为这篇课文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里面蕴含很深的道理,学生虽然在课堂上谈了对父亲那段话的理解,但很多都是流于形式,很多道理要让学生在以后人生历程中慢慢体会,所以,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把背诵课文作为教学重点来抓。让他们把课文背下来,再慢慢在生活中体会。我相信对孩子的 一生肯定有帮助。

3、抓好课后小练笔的落实。目的是让学生在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的一面,另一方面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课文的写作表达方法,通过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去写作,一举两得,让学生在学习中感悟,在学习中运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12-19 23:4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