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以体验为主的历史课堂教学设计 感受美国内战 南京市宁海中学 张 娟 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经历了两年历史新课程的学习,已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学习能力,自主、探究、合作性比较强。但因为处于毕业年级,学业负担较重,孩子们几乎没有课余时间花在历史上,了解历史知识完全来自于课堂,这就给教师的教学设计提高了要求。好在孩子们对世界历史有着较大的兴趣,在教师适当的引导下,他们仍能尽快融入历史。根据这一现状,教师本着不占用学生过多课余时间的原则进行了本案例的设计。 教学分析 本案例所选的素材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十八课的内容,课文标题为 《美国南北战争》。本课的重点是对林肯的评价,难点是南北战争的原因及性质。在学习这段历史时,要注意引导学生理清美国南北战争的线索,把掌握一个人物的历史活动和分析历史文献放在南北战争爆发的根源和历史影响这个大背景下来理解,从而达到切入点具体、背景宏大、含义深刻的学习效果。应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较为深刻的历史观察力和历史理解力,力免就事论事的学习方法。 教学设计 本课课程标准的要求:讲述林肯在南北战争中的主要活动,说出《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主要内容,理解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教师精心设计了如下具体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采用讲述法、讨论法、探究、合作性学习等方式了解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起因、性质;掌握美国南北战争的主要史实;讲述林肯在南北战争中的主要活动,评价林肯在南北战争中的作用;说出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主要内容;理解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通过对南北战争原因、经过的了解,培养分析、理解、归纳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课前收集有关南北战争的背景资料,培养获取历史信息和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能力;鼓励学生课后进一步拓展学习,深入理解美国南北战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民主、平等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通过对南北战争中林肯和广大人民群众事迹的了解,认识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教学过程 历史学科也是一门实践性学科,在本案例教学中教师努力提供较多的机会让学生尝试体验、表演、朗诵、综合等活动,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如 “猜一猜:他是谁”、“读图学史”、“试一试:黑人奴隶的自述”、“说一说”、“好书推荐”、“模拟辩论”、“动动脑 (初步推断美国内战的结果)”、“身临其境 (观看美国内战影片片段)”、“口才展示 (讲述林肯的故事)”、“诗歌欣赏”、“课外学史”等环节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教师还尽量营造一种使学生心情愉快、无忧无虑的学习氛围,师生共同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有较好的课堂效果。 导入: (课前播放背景音乐,创设氛围) 师:(点击 “猜一猜:他是谁”)同学们,今天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猜一个人物,请看屏幕上的文字资料,看谁猜得快。 (点击出现)“他,生下来就一贫如洗,终其一生都在面对挫败,八次选举八次都落选,两次经商失败,甚至还精神崩溃过一次。好多次,他本可以放弃,但他并没有如此,也正因为他没有放弃,他才成为美国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 师:以下是他的历程简述 (点击出现简历,略),他到底是谁呢? 生:(齐答)林肯。 师:很好。他就是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林肯一生当中经历了无数次改变其命运的失败和挫折,但是最后他却改变了美国的历史。他是我们今天这节课 “美国南北战争”的主角,美国南北战争又称为美国内战,这场差点导致了美国国家分裂的南北战争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111页,让我们一起去寻找答案吧。 导入以后,教师根据设计的各环节展开教学,在趣味盎然中使学生明确美国内战的原因、南北矛盾的焦点、导火线、进程、意义等重要知识点。 教学片段 师:在第十二课 《美国的诞生》中我们知道,美国宣布独立的时候有多少个州? 生:13个。 师:很好,那时美国的领土只有90多万平方公里。随着实力的发展,美国在不断地向西扩张。下面请一位同学来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美国领土扩张的情况。(学生鼓掌欢迎)。 生:(点击 “读图学史”:指 《美国的领土扩张图》进行简述)在法国大革命的时候美国从拿破仑政府手中购买了广袤的路易斯安那,使领土面积增长了一倍;接着又从西班牙手中夺取了佛罗里达;从墨西哥手中用吞并、购买、夺取的方式获得了得克萨斯、新墨西哥和加利福尼亚;从英国手中得到了俄勒冈。这样到1860年,美国的疆界已经从大西洋沿岸扩展到了太平洋沿岸,领土增加到了770多万平方公里。后来,美国又从俄国人手中购买了阿拉斯加,从西班牙手中抢夺了夏威夷,基本形成了今天的版图。 (学生掌声鼓励)。 师:这位同学讲得很好。随着对外扩张,美国南北的经济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南北两种经济形式的矛盾不断地尖锐,是哪两种经济形式呢? 生:(齐答)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南方种植园经济。 师:(点击出现:原因———南方种植园经济和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的矛盾)当时北部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发达,工业化程度比较高,南部仍然是使用奴隶简单劳动基础上的种植园经济。南北双方在争夺原料、市场、劳动力以及处理西部土地和关税税率等方面的矛盾日益尖锐,其中劳动力因素是关键。南方的种植园用极端野蛮、残暴的方式使用和占有了大量的黑人奴隶从事棉花、烟草的种植。当时黑人奴隶的生活情况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结合课本116页的自由阅读卡内容和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作1分钟左右的准备,过一会儿请一位同学试一试以黑人奴隶的身份来给我们描述一下他的生活状况。 (点击 “试一试”:黑人奴隶的自述)(稍作准备、交流后,一学生上台讲述) 生:(随手拿起讲台上的彩色粉笔在脸上画了几道,代表被奴隶主殴打留下的疤痕。开始声情并茂地讲述)为什么上帝如此不公平?我为什么会生活得这么悲惨!该死的法律居然规定我终身只能当奴隶,我只能是奴隶主的私有财产,没有任何的权利和人身自由。奴隶主可以任意地把我和我的同伴转卖甚至屠杀。可怜我每天要在监工的皮鞭下从早到晚干十几个钟头繁重的体力活,主人稍有不满,就会对我严刑拷打。唉!就算再辛苦,我还是吃不饱,穿不暖。我的许多同伴因为不堪忍受非人的虐待都逃跑了,主人就派人带着猎狗像捕捉野兽一样到处搜捕他们,好可怕!像我这样的一个强劳力一般在种植园干上8年到10年就会被折磨而死。天哪,我一定要想办法逃出这地狱一般的种植园,我好向往自由的天空,天哪,谁来帮帮我吧! (掌声雷动) 师:这位同学表现得真棒,他给我们形象地描绘了内战前美国南方黑奴的生活状况,这不由激起了我们的同情。当时美国北方的工业资产阶级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迫切需要大量的自由的劳动力,他们对南方的奴隶制深表不满,主张限制奴隶制的发展。而这时,由于欧洲和美国北方工业革命以后纺织业发展迅速,对棉花的需求量激增,使种植园种植棉花更加有利可图,奴隶主看到眼前的利益,坚持在美国的政治舞台上维持残暴落后的奴隶制度。 这样南北两种经济形式的矛盾的焦点就集中在了黑人奴隶制的存废问题上。 (点击出现:南北矛盾的焦点———黑人奴隶制的废存问题) 师:怎样解决这一焦点问题呢? (点击 “说一说”:假设你是美国总统,假设你是美国普通公民,你也可以站在黑人奴隶的立场上,你还可以把自己当作一位公正清醒的政治家、历史学家或社会学家,你的答案是什么)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一下,呆会儿我请小组的代表来发表一下你们的看法。 生1:我们组的意见是要废除奴隶制度,人和人都是平等的嘛,黑奴太可怜了! 生2:我们也觉得要解放黑人奴隶,奴隶制度的存在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了。 师:看来同学们都是人道主义者啊!都主张废奴,怎么废奴呢? 生:自上而下,政府废奴或者自下而上,民众斗争。 师:很好,主要是这两条途径。大家想想看,联邦政府会轻易地废除奴隶制度吗? 生:不,那样会引起南方奴隶主的不满,很可能导致政局动荡、统治阶级内部分裂。 师:对。当时在美国国会、联邦政府内部,南北方不同利益的代表们多次论战,争吵,但无论谁都提不出彻底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案。然而美国民众先行动起来了,深受残酷压迫的美国黑人从19世纪20年代开始就举行大规模的起义反抗奴隶主的统治。更有北方的民众对黑人奴隶非常同情,他们创办了报刊、建立了组织展开废奴宣传和反抗斗争。还有很多人深入到南方帮助黑人奴隶逃离种植园,逃向北方,这就进一步加剧了南北之间的矛盾。 这时文艺界也通过它特有的方式和影响力在进行废奴的宣传。比如说1852年,美国著名的女作家斯托夫人写了一部小说叫 《汤姆叔叔的小屋》,它一出版就被搬上戏剧舞台,家喻户晓。有同学看过吗?(台下有几位同学举手示意看过这本书)好,请一位同学来给我们介绍一下这本书。(点击 “好书推荐”:《汤姆叔叔的小屋》封面图) 生:(上台简介)这本书讲述的故事从一个奴隶主与一个奴隶贩子的讨价还价中开始。美国肯塔基州的奴隶主谢尔比在股票市场上投机失败,为了还债,决定把两个奴隶卖掉。一个是汤姆,另一个是哈利。哈利的母亲偶然听到消息后就连夜带着儿子逃到了自由州,再往加拿大逃奔。 汤姆却是另一种遭遇。他从小就被奴隶主灌输要忠顺于主人这类的说教,对主人要卖他抵债也没有怨言。他被转卖到新奥尔良,成了奴隶贩子海利的奴隶。后来经过转卖,汤姆又落到了一个极端凶残的 “红河”种植场的奴隶主莱格利手中,他忍受着非人的折磨。最后在汤姆奄奄一息的时候,他过去的主人、第一次卖掉他的奴隶主谢尔比的儿子乔治·谢尔比赶来赎买汤姆,但是汤姆遍体鳞伤地离开了人世。乔治·谢尔比回到家乡后,以汤姆大叔的名义解放了他名下的所有黑奴,并对他们说:“你们每次看见汤姆大叔的小屋,就应该联想起你们的自由。” (掌声响起) 师:这本书的发行使北方人了解到美国竟然还有如此落后的不公正的生活方式———人可以像牲畜一样被卖掉,奴隶制度如此惨无人道。它在动员社会舆论方面起了很大作用。有人认为这本书至少造就了美国200多万的废奴主义者,它甚至被视为是美国内战的起因之一。后来林肯总统在接见斯托夫人的时候,跟她开了一个玩笑,说她是写了一本书却酿成一场大战的小妇人,可见这本书的影响力非常巨大。 这时的美国统治阶级内部仍在争辩中,(点击 “1858年林肯和道格拉斯辩论图”)请看,这是1858年代表共和党的林肯和代表民主党的道格拉斯辩论的情境。让我们来听听双方的主要观点吧。(点击 “模拟辩论”) 生1:(扮演道格拉斯)“让每个州各管各的事而不要干涉邻居……我们的共和国可以分成自由州和蓄奴州两部分而永远存在下去。” 生2:(扮演林肯)“一幢裂开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维持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态。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 师:同学们,按照道格拉斯的逻辑,美国的命运将是什么? 生:(齐答)分裂。 师:很好。针对道格拉斯的谬论,林肯提出了反对分裂,维护国家统一的主张。他要求废除黑人奴隶制的观点,表达了北方资产阶级的要求,也反映了全国人民的愿望。 1860年11月,美国总统大选的结果使政治形势出现了新的情况。林肯提出了明确的竞选主题。 (点击出现: “Theunionmustandshallbepreserved.”———联邦必须而且将会得到保留)在大选中林肯大获全胜,当选美国第16任总统,打破了长期以来由南方奴隶主的代表掌握总统之位的局面。消息一传到南方,奴隶主们就发出了战争的叫嚣。为什么南方奴隶主对林肯当选总统反应如此激烈呢? 生:因为他的政治主张,他反对奴隶制。 师:这样的主张显然激起了奴隶主们的仇恨。南方奴隶主迫不及待地要赶在林肯就职前造成两个国家的既成事实。他们采取了什么样的做法? 生:1861年2月,南部各州宣布脱离联邦,组织了 “南部联盟”,定都里士满,另外绘制国旗,而且还推举了一个大种植园主戴维斯做总统,美国正式发生分裂,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点击出现:导火线———林肯当选总统) 教学反思 1.学习过程与收获。在本课教学过程中,不管是直观形象的音像资料、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教师适时的激励,还是其他的活动,目的都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促进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畅所欲言,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论是集体答问、个别发言或小组讨论,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让学生在思考、讨论中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只要长期坚持努力使之成为习惯,形成意识,必将使学生终身受用。 2.情感的体验与感悟。在本课教学中突出了林肯这一人物,通过一节课里关于林肯的信息的反复刺激,使学生形成了较为深刻的认识,产生强烈的共鸣,从而使情感和态度得到体验和感悟。 3.学习的课外延伸与拓展。布置课前搜集与美国南北战争有关的资料,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交流,目的是锻炼自主学习的能力,但一部分同学没有去找或找不到材料。为了弥补缺憾,教师在课堂最后设计了 “课外学史”环节,让学生进一步去思考有关问题,完成一定的任务,让历史学习得到延伸与拓展,拓宽学生的历史视野。 教师努力在课堂中调动学生参与,留心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 (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学习效率),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指导与关注。告知学习历史应掌握哪些基本知识、概念,应具备哪些基本能力与技巧,应了解哪些基本理论。并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也可以使学生更喜欢历史,喜欢历史课,真正提高历史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案例评析 新课改的理念是要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如何体现?当然可以有多种形式、方法和手段。但重要的是要充分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广度和深度,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有效的学习状态。本节课教师采用了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方法、手段,有效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生动学习,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体验,较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教师对教材的剪裁与取舍颇见功力,突出了本课的中心人物林肯,采用以人带事的方法,将林肯贯穿全课。新课导入出示林肯头像,教师辅以生动精练而又富于教育意义的介绍,起到直奔主题、先声夺人的作用。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林肯的活动不断丰富,形象不断丰满,在本课的地位不断凸显,最终在学生头脑中留下了一个较为鲜明丰厚的印记。 教师为了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有效的学习状态,采用了 “读图学史”、“试一试 (角色体验)”、“说一说”、“模拟辩论”等多种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课堂气氛活泼热烈,学生学得兴致盎然而又轻松愉快。教师通过课前布置预习和课外学史两个环节,使课堂功能向两头延伸,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本教学设计的不足之处是教师对美国内战的发生原因这一难点内容的处理显得有些粗放,不够细腻,学生对此理解会不够透彻和到位。教师最后总结,应点明学习本课给我们的启示:统一是一个国家的最高和核心利益,任何分裂国家的势力都是注定要失败的。林肯之所以受到美国人民的尊敬和爱戴,根本原因就在于他维护了美国的最高利益。 点评:侯建飞 实施与操作 1.情境创设,激趣引疑 教师可以根据特定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恰当地运用实物演示、直观的音像或者相关的音乐作品、故事诗歌小品等形式和手段来创设情境。借助这些情境的直观性、形象性,对学生的感官产生强烈的刺激,使之进入所创设的情境氛围中,激起相应的直觉情感,并能够从情境当中发现情境中存在的问题,对情境提出看法,谈出自己的感觉。这时候,教师应变为平等的参与者和协作者,但教师的主导地位没有消失,应该引导学生感受情境,从情境中发现问题。在 《张骞通西域与丝绸之路》的设计中,用激情洋溢的 “历史与社会Flash片头”中上课与学生照例齐声喊口号 “关注历史,关注社会,世界因我更精彩”的形式走进课堂,一下子把学生置身于愉悦的课堂氛围中。 2.融入情境,启发联想 引导学生融入到所创设的情境当中,让他们的情感在情境中得到体验,能给学生带来丰富的知识体验,从而深刻地掌握知识。当学生唤起学习的需要和情感的需要后,教师可以运用图文、小品、游戏等手段,让学生在情感中通过想象来体察形象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把教材中的知识点和脑海中已有的品德表象联系起来,把教材中蕴含的情感在自己身上做想象性投射,通过想象感受自己生活在某种氛围中,设身处地设想自己成为体验的对象,产生与体验对象相一致的移情体验,并从中领悟和把握知识,感悟其中的道理,使 “理”通过“情”进入学生的心灵。在 《祖国境内的原始居民》教学案例中,教师设计了才艺小表演:漫画北京人的一天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3.感悟内化,升华体验 学生得到的体验需要交流、分享,这是获得体验后检查学习成果的一种最佳方式。教师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活动,有 “头脑风暴”、“小组会商”、“深度会谈”、“说句心里话”达到小组成员的互动来激发、升华已经得到的情感体验。在 《张骞通西域与丝绸之路》中,教师组织分组讨论张骞在出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和张骞身上的优秀品质,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而后通过学生对自己体验的交流,使学生情感体验进一步升华。 4.超越情境,激励践行 创造性情感体验通过回顾体验过程中的感受与合作,引导思考历史情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得出经验,找准道路,改变行为方式,解决情境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达到在情境中学,在情境中提高能力的目的。在 《感受美国内战》中,教师设计一个 “说一说”:假设你是美国总统,假设你是美国普通公民,你也可以站在黑人奴隶的立场上,你还可以把自己当作一位公正清醒的政治家、历史学家或社会学家,你的答案是什么? 需要注意的问题 1.体验学习的本质是能够激发学生的自发性、创造力和独特性。体验学习是否成功,要看有没有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给学生带来愉悦和信心,启迪和智慧,带来热情和友善,执着和坚毅。教学艺术的本领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教师要掌握一些激发学生想象力和体验的手段与方法。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来说,教学内容的综合化、教学方式的活动化和学习过程的个性化将会有利于学生体验的产生。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善于用有价值的问题,去引导学生多方位的体验,而从体验条件来说,学生学习时必须有一个安全、自由的心理环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应该有认知层面的互动,更应该有情感及体验的相互激发,从而诱发学生的创造和想象。 2.在体验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应该有认知层面的互动,更应该有情感及体验的相互激发。教师要注意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热情洋溢的鼓励和真诚的赞赏,让学生在激励和赏识中经历美好的学习生活,感受学习生活的快乐。教师要为学生努力营造一个安全、自由的心理环境。 3.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适当布白。课堂中的 “空白”主要指适当留出的时间与空间。体验性学习主要通过想象、移情、深思、感悟等多种心理活动的交融、撞击,激活已有经验,产生精神震撼,进而逐渐实现知识内化。这需要一个过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一定时间和空间的支持。所以在适当的位置要留出适度的 “空白”时段,让学生去体验,去感悟,去揣摩,让学生尽情遐想,把握知识的脉搏,捕捉感觉的性灵。 4.在体验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留给学生体验的时间,因为体验具有亲历性,他人完全无法替代。体验根植于人的精神世界,有时虽然通过合作启示,但最终还是通过个体精神筛选过滤而定。所以,体验教学要突出学生的独立性思考,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决不暗示,也无须组织合作讨论,让学生静心尽情独立思索,最大限度激活知识网站,贯通思维网络,燃烧个性化的认知世界。 讨论与探究 1.什么是体验学习?你认为怎样的教学内容适合以体验为主的课堂教学设计? 2.以体验为主的课堂教学设计有哪些步骤?要注意什么问题? 3.对照有关要求,分析案例 “漫画北京人的一天”中设置的目标是否规范?哪些应该肯定,还有哪些不足?请按照你的理解,加以修改。 |